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会课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18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

丰利小学501班晨会课方案

一、回忆导入

(胡总书记在致少先队建队60周年的贺信中,要求我们少先队员争当四好少年,知道我们要争做哪四好少年吗?(指名

回答),(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争当勤奋学习、

追求上进的好少年,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争当

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

今天我们晨会课的主题是:做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

(齐读)

二、讲故事

古今中外但凡有点成就的人都离不开“勤奋”二字,首先,我为

大家讲一个《屈原洞中苦读》的故事,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

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

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

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你知道哪些勤奋学习

的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讲?

指名讲故事

三、谈感想,表决心

1、听了他们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吗?

2、你决心今后怎样做?怎样做才是追求上进?

四、总结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处于学习阶段的我们只有勤奋努力,刻苦学习,才能出类拔萃,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的选择勤

奋”;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

少年。

五、赠送名言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故事一

汉朝时候,有个叫匡衡的人,非常喜欢读书。但是因为家境贫寒,买不起蜡烛,夜间无法照明读书。匡衡的邻居家里日

子过得挺好,每天晚上都点起蜡烛,屋里照得通亮。他想到邻

居家里去读书,可是遭到了拒绝。后来,匡衡想出了一个好办

法,他偷偷地在墙壁上凿了一个小洞,邻居家里的亮光就透过

来了,他把书本对着这光,读起来也挺方便。匡衡读的书愈来

愈多,可是他没有钱去买书,怎么办呢?有一天,他发现县里有

一个财主家,家里堆放许多书,他就去帮助财主家干活,不要

工钱。财主很奇怪,问他:“小伙子,你为啥白白给我家干活呀!”

匡衡也不隐瞒,就说:“我给你干活,不想得到工钱,只想借你

家里的书看看,不知你答应不?” 财主非常高兴,就把家里的书,

全都借给他。后来,匡衡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故事二: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牛顿勤奋学习的故事》

牛顿爱好制作机械模型一类的玩艺儿,如风车、水车、日晷等等。他精心制作的一只水钟,计时较准确,得到了人们的赞许。有时,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一天,他作了一盏灯笼挂在风筝尾巴上。

当夜幕降临时,点燃的灯笼借风筝上升的力升入空中。发光的灯笼在空中流动,人们大惊,以为是出现了彗星。尽管如此,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还是经常受到歧视。当时,封建社会的英国等级制度很严重,中小学里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歧视学习差的同学。有一次课间游戏,大家正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借故踢了牛顿一脚,并骂他笨蛋。牛顿的心灵受到这种刺激,愤怒极了。他想,我俩都是学生,我为什么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过他!从此,牛顿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早起晚睡,抓紧分秒、勤学勤思。过刻苦钻研,牛顿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不久就超过了曾欺侮过他的那个同学,名列班级前茅。

故事三

童第周水滴石穿童第周1902年出生在浙江宁波。他的父亲是一个教私塾的先生。童第周从小就跟着父亲读私塾,边学习边劳动。父亲常常给小童第周讲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讲学海无涯、一定要持之以恒的道理,还写了“水滴石穿”四个字,挂在童第周的书桌旁,勉励他好好学习,希望他将来有出息。在私塾里,童第周只学了一些文史方面的知识,这远不能满足童第周对知识的渴求。因为家境不好,没钱供他上学,所以,尽管童第周十分盼望有一天能走进学校,与同伴们一起学习,可是不行。直到他17岁那年,在哥哥的帮助下,他才进入了宁波师范预科班。这里不用交学费,还管食宿,穷人家的孩子能在这儿上学,是很幸运的。童第周十分高兴,他抓住这个得之不易的机会,刻苦学习,不放过一分

一秒。因为以前只是在私塾里学过一点文史知识,没有一点数理方面的基础,所以童第周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但他并不气馁,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他要赶上别人。不仅如此,在他内心深处,还为自己确立了更高的目标——他要考效实中学。该校是当时宁波第一流的学校,毕业生一般都能进大学。多少达官贵人,以自己的子弟在效实中学就读为荣!效实中学对英语要求很高,还十分重视数理基础,而这几门课恰恰是童第周的薄弱环节。而且,他从未学过英语。自从确立了要考效实中学的目标后,童第周更加用功了。他开始自学英语,常常学到深夜。哥哥被童第周的决心所感动,答应供他上学,还请在宁波的朋友为弟弟打听效实中学的招生情况。哥哥的朋友从宁波给童第周带来了不利的消息:效实中学这次不招一年级新生,只招到三年级插班的优等生。哥哥想:就童第周的基础来说,本来考一年级就已经很费劲了,现在却只招三年级插班生,这可怎么办呢?哥哥犹豫不决,就去与童第周商量。听到这个消息后,童第周仍不改初衷,他一定要进效实中学,于是,他决定去考插班生。靠着“水滴石穿”的精神,铁杵也能磨成针。童第周考取了效实中学三年级,只不过成绩是倒数第一。一年以后,童第周从倒数第一变为顺数第一,几何成绩从入学时的不及格变为一年后的100分!后来,童第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复旦大学,成为复旦的高材生。毕业以后,他又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比京大学留学。1934年获博士学位,这时他3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