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
- 格式:docx
- 大小:8.75 KB
- 文档页数:2
选择题:
下列哪个词语的读音是正确的?
A. 徘徊(pái huái)(正确答案)
B. 蹉跎(cuō tuó)
C. 铿锵(kēng qiāng)
D. 踯躅(zhí zhú)
下列哪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勤奋好学?
A. 废寝忘食(正确答案)
B. 鞠躬尽瘁
C. 披荆斩棘
D. 锲而不舍
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
A. 《狂人日记》(正确答案)
B. 《子夜》
C. 《骆驼祥子》
D. 《家》
“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哪位诗人的诗句?
A. 王维
B. 杜甫
C. 王安石(正确答案)
D. 李白
下列哪个词语是形容景色优美的?
A. 锦绣河山(正确答案)
B. 人山人海
C. 千钧一发
D. 口若悬河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出自哪首诗?
A. 《长征》(正确答案)
B. 《沁园春·雪》
C.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D. 《卜算子·咏梅》
下列哪个词语是形容人心情愉悦的?
A. 心旷神怡(正确答案)
B. 心如刀割
C. 心急如焚
D. 心有余悸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名言?
A. 孔子
B. 孟子
C. 屈原(正确答案)
D. 庄子
下列哪个词语是形容文章或言辞精彩的?
A. 妙笔生花(正确答案)
B. 画龙点睛
C. 对牛弹琴
D. 指鹿为马。
77年语文高考试卷一、给下面一段文言文加上标点符号(10分)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通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嫚而侮人项羽仁而敬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与人功得地而不与人利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群臣说服。
二、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10分)1. 帝置酒洛阳南宫。
(置:设置,安排)2. 通侯诸将毋敢隐朕。
(通侯:爵位名;隐:隐瞒)3. 陛下嫚而侮人。
(嫚:傲慢)4.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
(略:夺取)5. 所降下者因以与之。
(降:使……投降;与:给予)6. 妒贤嫉能。
(贤:有才能的人;能:有能力的人)7. 运筹帷幄之中。
(筹:计谋、谋划;帷幄:帐幕)8. 决胜千里之外。
(决:决定)9. 填国家。
(填:通“镇”,镇守)10. 群臣说服。
(说:通“悦”,高兴)三、翻译下面的句子(15分)1.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我得到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2.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利也。
(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使他们投降的地方,就把这些地方(土地、城池等)分给他们,和天下人共享利益。
)3.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在军帐之中谋划策略,在千里之外决定胜负,我比不上张良。
)四、作文(65分)要求:1. 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2. 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语言通顺。
以上试卷仅为根据1977年高考语文考试情况的模拟示例,实际当年的考试情况可能因地区等因素有所不同。
1977年北京、河南、江苏、辽宁高考语文试卷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宣布恢复高考。
由于“文革”期间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中小学教育有名无实,各省教育水平差别很大,且准备时间有限,此次高考遂实行各省自主命题。
1977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那一年,报考人数多,能考上大学的,是在当时的水平(这个可以看当年的考试大纲、采用百分制的高考试题和2018年北大校长的致歉信)中择优录取。
当时文理科都要考政治、语文、数学三科(各100分),文科另考史地(即历史、地理,满分100分)理科另考理化(即物理、化学,满分100分);英语作为参考,不计入总分。
1977年,报名考生约有590万人,录取27.3万人,录取比例29:1,竞争极为激烈。
以北京来说,四科总分及格,达到240分的有32127人,占考生总数的20%。
北京当年最低录取线260分,共有9555名考生被大学录取。
其他地方,如清华大学在黑龙江录取7名新生,人均总分317分,在广西录取14人,人均总分超过300分。
北京大学在福建录取26人,最低290分,最高340分。
大体而言,参加1977年高考,若总分能上300,就有希望上清华、北大。
第六届工农兵大学生1977年3月入学是76级;1977年12月高考,1978年春入学是77级;1978年高考1978年秋入学的是78级。
