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生理学
- 格式:ppt
- 大小:218.50 KB
- 文档页数:15
第一章绪论一. 生理心理学的邻近学科1.神经解剖学神经解剖将神经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即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颅腔里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髓组成。
颅腔里的脑又可分为大脑、小脑、间脑、中脑、桥脑和延脑六个脑区。
椎管内的脊髓分31节。
外周神经系统是中枢发出的纤维,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它们分别传递躯干、头、面部的感觉与运动信息。
在脑、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称之为植物神经。
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功能上彼此拮抗,共同调节和支配内脏活动。
神经组织学根据脑与脊髓内的细胞聚集和纤维排列将其分为灰质、白质、神经核和纤维束。
灰质和神经核是由神经细胞体和神经细胞树突组成。
白质和纤维束是由神经细胞的轴突(神经纤维)组成。
在大脑中,灰质分布在表层,称为大脑皮层;白质在深部,称为髓质。
在脊髓中正好相反,灰质在内,白质在外。
根据大脑皮层细胞层次不同,可将皮层分为古皮层、旧皮层和新皮层。
根据解剖部位从前向后,又可将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
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
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
额叶以躯体的运动功能为主。
边缘叶:包括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及其海马回深部的海马结构。
边缘系统:边缘叶及皮层下一些脑结构,如丘脑、乳头体、中脑被盖等,共同构成边缘系统,具有内脏脑之称,是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的高级调节控制中枢,也是情绪、情感的调节中枢。
在大脑髓质(白质)深部有一些神经核团,称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豆状核、杏仁核和屏状核。
尾状核与豆状核组成纹状体,对机体的运动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间脑位于大脑与中脑之间,被大脑两半球所遮盖,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四大部分组成。
丘脑是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整合中枢。
它将传入的信息进行选择和整合后,再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
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功能。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61802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教育学学时数:54学分数:3执笔者:编写时间:2004年8月一、课程性质和目的《生理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生理基础的科学。
通过生理心理学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生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生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生理心理学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第一章绪论(一)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生理心理学的要旨;生理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生理心理学研究的途径和原则;生理心理学研究的技术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重点:生理心理学研究的途径和原则难点:生理心理学研究的技术和方法第一节生理心理学的要旨第二节生理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第三节生理心理学研究的途径和原则第四节生理心理学研究的技术和方法第二章神经解剖学基础(一)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解剖学定位;脑的概观;脊髓的概观;周围神经系统(二)教学内容:重点:脑的概观难点:神经系统的解剖定位第一节神经系统的解剖定位第二节脑的概观第三节脊髓的概观第四节周围神经系统第三章体内信息加工和传递过程(一)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神经系统中的电信号;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突触传递的化学性质;脑表现的整体电位;激素。
(二)教学内容:重点:神经系统中的电信号难点:神经细胞兴奋和传导的离子运动第一节神经系统中的电信号第二节神经细胞兴奋和传导的离子运动第三节突触传递的化学性质第四节脑表现的整体电位第五节激素第四章感觉的基本过程(一)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感觉世界的多样性和适当刺激;感觉系统的基本功能;感觉系统的信息加工。
(二)教学内容:重点:感觉系统的基本功能难点:感觉系统如何进行信息加工第一节刺激的多样性和适当性第二节感觉系统的基本功能第三节感觉系统如何进行信息加工第五章知觉的加工过程(一)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视觉信息的加工;听觉的信息加工;平衡觉的信息加工;躯体感觉的信息加工;嗅觉的信息加工;味觉信息的加工;个体的经验对知觉系统的影响。
05621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南京师范大学编 (高纲号0754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心理的生物学基础》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独立本科) 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设置是为了使考生基本掌握有关心理现象发生与变化的生理学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与掌握其他心理学专业课程打基础。
本课程是《基础心理学课程》等之后的后继课程。
通过系统学习,可使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心理现象生理机制的基础知识、原理和研究方法,加深对脑与心理关系的辨正唯物主义观的理解,学会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解释心理及心理疾病发生的生物学基础。
