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适用】
- 格式:doc
- 大小:979.02 KB
- 文档页数:3
课堂教学案3、通过对化石的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解决过程与方法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4、培养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科学的设想能力。
情感态度 5、结合我国出土的化石事例及其研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价值观、结合生物进化历程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与生物和谐相处的教育和保护6生物圈的意识。
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历程。
教学重点重点难点教学难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历程。
□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形式□常规教学□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教学设计及活动过程学法点拔一导入新课:原始生命的诞生,既是化学进化的结束,又是生物进化的开始。
各种生物是通过问题导入新课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进化演变形成的。
但是我们如何获得这个结论的?这需要一定的依据或证明来证明。
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各种生物是通过进化形成学生思考的呢?假如我们能进入时光隧道,也许可以亲自浏览地球上生物进化的神奇历程。
但是现在,我们只能从现实中寻找证据。
新授:二.(一)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化石学生:阅读、回答。
学生阅读、回答:化石是指埋藏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古代生物的1()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迅速掩埋,长期与空气隔绝,在特殊条件下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就形成了化石。
教师: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原有的特点,是生物进化史中的一幅幅真实的图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过程。
【提问】生物进化的历程是怎样的?思考(二)生物进化的历程与原始生命起源绿素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为不含叶绿素的原始单细胞动物。
以后,这两类原始生物分别沿着一定的历程发展为动物界和植物界。
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过程中对不同类群的生物进化比较,对比不同类群的生物的结构、功能和生活习性,发现各类生物的相同和不同的特般说来,亲缘关系近的生物类群,相同的特点较多,反之较少。
《生物进化的历程》优质课教案第一章:生物进化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使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必要性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生物进化的必要性和意义。
生物进化的历史和现状。
1.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生物进化的事实和现象,引发学生对生物进化的思考。
讲解:介绍生物进化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生物进化的必要性和意义。
互动:引导学生讨论生物进化的实例和证据,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生物进化的原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和驱动因素。
使学生理解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原因的探究能力。
2.2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的原因和驱动因素。
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的概念和作用。
其他生物进化因素如突变、基因流和遗传漂变等。
2.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生物进化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生物进化原因的思考。
讲解:介绍生物进化的原因和驱动因素,详细解释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互动:引导学生讨论其他生物进化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生物进化的证据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和依据。
使学生理解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证据的认知和理解。
3.2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的证据和依据。
化石证据的概念和作用。
比较解剖学证据的概念和作用。
分子生物学证据的概念和作用。
3.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生物进化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生物进化证据的思考。
讲解:介绍生物进化的证据和依据,详细解释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的概念和作用。
互动:引导学生讨论不同证据之间的关系和相互支持,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第四章:生物进化的历程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过程。
使学生理解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事件和里程碑。
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历程的认识和理解。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章是在学习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以及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了解了生物圈中的延续之后,就很自然地过渡到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发展,及生物进化的有关内容的学习。
从知识的角度看,前面两章的内容是本章的基础,本章的内容是前两章的延续。
生物进化历程,又是在生命起源的基础上来学习,而生命的起源是科学关注的焦点至今尚无定论。
生物进化的历程更是大家看不见的,不能亲身经历的事情,生物进化的历程极其漫长而复杂。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只能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比较的方法。
因此探究生物进化的方法应是本节的重点。
设计思路: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很多,教材中只列出了最重要的也是基础的“比较”的研究方法。
对这一部分的教学,应采取如下策略:1、教师准备多种动植物的化石图片或化石标本,以增强其感性认识。
比较出不同地层中的生物的结构特点,生活环境的特点,进化的地位。
2、准备始祖鸟和现代鸟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始祖鸟和现代鸟的异同,引导学生体会比较的方法在研究生物进化上的应用,以及始祖鸟是爬行动物进化到现代鸟类的中间过渡类型的观点。
3、教师出示一张表格,见下表,以此来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人与这些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以及所说明的问题。
在分析比较之前,教师简单介绍为什么可以用细胞色素C进行不同类型生物进化的比较的原因。
十种生物和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对生物进化历程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动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的基础上的,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教学。
运用课件,将动物和植物的类群以及特征分别列成表格(各种动植物在表格中出现的顺序应打乱)。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①请将这些动物或植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并说明你这样排列的理由?②从你以排列好的动物或植物的复杂程度进行考虑,你认为生物进化的历程还有什么特点?③如果再从生活环境的不同加以考虑,你认为生物进化的历程还有哪些特点?请归纳以上讨论所得出的生物进化历程的三个特点。
