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金属和金属材料
- 格式:ppt
- 大小:4.54 MB
- 文档页数:41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金属与金属材料》教学设计《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之间关系。
2.掌握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应用。
3.知道金属的冶炼、锈蚀及防护。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重视运用多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科书提供的文本和图片的根底上,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生实际操作实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多媒体视频,结合实际生活及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分析问题能力,了解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铁、铝、铜等金属和合金的重要性质和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宰相刘罗锅》:老师问:请你帮助一下,怎样鉴别真假黄金?〔学生看视频,积极答复。
〕〔导入课题:金属和金属材料〕二、明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之间关系。
2.掌握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应用。
3.知道金属的冶炼、锈蚀及防护。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重视运用多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科书提供的文本和图片的根底上,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生实际操作实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多媒体视频,结合实际生活及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分析问题能力,了解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探究任务一:怎样鉴别真假黄金?活动一:小组合作与展示生活中有哪些方法鉴别真假黄金?同学们讨论一下分享给大家吧教师展示图片,学生小组内交流,展示。
小结:从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考虑,学完本节课我们就很容易鉴别了,〔设计意图:加强日常生活自我保护,以免上当受骗。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活动二:金属物理性质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观察图片‘生活中离不开金属’答复下列问题。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化学的最后阶段,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金属的性质、金属的冶炼、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实验,使学生了解金属的性质,学会金属的冶炼方法,掌握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等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化学实验的操作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金属的性质,掌握金属的冶炼方法,学会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措施。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金属的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金属的活性顺序。
2.金属的冶炼方法:湿法炼金、热还原法、电解法等。
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金属的腐蚀原因、防腐蚀措施。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性质、冶炼方法和腐蚀与防护措施。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金属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试管架等。
2.实验试剂:铁、铜、锌、硫酸、硝酸等。
3.课件:金属的性质、冶炼方法、腐蚀与防护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金属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铁锅、铜线、铝壶等,引导学生关注金属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金属是如何得到的吗?”让学生思考金属的来源和性质。
2.呈现(10分钟)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金属的活性顺序。
通过实验演示金属的腐蚀现象,让学生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单选题1、为了验证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只需进行其中三个就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不必进行的是A.将镁片放入稀盐酸中B.将铜片放入稀盐酸中C.将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D.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答案:C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①将镁片放入稀盐酸中,反应生成氢气,说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即Mg>H;②将铜片放入稀盐酸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铜和稀盐酸不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H>Cu;③将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镁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Mg>Ag;④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银,说明了活动性Cu>Ag;根据①②④,即可得出Mg>H,H>Cu,Cu>Ag,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镁>铜>银。
故将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的实验不需进行。
故选C。
2、下图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4个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甲B.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①③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C.③中附着在棉花上的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D.四个实验中,生锈最快的是④中的铁钉答案:AA、铁与氧气、水接触充分时最易生锈,所以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乙,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①铁与空气和水接触铁锈蚀,②中铁只与水接触,铁不锈蚀,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①铁与空气和水接触铁锈蚀,③铁只与空气接触,铁不锈蚀,①③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③中附着在棉花上的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四个实验中,④中的铁钉与氧气、水接触最充分,生锈最快,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3、下列防锈措施不合理的是A.钢管存放在干燥的地方B.用盐水清洗菜刀C.及时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锈渍D.在铁管表面镀上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答案:B分析: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防锈的方法有隔绝氧气、保持金属表面洁净干燥、改变金属的组成和结构;A.钢管存放在干燥的地方,不易于生锈;B.用盐水清洗菜刀,会加速锈蚀;C.铁锈结构疏松多孔,能吸附水和氧气,会加速锈蚀,应及时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锈渍;D.在铁管表面镀上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能隔绝氧气、水,能有效防锈。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化学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二节金属材料》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金属材料,理解其宏观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与微观结构(如原子排列、电子排布等)之间的关系。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分析金属材料的性质变化(如合金的形成对原金属性质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物质性质变化中的平衡与调控思想。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基于实验证据和理论模型,学生能够解释金属材料性能差异的原因,构建金属材料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联模型。
