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第4课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教学设计主备人:黄海丰审核人:刘永梅二次备课人:【单元课题】中国美术鉴赏【课业类型】新授课【课程分析】本单元共八课,分别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中国书法》《中国传统雕塑》《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国民间美术》《中国近现代美术》。
以传统三大画科引入,从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民间美术和近现代美术几个角度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的特点,掌握鉴赏中国美术的方法,理解中国文化对艺术的影响,感受中国美术独特的美感,强化深厚的民族情怀。
【基本问题】第3课: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浓郁的山水情怀?第4课: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能否以写实的程度作为衡量艺术水平的标准?第5课:汉字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鉴赏?第6课:中国传统雕塑承载了古代中国人怎样的文化观念?第7课:中国传统建筑与中国传统园林各有哪些特点?它们与社会思想意识和自然环境有怎样的联系?第8课: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为何别具特色?第9课:谁创作了民间美术?它有怎样的文化内涵、精神价值和艺术形式?第10课:应该如何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创作与时代变迁的关系?【具体问题】第4课:花鸟画中的情趣和人物画中的情性。
〖图像识读〗第4课本课主要作品有工笔花鸟画《写生珍禽图》、大写意花鸟画《荷石水鸟图》《墨葡萄图》、小写意花鸟画《墨梅图》《墨竹图》《墨兰图》,工笔人物画《女史箴图》《簪花仕女图》、壁画《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工笔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大写意人物画《泼墨仙人图》、人物画《油荒坐啸图》、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灸艾图》,涉及朝代众多,都是典型作品。
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图像的识读,体会传统花鸟画如何在写生的基础上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如人物画是如何传神写照的。
〖美术表现〗第4课通过不同风格作品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时代、地域、个人审美追求带来的不同特征。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围绕中国传统花鸟画和人物画展开,内容丰富且系统。
教材首先明确了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花鸟画写实与写意的关系、人物画形神兼备和以形写神的特点。
在课程内容上,清晰地阐述了花鸟画和人物画的发展历程,通过具体的作品如黄筌的《写生珍禽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深入剖析了两类绘画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同时,还列举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元代以来文人的梅兰竹菊画作、朱耷的《荷石水禽图》、韩滉的《五牛图》以及各类人物画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鉴赏素材。
教材注重引导学生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理解绘画作品,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可能对中国传统绘画有一定的接触,但对于花鸟画和人物画的深入理解可能较为有限。
他们可能对一些著名的绘画作品有所耳闻,但对于作品中蕴含的艺术特点、文化内涵以及审美价值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可能对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形式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审美理念和创作方法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引导。
在学习兴趣上,学生可能对精美的绘画作品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但对于较为抽象和深层次的艺术理论和文化内涵可能会感到枯燥或难以理解。
然而,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能够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结合具体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尝试模仿绘画作品中的线条和色彩,或者让学生讲述自己对某幅作品的感受,以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花鸟画写实与写意的关系,了解人物画形神兼备、以形写神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提升对中国花鸟画和人物画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作品、分析讨论等活动,深入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和人物画的艺术特点和审美特征。
“托物言志”方面的审美追求,培养学生附像识读,审美判断的能力,探究发现22.问题情境二:传统花鸟画“写生”是对客 观物象的简单呈现吗? 《墨梅图》这幅作品中的梅花是作者对客观物象的简单呈现吗?花鸟画的生机兹趣除了自然层面的,还与作者哪些思想情感紧密相关?阅读.计论交流,理解花乌闻的生机意趣与画家思想情感紧密相关。
探究发现3 3.问题情境:传统花鸟画是如何“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朱车的《鱼石图》和徐渭的《墨葡萄陷》在表现对象的刻曲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鱼是“翻白眼”的?葡萄藤为什么枝叶纷披,气势奔放?表现了画家怎样的情感诉求?归纳:中国传统花鸟画借助笔墨韵味和情趣抒发画家精神追求情感表达,是“缘物寄情”也是"托物言志”。
