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走进寓言故事》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走进寓言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理解寓意。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分享的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二、教学内容1. 选择五个寓言故事,每个故事用时约20分钟。
2. 故事主题涵盖友谊、诚信、勤奋、勇敢等方面。
3. 故事难度适中,符合小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五个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寓意。
3. 分享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讲述故事中的道理。
4. 教师点评:教师总结学生分享的内容,针对每个故事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 拓展延伸:教师提出与寓言故事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2. 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喜爱程度。
3. 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资源1. 五个寓言故事文本。
2. 相关寓言故事的图片或插图。
3. 学生阅读记录表。
4. 小组讨论记录表。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运用讨论教学法,激发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考。
4.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寓言故事的定义和特点,引起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每个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
3. 分享与讨论: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讨论故事中的道理和启示。
4. 深入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理解寓意。
八、教学反馈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检查学生对寓言故事寓意的理解程度。
3. 收集学生的讨论记录和读后感,分析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寓言故事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群文阅读《走进寓言》教学设计太极小学张美芸教学目标:1、在比较阅读中,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乐趣。
2、学习作者抓住角色的特点表达寓意的方法。
3、引导学生感受寓意,进一步感悟寓言的特点,尝试仿编寓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学习从寓言的人物行为、人物对比和故事情节的变化中感悟寓意。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相结合教学准备:师:相关课件相关的资料和作业纸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才几个谜语,各打一四字词语。
这些名字都很熟悉吧,是什么呢?你们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生:《刻舟求剑》、《南辕北辙》……师:寓言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生:读了以后能明白一个道理。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是寓言?出示灯片: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往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其篇幅短小、语言精炼,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手法上常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如《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南辕北辙》等。
师:今天我们就来读几则寓言,并试着来口头仿编寓言。
二、出示学习目标:1、阅读寓言,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学习作者抓住角色的特点表达寓意的方法。
3、学会选角色口头仿编寓言。
三、请学生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四、自主合作学习寓言《大轮船和小汽艇》和《白帆和木浆》,完成表格。
五、展示汇报:生1:这两则寓言主角的态度截然相反,一个骄傲,比如:大轮船:神气活现、小不点、得意洋洋。
白帆:嘲笑、无能的家伙一个谦虚且有礼貌。
比如:小汽艇:有礼貌、大哥哥。
木桨:一声不吭生2:这两则寓言故事中,主角的态度截然相反,一个(骄傲),一个谦虚。
师:“骄傲”抓住了什么描写?生3:神态。
师:你能说说关于骄傲的四字词吗?生3:高傲自大骄傲自满洋洋自得沾沾自喜目空一切……师:你积累得真多,看看老师也搜集了许多,你们读一读吧!灯片出示:洋洋自得沾沾自喜目空一切目中无人得意忘形妄自尊大趾高气昂高傲自大骄傲自满惟我独尊自鸣得意自命不凡生4:这两则寓言故事中,主角的态度截然相反,一个(),一个谦虚。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寓言》教案人教版语文三班级下册《寓言》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邻居”“懊悔”“劝说”等词语的意思。
3.熟悉“只要……就”,“假如……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引导同学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教学预备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亡羊补牢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爱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挖苦某种人。
寓:寄予、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4.今日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好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缘由吗?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测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留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想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2、自由读1—4节,思索: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其次只?3、同桌互议。
4、集体沟通:〔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留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
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同学书写“窟窿”。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走进寓言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会寓言故事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3)分析寓言故事的主题思想和道德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寓言故事,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2)懂得诚实、勇敢、善良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选择五个不同主题的寓言故事,如《狐狸和葡萄》、《乌鸦和狐狸》、《狼和小羊》、《农夫和蛇》、《龟兔赛跑》等。
2.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和讨论,使学生理解每个寓言故事的主题思想和道德寓意。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五个寓言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准备课堂讨论。
2.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寓言故事。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故事的主题思想、道德寓意和启示。
