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 第二讲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17.50 KB
- 文档页数:17
自然辩证法总结——谢玉梅第一讲导论自然辩证法:10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建立科学技术哲学:100年以后科学技术革命时代的新发展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与性质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1.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一般规律和理论。
2. 中心线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主体)——科学、技术(中介)——自然(客体)3. 研究对象:自然界的辩证法、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1.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实证性与哲学抽象)2.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3.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三.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1. 哲学门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2. 交叉学科:与科学史、技术史、思维科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联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与历史唯物主义并列;联系一般哲学和科学技术的中介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产生“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的漫长过程发展的产物”一.古代自然哲学1.自发的唯物主义:朴素的辩证法、笼统、直观、猜测、思辨(泰勒斯、阿那克西米尼、阿那克西曼德)2.毕达哥拉斯学派:“数”的神秘主义,数就是存在由之构成的原则/物质二.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自然观1.中世纪的经院哲学:阿奎那2.“科学成了神学的婢女”:“从圣经以外获得的东西如果是合理的,理应包含在圣经里,如果是有害的,圣经是理应加以排斥的。
”三.近代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前期:15世纪下——18世纪中后期:18世纪中——19世纪末近代科学的产生:1543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1.近代前期的天文学:哥白尼—观念,第谷布拉赫—观测,开普勒—“天空的立法者”,牛顿—万有引力2.近代前期的力学:从静力学到运动学(或动力学),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抛物体运动规律),牛顿(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实验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实证化、定量化)3.近代前期的数学:从几何学到代数(韦达、笛卡尔、牛顿、莱布尼茨)4.自然观:培根(唯物主义);方法论:培根(经验论、归纳)、笛卡尔(唯理论、演绎);科学观:培根(知识就是力量)5.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形而上学、机械论(还原主义)、经验主义四.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1.两大基础:黑格尔的哲学+当时科学上的一系列重大突破2.18世纪中—19世纪的科学成就: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在这一假说中包含着以后科学一切进步的起点”赖尔的地质渐变论:“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施莱登、施旺的细胞学说维勒的尿素人工合成巴斯德与微生物理论(发酵理论、细菌致病说、免疫理论)近代化学的发展:原子分子学说(道尔顿、阿伏伽德罗)、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物理学的全面发展: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热力学三定律、麦克斯韦经典电磁理论3.自然辩证法的创立:马克思、恩格斯(主要)的共同工作马、恩的贡献:(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观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停的——运动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时空观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论(2)科学技术方法论:批判改造了培根、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等人的思想;第一次把社会实践放到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首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