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尔衮_高三作文
- 格式:docx
- 大小:17.71 KB
- 文档页数: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也越来越热衷于追逐快的刺激,以快为美,追求一夜成名,一纸风行,一张图让你了解,一次行动登上头条,一分钟创造奇迹,一次创业成为亿万富翁……每个人都像被施了魔法上了发条,使耐心、沉浸、安静、细致变得越来越稀缺,使“勤劳”成为贬义词,使“专注”被人嘲讽。
其实,人生大多时候就像小鸡破壳,茧蛹蝶变,是没办法一步到位的。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体验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与耐心同行古人云:“欲速则不达。
”这就告诉我们,倘若你一味地追求快,追求速度,往往适得其反。
在生活中,如果急躁是绊脚石,是一望无尽的深渊,那么耐心就是灯塔,是指南针,让你在生活中有源源的前进动力,带你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生活中我们为什么需要耐心呢?耐心给我们耐得寂寞的意志品质。
司马迁在入狱以后,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沉下心来,在与外界隔绝的环境中奋笔疾书,潜下心志,耐心的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品质啊,是耐心炼就了他在生活中耐得住寂寞的意志。
是啊,没有耐心,陈景润就不能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项数学上的明珠;没有耐心,达尔文就不能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去发现整理出进化论;没有耐心,居里夫人就不能在放射性物质的危害下发现“镭”元素……生活需要耐心。
耐心给我们超出凡俗的雄心壮志。
幼年的多尔衮因年幼无知推动了努尔哈赤给他的皇位。
为了再和皇太极长子豪格一争高低,夺回父皇给他的皇位,他开始养精蓄锐,从书中、实战中耐心地汲取养料,在一次次磨炼中,他立下了自己的伟大报负,最终他成为了清王朝的实际缔造者。
如果没有耐心,多尔衮也许就屈服于皇太极的统治,也许在十几年的漫长等待中,消磨了斗志。
是耐心给予了他超出凡俗的雄心壮志,生活需要耐心。
耐心给我们永不服输的坚定信念。
高考作文知足,快乐之源范文800字4篇古语有云:“知足者常乐。
”它来源于老子的“知足不辱,知止不移,可以长久。
”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知道满足就永远快乐。
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知足,快乐之源范文,欢迎阅读。
高考作文知足,快乐之源范文一大海广阔无垠,因为他珍惜每一条小溪;树叶发荣滋长,因为他珍惜每一缕阳光;群山连绵巍峨,因为他珍惜每一块砾石。
珍惜会使生命精彩,正如海潮的大海,茂盛的绿叶和高耸之云端的高山。
知足者常乐。
“足”中正浸透着对已有一切的珍惜。
只有在珍惜中,生命的乐趣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诠释。
只有在珍惜中生活才会溢满充实。
只有在珍惜中心灵才能体会出身边的美丽。
又何必让欲望迷住你的眼睛。
有一个农夫临死前,他请来一位哲人并问他:“我一身劳生草草,身心两疲,即还是一无所获,一贫如洗,我这一生是不是徒徒虚度?”哲人只是微笑着说:“如果我用万贯家财和你交换你的儿女妻子,你愿意吗“农夫很微弱但毅然坚决的说:”?我不会同意的。
“哲人还是微笑着回答道:”那你又何须苦恼呢?你拥有的是亲人的爱,他们是你最值得珍惜的东西。
“农夫释然的笑了,望着在一旁低泣的家人,微笑地闭上眼睛。
农人最终懂得了珍惜的道理,所以他是在快乐中死去的。
也许人生就是如此,得到的更多并非意味着真正的幸福,珍惜你所拥有的才是真正的快乐。
