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莱西产品的设计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02 MB
- 文档页数:32
Alessi 阿莱西“意大利设计工厂”2011-05-8| 所属分类 [ 设计 ]“设计从来都不应该是因袭守旧或者根本不能鼓舞人心的,相反它应该能为工业带来创造性的发展。
一项设计是否优秀,不能仅以技术、功能和市场来评价,一项真正的设计必须有一种感觉上的漂移(MOVING),它必须能转换情感,唤醒记忆,让人尖叫,充满反叛……它必须要非常感性,以至于让我们感觉好像过着一种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生活,换句或说,它必须是充满诗意的。
”阿莱西官方网站:/Alessi 是家用品设计制造商,以「意大利风格设计的工厂」(Factories of Italian Design)全球闻名,他们深信一切器物的成形,即使外型再渺小,也都是创意和科技的伟大结晶,也许就是因为这份执著,让他们成为了工业设计界中的佼佼者。
艾烈希Alessi:创自1921年,品味与艺术的代名词1921年与Alessi 创始人乔凡尼艾烈希 (Giovanni Alessi) 於义大利北方人时地灵的奥美良市(Omegna)买下一小块土地成立艾烈希公司(Alessi),自此Alessi 成为工艺、艺术与品味的代名词。
Alessi 从纯铸造性的、机械性的工业转型成一个积极研究应用美术 (Applied Art)的创作工场,这个转变渐进地持续了八十年,闻名世界的手工抛光金属技艺,繁复的零件组合,直到今日,无人能及。
在这个消费型的社会里,Alessi 的转变过程俨然成为当今全世许多制造业追求进步与学习的典范,一个年代悠久、繁琐吃重、发展有限的制造业如何兼顾对传统的坚持与创新的努力。
从早期为皇室打造纯银宫廷用品,到近期的普普风塑胶生活用品,Alessi 跨越了世纪,记录著当代艺术的浓缩精华。
许多生活用品或许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微乎其微的它们甚或难已引起多大的注意,但当你在摆设自己的家或走动、过活时,不知不觉地就会使用到这些家用品,而这些家用品,却往往能使我们在做家事时,把事情变得轻松简单、饶富趣味,或者,使我们觉得做起家事来有个人的风格, Alessi 艾烈希公司就是以这样一个著重生活创意的态度,设计出许许多多颠覆传统家庭用具的作品,每件产品的背后,都有它诗意的感性体验与充满幽默的戏虐趣味,当然,也无怪乎它动不动就抱走许多国际性比赛的设计大赏,甚或被罗浮宫或纽约现代博物馆指名典藏,这全归功於艾烈希公司对自身品质、设计理念与意大利风格的执著。
史论空间 History of Art and Design 112总第224期 2011 12意大利家居用品制造商阿莱西公司(Alessi)成立于1921年,是由金属匠人乔凡尼·阿莱西(Giovanni Alessi)创办的一个家族式企业。
在20世纪的设计史上,阿莱西创造了融入实用产品之中的诗意和人性化的要素,成为了意大利设计的“筑梦工厂”。
在制作形式上,阿莱西将精湛的手工艺同现代工业生产相结合,不仅从国际上众多的品牌中脱颖而出,而且保持其产品长期畅销不衰,原因就在于,“阿莱西代表性的和新锐的产品,一向以洋溢在人物面部的笑容、跃动的舞步和愉悦之情,成功地使其家居产品表达了(拟人化的)感情。
对于消费者而言,阿莱西所生产的每一件产品总是有着不同凡响之处,这不仅仅在于对审美的表达,更是对情感的诉求”[1]。
正因如此,阿莱西所推出的家用系列产品虽然均为常见之物,但常常以新颖的设计吸引并从情感上打动了消费者。
正是将机器生产与传统工艺相结合,注重艺术与诗意的表达形成了阿莱西产品特有的品质。
本文回顾了阿莱西公司自1945年以来,在产品设计领域的审美追求及其风格的演变过程,并给予了新的释读。
一、战后重建时期的阿莱西设计1945年以后,意大利战后重建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
同时,在50年代“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对战后意大利工业的部分援助更加刺激了该国工业发展的速度。
在此背景下,设计领域开展的理论研究与探讨活动犹如雨后春笋。
这其中,一些专业性的刊物因对设计问题的讨论,赢得了较高的国际声誉。
如在50年代重建时期,专门讨论建筑与设计的杂志《多姆斯》(D o m u s,1928年)、《卡萨贝拉》(C a s a b e l l a,1928年)和《风格》(Stile,1941年)等,均对国际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些刊物所引起的效应,无疑对工业设计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意大利制造”(M a d e i nItaly)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成为意大利经济复苏的一面旗帜。
