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甘露聚糖酶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86.46 KB
- 文档页数:3
β-半乳糖-甘露聚糖酶
β-半乳糖-甘露聚糖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其在生物体内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β-半乳糖-甘露聚糖酶的相关知识。
一、β-半乳糖-甘露聚糖酶的简介
β-半乳糖-甘露聚糖酶,又称为β-半乳糖苷酶,是一种催化β-半乳糖苷键水解的酶。
在自然界中,该酶广泛存在于植物、微生物和动物组织中,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β-半乳糖-甘露聚糖酶的作用机制
β-半乳糖-甘露聚糖酶通过水解β-半乳糖苷键,使聚糖链断裂,生成单糖或双糖。
这一过程有助于生物体对糖类的利用和代谢,同时还可以调控细胞间的信号传导。
三、β-半乳糖-甘露聚糖酶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1.在食品工业中,β-半乳糖-甘露聚糖酶可用于乳制品的加工,如生产低聚糖、糖醇等。
2.在医药领域,β-半乳糖-甘露聚糖酶可用于治疗便秘、肝硬化等疾病,通过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环境。
3.在生物研究方面,β-半乳糖-甘露聚糖酶可用于基因工程、细胞生物学等领域的实验研究。
四、β-半乳糖-甘露聚糖酶的制备与提纯
1.制备:通常采用微生物发酵或化学合成方法制备β-半乳糖-甘露聚糖酶。
2.提纯:采用柱层析、电泳、凝胶过滤等方法对β-半乳糖-甘露聚糖酶进行
提纯,以获得高纯度的酶制品。
五、β-半乳糖-甘露聚糖酶的研究进展与前景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β-半乳糖-甘露聚糖酶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未来,β-半乳糖-甘露聚糖酶在食品、医药、生物研究等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为人类带来更多福祉。
总之,β-半乳糖-甘露聚糖酶作为一种重要的酶类,在生物体内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β-甘露聚糖酶发酵条件的优化、酶的纯化和性质研究中期报告本次中期报告将介绍β-甘露聚糖酶的发酵条件优化、酶的纯化和性质研究进展。
一、β-甘露聚糖酶发酵条件优化β-甘露聚糖酶是一种重要的酶,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为了提高酶的产量,本研究对β-甘露聚糖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
优化过程中,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发酵时间、发酵pH、发酵温度和发酵基质浓度等因素对β-甘露聚糖酶的影响。
然后采用响应面法对这些因素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了β-甘露聚糖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为48小时、发酵pH为6.5、发酵温度为50℃、发酵基质浓度为2%。
通过以上优化,β-甘露聚糖酶的产量大大提高,为后期的酶的纯化和性质研究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二、β-甘露聚糖酶的纯化对于β-甘露聚糖酶的纯化,本研究采用了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两种层次的分离纯化方法。
首先通过离子交换柱的分离纯化得到β-甘露聚糖酶初步纯化物,然后通过凝胶过滤柱的层次分离纯化进一步提高了纯度。
经过纯化,β-甘露聚糖酶的比活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而且纯度也达到了95%以上。
这为酶的性质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条件。
三、β-甘露聚糖酶的性质研究酶的性质研究方面,本研究对β-甘露聚糖酶的酶活性、pH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工作pH为6.5,最适工作温度为50℃。
同时,β-甘露聚糖酶的pH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也比较好,可以在pH6.0-8.0和50℃条件下保持较高的活性。
综合以上结果,本研究对β-甘露聚糖酶的生产、纯化和性质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为该酶的应用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基础。
临床药学-甘露聚糖酶的研究进展张 婕,赵 敏*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150040)摘 要 -甘露聚糖酶是水解甘露聚糖和异甘露聚糖中 -1,4-D-甘露糖苷键的水解酶,水解后的功能性低聚糖具有调节机体免疫系统、低人体胆固醇和血糖水平等功效。