也许正在此时,还有人在感叹上天的不公,报怨事与愿违何不放下对不可及事物的执着,而去珍惜已拥有的珍宝呢珍惜亲情,亲人的关爱,那是世间最闪耀的珍宝。
?珍惜友情,朋友的友谊,犹如一泉甘露,是心灵里的一眼清泉,一池清凉;珍惜快乐,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快乐是生活的音符,是寒冬的一缕暖阳,是轻轻掠过心湖的一阵清风,珍惜时间,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珍惜时间就是延长了生命,何不珍惜时间完成更远大的梦想?每个人都有如此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又何须在欲望的歧途中苦苦求得恩宠。
懂得珍惜的人才能得到更多,贪婪的索取只会带来永无止尽的欲望。
爱新觉罗·多尔衮,天才战将,权倾朝野,与孝庄的情事屡屡被搬上银幕。
这个男人,体弱却嗜欲,极近王位而不得,壮年猝死,留下成群妻妾和一堆谜题。
以一句话赠之,最合适是:担当生前事,何惧身后评。
夏夜雨后,酒足饭饱,也许你乐意听历史老师来讲讲多尔衮的故事。
众所周知,多尔衮是大清朝创始人努尔哈赤的儿子。
在努尔哈赤死了以后,多尔衮的同父异母的哥哥皇太极继位。
皇太极死了以后,皇太极的儿子爱新觉罗·福临继位,多尔衮就成为摄政王。
而爱新觉罗·福临在位的前八年,多尔衮实际上是大清王朝的摄政王——真正意义上的摄政王。
多尔衮从1643年开始摄政,1644年清军入关。
在此之后的几年时间内,大清王朝就迅速统治了整个中国。
所以,多尔衮不单是大清王朝的摄政王,更重要的则是在多尔衮摄政时期,大清王朝完成了对中国绝大多数领土的占领。
多尔衮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明清之际的英雄人物。
多尔衮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非常不平凡的。
关于多尔衮的非常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样一组数字:崇德八年,也就是皇太极去世的那一年,1643年,多尔衮担任了辅政和硕睿亲王。
顺治元年,也就是1644年,多尔衮担任了叔父摄政王。
顺治二年,也就是1645年,多尔衮担任了皇叔父摄政王,加了一个“皇”字,皇叔父摄政王。
顺治五年十一月,多尔衮担任的官职又少了一个“叔”字,皇父摄政王,这是1648年。
等到了顺治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公历的1651年的年初了,也就是多尔衮刚刚去世的时候。
多尔衮的职位又发生了变化,清朝的顺治皇帝给多尔衮一个十七个字的谥号——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义皇帝。
“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义皇帝”这十七个字是顺治皇帝追封给多尔衮的。
我们要注意,这十七个字的封号最后两个字是“皇帝”,多尔衮死后被追谥为皇帝,是皇帝就要有庙号。
多尔衮的庙号成宗。
成者,得天下也,得天下者是为成。
看来,多尔衮去世的时候,已经到了多尔衮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候。
2023高考语文押题作文:满足知不足怎么去具有一道彩虹?怎么去拥抱一夏天的风?天上的星星笑地上的人,总是不能懂不能知道足够。
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2023高考语文押题作文:满足知不足7篇,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高考语文押题作文:满足知不足篇1孔子在《礼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省也。
”是的,不学习,不知道宇宙如此之广阔,世界如此美丽。
要真正做到知不足然后自省,需要一个良好谦逊的态度,恳切地对待别人的批评。
