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渔父》粤语拼音
- 格式:docx
- 大小:15.79 KB
- 文档页数:1
解读《楚辞渔父》一、原文及释义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在被楚王放逐之后,在江边游荡独行,一边穿过荆棘丛生的水泽一边沉思低吟。
整个人脸色憔悴,身形消瘦。
(与在朝时的风光判若云泥)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看见屈原这个样子,(心里非常惊异)向他问道:先生不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吗?是因为什么落得如此下场?屈原答道:当朝的人都污浊,只有我清白;众人皆醉,只有我清醒。
(我不容于朝廷,是异己,受奸人陷害)因此被楚王放逐。
【注】「举世皆浊」谓「众贪鄙也」;「我独清」谓「志洁己也」。
「众人皆醉」谓「惑财贿、巧佞曲也」;「我独醒」谓「廉自守也」。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渔父说:圣人不会因外物(或某种观念)而限制影响自己的行为,反而随时能够与世道一起推移变化。
世人皆浊,你为什么不(深入泥潭)搅浑污泥?扬起波浪?众人皆醉,你为什么不(与他们一起)食其酒糟?饮其薄酒?你为什么要特立独行,坚持做一个深思高尚之人?(以致不懂变通,不合于群)使自己被放逐?【注】渔父,隐士。
「与世推移」谓「随俗方圆」。
「淈其泥」谓「同其风也。
《史记》作:随其流」;「扬其波」谓「与沉浮也。
五臣云:淈泥扬波,稍随其流也」;「餔其糟」谓「从其俗也」;「歠其酾」谓「食其禄也。
《文选》:酾作醨。
五臣云:餔糟歠醨,微同其事也。
餔,食也。
歠,饮也。
糟、醨,皆酒滓。
」酾通醨。
醨,薄酒。
以上数句,其实表达一个意思:你为什么不同其流,与世俗共沉浮呢?「深思高举」谓「独行忠直。
五臣云:深思,谓忧君与民也」。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屈原说:我曾听古代的贤人说「刚洗完头的人一定要弹掉帽子上的(灰尘),刚刚洗完澡的人一定要整理抖动一下自己的衣服(以除掉衣上的脏物)」。
渔父古诗注音版渔父古诗渔父悠然垂钓,江水清澈见底。
鱼儿游来游去,钩上空空如也。
渔父不以为意,静待鱼儿上钩。
终于有一条大鱼,被他钓了上来。
渔父笑得合不拢嘴,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他知道,这是他努力的结果,也是他的幸运。
注音版:yú fù yōu rán chuí diào,jiāng shuǐ qīng chè jiàn dǐ。
fū ér yóu lái yóu qù,gōu shàng kōng kōng rú yě。
yú fù bù yǐ wéi yì,jìng dài yú ér shàng gōu。
zhōng yú yǒu yī tiáo dà yú,bèi tā diào le shàng lái。
yú fù xiào de hé bù lǒng zuǐ,xīn xǐ zhī qíng yì yú yán biǎo。
tā zhī dào,zhè shì tā nǔ lì de jié guǒ,yě shì tā de xìng yùn。
优美的排版格式:渔父悠然垂钓,江水清澈见底。
鱼儿游来游去,钩上空空如也。
渔父不以为意,静待鱼儿上钩。
终于有一条大鱼,被他钓了上来。
渔父笑得合不拢嘴,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他知道,这是他努力的结果,也是他的幸运。
《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1]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2]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3]何故深思高举,[4]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5]物之汶汶者乎![6]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7]「沧浪之水清兮,[8]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9]遂去不复与言。
〔注〕[1]三闾大夫:掌管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事务的官。
屈原曾任此职。
[2]淈(gu古):搅混。
[3]铺(bo补):吃。
歠(chuo啜):饮。
酾(li离):薄酒。
[4]高举:高出世俗的行为。