1977年北京、河南、江苏、辽宁高考语文试卷197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理科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文科一、作文:(本题满分为80分)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二、答题:(本题满分为20分,每一小题10分)1.在下面两段文字里,“中国的脊梁”是什么意思?“这一类的人们”和“一部分人”在当时各指的是什么人?鲁迅在文中批判了什么谬论,是怎样批判的?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77年高考语文试卷【序言】自1977年高考语文试卷诞生以来,它成为了一份见证历史的文献。
此文将对该试卷作一精细分析,并结合具体内容展开讨论。
【阅读理解】第一篇:《中国第一个绞刑的实施者》第二篇:《黄自己的心》第三篇:《你笑,我也笑》第四篇:《一只蜜蜂和一只苍蝇》第五篇:《寻找三国介绍人》【填空题】1. 词语辨析2. 完成句子3. 诗句填空4. 词语搭配【改错题】每小题一处错误,共10处【作文】主题:我的梦想限定词汇:早起、读书、希望、快乐、努力、成就、感恩【综合题】1. 阅读理解和填空题的综合题2. 改错题和作文的综合题【诗歌鉴赏】阅读一首古诗,并回答相关问题。
【七选五】阅读短文,从方框中选择五个句子,将文中空缺处补充完整。
【名著与名人名言】从名著中选出一段名言,并解释其含义。
【材料作文】阅读材料后,根据材料的要点和提示完成一篇作文。
【推理判断】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理判断,并回答相关问题。
【说文解字】选择一个字,解释其含义、起源和演变。
【阅读表达】从给定的文章、诗歌、古文中选择一篇,回答相关问题。
【补全对话】根据对话内容,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对话完整、正确。
【综合填空】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或短语填入空白处,使文意通顺。
【附加题】有多个难度级别的题目可供选择。
【结语】上述是1977年高考语文试卷的基本构成。
这份试卷以其丰富多样的题型和扎实的内容,帮助考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爱好中文写作的读者们也可从中汲取灵感,开展创作之旅。
每一份试卷都是一份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下了时光的印记,回忆起曾经的年华。
197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河北卷)语文语文知识试题(40分)一、给下列句子中带加重号的词语注音标调并解释其含义(8分)1.我们对待犯了错误的同志,应当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
(2分)2.早饭后,突然下起了大雨,但他毫不踌蹰..,毅然上学去了。
(2分)3.队伍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他们的歌声还余音袅袅....。
(4分)....,不绝如缕二、把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和不妥当的词语改正过来(8分)1.漫天风雪,封住山,阻住路,并且摇憾不了人们的志向,扑灭不了人们心头的浪潮。
(4分)2.《东方红》是歌诵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歌,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歌。
(2分)3.我们要建立立党为公的思想,敢于向那种不按实事求是的态度办事的不良偏向作斗争。
(2分)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4分)1.我们为革命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2分)2.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2分)四、指出下列句子运用哪些修辞方法(4分)1.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邦”,为党除了奸,为国除了害,为民平了愤。
(2分)2.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2分)五、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白话(6分)1.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3分)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3分)六、解答下列问题(10分)1.为什么我们的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5分)2.《论“打落水狗”》一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联系当前阶级斗争实际,简要说明它的现实意义。
(5分)作文题(60分)(下面两题,任作一题)一、我将怎样度过今后不平凡的二十三年二、园丁赞歌——记我最尊敬的一位老师参考题一、怎样正确理解文艺与生活的关系?二、在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名著中,各写出几部你最喜欢的作品,并举出一部说明为什么喜欢它。
选择题:
1. 下列句子中,哪个句子属于借代修辞手法?
A. 那个小伙子在篮球场上飞速奔跑,如同一匹驰骋的猎豹。
B.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明媚,给人带来无尽的温暖。
C. 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D. 那个女孩梳着一头乌黑的长发,犹如瀑布般美丽动人。
2. 下面哪个成语的意思与“心如刀割”相同?
A. 刻骨铭心
B. 心向往之
C. 血泪控诉
D. 心事重重
3. 下列哪个句子的修辞手法是夸张?
