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IDC机房)暖通系统相关计算
- 格式:docx
- 大小:37.56 KB
- 文档页数:3
暖通计算公式范文暖通计算是指对建筑物内部进行采暖、通风、空调、给排水等系统进行设计和计算的过程。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相关公式,能够合理预测房间的热平衡、空气质量等指标,以确保建筑物的舒适性和能源效益。
本文将介绍暖通计算中常用的一些公式。
1.热负荷计算公式:(1)空气传热热负荷计算公式:热负荷=U×A×δT其中,U为单位面积传热系数,A为面积,δT为室内外温差。
(2)冷负荷计算公式:冷负荷=Qs+Qv+Qr其中,Qs为传感热负荷,Qv为通风换热负荷,Qr为负辐射热负荷。
2.换气量计算公式:(1)基于室内空气污染程度的换气量计算公式:V=(0.2-0.1×θ)×Vv+Vm其中,θ为烟雾因子,Vv为持续通风量,Vm为瞬时通风量。
(2)基于人数的换气量计算公式:V=0.35×N其中,V为换气量,N为室内人数。
3.装置风机功率计算公式:(1)风箱功率计算公式:P=p×V×F×δP其中,p为空气密度,V为风量,F为风机效率,δP为风压。
(2)其他风机功率计算公式:P=p×Q×δP其中,Q为风量。
4.空调制冷量计算公式:(1)常用热负荷计算公式:Q=C×V×δT其中,C为换热系数,V为空气流量,δT为温度变化。
(2)高级热负荷计算公式:Q=1.163×C×W×δT其中,W为湿度变化。
5.管道水流量计算公式:(1)无压损计算公式:Q=A×v其中,Q为水流量,A为管道横截面积,v为流速。
(2)有压损计算公式:Q=K×A×v×√(2h)其中,K为系数,h为压力损失。
以上是暖通计算中常用的一些公式,通过合理应用这些公式可以准确计算出暖通系统所需的参数和能耗,从而为建筑物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当然,不同的项目和具体情况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公式和方法进行计算,建筑设计师和暖通工程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数据中心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例析1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广东湛江某数据中心,建筑面积29916.4㎡,建筑高度44.5m,首层层高5.7m,2至8层层高均为5.4米,耐火等级一级,属一类高层公建。
2 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概况2.1 数据中心的空调计算参数:室外计算参数采用GB50736-2012推荐的气象参数[1],数据中心各主要功能房间的空调室内设计参数[2]如下---IDC机房设计温度:冷通道18±1℃;热通道30±1℃;相对湿度40~70﹪;UPS机房、配电室设计温度:24±2℃;管理用房设计温度:25±2℃。
空调负荷采用冷负荷计算软件进行逐时冷负荷计算。
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为20.07MW,其中机房内的各类电子信息设备耗电量的99%左右都会转化为热能[3],因此散热量大。
2.2 数据中心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概况:2.2.1 制冷系统主机配置:制冷机房设在首层。
选用6台1300 USRT水冷离心冷水机组+1台410USRT 水冷螺杆冷水机组,预留30%容量,以满足整栋建筑约130%的空调负荷需求。
满负荷运行时,开启5台大的离心冷水机组,另外两台冷水机组作为备用,保证其中任意一台大的冷水机组可以随时进行检修和保养从而保证机楼24小时不间断运行;(2)50%负荷运行时,开启系统2台大的离心冷水机组和螺杆冷水机组。
冷水机组、水泵设在一层制冷机房内,冷却塔设在屋面上。
2.2.2 冷冻水系统:冷冻水系统为一级泵变流量系统,可根据末端水量的变化来调节水泵频率从而调节流量,但需保证冷水主机的最低流量要求。
冷水机组的设计出水温度为10℃,冷水进入供水环网总管,然后由两个回路(每个回路按系统65%的负荷设计)分别把冷水送至各空调末端。
16℃的回水汇入回水环网总管,经水过滤器、冷冻水泵加压后再返回冷水机组。
各层IDC机房根据机房的设定等级,精密空调采用N+1和N+X配置。