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金属材料的性质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其创新思维,尝试设计新型金属材料或改进现有材料的性能。
5.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认识金属材料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其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关注金属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
二、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合金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理解金属材料的性质与其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
•应用金属材料的性质解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原理。
四、教学资源•高中化学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教材内容。
•多媒体教学课件(包含金属材料的图片、视频、性质对比表等)。
•实验器材与试剂(如不同种类的金属样品、合金样品、酸溶液等,用于性质探究实验)。
•互联网资源(金属材料的发展历史、新型金属材料介绍等)。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与讨论法结合:通过教师讲授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讨论金属材料的性质与应用。
•实验探究法:设计金属材料的性质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记录并分析实验现象。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如不锈钢的防锈原理、铝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等),加深学生对金属材料性质与用途之间关系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如铁锅、铝壶、铜导线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金属制品为何选择特定金属制成,从而引出金属材料的性质与用途的话题。
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梳理】知识点1 常见的金属材料1、金属的共同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能导电、能导热、有延展性等。
不同的金属物理性质也有很多差别,如:多数金属常温下呈固态,汞是液态:多数金属是银白色的(铁在粉末状时呈黑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铁、钴、镍能被磁铁吸引,其他金属一般不能被吸引。
2、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金属的物理性质应用具有金属光泽贵重金属如金、银、铂等可作装饰品机械强度大加工成多种工具、如铁锤、剪刀等延展性好制成车辆外壳、钢丝绳、铝箔纸导电性好电极、电线、电缆传热性好铁锅、铝壶等3、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1)合金:是在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从而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
合金的用途比纯金属更广,是因为合金与组成它的金属相比:硬度更大、熔点更低、因而性能更优越,加工更容易。
(2)常见的合金:生铁()、不锈钢()、黄铜()、青铜()、铝合金()等。
知识点2 常见金属的化学反应1、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1)镁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表面形成氧化膜。
点燃时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化学方程式:(2)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常涂在铁器的表面用来保护铁。
化学方程式:(3)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
化学方程式:(4)铜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加热时才反应,红色的铜变为黑色的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5)金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很高温度下也不能被氧化2、金属与酸的反应(发生置换反应)(1)反应规律:金属+ 酸→盐+ 氢气(2)反应条件:①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如镁、铝、铁等)能与酸(一般指盐酸、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并且金属位置越靠前,与酸反应越剧烈;而氢后面的金属一般不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人教版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九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归纳总结课题1:金属材料一、金属材料的发展与利用1、从化学成分上划分,材料可以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有机材料及复合材料等四大类。
2、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1)金属材料的发展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铝的应用→高分子时代(2)金属材料的应用①最早应用的金属是铜,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公元一世纪最主要的金属是铁②现在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金属依次为铁、铝和铜③钛被称为21世纪重要的金属二、金属的物理性质1、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汞除外),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是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沸点较高等。
2、金属的特性:①纯铁、铝等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而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②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汞却是液体;③各种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差异较大。
3、金属之最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Al)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Ca)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Ag)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Fe)延展性最好的金属———金(Au)熔点最高的金属————钨(W)熔点最低的金属————汞(Hg)硬度最大的金属————铬(Cr)密度最小的金属————锂(Li)密度最大的金属————锇(Os)最贵的金属————锎kāi(Cf)4、金属的用途:金属在生活、生产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不同的用途需要选择不同的金属。
