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布其奇迹的绿色启示
- 格式:pdf
- 大小:2.33 MB
- 文档页数:2
专题: 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热点命题解读【生态文明建设类素材必答知识点】1.我国资源环境形势非常严峻,直接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要协调发展。
4.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5.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6.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7.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8.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9.我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厉打击破坏环境的某某犯罪行为。
【答题模板】1.策略、理念(1)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3)理念:科学发展观、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原因(理由)类(1)现状:我国面临着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支撑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
(2)重要性: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
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3)意义:①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②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③有利于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④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
3.做法类(1)国家: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做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立法、严格执法,用法律保护环境;⑤提高公民的法治观念与环保意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24年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塞罕坝精神是指中国塞罕坝造林事业中所体现的一种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主要包括团结协作、不畏艰难、开拓创新、奋发向前等核心要素。
这种精神在中国塞罕坝州正式确立后的二十多年中得到了不断弘扬和践行,为当地的绿化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回顾____年,作为一个目睹并参与其中的人,我深深感受到了塞罕坝精神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在过去几年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中国塞罕坝州的绿化工作在持续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
然而,正是因为塞罕坝精神的存在,我们始终保持着韧劲和勇气,努力克服困难,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奋斗。
首先,塞罕坝精神教会了我们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在____年,中国塞罕坝州的绿化工作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各个部门和领域之间的协作更加紧密。
无论是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还是民众,大家都齐心协力,为绿化事业的推进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家团结一心,形成了一个强大而有活力的团队,共同面对挑战、寻找解决办法,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其次,塞罕坝精神告诉我们不畏艰难的重要性。
在____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中国塞罕坝州的绿化工作也受到了一些不可预料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我们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定的信念,勇敢地面对困难并寻找解决办法。
我们策划了更加科学合理的绿化方案,加强了科技支撑和创新,积极引进先进的绿化技术和设备,有效提高了绿化效率和质量。
通过不畏艰难的努力,我们成功地应对了各种挑战,实现了绿化事业的持续发展。
再次,塞罕坝精神鼓励我们开拓创新。
在____年,中国塞罕坝州的绿化工作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面临着新的环境和新的发展要求。
面对这些新的情况和问题,我们善于思考和总结经验教训,寻找创新解决办法。
我们大力推广绿色生态种植模式,发展绿色产业,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努力构建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系统。
我们大胆尝试,不断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为绿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亿利集团:从沙漠走出来的绿色奇迹创造者作者:白玉杰来源:《中关村》2020年第06期我们总是对生态问题投入的关心甚少,直到有一天自然给了人类当头一棒。
经典灾难电影《后天》里有这样一句台词,“我们终于知道人类有多渺小,大自然反扑的力量有多大。
”“地球之肺”亚马逊以年均230万公顷的速度在消失,“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引发全球雪灾等生态问题频发……好在我们逐渐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所以,《中关村》杂志来到了三十年持之以恒坚守在生态治理道路上的生态先锋亿利集团,看他们是怎样在寸草不生的沙漠中造出绿水青山的奇迹,怎样在“死亡之海”上唱响生命之歌。
