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忆江南》
- 格式:ppt
- 大小:3.07 MB
- 文档页数:32
读《古诗词三首》有感
-优
秀读后感
开学的第一天,我来到了快乐的学校。
上午,老师发给我们新书本,翻开新书看到了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我特别喜欢,就聚精会神地读起来。
第一首的题目是《独坐敬亭山》,作者是唐代有名的诗仙——李白。
古诗的首句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这句诗写出: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到无影无踪。
寂寞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
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世人远离而去。
另一句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首诗表示了作者李白经过十年的漂泊,体验出世间的黑暗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第三首是我最喜欢的了,它是唐代诗圣白居易写的《忆江南》。
这首诗不但写出了我们江南的美丽风景,还写出了诗人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整首词句表现出江南日出时的江花和春天江水的美丽景色。
让读者感觉好江南就出现在眼前!
读了古诗词后使我深受感动。
因为这些诗句不仅十分动人,还能把江南的美丽风景一一展现了出来。
让我对江南的各种风景充满好奇,对祖国河山的喜爱之情。
也非常期待有更多的美丽景色能出现在我的眼前。
1.古诗词三首
一、看拼音,写词语。
jìng ting shān gū dú dòng ting hú tán shuǐ qīng luó
()()()()()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停()挺()胡()累()
亭()庭()湖()螺()
三、理解诗句,填空。
1.《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的作者是,诗中“两”指的是和。
诗句中,能表现出“孤独”词有等。
2.《望洞庭》的作者是代诗人,诗人以轻快地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秋月图,表达了作者。
3.《忆江南》是代诗人的作品。
“忆江南”是牌名。
诗人通过回忆,写出了江南日出时的红和春天的绿。
这样写对照鲜明,色彩浓丽,使我们深切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
这首诗词中最能表现江南美的两句是。
四、读句子,先解释带点的词,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闲: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云盘里一青螺。
翠:
(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谙:
五、默写古诗《望洞庭》。
,
,
自我评价:我认为本次作业做得,是难点,容易模糊是,应。
同学评价:
建议:。
四年级下册的古诗全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有六首古诗。
第1课:《古诗词三首》(1)独坐敬亭山李白(唐)鸟儿飞得无影无踪,留下孤云自在逍遥。
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彼此之间,只有我和敬亭山山的眼睛。
(2)望洞庭刘禹锡(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忆江南白居易(唐)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第23课:《古诗词三首》(1)乡村四月翁卷(宋)遍青山白河,规则之声如雨如烟。
四月的农村很少有闲人,地里只种蚕桑。
(2)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宋)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渔歌子张志和(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四年级上下册古诗有哪些一、《题西林壁》:苏轼(宋朝诗人)从山峰和山谷的正面和侧面,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去看庐山,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面貌。
我认不出庐山的真面目,因为我在庐山。
【翻译】从正面看庐山、从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二、《游山西村》:陆游(宋代诗人)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以后,如果你能在月光下出门,我一定随时用拐杖敲你的门。
【翻译】不要嘲笑农家腊月酿的浑酒。
在丰收年,有丰富的美食招待客人。
有山有水,在我怀疑会不会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看到眼前又是一个村庄,杨柳深绿,颜色鲜艳。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
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农家朋友的柴门。
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朝诗人)故人频频向我招手,告别黄鹤楼,在这柳絮缭绕、鸟语花香的美丽春天去扬州旅游。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古诗词三首》作者简介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
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使。
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
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
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
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
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
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
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开当途。
李白的诗歌以豪迈的气魄歌唱自己的进步思想,抨击权贵,蔑视礼教。
但也时时流露出怀才不遇、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
从艺术上说,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大胆的夸张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形成豪迈爽朗的风格,是屈原之后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
【刘禹锡】
幸福像花儿一样,学习像溪水一般。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朗诵这首诗流露出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忆江南白居易古诗朗诵,欢迎来参考!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注释]忆江南: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
分单调、双调两体。
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忆江南》共3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曾:曾经。
谙: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
胜,一作“似”。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此指蓼蓝。
《旬子·劝学》:“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译诗、诗意]江南美啊,对我来说江南的美景曾经是那么的熟悉。
灿烂的阳光把江畔的野花照耀得比火还要红,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清澈。
这样的景色让我怎能不常常回忆呢?[赏析]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
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
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
忆江南古诗内容《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古诗相关内容,欢迎查看!定格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双调欧阳修《望江南·江南蝶》江南蝶,斜日一双双。
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
天赋与轻狂。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
