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规划之道路
- 格式:ppt
- 大小:34.93 MB
- 文档页数:66
学校校园规划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学生数量的增加,学校校园规划变得尤为重要。
一个良好的校园规划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和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学校校园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规划。
一、规划目标学校校园规划的首要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
这意味着要有合适的建筑物、道路和设施,以确保学生的安全。
此外,规划还应注重学生的舒适度和便利性,提供适宜的休息区域、运动场地和餐饮设施。
最后,规划还应考虑到校园的美观和可持续性,以营造一个令人愉悦的学习环境。
二、建筑设计在学校校园规划中,建筑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建筑物的布局和设计应该符合学校的教育理念和需求。
教学楼应该有足够的教室和实验室,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装饰应该美观、整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建筑物的设计还应注重节能和环保,采用可持续的建筑材料和技术。
三、道路和交通学校校园规划中,道路和交通也是需要重视的方面。
校园内的道路应宽敞、平坦,以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
此外,道路的布局应合理,方便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出行。
学校还应设立交通标识和人行道,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道路和交通设施。
四、设施和资源学校校园规划中,设施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应提供充足的教学设施,如实验室、图书馆和多媒体教室,以支持学生的学习。
此外,学校还应提供适宜的休息区域和娱乐设施,以满足学生的生活需求。
同时,学校还应充分利用校园内的资源,如自然景观和绿地,为学生提供一个与自然互动的环境。
五、安全和保障学校校园规划中,安全和保障是无法忽视的重要方面。
学校应制定紧急情况应急预案,并安装监控设备,以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
此外,学校还应加强校园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意识。
六、环境保护学校校园规划中,环境保护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学校应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并设立垃圾回收点,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学校还应鼓励学生和教职员工节约用水和用电,推广环保的生活方式。
校园步行道路改造工程方案1. 项目背景校园步行道路是连接各个教学楼、宿舍区、图书馆等重要场所的重要交通枢纽,对提高校园交通效率、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部分步行道路存在破损、拥堵、不便等问题,给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日常出行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因此,本项目旨在对校园步行道路进行改造,提升校园交通环境,改善校园步行条件,为师生创造更加舒适便捷的出行环境。
2. 项目目标(1)改善校园步行道路的建设状况,保障师生出行的安全与舒适;(2)提高步行道路的承载能力,减缓交通拥堵,增强出行便利;(3)提升校园步行道路的美观程度,塑造优质的校园环境;(4)尊重自然生态,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 项目范围本项目主要涉及校园步行道路的改造工程,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步行道路的修复与铺设:对破损严重的道路进行修复,新建部分连接性道路,符合人行道要求的步行道路应铺设砖石、水泥砖或沥青等材料。
(2)绿化与景观设计:通过合理的树木植被和景观设计,在步行道路两侧进行绿化,美化校园环境。
(3)路灯设置:合理设置步行道路的路灯,保障夜间校园交通安全。
(4)交通标志与设施:设置交通标志、导向牌和校园地图等,为行人提供导航与服务信息。
(5)无障碍设施:设置坡道、无障碍通道等,方便残障人士和行动不便者出行。
(6)其他相关设施: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公共座椅、垃圾桶、自行车停放点等其他相关设施。
4. 工程方案(1)步行道路改造1、修复破损的步行道路:对于存在裂缝、坑洼、碎石等问题的步行道路,进行修复工作,保障道路平整、无障碍。
2、新建连接性道路:针对校园内部交通流线较多的区域,在教学楼、宿舍区、图书馆等重要场所之间新建连接性道路,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出行效率。
