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 格式:pdf
- 大小:133.52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主要介绍了水的性质、水的净化和保护水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本单元共包括三个课时,分别是《水的性质》、《水的净化》和《保护水资源》。
本教案主要针对第四单元的整体内容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水的常识以及简单的化学知识。
但在保护水资源方面,部分学生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水的性质,掌握水的净化和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性质: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水的密度、比热容、溶解性等基本性质。
2.水的净化:学生需要了解各种净水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保护水资源:学生需要掌握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措施。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
3.分组讨论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确保实验安全可靠。
2.收集与水资源保护相关的案例和资料,用于课堂讨论和拓展。
3.设计好教学课件,突出重点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自然界的水景象,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水有哪些性质吗?请举例说明。
”2.呈现(10分钟)回顾水的性质、水的净化和保护水资源的相关知识。
通过课件呈现各种净水方法的操作步骤,以及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措施。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水的性质。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新人教版课型:新授课题:年级:九年级学科:化学设计人:授课人:编号:日期:基本思路:复习目标:(1)将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2)巩固已学知识;(3)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意识教学重点:巩固已学知识突破措施:讲练结合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认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意识复习指导:本单元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展现水与人类的关系、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概况、水的污染和防治等问题的同时,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基本概念及沉淀、过滤、蒸馏等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力图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以及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情景。
因此,在复习本单元时,应让学生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穿插于紧密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的内容之中。
复习目标:1、水的组成2.单质和化合物的含义3、净化水的方法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4.化学式的意义5. 化学式中有关数字的不同意义6. 化学式书写7. 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计算8.计算化学式中某元素的化合价9. 计算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10.计算化学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1.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与某元素质量之间的互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基础填空:阅读教材回答下列的问题:1、水是由元素元素组成。
2、单质是由种元素组成的、物。
化合物是由种元素组成的物。
3、区分硬水和软水用。
4、化学式的含义:C.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D.在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7.. (盘锦.中考)2011年5月,台湾传出“毒饮料事件”,一些厂商在饮料中违法添加了“塑化剂”.塑化剂的主要成分为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其化学式为C24H38O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1)(2)(3)(4)5、化学式表示的意义:6、相对分子质量是指:7、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1)(2)(3)知识检测1. 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 )A.1∶16B.1∶8C.1∶2D.2∶12. 通电分解水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 ( )A.8∶1B.1∶8C.1∶2D.2∶13.(南宁中考)小强是班里出了名的“粗心大王”,以下是从他的课堂笔记中摘录下来的部分物质的化学式,其中错误的是()A.铝 Al B.氯化钾 KCLC.氧化铜CuO D.五氧化二磷P2O54.(怀化中考)2011年9月12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拉克斯--狄蓓吉临床医学研究奖,以表彰她发现的一种药物--青蒿素,它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化学式是C15H22O5.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素”是混合物B.“青蒿素”含42个原子C.“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38%D.“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90:11:405.(上海中考)“○”和“●”表示不同的元素,以下图示表示单质的是()6..(衡阳中考)下列有关水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氧气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了一氯胺(NH2Cl)、臭氧(O3)等。
六、教学过程(一)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1.现象:2.结论:水中含有氢(H)、氧(O)两种元素。
3.氢气的验纯方法:(二)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化合物:物质分类:如右图关系。
(三)水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
(四)净化水的方法:、、、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可以净化。
1. 静置沉淀法: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2. 吸附沉淀法:用具有吸附作用的固体过滤液体,可以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
如:净水器,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的。
但是经过净化后的水虽然变澄清了,但所得的水仍然不是纯水。
3. 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二低:⑴;⑵。
三靠:⑴;⑵;⑶。
4. 蒸馏:把相互溶解的液体物质,根据沸点不同的原理进行分离的方法。
操作要点:⑴加沸石防爆沸;⑵装置气密性检查;⑶沸腾不能太剧烈;⑷开始馏出的液体弃去。
(五)软水和硬水:1. 硬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软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何鉴别软水、硬水?4. 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带来哪些麻烦?5.怎样使硬水软化:天然水都不是纯净水,通过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方法可以使水不同程度地净化。
对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综合运用上述四项操作效果更好,其先后顺序是相反的。