卖了 30 年,它可能是设计界最畅销的水壶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设计的水壶 9093 kettle(又称阿莱西水壶),是意大利厨卫品牌 Alessi 历史上最好卖的产品之一,也是后现代艺术的代表作。
为了纪念水壶诞生 30 周年,Alessi 再次邀请迈克尔·格雷夫斯设计一个特别版。
1985 年推出的 9093 kettle新的版本延续了 1985 年的设计,采用圆锥形的不锈钢瓶身和圆形的把手,把手上的拱形垫料也保护了使用者不被金属烫伤。
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将壶嘴的红色小鸟换成了龙。
30 周年纪念版“在鸟的生命里,30 岁是非常高寿的。
” 迈克尔·格雷夫斯回应道,他想要表现一种进化的历史,包含神话与未来的色彩。
他认为,龙代表了鸟的进化,“我们的龙很友好,它喷的不是火,而是水。
”立在壶嘴的小鸟保护了使用者不受沸水的伤害,当壶里的水烧开时,藏在翅膀里的橡胶口哨会发出声音,就像小鸟在唱歌,平添了一份生动有趣。
这个口哨同样藏在了龙的翅膀里。
该系列的水壶共有 3 种款式:绿色、红铜色和限量的黄铜色。
设计师称,这款特别的绿色龙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玉:“在中国的神话里,龙象征着力量和幸运。
”迈克尔·格雷夫斯于 1934 年出生于美国,常常以建筑师著称。
是“纽约五人”设计集团的一员,参与过波特兰市政厅的设计,被誉为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代表。
但迈克尔·格雷夫斯自己称,他更希望将他的一半事业放在工业设计上。
他说他自己像一个人类学家,认为设计是为了多数人而不是某个人。
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波特兰市政厅早在 70 年代,Alessi 就邀请了包括迈克尔·格雷夫斯在内的 11 位建筑师,一起设计了一组限量的银制咖啡具。
但之后,只有他和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 Aldo Rossi )继续进行大批量生产的工业设计。
alessi故事(实用版3篇)目录(篇1)1.阿莱西的故事背景2.阿莱西的产品设计理念3.阿莱西的成功之道4.阿莱西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正文(篇1)一、阿莱西的故事背景阿莱西(Alessi)是一家享誉国际的意大利家居用品设计品牌,成立于 1921 年。
其创始人乔凡尼·阿莱西(Giovanni Alessi)起初以制作铜制器皿为主,经过几代家族成员的共同努力,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设计品牌。
阿莱西公司总部位于意大利米兰附近的科莫,这里也是意大利设计与艺术的发源地之一。
二、阿莱西的产品设计理念阿莱西的产品设计理念源于对生活艺术的追求,将功能性与美感相结合。
品牌秉承“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设计理念,通过与世界顶级设计师合作,推出了许多兼具创意与实用性的家居用品。
阿莱西的产品种类繁多,涵盖厨房用具、餐桌用品、家居装饰等各个方面,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三、阿莱西的成功之道阿莱西的成功之道在于其对产品设计的极致追求和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
品牌始终坚持与世界顶级设计师合作,以确保产品的设计水平始终处于行业前沿。
同时,阿莱西注重产品的实用性,使设计不仅美观大方,更能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此外,阿莱西还注重产品的品质,选材严格,制作工艺精湛,使得每一件产品都堪称艺术品。
四、阿莱西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阿莱西早在 2005 年便进入中国市场,凭借其优秀的设计理念和卓越的产品品质,迅速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喜爱。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市场,阿莱西还专门设立了中文官方网站,方便中国消费者了解和购买产品。
此外,阿莱西还积极参与中国各类设计活动,推动中意设计交流,促进中国设计产业的发展。
总之,阿莱西凭借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卓越的产品品质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成为了世界家居设计领域的佼佼者。
目录(篇2)1.阿莱西的故事背景2.阿莱西的产品设计理念3.阿莱西的成功之道4.阿莱西在中国的市场表现正文(篇2)1.阿莱西的故事背景阿莱西(Alessi)是一家享誉全球的意大利家居用品公司,成立于1921 年。