在文中与「深思」都是渔父对屈原的批评,有贬意,故译为(在行为上)自命清高。
举,举动。
[5]察察:洁净。
[6]汶(men门)汶:玷辱。
[7]鼓枻(yi义):打桨。
[8]沧浪:水名,汉水的支流,在湖北境内。
或谓沧浪为水清澈的样子。
[9]「沧浪之水清兮」四句:按这首《沧浪歌》也见于《孟子‧离娄上》,二「吾」字皆作「我」字。
【译文】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
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槁。
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 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 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
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
渔y ú父f ù·一y ì棹zh ào 春ch ūn 风f ēn ɡ一y ì叶y è舟zh ōu【五w ǔ代d ài 】李l ǐ煜y ù一y ì棹zh ào 春ch ūn 风f ēn ɡ一y ì叶y è舟zh ōu ,一y ì纶l ún 茧ji ǎn 缕l ǚ一y ì轻q īn ɡ钩ɡōu 。
花hu ā满m ǎn 渚zh ǔ,酒ji ǔ满m ǎn 瓯ōu ,万w àn 顷q ǐn ɡ波b ō中zh ōn ɡ得d é自z ì由y óu 。
【作者简介】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注 释】 渔父:词牌名,亦作《渔父词》,《历代诗余》中作《渔歌子》。
棹(zhào):摇船的工具。
短的叫楫,长的叫棹。
纶:比较粗的丝。
《五代名画补遗》中误作“轮”。
纶,钓鱼用的粗丝线。
茧缕(lǚ):丝线,这里指渔弦。
茧,茧丝。
渚(zhǔ):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满:《五代名画补遗》作“盈”。
此外各本作“满”。
瓯(ōu):装酒的器具,即盅,一种平底深碗。
顷:土地面积单位。
一百亩为一顷。
【白话译文】渔父驾着一叶扁舟,划着一支长桨,迎着春风,出没在波涛之中。
他时而举起一根丝线,放下一只轻钩;时而举起酒壶,看着沙洲上的春花,在万顷水面上心满意足地品着美酒,何等潇洒自在。
战国·屈原:[屈平,字原,通常称屈原,又自名正则,号灵均,原姓芈(mǐ),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战国末期楚国人。
他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离骚》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
]《楚辞·卜居》:尺短寸长(chǐ duǎn cùn cháng),也作——寸长尺短:词意:尺比寸长,但用于更长处则显其短;寸比尺短,但用于更短处则显其长。
比喻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chǐ yǒu suǒ duǎn,cùn yǒu suǒ cháng):词意:尺比寸长,但用于更长处则显其短;寸比尺短,但用于更短处则显其长。
比喻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
尺有所短 (chǐ yǒu suǒ duǎn):词意:比喻事物有其不足之处,并非任何方面都完美。
何去何从(hé qù hé cóng):词意:离开哪里?走向何处?形容心中惶惑,无所适从。
现多指在重大问题上做出选择。
黄钟毁弃(huáng zhōng huǐ qì):词意:比喻有高德大才的人被冷落、抛弃。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huáng zhōng huǐ qì, wǎ fǔ léi míng):词意: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
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鸡鹜相争(jī wù xiāng zhēng),也作——鸡鹜争食:词意:鸡鸭争夺食物。
比喻平庸小人互相争名夺利。
竭智尽忠(jié zhì jìn zhōng),也作——竭忠尽智:词意:献出最大的才智和忠诚。
离lí 骚sāo先xiān 秦qín · 屈qū 原yuán帝dì 高gāo 阳yáng 之zhī 苗miáo 裔yì 兮xī , 朕zhèn 皇huáng 考kǎo 曰yuē 伯bó 庸yōng。
