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班课程设置、阅读书目与考核要求课程一:民族学通论任课教师:龚志祥(E-mail: ***************)一、阅读书目1、《民族学通论》,林耀华主编,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2、《民族学理论与方法》,宋蜀华著,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3、《民族与民族主义》,厄内斯特.盖尔纳,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4、《民俗学概论》,钟敬文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5、《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二、考核题目与要求题目:(任选一题)1、风俗习惯的特点、分类及其变迁的因素分析。
2、关于《民族学通论》或《民族学理论与方法》的读书报告。
考核要求:认真阅读相关书目,卷面字数不得少于4000字。
课程二:中国民族志任课教师:哈正利(E-mail: *******************.cn)一、阅读书目1、马寅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常识》,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
2、杨圣敏:《中国民族志》,中央民大出版社,2003。
3、郝时远:《中国民族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少数民族》编写组:《中国少数民族》,人民出版社,1981。
5、宋蜀华、陈克进主编:《中国民族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二、考核题目与要求题目:(任选一题)1、试论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经济关系的发展及其影响。
2、任一阅读书目的读书报告。
考核要求:认真阅读相关书目,卷面字数不得少于4000字。
课程三:文化人类学任课教师:哈正利(E-mail: *******************.cn)一、阅读书目1、林惠祥:《文化人类学》,商务印书馆,2000。
2、黄淑娉:《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东高教出版社,2004。
3、哈维兰:《文化人类学(第十版)》,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英)拉波特:《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华夏出版社,2005。
中南民族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复试科目设置及参考书目一览表
说明:
1.用▲标注的,为全国统考科目。
2.第一单元考试科目均为101思想政治理论;除外国语言文学各专业外,其他各学术型专业第二单元考试科目均为201英语一。
3.外国语言文学各专业外第一单元考试科目均为101思想政治理论,第二单元考试科目均为我校自命题科目,具体为:252日语或253 德语或 254法语。
252-254(第二外语)参考书目:
1)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朱建华编著:《新编大学德语》1-2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
3)李志清编著:《新大学法语第2版》1-3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中南民族大学2018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复试科目设置及参考书目一览表
说明:
1.用▲标注的,为全国统考或联考科目。
2.第一单元考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为“▲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3.第二单元考试科目为204-英语二,(法律硕士(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为201-英语一,翻译硕士各领域为211翻译硕士)。
中南民族大学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中药学(专业代码:100800)药学院2015年6月12日中南民族大学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中药学专业代码:100800 授医学硕士学位)一、学科概况中药学专业于2011年获得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2012年开始招生。
现有硕士生导师11人,约90%的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
导师中有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百千万工程”第一层次入选者1人,湖北省政府津贴获得者1人。
本学位点所在的药学院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药学三级实验室、湖北省民族药物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201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民族药学重点学科。
中药学硕士学位点下设中药资源与中药分析、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学三个研究方向。
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已形成包括中药民族药资源、鉴定、化学、药理、炮制与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理论相结合的研究体系。
在中药和民族药的资源、质量控制新技术新方法及质量标准、活性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制剂工艺及新制剂开发,中药民族药炮制作用及炮制机理研究,以及民族医药理论整理等方面取得一系列较有影响的成果和显著的研究特色,在中药学尤其是民族药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
近5年来中药学专业的导师共承担国家及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7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9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多项。
有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其中以主要完成人(排名第一)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中药及民族药事业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和发展潜质的高层次中药学专业人才。
毕业生能够从事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能胜任或承担政府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和专业技术工作。
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3授理学硕士学位)一、学科概况一、学科概况中南民族大学化学学科取得化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成为湖北省重点一级学科。
化学一级学科下设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和环境化学六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学科。
现有专职教师83名,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30人,讲师3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国家民委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名,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3名,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2名,湖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名,楚天学者计划7名,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2名,40岁以下教师均有博士学位和国外留学经历;形成了一支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学术造诣较深的导师团队。
化学学科具备高水平的办学平台。
在实践教学方面,拥有国家级民族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分子成型加工校内实践基地、化学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实验室;在科研平台方面,拥有催化材料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催化材料科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药学三级实验室、“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4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4项;发表EI论文297篇;获省级奖15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环保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与企业合作项目总经费达限及时间四、学习年限及时间本学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见课程设置表。
同等学力和跨专业攻读本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入学后必须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4门本科主干课程,随同相关专业本科生修课和考试,成绩记入档案。
补修课程为非学位课程,不计学分。
本专业需要修满33学分才能毕业。
六、学位(毕业)论文六、学位(毕业)论文1.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相关的学术活动至少10次,包括听学术讲座、参与和组织学术讨论、做小型的学术报告、参加国内学术交流活动等。
附件3
教育学院研究生课程清单
注:*的课程为本科研究方法类课程及高级专修课程,研究生可选,并算学分。
注:①新增加的课程请在备注栏中注明。