本文对 -甘露聚糖酶的来源、作用方式、遗传基础、纯化方法及其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 -甘露聚糖酶;来源;作用方式;遗传基础中图分类号:Q814 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882(2011)02-248-03甘露聚糖类物质是自然界中半纤维素的第二大组分,甘露聚糖类物质的降解主要依靠的酶类是 -甘露聚糖酶[ -1,4-D-m annan mannohydro lase,EC3 2 1 78][1],它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
-甘露聚糖酶早期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产酶菌株的选育,发酵条件优化、酶的纯化和理化性质,酶水解作用机理等方面,随着基因和蛋白质工程技术的广泛运用, -甘露聚糖酶的研究开始转向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和活性位点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在目前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就 -甘露聚糖酶的微生物来源、作用方式、纯化方法、遗传基础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简单介绍,提供进一步研究的参考。
1 -甘露聚糖酶的来源和性质1 1 -甘露聚糖酶的来源-甘露聚糖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一些低等动物(如海洋软体动物、淡菜以及蜗牛等)的肠道分泌液,植物(四棱豆、长角豆、咖啡豆、瓜儿豆等萌发的种子以及天南星科植物魔芋萌发的球茎)和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中都有甘露聚糖酶活力[2]。
微生物来源的 -甘露聚糖酶具备活性高、成本低、提取方便以及比动植物更广的作用p H、温度范围和底物专一性等显著特点,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工业用酶的主要来源,尤其是极端微生物生长的特殊条件很大程度与工业环境相近,随着对极端酶反应机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开发极端酶产品具有广阔的前景[3]。
β-半乳糖-甘露聚糖酶
摘要:
一、引言
二、β-半乳糖- 甘露聚糖酶的定义和作用
三、β-半乳糖- 甘露聚糖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四、β-半乳糖- 甘露聚糖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五、β-半乳糖- 甘露聚糖酶的生产与研究现状
六、结论
正文:
β-半乳糖- 甘露聚糖酶是一种在生物体内催化半乳糖和甘露聚糖降解的酶。
这种酶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对于生物体分解糖类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β-半乳糖- 甘露聚糖酶研究的不断深入,它在食品工业和医学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食品工业中,β-半乳糖- 甘露聚糖酶主要应用于糖类物质的降解和转化。
例如,在烘焙食品中,它可以使淀粉发生糊化,从而提高食品的口感和品质。
此外,该酶还可以用于生产低聚糖,这种糖类物质对人体具有多种健康益处,如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血糖等。
在医学领域,β-半乳糖- 甘露聚糖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与人类疾病的关联。
研究发现,该酶在一些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在肿瘤细胞中,它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因此,研究β-半乳糖- 甘露聚糖酶的调控机制,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目前,β-半乳糖- 甘露聚糖酶的生产和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生产方面,通过发酵工艺已经实现了β-半乳糖- 甘露聚糖酶的规模生产。
在研究方面,科学家们已经对β-半乳糖- 甘露聚糖酶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该酶奠定了基础。
总之,β-半乳糖- 甘露聚糖酶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在食品工业和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在纸浆漂白中的应用引言:纸浆漂白是造纸工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去除纸浆中的杂质和色素,提高纸张的白度和质量。
传统的漂白方法使用化学药剂,但由于其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更环保的替代方法。
其中,利用酶类来进行纸浆漂白成为了一种热门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重点介绍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在纸浆漂白中的应用。
一、甘露聚糖酶在纸浆漂白中的应用甘露聚糖酶是一种能够降解甘露聚糖的酶类。
