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1
摩擦力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在弹力、重力之后研究的第三种常见的力,通过让学生经历感知、描述、测量、分析等认识力的过程来达成学习目标。
本节知识也为力的概念形成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
“测量水平运动的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必做实验。
物理课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学习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所以本课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亲身体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通过科学探究过程,来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维方式。
通过自主学习,分组汇报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善于发现总结的能力。
渗透“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3节摩擦力(导学案)【学习目标】1. 能根据生活体验认识摩擦力。
2. 能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粗略的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3. 经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4. 认识摩擦在生产或生活中的利用与防止,并能正确说出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学习重点】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学习难点】摩擦力的方向和静摩擦力的大小。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做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做滚动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而尚未发生相对运动时,在它们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力,称为静摩擦力。
3.使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方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物体,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5. 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摩擦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使接触面彼此分离等。
【合作探究】探究一、滑动摩擦力【做一做】感受摩擦力①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向前推,使手在桌面上滑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相对运动的力;②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慢慢向前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要运动的力;③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的力。
21.(8分)(2014•江西)在测定性实验中:
(1)“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实验,如图甲所示,实验时应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操作的目的是为了使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实际操作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做匀速运动并不容易,请你提出改进建议:固定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下方的长木板.
(2)如图乙所示,在圆圈中填上电流表或电压表的符号.只闭合开关S1,可以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只闭合开关S3,可以测量小灯泡的功率.请分别设计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和测量小灯泡功率时的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3)如图乙所示,只闭合开关S2和S4,电源电压保持3V不变,电流表的量程是0﹣0.6A,电压表的量程是0﹣3V,则电路中允许的最大总功率是1.8W.。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引言:滑动摩擦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比如我们走路时的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力,车辆行驶时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等等。
而测量滑动摩擦力则是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实验方法、影响因素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实验方法: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是斜面法和动态法。
斜面法是将物体放在斜面上,通过改变斜面的角度来改变物体的倾斜角度,从而测量物体在斜面上的滑动摩擦力。
动态法则是将物体放在水平面上,通过施加一个恒定的力来使物体运动,然后测量物体在水平面上的滑动摩擦力。
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
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就越大;表面越粗糙,摩擦力也越大。
此外,物体之间的材料也会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例如,金属之间的摩擦力比塑料之间的摩擦力大。
应用:测量滑动摩擦力在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机械设计中,需要考虑机械零件之间的摩擦力,以确保机械的正常运转。
在建筑工程中,需要考虑地面的摩擦力,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在交通工程中,需要考虑车辆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以确保车辆的行驶安全。
结论:滑动摩擦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测量滑动摩擦力是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通过斜面法和动态法等实验方法,可以测量物体在不同表面上的滑动摩擦力。
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
测量滑动摩擦力在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出更加稳定和安全的机械、建筑和交通工程。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一)学校姓名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和的自然科学。
2、物理课程资源概括来说包括:文本课程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的利用组成的。
3、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让学生通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4、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评价,提倡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教师和,实现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5、认知性目标行为水平要求有了解、、理解三个层次;技能性目标行为水平要求有一个层次;体验性目标的行为水平要求有、认同、三个层次。
6、现用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新课标中规定学生必做的实验项目有:、、。
7、属于认知目标的理解水平的物理内容有、、等。
(写出三个即可)二、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内容”()2、“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是新课程标准增加的内容()3、在评价内容上不能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知识的考查,应注意评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等()4、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共有两方面:知识的要求、物理实验技能方面的要求()5、学生在进行猜想和假设时,需要有两个行为,一是假定,二是解释()三、简答题(共45分)1、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对此理念新课标是怎样解读的?可以结合自己的认识谈。