3、道路材料选择:对于步行道路的材料选择,可根据不同位置的实际需求,采用砖石铺设或者水泥砖、沥青等材料。
4、部分区域设置彩色人行道:选取校园内步行交通量较大的区域,采用不同颜色的人行道材料,提醒行人和车辆保持良好的交通秩序。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类学校教学楼的建设越来越多。
教学楼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其道路布局设计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保障师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某学校教学楼道路布局设计,提出以下方案。
二、设计方案1.道路规划(1)教学楼入口处设置一条宽敞的主入口道路,方便师生进出。
(2)教学楼两侧设置环形道路,方便师生在教学楼内部进行交通流线引导。
(3)在教学楼内部设置若干条横向道路,连接各楼层教室、办公室等功能区域。
2.道路宽度(1)主入口道路宽度为8米,双向两车道,满足高峰时段的通行需求。
(2)环形道路宽度为4米,双向两车道,便于车辆和行人通行。
(3)横向道路宽度为3米,满足行人通行需求。
3.道路材料(1)主入口道路采用混凝土路面,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耐磨性。
(2)环形道路和横向道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便于车辆和行人通行。
4.道路绿化(1)在教学楼入口处设置绿化带,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氛围。
(2)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起到隔离、降噪、美化环境的作用。
(3)在教学楼内部设置绿化景观,为师生提供休闲、放松的空间。
5.交通设施(1)在主入口设置自动感应门,方便师生出入。
(2)在环形道路和横向道路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引导车辆和行人通行。
(3)在教学楼内部设置导向牌,明确各楼层、各功能区域的分布。
三、设计优势1.提高通行效率:合理的道路布局设计,使师生在教学楼内部通行更加便捷,提高教学效率。
2.保障师生安全:宽敞的道路、完善的交通设施,为师生提供安全的通行环境。
3.美化校园环境:绿化带、景观设置,使教学楼道路布局更加美观,提升校园整体形象。
4.适应未来发展:道路布局设计考虑了学校未来发展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四、结论本方案针对教学楼道路布局设计,从道路规划、道路宽度、道路材料、道路绿化和交通设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设计。
该方案旨在提高教学效率、保障师生安全、美化校园环境,为学校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高校校园道路规划与设计研究——以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为例阚馨童;朱贺;冯凯;张露露;刘亚奇;王晓原【摘要】高校校园道路系统规划的合理性会对校园环境、校园安全和校园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合理的道路系统规划可以减少校园内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诸多问题的发生.本文通过研究校园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和设计原则,结合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道路体系优化的方法.从校园道路的等级、功能、方式三个角度,提出解决当前校园道路系统问题的优化策略和具体方案,以期为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道路交通的改造提供参考,并为高校道路规划设计提供借鉴.【期刊名称】《科技视界》【年(卷),期】2017(000)029【总页数】3页(P15-17)【关键词】高校校园;道路系统;规划设计【作者】阚馨童;朱贺;冯凯;张露露;刘亚奇;王晓原【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智能交通研究所,山东淄博255049;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智能交通研究所,山东淄博 255049;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智能交通研究所,山东淄博 255049;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智能交通研究所,山东淄博 255049;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智能交通研究所,山东淄博 255049;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智能交通研究所,山东淄博 255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12校园道路是人们在校园中行进的载体和校园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校园规划建设的优劣。
