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办法
- 格式:docx
- 大小:12.98 KB
- 文档页数:2
2024年禁止烧秸秆措施方案方案名称:____年禁止烧秸秆措施方案1. 背景介绍:在中国农村地区,特别是农作物丰收后,农民往往会选择将农作物秸秆烧掉,以便清理田地、减少病虫害,以及为新一季的耕作做准备。
然而,长期以来,秸秆烧掉所产生的烟尘和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空气质量,对环境和人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定一项全面禁止烧秸秆的措施是必要的。
2. 目标设定:- 实施全面禁止烧秸秆的政策,减少农村地区的空气污染- 提倡秸秆综合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建立配套措施,确保禁止烧秸秆政策的有效实施3. 措施内容:3.1 法规和政策制定-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烧秸秆的原则和要求-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使其了解新政策的必要性和价值- 通过政策激励,给予秸秆综合利用相关企业和农户一定的奖励或补贴3.2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投入和研发,提高资源利用率- 鼓励农户使用秸秆还田、作为有机肥料等方式,实现土地的养分循环利用- 鼓励农村地区发展秸秆加工产业,将秸秆转化为生物质燃料、纤维制品等利用价值更高的产品3.3 完善农业生产管理模式- 推动农田的精细化管理,通过科学施肥、减少农药使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减少农业废弃物的产生- 加强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减少对秸秆的依赖3.4 建立监测机制和处罚措施- 建立全面的秸秆烧控制监测系统,定期监测农村地区的秸秆焚烧情况- 对违反禁止烧秸秆规定的农户和企业,依法进行严肃处罚,并公开曝光,以形成威慑4. 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阶段一:法规和政策制定(2020年-2022年)- 研究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禁止烧秸秆的原则和要求- 加强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新政策的认知度和理解度阶段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2022年-2023年)- 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投入和研发,提高资源利用率- 鼓励农户使用秸秆还田,作为有机肥料等方式,实现土地的养分循环利用- 推广秸秆加工产业的发展,将秸秆转化为生物质燃料、纤维制品等利用价值更高的产品阶段三:完善农业生产管理模式(2022年-____年)- 推动农田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减少农业废弃物的产生- 加强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减少对秸秆的依赖阶段四:建立监测机制和处罚措施(2023年-____年)- 建立全面的秸秆烧控制监测系统,定期监测农村地区的秸秆焚烧情况- 对违反禁止烧秸秆规定的农户和企业,依法进行严肃处罚,并公开曝光5. 预期效果及评估方法:- 预计禁止烧秸秆措施的实施将显著减少农村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改善空气质量- 预计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将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预计完善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评估方法:- 设置指标体系,包括空气质量指标、秸秆综合利用率指标、农业生产效益指标等- 定期对指标进行调查和测量,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措施,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综上所述,通过制定和实施全面禁止烧秸秆的措施,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并保护环境和人民的健康。
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切实抓好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工作,防治大气污染, 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秸秆是指水稻、玉米、薯类、甘蔗、香蕉、瓜菜和其它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
第三条全县范围内禁止露天焚烧秸秆。
第四条以镇为单位落实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工作,工作落实情况和成效纳入镇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考核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内容。
第五条县农业主管部门对全县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六条县农业主管部门会同新闻部门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禁止露天焚烧秸秆有关规定和秸秆综合利用有关知识;各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的宣传教育和氛围营造,向农户发放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告知书、明白卡,指导农户签订遵守秸秆禁烧规定承诺书。
第七条建立县、镇、村(居)、组四级网格化禁烧监管体系,县农业执法部门负责全县秸秆禁烧的监管执法,镇、村(居)、组三级环保网格员负责本辖区内秸秆禁烧的日常监管。
各级网格员在巡查中发现有露天焚烧秸秆行为的,除劝阻和报镇政府处理外,应现场定位拍照取证,做好记录,并报县农业主管部门登记造册。
第八条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县人民政府与各镇人民政府签订责任—1 —书,各镇人民政府与所辖村(居)委会签订责任书,层层压实工作责任。
县农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对各镇完成年度禁烧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县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纳入各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考核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结果。