《生物进化的历程》优质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化石和现代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是如何演化的?生物进化的历程是怎样的?1.2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认识生物进化的证据,掌握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1.3 教学内容1.3.1 生物进化的概念解释生物进化的定义,强调生物进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等机制实现的。
1.3.2 生物进化的证据介绍化石、比较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等生物进化的证据,并展示相关实例。
1.3.3 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介绍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历程,并通过图表和实例进行说明。
第二章:化石与生物进化2.1 教学目标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掌握化石作为生物进化证据的重要性,认识一些重要的化石。
2.2 教学内容2.2.1 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解释化石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化石分布的规律性,认识到地层是化石的“书页”。
2.2.2 化石作为生物进化证据的重要性强调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化石记录与生物进化理论的关系。
2.2.3 重要的化石介绍一些代表性的化石,如始祖鸟、恐龙、哺乳动物等,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化石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
第三章:比较解剖学与生物进化3.1 教学目标了解比较解剖学的基本方法,掌握比较解剖学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认识一些具有进化意义的解剖结构。
3.2 教学内容3.2.1 比较解剖学的基本方法介绍比较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强调比较解剖学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重要性。
3.2.2 比较解剖学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分析比较解剖学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实例,如脊椎动物的心脏、四肢等结构的比较。
3.2.3 具有进化意义的解剖结构介绍一些具有进化意义的解剖结构,如脊椎动物的脊椎、哺乳动物的齿等,并分析这些结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第四章:分子生物学与生物进化4.1 教学目标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方法,掌握分子生物学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认识一些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分子标记。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过程与方法】1.在讨论生物进化证据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和技能;2.在总结生物进化的历程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研究生物进化方法的同时感受科考工作的意义和工作者的艰辛;2.感受到生物进化历程的漫长。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历程。
2.难点: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课前准备1.有关视频、图片和数据资料;化石的实物或模型;始祖鸟化石复原模型2.纸板、彩笔、剪刀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导入:上节课介绍了生命的起源,在大家心中最早出现的生物应该长什么样子呢?学生:很小,球形的,只有一个细胞……教师:大家的推断很有道理。
现在发现的最早的生物化石为大家的推断提供了证据。
但是看看我们今天的生物界,千姿百态,纷繁复杂。
这么美丽的生物又是如何来到地球的呢?学生:进化来的。
教师:它们是怎么进化来的?学生:先是单细胞生物,然后是多细胞生物,然后是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
教师:回答得很好,你从哪里知道的?学生:从书上知道的。
教师:书上的知识从哪里来的?有什么证据吗?学生:有化石!教师:那么我们一起来研究化石。
展示化石挖掘的场景的图片和典型化石图片、地质年代表教师:我国有丰富的化石资源,这些图片都是我国出土的各种生物化石,并且标明了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
请同学们根据图片提供的资料,将这些化石标注到课本插图中。
学生:讨论、标注、公布答案。
教师:根据这些化石排列的顺序,你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越古老的地层化石越简单。
教师:由此可推论出:这些古老地层形成的年代里,地球上还没有出现复杂的生物,可见生物进化的一般顺序是从简单到复杂。
教师:最近我国辽西的化石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
有人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吗?学生:辽西发现了中华龙鸟……(有的同学可能说出一些不确切甚至错误的信息,可以在随后的课程中进行纠正)教师:比较中华龙鸟和始祖鸟的化石复原图,再比较它和今天的鸟具有哪些不同特征?学生:中华龙鸟没有翅膀没,身上的羽毛也很细,嘴(喙)比始祖鸟尖……教师:这些说明了什么?学生:鸟类是从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2017年初中生物优质课评选教学设计课题:《概述生物进化的历程》年级:八年级姓名:学校:联系电话:《概述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设计一、《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要求: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核心内容是生物进化的历程,。
生物进化经历了几十亿年,没有人能够亲历这一过程,那么人们是怎样知道生物进化的历程的?这可能是学生感到迷惑的问题。
因此,教材在介绍生物进化的历程之前,先介绍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很多,最重要的是比较方法,教材中设置了对不同地层中化石的比较、始祖鸟化石和爬行动物与鸟类的比较、同源器官的比较、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的比较等等,在此基础上阐明生物进化历程。
三、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生物的类群有一定认识,此时对生物进化的历程具有很强好奇心,这使本节知识的学习有了很好的基础。
但是学生对于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和生物进化的历程还是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中通过较直观的图片,学生参与的活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能力目标在讨论生物进化证据的过程中,学会分析资料、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学难点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六、教学方法七、教学准备上课课件、“动植物进化大致历程”教具。
八、课时设计1课时九、教学过程4.找出贴错的并修改。
师生共同说出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生物进化的历程》导学案小组合作完成讨论一:1、化石化石是形成的。
2、比较不同类型的动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鱼类化石出现在较________的地层中,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动物的化石依次出现在越来越_______的地层中。
3、科学家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的动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可以推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的进化的顺序:→→→讨论二:比较人与动物细胞色素C中氨基酸数目的差异,可以发现人和动物间的亲缘关系远近。