2.2.3 冷却水系统:从冷水机组出来的37℃的冷却水,经冷却塔冷却后降至32℃,再经过水过滤器、冷却水泵加压后再返回冷水机组。
IDC机房电量和冷量计算(简约实用版)IT机房空调制冷量计算
217 M IT机房地板面积 * =
15 KW IT 设备负荷 * =
1 操作人员数量 * =
内部热负荷热负荷类型来源
1 IT 设备热负荷显热 100% OF IT kW 100% X 15 = 15 KW
2 UPS/PDU 热负
荷显热 7% OF IT kW 7% X 15 = 1.05 KW
227 W/M 地板面
3 照明系统热负荷显热积 0.027 X 17 = 0.459 KW
4 人体热负荷显热 70
W / 人 0.07 X 1 = 0.07 KW 5 人体热负荷潜热 60 W / 人 0.06 X 1 = 0.06 KW 外部热负荷热符合类型来源
新鲜空气通过渗透进入:
2 30 W/M 地板面
显热积 0.03 X 17 = 0.51 KW 墙体, 窗, 地板, 天花板 220 W/M 地板面
潜热积 0.02 X 17 = 0.34 KW
= 17.489 KW 总制冷量
= 59672 Btu/h 总制冷量
IT机房用电量计算
服务器机柜通常按每个机柜3KW计算。
UPS按机架式15KVA配置,后备半小时
电池。
精密空调用电量:10KW
照明及维修插座用电量:1000W
机房总用电量:三相五线制25KW。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数据中心暖通空调工程施工方案目录1暖通空调系统工程系统概述 (2)2暖通空调工程水系统施工方法 (3)1)空调水系统施工工艺流程 (3)2)空调水系统主要施工方法 (4)3)阀门安装 (9)4)管道补偿器选型及安装 (11)5)水压试验 (13)3空调及通风排烟风系统施工方法 (19)1)共板法兰风管制作 (19)2)风管安装 (22)3)风管部件安装 (27)4)风管严密性测试 (29)5)防腐与保温 (29)4设备安装 (31)1)设备安装工程概述 (31)2)设备安装施工程序 (32)3)风机盘管的安装 (39)4)水泵安装 (40)5)卧式热水罐安装 (44)6)冷却塔安装 (48)7)空调机组的安装 (49)5暖通空调系统调试 (52)1)调试准备工作 (52)2)空调风系统调试 (55)3)水系统调试 (59)4)楼控系统调试 (63)5)空调调试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68)1暖通空调系统工程系统概述本工程由IDC 机房楼、呼叫中心楼、通信枢纽楼和动力中心楼组成,IDC 机房楼设置水冷集中空调系统,标准达到黄金级数据机房要求,并在数据机房配置双冷源机房专用空调,系统冷源、水泵、冷却塔、水管路等均互为备份;呼叫中心设置水冷式舒适性集中空调系统、数据机房设置风冷式精密空调系统及各小房间多联机系统;通信枢纽楼通信数据机房采用风冷式精密空调系统,大厅等设置多联机变频空调系统;各栋均根据功能和空间布置安设机械排风及事故通风系统,并根据防火分区的划分,设置排烟系统和正压送风系统。
2暖通空调工程水系统施工方法1)空调水系统施工工艺流程空调水系统施工流程图图纸深化设计预留预埋绘制系统分解图施工材料采购管道预制支架预制干管安装立管安装支管安装支架安装管道试压管道冲洗二次防腐保温管道刷油防腐调试2)空调水系统主要施工方法(1)管材选用和连接方式水管管道材料及连接方式管道使用位置规格管材选用连接方式空调冷热水管、冷却水管DN≤50 焊接钢管丝扣连接DN>50 无缝钢管焊接连接空调凝结水管镀锌钢管或PVC管丝扣连接(2)管道安装的注意事项A、在经过建筑的沉降缝位置,必须使用不锈钢金属软管;管道穿越外墙、内墙、楼板和屋面必须选择相应类型的套管;B、对于使用补偿器的管道,必须按照指导图纸(该指导包括用于伸缩接头的固定装置和导管以及用于阻止型钢摆动防止弯曲的支架)的要求,在伸缩的起始点安装一个固定装置和导管;C、对于空调末端设备的凝结水管的,必须设置水封;D、管道与设备连接必须加装相应规格的软接头;E、管道要保持适当的坡度,便于排水和通气;F、管道分支或汇合时只可以使用三通,禁止使用四通;G、所有水管在安装前,需将管内外污垢、铁锈、杂物清除干净,安装中的敞口应临时封堵。
数据中心负荷及热量计算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据中心作为承载着大量信息和运行着重要业务的核心设施,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然而,与此相应的问题是数据中心的负荷和热量问题。