第九条实行干部包片包点制度,按照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地块的模式,组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到人。
各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秸秆禁烧包点责任管理制度,加强对各级包点责任人工作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工作台账。
第十条县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公开举报电话,落实举报奖励制度,拓宽举报渠道,并及时处理群众举报的秸秆露天焚烧问题。
严禁焚烧秸秆通告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安全,彻底杜绝因焚烧农作物秸秆、树叶、枯草、垃圾等造成大气污染、资源浪费、火灾隐患,根据《环境保护法》、《消防法》、《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作如下通告:一、从即日起,严禁在本行政区域内焚烧农作物秸秆、树叶、枯草、垃圾等;严禁在公路上打场晒粮,禁止在道路上及道路两侧堆存农作物秸秆。
二、农作物秸秆应当通过机械直接还田、发展草食性畜牧业、果园深埋、生物菌快速腐化等秸秆利用新技术,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广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广大农民养成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的良好习惯,自觉停止焚烧农作物秸秆。
四、各乡镇、街道,市公安、农业、环保、消防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大检查力度,坚决杜绝焚烧农作物秸秆、树叶、枯草、垃圾等现象发生。
五、凡违反本《通告》规定,擅自焚烧农作物秸秆、树叶、枯草、垃圾的,对所在乡镇、街道按以下标准处罚:(一)成堆焚烧的,一堆罚款1000元(堆较大者经督查组认定后重罚)。
成条状焚烧的,每10米长为一堆,每10堆按1亩计算。
(二)成片焚烧的,1亩罚款10000元,不足1亩的按实际面积计算;大面积焚烧的,加倍处罚。
(三)烧伤、烧死、损毁树木的,每棵罚款100元。
(四)因烧秸秆、树叶、枯草、垃圾及在公路上打场晒粮等造成火灾者,将依法给予当事人经济处罚,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六、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感谢您的阅读。
祝语:梦中,是那绽放着思念的花,吐露着阵阵清香;花中,是那弥漫着祝福的梦,传递着悠悠问候,为忙碌了一天的你,消除疲惫,驱赶烦恼,带来快乐。
1.关于社区活动的,“禁止燃烧秸秆”活动情况的简要烧秸秆的危害:危害一: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有数据表明,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相当于日均浓度的五级水平。
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危害二: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秸秆焚烧,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尤其是在村庄附近,一旦引发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危害三: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
焚烧秸秆形成的烟雾,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可见范围降低,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危害四: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
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响农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农业收益。
危害五:焚烧秸秆所形成的滚滚烟雾、片片焦土,对一个地区的环境形象是最大的破坏。
2.如何加强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方案秸秆禁百烧重点时段:夏季3月—6月底、秋季8月下旬—11月底。
禁烧区域划分:根据秸秆禁烧区域划分表要求为:境内国道213公路两侧1公里区域涉及的村组,在秸秆禁烧区域必须严格执行秸秆禁烧的相关规定。
广泛宣传。
乡政府通过召开乡村组三级干部会议的形式,各村通过村务公开栏,广泛、深入宣传秸秆禁烧有关法律、法规及综度合利用秸秆的技术知识,营造不敢烧、不能烧、不愿问烧的社会氛围。
村组干部要深入农户,把规定讲清,把道理说明,引导教育广大农民群众增强秸秆禁烧和秸秆综合利用自觉性。
强化措施全面开展禁烧夏、秋秸秆。
各村采取得力措施,落实禁烧责任,严防死守,确保辖区内不发生焚烧秸秆(包括油菜玉米秸秆和农村垃圾蒜秸、蒜皮等)现象;因答地制宜组织、引导农户采取集中到固定场所堆放、青贮、氨化饲料等手段进行秸秆综合利用;积极配合公安内机关对违反禁烧规定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组织好应急灭火联防联动,积极应对突发性事容件。
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实施方案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作物秸秆的产生量也在逐年增加。
传统的处理方式往往是焚烧,但这种做法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实施方案,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背景与目标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产量巨大。
然而,长期以来,秸秆的利用率一直较低,大部分被焚烧或丢弃,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生物质资源,还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同时,秸秆焚烧还可能引发火灾、交通事故等安全隐患。
因此,本方案旨在推动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并全面禁止秸秆焚烧,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效益。
二、综合利用策略1. 秸秆还田鼓励农民将秸秆粉碎后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同时,秸秆还田还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2. 生物质能源利用利用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如生物质颗粒、生物质压块等,用于家庭取暖、工业锅炉等领域。