分析朱耷的鱼石图》和徐渭的《墨葫图》,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探究发现4 4.问题情境四:传统人物画中形与神是什么 关系?传统人物画主要分哪几类?《辔花任女图》中表现了宫廷妇女怎样的精神气质?《闭元图》是如何表现神仙道士的气度不凡的? 观察图像、思考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小组讨论,回答。
基于核心素养的绦 合探究,通过设置可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创作理念与评价作品的标准。
55.向题情境五:传统人物画是如何传达人物 的神情意态的?《韩熙载夜宴图》中,画家如何组合各段画?如何是现韩熙载的精神面貌?通过对主人公韩熙载外貌特征、人物面部细节的刻画以及宴会参与者的精彩表现,反映出韩熙载怎样的内心写照?画面如何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境界?66.问题情境六:如何傲到“谜貌取神”?分析《泼墨仙人》中的形与神的关系。
7.间题情境七:传统风俗画有什么特点与 价值?从不同层面分析《清明上河图》《炙艾图》这两幅风俗画中人物刻画的精彩之处。
观察、明上河图》进行分析、识读。
高中美术鉴赏第四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教学准备学情分析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四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说明:本课内容较多,鉴于课程安排和知识分析,我选材于教材二十九页中国传统花鸟画进行知识衍生,挖掘“美术作品和艺术家的人生关系”这个知识点为本课的重点内容。
花鸟画是中国人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重要艺术载体,我认为通过中国传统花鸟画中的诗书画印和艺术家的人生经历相结合来来鉴赏中国传统花鸟画是很有必要的。
教材中的部分图像是有题画诗来补充说明画面含义,结合艺术家的生平和个性特点,充分利用这些诗歌来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内容和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虽然教材提供的这些美术作品都具有“画外之意”,但画面本身的造型因素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美术作品毕竟不是文学和诗歌,即使要表达某种意义,也是通过视觉形象来进行的。
虽然这些作品在某种程度上都使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但实际上每幅作品表达隐含意义的方式都不一样,保持着自己的特点。
从教材中可以看出,借用传统的视觉图式不会束缚美术家的自我情感,例如,“四君子”这样的题材在中国是通用的图式,但每个美术家画出来的具体形态都不一样,所赋予这些题材的情感内涵和主题思想也不一样,画家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对社会的认知,影响着作品的表达,我们从教材里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作品来分析美术作品与画家的人生关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国画作品的“画外之意”。
教学工具1、教学对象是高一新生,他们在初中美术课上学习过一些美术鉴赏知识,但大部分学生不重视美术课,学生的美术认知水平参差不齐。
鉴于此情况,在中国传统花鸟画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用浅显的例子,直观的语言去启发式的教学,提升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再适当拓展一些美术知识,满足不同学生的认知需求。
2、在课堂上,我发现高一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烈,对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对于传统绘画知识了解很少,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引导,组织学生对作品上的题跋展开研讨,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深入理解美术作品与艺术家的人生关系。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高中美术课教案教案主题: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学科:美术年级:高中时间:4-6节课一、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和人物画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学习花鸟画和人物画的基本构图和表现技巧。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和人物形象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
创作一幅中国传统花鸟画或人物画作品。
二、教学准备:图片和示例作品,包括中国传统花鸟画和人物画的经典作品和现代艺术家的作品。
美术材料,如水墨、宣纸、毛笔等。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示范和讲解。
三、教学步骤:第一节课:引入:介绍中国传统花鸟画和人物画的背景和特点,解释它们的象征意义和艺术价值。
花鸟画元素:讲解花鸟画的基本元素,如花卉、鸟类、昆虫等,并展示相关的示例作品。
练习:让学生使用铅笔进行简单的花鸟素描练习,练习描绘花卉和鸟类等元素。
第二节课:回顾上节课内容: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素描练习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构图和细节表现:讲解花鸟画的构图原则和细节表现技巧,如平衡、对比、细节描绘等,并展示示范作品。
练习: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花鸟画构图和细节练习,体验如何处理画面的整体效果和细致的表现。
第三节课:人物形象的观察:介绍人物画的基本要素,如头部、身体、手部等,以及人物的姿态、表情和动作,并展示相关的示例作品。
示范和实践:教师进行人物画的示范,演示不同的线条和阴影处理方法,以及人物特征的表现。
学生实践:让学生尝试使用毛笔和宣纸进行人物画的实践,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进行创作。
第四节课:学生展示和讨论:学生展示他们的花鸟画或人物画作品,并进行互相讨论和评价。
鉴赏与解读: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示范作品和学生作品,讨论其中的意境、表达和艺术特点。
总结和反思: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他们在中国传统花鸟画和人物画方面的成长和收获。