夏衍先生便是这样的一个人。
夏衍生前在审查一个出国的京剧时,大致讲了句外行话,当时大家都没有反应,散场时,马彦祥就跟他说:“你老兄,对京剧完全是外行,不要乱讲好不好。
”又说,“你乱讲一气,下面不好办。
”从此以后,夏衍奋发图强,到旧书店里把能买到的关于中国戏曲发展的书都弄来,拼命的看,作为时任文化部长的夏衍,对于别人的批评,态度是恳切的,他看到可自己知识的不足,学养的差距,同时也印证了他自省的决心。
著名的科学家芝诺也是如此,他曾经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
他画了一个圆,圆内表示他学过的知识,圆外是无穷无尽的知识深潭。
若要学更多的知识,圆就要越大,直径就要越长。
他对学生说,“从某个意义上说,我不知道的东西比你们多些。
”也是由于这种求学自省的精神,他成为了著名的科学家。
而如今的我们,正踏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的视野仍旧不够开阔,我们要学习夏衍和芝诺,知道在学习中检讨,知道自己的不足,而不要如田鸡般坐井观天。
我国南宋梁文学家江淹,早年以文章著名,被誉为江南才子”,后来他不思进取,不连续学习,最后留下了“江郎才尽”的见笑。
因此,学习需要一步步积存,不能狂妄自大。
冰心老人家曾说过:满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我们要学会在学习生活中检讨,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成为有所作为的人。
2023高考语文押题作文:满足知不足篇2怎么去具有一道彩虹?怎么去拥抱一夏天的风?天上的星星笑地上的人,总是不能懂不能知道足够。
谈谈多尔衮摄政日记(一)多尔衮作战在皇太极时期,不仅是足智多谋,而且非常勇敢,每次都身先士卒,亲自披甲上阵的。
松锦之战,他披坚执锐,祖大寿军从锦州城头发炮向南轰击,洪承畴从松山发炮向北轰击,多尔衮差点被击毙。
祖大寿复降后,多尔衮曾向他谈到当时危急的情形,祖大寿张惶失措地说:“果真有这样的事,要是那时候击中王爷,可怎么办呀”。
(我这里都翻成白话文,日记是半文半白的) 多尔衮却认为,“那时候我们是敌对双方,发炮时唯恐打不中,大寿言不由衷,实在可笑。
” (原文是“彼时两仇相敌,唯恐不中,大寿言不由衷,诚为可笑”。
)祖大寿二次归降时,很多满人是很不满的,认为他出尔反尔小人一个,加上他死守锦州十几年,死在他手上的清兵不在少数。
但皇太极还是放过了他,没有赏他具体职务,多尔衮继续秉承皇太极对祖大寿的政策,让祖大寿作军事参赞,没有具体职务。
但祖某人得享天年,康熙三年以高龄在北京去世。
从上文态度可以看到多尔衮此人有时还是相当坦率的,对大臣们的虚话基本不买帐,但是从祖的反应来看多尔衮的确是位高权重,满汉官员对他的态度一律是诚惶诚恐。
(二)多尔衮对刚林等大学士们说:崇祯皇帝还是好的,只是武官虚功冒赏,文官贪赃坏法,我在东边的时候,每见此中朝报,下以此蒙上,上的旨意亦以此蒙下,最为好笑,所以就不看了。
这里所指的朝报,也就是明朝的邸抄,是官方出版的流行于官员内部关于朝廷消息的抄报,有圣旨上揄大臣奏折的抄件和官员赏功职位升降的消息等等,相当于大陆参考消息没有在八十年代初尚未公开出版前的角色。
多尔衮在入关前就通过细作订阅了两年,后来因为如上述他所说的理由,空话假话太多,所以就停止订阅了。
这里可以看出1。
清灭明的心思早就有了,否则怎么会时时关注明朝动向,以订阅朝报为方式来了解敌方动向,这也是情报搜集的一种方式。
2。
多尔衮与其他的满人不同的是,他很细心,事事留心,同时他的阅读面也是很广的;3。
他对明朝官场积弊在入关前就了如指掌,并且一言中的,这对他的执政是很有帮助的,可见他的政治头脑。
高考语文押题作文:知足知不足(精选7篇)高考语文押题作文:知足知不足精选篇1也许你会羡慕苍鹰翱翔时的自由,也许你会敬仰大海奔流不息的坚持,再或许你会崇拜昙花一现时的美丽。
但,苍鹰没有你穿梭于世界时的充实,大海没有你坚持奋斗的过程,昙花没有你成功后的永远辉煌。
所以,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想你拥有什么;所以,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是一种对现在已得到的、拥有的、持一种满足的态度。
