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在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6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在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摘要】:目的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儿童糖尿病的疗效。
方法32例儿童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16例)和常规皮下注射组(16例),进行胰岛素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种治疗方法血糖变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
结果经胰岛素治疗和合理进行饮食运动治疗,两组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
结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能更好地控制血糖,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关键词】: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胰岛素泵;儿童;糖尿病;有效性;护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水平的发展,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成人一样逐年增长。
ⅰ型糖尿病多见于儿童,约占儿童糖尿病的90% ~95%,对儿童健康构成严重威胁[1]。
我国2002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儿童糖尿病患病率为0. 19%,且糖尿病患儿的知晓率极低,仅为3. 2%[2]。
大部分1型糖尿病患儿及小部分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儿需接受每天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multiple daily injection,mdi)。
胰岛素注射治疗不仅带来痛苦,而且需要随身携带注射用品,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给患者的心理上带来一定压力。
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是目前最先进最有效的治疗手段[3],以下将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subcutaneousinsulin infusion,csii)在儿童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进行阐述。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我科2008年5月~2011年5月期间32例糖尿病患者资料, 32例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2~12岁,平均8岁。
入院时空腹血糖7.3~16.8mmol/l,平均13.2mmol/l。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例应用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注射治疗,对照组16例采取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索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SCII)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疗效。
方法:抽选94例本院1型糖尿病患儿,分为两组,常规组用多次皮下注射(MDI)治疗,实验组用SCII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在无其他因素的干扰下,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组。
结论:SCII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优化治疗效果,有效控制患儿血糖水平,缓解患儿病情,保障患儿得到较为良好的治疗结局,为患儿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SCII治疗;1型糖尿病;MDI治疗;疗效1型糖尿病(T1DM)是由于胰岛细胞被破坏,或身体缺乏胰岛素而引起,患病与自身免疫、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多见于儿童。
该病发病急,一旦发病,如不及时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可致多器官损害,甚至导致死亡[1]。
T1DM可采取MDI治疗及SCII治疗,不同治疗方式对患儿预后影响不同。
CSII治疗可根据生理变化和血糖高低分段设基础维持量和餐前大剂量,且CSII泵入部位固定,能减小胰岛素吸收差异性,进餐、运动、学习时可自由安排,效果较为理想。
同时,除必要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外,还需对患儿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通过配合心理调护、生活调摄等疗法改善患儿遵医行为,保障临床治疗的效果,改善患儿治疗结局。
具体措施及结果汇报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本次研究抽选94例本院T1DM患儿,常规组47例,年龄为2至11岁,均龄(7.13±0.14)岁,用MDI治疗。
实验组47例,年龄为3至12岁,均龄(7.89±0.27)岁,用CSII治疗。
1.2 研究方法1.2.1 治疗基本注意事项(1)患儿入院后,主治医生及护理人员共同接诊,了解患儿具体情况,分析患儿病情,制定治疗计划,按照科室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立病例档案,归档患儿信息,记录患儿基本情况、检查结果等[2]。
医护人员讲解MDI及CSII治疗相关内容及注意事项,使患儿家长对儿童T1DM治疗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增强患儿能动性,提高患儿家长对临床治疗工作的配合度。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胰岛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通常以注射的方式使用。
以下是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 注射部位:胰岛素通常注射在腹部、臀部、大腿或上臂的皮下组织中。
每次注射应该在同一部位周围轮流注射,以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注射引起的皮下脂肪增厚。
2. 使用时间:胰岛素的使用时间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通常是在饭前或饭后注射,以配合餐饮,维持血糖水平。
3. 注射技巧:使用胰岛素需要掌握正确的注射技巧,包括注射的角度、深度和速度等,以确保药物能够正确进入皮下组织。
4. 存储方法:胰岛素需存放在2-8摄氏度的冰箱中,避免高温或冻结,使用前需要充分摇匀胰岛素瓶。
5. 注意事项:在使用胰岛素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避免使用过期的胰岛素;避免将不同类型的胰岛素混合在同一支注射器中;避免将胰岛素注射到肌肉或静脉中;避免使用与胰岛素相互作用的药物。
总之,正确的胰岛素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
平,改善生活质量。
