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化系统设计平台加速工程创新
- 格式:pdf
- 大小:707.01 KB
- 文档页数:2
大数据中心运行可视化平台项目的技术方案设计目录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3)1.1 项目背景 (4)1.2 项目目标 (4)二、需求分析 (5)2.1 功能需求 (7)2.2 性能需求 (8)2.3 可用性需求 (9)2.4 安全性需求 (10)三、技术选型 (12)3.1 数据存储与管理 (13)3.2 数据处理与分析 (14)3.3 可视化技术 (15)3.4 网络安全技术 (17)四、系统架构设计 (18)4.1 总体架构 (19)4.2 子系统划分 (21)4.3 数据流设计 (23)五、功能模块设计 (24)5.1 数据采集与整合模块 (25)5.2 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 (27)5.3 可视化展示模块 (28)5.4 管理与维护模块 (29)六、数据库设计 (31)6.1 数据库选择 (33)6.2 数据表设计 (33)6.3 索引设计 (35)6.4 规范化与安全性设计 (36)七、安全性与可靠性保障 (38)7.1 数据安全 (39)7.2 系统安全 (41)7.3 可靠性与容错设计 (42)八、项目实施计划 (43)8.1 项目阶段划分 (44)8.2 项目时间表 (45)8.3 项目资源需求 (45)九、项目风险与应对措施 (47)9.1 技术风险 (48)9.2 运营风险 (48)9.3 其他风险 (49)十、项目总结与展望 (51)10.1 项目成果 (52)10.2 后续工作展望 (53)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
大数据中心作为存储、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的核心基础设施,其运行效率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数据的价值实现和业务应用的成败。
我国在用的大数据中心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随着数据中心规模的快速扩张,运维管理复杂度也随之上升,如何提高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降低运维成本、保障数据安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智慧工地系统展示平台设计方案设计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设备的广泛应用,智慧工地系统在现代建设行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智慧工地系统可以帮助工地管理和监控各种设备和工作流程,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为了更好地展示智慧工地系统的功能和优势,设计一个展示平台非常必要。
设计目标:1. 清晰展示系统功能:通过展示平台,能够清晰地展示智慧工地系统的各项功能和特点,让观众对系统有更直观的了解。
2. 用户友好性:展示平台应该设计得简单易懂,方便观众浏览和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
3. 信息展示全面性:展示平台应该全面展示系统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包括设备监控、工作流程管理、环境数据等。
4. 视觉效果吸引人:展示平台应该具有良好的设计和界面,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提高展示效果。
设计方案:1. 主题设计:展示平台的主题应该与智慧工地系统相关,可以选择现代化的设计风格,突出智能化和高科技的特点。
2. 首页设计:首页应该简洁明了,包括系统的Logo、系统简介、功能列表等,使观众能够快速了解系统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3. 信息展示页面:设计不同的页面来展示系统的各项信息,例如设备监控页面、工作流程管理页面、环境数据页面等。
每个页面应该包括相关数据和实时监控图表,以及对应的说明和解释。
4. 数据可视化展示:为了更直观地展示系统的数据,可以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设计各种图表和统计图来展示数据,例如折线图、柱状图、热力图等。
5. 交互设计: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展示平台可以设计一些交互功能,例如观看实时监控视频、切换不同的数据展示模式等。
6. 界面设计:展示平台的界面设计应该简洁大方,颜色搭配要协调,字体要清晰易读。
同时要考虑不同设备的显示效果,设计响应式布局,使平台在不同设备上都有良好的显示效果。
预期效果:通过以上设计方案,展示平台能够充分展示智慧工地系统的各项数据和功能,使观众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优势。
同时,简洁易懂的界面和良好的用户体验,使观众能够更容易上手和使用展示平台。
什么是智能建造?为什么要开展智能建造?智能建造智能建造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机械电子技术、建造技术与管理科学的交叉融合,促使建造及施工过程实现数字化设计、机器人主导或辅助施工的工程建造方式,是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建筑业现代化的主导途径。
一、什么是智能建造?建造是建设工程项目的制造全过程,是基于全寿命期考虑的工程立项策划、设计和施工的总称。
工程建造与其他工业产品制造一样,必须立足于产品的全生命期的经济技术性能和效益的最大化。