负荷和热量的准确计算对于数据中心的运行和能源管理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将探讨数据中心负荷及热量的计算方法。
首先,对于数据中心的负荷计算,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处理器负荷、存储负荷、网络负荷和电源负荷等。
处理器负荷是指数据中心处理器的计算能力需求,通常以计算能力来衡量,单位为 MIPS(每秒百万指令数)或 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
存储负荷是指数据中心对于存储设备的需求量,通常以存储容量来衡量,单位为字节(B)、千字节(KB)、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等。
网络负荷是指数据中心网络设备的需求,通常以数据传输速率来衡量,单位为位/秒(bps)或字节/秒(Bps)。
电源负荷是指数据中心所需的电力供应,通常以瓦特(W)来衡量。
对于负荷计算,首先需要对各项负荷进行量化,即确定各项负荷所需的数值。
对于处理器负荷,可以根据应用程序的要求,通过性能测试或压力测试等方法来获得处理器的需求量。
对于存储负荷,可以根据数据中心的存储需求来确定所需的存储容量。
对于网络负荷,可以根据数据中心的网络设备的需求来确定所需的传输速率。
对于电源负荷,可以根据数据中心的用电设备和工作时长来确定所需的电力供应。
在确定了各项负荷的数值后,接下来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负荷。
数据中心的负荷利用率即是指数据中心实际利用的负荷与其总负荷的比例。
通过合理分配负荷,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利用率,降低资源浪费。
例如,可以通过虚拟化技术将不同的应用程序集中部署在一台服务器上,从而提高服务器的负荷利用率。
而对于数据中心的热量计算,主要考虑的是数据中心的散热问题。
数据中心内部的设备和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热,会导致设备损坏、性能下降甚至停机。
因此,对于数据中心的热量计算至关重要。
数据中心热负荷计算数据中心的热负荷计算是设计和运营数据中心的重要步骤之一。
正确的热负荷计算可以帮助我们充分了解数据中心的散热需求,确保数据中心设备正常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本文将对数据中心热负荷计算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详细介绍。
一、热负荷计算的重要性数据中心是大规模计算机设备集中存放的场所,高密度的设备运行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恰当的热负荷计算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数据中心的散热需求,从而配备合适的散热设备,优化散热系统的效率。
合理的散热设计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且降低能源消耗。
二、热负荷计算的方法数据中心热负荷计算主要有两种方法,分别是经验法和数学模型法。
1. 经验法经验法是一种基于历史数据和经验调整的热负荷计算方法。
通过对过往数据中心运行情况的观察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对数据中心的热负荷进行估算。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适用于规模较小、设备类型单一的数据中心。
但是由于依赖于经验和历史数据,对于不同类型的数据中心可能会存在误差。
2. 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是一种基于热力学原理和计算机仿真的热负荷计算方法。
通过建立数据中心的热力学模型,结合数据中心的设备布局、功耗信息等参数,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数据中心的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等过程,得到热负荷的准确计算结果。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准确性高,适用于规模较大、复杂设备类型的数据中心。