《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描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包括主要的进化阶段和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2、理解进化的时间是漫长的,以及生物的进化是连续的。
3、初步形成进化论的观点,并能够运用这个观点解释一些现象。
4、初步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5、培养对生物学的兴趣,乐于探索生物进化的奥秘。
二、教学内容1、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2、进化的时间尺度。
3、连续进化的观点。
4、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进化的时间是漫长的,以及生物的进化是连续的。
重点:描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理解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投影仪和幻灯片。
2、教学软件:生物进化模拟软件。
3、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生物进化的过程和现象。
五、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学生之前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如物种的概念、遗传与变异等。
2、教学策略:通过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和机制。
3、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通过讨论来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和原因。
4、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历程是怎样的,以及生物为什么会进化。
2、讲授新课:首先介绍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包括主要的进化阶段和各阶段的主要特征;然后讲解进化的时间尺度,让学生理解进化的时间是漫长的;接着介绍连续进化的观点,让学生理解生物的进化是连续的;最后讲解进化的原因和机制,让学生初步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3、巩固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描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并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来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4、归纳小结: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帮助他们形成进化论的观点,并能够运用这个观点解释一些现象。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一、教学目标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解释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认识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重点难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教学设计:一、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通过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对不同生物种类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可以推断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举例:1、化石化石:生物的遗体、遗迹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出现,而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则在越来越晚近的地层中才出现。
以上事实告诉我们,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有一定的顺序:越古老的地层,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距今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高等、越复杂。
所以说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也是最直接的证据。
2、始祖鸟通过比较发现,始祖鸟的身体结构特点及和爬行动物有相同之处,又与鸟类有相同之处,由此可以推断始祖鸟是古代爬行动物进化成鸟类的中间产物。
3、细胞色素c细胞色素c是一种蛋白质,科学家比较了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差异,发现人与黑猩猩的差异最小,与马的差异则大一些,而与果蝇、向日葵的差异则更大,因为蛋白质在基因的控制下合成,基因控制生物的形状,由此可以推测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果蝇、向日葵的的亲缘关系最远。
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1、读p55页进化树动物:原→腔→扁→线→环→软→节→棘皮→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植物:藻→苔→蕨→裸→被2、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3、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有一些新的物种产生,也有一些物种灭绝,如恐龙。
各种生物在进化中形成了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一、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历程:动物:原→腔→扁→线→环→软→节→棘皮→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植物:藻→苔→蕨→裸→被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设计
类型:教学设计
学科:生物
学段:初中
教材版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课题:生物进化的历程(第二课时)
作者:海口琼山区府城中学郭义燕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各类型的动物、植物的主要特征
2、根据各类型生物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尝试排列出生物的进化顺序,从中
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3、通过小组游戏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思
维、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能力。
教学重点: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学难点:用比较的方法,利用各种生物的主要特征,排列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学方法:以实践活动为基础,侧重“复习+游戏+总结”的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复习各类型动、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师:收集各动、植物的图片及主要特征,有关课件、教具。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第二课时)
一、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1、生物进化树
2、植物进化历程
原始藻类植物
3、动物进化的历程
4、 生物进化的总趋势
简单 复杂 低等 高等 水生 陆生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
原始节肢动物 古代鱼类 古代两栖类。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过程与方法】
1.在讨论生物进化证据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和技能;
2.在总结生物进化的历程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研究生物进化方法的同时感受科考工作的意义和工作者的艰辛;
2.感受到生物进化历程的漫长。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历程。
2.难点: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课前准备
1.有关视频、图片和数据资料;化石的实物或模型;始祖鸟化石复原模型
2.纸板、彩笔、剪刀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上节课介绍了生命的起源,在大家心中最早出现的生物应该长什么样子呢?