在使用胰岛素前,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和指导进行使用。
作者单位:434000湖北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王景梅:女,本科,主管护师Orem 护理模式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患儿中的应用王景梅范素芬薛彬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2.23.024胰岛素泵治疗即胰岛素皮下连续注射法(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 ,CSII ),是模拟人体胰岛素生理分泌的一种系统,是糖尿病患儿强化治疗的最有效手段。
CSII 与传统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DI )相比,具有安全、有效、灵活等诸多优势。
虽然1型糖尿病(type 1diabetes mellitusm ,T1DM )儿童使用CSII 数目在不断增加,但CSII 治疗的历史相对不长,临床的随机对照实验少,关于胰岛素泵应用于糖尿病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方面研究并不多。
针对儿童及青少年身心发育尚未健全,自主能力相对较弱等特点,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法,向患儿及其家长传授胰岛素泵的健康知识,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综合作用,提高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患儿的自理能力成为医护人员面临的新课题。
我们应用Orem 自理理论对胰岛素泵治疗的患儿进行护理评估,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为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干预、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3月 2011年10月在本院内分泌科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T1DM 患儿5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28例,男16例,女12例。
年龄7 14岁,平均(11.7ʃ3.5)岁。
入院时血糖(16.33ʃ3.14)mmol /L ,平均病程(1.2ʃ0.4)年。
对照组28例,男14例,女14例。
年龄7 14岁,平均(10.7ʃ2.5)岁。
入院时血糖(17.23ʃ2.18)mmol /L ,平均病程(1.6ʃ0.8)年。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胰岛素泵治疗前不同时间点的血糖及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 )、健康调查简表(SF -36)评分等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不同胰岛素注射方式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郎琼;曹艳丽【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23(18)1【摘要】目的观察两种长效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与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对儿童1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85例1型糖尿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儿随机分为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1组(22例)、MSII 2组(23例)、MSII 3组(21例)及连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II)组(19例)。
MSII 1组给予三餐前门冬胰岛素加睡前1次甘精胰岛素注射, MSII 2组给予三餐前门冬胰岛素加睡前1次地特胰岛素注射, MSII 3组给予三餐前门冬胰岛素加晨起及睡前共2次地特胰岛素注射, CSII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泵入胰岛素。
治疗3、9个月后,比较四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频次及治疗费用。
结果治疗3、9个月后,四组FBG、2 h PG、C肽、HbA1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MSII 1组及MSII 3组FBG、2 h PG、C肽、HbA1c水平优于MSII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SII 1组、MSII 3组与CSII组FBG、2 h PG、C肽、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3、9个月后,四组低血糖发生频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3个月后, CSII组、MSII 2组及MSII 3组低血糖发生频次分别为(0.19±0.08)、(0.21±0.08)、(0.22±0.07)次/d,均明显低于MSII 1组(0.28±0.12)次/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9个月后, CSII组、MSII 2组及MSII 3组低血糖发生频次分别为(0.18±0.11)、(0.23±0.07)、(0.20±0.09)次/d,均明显低于MSII 1组(0.27±0.10)次/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2010年版)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农村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1(9)2
【摘要】@@ 1前言rn慢性糖尿病幼童不同于一般幼童,她们在持久的治疗中有着特殊的需求并随着发展而不断变化.1992年国际慢性糖尿病同盟(idf)思量到该群体的特殊性成立了专门委员会(task force).1993年9月4日,幼童及青少年国际慢性糖尿病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diabetes,ispad)在圣温森特(sl vincent)提出应"提高全世界幼童及青少年慢性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社会福利和生活质量"的宣言.
【总页数】5页(P86-9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2010年版)
2.赖脯胰岛素在儿童及青少年Ⅰ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3.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2010年版)
4.2型糖尿病胰岛素起始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解读
5.青岛地区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与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成本效果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胰岛素注射时的皮肤护理和注意事项胰岛素注射是糖尿病患者日常治疗中常见的一种方法,它帮助调节血糖水平,保持身体健康。
然而,注射胰岛素可能对皮肤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确保注射的有效性和皮肤健康,以下是胰岛素注射时的皮肤护理和注意事项。