库布其沙漠,中国第七大沙漠,面积1.86万平方公里。
数千年来,库布其一直为干冷多风的气候所苦,也承受着历朝历代的过度垦牧与战火兵燹,风沙肆虐,草原沉沦。
随着风采与荣耀的退去,慢慢的退化成了“死亡之海”。
沙逼人退,几万农牧民就像星星洒落在夜空一样,在沙丘的深窝处,过着又原始又贫困潦倒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时,库布其沙漠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流入泥沙1.6亿吨,直接威胁着“塞外粮仓”河套平原和黄河安澜。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冬春两季狂风肆虐,黄沙漫卷,800公里之外的北京都饱受沙尘暴之苦。
1988年,亿利集团开始着手恢复库布其生态,三十年治沙征途由此开启。
亿利集团常务董事赵晋灵说:“亿利的开始,是出于对库布其的热爱和荒漠化绵延的担忧。
”亿利从5块钱治沙开始,一步步为库布其沙漠修了第一条穿沙公路,植树种草。
其研发的“沙漠水气法种树技术”不但种植速度块,而且成活率奇高。
亿利探索出的治沙与经济并存的符合生态经营模式,将公司和农户,企业和基地联合起来,形成了治沙和经济的绿色循环互动,带着牧民们走上了小康之路。
2012年,通过20多年亿利人的努力和坚持,一道242公里长的绿色生态屏障在库布其筑起,这道屏障遏制了内蒙古和北京的沙尘,让悬在北京头上的那一盆沙变得越来越少。
人教版道德和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和家园单元检测题《文明与家园》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年过八旬的樊锦泉老人仅靠磨刀为生,却累计捐款 37000 多元,被评为 2015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从传统美德角度,他感动我们的是A.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 B.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2.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代代传承。
从“长征精神”到今天的“抗震救灾精神”等,不断为中华民族增添新的时代内容。
这说明了A.长征精神已经过时了 B.民族精神是永恒不变的C.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D.抗震救灾精神是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3.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华诗词大会》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大会。
这有利于①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②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③让中华文化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④中华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传承与创新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在印发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1亿吨以内,全社会用电量预期为6.8万亿—7.2万亿千瓦时,全面推进资源税费改革,合理调节资源开发收益。
这些举措①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②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③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④有利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绿色发展能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5.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下列选项是同学们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看法,正确的是①甲同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太宏大了,生活中没法照着做②乙同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③丙同学:公民只要培育和践行个人层面的价值观就够了④丁同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只存在于观念中,应落实在行动中1 / 7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大型纪录片《辉煌中国》提供了一组信息:中国沙化土地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盛赞中国是全球沙漠治理的典范;东海伏季休渔,“东海无鱼”的困境已经不复存在;京津冀地区五年来PM2.5浓度下降了33%,特别是北京,蓝天白云正渐渐成为常态。
让黄色世界披上绿衣
安颜
【期刊名称】《创新时代》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北京城的面积。
因其三面环水,南面高原,故蒙语称其为库布其——也就是“弓上之弦”的意思。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安颜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25.72
【相关文献】
1.世界最大的黄色瀑布——壶口瀑布
2.为矿区披上"绿衣裳"
3.我眼中的\"黄色世界\"
4.20岁小匠在世界赛场为中国家具披上五星红旗——记第四十五届世赛家具制作项目银牌获得者吴晋卿
5.苏州科技城2.4万m^2屋顶披上绿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沙漠变绿洲案例
你知道库布齐沙漠不?这可是个超级励志的沙漠变绿洲的例子呢!
以前的库布齐啊,那就是一片黄沙漫天的景象,狂风一吹,沙子能把天都遮住喽。
但是呢,人们可不甘心就这么被沙漠欺负。
于是,各种“治沙大招”就使出来了。
有人想啊,种树呗。
可这沙漠里种树哪有那么容易啊。
刚种下的小树苗,一阵风就给吹没影了。
不过咱中国人那是相当有智慧的。
发明了一种叫“草方格”的东西。
这草方格就像一个个小卫士,把沙子给牢牢锁住。
风再怎么吹,沙子也跑不了啦。
然后呢,再把小树苗种在草方格里面,就像给小树苗搭了个小房子,让它能在沙漠里安心扎根成长。
除了种树,还有一些牧民也加入了进来。
他们改变了以前的放牧方式,搞起了什么“生态畜牧”。
不再让羊啊牛啊到处乱啃,而是合理规划放牧区域。
而且还种了很多能给牲畜吃的草,这些草既能让牲畜吃饱,又能固定住沙子。
慢慢地,库布齐沙漠就开始变样了。