甘露聚糖是一种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的多糖,其结构复杂且难以降解。
在传统的纸浆漂白过程中,甘露聚糖会成为一个难以去除的障碍物,影响纸张的质量。
而甘露聚糖酶能够有效降解甘露聚糖,将其转化为易于去除的溶解性产物,从而提高纸浆的漂白效果。
具体来说,甘露聚糖酶通过切断甘露聚糖分子中的键,将其降解为较低聚合度的甘露寡糖。
这些甘露寡糖在漂白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以随着溶液被去除,从而使纸浆中的甘露聚糖含量降低,提高纸浆的漂白效果。
此外,甘露聚糖酶还能够降解纸浆中的其他难降解物质,如木质素,进一步提高纸张的白度和质量。
二、木聚糖酶在纸浆漂白中的应用木聚糖酶是一种能够降解木聚糖的酶类。
木聚糖是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的主要成分,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难以降解的特点。
在纸浆漂白过程中,木聚糖会成为一个难以去除的障碍物,影响纸张的白度和质量。
而木聚糖酶能够有效降解木聚糖,将其转化为易于去除的溶解性产物,从而提高纸浆的漂白效果。
具体来说,木聚糖酶通过切断木聚糖分子中的键,将其降解为较低聚合度的木聚糖寡糖。
这些木聚糖寡糖在漂白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以随着溶液被去除,从而使纸浆中的木聚糖含量降低,提高纸浆的漂白效果。
此外,木聚糖酶还能够降解纸浆中的其他难降解物质,如半纤维素,进一步提高纸张的白度和质量。
三、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在纸浆漂白中的优势相比传统的化学漂白方法,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在纸浆漂白中具有以下优势:1. 环保性: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是天然产物,具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甘露聚糖酶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查到了甘露聚糖酶在食品,洗涤,纺织和造纸行业的应用。
其中在饲料行业中应用最为广泛,但是饲料行业中的甘露聚糖酶多采用固态发酵,售价低廉。
不适合我们发展,所以没有列举饲料行业中的应用。
以下列举甘露聚糖酶的各项应用以及参考文献,和网址。
1 食品工业b-甘露聚糖酶可用于降解植物胶(如角豆胶、瓜尔豆胶、魔芋粉等)生产功能性低聚糖,其具有降低人体胆固醇水平、减轻便秘、降低血糖、增加肠道有益菌的生理功能;还可用于降低咖啡提取物的粘度和果汁的澄清。
β-甘露聚糖酶的生产及其酶法制备魔芋葡甘露低聚糖的研究/link?url=WuOT33sshlH5DHatppF2SoQ_2vVverYfZNCQvhDcJrHTivqs zUpPPi0oFNrn1QiXxa7pTVH9sw1TC8OPPDLYLPlco1oaBOvvDi-b_WytBe7甘露聚糖酶的发酵生产及其在苎麻脱胶中的应用/p-404566810969.html加工速溶咖啡时,在咖啡豆提取物中添加β-甘露聚糖酶,用于降解提取物中的半乳甘露聚糖,从而降低产品的黏度。
/view/dedb47c75fbfc77da269b133.html甘露聚糖酶还可以用与处理酿酒酵母,酶解酵母的细胞壁,生产挂聚糖和酵母核算蛋白等,为优良的食品添加剂v/link?url=N3N_8BhRgs7HkAjvwZm7t4db90cR9JUPbxACz3RLjNdYk4ifRik DOr8uBubPqkkJy40c7CJ-nEfRIfw9j-pDavmMqIiF-tjgZsymwbdt55S2造纸在造纸工业中,用酶法代替传统碱法处理纸浆,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协同作用,能有效去除半纤维素,明显改变纸张质量。
同时还有利于纸浆的打浆性以及抗撕裂性。
/link?url=N3N_8BhRgs7HkAjvwZm7t4db90cR9JUPbxACz3RLjNdYk4ifRikD Or8uBubPqkkJy40c7CJ-nEfRIfw9j-pDavmMqIiF-tjgZsymwbdt55S/view/6ae30dd180eb6294dd886cf6.html33纺织在纺织工业中,用作天然纤维中半纤维素的降解,并能有效地取出纺织印染产品粘附的多余燃料,以取代常规的化学处理工艺,降低了能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添加剂甘露低聚糖及其酶的研究与应用农业部动物营养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荣发 王淑彩 许梓荣 甘露低聚糖又称甘露寡聚糖,是从酵母培养细胞壁中提取的一类新型抗原活性物质,广泛存在于魔芋粉、瓜儿豆胶、田菁胶及多种微生物细胞壁内。
由于它不仅具有低热、稳定、安全无毒等良好的理化性质,还具有保护肠道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国外已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广泛用于饲料工业。
β-1,4-甘露聚糖酶简称β-甘露聚糖酶,是一类能够水解含β-1,4-甘露糖苷键的甘露寡糖、甘露多糖(包括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葡萄甘露聚糖等)的水解内切酶,属于半纤维素酶类。