1. 注射前的皮肤准备在注射胰岛素前,确保注射部位的皮肤清洁和干燥是非常重要的。
使用温水和温和的皂液清洁注射部位,并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
避免使用含酒精或其他刺激性物质的清洁用品,因为它们可能引起皮肤过敏或刺激。
2. 注射部位的轮换为避免在同一注射部位反复注射,需要定期进行注射部位的轮换。
目的是避免皮肤组织损伤和脂肪堆积。
常见的轮换方式有按钮轮换法和区域轮换法。
按钮轮换是在同一部位的不同区域注射,而区域轮换是在身体不同部位进行注射。
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轮换方式,并始终遵循。
3. 注射技巧的注意事项在注射胰岛素时,应准备好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选择正确的针长和直径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血液中的胰岛素能够准确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同时,每次注射时要更换新的、干净的针头,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4. 注射后的皮肤护理注射完胰岛素后,需要注意保护注射部位的皮肤。
避免揉搓或按压注射部位,以免导致疼痛、出血或皮肤损伤。
如果出现注射部位出血,用干净的纱布轻轻按压止血即可。
不要使用任何化学物质或药膏来覆盖或清洁注射部位,除非受医生指导。
5. 皮肤异常的观察和处理定期观察注射部位的皮肤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如红肿、瘙痒、疼痛或感染迹象。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应立即向医生咨询,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
不要尝试自行处理或使用非专业的药膏或护理产品。
总结:胰岛素注射是糖尿病患者管理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确保注射的效果和皮肤的健康,强调皮肤准备、注射部位的轮换、注射技巧的注意事项、注射后的皮肤护理以及对皮肤异常的观察和处理。
遵循这些皮肤护理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促进胰岛素注射的效果,并保持皮肤的健康。
重要的是,与医生密切合作,咨询专业意见,并遵循个人的治疗计划和建议,以确保糖尿病管理的成功。
护理经验1892013.12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可以模拟正常胰腺生理分泌节律,作用分为两部分即:基础胰岛素分泌量和餐前大剂量,基础胰岛素分泌量可以24h 不间断向人体输入微量胰岛素,而且能保证餐时胰岛素分泌的快速和高峰,有效的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进餐前提供大剂量的胰岛素,可以根据患者每餐摄入的糖类量、餐前血糖来计算,具有方便、灵活、个性化的特点。
对2012年9月到2013年3月于我内分泌科就诊的100例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的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00例糖尿病患者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45±18岁,1型糖尿病患者16例,2型糖尿病患者84例;病史为初发至25年;诊断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100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泵过程中,1例并发右足干性坏疽合并感染死亡,其余均血糖控制平稳出院。
2 影响胰岛素泵疗效的因素2.1 置泵前因素2.1.1患者的心理因素置泵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心理负担,既担心血糖控制不佳,花冤枉钱,又担心生活工作中使用不方便。
首先,根据患者职业,性格,经济状况进行评估,向患者讲解胰岛素泵特点,既可以避免皮下多次注射的痛苦,且泵可以随身携带,解除患者后顾之忧,通过讲解患者都能消除顾虑,同意安泵治疗,降低因心情而影响血糖波动的因素。
2.1.2在安置胰岛素泵前,确保泵的正常运行护士操作前检查仪器性能完好,电池量充足,各种管道正确连接,输注管路通畅,确保药液准确输入患者体内。
2.1.3健康宣教让患者认识到安装胰岛素泵继续监测血糖,控制饮食的必要性及对病情控制、防止并发症的重要性;讲解有关低血糖的症状及处理措施等。
2.1.4安置泵前准备对病人安置胰岛素泵部位皮肤进行评估,保持皮肤清洁,以防止置管部位发生皮肤感染。
选用诺和灵R 笔芯或诺和锐R 笔芯,使用前胰岛素笔芯应提前1小时从冰箱取出,放于室温下;认真检查胰岛素的包装以及是否破损,瓶身无裂纹,药液透亮无变性及在有效期内。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在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
理
【摘要】:目的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儿童糖尿病的疗效。
方法32例儿童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16例)和常规皮下注射组(16例),进行胰岛素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种治疗方法血糖变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
结果经胰岛素治疗和合理进行饮食运动治疗,两组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
结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能更好地控制血糖,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关键词】: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胰岛素泵;儿童;糖尿病;有效性;护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水平的发展,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成人一样逐年增长。
ⅰ型糖尿病多见于儿童,约占儿童糖尿病的90% ~95%,对儿童健康构成严重威胁[1]。
我国2002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儿童糖尿病患病率为0. 19%,且糖尿病患儿的知晓率极低,仅为3. 2%[2]。
大部分1型糖尿病患儿及小部分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儿需接受每天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multiple daily injection,mdi)。
胰岛素注射治疗不仅带来痛苦,而且需要随身携带注射用品,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给患者的心理上带来一定压力。
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是目前最先进最有效的治疗手段[3],以下将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insulin infusion,csii)在儿童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进行阐述。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我科2008年5月~2011年5月期间32例糖尿病患者资料, 32例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2~12岁,平均8岁。