智能建造是面向工程产品全生命期,实现泛在感知条件下建造生产水平提升和现场作业赋能的高级阶段;是工程立项策划、设计和施工技术与管理的信息感知、传输、积累和系统化过程,是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工程项目信息化管控平台,在既定的时空范围内通过功能互补的机器人完成各种工艺操作,实现人工智能与建造要求深度融合的一种建造方式。
推进智能建造应该着重从3个重点内容着手:一是构建工程建造信息模型(EngineeringInformationModeling,简称EIM)管控平台,EIM管控平台是针对工程项目建造的全过程、全参与方和全要素的系统化管控而开发的建造过程多源信息自动化管控系统;二是数字化协同设计,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工程项目的工程立项、设计与施工的策划阶段,进行全专业、全过程、全系统协同策划;三是机器人施工,在EIM管控平台和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驱动下,机器人代替人完成工程量大、重复作业多、危险环境、繁重体力消耗等情况下的施工作业。
支撑智能建造的基础工作是三维图形描述、图形引擎和平台的开发以及建筑的三维空间描述和真实感表达的系列软件开发。
智能建造应特别强调机器人代替人进行现场施工,从而改善建筑业作业形态,逐渐实现施工现场少人化,直至无人化施工。
二、为什么要开展智能建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成绩,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筑业逐渐进入存量时代,发展面临下列挑战:一是传统管理体制和建造模式相对落后,效率不高。
CATIA功能介绍装配设计(ASS)CATIA装配设计可以使设计师建立并管理基于3D零件机械装配件。
装配件可以由多个主动或被动模型中的零件组成。
零件间的接触自动地对连接进行定义,方便了CATIA运动机构产品进行早期分析。
基于先前定义零件的辅助零件定义和依据其之间接触进行自动放置,可加快装配件的设计进度,后续应用可利用此模型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分析、制造等。
Drafting(DRA)CATIA制图产品是2D线框和标注产品的一个扩展。
制图产品使用户可以方便地建立工程图样,并为文本、尺寸标注、客户化标准、2D参数化和2D浏览功能提供一整套工具。
Draw-Space(2D/3D)Integration(DRS)CATIA绘图-空间(2D/3D)集成产品将2D和3DCATIA环境完全集成在一起。
该产品使设计师和绘图员在建立2D图样时从3D几何中生成投影图和平面剖切图。
通过用户控制模型间2D 到3D相关性,系统可以自动地由3D数据生成图样和剖切面。
CATIA特征设计模块(FEA)CATIA特征设计产品通过把系统本身提供的或客户自行开发的特征用同一个专用对话结合起来,从而增强了设计师建立棱柱件的能力。
这个专用对话着重于一个类似于一族可重新使用的零件或用于制造的设计过程。
钣金设计(SheetmetalDesign)CATIA钣金设计产品使设计和制造工程师可以定义、管理并分析基于实体的钣金件。
采用工艺和参数化属性,设计师可以对几何元素增加象材料属性这样的智能,以获取设计意图并对后续应用提供必要的信息。
高级曲面设计(ASU)CATIA高级曲面设计模块提供了可便于用户建立、修改和光顺零件设计所需曲面的一套工具。
高级曲面设计产品的强项在于其生成几何的精确度和其处理理想外形而无需关心其复杂度的能力。
无论是出于美观的原因还是技术原因,曲面的质量都是很重要的白车身设计(BWT)白车身设计产品对设计类似于汽车内部车体面板和车体加强筋这样复杂的薄板零件提供了新的设计方法。
Ansys 2020 R1为产品全生命周期实现数字线程仿真作者:Ansys来源:《智能制造》2020年第02期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融入Ansys仿真技术,近期发布的Ansys 2020R1中的全新功能将加速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从Ansys Minerva改进产品研发过程,到Ansys Fluent大幅地简化运行复杂仿真工作流程,再到Ansys HFSS优化的电磁设计流程,Ansys 2020 R1均可帮助企业创新,推出成本优化的设计。
仿真会影响每一个产品的研发决策,因此必须帮助用户应对互操作性、数据与流程管理、高性能计算(HPC)整合及可追溯性等挑战。
此外,高级多物理场仿真与优化资产也是企业必不可少的。
Ansys 2020 R1通过对Minerva系列产品进行全面升级帮助用户将仿真优化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连接起来。
Ansys Minerva可帮助企业将仿真知识产权转为可控的企业资产。
Minerva可显著改善工作流程,强化仿真流程与数据管理(SPDM),为决策提供可视化数据、探索模型数据的动态3D可视化工具以及管理手段并确保信息可靠性。
OptiSlang插件现与Minerva仿真流程与数据管理解决方案联用,不仅帮助用户缩短研发时间,还可加快对最优成本设计备选方案的评估。
作为一款采用开放式架构构建的可互操作知识管理应用,Minerva能够与工程团队的仿真工具生态系统及企业系统相互整合,加强全球各地团队间的协作性与可追溯性。
Eaton信息技术副总裁Todd Earls表示:“进行数字化转型要适应不断发展的环境,并以全新的方式运用现有工具。
仿真的使用范围未来将不断扩大,Minerva对于Eaton极为重要,它在我们企业级数字原型设计及增材制造计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Ansys Minerva使我们的用户体验比此前更流畅。
”Ansys副总裁兼总经理Eric Bantegnie指出:“各行业的用户都力图彻底改进仿真、优化设计和分享数据的方法,以助力创新并更高效地推出新产品。
技术问答精选——如何利用NI LabVIEW 8.5构建最优测试、控制和系统设计关键字: LabVIEW 8.5 DAQ采集卡系统设计bV能否对VC中的%2a.lib文件进行调用?不能,LabVIEW不支持.lib,不过支持dll,ActiveX。