摄shè 提tí 贞zhēn 于yú 孟mèng 陬zōu 兮xī , 惟wéi 庚gēng 寅yín吾wú 以yǐ 降hōng。
皇huáng 览lǎn 揆kuí 余yú 初chū 度dù 兮xī , 肇zhào 锡xī 余yú 以yǐ嘉jiā 名míng。
名míng 余yú 曰yuē 正zhèng 则zé 兮xī , 字zì 余yú 曰yuē 灵líng均jūn。
纷fēn 吾wú 既jì 有yǒu 此cǐ 内nèi 美měi 兮xī , 又yòu 重chóng 之zhī以yǐ 修xiū 能n éng。
扈hù 江jiāng 离lí 与yǔ 辟pì 芷zhǐ 兮xī , 纫rèn 秋qiū 兰lán 以yǐ为wéi 佩pèi。
汩gǔ 余yú 若ruò 将jiāng 不bù 及jí 兮xī , 恐kǒng 年nián 岁suì之zhī 不bù 吾wú 与yǔ。
朝cháo 搴qiān 阰pí 之zhī 木mù 兰lán 兮xī , 夕xī 揽lǎn 洲zhōu之zhī 宿xiǔ 莽mǎng。
渔y ú父f ù·浪l àn ɡ花hu ā有y ǒu 意y ì千qi ān 里l ǐ雪xu ě【五w ǔ代d ài 】李l ǐ煜y ù浪l àn ɡ花hu ā有y ǒu 意y ì千qi ān 里l ǐ雪xu ě,桃t áo 花hu ā无w ú言y án 一y ì队du ì春ch ūn 。
一y ì壶h ú酒ji ǔ,一y ì竿ɡān 身sh ēn ,快ku ài 活hu ó如r ú侬n ón ɡ有y ǒu 几j ǐ人r én 。
【作者简介】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注 释】 渔父:词调名,又名“渔父词”、“渔歌子”,单调,正体为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韵。
浪花:一作“阆(láng)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有意:一作“有情”。
千里:一作“千重”。
桃花:一作“桃李”。
一队春:指桃李盛开,由近及远,好像队列有序一样排列着。
一竿身:一根钓竿。
身,一作“纶”,一作“鳞”。
快活:一作“世上”。
侬(nóng):我,江南口语。
【白话译文】江上千里浪花翻滚如雪,岸上一排排的桃花竞相怒放,春意正浓。
身边一壶美酒,手中一支钓竿,世上这样自由快乐的人有几个?【鉴赏】这首词是题《春江钓叟图》画之词。
【导语】《渔⽗》出⾃《楚辞》,东汉⽂学家王逸认为《渔⽗》是屈原在被流放后,政治上被迫害,个⼈⼈⽣遇到了⼀种困顿,处在困恶之境下创作出来的作品。
那关于这⾸诗词的详细知识就和⼀起来了解下,欢迎阅读! 《渔夫》 战国•屈原 渔⽗见⽽问之⽈:“⼦⾮三闾⼤夫与?何故⾄于斯?” 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 【赏析】 渔⽗是⼀位避世隐⾝、钓鱼江滨的隐⼠,他劝屈原与世俗同流,不必独醒⾼举,⽽诗⼈则强调“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也要保持⾃⼰清⽩的节操,这种精神与《离骚》中“虽体解吾犹未变”的精神是⼀致的。
全⽂采⽤对⽐的⼿法,主要通过问答体,表现了两种对⽴的⼈⽣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章以屈原开头,以渔⽗结尾,中间两个⾃然段则是两⼈的对答,处处体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
其中“不凝滞于物,⽽能与世推移”的思想对后世道家道教影响极⼤。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皆醉我独醒”两句,是《渔⽗》中的名句,交代了屈原⾃⼰被流放的原因:天下都是浑浊不堪的,只有我清澈透明,不愿与之同流合污;世⼈都是迷醉的,唯独我清醒,坚持⾃⼰的政治主张。
那么多⼈都在同流合污或随波逐流,那么多⼈都能做到视⽽不见听⽽不闻,为什么屈原就做不到?因为他的理想是⾄⾼⾄洁的,不允许沾有⼀丝的污浊思想;况且,他是⼀个纯粹之⼈,更不懂俗世庸⼈的“装糊涂”。
然⽽,正是由于⾃⼰的与众不同,独来独往,不苟合、不妥协的性格,他才遭⼈妒忌诽谤,以⾄离⾃⼰的理想越来越远。
⽽屈原恰恰⼜是⼀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取义的⼈,“亦余⼼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因此,屈原没有听从渔夫的忠告,⽢愿“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
这两句显⽰出屈原的忠君爱国的崇⾼品质。
扩展阅读:屈原的⽂学成就 屈原是个诗⼈,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学于世的作家。
