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变迁第二章:百载商埠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15
汕头的变迁(潮汕地方史)第一篇:汕头的变迁(潮汕地方史)潮汕地方史(《汕头的变迁》)——适合2013届汕头考生使用【考点29】第二章百载商埠★重要历史遗迹图片南澳总兵府石炮台陈慈黉故居小公园一带骑楼小公园老妈宫海门万人冢樟林新兴街樟林古港文光塔崎碌炮台韩文公祠南生贸易公司第二篇:《汕头的变迁》中考历史潮汕史考点第一章《追古溯源》练习1.秦朝时广东南部大部分地区属于()A 桂林郡B 象郡C 揭阳县D 南海郡2.潮汕地区隶属中原王朝的最早行政建制与开设朝代是()① 南海郡② 揭阳县③ 秦朝④ 西汉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3.“潮阳”作为潮汕地名,最早出现于()A 隋唐时期B 元朝时期C 明清时期D 魏晋南北朝 4.汕头正式成为商埠----汕头埠,开始于()A 第一次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 甲午战争期间5.1921年,与汕头分治的潮汕地区是()A 南澳B 揭阳C 澄海D 饶平6.“汕头市政府”成立的时间与汕头解放的时间分别是()① 1921年②1929年③1949年④1981年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D ②④7.汕头经济特区成立的时间是()A 1921年B 1929年C 949年D 1981年8.目前潮汕地区的地级市有()① 汕头② 南澳③ 潮州④ 揭阳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④9.潮汕最早的居民是()A 汉族B 傣族C 彝族D 越族10.中原人移居潮汕地区的最早记录在()A 战国时期B 秦朝时期C 两晋时期 D两宋时期 11.中原人移居潮汕的第一、第二高潮分别于()①战国时期②秦朝时期③两晋时期④两宋时期A ②③ B ①③ C③④ D ①④12.南迁的中原移民的祖先主要分布于()①河南②河北③ 山东④ 山西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13.韩愈生活的朝代及在汕的官职是()① 唐朝②宋朝③刺史④ 县令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14.潮汕名胜“韩文公祠”及“韩江”等名称纪念的人物是()A赵德B韩愈C翁万达D周敦颐15.潮汕人民有维护祖国主权的优良传统,曾经跟潮汕人民并肩作战进行抗倭斗争和抗击荷兰殖民者而收复台湾的的领袖是()① 韩愈② 俞大猷③ 戚继光④ 郑成功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④16.跟南澳县的“金银岛”、“国姓井”、“招兵树”的潮汕人民维护祖国主权的斗争有()① 义和团运动② 抗倭斗争③ 收复台湾④太平天国运动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17.引进先进文化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是潮汕人民的传统美德。
汕头素有“百载商埠”之称,1858年(咸丰八年)4月,占领广州的英法联军逼近大沽口,美国驻华公使伙同英、法、俄三国公使联袂到达大沽外,照会清政府,提出侵略要求。
美国公使列卫廉与清政府直隶总督谭廷襄开始谈判,讨论了美国所提出的草约。
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后,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纳等人与英、法谈判。
清朝官员并不信任美使,但还是一再恳求美使与俄使居中调停。
列卫廉以“调停人”的伪善面孔欺骗清政府。
6月7日,美使列卫廉恢复了与清朝官员的会谈,并同意就美方所提出的条约草案再度进行谈判。
6月18日,美国抢先英、法与清政府签订了《中美天津条约》。
其中增开潮州(后改汕头)、台南为通商口岸。
上个世纪20、30年代城市近代化的进程中汕头逐渐形成了小公园片区。
小公园是汕头旧城繁华商业区的中心,是指国平路、升平路、安平路五向道路交接的街心广场,也泛指由国平、升平、安平、居平、永平等放射加环形商业街道组成的传统街区。
小公园是汕头“百载商埠”的历史见证,它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环形放射状的路网格局,中西合璧的骑楼建筑群以及多元复合的潮汕地缘文化等三个主要特征,成为汕头这座近代城市的历史形象和地方特色,是富有魅力的城市个性和地方文化的重要遗产。
1929年国平路、安平路相继拆建后,当时在镇邦街营业的百货商南生公司抓住机遇于1932年在小公园中心位置建成了南生公司新址,其后不少资本家便围绕这一中心买地建商店,1934年12月在小公园的空地上建成了中山纪念亭,这里便逐渐形成热闹的商业街区。
汕头小公园在20年代末到抗战前夕全面建成,汕头政治相对稳定,经济迅速发展是背景因素,而侨资在建设中起了主导作用,约占总投资的2/3,建侨房2000多幢,而且是成街成坊地进行建设,这是保证小公园能够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下高起点规划和高标准地进行建设的重要经济支柱。