A.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整整一个世纪。
B. 那个人身高高得像一座高楼。
C. 天空中弥漫着祥云,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
D.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温柔、关怀和理解。
4. 下列哪个句子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
A. 春天终于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充满生机,是不是很美?
B. 你难道不知道她的优点吗?
C. 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温柔、关怀和理解。
D. 这本书的内容精彩纷呈,读了之后会有所收获吗?
填空题:
1. "默默无闻"中的"无闻"指的是_____________。
2. “纸上谈兵”是一种_____________。
3. 把下面的句子改为主动语态:问题被他轻松解决了。
4. 将下句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理解别人是一种_____________。
1977年高考试卷语文一、给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每题1分,共10分)1. 确凿()2. 菜畦()3. 桑葚()4. 油蛉()5. 斑蝥()6. 倜傥()7. 拗过去()8. 锡箔()9. 鸡毛掸子()10. 玉簪花()二、解释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
(每题2分,共20分)1. 精益求精()2. 人声鼎沸()3. 锲而不舍()4. 鲜为人知()5. 当之无愧()6. 锋芒毕露()7. 家喻户晓()8. 鞠躬尽瘁()9. 可歌可泣()10. 马革裹尸()三、文言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 5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每题2分,共10分)世隶耕()未尝识书具()父异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稍稍宾客其父()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题4分,共20分)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四、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正文:1977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份。
这一年,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无数有志青年重新拿起笔,投身于这场改变命运的考试。
以下是1977年恢复高考语文试卷的部分内容,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基础知识1. 词语解释(5分)请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文章(2)段落(3)修辞手法2. 词语选择(5分)在下列各句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空:(1)这篇文章()深刻地揭示了……(2)他的()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3)这篇文章()地阐述了……(4)这段()的文字令人深思。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1.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3分)2. 请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
(4分)3. 请举例说明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4分)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1. 请翻译下列句子:(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2. 请简要分析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莫春(2)冠者(3)舞零四、作文1. 请以“我的高考之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30分)2. 请以“梦想照亮未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30分)回顾1977年恢复高考语文试卷,我们可以看到,试题内容涵盖了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和作文四个部分,全面考察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张试卷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和希望,成为了他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如今,高考制度已经走过了四十多个春秋,试卷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高考始终是广大青年学子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考验。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197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辽宁省)第一部分(40分)一、给下面这句话注音,要标调(3分)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温暖。
二、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属于什么词类(2分)雷锋为人民服务的心最红2.指出下面复杂词组中的每个词组属于哪种类型(4分)恢复和发扬毛主席树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3.分析句子成分(4分)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我要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
