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态学领域的着名科学家及其贡献蒋高明每年面试生态学的考生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2014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学及植物⽣态学⼊学考试题,真题解析,复试真题,真题笔记考博详解与指导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学名词解释,填空和选择题:⾮常简单,都是基础知识,见陆时万《植物学》上册问答题:1⽣物发育系统学的研究⽬标是什么?2叙述被⼦植物从种⼦到种⼦的过程及主要时期3叙述植物与其他物种或环境间的协同进化4⾍媒花和风媒花在适应上的意义5分⽣组织可分为哪⼏个部分,并说明其结构和功能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态学名词解释:主要见姜汉侨《植物⽣态学》问题题:1⽣态位理论和中性漂变理论的异同2叙述中国植被分类的原则和系统3⽣物多样性及其意义4全球变化对植被分布的影响5群落结构及意义第⼀部分、传统⾯试问题(Sample Traditional Interview Questions)1、What can you tell me about yourself?(关于你⾃⼰,你能告诉我些什么?)这⼀问题如果⾯试没有安排⾃我介绍的时间的话。
这是⼀个必问的问题。
考官并不希望你⼤谈你的个⼈历史,他是在寻找有关你性格、资历、志向和⽣活动⼒的线索,来判断你是否适合读研或者MBA。
下⾯是⼀个积极正⾯回答的好例⼦:“在⾼中我参加各种竞争性体育活动,并⼀直努⼒提⾼各项运动的成绩。
⼤学期间,我曾在⼀家服装店打⼯,我发现我能轻⽽易举地将东西推销出去。
销售固然重要,但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要确信顾客能够满意。
不久便有顾客返回那家服装店点名让我为他们服务。
我很有竞争意识,⼒求完美对我很重要。
”In high school I was involved in competitive sports and I always tried to improve in each sport I participated in.As a college student,I worked in a clothing store part-time and found that I could sell things easily.The sale was important,but for me,it was even more important to make sure that the customer was satisfied.It was not long before customers came back to the store and specifically asked for me to help them.I’m very competitive and it means a lot to me to be the best.2、What would you like to be doing five years after graduation?(在毕业以后5年内你想做些什么?)你要清楚你实际上能胜任什么。
植物生态学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及其奉献蒋高明每年面试生态学的考生, 导师们经常会随意说出一些中外科学家的名字,让考生说出他们的代表性工作, 以判断学生对专业领域了解的情况;或者随机让考生自己说出一些人名来, 避免为难学生。
从笔者观测的情况看, 这一着经常令很多考生“难堪”, 尽管他们的专业课程可以考到95分以上。
其实, 一些名字在好一些的教科书上都是要介绍的, 只是学生们不太留意。
植物生态学一些专家的名字, 在我们这样年龄的老师眼里, 都是“如雷贯耳”的, 可就是这样级别的人物, 我们让考生随意举出两三个来, 考生们也不知道。
有些学生只知道他们报考的老师的名字, 不是说他们的导师不重要, 而是相对于我们的问题, 年轻导师们也都还是初入道的副研究员或副专家。
在国内外, 一些知名的植物生态学家对植物生态学的发起与成熟做出了重要的奉献。
他们中的有些人通过对自然界中生命与环境关系的观测与思考, 建立了植物生态学学科体系;有的通过自己的严谨的实验, 丰富了植物生态学的理论;有的人则试图解决困绕人类生存的若干环境问题而提出了符合生态学法则的可连续发展的思路。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 所出现的植物生态学家奉献不同, 难以列举很多, 仅就国内外各时期较有影响的植物生态学家介绍如下(在世的没有列在这里)。
排名以姓氏(拼音)的英文字母顺序为准:布郎-布兰克 (Braun-Blanquet J.) 法国植物生态学家, 法瑞学派的代表人物。
研究的对象是地中海和阿尔卑斯山区以及受到人为破坏的植被, 该学派的特点是在植物群落分析上强调区系成分, 以特性种为群落生态和分类的依据。
其代表性的著作是《植物社会学》(1932).克莱门.(Clement.F.F..美国植物生态学家,初次提出了生物群区(biome)概念,并将这一概念作为生物群体的基本单位。
然而他最著名的奉献,是提出了植物群落演替学说,以及植物群落分布气候顶极(climati.climax)或单元顶极(mon.climax.理论。
我国植物学领域的主要研究单位和导师由于相关领域的院士大多是闻名遐尔、众所周知的了,而且也几乎不亲自带学生,所以这里的导师介绍中略去院士级人物。
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可能会疏漏一些有影响力的研究单位和导师名字。