这不仅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还可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3. 生物质材料开发利用秸秆纤维生产生物质板材、纸张等材料,拓展秸秆的应用领域。
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提高秸秆的附加值,还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4. 生物质肥料生产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将秸秆转化为生物质肥料,用于农业生产。
这种肥料既可以为作物提供养分,又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三、禁烧措施1. 法律法规制定制定严格的秸秆禁烧法律法规,明确禁烧范围、时间和责任主体。
对于违反禁烧规定的行为,依法予以严厉处罚。
2. 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秸秆禁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
3. 技术支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为农民提供秸秆还田、生物质能源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同时,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更加高效、环保的秸秆处理技术。
4. 经济激励对积极参与秸秆综合利用的农户和企业给予一定的经济激励,如补贴、税收减免等。
推进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为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维护公共环境和财产安全,促进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实现辖区夏秋两季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相关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自即日起,全面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和垃圾,建立并严格执行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和垃圾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将禁烧责任落实到有关单位,实现区域内无秸秆和垃圾焚烧火点。
二、工作任务l、在辖区范围内,全面禁止秸秆和垃圾焚烧。
有关单位要在秸秆收获季节设立固定宣传牌,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禁止秸秆和垃圾焚烧工作要求。
2、开展秸秆和垃圾禁烧宣传教育。
各单位要通过广播宣传、手机短信、宣传单、宣传标语等方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广大群众深刻认识秸秆和垃圾焚烧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养成文明习惯。
充分调动群众自发监督、举报野外焚烧秸秆和垃圾行为,切实杜绝秸秆和垃圾焚烧。
3、强化秸秆和垃圾禁烧安排部署。
各单位要落实秸秆和垃圾焚烧“五定”责任包干制,即:定责任、定人员、定区域、定岗位、定要求,要做到辖区内“不烧一把火,不冒一处烟”,杜绝焚烧秸秆和烧田坎的现象发生,确保不产生不良环境影响、不引起火灾、不造成大气污染事件。
并组织人员,深入农户、田间地头,进行劝导、实行驻守、巡査和値班制度。
4、实施秸秆综合利用。
各单位要教育村民因地制宜,鼓励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基料化综合利用,大幅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率,综合利用率不低于80%。
要针对本辖区农作物种类,科学组织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工作,各类收割机械应配备使用秸秆粉碎设备,农业产业化经营业主原料生产基地要全面实行秸秆还田或综合利用。
三、保障措施1、落实工作责任。
各单位对秸秆和垃圾禁烧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各单位一把手为是第一责任人。
要制定切实体可行的秸秆和垃圾禁烧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要加强宣传教育、政策落实、监督管理、应急处置等方面责任,全面禁止秸秆和垃圾焚烧工作落到实处。
禁止焚烧秸秆承诺书一、不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垃圾,不乱抛秸秆,保证自己农田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争当遵纪守法的模范。
二、科学利用秸秆,采取机械式还田、走道式还田、粉碎制作使用菌基料等方式综合利用秸秆。
本人对焚烧农作物秸秆、垃圾的危害充分知情,现郑重承诺,如果在秸秆焚烧期间露天焚烧农作物和垃圾,自愿扣发当年耕保基金,并接受《大气污染防治法》、《成都市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处理。
特此承诺。
秸秆禁烧承诺书我们一定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自觉按照《关于农作物秸秆禁烧禁抛和综合利用的通告》的要求,坚决做到:1.不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不将农作物秸秆弃置河道或沟渠;如若发现焚烧自愿受罚500元,致使大面积焚烧则受罚上不封顶。
如拒不执行处罚的,则从涉农补贴里直接扣除。
凡秸秆全量还田的,经验收合格则享受每亩奖补20元;凡将秸秆集中堆放的,则按每亩15元享受奖补。
2.科学利用秸秆,及时清运自家麦秸、及时翻耕灭茬、及时上水或播种,保证自家农田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不污一条河,不损一棵树,争当遵纪守法的楷模。
3.认真做好家人、亲戚、左邻右舍的说服教育工作,共同遵守相关规定,真正实现秸秆全面禁烧和综合利用,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打造美好家园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4.带头使用装有切碎装置的收割机械,在镇确定的秸秆全量还田区域内,未安装切碎装置的收割机不下田收割。
由于焚烧乱抛农作物秸秆会严重污染环境,并存在火灾隐患等负面影响,政府三令五申禁烧禁抛农作物秸秆,承诺人知道焚烧乱抛农作物秸秆的危害。
现郑重承诺,本人夏季绝不焚烧乱抛农作物秸秆,如有违反,自愿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特此承诺。
承诺人签名:2012年5月18日秸秆禁烧承诺书农作物秸秆在露天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会污染空气,降低能见度,影响身体健康和交通安全,稍有不慎,甚至会引发火灾。