教学扩展: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特别是中国传统花鸟画和人物画的展览,让学生亲自接触和欣赏真实的艺术作品。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优质课教案一、教材分析。
“基本问题”是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能否以“写实”程度作为衡量艺术水平的标准?“情境导入”从中国传统花鸟画描绘的对象人手,理解“写实”与“写意”的概念。
从两张欧阳修的画像人手,理解人物画中的“形”“神”的问题。
本课分为花鸟画、人物画两部分。
第一部分“写生花鸟”首先指出花鸟画在宋代写实技巧已达到巅峰,并举《写生珍禽图》为例。
然后指出宋人较之“写实”更追求“写生”,即花鸟的生机意趣。
在此基础上,花鸟创作进一步与人的气质、感情相联系。
花鸟画成为中国人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重要载体。
创作上也就不再拘泥于外形的相似,而更多地追求精神的表达。
第二部分“传神人物”指出中国传统人物画表现的往往是特定阶层及其价值观念。
“小结”再次强调:花鸟画,人物画不以描摹外形为目的,不能套用西方古典绘画理论衡量中国传统绘画。
“拓展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深人理解作品,并将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学生对传统花鸟画、人物画的鉴赏兴趣,并检验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二、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1.了解花鸟画写实与写意的关系,理解人物画形神兼备、以形写神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提升对中国花鸟画和人物画的鉴赏能力。
2.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重神韵、以形写神的审美特征,提升对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的文化理解,提高人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1.图像识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空间等形式特征;以搜索、阅读、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识别与解读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的内涵和意义。
2.美术表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形成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通过观察、想象、构思和表现等过程,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
3.审美判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重神韵、以形写神的审美特征,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显示健康的审美趣味。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传神人物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必修《美术鉴赏》模块第二单元中国美术鉴赏的第四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中的第二部分—传神人物,我主要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板书六个方面来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阶段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身的特点。
学科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美术鉴赏模块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观察、体验、联想、鉴别与评价,获得审美经验,提高艺术品味的活动。
本节内容“传神人物”指出中国传统人物画表现的往往是特定阶层及其价值观念。
通过《女史箴图》《簪花仕女图》两幅图及曹植的《画赞序》,指出了这类人物画的创作目的:在绘“形”的同时,更注重传“神”。
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明确人物神情是画中表现的重点。
通过“探究与发现”引导学生思考长卷形式带来的视觉效果--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也是中国人物画的独特传统。
“探究与发现”提供了《世说新语》的故事和《幽篁坐啸图》,理解场景的选择对人物精神的烘托与加强。
由于对精神的强调,一些人物画采用了“遗貌取神”的方法《泼墨仙人图》即是其例。
风俗画是人物画中较特殊的一类,成就很高,留下了古代社会宝贵的形象资料。
《清明上河图》《灸艾图》为其中翘楚。
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理解人物画形神兼备、以形写神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提升对中国人物画的鉴赏能力。
2、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的审美特征,提升对中国传统人物画的文化理解,提高人文素养。
在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形与神的关系。
本课的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所蕴含的人文情怀。
作业涉及教科书版本:人教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年级及册次:高一作业涉及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第二单元中国美术鉴赏第4 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作业设计教师姓名:整体性作业设计思路:本单元的主要任务是了解花鸟画和人物画的造型、构图、笔墨等特点,以写生为基础,从实际生活中寻找对象,加以艺术表现,让学生了解中国画工笔和写意的两种技法,体会以形写神的意趣,学会鉴赏作品的基本方法。
本课设计 1 课时的作业,能通过写生观察练习花鸟画或人物画的线描稿,在此基础上,临摹或创作一幅花鸟画或人物画挂在家里作为家庭装饰画。
布置作业设置“菜单式作业”,尊重学生实际和个体差异,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点餐,根据自身的特点、喜好、习惯以及自己成长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去完成。