(六)人类拥有的水资源:1. 地球上哪些地方有水?2、水污染的成因:(1) 、(2) 、(3)以上这些原因都造成的水体的污染,污染的水如饮用则对人体和动物产生巨大的损害。
3、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1)、(2)、(3)、。
(七)化学式与化合价:1.化学式:(1). 定义: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 意义①纯净物都有固定不变的组成,一种纯净物只用一个化学式表示。
水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和电解水实验,分析出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3.掌握水的电解实验,氢气的性质,并学会对点燃氢气前的验纯方法。
一、水的电解实验:(1)反应表达式:水→氢气 + 氧气(2)实验现象:两极上都有气泡产生,并且产生的体积不一样。
(3)正、负极气体的检验:①带火星的木条放到正极方试管口,木条复燃,结论:氧气②用大拇指盖住负极所对试管口,对准酒精灯火焰放开,有“噗”的一声。
结论:氢气③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4)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氢气(H)2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最小(可用向下排气法收集);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可燃性纯净氢气燃烧的现象: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产物只有水。
不纯氢气点燃将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要验纯,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的火焰,松开大拇指。
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示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物质的分类: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其中纯净物又可以分为化合物和单质,化合物中又包含氧化物。
①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②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③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④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⑤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当然里面有一种是氧元素了)。
注意:单质和化合物,比较的对象是元素。
知识点一:水的电解实验例1. (双选)图1、2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第四单元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课课题1 水的组成[复习要求]1、认识物质的三态变化和水的组成2、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单质和氧化物一、水的组成1、水的组成:[考点一](1)电解水的实验A.装置―――水电解器B.电源种类---直流电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水(H2O)——氢气(H2)+ 氧气(O2)通电化学方程式:2H2O 通电——-——2H2↑+ O2↑负极正极体积比2 :1 质量比 1 :8 E.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2)结论: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3)水的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0C时密度最大,为1g/cm3 化学性质:通电分解文字表达式,化学方程式:2H2O 通电==== 2H2↑+O2↑(4)氢气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臭的气体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2、化学性质: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文字表达式:氢气(H2)+ 氧气(O2)——水(H2O)点燃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 点燃前,要验纯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注意: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
[考点二]、物质的分类1、概念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氢气、氧气、红磷等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水、高锰酸钾等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例:二氧化硫、氧化铁等注意: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即划分单质、化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种类来划分的。
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单质;若含有几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化合物2、物质分类的步骤①根据物质种类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②写出纯净物的化学符号③根据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与化合物④在化合物中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找出氧化物。
单元复习课【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典型的水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知道软水和硬水的区别.(2)认识水的组成,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
(3)能写出某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能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讨论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化学与我们生存、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形成热爱化学的情感。
(2)通过计算体验化学在实验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复习重点】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能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复习难点】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导语:本单元我们围绕“水”又认识一种新的化学用语,梳理本单元知识。
2.明确复习目标,教师出示复习目标,指导学生解读。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错误!水的净化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
1.水的组成。
2.物质的分类ﻬ(举例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化合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化学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请同学们将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同排)进行合作探究,共同解决.交流展示生成新知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
(小组派代表发言)检测反馈达成目标一、当堂检测完成学生用书的“单元重热点、易错点突破”部分。
二、课后提升完成单元测试卷。
第4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复习本单元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并记住重要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单元知识间关系的理解,逐步形成知识网络。