知足常乐它不会好高骛远,不会杞人忧天,更不会异想天开。
知足常乐的人是旷达的,是豪迈的,是满足的,他们需要一种处事不惊、见怪不怪时的淡定。
知足常乐的生活是安逸、舒适的,它被注入了新的能量。
知足常乐的我,是快乐、幸福的,我是积极向上的。
知足常乐的人是旷达的,它有处事不惊的淡定。
苏轼仕途不顺,闲暇之时,游览赤壁,面对客人妄自菲薄的回答,他回答:“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呼!”这是一种旷达的处事情怀。
再有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气势磅礴,畅古通今。
他不因被贬而消沉,相反,他更豪迈。
知足常乐的生活是愉悦舒适的,它被注入了新的能量。
五柳先生陶渊明,厌恶官场生活,憧憬田园生活,毅然决然地辞官,他不因五斗米而折腰。
他性嗜酒,好读书,日子清贫但快乐,他早晨到田地里除草,傍晚扛着锄头和月亮一起携手到家。
他村人评价他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他就这样满足的在田园中除草培苗,做着他认为最浪漫的事。
知足常乐的我,是开心的、向上的。
我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我能够确定的说:我把我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美好的事物上——生活。
我知足是因为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一群积极向上的同学……我常乐是因为我知足。
山峰不羡慕珠穆朗玛峰的高大,因为它有它自己的高度;小溪不羡慕长江的奔腾与繁华,因为它有它自己的节奏与安静。
高考作文:《俯下身子》讲评1、俯下身子广阔的天空容忍了电闪雷鸣的肆虐,才有了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忍了波涛骇浪的猖狂,才有了清波荡漾;寂静的森林容忍了弱肉强食的残忍,才有了鸟语花香。
天空、大海、森林正因为懂得容忍,适时退让,俯下身子去接受,才有了美丽与不凡。
俯下身子天地宽。
俯下身子,是气度的体现。
浩浩青史,有目共睹,刘备俯下身子,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才有了“三顾茅庐”的佳话;陶渊明放弃黑暗的官场,俯下身子躬耕南亩,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李世民爱民如子,从谏如流,俯下身倾听大臣的进谏,有了贞观之治,他才被称为“一代明君”。
俯下身子,是奉献的体现。
“你们要把我当一挺机关枪去使。
”这是白求恩说的话,在冀中四个月,行程1500里,做手术35次,他把手术台设在火线七里的一座庙里。
敌人的炮弹炸塌了平台,他们坚持手术,俯下身子,时间长达67小时。
这是一种“俯首甘为儒子牛”的奉献精神,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俯下身子,是智慧的体现。
人生之路,坎坎坷坷,大丈夫能屈能伸,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车遇红灯,看似妥协,其实是停顿;行军安营,看似停止,其是是停滞;休养生息,看似颓废,其实是停歇。
停滞是前行的浪谷,停歇是前行的谐调。
俯下身子,休息休整,是我们成功的前提条件。
俯下身子,是真爱的体现。
看,一位年轻的母亲正因为幼小的儿子系鞋带,母亲俯下身子,她的背影如此娇小却又如此高大,这是细腻的母爱;武警救灾战士武文斌,在抗震救灾中,始终抢在第一线,他一个人搬运了几吨钢筋建材,为了人们重建家园,他的背被压弯了,他的迷彩服总是干了又湿,湿了又干,这是人间的大爱。