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课时使用时段作业内容作业设计设计意图预计时长预估难度系数课前基础性作业作业一1.学生自学第 4 课花鸟画、人物画的教材内容2.思考: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能否以写实的程度作为衡量艺术水平的标准?(以形传神)通过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了解相关知识20分钟0.5作业二准备中国画相关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5 分钟0.4发展性作业作业观看中国画花鸟画和人物画的绘画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技法30分钟0.5课中基础性作业作业一了解中国画的两种技法:工笔:白描、淡彩、重彩(熟宣)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两种技法5 分钟0.6写意:小写意、大写意(生宣)作业二通过写生观察练习花鸟画或人物画的线描稿,线条要准确而流畅让学生练习中国花鸟画和人物画的线描或白描,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为作品的完成打下基础,既是草稿又可以练习手法10分钟0.6发展性作业︵选做︶作业一1.根据线描稿,临摹或创作一幅花鸟画挂在家里作为家庭装饰画让学生手与脑巧妙结合,提高审美意识、绘画技能、勇于创新的能力,培养毅力、耐心和想象力,能够有效发挥潜能,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创造思维、色彩配置的能力,运20分钟0.6用美术补色等知识,能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
【教学课题】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课型】授新
【教学目标】
1、课表内容要求:了解花鸟画写实与写意的关系,理解人物画形神兼备、
以形写神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提升对
中国花鸟画和人物画的鉴赏能力。
2、培养核心素养要求: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重神韵、以形写神
的审美特征,提升对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的
文化理解,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写实与写意的关系。
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形与神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所蕴含的人文情怀。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评价法。
教学过程。
高中美术《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说课稿一、说教材只有认真分析教材,才能切实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4课,属于“美术鉴赏”学习模块。
主要内容是掌握花鸟画和人物画的鉴赏方法,由于本节课内容过多,所以我分为了两个课时,本次主要讲解第一课时——中国传统花鸟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花鸟画的分类与意趣,掌握鉴赏花鸟画作品的方法,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学情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设计教学。
因此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已经趋于完善,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意识。
该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关于美术鉴赏学习的基础,因此我会在教学中更加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在美术鉴赏中一些抽象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因此,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花鸟画的题材、分类,掌握写生花鸟画的造型、构图、笔墨等特点,体会写生花鸟画的“形”“神”意趣,学会鉴赏花鸟画作品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写生珍禽图》《墨葡萄图》等代表作品,分析写生花鸟中造型、构图、笔墨等特点,体会画家的情感,并理解不同时期花鸟画发展与背景的关系,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花鸟画的艺术魅力,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悟绘画与自然之美。
四、说教学重难点只有明确重难点,才能有针对性的教学。
本节课的重点是花鸟画的鉴赏方法;难点是结合画家思想体会作品内涵。
五、说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
因此,我将采用讲授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同时为了更好的辅助课堂教学,我还准备了花鸟画艺术作品、PPT课件等相关教具。
七、说教学过程除了上述分析,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更是重中之重,为了让学生学有所获,我将采用六个方面进行展开。
活动一:趣味情境导入学科之间相互联系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氛围的手段之一。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一、导入新课:PPT展示梅兰竹菊图,花鸟画表现题材仅限于花卉和鸟吗?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提问形式花鸟画,并不仅仅是花与鸟,“在中国绘画门类中,花鸟画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泛指各种动植物,包括花卉、蔬果、翎毛、草虫、飞禽等类。
这一画科传承有序,在宋元时期达到了高峰。
这节课我们共同鉴赏中国传统花鸟画。
二、拓展研究:1、PPT展示五代时期黄筌《写生珍禽图》,这幅作品中的鸟和动物昆虫,你能识别出它们的种类与名称吗?画家创作的目的是什么?从题材、布局、造型、赋彩分析作品。
带着问题我们欣赏一下,传统花鸟画在写生技巧方面达到了怎样高度?这一作品的最大特色是强调写实,重视动物的各自形态特征和它们的质感。
用细密线条和浓丽色彩,描绘大自然众多生灵,例如,乌龟壳的坚硬、蝉翼的透明等都描绘的非常细致。