4. 汇报交流: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5. 教师总结:教师对每个寓言故事进行点评,总结故事的主题思想和道德寓意,强调其中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寓言故事,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在故事中学到的道理。
2.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寓言故事中的道德寓意。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汇报和交流中的表现,评价其课堂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读后感和生活实例的质量和创意。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评估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寓言故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结构。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含义。
2. 能够分析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价值观。
3. 能够通过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故事书籍、图片、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笔、纸、书本。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寓言故事的封面图片或给学生读寓言故事的标题来导入本堂课。
然后请学生自由发表对寓言故事的看法和了解。
二、讲解(15分钟)1. 寓言故事的概念:寓言故事是一种短篇小说,通过人、动物、植物等拟人化的形象来讲述故事,寓意深远,是一种蕴含道德教育的文学形式。
2. 讲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简短、意义深远、富有象征意义、通常以小动物为主要角色。
3. 举例解释:举例一两个经典的寓言故事,如《狼来了》或《乌鸦喝水》。
通过故事的讲述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应用。
三、阅读和讨论(20分钟)1. 教师示范阅读:教师朗读一个寓言故事,并让学生一起跟读。
2. 学生自主阅读:学生阅读自己准备的寓言故事书籍或教师分发的故事文章,并做好读后感的记录。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各自读后感,分享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启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讨论,例如“故事中有哪些动物角色?他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故事中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或道德价值观?”等等。
四、创作寓言故事(25分钟)1. 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的寓言故事的特点和道德教育的目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要创作的寓言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 组织思路:学生可以先列出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然后构思故事的起、承、转、合等要素,确保故事有一个完整的结构。
3. 分组绘图:学生分组,根据故事的要求,绘制相关的插图,激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创作和修改:根据分组讨论的结果,学生开始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并在同伴的帮助下进行修改和完善。
五、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学生演讲: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学生代表来讲述自己创作的寓言故事,并展示绘制的插图。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六单元:寓言故事学习寓言故事是一种经典的文学形式,通过寓意和象征来传达道德教育,历史上出现过很多著名的寓言作品,比如《伊索寓言》、《车尔尼雪夫斯基寓言》、《安徒生童话》等。
现在,寓言仍然是我们常见的阅读材料,也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时经常使用的重要资源之一。
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的第六单元中,我们的学生将会通过学习寓言故事来探究人生哲理、提高语文素养。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掌握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手法。
了解常见的寓言故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了解一些有益的品德与人格修养的影响。
通过寓言故事的阅读体会人生哲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单元的重点难点主要包括:寓言故事的阅读与传达道德教育的能力。
寓言故事的分拣和归纳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1.寓言的基础知识概括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寓言的含义来引入教学内容。
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通常通过将人类的行为描述成为动物等喻体来表现出一些具有警示、启发或娱乐性质的思想,从而达到传递道德教育的目的。
2.游戏式互动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带着学生观察常见的动物和事物的特点、选择出合适的词语、为动物或事物编写故事情节等方式进行游戏式的互动学习,来引导学生学习寓言故事的写作手法。
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互动,收获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协作的技能。
3.寓言故事阅读和讨论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鲁迅的《狗的天赋》、《猫和老鼠》等高质量的寓言作品,来促进学生对寓言文学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挖掘出其中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比较不同寓言故事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还能够通过寓言故事的阅读领悟生活中的道理,有效地提高他们品德与人格修养。
《走进寓言故事》指导阅读教学设计指导目标:1.通过学生互相推荐寓言故事,从活动中认识更多的寓言课外书。
2.调动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并进一步形成寓言的阅读习惯。
3.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寓言阅读能力。
指导重点:调动学生阅读寓言兴趣,并形成寓言阅读习惯。
指导难点: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寓言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1.寓言故事课件。
2.学生各自准备最喜欢的寓言故事,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记熟。
3.课外阅读小册子。
指导过程。
一、导入激趣,激起学习欲望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次上课外阅读课,主要是交流我们所阅读过的寓言,开展一次寓言故事交流会。
(师板书课题:寓言故事交流会)二、专题阅读方法指导。
1.复习《寓言两则》寓意,介绍出处。
什么是寓言呢?我们学过了几篇寓言,它们都是我国古典名著中的名篇。
其实,我们的世界还拥有很多的寓言故事,相信你一定看过不少。
2.班内互相推荐寓言故事交流活动。
课前,同学们都已经把你最喜欢的寓言故事收集到了,今天我们就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交流吧。
(1)提出小组交流要求。
(出示要求)小组交流要求:A小推荐,讲一讲:把你想说的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并自己说出故事中的道理,或者考考同组同学你的故事说明的道理。
B.演一演,评一评:同组同学可以帮帮忙,演一演故事,提一提意见,为全班汇报表演做好准备。
(2)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给予指导,让孩子更完整地发言。
(指导方向:推荐的时候还要具体说明书的来源、作者等资料,而评论的时候应该有针对性一点。
)(3)提出班内交流要求,激发求知欲望。
老师刚才在你们中间巡视了一周,听了部分同学的推介发言。
发现同学们口才越来越棒了,课外书帮了你不少的忙;而且大家都作了很充分的准备,所以都把故事讲得十分生动。
接下来,我们全班交流分享吧。
先看看我们的分享目标吧:全班分享目标:A小推荐:每组派一名同学当代表讲故事,注意要把寓言故事说清楚,有准备的小组,同组同学还可以帮忙演一演;B小评论:代表讲完之后,其他同学来评一评;C小评选:其他同学要当评委,评出你心目中的最佳推荐员,谁的推荐令你心动,想立刻阅读那本书。