因此,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在校园道路的规划设计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曹锐等[1]从校园道路交通和校园交通组织两方面入手,研究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布局规划;李淑庆等[2]运用校园空间布局、环境营造与交通组织相整合的系统设计方法,提出了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布局优化的相关策略;沈天清等[3]以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为例,分析了大学校园建设中道路规划设计的方法;欧阳昉昕[4]通过分析我国高校校园道路交通流量特点,探讨了高校校园道路的功能性规划特点和感知性规划特点。
摘要: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大学校园规划中道路系统和交通组织的方法与设计思想,结合南京林业大学的为实例,分别就道路系统和交通组织规划关键词:校园交通规划景观步道道路绿化停车规划正文:1 南林交通现况分析1.1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南京林业大学新庄主校区占地1257亩,位于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学校中央由东西方向树人路,园丁路和南北方向的梁希路,水杉路以及中间形成环状的求知路,创新路构成学校主要的道路干路网,周围连接通往学生住宿区以及运动场的翠竹路和学子路以及和谐路。
周围毗邻南京主干道玄武大道以及龙蟠路与新庄立交桥,交通较为便利。
梁希路1.2南林交通现状调查根据南林大实际情况和规划需要,设计相关表格并展开调查。
校园内主要道路等级分析设定如下:(宽度≤5m以及单向单车道的次要道路不在考虑范围之内)1.2.1 道路基本信息面积干道总面积40397 m2 ,支路总面积23198m2干道网密度2730/838419=3.2km/km2支路网密度2865/838419=3.4km/km2干道网面积率40397/838419=4.8%支路网面积率23198/838419=2.7%1.2.2 交通量调查信息*注:表格中提到的早高峰指的是上午7:30~8:30,晚高峰指的是下午16:30~17:301.2.3 校园人口主要分布南京林业大学的学生公寓主要分布在和谐路南北两侧,同时和谐路也是学校北二门通往校园内部的主干道,同时和体育馆和图书馆也分布在和谐路两侧,因此和谐路的交通量较大…同时也存在较多交通问题。
2 南林交通需求预测2.1 根据四阶段法确定交通需求2.1.1 出行生成采用交叉分类法计算校园内可能发生的交通发生量和吸引量,公式如下:n ,2,1,,, • • i A A FA P P FP iii i ii i i其中:i P ,i A —根据现状出行生成率数据计算得到的校园发生量和吸引量i FP ,i FA —规划年内的校园交通发生量和吸引两—规划你那人均出行次数—规划年人口规模2.1.2 出行分布从出行生成预测中获取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之后,出行分布环节主要预测未来规划年之内校园之间出行的交换量,这里我们采用增长系数法模型。
校园道路城市设计案例一、南京邮电大学校园道路城市设计案例南京邮电大学是一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高等学府,校园内道路的设计对于学校的交通流畅和学生的出行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南京邮电大学校园道路城市设计的十个案例:1. 主干道的设置:校园内设置了一条主干道,连接了各个重要的建筑和学生宿舍,为校园内的交通提供了便利。
主干道宽敞平坦,两侧设有绿化带和人行道,使行人和车辆能够分开通行,确保行人的安全。
2. 分区交通设计:校园内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需要,设置了不同类型的道路。
如教学区的道路宽度较大,方便交通流动,而学生宿舍区的道路则相对较窄,减少了车辆通行,保证了学生的安静。
3. 交通流量控制:在校园内设置了交通信号灯和标线,引导车辆按规定的车速行驶。
同时,设置了限速标志和减速带,控制车辆的速度,防止超速行驶,保证校园内的交通安全。
4. 人行道设计:校园内的人行道宽度适中,铺设了防滑材料,确保行人行走的安全。
同时,在人行道两侧设有绿化带和休息区,为行人提供了休憩的场所。
5. 自行车道设置:校园内设置了专门的自行车道,方便学生骑行。
自行车道与人行道分开,避免了行人和自行车相互干扰,提供了安全的骑行环境。
6. 停车场规划:校园内设置了多个停车场,分布在不同的区域,方便师生停放车辆。
停车场的布局合理,设有指示牌和导向线,提供了方便的停车导航。
7. 绿化景观设计:校园内的道路两侧都种植了树木和花草,形成了绿化带,美化了校园环境。
同时,绿化带中设置了长椅和休息区,提供了学生休息和交流的场所。
8. 防滑处理:校园内的道路在设计时考虑到了雨天的湿滑情况,采用了防滑材料进行处理,确保行人和车辆在雨天行走和行驶时的安全。
9. 照明设施:校园内的道路设置了照明设施,保证了夜间行走和行驶的安全。
照明设施充足,并且采用节能的LED灯,减少了能源消耗。
10. 充电桩设置:校园内的道路设有充电桩,方便电动车的充电。
充电桩的位置合理,布局合理,提供了便利的充电服务。
大学校园道路规划设计大学校园道路规划设计校园是育人的环境,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体魄、丰富个性的空间,它应使受教育者从中感受到一种个性成长的需要和心灵成长的力量。