欢迎大家补充!植物分类与进化:中科院植物所的系统与进化生物学开放实验室:主要导师:葛颂(稻属植物的分类与进化、植物生态遗传学、植物进化生物学)、汪小全(分子生物地理学、松科植物系统分类与进化)、杨亲二(种子植物分类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分子植物地理学研究组:李德铢(植物分类、植物区系地理与植物系统与演化)、张玲(植物繁殖生态学与进化)种子植物系统发育与演化研究组:彭华(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系统演化)高山植物区系起源与进化研究团组:孙航(植物分类和植物地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要导师:夏念和(植物分类学和植物资源学)、葛学军(种子植物分类学和保育生物学)、张奠湘(系统发育)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李建强(植物分类系统学)、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生物进化适应开放实验室:刘建全(进化植物学、生殖与功能生态学、分子生物学、资源植物学和保护生物学)复旦大学:钟杨(生物信息学, 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植物生态学:中科院植物所植物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马克平(生物多样性、植物生态学)、董鸣(克隆植物生态学、恢复生态学)、韩兴国(生物地球化学,保护生物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变化生物学)、蒋高明(生理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李庆军(植物繁殖生态学与繁育系统进化)、刘宏茂(民族植物学与森林生态学)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任海(生态系统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周国逸(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组)、叶万辉(保护生态学、生物入侵)、彭少麟(恢复生态学)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生态学研究中心(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开放实验站):刘建全(繁殖生态学、资源植物学和保护生物学)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大勇(植物繁殖生态学)、葛剑平(生态系统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杜国桢(草地生态学、植物繁殖生态学)、王刚(理论生态学、植物个体生态学)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陈家宽(生物多样性、植物生态学及进化)、卢宝荣(生物入侵生态学)、李博(生物入侵生态学)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党承林(植物生态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周浙昆植物生物地理3\植物化学方面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搞得最好。
植物生态学报 2001,25(5)514~519A cta P hytoecolog ica S in ica ・植物生理生态学专栏・当前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Ξ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 100093)摘 要 简要介绍了最近国内外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围绕着人类活动影响造成的几大重要环境因子改变而可能导致的植物生理生态变化展开,包括CO2浓度升高、紫外辐射增加、温度变化、强光、盐生环境扩大化等;部分工作探讨已经存在的特殊生境下的植物生态适应。
其中,围绕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是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
虽然以CO2浓度升高主题展开对C3和C4植物的影响研究依然是众多刊物发表生理生态学原始论文的重要内容,一些特殊功能型如CAM植物的响应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植物对于紫外辐射的生理生态响应有望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研究手段的完善以及实验材料的改进是最近植物生理生态学不断出新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如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应用、野外FA CE实验、叶绿素荧光技术等使一些机理性问题不断被揭示出来。
关键词 植物生理生态学 全球变化 CO2 紫外辐射 强光辐射 高温与低温REV IE W ON S OM E HOT T OP I CS T OW AR D S THE RESEARCHESIN THE F IELD OF PLANT PHY SI OECOLOG YJ I AN G Gao2M ing(L aboratory of Q uantitative V eg etation E cology,Institu te of B otany,the Ch inese A cad e my of S ciences,B eij ing 100093)Abstract Som e ho t top ics in p lant physi oeco logy research have recently m ade regular appearances in a num ber of i m po rtant internati onal journals(Science,N ature,etc.).T hese describe the responses of p lant physi oeco logy and grow th to facto rs such as:increasing CO2concentrati on,ultravi o let radiati on enhancem ent,changes in tem2 perature,sunligh t irradiati on and the enlargem ent of salty habitats.A ll of these