β-甘露聚糖酶能将广泛存在于豆类籽实中的甘露聚糖等多糖降解为葡萄糖、甘露寡糖等低聚糖,不仅消除了甘露聚糖对单胃动物各种营养素的抗营养作用,同时生成的甘露低聚糖在动物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自然界半纤维素资源的开发及其在饲料工业和养殖业中的应用,微生物β-甘露聚糖酶的开发和利用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 甘露低聚糖的作用机制1.1 调节免疫防御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肠相关淋巴组织(GALT)主要由机体免疫细胞和肠淋巴组织构成,GALT在体内具有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作用。
其中非特异性免疫是阻止病原菌侵入体内的第一道防线,在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初期,巨噬细胞在吞噬和杀灭入侵微生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最近研究表明,在体外系统中将巨噬细胞直接放入甘露低聚糖中,或将甘露低聚糖喂给大鼠时,均能激活巨噬细胞。
胃肠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关键部分主要是抗体(IgA)系统,粘膜I gA能抑制入侵菌和毒素在肠上皮附着,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直接杀死细菌。
甘露低聚糖在激活免疫应答上也有一定作用。
由于源自微生物的特殊多糖在加入疫苗时具有佐剂作用,因而添加适量的甘露低聚糖还可显著提高抗体反应能力,从而加强疫苗的保护效能。
甘露低聚糖除具有辅剂和抗原特性之外,还有能刺激肝脏分泌甘露糖结合蛋白,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作用。
β-甘露聚糖酶研究进展时间:2010-09-16 11:53来源: 作者: 点击: 次甘露聚糖是由β-1,4-D-吡喃甘露糖连接而成的线状多聚体,是半纤维素的第二大组分,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它是多种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
甘露聚糖在许多植物性饲料原料中含量很高,如豆粕中半乳甘露聚糖占非淀粉多糖含量的22.7%、小麦为11.9%、菜籽粕为19.6%、麸皮为33.7。
研究表明,甘露聚糖影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是一种抗营养因子。
β-甘露聚糖酶是水解以β-1,4-D-吡喃甘露糖为主链的甘露寡糖、甘露多糖(甘露聚糖、葡萄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的内切水解酶,在饲料工业中作为一种绿色饲料添加剂,用于消除β-甘露聚糖的抗营养作用。
本文从β-甘露聚糖酶的来源、提纯方法、酶学性质、作用机理及应用等方面,对β-甘露聚糖酶做一简要介绍。
1 β-甘露聚糖酶的来源β-甘露聚糖酶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动物(如海洋软体动物)、发芽植物的种子中(如长角豆、瓜豆、芦笋、番茄、胡萝卜等)和微生物中均有所发现,其中微生物是β-甘露聚糖酶的主要来源。
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中均有多种是产β-甘露聚糖酶的常见类群,如细菌中的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弧菌,真菌中的曲霉、木霉、酵母、青霉、多孔菌、核盘菌,放线菌中的链霉菌等。
对于合成β-甘露聚糖酶的微生物研究较多的是枯草芽孢杆菌、曲霉菌、里氏木霉菌及链霉菌等。
目前,应用于工业生产β-甘露聚糖酶的菌种也多为芽孢杆菌、曲霉、酵母等。
微生物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具有许多优点,如酶活性高、生产成本低、提取方便,具有pH、温度作用范围广以及底物专一性较高等特点。
不论在工业生产还是理论研究中,微生物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均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2 β-甘露聚糖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2.1 分离纯化目前关于动、植物以及微生物中甘露聚糖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酶的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对其降解产物的鉴定以及对应编码基因的克隆表达上。
饲用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进展谢志恒;崔细鹏;周平发;史宝军【摘要】β-mannanase is a kind of new green feed additive. It can eliminate the anti-nutrition role of mannan, enhance the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of nutrients in intestinal tract; mannan oligosaccharides can improve the microbial environment in intestinal tract, enhance animal immunity. The sourc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biological structure, mode of a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β-mannanase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β-甘露聚糖酶是一种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其可以消除β-甘露聚糖的抗营养作用,促进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其产物甘露寡糖能改善肠道微生物环境,提高动物免疫功能。