下面店铺准备了关于大学校园道路规划设计的文章,提供给大家参考!1、概况1.1 地理位置及现状分析XX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占地面积1500亩,位于XX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南部,座落在风景旖旎的翡翠湖畔,由丹霞路、环湖路、翡翠路环抱,呈“心”形;东临锦绣大道商业区,北倚大学城公共建设区,西傍翡翠湖公园,居XX大学城的中心位置。
新校区内规划一座面积为10公顷的中心湖,依据东、西两侧高、中间低的自然地形,并强化这一特点,将中间狭谷地带作为生态谷,由中心向边缘延伸,渗透于整个大学校园的各个功能块中。
垂直于生态谷,连接谷的东、西高地,是一条理性轴贯穿于校园的主教学区和实验区,是新校区发展标志。
校园绿化用地大部分较为平坦,并有若干低矮山坡和池塘溪流,呈现出江南地区较为典型的山丘地型特征。
新校区现已修建完成的总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翡翠湖校区将被建设成容纳14000名一、二年级本科生的教育基地,同时在规划中还预留充分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1.2 公共空间序列轴公共空间序列轴串联校园各特色活动区域,以人工化景观为特色。
可以体现为“三轴多环”结构:“一轴”由“校园主人口、主入口广场”等构成的西北向轴线:“二轴”为由“位于丹霞路上的次入口,学生食堂、服务中心、风雨球场、入口广场、实验楼、教学楼、行政楼等组合出开放性的教学生活空间”构成的南北向轴线;“三轴”为由“次入口、小型的入口广场,喷泉水池组成的体憩广场、教学楼群、教学楼间小型广场”构成的东南轴线。
“多环”为整个校园组团式布局中的道路形成大小不同的环路,这也是翡翠湖校区道路规划的重点。
2、校园道路系统规划2.1 道路系统规划特点(1)规划原则便捷性原则:机动车道沿外环行驶,就近停靠各出入口,而人流为主的道路则与广场、林荫步道相结合。
校园景观中的道路布局作者:彭瑜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4年第5期彭瑜(武昌工学院,湖北武汉430065)摘要:本文集中阐述了校园景观中的道路布局方法,通过对校园景观道路的功能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在校园景观中道路布局的原则,并结合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使道路布局在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也为校园生活中的人们提供着更便捷和优质的条件,造就独特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校园景观;道路;布局1 校园景观中道路的功能特点①组织空间与交通。
校园中景观道路的规划所表现出的设计理念同时表现了一种深层次的校园文化,道路在校园景观中担当着轴承核心的作用,是传承校园文化的中流砥柱。
园路规划确定了校园景观的整体布局,表现出层次感以及节奏感,从而使大家在一个优雅美好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陶冶情操。
道路担当着园林绿化、建筑维修养护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包括安全防火、公共餐厅、小卖部、教学楼、学生公寓以及老师住宅楼各区域的运输工作。
②丰富校园景观。
园路优美的曲线,丰富多彩各式各样的铺装,与周围的各种物体相得益彰,造就美丽的校园景观同时净化空气,促使大家生活在有独特校园气候的园林里。
道路构成了大学里最美丽的景色,优化了校园的景色,和各种园内小品相辅相成。
道路与四周的建筑和植物紧密的结合,因为景色设计路程,因为路程得到美景,是在校园交通便利的情况下同时获取校园景观的美化过程,构建各种形式的校园景色,纵横全园,达到丰富校园整体景观的作用。
2校园景观中道路的布局原则①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即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人与建筑适宜于自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天人合一,这正是风水学的真谛所在。
校园中园路的设计要采用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校园中的设计规划布局,结合实际情况的地形地貌设计符合校园文化以及校园形象的道路,合乎自然,随行就势。
实现校园道路的可实施性及校园的整体和谐性。
校园道路交通组织方案设计背景1.自行车规模迅速扩大2.交通方式变化3.道路设施滞后高校交通现状由于高校的上下课活动具有固定的时间,其已规划成的道路严重不能满足需求,园区内的交通具有明显的潮汐现象,上学和放学时间会出现交通的高峰期,校园道路变得拥挤,交通冲突明显增加。
交通现状目的和意义针对以上校园道路的交通特点,根据已掌握的交通规划和交通组织方面的知识,设计一个可行的方案,对校园的交通进行有效的组织,保障校园内的交通安全。
交通系统优化原则1.便捷性原则2.安全性原则3.怡情性原则4.因地制宜原则概况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占地面积大约5000亩,现有学生数超过2万人,学校已建成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等教学和配套设施46.12万平方米,体育运动场地9.14万平方米。