facto rs are clo sely associated w ith the p rocesses of global cli m ate change.Som e of the research,how ever,ai m s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 of p lants to existing environm ental stresses in specialised environm ental habitats.Among the intensive studies,the carbon budget of terrestrial eco system s is one of the ho ttest top ics,research conducted recently,including:the e2 m issi on of greenhouse gasses,sink and source dynam ics of carbon at regi onal and global scales and the functi on of the terrestrial and oceanic eco system s.A lthough the responses of C3and C4species to elevated CO2are still the m ain top ics in mo st journals,there has been m uch p rogress in study of CAM functi onal types.P rogress in the ap2 p licati on of new techno logies such as stable iso tope m ethods,free air CO2enrichm ent(FA CE)facilities,and ch lo rophyll fluo rescence techno logy have helped greatly in understanding these general p roblem s.Key words P lant physi oeco logy,Global cli m ate change,CO2,U ltravi o let radiati on,H igh ligh t radiati on,H igh o r low temperature stress 近年来,由于人类经济活动对生物圈干扰的不断升级,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如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的扩大等。
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杨锐铣;黄小波;吴昊;胡滨;谷勇【摘要】植物生理生态学是植物生态学的分支.它主要结合了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生态学2门学科的优势来分析生态学现象和解决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该研究着重从光合、逆境以及实验仪器的研究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植物生理生态的研究进展,并展望研究趋势,为我国的相关研究提供资料.%Plant ecophysiology is a branch of plant ecology, it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two disciplines of plant ecophysiology and plant ecology to analyze the, ecological phenomena and solve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lant ecophysiology from the studies of photosynthesis, adversity and laboratory instrument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forecasts its future research trends, which provides information for the related studies in China.【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29【总页数】3页(P14165-14166,14194)【关键词】植物生理生态学;光合生理生态;逆境【作者】杨锐铣;黄小波;吴昊;胡滨;谷勇【作者单位】云南省大理农业学校,云南大理6710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224;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4;怒江州林业局,云南怒江6731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01近年来,由于人类不断追逐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植物生态学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及其贡献蒋高明每年面试生态学的考生,导师们经常会随意说出一些中外科学家的名字,让考生说出他们的代表性工作,以判断学生对专业领域了解的情况;或者随机让考生自己说出一些人名来,避免为难学生。
从笔者观察的情况看,这一着经常令很多考生“难堪”,尽管他们的专业课程可以考到95分以上。
其实,一些名字在好一些的教科书上都是要介绍的,只是学生们不太留意。
植物生态学一些专家的名字,在我们这样年龄的老师眼里,都是“如雷贯耳”的,可就是这样级别的人物,我们让考生随意举出两三个来,考生们也不知道。
有些学生只知道他们报考的老师的名字,不是说他们的导师不重要,而是相对于我们的问题,年轻导师们也都还是初入道的副研究员或副教授。