(10分)2、“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的要素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并说明这些基本要求属于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还是体验性目标。
(15分)3、物理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建议有哪些?(10分)4、新课标对某三级主题表述:通过实验,认识浮力。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新课标规定学生必做的实验八____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实验解读一.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分别是使物体向前运动的和阻碍物体运动的 .由于物体匀速运动,物体处于状态,故等于拉力.只要测量出拉力的大小,即可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较多因此在探究过程中要设法控制实验条件(变量).分别确定滑动摩擦力与每一个因素的关系.请写出控制变量的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匀速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1填入表格。
2.如图乙所示,把砝码放在木块上,以改变木板与木块间的压力,再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F2,并与F1大小进行比较。
3.如图丙所示,把棉布铺在木板上,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再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分析与论证】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_________有关,还与___________的大小有关,接触面越______ 压力越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_____________。
【评估】由于弹簧测力计本身重力的作用,为保证拉力水平,拉动木块时手要握住测力计的_____ ,拉木块时尽可能__________ ,指针不要颤动。
【交流与合作】各小组成员对比实验活动,总结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二.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物理实验操作试题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考试时间:10分钟)【实验目的】探究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实验器材】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毛巾。
【操作要求】1.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力测量原理
滑动摩擦力是指当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相对滑动运动时,由于接触面之间存在粗糙度和不完全平滑的情况,导致两物体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原理有以下几种方法:
1. 力传感器法:利用负责测量力的传感器,将摩擦力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进行测量。
常见的力传感器包括应变片式传感器和电容式传感器等。
在测量时,将传感器安装在两个物体接触的界面处,当物体相对滑动时,传感器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进而产生相应的变形或电信号供测量。
2. 悬挂法:将一个物体悬挂在一个水平的支撑装置上,另一个物体用力拉动,使其在支撑装置上滑动。
通过测量悬挂物体的重量和滑动物体所施加的拉力,即可计算出摩擦力。
3. 稳定推力法:将滑动物体推动到一个恒定的速度,并保持这个速度不变。
通过测量施加在物体上的推力,即可得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4. 速度-时间法:在滑动开始前,给物体一个初始速度,并记录下滑动过程中经过的时间。
由于滑动过程中存在摩擦力,物体会逐渐减速。
通过观察减速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可以估算出摩擦力的大小。
总的来说,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测量物体所受到的力或者物体的运动情况,间接计算出摩擦力的大小。
不同的
测量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实际情况,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
第七章力《课标》分析力学在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典范。
本章所学有关力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后续各章如“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等内容所必须的预备性知识。
《课标》在学生必做试验中设置了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实验,要完成这样的测量必须关注测量的条件、了解测量的原理,是被测物体保持平衡状态。
基于这样的考虑,教科书把摩擦力放在第八章“运动和力”中的二力平衡之后。
这样,本章就包含“力”“弹力”“重力”三节内容。
力是一个十分抽象的物理概念,物体间的力是看不见的。
在初中阶段如何建立这个概念,一直有各种不同的处理办法。
怎样让学生认识力,并通过四个过程来实现对力的初步认识。
1、感知力教科书设计了本章的章首图“攀岩”和第一节的节首图“押加”。
目的是通过图片的呈现让学生感知力的存在。
与力相关的图片很多,但选取图片时应尽量考虑呈现的内容简洁、明了,凸显力的作用,易于观察、感知。
“攀岩”和“押加”图片具有这样的特点。
接着,教科书以大量的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情景,目的是使学生能通过观察、体验,感知力的存在,并初步归纳、概括各个实例的共同特征,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教科书还通过描述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教科书通过这些设计,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力的存在,同时引导学生从物体的形变及运动状态的改变两个方面去认识力。
2、描述力在充分感受力的基础上,教科书进一步从力的作用效果出发,得出了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这样学生就可以较全面地描述力了。
3、测量力力作为一个物理量是可以测量的,因此力的测量是认识力的另一个重要阶段。
《课标》在学生必做实验中设置了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实验,为此,教科书在给出弹力概念的基础上,设计力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实验。
这个过程,完成力学生对力是一个物理量的认识。
4、分析力教科书引导学生分析常见事例和实验,发现各实例毫无例外地都涉及两个物体,说明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实验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05.0cm)、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1)为了减小时间测量时造成的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大”或“小”).(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短,其平均速度越(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填“大”或“小”).(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下滑时,在斜面上半段用时1s,下半段用时0.5s,则小车的全程平均速度为m/s.(4)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加上毛巾、棉布和很长的一块木板,开展另一个力学实验从现象和推理得到的结论被称为.【答案】(1)小(2)小;大(3)0.7 (4)牛顿第一定律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小程同学在测摩擦力的实验中,实验步骤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应拉动物体. 依据的物理原理是.(2)比较A、B实验说明:(3)比较A、C实验说明:(4)在本实验小程同学应用的主要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A.类比法B.控制变量法C.推理法D.