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1 新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3.09 MB
- 文档页数:31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教材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和军事上的状况,上承奴隶社会,下启整个封建时代,为后面学习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经济和思想文化及秦始皇统一中国等内容有铺路搭桥的作用,因而本课承上启下,在中国古代史上占重要地位。
二、课程标准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鼑新,才能富国强兵。
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齐、晋争霸。
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知道《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导致了什么后果?播放动画视频《烽火戏诸侯》教师: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演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结果,等戎族真的来攻打西周时,诸侯没有再来救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随后,东周建立,东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春秋战国时期,今天我们来学习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展示: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看千金一笑叹周王衰落二、观春秋烽火展霸主风采三、谈七雄兼并解战国风云四、说天下大势悟分久必合(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看千金一笑叹周王衰落自主学习:请同学们看课本30页,归纳:东周的建立和分期。
学生一:东周的建立时间是公元前770年,建立者是周平王,都城在洛。
学生二: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是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
春秋战国的纷争说课稿(通用11篇)春秋战国的纷争说课稿 1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春秋战国的纷争》。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五个环节进行分析。
一、首先说教材,这一环节包括三部分内容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教材初一历史第六课的内容。
从社会形态更替的角度来看,前面我们分别学习了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相关内容,即将过渡到后面的封建社会。
而这个过渡是通过“春秋战国的纷争”来完成的,所以,本课在教材中承上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战国的历史时期以及发生在这一时期的重大史实,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和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以春秋战国错综复杂的历史时期为平台,以富有哲理的成语故事为基石,通过问题的巧妙设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比较,达到开阔视野和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春秋时期诸侯国强大的根本原因,使学生们懂得国家强大要靠改革,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强大而发奋学习;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重点:是齐桓公称霸、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
原因是齐桓公称霸是春秋时通过改革达到富国强兵的典型代表,而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分别反映了春秋战国时的战争时代特点。
难点:是如何正确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
原因是表面现象都是战争,其实质是争霸和兼并,对初一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二、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下面我们进行学情分析这一环节。
从思维发展规律上看,初一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对历史的学习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需要我们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学生们的历史知识阅读面比较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成语故事,以形成新的知识点,既锻炼思维能力,又开阔眼界。
三、说教法我们常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教材和学情的特点,我选择了以下几种教法。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目标1、学生能掌握:“东周”的概念内涵和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五霸;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吴越争霸;战国七雄的形成;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2、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就是各大国争夺霸权的政治,是大国靠武力胁迫弱小国家承认其领导地位的强权政治。
战国时期的政治,就是富国强兵,吃掉对方,进而统一中国的政治。
教学重难点重点: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历史挂图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课型:新授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播放成语动画《烽火戏诸侯》,问:“这个骗局导致了什么后果”?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影片,并阅读课文导入框内容,启发学生回答问题。
问题答案提纲:当戎族来攻西周时,诸侯没有再来救援。
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诸侯纷争的局面。
西周灭亡,东周开始。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为什么叫“春秋战国”?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这段历史。
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一些较大的诸侯不再服从天子的命令,不断进行争霸战争。
问:诸侯争霸的实质(目的)是什么?在教师的启发下思考回答问题:政治上:号令诸侯,迫使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经济上:迫使各国向霸主贡赋。
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首成霸业的是齐桓公。
“齐桓公为何能首先称霸?”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思考讨论后回答:齐桓公首先称霸原因——1、齐国是东方大国,有鱼盐之利;2、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富兵强;3、打起“尊王攘夷”旗号,扩充疆界晋文公是春秋时期另一个霸主。
他曾长年在外流亡。
后来,“晋文公为何能称霸?”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思考讨论后回答:晋文公称霸原因——1、发展生产,整顿内政,训练军队;2、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富兵强城濮之战大败楚军。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时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
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春秋时期齐、晋争霸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学习目标:1、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点、时间分界、2、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简单情况及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3、了解战国时期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主要的战役。
自学指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有哪位同学知道西周是怎样灭亡的?生:周幽王昏庸无道,还出演“烽火戏诸侯”的闹剧,最后被前来进攻的戎族杀死。
师:对,西周灭亡后中国历史就进入东周时期,也即春秋战国时期。
那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时又发生了哪些重要事情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第六课要学习和了解的内容。
(板书: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师:有谁知道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吗?生:“春秋”是因孔子所编鲁国编年史《春秋》得名,“战国”是因当时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而得名。
师:好。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东周开始了,但周一辈子的权威一落千丈。
东周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
(其中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共295年,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共255年)(板书:东周:公元前770年洛春秋和战国)二、制定和出示教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制定目标)师:好,现在我想请同学们自己来为这节课制定学习目标。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能力方面:通过学生对齐国强大、称霸的过程的学习,让学生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从而培养学生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的具体分析,使学生逐渐理解诸侯争霸的作用,认识诸侯争霸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虽然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具有加速统一步伐、促进民族融洽的积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对齐国、晋国称霸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点: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是难点。
教法设计: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首先复习提问在前上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哪个朝代?这些朝代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怎样?在学生能回答正确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并导入新课。
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西周过了是东周。
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一、东周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二、春秋五霸1、诸侯争霸的实质教师首先出示有关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学生通过此表格的分析,对东周的衰落景象一清二楚,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东周初年,王室力量削弱,天子和诸侯的地位变化的理解。
教师提问: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什么?教师应进一步指出: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正是在周王室的日益衰微的背景下,诸侯争霸的热闹场面一场接一场地出现了。
周天子,虽然名存实亡,但是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权威,却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所朝思暮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