当下部分大学生不能放下“天之骄子”的傲气,或者对“基层就业”感到没面子,或者畏于生活环境差、工资待遇低,或者挑挑拣拣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从而放弃或浪费了很多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良机。
可俯下身子都是好吗?答案是否定的,苏武关外牧羊十九年,住地窖,绝饮食,吃尽万般辛苦,也不愿投降;苏律折节叛国,金樽美酒,歌舞升平,享尽荣华富贵。
他们本文作文是关于高三的期末考试作文他们,欢迎阅读。
(一)他叫刘墉,是清朝有名的大臣。
父亲刘统勋,一代名医,为人正直,子亦如此。
他叫和珅,是清朝有名的奸臣。
祖上记载不多,出身贫寒,思想亦如此。
他身体有缺陷,背弓而不直。
他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心弓而不直。
他虽直不起身,却从来是站着做人。
他虽身无缺陷,却从来是跪着做人。
他身材瘦小,心胸宽广能容苍生。
他身材健壮,心胸狭小仅容钱物。
他有智慧,皆献于四海。
他有头脑,皆献于金银。
他不聪明,不会说讨皇帝欢心的话。
他不笨拙,嘴甜却内心黑暗。
他用一腔热血抵挡严寒,清除了身体的不健全。
他用一生的勾心斗角,为自己掘出了一个无底的深渊。
凭谁说,人最怕的不是身体的残缺,而是思想的残缺。
(二)他叫晏子,身材矮小。
他叫楚怀王,鼠目寸光。
他是臣子。
他是君王。
他出使别国,从未给本国丢脸。
他行到别国,处处受人刁难。
他助国君治国,助百姓治水。
他对内不信任忠臣,对外又胆小无谋。
他有智慧,有“橘”“枳”之说。
他无头脑,有逼死贤臣之名。
他身材矮小,但在人格方面从来是强者他贵为君王,但在人格方面从来是卑劣。
宇内苍生,他瘦小的肩膀一人扛。
八荒生死,他转身过去不再望。
百姓眼中,他是巨人。
百姓心中,他是弱者。
凭谁说,人最怕的不是身体的残缺,而是思想的残缺。
(三)多少被历史记住的奸臣是四肢健全,思想残缺的人?他们没有良知,却告诉我们社会黑暗;多少被历史雕刻的英雄是身心遭受巨创,依然勇敢上前的人?他们屡受打击,却告诉我们生命充满光芒。
【初一作文】倾听历史的脚步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孝庄太皇太后,有不是皇帝胜似皇帝的摄政王多
尔衮,也有爱江山更爱美人的顺治帝……
历史的故事让我回味无穷。
先从孝庄太皇太后说起吧,她堪称历史上最伟大的女人。
孝庄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磨难,她辅助了两代皇帝,最后离开了人世。
孝庄的儿子顺治帝的爱妃董鄂氏死后,顺治看破红
尘出家为僧,后来三儿子来看访他,他也不见。
接着说多尔衮,他和他弟弟多铎是努尔哈
赤的太妃阿巴亥的儿子。
努尔哈赤很欣赏多尔衮,本想让多尔衮继位,但却突然猝死,并
没有立下继位人。
最后努尔哈赤的四儿子继承汗位,多尔衮全力辅助,皇太极死后,多尔
衮放弃皇位辅助顺治帝,成为摄政王。
多尔衮不是皇帝,却胜似皇帝,也是历史上伟大的
一人。
三国的话很吓人。
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让我震撼;刘备的英勇善战让我敬佩。
我喜欢关公的
自傲、张飞的直爽,喜欢刘关张三兄弟的桃园结义千古流传;我喜欢诸葛孔明的聪明才智,喜欢他的锦囊三计,更喜欢他对刘备的忠心和鞠躬尽瘁。
你在世界上漫游,无拘无束。
无论多么困难和危险,你都坚信未来是漫长的,总会有
漫长的风浪。
倾听,你那自如的音色,让我在天地间不断的追逐着,追逐着,静静倾听历史声音。
聆听悠久的历史,展望美好的未来。
那些洒脱自如的音色,久久刻在我心中,让我慢慢地回味……。
关于多尔衮
“多尔衮的一生是传奇一般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
在多尔衮的一生
中,充满的就是江山和美人,在江山和美人之间,多尔衮似乎什么都得到了。
但
是,在江山与美人之间,最终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多尔衮似乎什么都失去了。
”
纪连海这样评价多尔衮,那个至今都没有人可以说清的传奇。
多尔衮,爱新觉罗氏,满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一个像迷一样