在国内外,一些知名的植物生态学家对植物生态学的发起与成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们中的有些人通过对自然界中生命与环境关系的观察与思考,建立了植物生态学学科体系;有的通过自己的严谨的实验,丰富了植物生态学的理论;有的人则试图解决困绕人类生存的若干环境问题而提出了符合生态学法则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出现的植物生态学家贡献不同,难以列举很多,仅就国内外各时期较有影响的植物生态学家介绍如下(在世的没有列在这里)。
排名以姓氏(拼音)的英文字母顺序为准:布郎-布兰克(Braun-Blanquet J.) 法国植物生态学家,法瑞学派的代表人物。
研究的对象是地中海和阿尔卑斯山区以及受到人为破坏的植被,该学派的特点是在植物群落分析上强调区系成分,以特征种为群落生态和分类的依据。
其代表性的著作是《植物社会学》(1932).克莱门茨(Clements F. F.) 美国植物生态学家,首次提出了生物群区(biome)概念,并将这一概念作为生物群体的基本单位。
然而他最著名的贡献,是提出了植物群落演替学说,以及植物群落分布气候顶极(climatic climax)或单元顶极(mono climax) 理论。
有生态的农业,才有生态的文明作者:田松来源:《中国图书评论》2019年第08期蒋高明以十年之力,以弘毅生态农场为基础,建构了一套完整的生态农业体系,包括作物种植、禽畜养殖、园林树木等;并从农业延伸到农民、农村,提供了一个解决三农问题、振兴乡村的完整方案;同时,为生态文明开辟了一个可行的入口,一条可行的道路。
蒋高明也从生态学家,变身为社会学家和社会实践家。
我愿意把蒋高明的工作,称为一场农业的生态革命,一次伟大的社会实践。
这部《乡村振兴:选择与实践》是对这场实践的一个总结,值得每一位生态农业的实践者、乡村建设实践者、生态文明的倡导者,以及农业的决策者认真阅读。
作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员,蒋高明当然是一个科学家。
但他不是一般的科学家,他是生态学家。
而且,他是一个经常说科学坏话的科学家。
对于我的警惕科学、警惕科学家之类的言论,他毫无反感,并且跟着一起说。
作为生态学家,蒋高明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于主流话语,不同于普通公众,不同于主流学术精英,也不同于大多数科学家。
这是因为,我们的主流话语是数理科学建构的,数理科学的认知基础是机械自然观———把自然、社会及自身视为机器,即可以拆卸、可以改装、可以修补;而生态学家则可能有不同的自然观。
我认识蒋高明是在2005年《读书》杂志组织的“生态危机与可持续发展座谈会”上。
那次他讲植树造林,说在原本是草原的地方种树,是对生态的破坏。
首先,树不容易活,劳民伤财;其次,不活还好,万一活了,就成了抽水机,加速当地的沙漠化。
这几句话醍醐灌顶,让我脑洞大开。
几年后,我认真地阅读了他讲述在内蒙古进行草场恢复的著作《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收获良多。
我们正处在一个文明转型时期,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
几年前,生态文明克莱蒙学派的菲利普·克莱顿(PhilipClayton)来北师大,鉴于我对科学的激烈批评,他问,未来是否还需要科学?我想了想,说,未来需要生态学或者博物学。
不久前重读唐纳德·沃斯特(Donald Worster)1977年的著作《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在前言中发现了这样一句话:生态学应该成为我们时代的向导。
蒋高明:情系生态学
佚名
【期刊名称】《科学中国人》
【年(卷),期】2004(000)007
【摘要】蒋高明教授1964年9月16日出生于山东平邑县。
1995在中国科学院
植物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导师为侯学煜院士、张新时院士,侯先生为中国近代植物生态学创始人。
现任中国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植物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副秘书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城市组委员、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植物生态学报》常务编委、《生态学报》编委、《植物学通报》副主编、《生命世界》编委、北京知识银行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植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委员、计划与科研财务处咨询委员、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生物分中心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多伦农牧交错区恢复生态学定位研究站学术召集人。
【总页数】1页(P4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7.5
【相关文献】
1.蒋高明真高明
2.呼唤生态学的绿色革命——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
员蒋高明3.生态学专家蒋高明主张"禽北上,畜南下"4.蒋高明:将产学研用合作进行
到底5.广东佛山:高明陆姑娘情系家乡爱心捐赠助力抗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蒋高明真高明
作者:吴子斌
来源:《湖南农业》 2014年第6期
手打竹板的嗒滴,新人新事多多的。
山东善出英雄汉,又有一位了不起!
他是那,蒋高明,研究农业精又细。
他是中国科学家,痴心农业创奇迹!
他的事迹写进了,美国大学教材里!
他发现,农村里,化肥农药除草剂,
还有那,塑料膜,转基因,添加剂,
这六类,新技术,长期使用出问题,
造成泥土结硬块,并且藏着含毒体,
致癌物质在扩散,有益生物快绝迹!
所出产品质量差,难以销售农民急!
他便大胆作试验,占用家乡一片地,
专门施用有机肥,六项技术远隔离,
十年来,效果好,土地盎然出生机。
农产品,质量高,大米松软又香甜,
蔬菜色鲜味道美,水果健壮结实密,
价格高来销路好,农民乐得笑眯眯!
生态环境变好了,连那虫子也欢喜,
泥土里,蚯蚓多,有益生物大聚集!