等效替代法【答案】(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2)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4)B实验2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3道)1.如图甲所示,是我们实验室常用的托盘天平.(1)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的平衡条件,由于它的两个相等,所以待测物的质量等于盘内砝码的质量.(2)天平使用前要进行,如果指针偏向分度标尺左侧,则应该向(“内”或“外”)调节平衡螺母.(3)由于最近国际市场黄金价格大幅下降,国内黄金饰品价格也随之下降,小明的妈妈趁机在某金店购买了一款心仪已久的黄金手链,标签注明为“千足金38.599g”.小明妈妈担心产品质量,请正在准备参加中考的小明鉴别.小明借助实验室的器材采取了下面的步骤:①用托盘天平测量手链的质量m,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手链质量m= g;②用量筒测手链的体积V,放入项链前、后量筒内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手链体积V= cm3;③查阅教材得到黄金密度为④通过计算,可以判定这款手链产品(“是”或“不是”)纯金的.【答案】1.(1)杠杆;力臂;右(2)调平;外(3)37;2;不是2.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_____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
测量滑动摩擦力原理
滑动摩擦力是指当两个物体表面相对滑动时产生的阻力。
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实验进行。
材料:
1. 水平平台
2. 一块平滑的物体
3. 弹簧测力计
4. 绳子
5. 物体重量
实验步骤:
1. 将水平平台放在水平桌面上,并确保其稳定。
2. 将一块平滑的物体放在水平平台上,确保其与平台接触完全。
3. 将弹簧测力计的一端连接到平台上,并用绳子将另一端连接到物体上。
4. 调整测力计的位置,使其与物体之间的绳子垂直。
5. 测量物体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6. 将物体轻轻拉动,使其与平台进行相对滑动。
7. 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值,记录下摩擦力的大小。
8. 重复实验多次,以得到更准确的平均值。
实验注意事项:
1. 确保水平平台的表面光滑,以减小其他因素对摩擦力测量的影响。
2. 在测量过程中,物体与平台的接触应尽量保持一致,避免产生侧向力。
3. 在进行读数时,要小心不要用力拉动物体,以避免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4. 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并计算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测量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从而研究和理解摩擦力的性质和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教学目标】1.能根据生活经验认识摩擦力。
2.能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粗略地测量水平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3.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能表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4.认识摩擦在生产生活中的利用和防止,并能正确说出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难点:设计探究实验;会解决实际生活中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请两位同学将已经事先准备好的页页交叠的书拉开。
请同学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同学不能拉开这两本书?二、新课讲授(1)定义请同学们看这两幅图画,并请同学对这两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得出摩擦力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分类根据摩擦力的定义,可以将摩擦力分为滑动摩擦力(相对运动)、静摩擦力(相对运动趋势、滚动摩擦力(使用轮子)。
练习:根据摩擦力的分类判断下列摩擦力属于哪种摩擦力?当用铅笔写字时,笔尖与纸面之间是_____摩擦,手与铅笔之间是_____摩擦。
汽车正常行驶时,前轮与地面之间是_____摩擦。
圆珠笔写字时,笔尖与纸之间是_____摩擦。
人走路时,鞋子与地面之间是_____摩擦。
用转笔刀削铅笔时,笔刀与铅笔之间是____摩擦。
(3)产生摩擦力的条件通过定义以及常识请同学们思考,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有哪些呢?产生摩擦力的条件:相互接触且有挤压,接触面凹凸不平,有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
小练习:根据摩擦力的条件,判断下列情形中有没有摩擦力?(题见课件)(4)摩擦力的方向观察刷子运动时刷子的棕毛弯曲的方向,思考摩擦力的方向会是怎样的呢?对于木箱,如果地面绝对光滑,木箱将会怎么样?总结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2015年中考实验操作考试试题 1.试题编号:A 1、A 2、A 3实验一:(物理)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1.认识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_, 分度值是___________。
2.设计和进行实验: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重力,并记录在下表中:②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作 运动,读出此时测力计的示数; ③将毛巾平铺在长木板上,将木块放在毛巾上,重复以上实验。
木块重力/N实验次数表面状况弹簧测力计示数/N摩擦力/N1 2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二:(化学)探究化学变化中的现象请根据所给仪器、药品、材料,探究化学变化中的现象。
1.发光发热现象。
点燃酒精灯,观察酒精灯燃烧时的现象,并熄灭酒精灯。
2.生成气体。
取一粒大理石(或石灰石)于试管内,再向试管内倒入约2mL 的稀盐酸,观察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生成沉淀。
向试管内倒入约2mL 的氢氧化钠溶液,再用滴管向上述试管内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颜色变化。
将上述实验3中试管内物质在酒精灯上加热至试管内出现浑浊。
观察现象 。
说明:(1)注意:实验中火柴梗不能随便丢弃,放在纸片上;实验后,废弃物(液)倒入实验台上的污染杯(大烧杯)中。
(2)所有实验完成后必须清洁和整理桌面。
2.试题编号:B 1、B 2、B 3实验一:(物理)探究电阻上的电流与电压(或电阻)的关系 桌面上的器材可完成以下两个实验(你只需做一个实验即可):①探究电阻上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②探究电阻上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你所做的实验是__________ (填序号,由监考教师指定)。
1.观察、认识电压表和电流表:电压表量程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电流表量程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设计并进行实验: 按右图正确连接电路。
检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其阻值最大。
测摩擦力的原理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的相互阻碍运动的力,常见于实际生活中例如物体在地面上滑动、车辆行驶时的轮胎和路面的摩擦等。
测量摩擦力的原理是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滑动摩擦力公式。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的是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到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即 F=ma,其中 F 表示受到的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对于一个质量 m_1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与水平面垂直的力 F_v 以及与水平面平行的力 F_h,那么按照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到该物体的加速度为:a = \frac{F_h - F_f}{m_1}其中 F_f 表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可以看出,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与受到的水平力和摩擦力大小有关。