二、考试目标( 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第一章绪论(一)考核知识点1、研究的对象、性质和意义2、研究的方法与技术3、相邻学科4、研究历史(二)考核要求1、识记:(1) 概念(2) 研究对象与性质(3) 刺激法、电记录法和PET 技术(4) 心理生理学、神经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5) 近代的主要研究2、领会:(1) 研究的意义(2) 各种方法与技术的基本特点(3) 冯特的贡献和现代进展3、应用:谈谈生理心理学与心理生理学、神经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关系第二章注意的神经过程(一)考核知识点1、注意的神经解剖学基础2、注意的神经生物学理论(二)考核要求1、识记:(1) 警觉网络中NA,DA,5-TH 和胆碱能系统的作用(2) 顶叶、中脑上丘和丘脑枕核在注意定向中的作用(3) 丘脑闸门控制理论2、领会:( 1 )额叶在执行网络中的作用( 2 )形状识别的选择性神经模型第三章感觉过程(一)考核知识点1、视网膜的结构特点2、颜色视觉的现代观点3、外侧膝状体对视觉信息的平行处理4、视皮层对视觉信息的平行处理5、声音频率与强度分析(二)考核要求l、识记:(1) 视网膜中各种细胞的主要功能(2) 颜色视觉过程的三阶段(3) 视皮层神经元的简单细胞,复杂细胞、方位柱、颜色柱、优势眼柱和超柱2、领会:(1) 外侧膝状体对视觉信息的平行处理(2) 视觉信息处理系统(3) 声音频率与强度分析3、应用:视皮层的方位柱、颜色柱和优势眼柱与超柱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第四章知觉生理学(一)考核知识点1、联络区皮层与知觉2、事件相关电位与知觉过程3、视知觉的理论(二)考核要求l、识记:(1) 颞上回与听知觉(2) 颞下回与视知觉(3) 顶叶联络区皮层与空间知觉(4) 事件相关电位内源性成分与认知过程2、领会:(1) 视像形成的多步骤整合学说(2) 神经元同步放电学说3、应用:简单评价视像形成的多步骤整合理论。
•Papez-MacLean (1949)的3个环路–杏仁复合体与海马(hippocampus):生存–扣带回(Cingulate gyrus),隔区(septum),下丘脑:愉悦–下丘脑,丘脑前核:社会合作行为杏仁复合体乳头丘脑束下丘脑情绪的神经回路杏仁复合体的位置和结构位于颞叶内,被分为12个区,各包含数个亚区但是,只有刺激杏仁复合体,PET显示:恐吓性的词恐惧相关的神经通路•动物研究•应激性攻击行为的神经调控•脑部活动和应激性攻击•暴力行为与异常EEG相关–有行为问题的儿童大多会显示脑电图紊乱,特别是颞叶–精神变态者EEG显示更多的不正常丘脑<5>雄性动物的攻击性•睾酮对大鼠社会性攻击的组织效应和激活效应大多数物种的雄性比雌性更具攻击性–注射睾酮后恢复雌性动物的攻击性•睾酮促进雌性大鼠的雌性间攻击•胎儿期睾酮水平高的大鼠,成年后雌性间的攻击性较强•孕酮抑制应激性攻击行为–经前综合症可能与月经前孕酮突然下降有关–口服含孕酮的避孕药者较少出现经前易怒•Bernhardt (1997):睾酮单独不会产生应激性攻击;升高的睾酮产生追求统治行为(dominance-seekingbehaviors),失败后,降低的5-HT水平产生攻击•Aizawa 等(2004):睾酮在比赛时和比赛间期水平不同;在家乡比赛时或与痛恨的对手比赛时增高;女性也同样Neave & Wolfson (2003)1. 朋自远方来2. 孩子死了3. 愤怒准备攻击4. 看见只死了很久的猪108例患者的电脑叠加图。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40303英文名称:Physiological Psychology一、基本信息1.学分与学时学分:34学时,学时:2学时2.课程类别专业核心必修课程3.适应专业心理学专业,必修4.课程目的(1)使学生了解生理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趋势,形成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2)使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生理心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名词和术语;(3)使学生全面了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思考生理心理学的研究策略;(4)使学生理解有关感觉、知觉、睡眠、觉醒、情绪、学习与记忆等行为与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5.建议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心理学6.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采用叙述演示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呈现教学内容,适当安排课堂讨论等活动,力求系统、准确、客观、直观、生动地将大脑的工作原理呈现出来。
同时布置课外作业,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
7.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20%形式有:课堂讨论、课外作业、课程论文(2)结课考试成绩四0%,形式为闭卷考试8.课外自学要求(1)阅读参考资料(2)查找相关文献、进行课堂汇报。
9.推荐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生理心理学(第版).李新旺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参考书目:(1)生理心理学(第版).沈政、林庶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生理心理学隋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3)生理心理学m〃 R. Carls(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4)生物心理学(第0版).詹姆斯•卡拉特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5)认知科学进展:从分子机制到计算理论(英文吕忠林,罗跃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6)认知神经科学:关于心智的生物学葛詹尼加等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年.二、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导论基本内容:第一节生理心理学的前世今生一、什么是生理心理学二、生理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观第二节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概述二、生理心理学的研究伦理三、行为学研究方法四、脑研究的方法五、行为遗传学及基因干预方法基本要求:(1)了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意义和研究历史;(2)掌握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技术。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12005课程名称:生理心理学课程英文名称:Physiopsychology开课学期:3学时(理论+实践):48(40+8)学分:3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专业:应用心理学选用教材:《生理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3版主要参考书:1、卡尔森著苏彦捷等译,生理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年。
2、詹姆斯•卡拉特著,苏彦捷等译,生物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
3、葛詹尼加等著,周晓林等译,认知神经科学一关于心智的生物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年。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和生物基础的一门科学。
它是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属于基础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体系中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之一。