入院时空腹血糖7.3~16.8mmol/l,平均13.2mmol/l。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例应用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注射治疗,对照组16例采取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
1.2方法观察组为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ⅱ)诺和锐,其中
40 %作为起始基础量,60 %,为餐前追加量,逐步调整直至血糖达标。
对照组采用诺和锐于早、中、晚三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用量根据血糖值调整。
两组病人住院期间均给予糖尿病标准热量,定时定量糖尿病饮食,相对运动及同时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
两组均于入院治疗一周内,每日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睡前血糖,比较两组血糖水平差异,胰岛素用量,低血糖的发生情况。
1.3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用量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胰岛素治疗和合理饮食
运动控制,两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均下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
csii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6.2%)较常规胰岛素治疗组(18.7%)低(p<0.05),见表2。
3讨论
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发现csⅱ治疗效果更理想,能够显著缩短高血糖控制时间及掌握血糖控制水平,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
大量文献报道提示,csii应用于各年龄段的1型糖尿病患儿都是安全有效的。
胰岛素泵以其突破性的给药方式使1型糖尿病患儿达到更稳定的代谢控制。
并且使用方便,易于携带、调节胰岛素剂量,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避免患者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泵的使用对护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护理过程中要熟练掌握操作程序,并实施相应的健康指导,这样才能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4护理
4.1 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在置泵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应做好心理护理[4]。
我们发现,超过80%的患者及家长对安置胰岛素泵心存疑虑,担心胰岛素泵安置后会产生不良反应,或对胰岛素泵的治疗效果产生怀疑,担心血糖控制不佳,延误病情;担心24h带泵对生活带来不便,如不能自动体位休息。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向患者及家属展现了临床有关胰岛素泵对1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的治
疗控制表,以前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的随访记录及1型糖尿病患者用泵后的调查报告。
讲解安置胰岛素泵的优越性、安全性与方便性:在没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每天需要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而置胰岛素泵的患者只需5~7天更换输注部位,针头短而细,且进入部分是橡胶塑料管,不会导致组织的不良反应。
进入皮肤没有特别不适的疼痛感。
胰岛素泵体积小,方便携带,可放在口袋中。
可随时协助发现低血糖,得到及时紧急处理。
讲解后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了解,消除紧张情绪和顾虑。
同时,儿童的生活方式极不稳定,自控能力差,饮食、运动不能按照医嘱实施,随机性大。
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来对待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听他们诉说烦恼和担忧,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多与他人沟通,不时纠正他们的错误认识和行为,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
4.2 置泵前的护理胰岛素泵是电脑控制胰岛素用量的高科技产品。
在置泵前一定要向患者及家长交待胰岛素泵的基础知识,用泵的基本要点,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
儿童好奇心重,求知欲强,对高科技产品的操控感兴趣。
因此,应告诫患儿和家属勿自行操作胰岛素泵。
选择正确放置部位,全部置于腹部,因胰岛素腹壁注射吸收率最高,最大限度地减少血糖变化,可有效控制血糖峰值,温度恒定不受运动影响[6]。
置泵前协助患者沐浴。
4.3.置泵时的护理备齐物品携至病床,指导患者平卧,选择脐两侧
距脐4~5 cm,按无菌操作原则将针头埋下,以3 cm透明敷贴固定。
4.4.置管后的护理1)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时更换敷贴。
2)严密监测血糖变化,置泵后每天监测9次血糖,即三餐前、三餐后2 h,睡前、0∶00、3∶00,如患者有不适及时监测。
3)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泵,禁止患者调节功能键。
如有报警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4.5饮食护理安装泵后患儿可进行正常活动,但仍需控制饮食],给予高纤维、低糖、低脂肪饮食,定时定量;每次餐前大剂量注射后必须及时进食;了解患儿每餐进食情况,若患儿食欲不佳,应积极寻找原因,根据食物等份交换原则补充热量,以防发生低血糖;餐后半小时适当运动,如慢跑、爬楼梯等,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高峰值.
参考文献
[1]王克安,李天麟,李新华,等·中国儿童ⅰ型糖尿病发病率的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9, 15(1): 3~7·
[2]付萍,满青青,张坚,等.中国5~17岁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流行情况分析[j]卫生研究, 2007, 36(6): 722-724.
[3]王秋鸽,周承华,李新潮.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护理[j].工企医刊,2005(3):93.
[4]周新明,贾彩风.糖尿病病人对胰岛素泵的焦虑程度.护理研究,
2006, 20(11): 2947.
[5]郭晓红.胰岛素泵治疗儿童糖尿病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07,4(3):178-179.
[6]周佳.胰岛素注射部位选择[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8 (4):190.
[7]朱宇,纪立农,王秋萍.胰岛素连续皮下输注纠正2型糖尿病高血糖状态的疗效总结.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6, 14(1): 26-28.
作者单位:221000江苏徐州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