测量摩擦力可以通过测量物体在受到一定大小的水平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来计算。
在实际测量中,通常使用摩擦力实验仪来测量摩擦力。
该实验仪由一组滑轨、滑块、重物、弹簧等组成。
将滑块放置在滑轨上,调整使其不受到任何水平力的作用,即静止不动。
然后,通过拉动重物或松开弹簧等方式给滑块施加一个水平力 F,使其开始运动。
接下来,可以通过测量滑块在一定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d,以及施加水平力 F 所用的时间 t来计算滑块的加速度 a:a = \frac{2d}{t^2}在测量摩擦力时,需要先测量出滑块在水平面上没有受到任何水平力的情况下的摩擦力 F_{f0},此时滑块应该是处于静止状态的。
然后再用同样的方式分别测量施加不同大小水平力下的运动状态下的摩擦力 F_f。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将得到的数据带入计算得到摩擦力 F_f 的大小。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F_f = m_1 \cdot \frac{\Delta a}{\Delta F} \cdot \left(F - F_{f0}\right)其中 \Delta a = a - a_{0} 表示滑块受到水平力 F 作用后加速度的变化量,\Delta F = F - F_{f0} 表示施加的水平力 F 与静力摩擦力 F_{f0} 之间的差值。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摩擦与我们息息相关。
那么你知道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什么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一起来看看吧。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实验目的1.能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3.经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能表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实验原理:1.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
2.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钩码。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实验步骤(一)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关系1.在水平桌面上铺上长木板,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测量示数。
2.在木块上加不同数目的钩码,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再做上述实验。
3.将棉布、毛巾分别铺在木板上,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重做上述实验。
4.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实验次数接触面的材料压力变化情况弹簧测力计示数F/N摩擦力f摩/N1 木块与木板不变2 木块与棉布不变3 木块与毛巾不变4 木块上放1个钩码,再放到木板上变大5木块上放2个钩码,再放到木板上最大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二)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1.在水平桌面上铺上长木板,将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测量示数。
摩擦《摩擦力》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这4篇《摩擦力》教案是作者为您整理的摩擦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摩擦力》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生活体验认识摩擦力;2.能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4.认识摩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利用与防止,并能正确说出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能表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摩擦在实际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辩证观点;2.通过生活中实例的研究,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本专题是在弹力、重力之后,研究第三种常见的力──摩擦力。
弹力、重力等知识的学习可以对摩擦力的学习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另一方面,本节的知识又为力的概念的形成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
本节内容由“摩擦力”和“摩擦的利用与防止”两部分内容组成。
教学的重点是测量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这个实验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做的测定性实验。
为突出重点,选取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作为探究性实验,这需要学生具有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技能。
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难得的训练学生开展科学猜想、实验检验、分析论证的好选题。
因为学生虽然对摩擦现象不陌生,但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却不清楚。
摩擦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有些摩擦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
有益的摩擦应该增大,有害的摩擦应该减小。
摩擦力说课《摩擦力》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开场白:各位评委好,我是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摩擦力》,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的第三节,主要内容为滑动摩擦力的定义以及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摩擦力是初中物理力学中最基础的知识,是在弹力、重力之后研究的第三种常见的力,它也是今后学习压强、浮力等概念规律的基础。
所以教学地位非常重要。
另外本节课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所以对渗透“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新课程理念有很好的帮助。
二、说学情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里的初步知识,对力的三要素已经有所了解,同时还学会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匀速直线运动等知识,所以这些都为本节课做足了知识准备。
加上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力其实并不陌生,所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知,所以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个深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以及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会用二力平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因素的过程中,学习应用控制变量法。
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教材重难点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会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摩擦力的问题难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以及对“相对运动”这一概念的理解。
五、教法和学法本节课我会采用演示和探究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方法,启发引导法,提问法等方法,通过让学生经历感知、描述、测量、分析等过程达成教学目标。
“测量水平运动的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必做实验。
本节课让学生亲身体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再通过科学探究过程,认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的一个重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