文章从β-甘露聚糖酶的来源、理化性质、生物学结构、作用方式及应用等方面阐述饲用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进展。
【期刊名称】《饲料博览》【年(卷),期】2012(000)012【总页数】4页(P29-32)【关键词】β-甘露聚糖酶;作用方式;应用【作者】谢志恒;崔细鹏;周平发;史宝军【作者单位】广东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珠海519060;广东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珠海519060;广东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珠海519060;广东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珠海519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8;S814β-甘露聚糖酶是一类能够水解含有β-1,4-甘露糖苷键的甘露聚糖及其衍生物(半乳甘露聚糖、葡萄甘露聚糖、半乳葡萄甘露聚糖)的内切水解酶,属于半纤维素酶类,能消除甘露聚糖对单胃动物各种营养物质的抗营养作用,其分解产物甘露寡糖在动物肠道中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1]。
新型酶制剂――β-甘露聚糖酶研究进展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等物质构成。
甘露聚糖是植物半纤维素的重要组分,是由β-1,4-D-甘露糖连接而成的线状多聚体,在多糖的侧链上主要有葡萄糖基、乙酰基和半乳糖基等取代基团,图1为甘露聚糖的分子结构示意图。
甘露聚糖具有高亲水性,在单胃动物的消化道内大量吸水,增加了消化道内容物的粘度,抵抗胃肠的蠕动,直接影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近年来,随着豆类产品(豆粕等)在动物饲料中的广泛应用,甘露聚糖的抗营养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
甘露聚糖的完全酶解需要β-甘露聚糖酶(EC3.2.1.78)、β-甘露糖苷酶(EC3.2.1.25)、β-葡糖苷酶(EC3.2.1.21)、α-半乳糖苷酶(EC3.2.1.22)和脱乙酰酶(EC3.1.1.6)的协同作用,其中β-甘露聚糖酶在饲料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1. β-甘露聚糖酶的来源和酶学性质研究β-甘露聚糖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一些低等动物(如海洋软体动物Littorina brevicula)的肠道分泌液中、某些豆类植物(如长角豆、瓜儿豆等)发芽的种子中以及天南星科植物魔芋萌发的球茎中都发现了β-甘露聚糖酶酶活的存在。
而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则是饲用β-甘露聚糖酶的主要来源,各种微生物产生β-甘露聚糖酶的条件和所产酶活性的高低、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以及蛋白质一级结构等均有所不同。
微生物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具有活性高、成本低、提取方便以及比动植物来源的有更广的作用pH 值、温度范围和底物专一性等显著特点,备受研究者的重视,其中,细菌中的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弧菌,真菌中的曲霉、青霉、酵母、木霉和放线菌中的链霉菌等产的β-甘露聚糖酶等研究的较多,表1中列出了部分微生物产的β-甘露聚糖酶及其酶学特性。
目前,已有许多不同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获得了纯化,如田新玉(1993)首先报道了嗜碱性芽孢杆菌Bacillus sp.N16- 5 产生的3 种胞外碱性β-甘露聚糖酶。
第24卷第6期2010年12月白城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Baicheng Normal CollegeVol.24,No.6Dec.,2010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及应用进展王兆淼(白城师范学院生物系,吉林白城137000)摘要:β-甘露聚糖酶是重要的饲用酶制剂之一,是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猪、鸡、鸭和水产动物日粮,可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促进动物生长,减少养殖业环境污染等作用.