【练习】(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答:因为铁的硬度比铅大,且铅有毒。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答:银和铜的导电性相近,但银比铜贵得多,且电线用量大,经济上不划算。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答:因为钨的熔点(3410℃)高,而锡的熔点(232℃)太低。
如果用锡制的话,通电时锡易熔断,减少灯泡的使用寿命,还会造成极大浪费。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一、几种重要的金属提起金属材料,你应不会感到陌生。
环顾你家里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锅、壶、刀、锄、水龙头等,它们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继而进入铁器时代,就是以金属材的使用作为标志的。
至今,铜和铁作为金属材料一直被广泛地应用着。
图8—1东汉晚期的青铜奔马(马踏飞燕)图8—2河北沧州铁狮子,铸造于公元953年,距今已有1000现已成为我国的旅游标志余年的历史,狮高5.3m,长6.5m,宽3m,重约40t 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那仅仅是100多年前的事情,铝具有密度小和抗腐蚀等优良性能。
现在,世界上铝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铁之后,居第二位。
你有不少生活经验,例如,知道铁锅、铝锅和铜火锅可以用来炒菜、做饭和涮肉,铁丝、铝丝和铜丝可以导电,也可以弯曲,等等。
其实你已经积累了不少有关金属的感性知识。
与氧气、氢气等非金属不同,金属具有如图8-3所示的一些物理性质和用途。
有光泽能够导电能够导热有延展性,能压成薄片有延展性,可以拉成丝能够弯曲图8—3,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和用途金属除具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以外.还具有各自的特性。
例如,铁、铝等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但铜却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在常温下,铁、铝、铜等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但体温计中的汞却是液体……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物理性质差别也较大。
表8 -1中列出了一些金属的物理性质。
表8 -1一些金属的物理性质比较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比较导电性(以银的导电性为100作为标准)银铜金铝锌铁铅(优)100 99 74 61 27 17 7.9(良)密度(g/cm3)金铅银铜铁锌铝(大)19.3 11.3 10.5 8.92 7.86 7.14 2.7(小)熔点(℃)钨铁铜金银铝锡(高)3410 1535 1083 1064 962 660 232(低)硬度(以金刚石的硬度为10作为标准)铬铁银铜金铝铅(大) 9 4-5 2.5-4 2.5-3 2.5-3 2-2.9 1.5(小)讨论: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表8 -1所提供的信息,分析下列问题。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单元概要
本单元作为九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探究学习的方法、归纳与演绎学习方法等与本书上册则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在本单元中,我们将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性质、用途和资源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
金属和金属材料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如:很多日用品的材料都属于金属材料)。
本单元内容与非金属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等知识有密切联系,同时,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如颜色、密度、磁性等时,要用到同学们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如探究金属的颜色就要用到物理光学知识。
本单元重点:铁、铝、铜等金属及其合金的重要性质和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杂质的计算问题,钢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本单元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有杂质的计算问题。
学习策略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要认识到:在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中,蕴涵着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丰富素材。
因此,在学习时,一方面要认真观察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的现象,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回忆生活经验中与本单元知识相关的现象,广泛地查阅资料并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共享学习资源,以充分地获取相关的知识与素材,为进一步学习建立良好的平台。
金属和金属材料(人教版)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1.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
下列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黄金B.不锈钢C.瓷器D.青铜器答案:C解题思路: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纯金属有铁、铜、铝、银、金等;合金有铁合金、铜合金(如青铜、黄铜)、铝合金、钛合金等。
所以黄金、不锈钢(铁合金)、青铜器均属于金属材料,瓷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金属材料2.下列性质中属于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的是( )①导电性、导热性;②硬度大;③延展性;④有金属光泽;⑤密度大;⑥熔点低A.①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A解题思路:金属共有的物理性质包括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有金属光泽等。
而硬度大、密度大、熔点低属于大部分金属的物理性质,个别的金属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如纯铁和纯铝都比较软、常温下铝的密度比较小、常温下汞的熔点很低(以液态形式存在)。
故选A。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金属的共性3.下列金属材料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无关的是( )A.铜丝做电线B.用不锈钢制耐腐蚀容器C.钨丝做电灯泡的灯丝D.用水银制作温度计答案:B解题思路:金属的性质决定金属的用途。
金属的物理性质包括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硬度、密度、熔点、颜色等。
A.铜丝做电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且廉价易得,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B.用不锈钢制耐腐蚀容器是因为不锈钢属于合金,合金的抗锈蚀性能比纯金属好,抗锈蚀性能主要指的是其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C.钨丝做电灯泡的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比较高,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D.用水银制作温度计是因为汞的熔点比较低,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金属的物理性质4.下列有关金属的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铁B.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是铜C.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D.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铝答案:C解题思路: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其次是铁,A错误;B.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是银,B错误;C.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C正确;D.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