的人物。
明万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多尔衮出生在赫图阿拉,成为台吉。
在努
尔哈赤建立后金国后,年仅8岁的多尔衮便加入参预国政的和硕额真行列。
这
样,多尔衮第一次成为了后金的鼎足之一。
但是,好景不长。
努尔哈赤在天命十
一年去世,众贝勒便在拥戴皇太极继位为汗之后九个时辰,迫令多尔衮的生母阿
巴亥自尽殉夫。
这时候,多尔衮三兄弟的处境变得最为艰难。
于是少年的多尔衮
在夹缝中求生存,并开始显示出他过人的智慧。
他一方面紧跟皇太极,博取他的
欢心和信任,而绝不显示自己的勃勃野心;另一方面则在战场上显示出超人的勇
气和才智,不断建树新的战功。
从“墨尔根岱青”的称号到被授予“奉命大将
军”,多尔衮的少年得志,为他将来的进取开始奠定基础。
从天聪三年,多尔衮
屡立战功。
征服朝鲜和攻击蒙古察哈尔部之役更是使他名声大振,在他24岁时便
被封为和硕睿亲王。
而多尔衮并不是一介武夫,六部之首的吏部也由他统摄,希
福、范文程等文臣也是由他举荐。
在崇德八年八月九日皇太极“暴逝”后的皇位
争夺战中他立皇太极幼子福临为帝,自己和济尔哈朗为左右辅政,妥善地处理了
十分棘手的皇位争夺问题,他也向权力的顶峰迈进了一步。
随后,多尔衮待政权
稳固,派济尔哈朗和阿济格等率军出征,攻克明朝。
占领北京后,清朝入主中原
的历史被开启了。
多尔衮被封为叔父摄政王,确立了他不同于其他任何王公贵族
的显赫地位。
福临在北京登基后,多尔衮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
在战略上对农民
军的主要力量坚决消灭,其中对地方小股起义、“土贼”则剿抚并用;而对南明
政权则是“先礼后兵”;在政治上,接受了明皇朝的现成制度,但也保留了某些
满族特有的制度;在经济上,他努力整顿赋役制度,实行招民垦荒的政策,并在
漕政和盐政上下了大功夫;在民族关系和对外政策上,多尔衮对漠南蒙古友好相
待,和西藏和回疆也早建立了联系,吐鲁番首领遣使入贡也对他们重新封爵。
就
这样,多尔衮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而且逐渐闯出了一条通向
巅峰之路。
顺治元年十月,多尔衮被封为叔父摄政王。
顺治二年五月,多尔衮被
称为“皇叔父摄政王”,到顺治五年十一月,又加“皇叔父摄政王”为“皇父摄
政王”。
而就在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戌时,一代枭雄多尔衮病死在边外喀喇
城。
国丧之后,他被追尊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
宗。
但是,多尔衮死后不久,其政敌便纷纷出来翻案,揭发他的大逆之罪,多尔
衮多年培植的势力顷刻瓦解。
但是,多尔衮对于清皇朝所立下的不世之功也绝不
是政治对手们的几条欲加之罪所能掩盖的。
迟至一百年后,乾隆帝当政时,发布
诏令,正式为多尔衮翻案,下令为他修复坟茔,复其封号,“追谥曰忠,补入玉
牒”。
到此时,多尔衮的一生算完满了。
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人,与他的功功过过从此留在了中国缤纷的历史
中。
多尔衮用他传奇的一生塑造了一个无人可比的神话,也许这个神话并不算圆
满。
对多尔衮的评价从古至今褒贬不一,他是无法仅用“好”和“坏”就说得清
楚的,用“英雄”二字来形容他也丝毫不为过。
清史学者孟森如此评价说“清之
入关创业,为多尔衮一手所为”,即是这样,也说不完他的伟大。
多尔衮是睿智
的,是以国家以江山社稷为重的,可以说没有多尔衮就不可能有大清王朝268年
的历史。
他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缔造者,是中华统一版图的杰出奠基人,
是叫人敬仰的。
读多尔衮,我自己始终是怀着敬佩的心情,他的名字、他的故
事,都是不朽的山峰,我们站在山脚下,仰望那高不可攀的天空,祭奠这位真正
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