标志着花鸟画从早期粗拙臻于精美。
古人的写生与“写实”不同,写生要求表现花鸟的生机意趣,它与人的生活际遇、思想情感紧密相连。
古代文人看到一棵草、一片落叶都可能生发出一声嗟叹与几分感怀,会写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样的诗句。
这样一种感时忧世的情怀是人的精神世界里不可或缺的情感体验,也是一种鲜活存在的感觉。
2、欣赏花鸟画《墨梅图》:PPT展示(同学读作者背景)作者简介: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人,元末著名以墨梅开创写意新风的画家、诗人、篆刻家。
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终于满腹经纶。
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屡次应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后归隐山林,靠卖画为生。
性格孤傲,淡泊名利,鄙视权贵。
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画梅,后被称为“画梅圣手”。
从题材、布局、造型、赋彩,四个方面进行赏析、品读。
(小组讨论)题材:为什么选择梅花?与他性格有什么联系?寄托怎样情感?梅花自然属性“傲雪”与画家“孤独”性格特征相吻合。
布局:布局上有什么特点?与他性格有什么联系?寄托怎样情感?画面“少、空”布局形式和梅花枝干“弯腰不低头”形态与画家“孤”的性格相吻合造型:梅枝造型看到什么?与他性格有什么联系?寄托怎样情感?花朵枝干的“墨色浓淡、苍劲挺拔”与画家的“傲”性格特征相吻合。
人教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教学设计
主备人:黄海丰审核人:刘永梅二次备课人:
【单元课题】中国美术鉴赏
【课业类型】新授课
【课程分析】本单元共八课,分别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中国书法》《中国传统雕塑》《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国民间美术》《中国近现代美术》。
以传统三大画科引入,从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民间美术和近现代美术几个角度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的特点,掌握鉴赏中国美术的方法,理解中国文化对艺术的影响,感受中国美术独特的美感,强化深厚的民族情怀。
【基本问题】
第3课: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浓郁的山水情怀?
第4课: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能否以写实的程度作为衡量艺术水平的标准?
第5课:汉字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鉴赏?
第6课:中国传统雕塑承载了古代中国人怎样的文化观念?
第7课:中国传统建筑与中国传统园林各有哪些特点?它们与社会思想意识和自然环境有怎样的联系?
第8课: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为何别具特色?
第9课:谁创作了民间美术?它有怎样的文化内涵、精神价值和艺术形式?
第10课:应该如何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创作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具体问题】第4课:花鸟画中的情趣和人物画中的情性。
〖图像识读〗第4课本课主要作品有工笔花鸟画《写生珍禽图》、大写意花鸟画《荷石水鸟图》《墨葡萄图》、小写意花鸟画《墨梅图》《墨竹图》《墨兰图》,工笔人物画《女史箴图》《簪花仕女图》、壁画《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工笔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大写意人物画《泼墨仙人图》、人物画《油荒坐啸图》、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灸艾图》,涉及朝代众多,都是典型作品。
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图像的识读,体会传统花鸟画如何在写生的基础上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如人物画是如何传神写照的。
〖美术表现〗第4课通过不同风格作品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时代、地域、个人审美追求
带来的不同特征。
〖审美判断〗第4课结合形、神的塑造,以不同的鉴赏角度理解作品。
〖创意实践〗第4课结合作品,引导学生积极实践,熟悉山水画的基本笔墨技巧。
〖文化理解〗第4课理解在花鸟画“情趣”之中的缘物寄情、托物言志,人物画“情性”体现的社会阶层、价值观念、特定身份、精神气质。
在比较作品中理解,创作者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形式与内容的选择和组成也会有差异,这就造就了个人、时代与地域的美术特征,不同的政治氛围、文化风气、审美习俗不尽相同,催生出的美术作品也各具特色。
【单元设计思路】第3、4、5课的内容关联性较强,主要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内容。
第4课主要是中国传统花鸟画和人物画。
作为中国美术鉴赏的开篇,一是要承接好第一单元的内容,在本节课实践运用中复习巩固;二是要抓住花鸟画“情趣”、的特点,综合形式分析法和图像阐释法,让学生由表及里,深入了解山水画所体现的中国文化的特征,有利于比照理解第4课花鸟画的“情趣”、人物画的“情性”、第5课书法的笔墨与精气神表达。
同时,也为中国传统雕塑、建筑、工艺、民间美术及近现代美术的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美术作品的特征及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
〖过程与方法〗在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中,掌握中国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深厚的民族自豪感。
【第3课教学过程设计】
〖情境导入〗
有一首诗写道“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学生接答“人来鸟不惊”。
“这首唐代王维的诗大家非常熟悉,大家知道题目是什么吗?”学生接答“《画》”。
王维诗中的画,可以说引人入胜,那么,这幅《画》到低是山水画还是花鸟画或者人物画呢?上节课我们从山水画的鉴赏中了解到,中国画的美,更在于诗般的意境,领略过山水画的“情怀”,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花鸟画的“情趣”和人物画的“情性”。
〖带着问题自学〗(之后教师提问)
1.中国古人写生与“写实”的含义不同在什么地方呢?