但是需要专业知识和软件支持。
三、热负荷计算的步骤进行数据中心热负荷计算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收集数据首先,需要收集数据中心的相关信息,包括数据中心的布局、设备类型和功耗、环境条件等。
这些数据将用于后续的计算和分析。
2. 计算设备功耗根据数据中心的设备类型和规模,计算每个设备的功耗。
设备的功耗通常可以从设备的技术参数或者设备供应商提供的信息中得到。
3. 计算散热功耗根据设备的功耗和工作状态,计算数据中心的散热功耗。
散热功耗包括设备直接散发的热量和空调系统消耗的能量。
4. 估算散热能力根据数据中心的设计和散热设备的技术参数,估算数据中心的散热能力。
数据中心pue计算公式为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文章:咱先来说说数据中心的 PUE 计算公式哈。
这 PUE 呢,简单说就是评估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的计算公式是:PUE = 数据中心总能耗÷IT 设备能耗。
你可能会想,这有啥难理解的?别急,我给您细细道来。
就拿我之前参观过的一个数据中心来说吧。
那地方,好家伙,各种设备密密麻麻,灯光闪烁,机器轰鸣。
当时我就在想,这得消耗多少电啊!走进机房,一排排服务器整齐排列,风扇呼呼地转着,散热设备不停地工作。
这 IT 设备能耗,就是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这些直接用于数据处理和传输的设备所消耗的电能。
而数据中心总能耗呢,那就广泛多啦。
除了 IT 设备能耗,还有空调系统为了保持机房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消耗的电能,照明系统为了让机房亮亮堂堂消耗的电能,甚至还有监控系统、消防系统等等这些保障数据中心正常运行的设施所消耗的电能。
比如说,那个数据中心的空调系统可真是个“电老虎”。
夏天的时候,外面热得像蒸笼,机房里的设备散发的热量又大,空调就得拼命工作,呼呼地往外吹冷风,这消耗的电能可不少。
再说说照明系统。
虽然看起来照明好像用不了多少电,但机房那么大,灯又多,一天到晚开着,积累起来也是个不小的数字。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数据中心的能源利用效率怎么样。
如果 PUE 接近 1,那就说明能源利用效率高,大部分电都用在了“刀刃”上,也就是 IT 设备上;要是 PUE 比较大,那可能就意味着有不少电能被浪费在其他非 IT 设备上了,得想办法改进,节能降耗。
总之,数据中心PUE 计算公式虽然看起来简单,就那么一个除法,但背后反映的可是数据中心能源管理的大问题。
咱得重视这个公式,通过它来不断优化数据中心的能源使用,让数据中心既能高效运行,又能节能环保。
这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家都在努力降低数据中心的 PUE 值,让数据中心变得更加绿色、更加高效。
相信未来,通过对这个公式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我们的数据中心会越来越棒!。
暖通专业常用计算内容计算方法电算表汇总和使用采暖计算1、冬季采暖房间耗热量计算根据采暖房间性质(建筑高度、应采用的冷风渗透计算方法),采用计算共享库3.1中对应表格,计算房间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房间耗热量。
冬季采暖房间耗热量计算表内容和适应范围表1:K值计算表2:按单位面积换气量计算的房间热负荷(简称“换气法”)适用于人员长期停留、一般层高且采用自然通风、约20层及其以下建筑的房间,或更高层建筑的较高层房间和处于下层但考虑房间面积和朝向等因素冷风渗透量渗透法不会大于换气法的房间。
例如住宅户内房间、单宿、办公室等。
表3:多层建筑采用缝隙法计算的房间热负荷(简称:“多层缝隙法”)冷风渗透量采用门窗缝隙渗透量法,但忽略热压影响、只考虑风压。
适用于18m及其以下建筑,人员不长期停留(包括值班采暖)的房间和大空间。
表4:高层建筑采用缝隙法计算的房间热负荷(简称:“高层缝隙法”)适用的建筑物:超过18m;房间特征:同表3表5:采用缝隙法和换气法比较计算房间热负荷(简称:“高层比较法”)需满足换气卫生要求且超过20层的高层建筑的最底若干层中,有可能冷风渗透量渗透法大于换气法(例如住宅朝向较差的厨房卫生间),需比较后采用较大值的采暖房间。
