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教学课件设计
- 格式:pptx
- 大小:2.60 MB
- 文档页数:21
第二十九节冼星海学科:音乐模块名称:音乐鉴赏年级:高一课时:一课时必修/选修:选修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教学构想】《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大型声乐套曲。
它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
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视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心中彭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教学目标】1、知识:①介绍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②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③“人民音乐家”冼星海2、能力: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朗诵及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3、情感:感受作品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信念。
【教材分析】一、《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39年3月创作的著名大型声乐作品,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部具有强大艺术生命力的壮阔无比的史诗。
作品痛诉了华夏摇篮——黄河遭受的苦难;揭示了黄河伟大坚强的气概;歌颂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坚强必胜的英雄气概。
这部作品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像战斗的号角、讨伐的文一样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使中华儿女斗志昂扬地奔赴战场,去投入民族解放战争,去光复被蹂躏的每一寸土地。
《黄河大合唱》的歌词是诗人光未然根据原拟写的长诗《黄河吟》改写的八乐章歌词,而且每乐章前都有诗歌朗诵。
《黄河大合唱》的谱曲仅用一周时间,连同伴奏音乐也不过半月。
在演唱形式上有独唱、对唱、齐唱、轮唱、合唱等;在曲式结构上既吸取了西洋音乐的创作手法,又强烈地突出了民族音乐的色彩、风格;在伴奏音乐上,既发挥了管弦乐有宏大气魄的特长又突出了民族乐器的色彩;演唱前的诗歌朗诵突出并强化了歌曲的内容,使人顿时热血沸腾、心潮为之震撼。
《黄河大合唱》是堪与世界任何声乐名作相媲美的永世辉煌的音乐名著。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高中音乐欣赏课《黄河大合唱》一、教学目标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前赴后继的爱国主义精神,并通过《黄河大合唱》这部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大合唱,并对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作品进行分析。
二、教学重点感受作品内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欣赏分析《黄河大合唱》的情感发展。
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启发学生的想像,讲解精练并且通过谈话等交流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情景体验、探究讨论,视听结合。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教师播放视频《黄河颂》片段作为背景音乐,同时学生一边聆听音乐一边欣赏图面。
(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一进入教室就容入课堂)师:刚才我们欣赏到的是黄河的风光和音乐,有哪位同学能够来谈谈你听到的这部作品的名称及词曲作者?生:《黄河大合唱》光未然冼星海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来走近黄河,了解黄河。
(二)新课导入1、作品简介师:大家都知道了《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和词作者那么曲作者其他的代表作品还知道那些?(设计意图在这里提出这样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生:《生产大合唱》等师:很好,大家对这部作品还是有初步的了解的。
我们现在通过一段视频短片来详细地了解《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与产生过程。
(播放视频短片)生:欣赏视频短片。
2、师:看完了这段视频短片,我们对《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部作品共分8个乐章,大家一起来说下它们分别是哪些呢?(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在将其显示在幻灯片上)生:《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师:大家现在最想先听到第几乐章?生:不定。
(三)新课讲授1 欣赏《河边对口曲》(设计意图通过演唱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感受作品内涵)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河边对口曲》。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教案_0精品文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教案冼星海教案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一、学习目标聆听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部分乐章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记住他的代表作品,了解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
了解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声乐套曲和协奏曲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聆听、感受《怒吼吧,黄河》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引导学生把握该作品的音乐情绪及音乐力度的变化。
难点:理解并思考音乐要素在该作品中发挥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聆听《怒吼吧,黄河》整体感受作品情绪。
了解冼星海的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1 / 15精品文档四、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2、提问这部作品叫什么?作者是谁?你听完后有什么感想?作品描绘了什么? 《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作者冼星海给人一种此起彼伏、群情激奋、万马奔腾的艺术效果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伟大祖国,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描绘了一幅幅中华民族抗日卫国的壮丽图景3、介绍作者生平及该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冼星海广东番禺人,人民音乐家。
1905年出身于贫苦的船工家庭。
在中学时开始学习音乐。
1926年进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学习小提琴及作曲理论。
1928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
第二年1929年赴法国巴黎深造。
1935年结业于巴黎音乐戏剧学院由著名作曲家杜卡领导的高级作曲班,并于同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
年仅40岁。
这部作品是 1939年3月,冼星海去探望坠马受伤的青年诗人光未然,25岁的诗人满怀激情地朗诵了他渡黄河时坠马受伤躺在担架上新近创作的《黄河吟》,冼星海被诗中那澎湃的心潮所打动,他一把捉过诗稿说:“我能写好它~”就一口气跑回自己的窑洞。
