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分析

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分析

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分析
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分析

2014年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在中考文综试卷中民族团结占30分,思想品德占60分。其中民族团结部分选择题有3题,共6分。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12分。思想品德部分,选择题12题,共计24分,材料分析题共3大题,9小题,共计36分。在12个单选试题中,1-3题为时政题,在4——12题为思想品德试题。在3个非选择题部分,直接运用的知识点:13题考察的是七年级的认识自我的途径,自信的重要性以及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14题考察的是道德和法律常识着重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15题考察的是九年级国情知识部分。

二、试卷的特点

从总体上看,与前几年相比,2014年中考实现了稳中求新,通过文字、漫画等多种形式,围绕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处处体现着学科特点。

1.在正确价值引导中彰显学科的思想性、人文性特点

该试题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贯彻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考查要求。首先,试题的情景材料积极、阳光比如13题的“请你谈谈如何成为一名最美中学生”,“怎样正确的认识自己”等都渗透着正确的价值导向;其次,问题的设置着眼于引导

考生加深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关切、理解和认识。比如14、15题的如何抵制网络谣言,我国的科技现状等都引导学生概括得出有关我国科技现状的正确认识,蕴含着积极的情感、态度因素。

2.在多样化的选材中充盈着学科的时代性和生活元素

今年的试题更加多样化地选择情景材料,更多设置生活化的问题,让考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认识、参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生活化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比如13题的第一小问李琦为什么经过了一段郁闷期,入题的生活情景,还有14题的网络谣言等社会层面上的生活,展现在考生面前的是一幅幅真实的生活情景。

3.在精巧的设问中体现学科的综合性特点

侧重学科能力考查,强调能力考查的多样性。突出思维能力考查是今年试题在能力考查方面的重大进展。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首次将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考查显性化。第二,加大了概括能力的考查力度。设置的问题,既有“你如何成为哪类人的做法”、“对你产生了哪些启示”等指向对生活的选择和分析,也有“概括得出有关我国国情的正确认识”等。这些问题不能直接在教材中找到答案,需要考生能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思想和方法,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如此设题围绕学生生活实际,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4、试题内容的选择,围绕“热点”对“课程标准”进行合理

的渗透和融合

2014年中考的命题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由于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包含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这四部分内容。因此,很难将四部分内容截然分开。因此,以法律和国情为主要考核内容的考试内容也就融进了道德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内容。

5、体现课改理念提升学生能力。

2014年引导改变陈旧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去探究去体验去感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充分发挥情境材料在能力考查中的作用。如15题,“请你就加快发展科学技术,建设创新型国家给政府提几点建议”,其问题本身就限定了所要回答的各种“因素”都源于题中所给的材料,考生只有通过解读试题材料,并加以分析概括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突出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及综合能力。

三、学生失分之处及原因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不准确,不全面,导致该拿的分拿不上。

2、部分学生错别字多,大多数学生书写潦草,导致阅卷教师难以准确识别学生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3、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较弱,导致案例和材料分析题失分严重。

4、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弱,不会运用学科术语来准确表达。

5、部分学生粗心大意,导致不该出错的题目失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引起注意。

6、部分学生做题不认真审题,不运用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导致做题质量不高。

四、教学启示及建议

(一)、对教师的启发及建议

1.吃透课程标准,研读考试说明

了解考试的要求,明确考试的内容。在教学和复习时做到不超纲,不越位,界定清楚每个知识点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尤其要认真揣摩《考试说明》,对“中考指导思想”、“考试范围”、‘能力要求‘、“试卷结构”、“题型案例”进行细致分析,读懂弄透每一句话的含义和所透露的信息。

2.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学以致用

中考的难易程度一般为3:5:2,特别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基础知识要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展现和提升,不再是死记硬背,考试也不是考概念、考定义,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视角去考虑,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度,要深入浅出。

3.关注社会现实,突出热点,联系中考考点

在教学中,教师力求让教材的知识点尽量和当前学生关注的社会现实、学生身边的问题进行教学,突出热点问题,体现时代

精神。要增加学生活动和讨论的机会和时间,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和实践中开阔视野,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和正确行为能力。

4.梳理教材,建构知识网络,强调针对性教学

根据中考说明的考试内容,要做好梳理教材,建构知识网络,进而形成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对容易混淆的问题集中解决,不能存有复习的盲点,留下复习的死角。

5.重视教辅资料,注重学法指导

完整的教学还需要教辅资料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检测,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选择一本较权威的资料。应该加强答题规范性训练,要求规范答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6.收集中考信息,研究新疆中考试题。

教师应多种渠道收集中考信息,以了解当前中考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同时更应研究新建中考试题,尤其要研究具有前瞻性的试题,研究试题命制的意图,找出其中规律性内容,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并且要让学生多角度练习,见识不同题型。

7、精心设计学案,发挥高效课堂应有作用。

以上六点都是老师根据中考趋势所应注意的问题,但不等于老师把这些问题在课堂灌输。既不符合中考对课改要求,更不符合我县高效课堂新形势。

所以,老师应该按照以上要求认真编写学案,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把这些注意的问题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和

展示中得以体现。

(二)、对学生的建议

1.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灵活性增强,往往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答案在书本上照抄的试题已经很少了,这就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所以,拥有坚固的基础知识,是取得中考优异成绩的前提。

2.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社会生活,关心自我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主动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内外大事,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用自己的双手、双眼去感知社会、感受人生,在活动中提升道德品质。在课堂上应变被动的“听课者”角色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角色,在互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分享中学习,成为真正的主动学习者。

3.要重视学科素养的培养。

在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应使用专业术语,运用核心观点,体现学科特点,避免答案的“口语化”。同时在训练时狠抓答题规范化训练,确保答题规范化。

4、积极参与高效课堂活动。

认真落实自主学习环节,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勇于自我展示,多进行自我问题诊断和反思,学会不断归纳和完善,以其不断得到提高。

总之,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但只要我们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明年中考一定会有更加优异的成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