从20年代至30年代中期,小小的汕头商埠共有19条街道崛起清一色的骑楼建筑。
沿街骑楼建筑层数多为3~4层,构成了整齐划一的天际轮廓线,骑楼开间多为4~5米,进深2~2.5米,形成了不间断、全天候的骑楼街。
汕头的变化与发展作文
旧地重游,看看侨乡汕头美景,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汕头小公园开埠区是汕头城市发祥地,百载商埠历史见证,潮汕文化、华侨文化、海洋文化、商业文化、建筑文化在这里融合汇聚,相得益彰,让人流连忘返,他掏出手机,拍下中山纪念亭、独具特色的骑楼群、南生百货大楼等美景。
汕头区位优势明显,自然条件优越,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
从边陲渔村到通商口岸,到城市设立与发展,在澄海参观了有“潮汕小故宫”“岭南第一侨宅”之称的陈慈黉故居,近距离欣赏这座潮汕民俗建筑艺术与西方建筑艺术完美融合的侨居建筑群。
在这座侨宅中,有历史名人的书法石刻,有金漆木雕、石雕、潮汕嵌瓷,也有大国外采购的楠木、水泥及精美地砖、壁砖,将中西建筑特点、构件材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人们啧啧称赞。
“两次采风,都感受到汕头确实拥有丰富且独特的侨文化和侨资源。
”。
商埠百载楼依旧 ——探秘汕头老市区骑楼文化及现状商埠百载楼依旧——探秘汕头老市区骑楼文化及现状一、导言 (3)二、逝者如斯——近代潮史与骑楼 (3)三、倩影依稀——骑楼介绍 (5)1、骑楼形式解读 (5)2、骑楼艺术赏评 (6)3、骑楼功能剖析 (7)4、骑楼文化探索 (8)四、觅胜探幽——骑楼探访记 (8)五、抚今叹昔——汕头旧城改造工程 (10)六、社会调查——采访市建设局专家学者 (14)七、倾听民心——关于老市区骑楼建筑的调查 (16)八、我说变革——关于旧城改造的想法及其规划18九、引用与鸣谢 (19)十、附录 (20)1、调查问卷样式 (20)2、统计表 (21)3、致市长的一封信 (21)一、导言“人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能忘却的,这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
”——土耳其诗人纳乔姆・希格梅一个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建筑。
建筑是城市本身特有的文化艺术的一张名片。
认识一座城市,从认识它的建筑开始。
汕头,一座以“百载商埠”闻名的城市,一座独特的使海洋文化和农耕文明相互融合的城市,它的建筑,必然也会呈现出独特的魅力。
骑楼完美地诠释了汕头的文化内涵。
作为汕头历史沧桑的见证,作为艺术家们惊叹驻足的建筑艺术,更作为一代又一代旅居海外的游子魂牵梦萦的家乡标记。
骑楼,已然在我们温情的回忆中,鲜活了百年。
如今,曾经繁华的老街,已经苍老不堪。
城市日新月异的高效率建设,已经悄然吞噬了属于这份专属于潮汕人的梦境。
在尊重技术革命、尊重城市发展的同时,如何应对城市趋同化日益严重的趋势和它的负面影响,尽可能减少对城市传统和民族个性的消磨,寻求发展现代城市与保护历史文化的平衡,已经成为了所有拥有温暖回忆的老城市所面临的新问题。
骑楼留给我们珍惜的时间,已经不多。
为了能够接触到这历史和潮汕文化留给我们的宝贵馈赠,让更多人关注到骑楼这一独特的建筑艺术,并且呼吁更多人保护这种独特的文化,特此定下了这个题目。
在这次研究性课题中,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实地考察老市区骑楼建筑群,并亲自采访建设局的有关专家学者,发放调查问卷,收获了很多知识。
汕头市2013年初中毕业生历史学科学业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初中毕业生历史学科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
考试结果既可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指导思想(一)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二)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切实有效地把考查历史知识与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起来。
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握程度,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重视运用“新材料、新情景”;注重考查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
(二)体现时代性,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试题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合。
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适当融合考查汕头地方历史文化及社会变迁。