4.分析多层复句的层次关系(3分)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三、什么叫拟人的修辞方法?举出一例(4分)四、写出毛主席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中心思想(6分)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五、将下面两段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标清题号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7分)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7分)参考题将下面这段文言文断句加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在试题上断句加标点,译文写在卷子上):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肖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第二部分作文(60分)文题:一、在沸腾的日子里二、谈青年时代(二题任选其一)。
1977年的语文高考试卷选择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谄媚(chǎn)踯躅(zhí zhú)菲薄(fěi)垂涎三尺(xián)B. 蹊跷(qī qiāo)踌躇(chú)甄别(zhēn)怙恶不悛(quān)C. 鞭笞(chī)桎梏(gù)商贾(gǔ)不省人事(xǐng)D. 毗邻(pí)崔嵬(wéi)蹂躏(lìn)揠苗助长(yà)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成为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B. 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C. 不少学生偏食、挑食,导致蛋白质的摄入量偏低,钙、锌、铁等营养素明显不足,营养状况不容乐观。
D. 政府部门既要明确其与慈善组织的关系,也要加强对其的监管,这样才能促进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鲁迅先生的杂文,语言犀利,思想深刻,很有战斗力,在当时社会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传颂。
B.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C. 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D. 他的演讲太出色了,我只好甘拜下风。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B. 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他连声说:“不好,不好,献丑,献丑!”C. 张老师,我们敬请您担任我们文学社的顾问,如果能得到您的同意,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D. 今天是我乔迁之喜的日子,为了答谢您的祝贺,我特意在家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句式长短不一,以长调为主,所以又称“长短句”。
一九七七年高考语文试卷一九七七年高考语文试卷一、阅读理解(共两篇,每篇5分,共10分)1. 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
小明是一个聪明、勤奋的孩子。
他从小就喜欢读书,对于各种知识都有浓厚的兴趣。
父母觉得他过于沉溺于书本,担心他的社交能力不足,所以给他报名了一个绘画班,希望能够拓宽他的视野。
小明进入绘画班后开始展示了他的天赋。
很快,他的画技超过了其他同学。
任课老师也发现了他的潜力,并尽全力培养他。
几年后,小明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画家,他的作品被各大艺术馆争相收藏。
小明的故事告诉我们坚持自己所爱是多么重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和兴趣,只要我们坚持下来,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1) 小明从小就对什么有浓厚的兴趣?A. 运动B. 阅读书籍C. 绘画D. 社交2) 小明进入绘画班后,他的画技超过了谁?A. 老师B. 同学C. 父母D. 其他艺术家二、作文题(20分)题目:我的梦想梦想是人生的灯塔,是生命的动力。
我的梦想是……三、古诗文默写(10分)请根据下面的古诗文内容,补充出缺失的文字。
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改错题(10分)下面的句子中有一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我们应该更注重保护环境,将废弃物都处理好。
五、名句辨析(10分)请根据下面的名句选择正确的解释。
1) 唯有书香能致远。
A. 只有读书才能获得成功。
B. 长期的学习才能带来成就。
C. 只有文化底蕴才能走得更远。
D. 只有书本里的知识才能拓宽视野。
2)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A. 前辈树立了好榜样,后代可以借鉴。
B. 前人努力开创了条件,后人可以得到好处。
C. 前人付出了辛勤劳动,后人可以获得成果。
D. 前人的贡献使得后代的生活更好。
六、作文批注(共六道,每道5分,共30分)请根据下面的作文内容给予批注,包括结构合理性、内容丰富性和表达准确性等。
作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您如何度过一个有意义假期的文章。
1977年北京、河南、江苏、辽宁⾼考语⽂试卷1977年北京、河南、江苏、辽宁⾼考语⽂试卷1977年10⽉21⽇,《⼈民⽇报》发表《⾼等学校招⽣进⾏重⼤改⾰》,宣布恢复⾼考。
由于“⽂⾰”期间没有统⼀的教学⼤纲,中⼩学教育有名⽆实,各省教育⽔平差别很⼤,且准备时间有限,此次⾼考遂实⾏各省⾃主命题。
1977年是恢复⾼考的第⼀年,那⼀年,报考⼈数多,能考上⼤学的,是在当时的⽔平(这个可以看当年的考试⼤纲、采⽤百分制的⾼考试题和2018年北⼤校长的致歉信)中择优录取。
当时⽂理科都要考政治、语⽂、数学三科(各100分),⽂科另考史地(即历史、地理,满分100分)理科另考理化(即物理、化学,满分100分);英语作为参考,不计⼊总分。
1977年,报名考⽣约有590万⼈,录取27.3万⼈,录取⽐例29:1,竞争极为激烈。
以北京来说,四科总分及格,达到240分的有32127⼈,占考⽣总数的20%。
北京当年最低录取线260分,共有9555名考⽣被⼤学录取。
其他地⽅,如清华⼤学在⿊龙江录取7名新⽣,⼈均总分317分,在⼴西录取14⼈,⼈均总分超过300分。
北京⼤学在福建录取26⼈,最低290分,最⾼340分。
⼤体⽽⾔,参加1977年⾼考,若总分能上300,就有希望上清华、北⼤。
第六届⼯农兵⼤学⽣1977年3⽉⼊学是76级;1977年12⽉⾼考,1978年春⼊学是77级;1978年⾼考1978年秋⼊学的是78级。
1977年北京、河南、江苏、辽宁⾼考语⽂试卷1977年北京⾼考语⽂试卷理科作⽂:我在这战⽃的⼀年⾥⽂科⼀、作⽂:(本题满分为80分)我在这战⽃的⼀年⾥⼆、答题:(本题满分为20分,每⼀⼩题10分)1.在下⾯两段⽂字⾥,“中国的脊梁”是什么意思?“这⼀类的⼈们”和“⼀部分⼈”在当时各指的是什么⼈?鲁迅在⽂中批判了什么谬论,是怎样批判的?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的⼈,有拼命硬⼲的⼈,有为民请命的⼈,有舍⾝求法的⼈,……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1977年,我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这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又一次重要转折。