他创⽴了“楚辞”这种⽂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被词⼈,⾮⼀代也”。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居》《渔⽗》各1篇。
《渔父》全词翻译赏析《渔父》全词翻译赏析《渔父》出自《楚辞》,东汉文学家王逸认为:“《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渔父》全词翻译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渔父》全词翻译赏析篇1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译文] 浪花仿佛是有意地欢迎我,卷起了千万重的飞雪。
桃花李花默默地站成了一队,让我感受到了春天。
[出自] 五代李煜《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注释:①此词调名亦作《渔父》,《历代诗余》中作《渔歌子》。
据宋阮阅《诗话总龟》载:“予尝于富商高氏家,观贤画《盘车水磨图》,及故大丞相文懿张公弟,有《春江钓叟图》,上有南唐李煜金索书《渔父词》二首。
其一曰:‘浪花有意千里雪,……’其二曰:‘一棹春风一叶舟,……’”。
②浪花:《词谱》、《花草粹编》中均作“阆(láng)苑”。
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有意:有本作“有情”。
千重雪:《词谱》、《花草粹编》、《历代诗余》中均作“千里雪”。
千重,千层,层层叠叠。
③桃李:《历代诗余》、《全唐诗》、《诗话总龟》中均作“桃花”。
一队春:指桃李盛开,由近及远,好像队列有序一样排列着,言春色正浓,春意盎然。
④身:《南唐二主词汇笺》中作“轮”;《诗话总龟》中作“鳞”。
一竿身:一根钓竿。
⑤侬(nóng):指我,江南口语。
快活:《诗话总龟》中作“世上”。
⑥纶:《五代名画补遗》中作“轮”。
纶,钓鱼用的粗丝线。
句解: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这两句诗写渔父所处的生活环境——船头浪花翻滚如白雪般一望千里;岸上桃林里的桃花,默默地竞相开放,点缀得春日美景如画,万紫千红。
“有意”、“无言”二词用得妙,使“千里雪”、“一队春”成为有意识的活动,给人以新鲜、动感,增强了感染力,读来韵味深长。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①侬:江南一带称自己为“侬”。
②渔父:词牌名,此处亦实指。
这两句是说,渔父孤身一人,生活在船上端来一壶酒自斟自饮,只有一竿竹篙陪伴,还在自我安慰:世上像我这样乐哉优哉能有几人?俨然一幅图画,画面简洁、明朗、素描韵味很浓。
莞尔指微笑的样子。
拼音:wǎn’ěr
出处:《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
白话释义: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桨离去。
常见用法:莞尔一笑
示例:她们许久一见不曾在此相逢,彼此莞尔一笑。
扩展资料:
莞的其他音义
一,拼音:guān(名词)
指水葱一类的植物,亦指用其编的席。
同本义,植于水田,又名水葱,茎高五六尺,可织席,叶小如鳞片,花黄绿色。
一名“小蒲”。
如:莞蒲(蒲草);莞席(莞草编织的席子);莞蕈(草制之席及竹制之席);莞蒻(莞和蒻是两种编席的蒲草。
二,guǎn (名词)
东莞,地名,在中国广东省。
三,wǎn (名词)
胃的内腔
如,寒气在胃莞。
粤语拼音Dang (2/9)=同轴;例如:让你快乐什么(米氏,0/6)二十(年,0/9)=二十三十(sa,0/6)=三十No (mao,2/9)=none;比如:有钱?=你有钱吗?渣滓(gad zad,0/1)=蟑螂(le,0/7)=极大;例如,好成绩=他的成绩很好(kan,0/1)=all?比如:同一个铲子=全家都死了[gui,5/8]=累He (qu,3/8)=he或she例如,一个从领带边缘?=他是谁?Er (e,2/0)=作弊;比如:诶,上帝对鬼撒谎(bing,2/8)=跳动;例如:我要打败我的朋友=我们要打败那个家伙进位(lin,0/9)=提并取矛盾(ao,0/1)=矛盾Er (gan,3/4)=so,so;比如:Mia?=所以?”(左,2/2)=;比如你吃过吗?=吃饭了吗?(ne,0/1),(li,0/7)=这个;例如:什么东西=这些东西(na,0/3)=女性;比如:鸡=母鸡Yi (yi,7/4),wo (yi,7/6)=感叹词,ah(奇怪);例子:嗯?lo(lo,0/1)=语气助词Baa (mie,0/3)=什么;比如:发生了什么?=怎么了?Mi (mi,1/7)=不要;比如:Mi去~=不去~级数(xi,7/9)=是;比如:什么是框架?=是什么?*(刁,0/3)=操Che (che,1/5)=语气助词,表示不屑=切窒息(耿,1/1)=当然;例如:窒息系统=当然Uh (wu,3/9)=no;例:没有=没有。