(三)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确保试题的效度、信度,杜绝繁、难、偏、旧的试题,杜绝有科学性错误的试题。
制定科学的评分标准和评分要求,以保证阅卷工作准确、公正、合理地进行。
三、考试依据汕头市2012年初中毕业生历史学科学业考试,是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同时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的有关精神,并遵循《广东省2012年初中毕业生历史学科学业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我市初中生历史新课程教学实际,以减负为原则而制定。
四、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依据省大纲,有较大的删减)中国古代史(一)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二)统一国家的建立(1)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三)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1)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开埠研究汕头开埠对城市繁荣的促进作用及商业地位的奠定意义黄浩瀚提要:今年是汕头开埠160周年。
回顾一下汕头开埠史实及其后民国时期的城市商业发展历程和城市格局的形成,也许会对今天汕头的现实工作带来一些有益启示。
关键词:汕头开埠;形成促进;商业繁荣;城市格局说起汕头开埠史及其商业贸易地位,绕不过恩格斯的那句著名评论。
:1858年11月18日,恩格斯在纽约每日论坛报发表的《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称:“由于开放五个通商口岸,使广州的一部分贸易转移到了上海。
其他的口岸差不多都没有什么贸易,而汕头这个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又不属于那五个开放的口岸”(《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38页)。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恩格斯给汕头下这样的定论呢?其历史背景是什么呢?对汕头开埠有什么促进作用呢?一、“汕头是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的缘由和历史背景汕头地处南海之滨,沿东北接闽台,向西南接穗港,素有“粤东门户,华南要冲”之称,自然环境优越,历来商贸繁荣,据史料记载,始于隋唐时期已有商人进行海上贸易。
汕头在明时称为厦岭,属潮州府澄海县舵浦司管辖,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连接点(2007年发现的南澳1号明代古沉船便是有力的历史真实见证)。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朝廷收复台湾之后解除海禁,潮州沿海航运业得到恢复发展,逐渐成为一个繁忙的港埠。
及至嘉庆年间,欧洲人航海来汕贸易者不断增加,因濒海而得风气之先,商业贸易随之转到汕头,逐渐取代潮州的商业港口地位。
从此举凡潮州出入口贸易皆以汕头为吐纳,汕头与中国沿海及新加坡、暹罗、苏门答腊各地间贸易逐渐增多,其时的汕头港已是华南一个十分繁华重要的商品进出口岸。
清嘉庆《澄海县志》记载:“邑自展复以来,海不扬波,富商巨贾,卒操胜赢,作者简介:黄浩瀚(1975-),男,广东汕头人,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青年委员会委员。
舆贩他省,上溯津门,下通台厦,象犀金玉,与夫锦绣皮币之属,千艘万舶悉由澄分达诸郡,其自海南诸郡转输米石者,尤为全潮所仰给。
汕头百载商埠大事记(1860-1933)
1860.1 外国人在妈屿岛设置潮海关
1860.5 英国在汕设领事署
1861 汕头被正式开放为通商口岸,成为汕头埠
1860-1902 法美荷丹德挪瑞日奥西意比12国先后在汕设领事署1878 外资在汕设立第一家近代工厂:英国怡和洋行礐石制糖厂1879 汕头最早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创办汕头豆饼榨油厂
1883 汕头有线电报
1897 汕头邮局创办
1906 潮汕铁路开通,我国华侨创办的第一条铁路,由詹天佑设计1909 商办汕头开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电厂)
1909 开通汕头至澄海长途电话
1911 成立汕澄电话公司
1914 商办汕头自来水公司
1923 汕樟轻便铁路开通(汕头-澄海樟林)
1929 交通部在汕设立无线电台,首办直通国际的电报业务
1931 成立汕头市自动电话所
1932 汕头成为全国第九个开通自动电话的城市
1933 汕头港吞吐量仅次于上海、广州,居全国第三
1933 汕头商贸额居全国第七位。
家乡近代史——汕头开埠历史汕头,简称“汕”,广东省三个经济特区之一,地处粤东潮汕地区,韩江三角洲南端,北接潮州,西邻揭阳,南濒南海与台湾隔海相望,境内韩江、榕江、练江三江入海,是中国大陆唯一拥有内海湾的城市。