作为恢复高考的第一年,1977年的语文试卷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以下是该试卷的主要内容:一、注音题(3分)1. 待(dài)、遇(yù)、同(tóng)、志(zhì)、象(xiàng)、春(chūn)、天(tiān)、般(bān)、温(wēn)、暖(nuǎn)二、词类辨析题(2分)1. “雷锋”为名词,“为人民服务”为动词短语,“的心”为名词性短语,“最红”为形容词。
三、复杂词组类型题(4分)1. “恢复和发扬”为并列短语,“毛主席树立的”为定语后置,“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并列短语。
四、句子成分分析题(4分)主语: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谓语:要,宾语: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
五、多层复句层次关系题(3分)因为(原因)→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结果)→所以(结论),如果有缺点(条件)→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结果)。
六、拟人修辞方法题(4分)拟人修辞方法:将事物赋予人的特征,使其具有人的情感、行为或思想。
例如:“小草在春风中欢快地舞蹈。
”七、文言文翻译题(6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八、作文题(50分)题目:难忘的一天要求:以第一人称叙述,写一篇关于自己难忘的一天的事。
总结:1977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内容涵盖了注音、词类辨析、复杂词组类型、句子成分分析、多层复句层次关系、拟人修辞方法、文言文翻译和作文等多个方面。
从试题内容来看,该试卷难度适中,旨在考察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教育资源匮乏、学习条件艰苦的背景下,恢复高考的第一届考生能够顺利完成试卷,充分体现了他们的才华和学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红红火火毫不犹豫B. 气壮山河恰如其分C. 鸡鸣狗盗水落石出D. 狐假虎威悠然自得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本书内容丰富,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B. 我们一定要发扬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C. 通过这次讨论,使我们明确了方向。
D. 老师的教育使我深受感动。
3.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他身体很好,工作很努力。
B. 我问他什么时候回家,他笑了笑,没有回答。
C. 这个工厂的规模很大,工人很多。
D. 看到同学们这么关心我,我很感动。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科学家在“两弹一星”的研究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B. 他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发表了《数论基础》等著作。
C. 他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因公牺牲。
D. 他精通英语、法语、日语三种语言。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座大桥如一条巨龙,横卧在长江之上。
B. 他在月光下,仿佛一位诗人。
C. 这本书像一座知识的宝库,使我受益匪浅。
D. 他的声音洪亮,像一声雷鸣。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形近字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下列句子中,括号内应填入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下列句子中,括号内应填入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下列句子中,括号内应填入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下列句子中,括号内应填入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题(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考试时间:1977年12月考试时长:1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愕呆滞纷至沓来B. 恍若未觉恣意妄为纷至沓来C. 翻箱倒柜恍若未觉恣意妄为D. 惊愕翻箱倒柜恣意妄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这次演出,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这件事情上了。
B. 他的讲话非常生动,使我们深受启发。
C. 他对这个问题思考了很久,最后终于解决了。
D.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这次考试却意外地失败了。
3. 下列词语中,与“举世闻名”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风靡一时B. 名扬四海C. 著名D. 知名4. 下列成语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风驰电掣B. 骇人听闻C. 轰轰烈烈D. 眼花缭乱5. 下列句子中,表达效果最生动的一项是()A. 这座山真高,仿佛插云霄。
B. 这座山高耸入云,令人叹为观止。
C. 这座山高得让人望而生畏。
D. 这座山高,站在山顶上可以俯瞰全城。
6. 下列词语中,属于同义词的一项是()A. 风和日丽阳光明媚B. 艰苦卓绝勤奋努力C. 举世闻名著名D. 风驰电掣眼花缭乱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B. 他努力学习,希望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C. 她的歌声如天籁之音,令人陶醉。
D.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8. 下列句子中,语序不当的一项是()A. 我们学校每年都举行运动会。
B. 运动会每年都在学校举行。
C. 学校每年举行一次运动会。
D. 每年学校都举行运动会。
9. 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纪小,但很有出息。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
C. 她的工作态度非常认真。
D. 他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
10. 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学习很好,但从不骄傲。
B. 他不仅学习很好,而且工作也很努力。
