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概览
自主预习
一、风蚀地貌 1.风蚀作用 地面物质在 风力 作用下,脱离 原地 。包括 吹蚀
作用和 磨蚀 作用。 2.风蚀地貌 风蚀蘑菇 、风蚀壁龛、 风蚀柱 、风蚀残丘、 风
蚀沟槽 等。
突起的孤立岩石,尤其是裂隙比较发育的不太坚实 的岩石,遭受风蚀呈现上部宽大、下部狭小的蘑菇状形态,原 因是什么?
1.形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岩浆活动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2.造成花岗岩球状地貌的主要因素是( )
A.流水
B.冰川
C.风力
D.温度变化
答案:1.C 2.C 解析:河西走廊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作用显 著,强劲的风力携带大量沙石对坚硬的花岗岩不断打击、侵 蚀,形成了似“蜂巢”的风蚀地貌。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P地与Q地之间有贺兰山阻隔,贺兰山对来自西 北的冬季风起阻挡作用,P地年大风日数少,同时,贺兰山对来 自东部太平洋的夏季风起阻挡作用,使得Q地年降水量少于P 地。第(2)题,草方格沙障的设置不可能改变该区的植被类型 和气候类型,但可截留水分和削弱风力。
据报道,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关于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 处面积约为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其外围 分布着沉积岩。该处花岗岩岩体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这些 “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形如百兽飞禽。雄伟硕大的 岩体已被侵蚀得薄如蛋壳。花岗岩岩体绵延分布数百里,相 对高度相差百米以下。据此完成1~2题。
第二节 风成地貌
目标素养
1.通过景观图片和野外实践,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风成地貌类 型及其作用下的地表形态,增强地理实践力 2.学会利用野外考察的方法,并在野外考察中观察和识别常见 的风成地貌,并对典型地貌的成因进行分析 3.了解常见的风沙灾害,并学会分析风沙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加深对人地关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