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晖教授简介
- 格式:pdf
- 大小:254.39 KB
- 文档页数:2
石家庄市民政局2019年法治民政建设工作情况报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石家庄市民政局•【公布日期】2020.01.15•【字号】•【施行日期】2020.01.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政综合规定正文石家庄市民政局2019年法治民政建设工作情况报告2019年以来,市民政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以建设“法治民政”为导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为着力点,大力开展普法宣传,积极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推进民政法治建设,通过抓落实、防风险、补短板、强弱项,努力营造省会民政系统带头学法、全面普法、规范执法、模范守法的良好氛围,不断促进全市民政事业健康发展。
一、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实现民政系统学法普法全覆盖(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深入贯彻领导干部会前学法、工作人员日常学法制度,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专题学习宣传教育,纳入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实质要义,并贯彻运用到民政各项工作过程中。
(二)领导干部带头学法。
市民政局始终将法治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并将其列入2019年普法工作要点,下发正式文件要求全市民政系统贯彻执行。
局党组将宪法和党内法规作为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深化党组会会前学习的常态化机制,先后学习了《宪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民政相关规章制度,通过集中学习、广泛讨论、会后总结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了局领导班子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
(三)民政系统全员学法。
组织全体党员以党小组为单位,认真学习党内法律法规;邀请市委党校杨晖教授进行《学习“效能革命”动员大会精神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实施》专题辅导讲座,局机关干部职工、局属单位班子成员共计100余人参加学习。
市司法局、市民政局、市普法办在全市22个婚姻登记处“开展《宪法》文本进家庭”活动。
对香港暴乱事件的思考摘要:香港暴乱事件根本原因出在教育上。
香港的教师不少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对自由、民主、人权的认同高于对国家的认同和香港的认同。
这使得香港年轻人心目中没有国家和民族的认同,这一认同危机是导致一些青年做出撕裂香港与内地举动的一个重要心理根源。
未来在香港的教育政策上,首先要强调在信仰、情感、信念的立场问题上不可动摇;在知识获取、理性思考上要强调学理性、历史性和逻辑性;在受众对象上要注重年龄段和学龄的区分,在培养、思考、实践各方面需有所侧重。
关键词:香港;暴乱事件;通识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自今年六月至今的近三个月以来,在香港,欧美外部势力别有用心地利用香港青年学生的无知,煽动青年人进行过激行动以换取所谓的“民主”权利。
他们挑动学生举行非法集会、堵塞交通、打砸公共设施、袭击警察等,其目的就是要扰乱香港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破坏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形象。
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就出在教育上!尽管香港主权和政权回归22年了,但公民教育仍然保持“殖民教育”的一些特征。
如香港人缺乏对政治的兴趣,更多关注经济问题和民生问题。
在港英政府统治期间,香港中小学教育就施行以维持经济实干精神和保持政治冷漠并行的“二元教育”,在香港回归之前,香港的公民教育呈现为“无民族”、“无政治”和“疏离的子民”教育特征。
又如香港教育的语言长期运用英语教学,中英文教学的比例达到1:10。
在英文熏陶下,香港人很难与中国文化和内地形成文化血脉上的融合。
在港英当局主政时,其不支持香港学校开设中国历史课程,中国历史被编入亚洲历史,以此实行殖民化教育。
在香港小学常识课课程纲要中,中国历史教育就完全没有被提及,这就淡化了国家和民族的观念,强化了殖民色彩。
比如在香港的教科书中,将“鸦片战争”说成是“中英贸易冲突”,中国被称为“香港最大的邻国”。
在香港小学唯一的政治活动就是升国旗,有时也举办一些认识“基本法”的活动和比赛;中学生则大多通过通识课来了解时事,老师也通过通识课传输其政治意识。
[收稿时间]2019-08-25[基金项目]上海理工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项目“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改造探索”(CFTD18012Y );上海理工大学“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新工科背景下,深化‘四位一体’产教研融合的创新与实践”(JXCGPY2018003);上海理工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项目“面向‘大智移云’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CFTD191002)。
[作者简介]隋国荣(1974-),男,山东荣成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王宁(1984-),男,江苏徐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贾宏志(1968-),男,陕西西安人,博士,教授,国家光电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研究方向: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通信作者:杨晖(1981-),男,上海人,博士,教授,教学副院长,研究方向: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摘要]为了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教育部成立了全新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促进我国光电及相关产业高速、稳定发展,迎接未来的挑战。
文章从研究传统光学专业的培养方式入手,结合国内外相关认证的经验,对现有的专业课程类型进行梳理,对授课方式进行改进,对授课内容进行更新,并提出相应的专业工程和实践改革方案。
通过四届为期六年的专业改革和实践,学生培养质量有显著提高,企业和科研院所对学生的满意度和需求都在持续增加,同时学生和需求方对专业培养和改革方案的参与热情也在不断增加。