第33卷第12期2017年12月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lin Engineering Normal UniversityVol. 33 No. 12Dec.2017阿莱西设计文化初探李玥(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2)[摘要]阿莱西(A l e s),由乔凡尼•阿莱西于1921年在意大利正式创立,主要是设计、生产、制造家 居用品。
阿莱西公司以其独特的设计文化风格屹立于家居用品行业中,并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在近一 个世纪的时间里,阿莱西不断突破创新,设计并制造出一系列令人惊讶的产品。
而产品中所包含的工业 文化又反作用于阿莱西公司,使其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关键词]阿莱西;设计文化;设计理念[中图分类号]J525.1[文献标识码]A阿莱西(Alessi)品牌不仅改变了人们对家居用 品的简单认知,还将基本的实用主义产品转化为具 有趣味性的、多彩的、丰富的实用产品,并毫无疑问 地成为20世纪后半叶最具影响力的产品设计公司。
阿莱西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以至于被冠以“设计工 厂”“梦想工厂”等。
最初的阿莱西只是一家由匠人乔凡尼•阿莱西 (Giovanni Alessi)创办的家族式企业。
后来,它逐渐 从纯铸造性机械性工业转型为一个积极研究应用型 艺术产品的创作工场。
即使经历了残酷的二战,它 依然不倒,还被称为意大利设计的“筑梦工厂”。
阿 莱西能有今日的辉煌,一定有它的独到之处。
任何 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因果规律,我们依照时间顺 序来回顾和品味阿莱西产品设计的变化,从而挖掘 其产品与时代的独特联系。
一、 最初的阿莱西1921年,阿莱西在离意大利米兰不远的小镇上 成立,那时的人们所需的基本食物还要从森林中采 集,所需的日用品多数也是就地取材。
阿莱西从20 世纪30年代开始对日常用具制作进行初步探索,凭 借其精湛的传统手工工艺取得了当地人们的认可。
但是当时时局动荡,战争不断,直到二战结束,时局 平稳,又恰逢意大利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市 场,阿莱西才创造了辉煌。
alessi故事
摘要:
1.阿莱西的故事背景和起源
2.阿莱西的产品设计和创新
3.阿莱西的品牌理念和市场地位
4.阿莱西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和影响
正文:
一、阿莱西的故事背景和起源
阿莱西(Alessi)是一家来自意大利的设计公司,成立于1921 年,以生产高品质的家居用品和厨房器皿而闻名于世。
公司创始人乔万尼·阿莱西(Giovanni Alessi)最初以制作铜器为生,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渐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设计品牌。
二、阿莱西的产品设计和创新
阿莱西的产品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出色的工艺而受到广泛赞誉。
品牌秉承“艺术与功能相结合”的理念,邀请众多世界级设计师参与产品设计,如菲利普·斯塔克(Philippe Starck)、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等。
这使得阿莱西的产品不仅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还兼具实用性和创新性。
三、阿莱西的品牌理念和市场地位
阿莱西的品牌理念是“意大利制造的卓越品质与创新设计相结合”,这一理念使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阿莱西的产品涵盖了厨房器皿、家居用品、饰品等多个领域,凭借其出色的设计与品质,成为了世界知名的高端生活方式代表。
四、阿莱西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和影响
阿莱西进入中国市场后,迅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
在中国市场,阿莱西不仅保持了其产品设计的一贯风格和高品质,还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特点,推出了一系列符合本地市场的产品。
后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概貌作者:施鑫来源:《美术界》 2013年第7期TEXT 施鑫经过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洗礼,设计不再被统一标准、固定原则所规范,设计的发展也趋于丰富平缓,开始进入到一个多元交融的时代。
今天,不管是设计师还是消费者,都已经不再把设计简单地理解为一个有用的物品。