作者从β-甘露聚糖酶的来源、作用机理、在生产中的应用等方面阐述了饲用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关键词:β-甘露聚糖酶;作用机理;应用中图分类号:O6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118(2010)06-0064-03收稿日期:2010-10-08作者简介:王兆淼(1981———),男,白城师范学院生物系助教,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动物营养与饲料学.β-甘露聚糖酶是近年来饲料用酶制剂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近10年来在美国应用最广泛的饲用酶制剂之一.中国饲用甘露聚糖酶的研究始于2006年,是对玉米/豆粕型日粮最有效的饲用酶制剂,畜禽和鱼类的消化酶系不含β-甘露聚糖酶,添加β-甘露聚糖酶主要有促进动物生长,控制、预防动物疾病,提高动物的饲料转化效率;促进养分消化,改善动物肠道微生物生态,改善动物机体的健康状况;降低肠道内容物的黏稠度,减少粪便排泄,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等作用.目前,β-甘露聚糖酶在北美和欧洲市场已得到广泛的应用.1β-甘露聚糖酶的来源β-甘露聚糖酶(endo -β-1,4-mannanase )属于半纤维素水解酶类,以内切方式降解β-1,4糖苷键,作用底物为甘露聚糖、葡甘露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等,近来很多研究也表明,甘露聚糖酶还是一种多功能的促生长剂.β-甘露聚糖酶来源广泛,包括植物、真菌、放线菌甚至软体动物,其中,微生物是产生β-甘露聚糖酶的主要来源,但哺乳动物体内不含此酶.2β-甘露聚糖酶的作用机理2.1去除β-甘露聚糖的抗营养作用甘露聚糖是植物性饲料原料中除纤维素、木聚糖之外,分布最广泛、含量最高的一类半纤维素,而且在许多植物中大量积累,如玉米、小麦、菜籽粕及麦麸中含量占非淀粉多糖(NSP )比例分别达12%、11%、20%和34%.特别是β-半乳甘露聚糖和β-葡甘露聚糖是所有豆科(如豆粕)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在豆粕中含量最高(15-18g /kg ).它与其他非淀粉多糖围绕或缚住细胞中的养分(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等),动物的内源性消化酶难于消化这些细胞壁成分,从而降低了日粮的养分利用率.由于畜禽和鱼类的消化酶系中不含此酶,在饲料中添加β-甘露聚糖酶可水解β-甘露聚糖高分子中的β-1,4糖苷键,释放出与之结合的养分、微量元素等,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降低肠道粘度,预防动物腹泻,同时促进畜禽生长,减少养殖污染.2.2提高动物肠道粘膜的完整性β-甘露聚糖酶可以直接作用于肠黏膜,切断肠上皮细胞与病原菌的结合点,即碳水化合物核心基座、蛋白质和蛋白糖;又因-甘露聚糖酶的反应产物甘露寡糖,可以竞争性地与某些病原菌结合,从而减少了这些有害菌与肠粘膜上皮细胞的连接,进而减少了发病的几率,达到防病抗病和治病的目的.462.3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在肉鸡受到应激时,β-甘露聚糖酶显著提高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Ⅰ和IGF-Ⅱ水平.IGF-Ⅰ作用于生长组织,刺激细胞对氨基酸的利用从而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蛋白质的分解,最终导致蛋白质的净增长.2.4促进消化酶的分泌王惠康(2005)的研究发现,β-甘露聚糖酶显著提高了肉仔鸡十二指肠内容物消化酶(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活性,尤其是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提高了86%和69%[1].3β-甘露聚糖酶在生产中的应用3.1改善畜禽生产性能王春林等(2003)报道,以玉米/豆粕为主的低能日粮中添加0.5kg/t的β-甘露聚糖酶和美酵素可达到与高能日粮中添加金霉素相当的增重效果和饲料报酬[2].黄小文等(2003)报道,大猪日粮中分别添加1000和2000U/g甘露聚糖酶,比对照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6.22%和12.99%[3].Jack-son(2004)报道,日粮中添加0.5kg/tβ-甘露聚糖酶可提高肉鸡增重和饲料转化率[4].3.2促进动物健康,提高抗病力Mathis(2000,2001)研究了β-甘露聚糖酶对肉鸡人工感染球虫和产气荚膜梭菌的影响,结果发现β-甘露聚糖酶改善了感染鸡的生产性能,降低了感染鸡的死亡率,具有抗球虫的作用.王春林等(2003)研究结果也发现,β-甘露聚糖酶对肉仔鸡成活率的提高效果比金霉素还好.3.3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台湾学者用肥育猪做消化实验发现,在含22.8%豆粕日粮中添加β-甘露聚糖酶后,能量消化率提高了3.13%,粗蛋白消化率提高了2.57%,粗纤维消化率提高了6.45%,消化能提高了106kcal/kg以上.3.4提高家禽产蛋性能伍晓雄等(2000)报道,日粮中添加β-甘露聚糖酶能显著提高蛋鸡的产蛋率,添加量在0.03%就可达到显著水平[5].赵国琦等(2002)研究了在蛋鸡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β-甘露聚糖酶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β-甘露聚糖酶,产蛋性能及其抗病力高于添加杆菌肽锌[6].