以前只有沙子的地方,现在开始有了绿色的小树苗,再后来,小树苗长成了大树,一片一片的树林就出现了。
现在的库布齐啊,不仅有了大片的绿洲,还发展起了旅游业呢。
游客们都跑去看那曾经的沙漠是怎么变成美丽的绿洲的。
这库布齐沙漠的转变,就像是一个沙漠从“小坏蛋”变成“乖宝宝”的故事,全靠咱中国人的智慧和努力啊!。
库布齐的治沙奇迹是如何创造出来的作文In the vast deserts of China, there lies a remarkable phenomenon known as the Kubuqi Desert. Famous for its stunning transformation from a barren wasteland to a thriving oasis, the Kubuqi Desert's sand control achievements have mesmerized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awe-inspiring miracle was not brought about by chance, but rather through strategic planning, innovative techniques, and the collective efforts of both government and local communities.Hidden beneath the seemingly endless waves of sand, lie the roots of this extraordinary success story. The key to reclaiming the Kubuqi Desert lies in tacklingdesertification at its root causes. Understanding that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overgrazing and unsustainable farming practices exacerbate desertification, local authorities implemented stringent measures to rehabilitate and protect their fragile natural environment.在中国广袤的沙漠中,存在着一个令人称奇的现象,那就是库布齐沙漠。
库布其五千平方公里沙漠变绿洲作者:暂无来源:《环境与生活》 2013年第8期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总面积有1.86万平方公里,距北京直线距离800公里,是离北京最近的大沙漠。
十几年前,这里的沙尘经常刮到京城,但现在那样的场景已极罕见。
经过25年的努力,亿利资源集团成功地将其中沙漠面积的1/3变成了绿洲,开创了一条“可持续公益的商业治沙模式”。
笔者对这种治沙模式早有耳闻,但对其可持续性、可复制性一直存疑,近日笔者借参加第四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之机,实地走访了一番——8月1日至3日,第四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七星湖召开。
本次论坛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牵头,会同我国科技部、国家林业局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共同主办。
笔者受邀与会,并亲历多个治沙产业的现场,同时与数位外国专家、国内官员探讨,笔者终于坚信,库布其模式是成功的、成熟的。
库布其经验值得我国政府认真研究、好好总结,并向全国荒漠化严重的地区推广,以夯实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成药材;还种沙柳和胡杨。
这“沙漠三宝”抗风沙,耐寒、耐旱、耐盐碱,生态和经济价值高。
不少环保人士担心,库布其沙漠会耗费大量的水资源。
事实上,库布其沙漠的东部,是水分条件较好的半干旱区,有较好的光、热、水条件,宜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加之胡杨等“沙漠三宝”是高度耐旱作物,对水源的消耗并不多。
沙漠西端和北部的地下水受黄河影响,埋深1至3米,水质较好。
沙漠的中、东部有发源于高原脊线北侧的季节性沟川约10余条,纵流其间,在流经沙漠的沟川两岸,常有面积不等的沟谷地。
地下水埋深1至3米,土壤肥力也较高,出现了星罗棋布的绿洲。
经过这些年的治理,库布其沙漠的水源问题渐成良性循环,光2012年在库布其沙漠就下了17场雨,降雨量接近100毫米,这是沙漠变绿的可喜景象。
笔者还在牧民居住区转了一圈,看到家家都有二层小楼、小汽车、摩托、各种家电……让人心生羡慕。
世界治沙的成功典范—库布齐沙漠秦为胜2015年7月28日,中国第七大沙漠三分之一绿化成果荣获联合国颁发2015年度土地生命奖,中国大力发展沙漠经济治理模式获得世界标本意义,中国亿利资源集团与埃及SEKEM同时荣获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颁发2015年度土地生命奖。
创办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
世界治沙看中国,中国治沙看库布其。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为蒙古语,意思是弓上的弦,因为它处在黄河下像一根挂在黄河上的弦,因此得名。
它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的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的部分地区。
西、北、东三面均以黄河为界,地势南部高,北部低。
南部为构造台地,中部为风成沙丘,北部为河漫滩地,总面积约145万公顷,流动沙丘约占61%,形态以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
库布其沙漠属于干旱、半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大,气候干燥,年大风天数为25—35天。
该沙漠东部属于半干旱区,雨量相对较多;水分条件较好,属半干旱区;西部降水少,跨入了干旱区。
该沙漠区有较好的光、热、水,宜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
该沙漠东、中、西部各具特色,中、东部雨量较多,西部热量丰富。
中、东部有发源于高原脊线北侧的季节性沟川约10余条,纵流其间,并具有沟长、夏汛冬枯、含沙量大等特点。
在流经沙漠的沟川两岸,常有面积不等的沟谷阶地。
地下水埋深1--3米,土壤肥力也较高,出现了星罗棋布的绿洲景观,形成较优越的小气候条件。
西部地表水很少,水源缺乏,仅有沙日摩林河流向西北消失于沙漠中。
沙漠西端和北部的地下水受黄河影响,埋深1--3米,水质较好,也在黄河灌区之内。
库布齐沙漠的植物种类多样,植被差异较大。
东部为草原植被,西部为荒漠草原植被,西北部为草原化荒漠植被。
主要植物种类为东部的多年禾本植物,西部的半灌木植物,北部河漫滩地碱生植物,以及在沙丘上生长的沙生植物。
东部地带性土壤为栗钙土,西部则为棕钙土,西北部有部分灰漠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