Let (bi,3/5)=give;比如:你给我~=你给我~E (3/3)=排泄;比如:尿尿=拉尿Dian (Dian,0/6)=完工或完好;例如:完成它”(丁,2/5)=扔Bo (ze,2/2)=语气助词;例如:没有bam=没有罗(3/4)=语气助词/啰嗦Read (nian,1/7)=think;比如:我读书好还是做得好?=我觉得这不是个好主意。
(dan,2/7)=口;比如:咬=咬Bo (bo,3/2)=语气助词梁(1/4)=漂亮还是幼稚;比如:帅=帅哥/男孩(wen,2/0)=找到并赚取;例如,吃饭=谋生(di,3/2)=look;例如:看电视=看电视……(Jue,1/7)=语气词,感叹号;例如:~好,拍?=cut ~很棒吗?(ge,4/6)=;比如:你的道袍呢?=你的袈裟呢?Wow (wo,1/5)=语气助词Hao (sai,0/8)=语气词浪费?(go,0/1)=那个;示例:E=那些(le,0/9)=语气助词(ge,4/7)=事物;比如有东西看。
渔(jyu4)父(fu2)
屈(wat1)原(jyun4)既(gei3)放(fong3),
游(jau4)于(jyu1)江(gong1)潭(taam4),
行(hang4)吟(jam4)泽(zaak6)畔(bun6),
颜(ngaan4)色(sik1)憔(ciu4)悴(seoi6),
形(jing4)容(jung4)枯(fu1)槁(gou2)。
渔(jyu4)父(fu2)见(gin3)而(ji4)问(man6)之(zi1)曰(jyut6):
「子(zi2)非(fei1)三(saam1)闾(leoi4)大(daai6)夫(fu1)与(jyu4)?【与,通“欤”】
何(ho4)故(gu3)至(zi3)于(jyu1)斯(si1)?」
屈(wat1)原(jyun4)曰(jyut6):
「举(geoi2)世(sai3)皆(gaai1)浊(zuk6)我(ngo5)独(duk6)清(cing1),
众(zung3)人(jan4)皆(gaai1)醉(zeoi3)我(ngo5)独(duk6)醒(sing1),【粤语“醒”字读诗词时用阴平】是(si6)以(ji5)见(gin3)放(fong3)。
」
渔(jyu4)父(fu2)曰(jyut6):
「圣(sing3)人(jan4)不(bat1)凝(jing4)滞(zai6)于(jyu1)物(mat6),
而(ji4)能(nang4)与(jjyu5)世(sai3)推(teoi1)移(ji4)。
世(sai3)人(jan4)皆(gaai1)浊(zuk6),
何(ho4)不(bat1)淈(gwat1)其(kei4)泥(nai4)而(ji4)扬(joeng4)其(kei4)波(bo1)?
众(zung3)人(jan4)皆(gaai1)醉(zeoi3),
何(ho4)不(bat1)餔(bou1)其(kei4)糟(zou1)而(ji4)歠(zyut3)其(kei4)酾(lei4)?
何(ho4)故(gu3)深(sam1)思(si1)高(gou1)举(geoi2),
自(zi6)令(ling6)放(fong3)为(wai4)?」
屈(wat1)原(jyun4)曰(jyut6):
「吾(ng4)闻(man4)之(zi1),
新(san1)沐(muk6)者(ze2)必(bit1)弹(taan4)冠(gun1),
新(san1)浴(juk6)者(ze2)必(bit1)振(zan3)衣(ji1)。
安(on1)能(nang4)以(ji5)身(san1)之(zi1)察(caat3)察(caat3),
受(sau6)物(mat6)之(zi1)汶(mun4)汶(mun4)者(ze2)乎(fu4)?
宁(ning4)赴(fu6)湘(soeng1)流(lau4),
葬(zong3)于(jyu1)江(gong1)鱼(jyu4)之(zi1)腹(fuk1)中(zung1)。
安(on1)能(nang4)以(ji5)皓(hou6)皓(hou6)之(zi1)白(baak6),
而(ji4)蒙(mung4)世(sai3)俗(zuk6)之(zi1)尘(can4)埃(oi1)乎(fu4)?」
渔(jyu4)父(fu2)莞(wun5)尔(ji5)而(ji4)笑(siu3),
鼓(gu2)枻(jai6)而(ji4)去(heoi3),
乃(naai5)歌(go1)曰(jyut6):
「沧(cong1)浪(long4)之(zi1)水(seoi2)清(cing1)兮(hai4),
可(ho2)以(ji5)濯(zok6)吾(ng4)缨(jing1),
沧(cong1)浪(long4)之(zi1)水(seoi2)浊(zuk6)兮(hai4),
可(ho2)以(ji5)濯(zok6)吾(ng4)足(zuk1)。
」
遂(seoi6)去(heoi3),
不(bat1)复(fau6)与(jyu5)言(jin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