心理活动是大脑的重要的功能,是客观现实作用于脑而产生的心理现象。
《生理心理学》就是以脑为中心,研究各种心理和行为的生理机制,主要致力于心理和行为的神经机制(特别是脑机制)的研究。
《生理心理学》不仅研究正常的心理现象,还研究人的本能行为和心理障碍的生理机制。
《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学习《生理心理学》的任务使心理学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心理现象、本能行为及心理障碍的生理机制,为学习其他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Physiopsychology studies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logical basis of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and behavior. Physiopsychology is an interdiscipline of psychology, neuroscience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Physiopsychology belongs to basic psychology, an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asic theoretical subjects of the psychological science system. Psychological activity is an important function of human brain. Centering on the brain, physiopsychology studies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human mind andbehavior,especially the Neural mechanism. Physiopsychology studies not only the normal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but also the psychological disorder. Physiopsychology is a compulsory course of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psychology. The task of the students to learn physiopsychology is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instinctive behavior and psychological disorder, in order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m to learn the other courses of psychology.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生理心理学是全国高等学校心理学专业开设的主干课之一,是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基础心理学课程。
第一章绪论1、区别概念:生理心理学、心理生理学、神经心理学;它们的研究X围和主要方法有何不同?A、生物心理学(行为生物学、心理生物学)——研究X围更广,还研究动物行为的结构模式和功能,行为的演化,行为的个体发生和发育。
B、心理生理学——研究人类生理变化与心理活动尤其是情绪变化的关系。
C、神经心理学——研究心理活动与脑特别是大脑皮层组织区域的关系。
2、如何理解身心合一?谈谈你对生理心理学基本思想观点的认识。
第二章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节概述1、比较生理心理学两大研究途径的优点与局限性。
A、临床病例的研究——这是人脑各部分功能知识的直接来源。
例:盖齐的病例p.5优点:直接获得人脑功能的知识局限性:偶然性大、不系统,致使资料少且不一致B、实验室研究优点:系统,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局限:大多利用动物样本,结果不能直接应用于人。
但随着实验技术的突破,能对正常被试做的实验也越来越多。
2、分别举例说明两大实验研究基本方式。
第二节行为测量法运用行为测量法应注意什么问题?1、要熟悉实验动物的习性和个体的生活条件2、做客观的和尽可能数量化的记录3、确定行为的性质必须对行为进行细致的观察,注意行为出现的情境、行为的模式、运动的组成部分和行为的功能。
例p.29第四节干预脑功能的手段1、理解电解损毁、药物损毁主要特点。
(1)电解损毁p.20 通过通电来损毁,可调节电流强度控制损毁X围;可深入脑内部进行损毁;(2)药物损毁 P.20 通过药物来损毁;选择性高;如,红藻氨酸损毁,能破坏药物可与X围内的神经元的胞体而不伤害路过纤维;实验精细、难度大。
2、比较干预脑功能几种方法的作用与特点。
第五节脑活动的观察方法1、自发电位、诱发电位、平均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的概念A、自发电位与诱发电位的概念a)大脑皮质经常具有持续的、节律性的电位变化,称为自发脑电活动,即大脑皮层无任何明显刺激时所发生的电位变化。
b)当感受器和传入系统受刺激时,在大脑皮层一定部位记录的电位变化称为诱发电位。
情绪生理心理学的经典理论关于情绪与情感生理心理学问题的最早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w.J8mes)于1884年提出的,在同一时期,丹麦生理学家兰格(C. Lange)也提出相似的理论。
所以,常将这一早期理论合称詹姆士一兰格情绪理论。
他们认为情绪是一种内脏反应或对身体状态的感觉。
具体地讲,他们认为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增强和血管扩张,就会产生愉快感,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减弱,血管收缩就会产生恐怖感。
这种认识过于简单肤浅,人的内脏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变化,只是情绪表现的一个侧面。
此外还有面部表情和言语行为的情绪表现.更重要的是某些情绪体验仅保持在主观的体验之中,并不一定表现出来。
詹姆士兰格理论的不足,由当时生理学发展水平所限。
40多年以后美国心理学家卡依(W.B.Can-non)总结了神经生理学实验研究成果,于1927年提出了情绪的丘脑学说,克服了詹姆士一兰格的理论不足。
他认为大脑皮层对丘脑的功能一般情况下存在着抑制作用。
当这种抑制作用解除时,丘脑的功能就会亢进。
情绪过程正是大脑皮层抑制解除后丘脑功能亢进的结果。
丘脑的情绪冲动一方面传入大脑产生情绪体验;另一方面沿传出神经达外周血管、脏器形成情绪表现的生理基础。
卡依关于情绪的丘脑学说,从脑内寻求生理机制,并把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统一于丘脑的功能,这比詹姆士一兰格的理论进步得多;但其历史局限性仍是显而易见的。
丘脑损伤并不一定引起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的一致性变化,大脑皮层损伤或皮层抑制功能解除的人,并不持久地处于情绪反应增强的状态。
与卡依理论提出的同一时期,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情绪的动力定型学说。
他认为情绪过程与其他心理过程一样,是脑高级部位皮层的功能;是条件反射动力定型的形成与变化的表现。
动力定型的形成,稳定过程就会产生阳性情绪体验,动力定型遭到破坏就会伴随阴性情绪体验。
与巴甫洛夫的大脑皮层理论不同,美国心理学家林斯莱(D.B.Lind-sley)吸收本世纪30-40年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成果,于1951年提出了情绪的激活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