学生:很小,球形的,只有一个细胞……
教师:大家的推断很有道理。
现在发现的最早的生物化石为大家的推断提供了证据。
但是看看我们今天的生物界,千姿百态,纷繁复杂。
这么美丽的生物又是如何来到地球的呢?
学生:进化来的。
教师:它们是怎么进化来的?
学生:先是单细胞生物,然后是多细胞生物,然后是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
教师:回答得很好,你从哪里知道的?
学生:从书上知道的。
教师:书上的知识从哪里来的?有什么证据吗?
学生:有化石!
教师:那么我们一起来研究化石。
展示化石挖掘的场景的图片和典型化石图片、地质年代表
教师:我国有丰富的化石资源,这些图片都是我国出土的各种生物化石,并且标明了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
请同学们根据图片提供的资料,将这些化石标注到课本插图中。
学生:讨论、标注、公布答案。
教师:根据这些化石排列的顺序,你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越古老的地层化石越简单。
教师:由此可推论出:这些古老地层形成的年代里,地球上还没有出现复杂的生物,可见生物进化的一般顺序是从简单到复杂。
教师:最近我国辽西的化石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
有人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吗?
学生:辽西发现了中华龙鸟……(有的同学可能说出一些不确切甚至错误的信息,可以在随后的课程中进行纠正)
教师:比较中华龙鸟和始祖鸟的化石复原图,再比较它和今天的鸟具有哪些不同特征?
学生:中华龙鸟没有翅膀没,身上的羽毛也很细,嘴(喙)比始祖鸟尖……
教师:这些说明了什么?
学生:鸟类是从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教师:化石为我们提供了生物进化的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还有其他一些学科也为证明生物的进化做出了贡献。
比如分子生物学通过比较各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也做出了同样的推断。
(展示图片)细胞色素C是动植物细胞的线粒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蛋白质,它在生物的呼吸作用中负担很重要的角色,所以它不会也不能一下子发生巨大的变化。
请阅读课本54页资料,和黑板上提供的数据表,你能判断出在进化的历程中,谁和人的亲缘关系比较近吗?
学生:黑猩猩与人关系进,向日葵和螺旋菌与人的关系比较远。
教师:在上述研究中,科学家都使用了同一种方法,就是非常重要的比较法。
还有很多研究中都使用了比较的方法,有时还成为主要的研究方法,比如这门比较解剖学。
(展示同源器官的比较解剖图)你能看出它们的关系吗?
学生:他们的骨头顺序其实都是相同的。
教师:对。
这些证据都说明了生物是存在进化现象的。
那么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又上什么样的呢?很多同学已经具有了这方面的知识,下节可我们用拼图比赛来测验一下。
教学反思
在教学里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对教材讲述的内容已经非常熟悉,有的则很陌生,有的则完全不感兴趣。
在这样的课堂上要关注全体学生的感受是很不容易的。
一般的情况下,对知识比较渊博的部分学生,邀请他们发言可以使这部分学生能够保持关注。
但有时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因为学生的很多认识是模糊不清的,他虽然知道,但讲不明白甚至有错误,反而引起其他同学的反感。
于是我尽量把同样的知识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
比如本节课讲“化石年代顺序”时用的标图比赛的方式。
通过同学的动手活动,使已经具有这部分知识的同学积极参加竞赛,对这部分知识比较陌生的同学可以通过观摩来学习知识。
我也经常会精心引进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如本节课的“同源器官比较”、艾滋病教学中的“不回的艾滋病的人”等内容),既保持了新鲜感,又达到了同样的教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