2、采暖系统水力计算(专题)3、室外供热管网水力计算(专题)采暖循环泵等设备选择计算1.循环泵总流量按下式计算:Gn=0.86k1•Qr/(tg-th)式中Gn——采暖循环泵总流量(m3/h);Qr——总供热量(KW);k1——热网损失附加系数,k1=1.05~1.1;tg 、th——供回水温度(℃)。
循环泵扬程按下式计算:Hn =1.1(H1+H2+H3+H4)式中Hn——采暖循环泵扬程(m);H1——热水锅炉或换热器的水流压力降(m),由锅炉或换热器制造厂提供(估算时5.6MW以下的强制循环热水锅炉可取H1=8~15m,换热器可取3~8m);H2——锅炉房或热交换间内循环水管道系统的阻力(m),用计算共享库5.1进行计算(估算时根据系统大小可取H2=5~10 m);H3——锅炉房或热交换间至最不利用户供回水管的阻力(m)(4.3的计算结果);H4——最不利用户内部系统的阻力(m)(4.2的计算结果)。
数据中心建设数值参数计算一、机房系统占地面积计算在机房建设中单台机柜含各种配套面积按照单台3.5~5.5m2/台进行计算,具体计算公式如下:A(主机房面积)=F单台占用面积3.5~5.5m2/台(取中间值4.5)*N机柜总台数例:50台机柜的主面积=4.5(m2/台)X50=225 m2二、UPS计算1.机房内设备的用电量机房计划安装50台机柜,每个机柜按照4kw功耗计算,机房内机柜设备的耗电将在4kw*50台=200kw。
2.机房内其它设备(消防、监控、应急照明)监控、应急照明和消防设备耗电大约在10kw左右。
3.UPS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可按下式计算:E≥1.2P➢上诉公式中E——UPS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不包含冗余不间断电源设备)➢P——电子信息设备的计算负荷[(kW/kV.A)]。
继续上例P=机柜总耗电+机房内其他设备=200kw+10kw=210KWE≥1.2P=1.2*210KW=252KVA➢但还需考虑UPS运行在60%和70%之间是最佳状态,建议在上面的计算结果除以0.7进行再一次放大。
252KVA/0.7≈360KVA。
根据机型手册选择靠近功率的机型,因此选择2400KVA 的UPS。
为了电源端的安全可靠性,建议采用UPS机器配置1+1冗余方案,因此需要两台400KVA的UPS。
所以在选型上:选择两台200KVA UPS做1+1并机。
4.电池配置方法1)根据负载核算出UPS的功率大小;例:UPS 选用400KVA2)选定UPS品牌,这里要查一个外接电池电压参数;例:外接电池电压384V(正负192V)3)确定后备延时,与客户沟通;例:后备1小时4)最后一步通过计算方法确定电池组的数量;(注意:这里的一组是指32只为一组;因为外接电池电压384V,选用UPS电池一般是12V每只,即12×32=384)5)计算方法:AH=P×T/外接电池电压=400000×1/384=1042 (虽然400KVA,不能等同于有功功率,这里就不做细算了,具体情况时可以用400KVA乘功率因数,再进行计算。
3001715
内部热负荷
1IT 设备热负荷显热100% OF IT kW 100%X
2UPS/PDU 热负荷显热7% OF IT kW 7%X
3照明系统热负荷显热30 W/M 2地板面积0.03X
4人体热负荷显热70 W / 人0.07X
5人体热负荷潜热60 W / 人0.06X
外部热负荷
1新风引入:显热40 W/M 2地板面积0.04X
潜热30 W/M 2地板面积0.03X
操作人员数量* =数据中心地板面积* =
平方米(宽30米,进深10米)IT 设备负荷 * =kW (57个机柜,单位机柜热密度3K 显热比(SHR )
2因有中央空调集中处理到室内焓值,并只送到监控
围护结构:四面墙体,外窗, 地板, 天花总热负荷
显冷量
171=171kW 171=11.97kW 300=9kW 5=0.35kW 5=0.3kW 300=12kW 300=9kW =213.62kW =204.32kW =95.65%(宽30米,进深10米)
(57个机柜,单位机柜热密度3KW )HR )到监控室,故不予计入。
数据中心建设数值参数计算一、机房系统占地面积计算在机房建设中单台机柜含各种配套面积按照单台3.5~5.5m2/台进行计算,具体计算公式如下:A(主机房面积)=F单台占用面积3.5~5.5m2/台(取中间值4.5)*N机柜总台数例:50台机柜的主面积=4.5(m2/台)X50=225 m2二、UPS计算1.机房内设备的用电量机房计划安装50台机柜,每个机柜按照4kw功耗计算,机房内机柜设备的耗电将在4kw*50台=200kw。