2.你好,我想了解一下如何使用DAQ采集卡,采集两路模拟电压信号,我按照labview中的范例,“Cont-AcqGraph-Voltage-Int-Clk”,又加了一路采集通道,但是出现错误“错误-50103发生于DAQmx Start Task.vi”可能的原因:The specified resource is reserved.The operation could not be completed as specified.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您可以直接选中多个channel,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浏览”,就可以选择多个通道了。
详情致电:800-820-3622 ext 2144。
bview 访问数据库的toolkit现在的版本是多少,还是停止了升级?现在该工具包已经并入企业互联工具包,最新版本3.1。
4.你们现在支持FPGA平台是只有简单几种吗?我们支持NI的硬件,包括cRIO,R系列数据采集卡。
bview中共享变量(shared variable)的动态配置一般使用datasocket方法,但是效率低一些,是否有其他的方法也可以实现动态配置共享变量?客户不需要考虑如何配置共享变量,也就是说不能改变。
6.1. LABview8.2是否可作FPGA开发? 2 LABview8.2是否可用于 TITMS320F28xx;TMS320F28xxx;Microchip dsPIC33F的设备系统控制应用系统开发?可以的,我们有FPGA模块。
但是仅支持NI自己的硬件产品。
2.目前还不可以。
bVIEW8.5较之于以前版本有哪些改进或者不同的地方?对于项目管理做得更好,还有多和处理器和FPGA更好的支持。
美国SolidWorks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开发三维机械设计软件的高科技公司,公司宗旨是使每位设计工程师都能在自己的微机上使用功能强大的世界最新CAD/CAE/CAM/PDM系统,公司主导产品是世界领先水平的SolidWorks软件。
90年代初,国际微机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微机性能大幅提高,而价格一路下滑,微机卓越的性能足以运行三维CAD软件。
为了开发世界空白的基于微机平台的三维CAD系统,1993年PTC公司的技术副总裁与CV公司的副总裁成立SolidWorks公司,并于1995年成功推出了SolidWorks 软件,引起世界相关领域的一片赞叹。
在SolidWorks软件的促动下,1998年开始,国内、外也陆续推出了相关软件;原来运行在UNIX操作系统的工作站CAD软件,也从1999年开始,将其程序移植到Windows操作系统中。
SolidWorks软件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Windows开发的三维CAD系统,该系统在1995-1999年获得全球微机平台CAD系统评比第一名,从1995由于创造了CAD且为设计者提供完全一致的界面和命令进行全自动的相关设计环境。
用户可以在装配布局图做好的情况下,进行设计其它零部件,并保证布局图、零部件之间全自动完全相关,一旦修改其中一部分,其它与之相关的模型、尺寸等自动更新,不需要人工参与。
2、Down?Top?(自下向上)的设计自下向上的设计是指在用户先设计好产品的各个零部件后,运用装配关系把各个零部件组合成产品的设计能力,在装配关系定制好之后,不仅做到尺寸参数全相关,而且实现几何形状、零部件之间全自动完全相关,并且为设计者提供完全一致的界面和命令进行全自动的相关设计环境。
用户可以在产品的装配图做好后,可以设计其它零部件、添加装配关系,并保证零部件之间全自动完全相关,一旦修改其中一部分,其它与之相关的模型、尺寸等自动更新,不需要人工参与。
3、配置管理在SolidWorks??中,用户可利用配置功能在单一的零件和装配体文档内创建零件或装配体的多个变种(即系列零件和装配体族),而其多个个体又可以同时显示在同一总装配体中。
National Instruments 加速创新执着探索发现它。
NI 概览工程师和科学家从容应对,直面当今世界的最大挑战。
从发现新能源到设计救生医疗设备,工程师们的贡献对我们的生活品质有巨大影响。
藉由更好更高效的方法来解决各种设计挑战,工程师们可以省时、省力并低成本地完成更多工作。
NI 致力于为工程师和科学家提供各种工具来提高效率、加速创新和探索。
自1976年以来,NI 研发的各种软硬件就为工程师开发测量和控制系统提供了革命性的方式。
NI 基于软件的方法与快速发展的商业技术相结合,提供了一个集成的软硬件开发平台,减小系统复杂程度的同时大幅提高了应用程序设计、开发和部署的速度。
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针NI 为工程师和科学家提供各种工具,并结合他们的专业知识,解决各种重要的社会问题,如科学和技术教育、替代能源研究、人类生活质量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获取等,从而实现其对社会积极和独特的影响。
通过NI 员工、客户、商业实践以及公司愿景,NI 正在改变工程师影响世界的方式。
NI 在研发上的持续投资总部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成立时间1976年多样化的行业分布任一行业在收入总额中的比例小于15%持续的研发投资每年拿出收入的16%用于研发广泛的客户群每年超过35,000家公司使用 NI 产品0240480720960120004008001200160020001110090807060504030201009998979695949392919089888786858483828180797877National Instruments 加速创新 执着探索NI 中国1998年,NI 在上海成立了海外第一个研发中心,NI 中国初见雏形。
十五年间,NI 中国致力于不断以跨国公司的实力为本地用户提供创新、高效的工具和解决方案。
如今,NI 中国已经涵盖研发、市场、销售、技术支持和售后全方位业务,以上海为中国区总部,分公司辐射北京、广州和西安等地,旨在更好地为本地客户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