清朝康熙年间于潮州府建沙汕头炮台,雍正年间简称汕头,汕头素有“百载商埠”之称。
清咸丰八年(1858年)辟潮州府澄海县鮀浦司沙汕头为通商口岸。
开埠前的汕头占地面积虽小,仅有2064平方公里,地理条件却十分优越,再加上自然资源丰富,被称为“岭东门户,华南要冲”。
汕头开埠前的咸丰二年(1852年),西方国家的轮船就已经在南澳和妈屿岛海面活动频繁,在这里进行大量的商品和人口交易。
因为汕头的重要性,在咸丰三年(1853年),粤海关在汕头港的妈屿岛上设立常关,即是潮州府海关总口,也称为新关,取代了原庵埠总口的地位,以方便办理海关事宜。
据相关文献记载,额尔金爵士向在华英商怡和洋行老板约瑟夫渣甸征询增辟商埠的意见,渣甸就曾表达过对汕头的看法:“一个未经条约承认的非常重要的港口就是汕头港”。
另一名谈判代表依尔近公爵也说:“可能这次签订条约将汕头辟为商埠”。
恩格斯也于1858年11月18日刊登在《纽约每日论坛报》的《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称汕头是《南京条约》继五口通商之后“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
1856年到1860年,英法在美俄的支持下联合发动侵略战争,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
于是在1858年的《天津条约》中增开10处通商口岸,汕头就是其中之一。
《中英天津条约》第十一条款规定:“……牛庄、登州、台湾、潮州、琼州等府城口,嗣后皆准英商亦可任意与无论何人买卖,……悉照已通商五口无异”。
条约中所说的潮州,其实是当时的汕头港。
在1860以前,是没有汕头这个城市的。
汕头被揭阳与潮州两个地级市“挤”在海边,还被汕头湾隔成两半。
汕头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位于韩江西岸,莲花山以东的平原海边,自古就是广东与福建之间的商贸要道之一。
68Character And Style Of Chaoshan 潮汕风情清初沿海经迁界重创,潮汕到处田园荒芜,满目疮痍;康熙复界之后,衙署虽搬入蓬洲城,但清初因澄海县城办公设施未完善,首令王岱每月需三分之一时间在蓬洲城设行署视事。
他在《蓬洲寓》一诗中不禁哀叹:衰暮愁卑湿,偏遭瘴疠乡。
蜗涎粘础柱,蚯蚓挂绳床。
云日旋开闭,风雷倏显藏。
炎方三月候,榴头照东墙。
县令行寓尚且如此蜗涎粘柱,蚯蚓挂床,鮀浦司的难堪处境当更不难想象。
但是,随着汕头开埠,鮀浦巡检司一改日渐式微之颓势,竟也一度重焕光彩。
司署从蓬洲南门迁至升平路头,开启了鮀浦司的全新历史阶段。
民国年间,曾任广东省议会副议长的陈述经在《汕头市前身鮀浦市旧墟考古》文中这样写道:“直到郑成功反攻沿海,清廷实行坚壁清野,破坏特甚,顿成萧条,以致无力恢复;而汕头市反在战事结束,海禁解除后,得以应运而兴,替代鮀浦市场之地位。
历经百数十年间,逐渐成为正式之通商口岸。
鮀浦司衙门亦于此期间,由鮀浦移出汕头,管理市政。
”刚移入汕头埠的鮀浦司,设在老妈宫前的旧升平街和顺昌街之间,又在妈宫后方建筑营房,并在营房前的张园地建立烟墩。
开埠后,汕头港万国楼船,不但是粤东第一大港,而且还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大港之一。
美丽的汕头湾,风帆点点,巨舰艟艟,一如当年潮海关税务司英国人辛盛所描述:“汕头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商业,居民基本都是商人。
它拥有一个极为优美的自然港口,由两条河(韩江、榕江)汇入一个宽阔的海湾形成。
”一湾两岸,海在城中央,怎不令洋人垂涎?的确,汕头湾原十分宽阔。
也如前述,在古代,两江出海口海水可直达桑浦山下。
北岸鮀浦、地都一带多是历代逐渐围垦而成的。
有关资料还告诉我们,直至1956年,汕头湾的水域还有126平方公里,由于滩涂续被垦殖,至1979年,锐减为72平方公里。
汕头湾的纳潮量也由2.69亿立方米锐减为1.54亿立方米。
仅仅2368Character And Style Of Chaoshan潮汕风情黄赞发开放交融成就百载商埠繁荣开埠就是开放,开放对外贸易,并以港口为中心,汇聚四方人才,多方发展城市经济,而后借助强劲的经济,建构潮汕新文化69Character And Style Of Chaoshan 潮汕风情年的时光!为此,泥沙淤积随之急剧加快,万吨深水港区难以为继,广澳港区的加速形成就成必然。
百载商埠——心中永垂不朽的小公园班级:高一(1)班组成成员:辛佳骏,张超,陈建晟,陈泽伦,张梓帆我们走进骑楼围绕的城区,便油然感叹,这就是汕头啊!所感叹的,即是小公园,位于广东省汕头市的小公园,它是汕头老市区的中心,周边的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骑楼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加上两侧的旧街坊“四永一升平”,东部的旧“盐埕头”、北面的红亭、南面的“汕头港”,形成了具有20世纪30年代建筑特色的繁华商业区、居民区。
区内有汕头市历史最悠久的百货大楼高7层,前身是1932年华侨集团集资创办的“南生公司”、纺织品大楼(永安公司)和100多家商店,虽然她正在老去,但这里曾有过最纯粹的独特商业文化,有过许许多多汕头人的梦想和荣耀、挣扎与希冀。