青蛙螳螂都活跃,害虫病毒难藏匿。
有机肥从那里来,稻草秸秆是主力,
制成饲料喂畜禽,畜禽粪便下田地,
还有农家土杂肥,也能作出大“贡献”。
这些都来促农业,终于育出好地力,不仅长出优质品,有些成了吨粮地!大家都夸蒋高明,真正高明高智力!湖南日报吴子斌。
植物生态学报 2001,25(5)513Acta P h ytoecolog i ca Si nica 在应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植物生理生态学PLA NT PHYSIOECOLOGY:A SUBJECT WITH RAPIDDEVELOPMENT THROUGH ACTUAL PRACTICES 大家知道,植物生理生态学并不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早在植物生态学框架形成时期就存在了。
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使得这门科学在近10年发展迅速。
其一是生态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尤其是以CO2升高为主题的全球变化问题,使她在解决实际问题(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粮食危机等)上有了用武之地;其二则是技术的进步,便携式快速而精确测定仪器不断推出,可以实现在野外自然状态下测定植物的气体交换过程、叶绿素荧光、能量交换、水势、水分在植物体内的流动及进行冠层与根系生长的分析,各种环境控制手段的不断完善使实验的重复性加强,而室内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元素分析技术的成功应用则给许多生态学现象和野外观测的结果以机理性的解释。
近年来,国际许多著名的刊物,如Nature,Science,Oecolo gia,Eco log y等发表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原始文献不断增加。
如在Oecologia的固定栏目中,生理生态学(Eco physio logy)被列在首位。
1998~1999年该刊共发表论文121篇,其中生理生态专栏的论文占所有学科的30%(植物生理生态占20%),排在第一位。
国内植物生理生态学发表的论文呈现非常明显的上升趋势,如2000年《植物生态学报》共发表原始性研究论文129篇,其中与植物生理生态有关的论文53篇(光合生理、水分生理、营养生理、抗性生理、污染生态),占发表论文的41%。
由此可以看出,植物生理生态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她已成为植物生态学领域重要的学科方向之一。
本专栏对国内外生理生态学研究热点、趋势进行介绍与评述,继而,从紫外辐射增强对高山植物的光合生理生态影响、干旱胁迫下真菌对草本植物光合与水分生理的影响、高温强光环境条件下荒漠灌木的生理特点、酸雨影响下的植物营养代谢等方面报道了我国部分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辽宁省盘锦市高职单招2023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 引起植物群落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呈现垂直地带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是()A.温度B.二氧化碳C.氧气D.风2. 浮游动物昼夜垂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温度昼夜变化B.湿度昼夜变化C.食物的变化D.光照昼夜变化3. 在种群指数增长模型Nt=N0·en中,N0为( )A.种群初始数量B.环境容量C.种群增长率D.增长时间4. 如果一个种群的年龄锥体为金字塔形,则该种群的发展趋势呈A.稳定型B.增长型C.衰退型D.下降型5.下列不属于碳循环途径的是()。
A.陆地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素交换B.海洋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素交换C.陆地生物与海洋生物之间的碳素交换D.化石燃料燃烧参与的碳循环6. 一个生态系统必须有的生物成分是( )。
A.植物、动物B.生产者、分解者C.动物、微生物D.水、植物7. 动物斗殴的行为属于()A.干扰竞争B.利用竞争C.共生D.竞争排除8.在典型的旱生演替中,蕨类开始生长时处于()。
A.地衣群落阶段B.苔藓群落阶段C.草本群落阶段D.木本群落阶段9. 生理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同哪个选项相当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生态系统生态学10. 必须经常或暂时居住在寄主体上并从寄主处获得营养,这种寄生生物是( )。
A.兼性寄生生物B.专性寄生生物C.腐性生物D.碎食性生物11. 生态系统的能量损耗主要存在于( )。
A.吃人的能量B.与呼吸有关的能量C.与消化有关的能量D.未消化的粪便和呼吸作用产生的热散失12.生物对高温适应的特点是( )。
A.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可溶性糖B.降低细胞含水量,减少可溶性糖C.增加细胞含水量,增加可溶性糖D.增加细胞含水量,减少可溶性糖13. 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是一种典型的( )关系。
植物生态学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及其贡献蒋高明每年面试生态学的考生,导师们经常会随意说出一些中外科学家的名字,让考生说出他们的代表性工作,以判断学生对专业领域了解的情况;或者随机让考生自己说出一些人名来,避免为难学生。