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词牌介绍《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
《金奁集》入“南吕宫”。
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
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
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
至宋人多将其叠为双调。
晚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中记载:“《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
”李德裕(787—849)为晚唐人,然盛唐玄宗(685—762)时教坊已有此调名,玄宗末年崔令钦所著《教坊记》“曲名”下录有《望江南》。
王国维曾据此以辩此调不始于李德裕,《乐府杂录》所言不确。
任二北《敦煌曲初探·后记》则说明盛唐时已有《望江南》调作“三、五、七、七、五”者,并举天宝十三载崔怀宝赠薛琼琼一首为例,崔怀宝《忆江南》词云:“平生愿,愿作乐中筝。
得近玉人纤手子,砑罗裙上放娇声。
便死也为荣。
”其平仄、叶韵、句法均与中唐白居易所作的三首《忆江南》词同。
明·杨慎《词品》卷一云:“《望江南》,即唐法曲《献仙音》也。
但法曲凡三叠,《望江南》止两叠尔。
白乐天改法曲为《忆江南》。
”陈旸《乐书》云:“法曲兴于唐,其声始出清商部,比正律差四律,有铙、钹、钟、磬之音。
”据以上诸说,《望江南》之名始自盛唐开元天宝年间,且既关法曲,又关教坊曲。
《古诗词三首》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
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使。
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
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
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
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
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
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
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开当途。
李白的诗歌以豪迈的气魄歌唱自己的进步思想,抨击权贵,蔑视礼教。
但也时时流露出怀才不遇、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
从艺术上说,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大胆的夸张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形成豪迈爽朗的风格,是屈原之后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772~842)。
贞元中进士及第,又中博学宏辞,授太子校书,后入淮南节度使幕府掌书记,调补渭南主簿,升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预政治革新,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
宪宗废新政,贬革新派,出为朗州司马。
十年后召回长安,以诗忤当道,复出为连州刺史。
穆宗朝为夔州、和州刺史。
文宗时官主客郎中分司东都、集贤学士、礼部郎中,出任苏州、汝州、同州刺史,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武宗时官至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
诗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刘白”,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其诗善使事运典,托物寓意,以针砭时弊,抒写情怀。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772~846),他是李白、杜甫以外事名最大的唐代诗人,他写诗敢为百姓诉苦,敢批评皇帝官僚,内容丰富多彩,语言通俗易懂,在当时,妇女和獐都能欣赏。
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而且很快传到朝鲜、日本等国。
白居易是最早写词的诗人之一,《忆江南》就是一首词。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这三首古诗词,都是借景抒情的。
教学前,我深入地思考了一下,学生来说,诗词朗读都比较轻松,难点在于理解诗人的感情。
于是,我便设计了一套教学生自学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查背景——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
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先查找诗人的生平资料,提出自己对诗题的理解,猜想诗人要告诉我们什么,或者与我们分享什么,并查收诗人创作这首诗的背景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在课前预习时完成。
上课时,我组织学生自由分享,并是负责将学生分享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梳理。
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朗诵,结合插图与注释明白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中描写的画面,结合课前查收的创作背景体会诗人寄托在诗句中的情感。
记得在教学《独坐敬亭山》这课时我先让学生了解李白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于是我提出问题: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从“尽”“闲”你感受到了什么?当学生体会到诗人是在敬亭山一个人坐了很久很久,倍感孤独寂寞时,进一步理解“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从“相”“两”两字中,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诗人与山有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时,学生再读这首诗感情就好了很多。
在学生深切体会到诗人情感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幻想自己就是诗人,诵读进入诗中意境,再次深化诗中的情感,内化成自己的感悟。
通过第一首诗的教学,多数学学会了自学诗歌的方法,后面的两首,我放手让学生自学,事实证明效果不错。
由此我深信自己一直以来的教学理念:教学关键在于教给学生有效的方法。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忆江南《忆江南》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为诗人白居易回忆江南景物之名作,艺术上很有特色。
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很多异名。
白居易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
这首词语言瑰丽、情景交融,词人选择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
开篇一句“江南好”,结语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设计理念:许汉老师认为,古诗词教学有个“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这也是我执教这堂课的努力方向。
我的整个设计思路是:了解词的知识,从“江南好”入手,充分感受描绘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指导学生读出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读出这两个短短的句子所蕴含的对江南风光的深刻理解与感触,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江南好”。
然后,让学生通过对作者在江南时的作为以及之后回洛阳后的生活的简单了解,将“忆江南景”过渡到“忆江南人”,提升诗歌情感,厚重“忆”的意义!学习目标:1、初步理解词这种文学样式,了解词的结构、理解词牌名《忆江南》。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4、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2、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1.教师导言: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或一首诗词来描绘。
2.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
在张志和的笔下,春天是那不须归的斜风细雨:在韦庄的笔下,春天是那碧于天的春水;在韩愈的笔下,春天是那遥看近却无的草色;在苏轼的笔下,春天是那竹外的三两枝桃花;在叶绍翁的笔下,春天是那一支出墙的红杏;在大诗人白居易笔下的春天又是怎样的呢?(教师有感情地吟诵《忆江南》)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3.你知道什么是词吗?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