因此,秸秆禁烧不但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还是维护人民生民安全、身体健康和我市文明城市形象的必然要求。
2023年禁止烧秸秆措施方案一、背景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作物的种植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每年的农作物收割后,农民往往会将剩余的秸秆进行焚烧处理,以便快速清理农田,并为下一季的种植做好准备。
但大规模的秸秆焚烧带来了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的排放,给环境和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2023年将实施禁止烧秸秆的措施。
二、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全面禁止2023年起农民焚烧秸秆,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减少对大气和土壤的污染。
三、措施1.法律法规的制定(1)制定《禁止烧秸秆管理办法》,明确禁止烧秸秆的相关政策、标准和管理措施。
(2)加强执法力度,对违反禁烧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厉的处罚和处理。
2.宣传教育(1)组织开展禁烧秸秆政策的宣讲,向农民普及禁烧秸秆的重要性,引导他们采取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
(2)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禁烧秸秆的认识和理解。
3.秸秆资源化利用(1)推广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包括秸秆还田、秸秆深翻和秸秆制孔等方式,有效解决秸秆的处置问题。
(2)鼓励农民通过出售秸秆、制作秸秆炭和秸秆餐具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4.资金投入(1)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和示范的资金投入,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降低对秸秆焚烧的依赖。
(2)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民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5.组织整改(1)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禁烧秸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建立健全责任制和工作机制,确保整改工作的顺利推进。
(2)加强监督检查,对已经禁烧的区域进行定期巡查,发现禁烧违法行为,及时制止和处理。
四、预期效果1.减少环境污染。
禁止烧秸秆将减少大气和土壤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
2.促进绿色发展。
秸秆资源化利用将促进绿色农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农作物秸秆禁烧的工作方案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方案一、背景及意义农作物秸秆禁烧是指禁止农民将收割后的秸秆进行焚烧的行为,以遏制农田火灾,并减少农田秸秆燃烧所带来的大气污染。
秸秆禁烧作为一项全面推行的国家政策,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任务(一)目标:整顿农村秸秆禁烧工作,实现农田清洁、高效利用。
(二)任务:1. 加强组织引导,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意识和积极性;3. 加强监督执法,坚决打击违规焚烧行为;4. 加大技术支持力度,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5. 健全奖惩机制,激励秸秆禁烧工作的开展。
三、工作内容和措施(一)加强组织引导1. 成立秸秆禁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2. 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工作有序推进;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形成合力。
(二)加强宣传教育1. 制作宣传资料,向农民普及秸秆禁烧知识,宣传禁烧政策;2. 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多渠道传播,提高农民的认识和意识;3. 鼓励科学家和农技人员开展科普讲座,提供技术指导。
(三)加强监督执法1. 建立健全秸秆禁烧工作机制,制定相关的法规、规章和标准;2. 加大对农田的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制止违规焚烧行为;3. 严肃查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保障政策的有效执行;4. 加强与公安、农业、林业等执法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
(四)加大技术支持力度1.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2. 鼓励农民试种秸秆综合利用的农作物,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3. 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
(五)健全奖惩机制1. 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对秸秆禁烧工作中的先进个人和单位进行表彰;2. 建立健全违规焚烧的惩罚机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3. 加强宣传力度,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作用。
四、工作保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4年关于秸秆禁烧工作的实施方案一、背景:秸秆禁烧工作是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举措。
秸秆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空气质量、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切实减少秸秆燃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和农民的健康,我们制定了2024年关于秸秆禁烧工作的实施方案。