2.机房内其它设备(消防、监控、应急照明)监控、应急照明和消防设备耗电大约在10kw左右。
3.UPS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可按下式计算:E≥1.2P上诉公式中E——UPS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不包含冗余不间断电源设备)P——电子信息设备的计算负荷[(kW/kV.A)]。
继续上例P=机柜总耗电+机房内其他设备=200kw+10kw=210KW E≥1.2P=1.2*210KW=252KVA但还需考虑UPS运行在60%和70%之间是最佳状态,建议在上面的计算结果除以0.7进行再一次放大。
252KVA/0.7≈360KVA。
根据机型手册选择靠近功率的机型,因此选择2400KVA的UPS。
为了电源端的安全可靠性,建议采用UPS机器配置1+1冗余方案,因此需要两台400KVA的UPS。
所以在选型上:选择两台200KVA UPS做1+1并机。
4.电池配置方法1)根据负载核算出UPS的功率大小;例:UPS 选用 400KVA2)选定UPS品牌,这里要查一个外接电池电压参数;例:外接电池电压 384V(正负192V)3)确定后备延时,与客户沟通;例:后备1小时4)最后一步通过计算方法确定电池组的数量;(注意:这里的一组是指32只为一组;因为外接电池电压384V,选用UPS电池一般是12V每只,即12×32=384)5)计算方法:AH=P×T/外接电池电压=400000×1/384=1042(虽然400KVA,不能等同于有功功率,这里就不做细算了,具体情况时可以用400KVA乘功率因数,再进行计算。
暖通计算公式暖通计算公式1. 室内空气负荷计算公式•公式:Q = V * r * (T2-T1) * c•解释:室内空气负荷计算公式用于计算空气调节系统需要处理的传热负荷,其中Q表示传热负荷,V表示空气体积流量,r表示空气密度,T2表示室内设计温度,T1表示室内实际温度,c表示空气比热容。
•示例:假设室内空气体积流量为1000 m³/h,密度为kg/m³,室内设计温度为25℃,实际温度为20℃,空气比热容为kJ/kg·℃,则传热负荷Q = 1000 * * * = 6015 kJ/h。
2. 空气绝对湿度计算公式•公式:X = * (e/(p-e))•解释:空气绝对湿度计算公式用于计算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有的绝对湿度,其中X表示空气绝对湿度,e表示水蒸气压,p表示大气压。
•示例:假设水蒸气压为10 kPa,大气压为100 kPa,则空气绝对湿度X = * (10/ = kg/kg。
3. 换气量计算公式•公式:V = A * n * H•解释:换气量计算公式用于计算空气调节系统中的换气量,其中V表示换气量,A表示房间面积,n表示换气次数,H表示每次换气的时间。
•示例:假设房间面积为50 m²,换气次数为3次/h,每次换气时间为20分钟,则换气量V = 50 * 3 * (20/60) = 50 m³/h。
4. 送风量计算公式•公式:V = Q / t•解释:送风量计算公式用于计算空气调节系统中的送风量,其中V表示送风量,Q表示传热负荷,t表示送风时间。
•示例:假设传热负荷为5000 kJ/h,送风时间为1小时,则送风量V = 5000 / 1 = 5000 m³/h。
5. 热负荷计算公式•公式:Q = U * A * (Ti - To)•解释:热负荷计算公式用于计算建筑物的传热负荷,其中Q表示传热负荷,U表示传热系数,A表示传热面积,Ti表示室内温度,To表示室外温度。
暖通计算公式(二)暖通计算公式1. 换热量计算公式空气换热量计算公式•换热量 = 空气质量流量× 空气比热容× 温度差•示例:假设有一台风机,空气质量流量为1000 m³/h,空气比热容为1000 J/(kg·°C),温度差为20 °C,则换热量为:–换热量= 1000 × 1 × 20 = 20000 J/h水换热量计算公式•换热量 = 水流量× 水比热容× 温度差•示例:一个水流量为10 L/min的水箱,水的比热容为4186 J/(kg·°C),温度差为10 °C,则换热量为:–换热量= 10 × 4186 × 10 / 60 = J/min2. 冷热负荷计算公式冷负荷计算公式•冷负荷 = 冷却负荷 + 风机负荷 + 冷冻机负荷•示例:一个空调系统的冷却负荷为1000 W,风机负荷为200 W,冷冻机负荷为500 W,则总冷负荷为:–冷负荷 = 1000 + 200 + 500 = 1700 W热负荷计算公式•热负荷 = 采暖负荷 + 通风负荷 + 热水负荷•示例:一栋建筑的采暖负荷为2000 W,通风负荷为300 W,热水负荷为500 W,则总热负荷为:–热负荷 = 2000 + 300 + 500 = 2800 W3. 