宁中华等(2003)研究结果表明,在蛋鸡日粮中比较了β-甘露聚糖酶与加油脂(1.4%)的效果,结果发现添加β-甘露聚糖酶比对照组产蛋率提高了6.2%,甚至比加1.4%油脂的效果还要好[7].最近,美国科技人员进行试验,测定了添加β-甘露聚糖酶对饲喂玉米、大豆型日粮母鸡产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β-甘露聚糖酶可显著提高母鸡日产蛋率.31-42周提高0.70%,43-54周提高1.07%,55-66周提高1.5%.从18-66周平均提高0.84%.王春林等(2003)研究结果还发现,β-甘露聚糖酶提高肉鸡均匀度12.65%,显著提高了肉鸡上市等级[8].3.5应用β-甘露聚糖酶尚须解决的问题由于β-甘露聚糖酶的应用历史不长,生物特性和作用规律十分复杂,许多问题尚待研究解决,在应用研究方面,必须针对饲粮的化学组成和动物的生理状态研究高效的β-甘露聚糖酶制剂配方,添加时机和添加量;同时研究β-甘露聚糖酶与其他饲料添加剂的关系,以及储藏加工对β-甘露聚糖酶活力的影响.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科学的应用β-甘露聚糖酶,充分发挥它的功效.4市场前景从国内饲料行业的发展来看,1992年至2000年均增长率达到10%,到2001年以后饲料进入发展成熟期,增长率稳定到8%.2008年我国工业饲料产量在1.2亿吨以上,添加剂预混料及浓缩料的应用、加上农民自配料,全年折合精饲料消耗达3亿吨以上,大豆加工的副产品豆粕也以15%以上的需求量增加,饲料工业对豆粕的年需求量已达到4000万吨.豆粕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之一就是甘露聚糖,它严重影响了动物的饲料转化率和生长速度.配合饲料中添加甘露聚糖酶后,饲料报酬可提高4-12%,综合经济效益提高7-15%.因此,按每吨配合饲料添加1千克β-甘露聚糖酶制剂,那么,仅我国β-甘露聚糖酶的市场年需求量将达30万吨,产值达70亿元,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国内酶制剂以植酸酶、淀粉酶、蛋白酶为主要消费酶品种,总的使用量由10万吨左右增加到40万吨左右,其年产值达50亿,并且市场容量几乎每年以30%的速率增长,其中β-甘露聚糖酶占酶制剂市场的十分之一.因此,β-甘露聚糖酶作为新型安全的饲用添加剂无疑将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竞争力,市场前景非常广阔.56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及应用进展5结论β-甘露聚糖酶得以应用,无论是着眼于提高动物产品的品质,提高现有饲料资源的利用率,还是在解决抗生素残留问题,减少饲料相关行业的环境污染问题,都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参考文献:[1]王惠康.和美酵素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5.[2]王春林,朴香淑,李德发,龚利敏.和美酵素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及金霉素组织残留的影响[J].中国兽医科技,2003(4).[3]黄小文,刘雪山,徐凤芹.甘露聚糖酶对小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饲料工业,2003(1).[4]Jackson M.Improving soya utilization in monogastrics:maize-so-ya diets with-βmannanase[J].Feed International,2004(12):22-26.[5]伍晓雄,龚大春,邓红静.和美酵素对蛋鸡生产的影响[J].湖北畜牧兽医,2000(2).[6]赵国琦,王志跃,丁健,陈燕凌.β-甘露聚糖酶对蛋鸡后期产蛋性能的影响[J].中国饲料,2002(5).[7]宁中华,王忠.和美酵素对矮小型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家禽,2003(16).A Study ofβ-mannanase andits Application EvolutionWANG Zhao-miao(Biology Department,Baicheng Normal College,Baicheng137000,China)Abstract:β-mannanas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eed enzyme preparations,it is also the daily ration used to feed pigs,chickens,ducks and marine animals.β-mannanase can facilitate utilization ratio,and promote ani-mals’growth,cut down environment pollution for feeding industry.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studiesβ-man-nanase for feeding and its application situation from the source,mechanism of action,application in manufac-ture.Key Words:β-Mannanase;mechanism of action;application责任编辑:于秀斌66白城师范学院学报第24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