音乐鉴赏课:《冼星海》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冼星海的音乐成就和贡献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1.2 教学对象适用年级:高中学生音乐基础:具有一定音乐鉴赏基础的学生1.3 教学内容介绍冼星海生平及其音乐作品分析《黄河大合唱》等代表作品探讨冼星海音乐创作的特点和风格第二章:冼星海生平介绍2.1 生平背景介绍冼星海的出生背景和家庭环境阐述其在国内外的音乐学习经历2.2 音乐事业的发展阐述冼星海在国内外的音乐活动介绍其在音乐教育和创作方面的贡献2.3 音乐成就与社会影响概括冼星海的音乐成就分析其对后世音乐发展的影响第三章:《黄河大合唱》分析3.1 作品背景介绍《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动机3.2 作品结构与形式分析《黄河大合唱》的曲式结构解读作品的和声、旋律、节奏等特点3.3 作品主题与表现手法探讨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分析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和创作手法第四章:冼星海音乐创作特点与风格4.1 音乐创作特点分析冼星海音乐作品的独特风格探讨其音乐创作中的民族特色和创新之处4.2 音乐风格的影响因素分析社会背景、文化传统等因素对冼星海音乐风格的影响4.3 作品的价值与意义阐述冼星海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第五章:音乐鉴赏与传承5.1 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分析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手法5.2 音乐传承的意义强调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性探讨如何传承和弘扬冼星海的音乐精神5.3 实践与拓展安排学生进行音乐作品表演或创作实践推荐相关的音乐鉴赏课程和活动,供学生进一步学习与交流第六章:冼星海音乐作品欣赏6.1 作品选择选择冼星海不同类型的代表作品进行欣赏,如《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
6.2 作品聆听与分析引导学生聆听作品,分析其旋律、和声、节奏等音乐要素。
探讨作品中的民族音乐特色和创作手法。
6.3 作品背景与文化内涵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情境。
高中音乐《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优质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表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模块名称:音乐鉴赏授课年级:高一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感受作品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研究的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对作品整体把握的鉴赏能力,通过细赏其中的乐章,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充分利用教参及音响资料,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教学资源及视频的新奇。
让学生在聆听感受体验音乐的同时多思考、多分析、多实践。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光辉的一生,介绍《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重点欣赏《黄河船夫曲》,通过打节奏、唱旋律等音乐方式深入体验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聆听、感受《黄河船夫曲》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引导学生把握该作品的音乐情绪及音乐力度的变化。
难点: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体验并考虑音乐要素在该作品中发挥的感化。
课本分析一、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中要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的教育理念,本节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室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浓重的民族精神的研究气氛中体验音乐的震撼力与号召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本领。
二、《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了解研究冼星海简历的条件下,以欣赏《黄河大独唱》为主要内容,因为作品有八个乐章,不大概逐一欣赏,因而可有详有略,重点聆听,从“最熟悉的一曲”切入,加以分析,讨论,并拓展到钢琴协奏曲《黄河》,使整节课,在活跃的气氛下,有音乐有思想升华。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唱法谈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电教电子琴等二、教室教学课前问好导入:教师演唱《黄水谣》第一乐段提问:这段描写了甚么景象?奔腾不息的黄河及生活在母亲河两岸辛勤劳作、安居乐业的人民完整欣赏《黄水谣》思考作品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喜→悲作品是《黄河大独唱》第四乐章,作曲是谁?(冼星海)教学过程一同走进《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冼星海简介观看《黄河大独唱》背景视频一)整体欣赏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思考1、展现了什么场景?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场景2、作品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四部分(朗诵+三部分)二)分段欣赏《黄河船夫曲》1.欣赏朗诵部分全体男生起立有气势朗读在钢琴豪情的伴奏下,像吹响的号角。
高中音乐鉴赏《冼星海》教课设计一、学习目标( 一) 倾听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部分乐章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感觉、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 二) 认识、认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芒一世,记着他的代表作品,认识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
( 三) 认识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声乐套曲和协奏曲的基本观点。
二、教课要点、难点要点:倾听、感觉《大吼吧,黄河》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指引学生掌握该作品的音乐情绪及音乐力度的变化。
难点:理解并思虑音乐因素在该作品中发挥的作用。
三、教课内容的安排( 一) 倾听《大吼吧,黄河》整体感觉作品情绪。
( 二) 认识冼星海的平生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 三) 赏识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四、教课资源建议( 一) 利用教材供给的文字、图片、乐谱、学生用的 mp3和教课课件等教课资源。
( 二) 运用录音机、电视机、 VCD机、电脑等多媒体资源。
( 三) 利用网络、阅览室、图书室等资源,收集整理所需要的文字、音响和音像等学习资料。
五、教课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 课前指导学生疏专题收集、整理与本课有关的学习资料。
( 二) 课前指引学生用mp3先自听全曲《黄河大合唱》。
( 三) 课上老师指引学生要点赏析《大吼吧,黄河》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 四) 拓展鉴赏:倾听殷承宗、郎朗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的不一样版本,宽阔学生眼界,感觉此中不一样的演奏风格。
六、教课过程教课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教课时间导入1、播放《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 《捍卫黄河》2、发问演唱的形式、作品名称等1、倾听《捍卫黄河》全曲2、思虑并回答下列问题1、经过熟习的旋律,唤起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兴趣2、复习初中所学过的有关音乐知识,并引出下一环节5分钟睁开教师指引并增补说明学生展现自己收集的音乐资料使学生认识作者平生及该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3分钟感觉播放视频《大吼吧黄河》倾听并思虑感觉音乐的情绪5分钟体验弹奏《大吼吧黄河》动机跟从伴奏学唱体验情绪上层层递进的变化3分钟深入展现谱例并分段播放音频教师针对该乐章各段落中音乐情绪的变化及音乐语言的运用提出问题 , 学生疏组议论 .依据谱例分段赏析并思虑音乐因素在该曲中发挥的作用理解并掌握该作品各段落间音乐情绪和音色的变化以及音乐力度、速度的对照等音乐语言的运用(如“同音重复”、铜管乐器衬托氛围的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