小学生阅读--之寓言故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教学中,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根据故事内容,使学生借此来明辨是非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么做。
发挥其整合的优势。
每个教学环节,都有意识的突出本组专题。
在《同步阅读》课文的处理上,调动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发挥这些故事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课堂上给学生搭设展示阅读收获的平台,重点引导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探讨自主阅读过程中的困惑。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寓言故事,领会故法,感知寓意的深远和丰富。
2.在横向的比较阅读中,发现寓言写作的对比手3.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方法,潜移默化地接受阅读方法的训练。
4.分享同步阅读教材,再次感受不同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引导学生怎么看问题,怎么想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群文阅读,养成阅读习惯,学会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教学设计一、回顾导入,从人物的言行中感受寓意1.师:今天,咱们来聊聊寓言。
先来回忆一下咱们学过哪些寓言?(预设:狐假虎威,对牛弹琴,酸的和甜的,狼来了)2.师:记得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都做了什么傻事吗?3.师:我们来读读《汉人煮箦》,看看这个人又干了一件什么傻事?(出示寓言《汉人煮箦》)(预设:那个人觉得竹子好吃,回家把竹席煮了吃。
)4.师:你从中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预设:对事情一知半解就莽撞行事,就会闹笑话。
遇到事情不动脑子,不加以思考就行动往往会闹出笑话。
)5.师(小结):是啊,我们了解这个人物的行为之后,知道他傻在哪儿,故事的道理就知道了,还能从中受到启发,这就是寓言故事的寓意。
二、比较阅读,发现对比手法突显寓意师:《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大家还记得吧?(出示《龟兔赛跑》阅读单)乌龟和兔子比赛跑步。
人人都以为兔子会赢,因为兔子跑得很快,而乌龟呢,只能慢慢爬着前进。
但结果呢?兔子输了,乌龟赢了。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理解寓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群文阅读,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选择五篇不同类型的寓言故事进行群文阅读。
2. 分析每篇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寓意。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比五篇寓言故事的不同之处。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阅读五篇寓言故事。
2. 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故事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比五篇寓言故事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寓言故事的特点。
4.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每篇寓言故事的寓意,让学生学会从故事中提炼人生哲理。
5. 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自己在阅读寓言故事过程中的感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寓言故事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3. 学生对寓言故事寓意的把握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五、教学资源:1. 五篇寓言故事文本。
2. 教学PPT。
3. 小组讨论记录表。
4. 学生阅读感悟分享模板。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五篇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寓意。
难点:1. 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 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五篇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3.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比五篇寓言故事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寓言故事的特点。
4. 深入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每篇寓言故事的寓意,让学生学会从故事中提炼人生哲理。
人教版小学语文《走进寓言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寓言故事,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方法,潜移默化地接受阅读方法的训练。
4.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的兴趣。
【重点难点】领悟寓言的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
1、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下面请你们静静欣赏这几幅图片,看谁能猜出图画上的故事。
(生说)同学们看这些故事都是我们熟悉的“寓言故事”。
2、谁来说说什么是寓言故事?(生说)板书:小故事大道理。
3、让我们记住这些小故事(齐读),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寓言故事。
(上课)
一、聚焦课内,引出学法
1、这是我们学过的一则寓言故事《坐井观天》,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天的大小)
他们是怎么争论的?你们能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吗?(自由读),谁愿意来读一读?他们读的好吗?还要注意读出他们的语气呀,我们一起来一遍,老师来当旁白,男生:青蛙,女生:小鸟。
读完故事,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生说)
2、孩子们,你们看,我们读着读着就把故事的道理读出来了,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读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像本文一样抓住他们的对话,多读几遍(读对话)。
读通了,读好了,自然就知道了文章的内容,(知内容)明白了文章的道理。
这就是学习的好方法,老师把这几把学习寓言的金钥匙送给大家,(读)下面你们就拿着这几把钥匙走进今天的寓言吧。
3、出示读书提示:师读1.2.
4、教室里渐渐没有了同学们读书的声音,看来同学们已经读完了。
三、再读寓言故事,明道理
(一)1、下面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则寓言故事《蚊子和狮子》。
2、请同学们再次读故事,出示读书要求,完成学习单,概括故事内容。
3、谁来读一读你画的对话,生读(出示提示语)
(1)生读句子,体会从蚊子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骄傲,得意,悲哀)(2)配乐读对话,(得意,骄傲的蚊子说:俗话说乐极生悲呀)
4、读完故事,你读懂了什么?明道理(你从哪里知道的,你真会读书,这也是学习寓言的一种方法,抓住文章的中心段)板书。
5、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话,出示名言:生读
(二)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二则寓言故事,你从中又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1、读书提示:默读
2、出书学习单,读文中的句子,说说体会
3、配乐朗读
4、明道理
(三)同学们学的这么认真,读的这么棒,老师要送大家一份礼物,喜欢吗?坐正
1、观看动画:认真看,仔细听。
2、请同学们拿出材料,再次阅读故事,从文中标出他们说的话,多读几遍。
完成阅读单,概括道理。
3、生练读对话。
明道理。
四、总结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认识了一只骄傲的蚊子,他对狮子说:读
2、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3、骄傲使人落后,兔子自言自语地说:
通过读对话,知内容,明道理,我们就能读懂寓言,明白道理,有人说(出示)。
五:推荐读物
师:老师想把这几本书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在阅读中明理,在阅读中增智,在阅读中成长吧!(《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