从笔者观察的情况看,这一着经常令很多考生“难堪”,尽管他们的专业课程可以考到95分以上。
其实,一些名字在好一些的教科书上都是要介绍的,只是学生们不太留意。
植物生态学一些专家的名字,在我们这样年龄的老师眼里,都是“如雷贯耳”的,可就是这样级别的人物,我们让考生随意举出两三个来,考生们也不知道。
有些学生只知道他们报考的老师的名字,不是说他们的导师不重要,而是相对于我们的问题,年轻导师们也都还是初入道的副研究员或副教授。
在国内外,一些知名的植物生态学家对植物生态学的发起与成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们中的有些人通过对自然界中生命与环境关系的观察与思考,建立了植物生态学学科体系;有的通过自己的严谨的实验,丰富了植物生态学的理论;有的人则试图解决困绕人类生存的若干环境问题而提出了符合生态学法则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出现的植物生态学家贡献不同,难以列举很多,仅就国内外各时期较有影响的植物生态学家介绍如下(在世的没有列在这里)。
排名以姓氏(拼音)的英文字母顺序为准:布郎-布兰克 (Braun-Blanquet J.) 法国植物生态学家,法瑞学派的代表人物。
研究的对象是地中海和阿尔卑斯山区以及受到人为破坏的植被,该学派的特点是在植物群落分析上强调区系成分,以特征种为群落生态和分类的依据。
其代表性的著作是《植物社会学》(1932).克莱门茨 (Clements F. F.) 美国植物生态学家,首次提出了生物群区(biome)概念,并将这一概念作为生物群体的基本单位。
然而他最著名的贡献,是提出了植物群落演替学说,以及植物群落分布气候顶极(climatic climax)或单元顶极(mono climax) 理论。
他的研究和学说为后来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总结性专著有《植物的演替》(1916)、《植物演替和指示植物》(1928)、以及与Weaver合著的《植物生态学》(1925)等。
苏卡却夫 (Cykaq?b B. H.) 前苏联地植物学家。
于1942和1945年提出按照演替的主导因子而划分群落演替类型,如群落发生演替、内因生态发生演替、外因生态演替和地因生态演替等。
苏卡却夫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几乎与坦斯勒同时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与生态系统的含义相似,他提出了“生物地理群落”概念(1940-1945),即生物地理群落是地球表面的一个地段,在这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群落和其所在的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土壤圈都是相适应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同样的特征,即生物地理群落由生物群落(植物群落和动物群落)和所在生物环境(土壤环境和气候环境)。
这一观点实质上就是生态系统的理论。
考勒斯(Cowles) 美国植物生态学家,在生态学由个体的观察向群体的研究方面进行了开拓的工作。
1899著《密执根湖沙丘植被的生态关系》,此后逐渐植物生态学的研究由描述到定量,由静态到动态,由局部到整体,由考察到实验。
他提出了演替的理论,并且发展了顶极群落的思想。
黑克尔 (Haeckel E.) (1834-1919) 德国动物学家,“生态学”词汇的创始人。
oecologie中的希腊词根oikos意为房子或住所,logos即学科或讨论。
1866他给生态学下的简洁定义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这一概念至今仍为各国学者沿用、信守不渝。
侯学煜 (1912-1991) 中国植物生态学家, 中国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的创始人之一。
早年从事植物与土壤关系研究,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植被分区或分类中的指示植物的观点。
前苏联著名地植物学家苏卡乔夫将根据这一观点将侯氏做为生态系统土壤顶极的代表人物。
1978以来,在大量事实调查的基础上,对国内当时流行的“以粮为纲”的做法提出质疑,反对毁林开垦、草原开荒、围湖造田、向海要粮。
并就自己对生态系统的理解提出了大粮食和大农业的观点。
40年中出版专著10本,论文及植被图200篇幅,主要代表作有《中国境内酸性土、钙质土和盐碱土指示植物》(1954);《中国植被的类型》(1956)《中国植被区划》(1960);《中国的植被》 (1960);《中国植被地理及优势植物化学成分》(1982)等;《生态学与大农业发展》(1984)。
洪堡德 (Humboldt A.) (1769-1859) 德国植物地理学家。
曾进行过环球旅行,对地球上不同区域进行生物学和地理学考察。
1799-1804年到南美洲热带和温带地区对植物及其生存环境进行了5 年的考察,收集了大量的植物标本与资料,回国后出版了26卷巨著,从而奠定了植物地理学的基础。
1897发表《植物地理学知识》,对世界的植物分布做了理论上的阐述,创立了植物地理学。
林德曼 (Lindeman R. L.)美国动物学家,生态系统理论的重要贡献人之一。
1941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进行的泥炭湖的生物量、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生物量能流过程的研究,是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生物间相互关系具体实验研究的先驱工作。
在该他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结果的支持下,继承和发展的生态系统的理论。
