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
学》,和原文的标题相比哪个更好,为什么?
原题更好。原文题目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 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用《一门丰产的科学——物 候学》这样的题目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 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 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 也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1自然段)
B:(改文)立春过后,春天来了。各种花依次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也来了。……到了秋天,果实成 熟,植物的叶子也落下来了。
比一比:
A:(原文)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 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 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 阿婆,割麦插禾。” (第2自然段) B:(改文)杏花开了,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要 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叫了,要割麦插禾了。
《大自然的语言》
活动一:找一找,明方法
要求: 跳读课文,找出运用说明方法的语句,
说说这些语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 么作用?
说明方法
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引用 打比方 下定义 …和…相比、相对于…… 数词(概数、确数)
引号 像、是、当作, ……是……,这就是……,叫…… 一种是……,另一种是……
5.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 物。 (第4自然段)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活生生的生物比 作“活的仪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物候观测的 重要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6.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
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 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 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 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 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第5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