[关键词]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认证;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9-0090-032020年9University Education引言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在科技发展和产业进步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瓶颈的矛盾逐渐显露,导致近年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频出,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多更长远的要求与规划[1-4]。
212现代交际·2018年19期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一般课题“吉朋斯知识生产模式II 中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研究”(GH170390)。
作者简介:孙丽娜,长春工程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教师教育;杨晖,长春工程学院教授。
知识生产模式II 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研究孙丽娜 杨晖(长春工程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摘要:知识生产模式II 的出现要求教师专业发展更加注重个体专业水准及个体专业知识的创新性,要求教师专业成长关注个体技能的情景性及社会关涉性,通过跨学科合作、校企合作及其他方式实现专业知识的构建。
关键词:知识生产模式II 教师专业发展 路径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9-0212-02人类社会的知识主要分为理性知识、实践知识和技艺三大类,长期以来,高校都是整个社会知识传承、创造及创新的主要机构。
作为知识复制、传播以及创新的主要载体,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专业的发展,可以说,教师的知识劳动被普遍认为是应用型高校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手段。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建设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应该重点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尤其侧重教师个体专业性的提升。
与学术型高校不同,应用型高校应该偏重教师个体程序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积累和传承,同时包括构建一系列应用型知识即“寻找马上可以付诸实施的问题解决方案(产品设计和革新方案)。
”一、专业发展中教师“知识”的内涵随着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及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教师的教学观、教师资格能力、教师专业知识建构等也成为学者研究的焦点,无论从哪个领域出发,教师专业知识都是重中之重。
作为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实践知识、教师个人知识的研究已经将教育场域下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置于特定的社会情境之中。
教师身份不再被视作独立实体式的存在,而被看作实际社会关系的表达。
时政关注女副舰长、《战狼2》原型……博士军官有哪些本刊全媒体记者许然5月25日,《解放军报》刊文提到,“火箭军副司令员李军介绍,火箭军部队各级官兵正在奋力前行”。
这表明,李军中将已出任火箭军副司令员一职。
现年56岁的李军,在2015年“9·3”抗战胜利日大阅兵时曾以某装备方队将军领队的身份亮相,去年6月晋升中将军衔。
值得一提的是,“60后”副司令员李军为科班出身的战略学博士。
最近,还有一名博士女将军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
她就是《战狼2》中陈博士的原型、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
今年1月底,陈薇再次出征,带领专家组进驻武汉,深入疫区开展科研攻关。
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近年来,博士出身的高级军官越来越多,他们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不少人亦具有雄厚的专业技术背景,其发展路径也凸显出高层推动人才强军、科技强军的决心。
女博士担任“副舰长”,博士中将是“海归”除了李军,现役军官中的博士也不少。
杨晖就是一位具有“海归”经历的将军,他曾先后在南京外国语学院、前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大学、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进行过系统学习,拥有文学与法学双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情报分析和反恐研究工作。
2013年,杨晖晋升中将军衔,2016年2月任东部战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作为海军首位“博士舰长”,范进发曾大名鼎鼎。
1998年他从国防大学博士毕业后,来到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成为一名海军指挥官。
2006年,范进发指挥我国最先进的新型导弹驱逐舰加入战斗序列,随后成为了“兰州舰”的第二任舰长,其先后在海军最先进的5种型号的驱逐舰和护卫舰上担任舰长。
同样为“博士舰长”,特招入伍以来,博士韦慧晓的军旅生涯可以用两个第一来概括:辽宁舰第一位女副部门长、中国海军首位女副舰长。
2000年大学毕业后,韦慧晓加入华为,担任公司高级副总裁秘书、行政助理。
4年后,她果断辞职,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
2010年,她给海军首长寄出一封厚厚的自荐信,想成为一名现役军人。
河南科技大学文件河科大研…2013‟24号签发人:谢敬佩
河南科技大学关于公布2013年
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基金资助立项项目的通知
校属各有关单位:
根据《河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基金实施细则》(河科大研…2010‟22号),在个人申报和学院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组评审,报学校批准,“基于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生课程模式”等11个项目获2013年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基金资助,“农学类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学管理与运行模式研究”等5个项目获批立项,现名单予以公布(见附件)。
附件:河南科技大学2013年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基金资助立项项目名单
二○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主题词:教改基金立项通知
河南科技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3年12月26日印发。
24 健忘的教授学习目标:1、学会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将课题和课文内容对照学习,知道教授是一个治学严谨,行事洒脱,而对小事又十分“健忘”的人。