C. 他学习很好,但因为生病没有参加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漫步、璀璨、瞻仰B. 悠然、慷慨、凌辱C. 贪婪、昭著、绚丽D. 翱翔、剖析、喧嚣2. 下列句子中,语法错误的是:A. 他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是成绩仍然不理想。
B. 我对他的这种行为感到十分气愤。
C. 这本书的内容十分丰富,引人入胜。
D. 她的发言非常精彩,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是:A. 一帆风顺B. 惊天动地C. 情不自禁D. 天马行空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这本书像一座宝库,蕴藏着丰富的知识。
B. 他工作认真负责,像老黄牛一样。
C. 天上的星星像眼睛一样闪烁。
D. 这条河流像一条绿色的丝带。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
B. 她的歌声如泉水般清脆,如黄莺般婉转。
C. 他工作努力,学习刻苦,生活节俭。
D. 这本书的内容既丰富又有趣,引人入胜。
6. 下列词语中,属于近义词的是:A. 丰富、繁荣B. 认真、负责C. 快乐、愉快D. 高兴、悲伤7. 下列句子中,语序不当的是:A. 他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是成绩仍然不理想。
B. 我对他的这种行为感到十分气愤。
C. 这本书的内容十分丰富,引人入胜。
D. 他对这个问题思考了很久,才找到了解决办法。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这本书的内容十分丰富,引人入胜。
B. 他对这个问题思考了很久,才找到了解决办法。
C. 这是什么地方?这么美丽!D. 你知道吗?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这本书的内容十分丰富,引人入胜。
B. 他对这个问题思考了很久,才找到了解决办法。
C. 这是什么地方?这么美丽!D. 他的嗓音洪亮,能传遍整个操场。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比修辞手法的是:A. 这本书的内容十分丰富,引人入胜。
B. 他对这个问题思考了很久,才找到了解决办法。
1977年高考语文试卷一、给下面这句话注音,要标调(3分)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温暖。
二、回答下列问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属于什么词类(2分)雷锋为人民服务的心最红2.指出下面复杂词组中的每个词组属于哪种类型(4分)恢复和发扬毛主席树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3.分析句子成分(4分)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我要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
4.分析多层复句的层次关系(3分)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三、什么叫拟人的修辞方法?举出一例(4分)四、写出毛主席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中心思想(6分)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五、将下面两段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标清题号(14分)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7分)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7分)六、作文60分文题:一在沸腾的日子里二谈青年时代(二题任选其一)1977年高考数学试卷一二、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作倾斜角为3/4π的直线,它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
求A、B 两点间的距离。
三、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CD、CE分别为斜边AB上的高和中线(见第三题图),且∠BCD与∠ACD之比为3:1。
求证CD=DE。
四、在周长为300厘米的圆周上有甲、乙两球,以大小不等的速度作为匀速圆周运动,甲球从A点出发按逆时针方向运动,乙球从B点出发按顺时针方向运动,两球相遇于C点。
相遇后,两球各自反向作匀速圆周运动,但这时甲球速度的大小是原来的2倍,乙球速度的大小是原来的一半,以后它们第二次相遇于D点。
197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
xx)
第一部分(40 分)
一、给下面这句话注音,要标调(3 分)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温暖。
二、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属于什么词类(2 分)
xx 为人民服务的心最红
2.指出下面复杂词组中的每个词组属于哪种类型(4 分)恢复和发扬毛主席树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3.分析句子成分(4 分)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我要献出自己的毕生
精力和整个生命。
4.分析多层复句的层次关系(3 分)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三、什么叫拟人的修辞方法?举出一例(4 分)
四、写出毛主席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中心思想(6分)
xx 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xx。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五、将下面两段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标清题号
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xx,xx 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7 分)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7 分)
参考题
将下面这段文言文断句加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在试题上断句加标点,译文写在卷子上):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肖相国即死令谁代之
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
第二部分作文(60 分)
文题:
一、在沸腾的日子里二、谈青年时代(二题任选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