并同时提交中山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②课程编号取11位,按照以下规则编码:前五位为开课院系所代码,第六位为授课对象代码,“1”代表博士、“2”代表硕士,第七位为是否专业学位课代码,“0”代表非专业学位课程,“1”-“9”代表不同专业学位课程,后四位为顺序码。
已有的课程按照原代码,新增加的课程按照顺序依次编排。
中南民族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复试科目设置及参考书目一览表
说明:
1.用▲标注的,为全国统考科目。
2.第一单元考试科目均为101思想政治理论;除外国语言文学各专业外,其他各学术型专业第二单元考试科目均为201英语一。
3.外国语言文学各专业外第一单元考试科目均为101思想政治理论,第二单元考试科目均为我校自命题科目,具体为:252日语或253 德语或 254法语。
252-254(第二外语)参考书目:
1)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朱建华编著:《新编大学德语》1-2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
3)李志清编著:《新大学法语第2版》1-3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中南民族大学2018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复试科目设置及参考书目一览表
说明:
1.用▲标注的,为全国统考或联考科目。
2.第一单元考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为“▲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3.第二单元考试科目为204-英语二,(法律硕士(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为201-英语一,翻译硕士各领域为211翻译硕士)。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一、学科概况中南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创建于1955年,1960年招收研究生,1982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设立“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0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覆盖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和车辆工程等4个二级学科和数字装备与计算制造、信息器件制造技术与装备等2个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其中“机械设计及理论”与“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与“机械电子工程”学科为湖南省重点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于2007年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设有“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复杂装备设计与极端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铝合金强流变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岩土设备设计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金属塑性加工摩擦与润滑”、“设备测试与故障诊断中心”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以及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与国外ASM公司共建的“微电子封装技术实验室”等。
本学科致力于机械基础理论与技术集成、先进制造理论与技术等的研究,并围绕国民经济中起支柱作用以及国防和空天运载等关键技术与装备进行研究和设计开发,在高性能材料制备与装备、信息器件制造、齿轮数字化制造、深海资源开发、车辆与工程装备、特种机器人等研究方向具有特色和优势。
二、培养目标学位获得者应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良好的科研作风、科学道德和合作精神,品行优秀,身心健康;掌握机械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定的生产实践及试验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和方向,有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独力工作能力。
成为既能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与设计工作,又可承担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设置及参考书目一览表00 00 00 0401 教育学040101教育学原理01教育社会学02教育人类学03心理健康教育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全国统考科目▲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或▲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任选一门全国统考科目无教育学参考书目:王道俊、郭文安着:《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版。
①中国教育史②教育心理学参考书目:1)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第三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
2)冯忠良等着:《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01 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02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03 教师教育040104 比较教育学01 当代各国教育比较02 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03 中外教育政策法规比较所属学院一级学科名称二级学科名称及研究方向第一、二单元科目及参考书目第三单元科目及参考书目第四单元科目及参考书目复试科目及参考书目加试科目及参考书目040106 高等教育学01 高等教育管理02 高等教育原理03 院校发展研究1204 公共管理120401行政管理01行政学原理02民族行政与法制03政府人力资源开发616公共管理学参考书目:[澳]欧文﹒E﹒休斯着(张成福等译):《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
814专业综合(政治学、行政法学)参考书目:1)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苏祖勤主编:《行政法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管理学参考书目:周三多主编:《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①公共政策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参考书目:1)陈振明主编:《公共政策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滕玉成、俞宪忠主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南民族大学药物化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药学二级学科:药物化学(专业代码:100701)药学院2015年6月15日药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701授医学硕士学位)一、学科概况药物化学是发现与发展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涉及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等多个领域,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科。
药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药物分子设计、合成和构效关系研究,天然活性物质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结构修饰,从分子水平解释药物的作用机制等。
其主要任务是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
药物化学也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经典科学,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内容,为人类防治疾病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进入21世纪,有机合成理论和技术、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及信息技术等新老学科的飞速发展为药物化学研究者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更广阔的视野,药物化学进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探索、研究发现新的高效低毒的药物是药物化学学科的重要使命和发展方向。
我院药物化学硕士点为2006年建立,本学位点以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学科为依托,以民族药学研究为特色,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4人,副教授10人,讲师4人,硕士导师14人;其中博士17人,具有结构合理的老、中、青专家梯队。
本学科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发展,现已成为湖北省及华中地区民族药物化学、天然产物合成与修饰等研究邻域的重要基地,为民族药物研究培养高素质人才。
现参与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药学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药学三级实验室、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民族药物研发推广中心、武汉市民族药物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并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田纳西大学等国外著名科研机构长期保持科研合作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