但学校的的道路设施不全,道路狭窄,而校园的交通方式有步行,机动车和自行车,电瓶车,且规模日趋庞大,加上学校的上下课活动具有固定的时间,其已规划成的道路严重不能满足需求,园区内的交通具有明显的潮汐现象,上学和放学时间会出现交通的高峰期,校园道路变得拥挤,交通冲突明显增加。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实物图北理工交通疏导图交通特性校园内的交通主体以学生和教职员工为主,其中学生群体类型相对单一,交通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学生因日常学习生活的要求,需频繁往返于教学区与生活区,后勤区之间,表现为上下课时段的阵发型交通,其主要交通方式以自行车与步行为主.教职工群体因教学要求,在校园内部和要来往于教学楼和办公室,教工宿舍楼之间,其交通方式有机动车,非机动车和步行.加上外来人员日亦增多,机动车在校园内占了很大一部分.数据整理与分析由于化工楼和机械楼离学生公寓距离远,骑车的同学明显比走路的同学多,自行车高峰流集中在7:50~7:55和9:40~9:45时段!电瓶车的数量很少!数据整理与分析教学楼骑车人数相比机车楼和化工楼的少很多,但步行人数有所增加!高峰流集中7:45~7:50和9:40~9:45时段!电瓶车的数量同样很少!学校上下课时段人车流量的庞大,,导致交通拥堵甚至形成瓶颈,针对目前交通状况,学校不得不在近期内进行交通组织优化.交通现状分析1.机非混行道路没有明确划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车道,且提供给非机动车的道路严重不足,致使非机动车普遍性地行使在机动车道上.2.人车混行由于学生甚至教职工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道路上人在车道上走,自行车在人行道上骑,甚至机动车或电瓶车开在自行车道上的混乱现象时有发生.3.高峰时段道路出现饱和现象由于化工楼前面路段和教工食堂前的圆盘路段是上下课的必经之路,高峰时段, 人车大都集中这两路段,使其严重不满足人车流量,出现拥堵,秩序混乱等现象,甚至出现瓶颈,造成很大的延误.4.交通设施落后,标志标线不合理或不够完善(1)求知路(夺命坡) 坡底的斑马线设置不合理.由于车到坡底速度比平时的速度要快,加上坡底接着圆盘,需向右拐弯,给骑车或开车者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给过马路的人带来安全隐患.(2) 求知路(夺命坡) 坡底的减速带不合理. 坡底有两种减速带,黄色减速带不起减速作用,而橡胶减速带则凸起度过高,给骑自行车者造成一定难度.(3)学校道路中的排水盖大多已经坏掉,却无人修理,不但影响校园景观,同时存在安全隐患.(4)学校机动车路内停车的标线大多已经脱色,或者自行车的停车区域没有明显的划分,导致出现乱停乱放现象.5.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的矛盾由于期学校在建期间没考虑到机动车与招生规模的发展速度,其停车空间严重不足,特别是机动车无处停放,学校只好在后期建设路内停车,现在出现了两车道被机动车占据一车道的现象, 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出现矛盾.6.乱停车特别体现在饭堂或运动场所周围,比如一饭门口的车停放无序,且不够空间,导致部分车停在侧门的路内,放学时段人车混乱,拥堵不堪.7.电瓶车上下客地点不固定从调查来看,电瓶车供应不足,很多同学不是等不到车就是排很久队才坐上,且电瓶车没有固定的类似公交依靠站的上下客区域,特别在化工楼办公楼正门,电瓶车在附近游荡,没有清晰的划分停车区域.这给附近的机动车造成一定的影响.交通优化组织方案1. 高峰时段禁止机动车进入高峰路段.划定高峰路段,在这些路段上设置禁止机动车行驶标志,在7:30—8:00, 9:30—10:00,11:30—12:00, 13:30—14:00, 15:30—16:00,17:30—18:0这六个时段禁止机动车包括电瓶车进入高峰路段.红色区域为高峰路段2.引导机动车包括电瓶车走学校外圈(红色区域)到达机械楼,化工楼和教学楼,将机动车包括电瓶车与非机动车分离.其中教学楼方向的路正在修建当中,地形曲折,坡度长且高,不适合自行车骑行,但适合机动车走.红色区域为机动车与电瓶车主要线路3.在荔枝园到圆盘之间新增一条通过运动场到一饭的路.其实这里原本是有路的,但不够宽且规划得不够显眼,应该将其扩大并完善交通条件,这样可以将从化工楼到圆盘的车和人分流,缓解了圆盘的压力.交通分流图4.新增一条由教学楼经过槟湖路到机械楼的下坡将由教学楼去往机械楼和化工楼的人车流引至此下坡,封堵去往化工楼的下坡(断魂崖),避免人车流经过迎宾路(化工楼前面)而形成瓶颈,缓解化工楼前面道路在高峰时期造成的拥堵压力.红色区域为新增线路5.增多电瓶车,并指定上下客地点,划出具体停车区域.相当于将更多人流引出高峰路段,起到分流的作用.6.将一饭侧门的绿化带(其实已经没有太多的绿化,还有很多垃圾)改造成自行车停车场.一饭是人流最密集的饭堂,而运动场刚好在其附近,导致周围人多车乱,自行车基本停在了饭堂侧门的小路内,人无法通畅通过,正门口的停车位也供不应求,所以建议将一饭侧门的绿化带改造成自行车停车场,运动场入口处也应设自行车停车场以规范停车.自行车停车区域7.将求知路坡底靠近圆盘的树砍掉.下坡之后直接向右拐至圆盘,且前方又有一条路,红色区域内的树挡住了视线,必需去掉,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求知路平面图8.将未知路坡底的斑马线去掉,改到坡顶,同学在坡顶过马路,既安全又方便.9.将教师饭堂与排球场之间的路拓宽,即将一车道3.5米拓宽为一车道4米,再将学子路右拐向朝阳路的转角半径扩大,不但增加了交通空间,同时降低右拐难度.改善后的平面图10.除去六个高峰时段,非机动车可在机动车道上行驶之外,其余时段交通使用者应该严格按照车道功能行驶.10.完善标志标线,完善各种交通设施,学校加强管理规范.刚开始投入试用方案时应该多加派保安到各条道路做引导管理,同时起到治安管理作用.结论校园道路是学生,教职工等在校园中通行的载体和校园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