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方法的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195.77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生理学PBL教学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国际上较流行的教学模式。
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模式,强调从提出问题入手,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
我在护理专业民族班生理学部分章节的理论教学中尝试使用PBL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下面简单谈谈PBL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应用地体会。
1 生理学教学中使用PBL教学法的原因1.1 生理学教学目标决定PBL教学法生理学教学中的必要性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形态学与技能学的转折点,也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
生理学教学目标是:(1)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最终成为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适用性人才。
(2)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学会创新性学习方法,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3)在课程学习的同时,要求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使用传统的教学法很难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
PBL教学法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有意义、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因而可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自学能力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的提高。
所以,生理学教学中有必要进行PBL教学。
1.2 学生情况决定PBL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我校护理专业民族班学生主要来自于伊犁州,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等少数民族,基础较差、汉语HSK水平三级以上,大部分初中毕业生,一少部分为高中毕业生。
一方面,学生的基础差,而生理学的内容枯燥、难学难懂、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学习变得被动;另一方面、学校实施汉语授课,而学生的汉语水平低、理解能力差,所以,生理学的学习给她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产生了厌学情绪。
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专业生理学教学的应用体会摘要: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生理学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但在案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亦不容忽视。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生理学护理学专业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与医学专业课和临床工作有着密切联系。
但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概念多而抽象、原理逻辑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枯燥乏味、难学难记,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低年级护理专科学生的往往对临床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生理学教学中应当把相关内容和临床案例有机结合起来,使理论知识更形象化,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介绍,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还可以为今后的临床学习进行铺垫,培养其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案例教学法是目前高等教育各个学科中盛行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已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
基于此,我们尝试在生理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案教学法,在不断摸索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体会。
1 正确选择案例教师在对教学案例的选择上,应以教材为中心,根据学科特点,对大量的临床案例进行筛选,也可修改真实病例或编写模拟病案。
首先,所选案例应围绕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的要求。
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能够掌握到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是否与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相一致。
其次,所选案例难度应适当。
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背景,案例难度不宜过高或过低。
案例难度过高,学生会无从下手,无法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反之,难度过低,过于简单,同样会降低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兴趣。
只有难易程度适中的案例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讨论空间,才能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生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及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生理学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重点介绍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生理功能的特点、发生机制、机体内外环境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但为学生提供较为系统的人体生理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了解一定的生理学新成就和新进展。
通过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掌握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神经、内分泌等各主要系统的生理活动的规律、生理特点、神经、体液调节的机制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人体生理学基本的实验手段、实验操作、研究方法。
关注生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二)前后续课程的安排本课程以人体解剖学、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化学、药理学、微生物免疫学、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内科护理等后续课程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学习人体生理学,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及自身调节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和控制原理等。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生理学实验的基本实验技能,具备科学思维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定的创新精神;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为其它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具体目标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一)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兴奋性、内环境、反馈、负反馈的概念;2.熟悉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与特点;3.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1.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方法和水平;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3.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4.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重点:兴奋性、阈值、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和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难点:人体功能调节的控制系统。
教学建议:重点介绍兴奋性、内环境、反馈、负反馈的概念,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与特点。
对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的思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护理服务的内容日趋复杂,护理人员除完成日常临床疾病护理任务外,还要能够依据护理对象的生理特性、心理因素和行为方式等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维护或促进健康;能根据病人不同职业、文化素质、家庭社会背景等因素实施卫生宣教、家庭随访、护理咨询、社区保健服务等,这些都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有坚实的生理知识。
而人体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实验学科,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对这门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的要求,应立足于学以致用为主要目的,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的方式应突出这门学科实验性强,并与临床实践密切联系的特征。
生理学教学要适应实用型、综合型、创造型护理人材的培养要求。
1 优化生理学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强调实用性现代护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要求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并重的主导思想。
护理专业生理学的教学内容多,应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导思想,将教学内容优化,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掌握的内容要讲清、讲透,强调应用,与护理关系不大的或过深过细的内容作为理解和了解的内容,在授课时强调知识点与临床的衔接,让抽象的理论转化为临床实例,让学生由被动的学转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方式针对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问题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对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章节在讲授之前由老师提出问题,一些重点章节在讲授结束时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自由结成小组,通过自学、查资料、小组讨论得出答案,课堂上各组汇报、老师总结。
如给病人输血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输血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食物在胃肠道内是如何被消化的?心力衰竭的病人为什么要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3 积极应用多媒体手段多媒体课件由于其自身的优势,成为生理学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
中职护理生理学基础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随着卫生规划的不断推进,护理职业的需求日益增加,中职院校的护理专业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注重和重视。
作为护理基础课程之一的生理学,为学生提供了护理学基础,对中职护理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需要通过新颖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措施推进学生的学习进程。
一、基于问题的教学法基于问题的教学法以发现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实际应用,在“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护理学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设计一些实际情境,从而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它通过讲述实际医学案例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知识应用和技能掌握等方面进行学习。
在生理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常见疾病的相关案例,使学生对疾病的发生、机理和症状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案例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实践探索欲望,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病情、掌握应对策略。
三、实验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实验操作,演示和验证学习内容的教学手段。
生理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和执行一些生理学实验,比如测量血压、检测心电图等。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理解和直观地感受生理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还能训练实验操作技能。
综上所述,中职护理生理学基础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为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设计与策略的制定落实教育培养目标。
通过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作者:卡吾赛·阿曼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第19期摘要:生理学是护理专业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适用性人才,我们对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进行了改革,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关键词: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069-0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教职成(2008)8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深化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形态学与技能学的转折点,也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其涵盖内容非常广泛。
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适用性人才,我们对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做了以下改革。
1 理论教学的改进1.1 理论教学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生理学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临床有相当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以往在教学中强调理论教学,缺乏与临床实践的联系,因此学生学习生理学时感觉枯燥乏味,兴趣不高。
而进入临床护理阶段又因生理学知识的遗忘,不能深入理解临床知识。
针对以上问题,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注意穿插一些与生理学有关的临床护理实践事例,使生理学理论教学带上了护理特色,充分发挥生理学的“桥梁”作用。
例如讲兴奋性的指标时结合临床给患者进行肌肉注射时要求“两快一慢”,即进针快、出针快、推药慢,可减轻注射时的疼痛,就是因为“两快”缩短了刺激作用的实践,“一慢”降低了刺激的变率,二者均减弱了刺激强度的缘故;在讲述静脉血压时,可联系到在临床上输液治疗休克时,为防止输液过多过快,引起静脉回心血量过多,造成急性右心衰竭,常将中心静脉压作为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的指标;在讲述皮肤散热方式时,可联系到在临床上对于高热的病人,护理人员要用冰袋、冰帽或进行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