风量计算公式风流量计算公式•风流量 = 空气密度× 风速× 面积•示例:一个房间的空气密度为kg/m³,风速为2 m/s,房间的面积为10 m²,则风流量为:–风流量= × 2 × 10 = 24 kg/s风机功率计算公式•风机功率 = 风流量× 风压 / 效率•示例:一个风机的风流量为20 kg/s,风压为500 Pa,效率为,则风机功率为:–风机功率= 20 × 500 / = 12500 W这些是暖通计算中常用的公式,通过计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换热量、冷热负荷和风量等方面的问题。
数据中心(IDC机房)暖通系统相关计算数据中心(IDC机房)暖通系统相关计算数据中心(Data Center)作为信息技术设备的集中存放与管理中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暖通系统作为保证数据中心运行的重要环节之一,需进行相关计算以确保其高效稳定运行。
本文将就数据中心暖通系统的相关计算进行阐述,并介绍一些常见的计算方法。
一、数据中心暖通系统的重要性数据中心承载着大量的计算设备和服务器等,其运行所需的稳定温度和湿度是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和延长设备寿命的关键条件。
如果暖通系统运行不当,将可能导致温度过高、湿度异常、散热不足等问题,进而影响设备性能,甚至引发设备损坏等重大事故。
因此,数据中心暖通系统的计算十分重要。
二、数据中心暖通系统计算方法1. 散热负荷计算数据中心内计算设备所产生的热量将直接影响到暖通系统的散热负荷。
散热负荷计算是数据中心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估算:- 设备散热负荷:根据设备的类型、功率、数量等参数计算设备散热负荷。
- 灯具散热负荷:计算数据中心内灯具所产生的热量。
- 人员散热负荷:根据人员数量和活动情况计算散热负荷。
- 其他设备散热负荷:考虑到其他设备如UPS(不间断电源系统)、发电机组等的散热负荷。
2. 冷却负荷计算计算好散热负荷后,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冷却负荷。
冷却负荷计算决定了暖通系统的冷却容量,以保证数据中心内温度恒定在设定范围内。
一般而言,冷却负荷计算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气流量计算:通过设备散热负荷、人员散热负荷等确定最终的冷却负荷,以确保良好的气流循环。
- 制冷量计算:根据数据中心的散热负荷和特殊要求,计算制冷机组所需的制冷量。
3. 空调选型计算根据散热负荷和冷却负荷计算的结果,需要选用适合的空调设备,以满足数据中心的需求。
在空调选型计算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冷却能力:选择适当的空调设备,确保其制冷能力能够覆盖数据中心的散热负荷。
- 机组数量:根据数据中心的规模和要求计算需要的空调机组数量,以保证散热负荷的均衡分配。
空调系统的PUE值计算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钟景华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朱利伟曹播??? 数据中心机房环境对服务器等IT设备正常稳定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
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的国家标准GB50 174-2008《电子信息机房设计规范》对机房开机时的环境的要求:为使数据中心能达到上述要求,应采用机房专用空调(普通民用空调、商用空调与机房专用空调的差异对比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如果数据中心机房环境不能满足以上要求会对服务器等IT设备造成以下影响:温度无法保持恒定- 造成电子元气件的寿命降低局部温度过热- 设备突然关机湿度过高- 产生冷凝水,短路湿度过低- 产生有破坏性的静电洁净度不够- 机组内部件过热,腐蚀一)数据中心热负荷及其计算方法按照数据中心机房主要热量的来源,分为:设备热负荷(计算机等IT设备热负荷);λλ机房照明热负荷;建筑维护结构热负荷;λ补充的新风热负荷;λ人员的散热负荷等。