2.应该如何理解齐白石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3.中国人物画中“传神”和“写照”哪个更重要?
〖互学交流〗小组、同位间交流预习的问题。
导学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作品导学〗
〖板书〗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写生花鸟: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传神人物: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
结合作品比较
1.分析《写生珍禽图》
①形式—线条:中国工笔画,严谨、细致、写生的线条,准确勾勒
②形式—色彩:染阴阳(凸凹),随类赋彩,用笔新细,轻色晕染,色彩浓丽却不失雅道。
③形式—材质:绢本
④形式—空间:作为写生画稿,看似排列无序,却安排的疏密得当、顾盼呼应,背景留白却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
⑤内容—题材:花鸟,画面主要有鹡鸰、麻雀、鸠、龟鳖、昆虫等动物二十四只
⑥内容—主题:这是五代时期宫廷画家黄筌画给其儿子黄居宝用以习画的范本,表现珍禽异兽
⑦内容—情境: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
写生与“写实”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写生要求表现花鸟的生机意趣。
花鸟的生机意趣不仅是自然层面的,也是与人们生活际遇、思想情感密切相连的。
2.学生尝试比较分析八大山人朱耷的《荷石水鸟图》、徐渭的《墨葡萄图》、王冕《墨梅图》、文同《墨竹图》、郑思肖《墨兰图》
一是要学生反复从形式要素、内容要素阐释作品。
二是在引导中,让学生有意识体会花鸟画的“写实”与“写意”,分析花鸟画是如何“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理解“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活”“脱”与“形”“神”。
〖转入〗花如欲语,禽如欲飞。
石必崚嶒,树必挺拔。
跃然纸上,意趣盎然。
在领略花鸟画的生活“情趣”之后,再一起来审视中国传统画中的传神写照与人物性情。
3.分析《女史箴图》《簪花仕女图》与《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
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人物画家在表现具体人物时重点表现对象的社会阶层与价值观念的。
二是让学生结合作品从线条、色彩、着装、体态、容貌、神态等方面分析人物相貌与特定身份、精神气质的表现。
4.赏析比较《韩熙载夜宴图》《泼墨仙人图》《幽篁坐啸图》,理解“写照”“传神”“写心”一是重点分析《韩熙载夜宴图》,对听乐、观舞、暂歇、清吹、散宴等场景的描绘,主人公郁郁寡欢的神情。
二是《泼墨仙人图》的意象表达,“遗貌取神”,抛弃具象,旨趣全在传神。
三是《幽篁坐啸图》环境对人物性格的烘托。
一幅连环画式的长卷,一幅大写意的人物,一幅情境交融的人物,虽然形式、笔法不同,但是对人物角色和思想情感的表达都十分重要。
5.赏析比较《清明上河图》和《艾灸图》,理解风俗画对人物的刻画,依然性格鲜明。
〖尝试练习〗
P32页,选一幅韩熙载局部用白描的方式临摹,再临摹P34中的患者表情,体会两者不同的表现手法。
〖小结〗
不论花鸟画还是人物画,中国画家在创作时都未曾止步于对外形的描摹,以形写神是他们一贯的追求。
正如画家潘天寿所说,“东方绘画之基础在哲理,西方绘画之基础在科学。
根本处相反之方向而各有其极则。
”不能套用西方古典主义绘画的理论和标准来衡量中国传统绘画的价值。
中国传统绘画承载着人伦教化、修身养性的功能,不追求视觉感官的刺激,而注重形式的探索和意趣的传达。
中国画往往是内敛的、抽象的,需要静下心来品读。
想要真正欣赏中国传统绘画,必须体会古人的创作理念,理解绘画背后的中国文化和历史。
反过来,通过欣赏中国传统绘画,也可以令我们与先人文脉相承、心灵相通。
〖课后作业〗
1思考应该如何理解中国花鸟画的意趣和人物画的传神。
2预习第二单元中国美术鉴赏第5课书为画心——中国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