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05922
- 格式:ppt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79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全文)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l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髂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
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具有明确的病理生理、社会心理和经济后果的健康问题。
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这是由于骨强度下降,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一、危险因素1.不可控制因素: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高于黑人)、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
2.可控制因素: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咖啡及碳酸饮料等、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见继发性骨质疏松部分)。
二、临床表现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
但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
1.疼痛: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
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3.骨折: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后发生骨折为脆性骨折。
2017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解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常见但易被忽视的疾病,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2006年到2011年,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历经两版面世,为指导、规范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
随着骨质疏松症的诊疗理念和药物的不断发展,指南的更新呼之欲出。
2017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终于问世。
新指南在理论内容上更完善,在实际操作中更实用,如一座崭新的灯塔,照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之路。
新指南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作出更新: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诊断和治疗、药物治疗。
其中,流行病学方面的数据令人忧心,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人数已远超过2亿,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医疗费用将分别高达720亿元、1320亿元和1630亿元,防治形势严峻,任重道远。
新指南首次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进行阐明,弥补了旧版指南的不足。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属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疾病,骨转换失衡是其主要发生机制,即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失衡。
新指南使用图1对发病机制作出高度概括,方便理解记忆。
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方面,新指南强调早筛查早防治,提出了多种风险评估工具,如FRAX、CAROC和NOGG等,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骨质疏松风险,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诊断和治疗方面,新指南对骨密度测量、骨折诊断和骨质疏松症的分类等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
药物治疗方面,新指南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骨吸收药物和促进骨形成药物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评价,为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选择合适的药物提供了参考。
总之,新指南的出台对于规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疗、提高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新的骨质疏松症指南参考了2014年___(NOF)的制定,将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
其中,不可控因素包括种族、老龄化和绝经后等,而可控因素则包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疾病和药物。
在临床上,需要识别这些危险因素,进行筛查和早期预防,以避免骨折的发生。
我国最新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正式发布!干货∣病例∣答疑∣新知∣好课由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组织编写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于2006年发布,2011年进行了修订并广为引用,对我国骨质疏松症诊疗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针对骨质疏松症诊疗的新技术和新药物不断涌现,国际主要的学术组织也在近两年对相关的诊疗指南进行了修订。
为适应学术的发展和临床工作的需求,自2016年6月,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开始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进行修订,《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版)(以下简称《指南》)于2017年9月正式刊登在《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上。
指南要点01骨质疏松症的广泛普遍性及危害● 骨质疏松症和骨量减少人群患病率高早期流行病学数据显示,5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20.7%,男性为14.4%;骨量减少至少超过2亿;近年来患病人群远超。
● 骨质疏松性骨折率高5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约为15%,80岁以上可达36.6%;危害大,是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 诊断率低,仅为2/3左右治疗率低,接受有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者尚不足1/4指南要点02明确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骨质疏松症及其骨质的发生是遗传和非遗传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指南要点03强调骨质疏松症的可防性及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尽早瞄定高危人群1. 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2. 老年人3. 女性绝经后4. 脆性骨折家族史5.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6. 合并影响骨代谢的疾病7. 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用好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筛查工具1.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一分钟测试:作为疾病风险的初筛工具2.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 (OSTA):仅适用于绝经后女性的初筛工具3. 骨折风险评估工具 (FRAX):适用于具有一个或多个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危险因素,未发生骨折且骨量减少者 (骨密度为T值 -1.0~-2.5)指南要点04完善标准,准确诊断骨质疏松症●“金标准”——DXA《指南》仍推荐双能X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测定的骨密度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
2017年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2017年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科学防治的新里程碑在医学领域,诊疗指南是医生和患者的重要参考工具,它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