设计师在为市场和消费者提供有用产品的同时,也希望能够表达自己的创造性和个性,甚至希望把文化、情感、环保等观念一起融入到该产品中,使之成为美好生活及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消费者也已不仅仅满足于产品的功能,同时他们还期望产品本身能够传达应有的品位、个性,以及环保意识、文化理念等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设计已经成为一项系统的工程,它集合了科技、美学、语义学、符号学以及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等诸多人类智慧。
一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只要有一支铅笔、一张绘图桌就是可以从事设计,以至于美国著名的设计师雷蒙·罗维(Raymond Loeway)声称自己的一些好设计就是画在香烟盒背面的。
然而在今天的设计领域中,一支画笔打天下的局面已一去不复返了。
不了解科技、不掌握科技,就已经完全不能够在设计行业中生存了。
如今一件比较复杂的技术产品,设计师需要在科技人员的支持下才能够完成整个流程。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工程师提供有关技术参数来保证设计造型实现的可能性。
反过来,工程师也需要在设计师提供的数字模拟实物中看到一件设计品在磨损、破裂和时间的影响下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设计师、科技人员彼此为对方提出建议,在相辅相成中实现技术所能支持的最好的外观设计。
这种合作会为设计师提供有关外观造型、材料使用等非常有用的建议。
设计师的设计过程成了了解科技,并与工程师共同合作,然后通过设计使用户更加方便地使用技术的过程。
今天的设计将不再是设计师的个人行为,与科技人员的合作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换句话说,科技更为设计师放飞想象增添了一副隐形的翅膀。
世界著名的设计公司“IDEO”,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共有300多位员工,其中有一半是工程师,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大卫·凯利(David Kelley)就是斯坦福大学在任的工程学教授,同时也是美国工程院院士。
为制造“快感”而设计作者:赵争强来源:《设计》2021年第20期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1) 10-0140-03由于商品高度竞争,在商业设计中,设计师被要求“吸引眼球”,“展现个性”,“创造意义”,设计的任务越来越倾向于“美化表皮”,“制造快感”,“与消费者情感沟通”,为消费者创造身体快感与社会意义。
传统意义上的快感设计多被界定在为身体带来享受,而忽略了联结在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潜在情感。
基于此,文章拟从快感消费的现象及相关理论着手,系统性地对基于感官刺激与文化意义塑造而进行的快感设计进行探讨。
(一)“快感”的概念“快感”本义指快乐的(生理或心理)感受,是人对自身及外界的一种特定反应。
在快感产生中涉及“人的自身”“外界”“特定反应”三个方面,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的自身、外界都是历史性的、地域性的,“快感”所对应的“特定反应”的范畴更是因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传统而不同。
远古时期,人类活动范围有限,懵懂的生存、生活状态,原始的野性催生了人类对于自身身体的关注,这是一种生物性的生存美学选择,比如喜好甜摒弃苦,喜欢光滑厌恶粗糙等。
在这个阶段,“使人满足”的快感被看成是人所需的和最为自然的、重要的日常生活內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中国以“礼乐”规范行为、情欲的儒家传统思想以及西方启蒙理性的美学世界中,“身体的需要和欲望”已经不在“无功利的审美趣味之中”,感官的快感在以理性为中心的“非感性美学”中没有了位置。
在后现代思潮对现代工具理性的反思中,快感又被再次重视,甚至被作为“现存规范与惩戒的”抵抗驱动力。
在大众文化研究者费斯克看来,快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逃避权力集团的社会规训所产生的快感”,这种快感主要体现在身体上,诸如摇滚音乐之类,让人们沉浸在身体的快感之中,拒绝社会规则和意义,从而创造自身的价值;另外一种快感是“消费者自己生产出的,是自身创造意义所带来的快感”,在此,菲斯克将个体与社会认同联系了起来,个体通过消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义,也就是“我买故我在”,消费产生快感,产生自我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