二、目标:2024年,通过全面禁止秸秆禁烧,减少秸秆燃烧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有效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步骤:1. 完善秸秆综合利用政策体系。
制定相关法规,明确秸秆禁烧的范围和要求。
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
2. 建立健全秸秆综合利用体系。
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确保秸秆收集和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提高秸秆资源的利用效率。
推广农田秸秆还田技术,增加秸秆还田面积。
3.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农民宣传秸秆禁烧政策的目的和意义,普及秸秆综合利用的知识和技术,引导农民正确处理秸秆。
开展示范推广活动,让农民了解和掌握秸秆综合利用的方法和技术。
4. 加强监督检查和处罚。
建立健全秸秆禁烧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对违反禁烧规定行为进行查处和处罚,确保禁烧政策的有效实施。
同时,鼓励农民举报违法行为,通过奖励机制增加民众参与秸秆禁烧工作的积极性。
5. 关注农民权益保护。
通过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帮助农民解决秸秆综合利用所需的技术和设备,提供相应的补贴和奖励,确保农民在秸秆综合利用中不受经济困扰。
四、政府部门职责:1. 农业部门负责制定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推动农业机械化和秸秆还田技术的发展。
2. 环保部门负责制定秸秆禁烧的监督检查标准和方法,并组织实施。
3. 教育部门负责开展秸秆禁烧的宣传教育工作,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4. 公安部门负责秸秆禁烧工作的执法和查处,保护农民权益。
5. 农业、环保、教育等相关部门要密切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
五、预期成果:1. 秸秆禁烧率显著提高。
成都市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办法
成都市人民政府(颁布单位)
20001026(颁布时间)
20001026(实施时间)
市政府令第79号(文号)
成都市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办法
2000年10月12日市人民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施行。
二000年十月二十六日
第一条为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作物秸秆,是指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等作物秸秆及附产物。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以下简称禁烧秸秆)工作由区(市)县及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实行责任制。
第五条市和区(市)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对禁烧秸秆防治大气污染实施监督管理。
农业、农机、交通等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助做好禁烧秸秆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田间、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及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露天焚烧秸秆。
第七条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制定禁烧秸秆公约,把责任落实到农户。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指导和监督。
第八条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适时组织环保、农业、农机、交通等部门,对禁烧秸秆情况进行检查,制止焚烧秸秆的行为。
第九条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大禁烧秸秆和综合利用所需的经费投入。
科技、农业、农机等有关部门应当,做好秸秆机械还田、堆沤处理、沃土免耕栽培、粉碎作食用菌基料和工业转化等综合利用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解决焚烧秸秆造成大气污染的问题。
第十条对在禁烧秸秆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依法委托的组织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处以二百元以下罚款。
第十二条违反本办法,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照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三条违反本办法,造成火灾事故的,由公安消防机构依照消防管理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四条违反本办法,在公路上及公路用地范围内焚烧秸秆的,由交通管理部门依照公路管理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五条拒绝、阻碍禁烧秸秆监督管理人员执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有关工作人员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
罚的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生活秩序遭受损害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予以批评或相应的行政处分。
第十七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八条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应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报市人民政府法制局和市环保局备案。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法制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成都市人民政府1998年12月31日制定的《成都市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规定》同时废止。
2000年12月12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记录备案(来源)
地方规章(类别)
Y(采用标识)
1(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