复习过滤实验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水的作用、水资源状况及保护、水的净化等联系实际的社会热点问题,使学生将学科知识与社会问题融为一体提高爱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自觉性。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三个单元的学习中已经对化学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习了分子、原子、元素、纯净物、混合物等概念,认识了常见的实验仪器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并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制取,这些知识为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首先从社会实际和生活出发,展现了水与人类的关系;接着通过水的净化、水的组成介绍了过滤、蒸馏等实验基本操作和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最后又引出化学式和化合价的知识。
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水这一主题,按照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社会到学科、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地讲述了自然界的水、水的净化、组成、化学式、化合价以及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等知识,很自然地将学科知识与社会问题融为一体,以学科知识充实水的主题,用水的主题引入学科教学,使得学生学习时能够联系生活情景,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并使学生提高对水资源化学价值的认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过滤、蒸馏等实验操作;化学式的书写、简单化学用语的意义;物质的分类;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化合价的理解和计算,物质的分类,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猜谜它是一种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人类的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它,生命的孕育和延续更离不开它。
它是什么呢?活动2【导入】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学习目标1. 复习本单元基础知识,理解并记住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等概念。
2.理解各知识点间的关系,并能够形成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学习重点1.过滤实验基本操作。
2.常见化学式的书写、求化合价。
第4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教案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是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展现水与人类关系的同时,以水为载体,将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穿插于紧密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的内容之中,尤其是硬水和软水的知识为第九单元溶液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起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同时,本单元也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2)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3)掌握过滤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2.过程与方法(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了解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2)通过水的净化流程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分子、原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探究微观世界的乐趣(2)通过水资源的现状分析,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教学过程设计教师:课题引入:对于水的相关问题大家有所了解,下面请同学们列举出我们熟悉的水有哪些?学生回答:河水,海水,矿泉水,蒸馏水,井水,硬水,软水,脏水(污水),…教师: 将以上列出的水进行分类,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回答:蒸馏水一类(纯净物),其他一类(混合物),前面几种水受到污染就变成了脏水,脏水通过净化又可以得到前面几种水。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简单分类,在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时能思考找到水污染和水净化两条路线。
教师引导:在第二单元知道,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而物质的组成又是通过实验测定出来的,蒸馏水也不例外,通过什么实验测定呢?学生回答:电解水实验。
巩固练习1.如图所示为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若A管产生气体甲,B管产生气体乙)(1)试在图中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2)电解一段时间后,管水位下降的快,其原因是。
(3)一段时间后,A、B两管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分子个数比为。
(提示: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4)气体甲可以用点燃的火柴检验,现象是,写出文字表达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课》教学设计病毒。
(变化)2.自来水净化方法及程度:<<<引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2】1.过滤是基本的实验操作之一。
下列关于过滤的说法错误的是()A.如图中共有四种实验仪器(不包括滤纸)B.漏斗下端应该紧靠烧杯内壁C.若滤液浑浊,可能是液面高于滤纸边缘D.应选用带铁夹的铁架台,以固定漏斗2.下列物质能用于除去水中异味和色素的是()A.明矾B.活性炭C.3.“天宫课堂”中宇航员向大家展示了如何在太空中饮用再生水。
下列方法可以将空间站中的各种废水转化成纯水的是()A.吸附B.蒸馏C.4.进入6月份我国南方多个省份受暴雨影响出现洪涝灾害。
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饮用水学生作好笔记。
采取措施进行处理:①消毒②自然沉降③煮沸④过滤。
合理的处理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C.④②③①D.②④①③5.水是生命之源。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河水净化中活性炭起吸附作用B.水汽化过程中分子间间隔变大C.硬水软化常用肥皂水【作业设计】1.下列有关净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明矾可以加速难溶物沉淀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C.吸附可以降低水的硬度D.煮沸后的海水可以饮用2.如图所示为四种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进行如图甲所示过滤操作,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得到的滤液不浑浊B.进行如图乙所示蒸发操作,当蒸发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C.进行如图丙所示蒸馏操作,为使测得的温度更准确,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伸入液面下D.进行如图丁所示的沉淀操作,加入活性炭发生了化学变化3.在开展化学实验时,经常会用到水,下列有关水的作用中说法正确的是()序号①②③④装置或操作示意图水的作用将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时,先用水润湿玻璃管口,是为了更方便地将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烧杯中的水是为了得出氧气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过滤时用少量水润湿滤纸是为了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不留气泡,以防过滤速度慢制取蒸馏水时烧杯中的冷水是为了将水蒸气冷凝为液体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桂花公园内设有许多直饮水机,其中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步骤①对应的操作是()A.过滤B.蒸馏C.吸附杂质D.杀菌消毒5.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