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三长江三峡-
- 格式:ppt
- 大小:2.44 MB
- 文档页数:30
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一《长江三峡》最新同步教案《长江三峡》教案一、导入课文(投影1-3):介绍长江三峡: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
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市,全长约200公里。
其间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
三峡以其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著称于世,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是我国的旅游热点。
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夔州歌十绝句(之一)杜甫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二、介绍创作背景和作家(投影4-5):课文节选自《长江三日》,这是一篇以日记形式写成的游记散文。
刘白羽同志于1960年11月中旬,乘“江津号”顺流而下,从重庆到武汉。
一路上,作者被“大自然伟力所吸引”,写下了这篇描绘祖国河山壮美景色,抒发庄严美好的革命豪情的文章。
全文共分三大部分,写连续三天在长江航行所见到的不同景象。
第一日11月17日写的长江迷蒙的雾景和雄伟的夜景;第二日11月18日写的长江三峡瑰丽奇特的景象;第三日11月19日写的长江平静清丽的风光。
课文节选自第二日所记,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刘白羽(1916——)现代作家,北京人。
1938年到延安从事文化工作,1944年到重庆参加《新华日报》副刊编辑工作,1946年到东北解放区作随军记者,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获斯大林文学奖金。
曾两次赴朝鲜,写了许多通讯特写。
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
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刘白羽散文集》等。
刘白羽是一位富有时代感的、具有敏锐的生活观察力和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
他的散文热情奔放,感情真挚著名。
三、检查预习情况(投影6、7:字音字形解释)四、整体分析课文:提问:这篇课文描写了在三峡航行时所见到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景象,各自从哪一段写到哪一段?全文可分几个部分?(投影8-11)答:本文在描写三个峡的具体景象之前,有一段总写感受,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长江三峡》教案设计在刘白羽的笔下,长江中最为瑰丽奇特的一段——长江三峡,展现出的是怎样的风貌神采呢?下面一起来学习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长江三峡》教案的相关知识点!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长江三峡》教案设计 一、设计理念 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进行学习;以读为主线,积极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发展,在读中创新。
二、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
(二)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朗读、口语表达、审美想象等能力。
三、学习重点: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四、学习难点: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情感。
五、学具准备:电脑、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等。
六、教学方法:观、读、说、写四结合。
七、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八、教学过程 (一)展示录像,激趣导入 多媒体出示电视纪录片《长江三峡》 画外音导入:同学们,对于长江,我们应该不陌生。
她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母亲河。
它那壮丽的景观,令多少神州赤子心驰神往,豪情万丈!今天,在作家刘白羽先生的指引下,我们就来“游览”长江著名的景致——三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培养自主探索能力) 提示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学生分小组自学,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出示的以下问题: ①三峡江流给你的总的印象是什么? ②课文是怎样突出描绘三峡激流的气势的?从浩浩荡荡的长江,你会引起哪些联想?激发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说三峡是美的? ③作者说,他“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雄伟”表现在哪些方面,“瑰丽”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④你觉得,在文中,作者试图表现自己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感? 明确: ①长江三峡,给人总的印象是山陡、流急、滩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