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直方图1[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490.00 KB
- 文档页数:13
人教版初中直方图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和制作过程。
2. 学会如何从直方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
3. 能够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教学重点:1. 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和制作过程。
2. 从直方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1. 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步骤。
2. 理解直方图中各小组频数和频率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学生练习数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说明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
二、新课(20分钟)1. 讲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过程,包括计算变动范围、决定组距和组数、列出频数分布表、绘制直方图。
2. 通过具体例子,演示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加深理解。
3. 解释直方图中各小组频数和频率的关系,让学生理解频率的意义。
三、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数据,让学生根据数据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 引导学生从直方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如估计某个区间的人数等。
四、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和制作过程。
2. 强调从直方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例子引入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作用。
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过程,并能够从直方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操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练习环节,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和制作过程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直方图中各小组频数和频率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人教版初中数学直方图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和作用;2. 学会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3. 能够通过直方图获取和分析数据信息。
教学重点:1. 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和作用;2. 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
教学难点:1. 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和技巧;2. 通过直方图分析数据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1. 计算机和投影仪;2. 直方图的样本数据;3. 直方图的制作工具(如纸张、尺子、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频数分布表的概念和作用;2. 提问:频数分布表能否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为什么?3. 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更直观的方式来展示频数分布表中的数据?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介绍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频数分布直方图是一种图形化的展示频数分布表中数据的方法,通过长方形的高度表示各组数据的频数;2. 讲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作用:可以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发现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3. 讲解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a. 确定数据的变动范围和组距;b. 将数据分成若干组,并计算每组的频数;c. 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d. 解读直方图中的信息。
三、实例演示(15分钟)1. 给出一个具体的样本数据集,如学生的身高数据;2. 引导学生按照制作步骤,共同完成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3. 引导学生观察直方图,分析数据的分布情况,如集中趋势、离散程度等。
四、练习与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如制作直方图、分析直方图等;2. 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和思路;3. 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直方图解决实际问题?3.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如何优化直方图的制作过程?如何分析多个直方图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了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作用和制作步骤。
10.1直方图(1)作业一、选择题1.为绘制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首先要算出这组数据的变动范围,即是指数据的()A.最大值B.最小值C.个数D.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某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共有A,B,C,D,E五个小组,频数分别为10,15,25,35,10,则直方图中,长方形高的比为()A.23:5:7:2B.1:3:4:5:1C.23:5:6:2D.2:4:5:4:23.李老师对本班40名学生的血型作了统计,列出如下的统计表,则本班A型血的人数是()A.16人B.14人C.4人D.8人4.某校为了了解九年级学生的体能情况,随机抽查了其中30名学生,测试了他们做l min仰卧起坐的次数,并制成了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根据图示计算仰卧起坐次数在25––30次的频率是()A.0.1B.0.2C.0.3D.0.4二、填空题5.七年一班50名同学的一次考试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71––90分之间有____人。
6.如图是某校七年二班同学l min心跳次数频数直方图,那么,心跳次数在________之间的学生最多,占统计人数的_______%。
.(精确到1%7.八年级(2)班全体学生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安全知识竞赛.如图是该班学生竞赛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满分为100分,成绩均为整数),若将成绩不低于90分的评为优秀,则该班这次成绩达到优秀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_______.8.随着车辆的增加,交通违规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交警对某雷达测速区监测到的一组汽车的时速数据进行整理,得到其频数及频率如表(未完成):注:30––40为时速大于30千米而小于40千米,其他类同。
(1)请你把表中的数据填写完整;(2)如果汽车时速不低于60千米即为违章,则违章车辆共有多少辆?三、解答题9.如图是某单位职工的年龄(取正整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该单位共有职工多少人?(2)不小于38岁但小于44岁的职工人数占职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3)如果42岁的职工有4人,那么年龄在42岁以上的职工有几人?10.为了了解学校开展“孝敬父母,从家务事做起”活动的实施情况,该校抽取八年级50名学生调查他们一周(按7天计算)做家务所用时间(单位:小时,调查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一组数据,并绘制成统计表,请根据表完成下列各题:(1)填写频率分布表中未完成的部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2.1《直方图(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直方图(1)》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2.1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直方图获取数据分布的信息。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的基本知识,掌握绘制直方图的方法,并能够通过直方图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统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但他们对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如何利用直方图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践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的概念,掌握绘制直方图的方法,并能够通过直方图获取数据分布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的概念,绘制直方图的方法。
2.难点:如何通过直方图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直方图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教材、直方图示例、练习题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统计学知识,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的概念,以及如何绘制直方图。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际例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直方图的特点和作用。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对应的直方图。
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直方图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指导教师:日期: 2019 年 02 月 28 日初中数学思维导图姓名:班级:学号: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教1.1正数和负数1.2有理数1.2.1有理数1.2.2数轴1.2.3相反数1.2.4绝对值1.3有理数的加减法1.3.1有理数的加法1.3.2有理数的减法1.4有理数的乘除法1.4.1有理数的乘法1.4.2有理数的除法1.5有理数的乘方1.5.1乘方1.5.2科学记数法1.5.3近似数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整式2.2整式的加减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从算式到方程3.1.1一元一次方程3.1.2等式的性质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四章几何初步4.1几何图形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4.1.2点、线、面、体4.2直线、射线、线段4.3角4.3.1角4.3.2角的比较与运算4.3.3余角和补角4.4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5.1.1相交线5.1.2垂线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5.2平行线及其判定5.2.1平行线5.2.2平行线的判定5.3平行线的性质5.3.1平行线的性质5.3.2命题、定理、证明5.4平移第六章实数6.1平方根6.2立方根6.3实数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1平面直角坐标系7.1.1有序数对7.1.2平面直角坐标系7.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7.2.2用坐标表示平移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1二元一次方程组8.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8.4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1不等式9.1.1不等式及其解集9.1.2不等式的性质9.2一元一次不等式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统计调查10.2直方图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1三角形的边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1.2.1三角形的内角11.2.2三角形的外角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11.3.1多边形11.3.2多边形的内角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1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十三章轴对称13.1轴对祢13.1.1轴对称13.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3.2画轴对称图形13.3等腰三角形13.3.1等腰三角形13.3.2等边三角形13.4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1整式的乘法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 .14.1.2幂的乘方14.1.3积的乘方14.1.4整式的乘法14.2乘法公式14.2.1平方差公式14.2.2完全平方公式14.3因式分解14.3.1提公因式法14.3.2公式法第十五章分式15.1分式15.1.1从分数到分式15.1.2分式的基本性质15.2分式的运算15.2.1分式的乘除15.2.2分式的加减15.2.3整数指数幂15.3分式方程八年级下册指导教师:日期: 2019 年 02 月 28 日第十六章二次根式16.1 二次根式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 16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 勾股定理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 17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18.1 平行四边形18.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 18第十九章一次函数19.1 函数19.2 一次函数14.3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 19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20.3 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