汕头市小公园是 30年代初建设的,有假山、喷水池,树有”万国来朝“牌。
1934年4月续建一座八角楼,红柱绿瓦,亭四周筑石椅,名为“中山纪念亭”,俗称小公园,1969年在“破四旧”的动荡岁月中灰飞烟灭、被夷为平地。
新时期开始,百废俱兴,中山纪念亭应运复建。
1985年园林部门在原址重建假山、喷水池,植种椰子树、鱼尾葵等乔木和灌木,作为街心绿岛。
1997年升平区鮀岛建筑公司重建“中山纪念亭”这座外表普普通通的小亭时时牵动着汕头的神经,甚至成为联结海内外的“脐带”。
在网上,我们也找到小亭的意义:一名参与重建小公园亭的施工人员说,小公园亭是汕头比较早的建筑,所以对于汕头来说也可以算是一个标志,老汕头埠的标志,特别是对侨居在东南亚一带的老华侨,对汕头这个小公园亭的印象比较深,所以重建小公园亭在联结潮籍华侨的乡情乡谊有一定的意义。
很多华侨出去南洋,以前叫做“过番”,时间是比较久,那么他们的记忆里就记得在这小公园在这“四永一升平”这一带,并且很多华侨到这一带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公园附近的飘香,蚝烙,糕果等小食。
并且他们以前住的租屋大多在这一片。
每次来这里,他们的感触都很深。
这使得小公园在人们心中有了一定的地位。
特区建设三十年百载商埠换新颜
佚名
【期刊名称】《潮商》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弹指一挥间,悠悠三+年。
伴随着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汕头人勇立潮头,自强不息,在机遇和挑战中执着前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总页数】2页(P14-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9
【相关文献】
1.百载商埠汕头曾是"东方好莱坞" [J], 丁烁
2.小公园:“百载商埠”历史见证 [J], 杨可
3.不变的乡情一个潮汕游子还看百载商埠的前世今生 [J], 杨育智
4.中央永平中原陶芳…… 百载商埠老酒楼 [J],
5.开放交融成就百载商埠繁荣 [J], 黄赞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贸”字当先百载商埠书新篇
李德鹏
【期刊名称】《潮商》
【年(卷),期】2024()1
【摘要】早上到小公园开埠区赏骑楼、看民俗、品美食,中午到万象城、苏宁广场等城市综合体集聚的长平路11街区体验吃、喝、玩、乐、购一站式的都市消费,晚上再到珠江路美食街、十一合艺术村美食街感受汕头“夜经济”中的烟火气……数据显示,2023年,汕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6.3亿元,增长3.9%。
近年来,汕头多措并举激发消费活力,打造多样化的消费场景,积极发展商圈经济,推动商业资源连点成片、组团发展,为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注入新活力。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李德鹏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百载商埠汕头曾是"东方好莱坞"
2.小公园:“百载商埠”历史见证
3.开放交融成就百载商埠繁荣
4.景俊海到省扶贫办突击检查工作时强调“实”字当先贯穿脱贫攻坚始终确保零失误零差错百分之百达标
5.“三大行动”推动百载商埠焕新采——专访汕头商务局局长林楚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梳理汕头工业脉络留住城市发展记忆
李扬
【期刊名称】《潮商》
【年(卷),期】2018(0)5
【摘要】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汕头素有“百载商埠”之称。
早在一千多年前,潮汕人就以敢拼敢闯、善于经营闻名于世,先于温州人享有“中国犹太人”之美誉。
时至今日,潮商在全球贸易中仍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然而,你知道吗,在“潮人崇文重商”的印象之外.
【总页数】5页(P68-72)
【作者】李扬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保护优秀历史建筑留住上海城市发展脉络——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上海市历吏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草案)》 [J], 蔡宝瑞
2.留住汕头的历史记忆“汕头市保护旧城区志愿者联盟”发起人陈维访谈录 [J],
陈穗芳;张丽纯
3.保护工业遗产留住城市记忆——唐山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探析 [J], 刘树华;刘岭峰
4.留住历史留住记忆留住乡愁——《汕头古村落》丛书出版 [J], 江哲聪
5.留住城市记忆——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述评 [J], 任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