4、根据课文内容准确理解教授眼里的中国,使学生也能崇拜和尊敬我们的祖国。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伊里奇教授。
教学难点:理解教授惊人的记忆力及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教学过程:一、引言。
今天,我们学习《24、健忘的教授》,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指导“健”的写法,理解健忘。
文中健忘的教授是谁?板书词语:伊里奇1984年一位中国小伙子杨晖来到原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大学文学系读研究生时,伊里奇教授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杨晖将他眼中的教授写成文章发表在《海外文摘》上。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节选于这篇文章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谈谈对伊里奇教授的初步印象,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1、出示词语:权威崇拜裤兜儿涉及某版本婴儿车妻子(指名读)2、谈谈对伊里奇教授的初步印象,你有什么疑问?3、课文介绍伊里奇教授是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课文内容浓缩成一两句话。
4、学生回答。
学生自由练说,指名回答。
4、教师小结:一个在学术方面有着惊人成就,同时,他对一些事又特别“健忘”的伊里奇教授到底是健忘还是不健忘呢?三、精读品味。
1、过渡:从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中,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有人认为伊里奇教授记忆力惊人不健忘,还有同学认为他健忘。
我们还是要从书中找答案。
2、学生读书,划出能证明你想法的句子,多读几遍,可以边勾画边批注。
3、交流:你的观点是什么?说一说。
健忘——预设一:学生先找到第二次见面教授忘记我。
学生回答完毕后,师引导:第一次课上,教授和我已经认识过了(随即出示第一次教授说的话。
)到了第二次课,又把我给忘了,(随即出示第二次教授说的话)我不得不再次介绍自己。
这下,我觉得教授一定不会再忘了。
(抓住学生的否定意见引入第三次,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第三次说的话)作者详细地描述了自己在伊里奇教授课堂上的三次亲身经历,把这位健忘的伊里奇教授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现在就让我们一块来回顾一下作者三次有趣的经历。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杨晖教授简介
杨晖,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生,2009年上海理工大学“光学工程”专业毕业,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留校任讲师,2012年和2017年被光电学院聘为副教授、教授,2010年度上海市“晨光学者”,2013-2014年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激光测量、颗粒技术。
09年至今已主持、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教委专项基金,以及激光粒度仪开发(中国石化)、数字化显微镜软件开发(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漏泄电缆辐射场测试系统(上海电缆研究所)、电池电量监测管理系统(福建文创太阳能)等十多项课题,科研经费300多万元。
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检索2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0多项。
Hui YANG,Male, PhD, Professor, born in 1981
Qualifications
PhD in Opt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 Technology, Shanghai, China, 2009
“Genguang Scholar” of Shanghai 2010
Visiting scholar in University of Adelaide at Australia from 2013 to 2014. Research Interest:
Optical-Electric Precisio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Particle Technology
His work has been supported a number of organizations includ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Shanghai Education Commission. We have finished more than ten projects cooperated with the enterprises which include: Particle Size Analyzer by Laser Light Scattering(with China Sinopec),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for Digital Medical Microscope (with Siemens Co. Ltd. China), Measurement Systems of Leaky Cable Radiation (with Shanghai Electric Cable Research Institute), Battery Power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with Winchance Solar (Fujian) Technology Co. Ltd.). The above researches result in more than 30 publications, of which more than 18 papers are indexed by SCI, and 8 patents.
He received the B. En. degree in electron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 2003, the M. En. degree in precision instrument and mechanism in 2006, and the Ph.D. degree in Optical Engineering 2009 from th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China. He started to work at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Mar. 2009. He was engaged as a lecturer in 2009, and as associate professor in 2012. He has been a visiting academic in University of Adelaide from 2013 to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