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01 商品共59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6.53 MB
- 文档页数:59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本章重点: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价值、价值形式、货币等概念;商品价值质的规定性、劳动二重性原理和价值规律。
本章难点: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简单价值形式。
第一节商品一、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特征或以出卖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和经济主体自身的需要。
)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物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使用价值的特征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2、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3、商品的使用价值总是构成一定经济制度下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4、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商品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价值的特征1、不同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不同,并无质的差别2、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3、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1、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3、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二、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的特征1、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2、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3、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与社会形态无关;4、是社会分工的基础。
抽象劳动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的特征1、形成商品的价值;2、反映在商品生产条件下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3、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
劳动二重性的意义1、为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3、为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基础。
一.商品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2.使用价值(概念)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由商品的自然属性(所有物品的共同属性)决定•不会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使用价值也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3.价值(概念)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历史范畴,具有社会属性,是商品的特有属性•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只有量上的差别•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与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4.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1)对立性使用价值与价值不可同时存在•(2)统一性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二.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之所以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概念)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为具体劳动,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为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不同的具体劳动产生不同的使用价值,各种使用价值的总和表现了各种具体劳动的总和,既表现为社会分工。
•具体劳动的种类与形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需要的改变而变化•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和生产资料两要素的结合•2.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必须是针对他人有用的使用价值,而且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
无偿捐献非商品;阳光、空气非商品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第一章:商品2022年3月23日23:20人类劳动的质的同一性,决定了抽象劳动在量上的可比性•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等量抽象劳动相交换•3.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1)对立性具体劳动反应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条件因此属于永恒范畴•抽象劳动反应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在发达商品经济中表现的更充分,因此属于历史范畴•(2)统一性二者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没有先后之分•三.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1. 性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