λ1、机房热负荷计算方法一:各系统累加法(1)设备热负荷:Q1=P×η1×η2×η3(KW)Q1:计算机设备热负荷P:机房内各种设备总功耗(KW)η1:同时使用系数η2:利用系数η3:负荷工作均匀系数通常,η1、η2、η3取0.6~0.8之间,考虑制冷量的冗余,通常η1×η2×η3取值为0.8。
(2)机房照明热负荷:Q2=C×S (KW)C:根据国家标准《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要求,机房照度应大于2001x,其功耗大约为20W/M2。
以后的计算中,照明功耗将以20 W/M2为依据计算。
S:机房面积(3)建筑维护结构热负荷Q3=K×S/1000 (KW)K:建筑维护结构热负荷系数(50W/m2机房面积)S:机房面积(4)人员的散热负荷:Q4=P×N/1000 (KW)N:机房常有人员数量P:人体发热量,轻体力工作人员热负荷显热与潜热之和,在室温为21℃和24℃时均为130W/人。
IDC机房暖通专业相关计算汇总
IDC机房设置有大量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都会产生热量,在数据中心机房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仪器中交流电源的能量几乎全转化成热量了。
从设备的电源消耗可推算出IDC机房热量的产生量,为了避免设备温度升高至无法接受的程度,必须使这些热量扩散掉,否则热量的积累将会导致故障,选择适合的通风或冷却系统,首先需要知道设备的产热量和散热空间,才可进行制冷系统设备的设计。
本文以某数据中心为例进行示例讲解。
一数据中心设计单模块174个6kW 机柜,总共6个模块机房。
单模块设置10台冷冻水型精密空调,八用二备,单台精密空调显冷量为140kW,循环风量为36000m³/h,送风温差为12℃。
制冷系统设置为4台750冷吨(2637kW)离心式冷水机组,三用一备。
1、冷水机组制冷量的确定
冷水机组制冷量可按照IT负荷*1.2(包含建筑负荷)来计算。
IT负荷为6264kW,则单台冷机制冷量为6264*1.2/3/3.517=712冷吨,最终选择为750冷吨。
2、末端精密空调显冷量的确定
精密空调制冷量可按照IT负荷*1.05(包含机房的建筑负荷等)来计算。
单模块机房IT负荷为1044kW,取单台精密空调显冷量140kW,则精密空调数量为1044*1.05/140=7.83,向上取整得出空调数量为8,空调数量/4=2向上取整得出备用空调数量为2,空调+备用=规划空调数量10台。
3、末端精密空调循环风量的确定
可按照以下公式来计算
根据上述公式可得精密空调循环风量为3600*140/1.18/1.01/12=35240m³/h。
最终选择36000m³/h。
4、蓄冷罐容量的选型
选型原则:根据机房IT负荷Q计算冷冻水流量需求,蓄冷罐放冷时间15分钟来确定。
V=[Q*1.2/(ΔT*1.163)] *15/60
例:IT负荷6264KW,供/回水温度,12/18℃,蓄冷供冷时间15分钟。
计算结果为V=[6264*1.2/(6*1.163)] *15/60=270m³。
蓄冷罐有效容积一般为实际容积的85%~90%,乘以系数则V=300m³。
最终设置为2个150m³蓄冷罐并联运行。
5、水泵选型
循环水泵扬程主要考虑管路设备(冷机,板换等)的水阻损失,与楼层高度无直接关联管阻估算:沿程阻力一般是200pa/m,局部阻力是沿程的50%,冷机阻力7~9m,板换5m,冷却塔5m,蓄冷罐3~5m。
水泵功率计算公式P=(Q*H*k)/(6.12*η )(Q为流量,m³/min ;H为扬程;k为裕度系数一般取1.05~1.2 ;η为水泵功率系数取0.8~0.85)例:流量555m³/h,扬程35m,k取1.05,η取0.85
P=【(555/60)*35*1.05】/(6.12*0.85)=65KW
6、管路系统
流量确定后,流速最大取2.5m/s,估算管径。
7、冷热通道、地板设计规划:
采用半开放式机柜,机架冷通道(面对面)间距为1200mm~1500mm之间,机架热通道(背对背)间距为1000mm~1200mm之间;空调风向平行设备列,空调覆盖长度不超过15米。
单独设置电源列配套网络列,交流配电柜分别从主备UPS引入两路电源,服务器列没列设置一个列头柜,列头柜主备两路引电。
地板高度单机架功率不小于3.2kW 时,活动地板高度不宜小于500mm;单机架功率不小于4kW 时,活动地板高度不宜小于600mm;单机架功率不小于4.8kW 时,活动地板高度不宜小于7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