他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著名“十分之一定律”,即自然界中进入任何群体的能量的一小部分,可以用来维持依靠它为生的群体,在食物链传输的能量,下一级进入到上一级的能量约为10% 左右。
李继侗 (1897-1961) 中国植物生态学的奠基人之一。
早期在国内开展植物生态的调查工作,为促进植物生态学科在中国的成立起到了奠基和促进作用。
如30年代在北京西山、小五台山开展的植被调查工作,涉及植物生长发育与土壤理化性状、水分的关系。
上世纪50年代,李氏在全国各地举办不同规模的植物生态学讲习班,介绍了国际不同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对拓展我国植物生态学理论研究基础和培养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1958年出版了《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的发展》一书,所有这些工作加快了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科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
他的另外一个较大的贡献所发表的《植物气候组合论》,该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希柏尔、沃明、伦德加德等人的理论,并结合实际对我国全境的植物群落(气候组合)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是我国植物区划的最早尝试。
刘慎鄂(1895-1975) 中国植物分类学、地植物学、植物地理学、历史植物学和森林生态学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他对中国植物生态学的主要贡献在于,1931-1933年对中国西北植被地理的开拓性研究,对中国内蒙古、新疆、西藏地区的植物种类、植被地理和植被区划提供了最早的一批科学数据。
1950后转入东北植物地理与植物生态研究,总结了东北林区的植物演替规律,并用于解决林业生产问题,提出了森林采伐的“因地制宜、因林制宜、因树制宜、因时制宜、因型制宜”方针。
他的研究成果,经过推广,直接推动了林业的发展。
主要著述有《中国北部植物图志》(1931-1936)、《中国北部与西部植物地理概论》(1934)、《中国南部和西南部植物地理概要》(1936)、《动态地植物学》(1962)、《历史植物地理学》(1963)等。
李比西 (Liebig J.) 德国植物生理学家,矿质营养理论的创始人。
在此基础上引申出了生态学上的最小因子定律,即在能够影响生物的无数因子中,总有一个因字子限制植物的生长、生存或繁殖,这一因子被成为不可或缺的因子或最小因子(1840)。
李氏的这一理论对于植物生理生态学和实验生态学的研究与发展贡献很大。
钱崇澍 (1883-1965) 中国现代植物学的创始人之一, 在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以及植物生理学方面做了很多开拓性的工作,同时也是近代植物生态学的创始人。
1926年与邹秉文(1893- 1985)、胡先骕(1894-1968)合著《高等植物学》,在该书第一章绪论中介绍了植物生态学的产生、发展和研究内容;第十章论述了“植物社会”即植物群落,这是我国最在提及“植物生态学”,并给予定义和强调群落生态学的著作。
1927年,钱氏发表了有关安徽黄山植物生态研究的专门报告,该文被称为植物生态学研究在中国的开端。
辛柏尔 (Schimper A. F. W.) (1856-1901) 德国植物生态学家,现代植物生态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著作《以生理学为基础的植物地理学》(1898),以及瓦尔明同期的著作(参瓦尔明一条)奠定了现代植物生态学的学科框架。
辛氏从植物生理功能与形态结构、生活力等方面,阐述植物的生态适应;用环境因子综合性的观点,阐明植物分布的多样性;从历史发展的观点,分析研究植物和群落的起源和发展,从而开辟了植物生理生态学和进化生态学研究领域。
坦斯勒 (Tansley A. G.)(1871-1955) 英国著名植物生态学家,以其提出的生态系统概念奠定了他在生态学界的不朽地位。
坦氏兴趣广泛,早期对对植物生态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土壤、气候和动物对植物的分布和丰盛度有明显的影响,于是产生了一个概念,即居住在同一地区的动植物与其环境是结合在一起的,生物与其特定的系统构成了地球表面上具有大小和类型的基本单位,这就是生态系统。
坦斯勒还对英伦三岛的植被地理有过系统的研究,同时为促进生态学的发展著述,代表著作有《英伦三岛的植被》(The British Islands and Their Vegetation)(1926)、《实用植物生态学》(Practical Plant Ecology)(1923)《植物生态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Plant Ecology)(1946)等。
瓦尔明 (Warming E.) (1845-1923) 德国植物生态学家,现代植物生态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于1895年发表的著作《以植物生态地理为基础的植物分布学》(英译本名为《植物生态学》, 1909),以及3年后辛柏尔的专著《以生理学为基础的植物地理学》(1898)的刊行,标志着植物生态学科的诞生。
这两本经典著作对植物生态学的建立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他们为植物生态学的学科框架研究奠定了生态、生理和进化三个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