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非饱和垂直入渗率测定表(含实测数据)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2
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渗水性记录表沙质土是由颗粒直径在0.05mm至2.0mm之间的细颗粒物质组成的土壤。
这种土壤通常富含矿物质,如石英、长石和云母等。
沙质土因其颗粒的大小而具有很高的渗透性,这意味着水能够在其颗粒之间自由流动。
黏质土是由颗粒直径在0.002mm至0.05mm之间的粘土颗粒组成的土壤。
这种土壤的颗粒非常小,通常富含粘土矿物质,如膨润土。
黏质土因其颗粒间的微小间隙和粘附力而具有较低的渗透性。
这意味着土壤渗水性能较差,水分进入和流过土壤的速度较慢。
鉴于沙质土和黏质土的不同渗透性能,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记录。
以下是沙质土黏质土壤渗水性的记录表:表1:沙质土的渗透性记录样品编号:_________________土壤类型:沙质土记录日期:_________________试验方法:渗水试验,按(标准编号)进行序号试验时间(min)渗透水量(mL)渗透速率(mL/min)...平均渗透速率:____________(mL/min)备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2:黏质土的渗透性记录样品编号:_________________土壤类型:黏质土记录日期:_________________试验方法:渗水试验,按(标准编号)进行序号试验时间(min)渗透水量(mL)渗透速率(mL/min)...平均渗透速率:____________(mL/min)备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记录表中,需要填写样品编号、土壤类型和记录日期等基本信息。
接下来,进行渗水试验。
渗水试验是通过浸泡或通过土壤样品进行水的渗透实验,以测量其渗透水量和渗透速率。
试验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可以参照相应的标准编号。
在试验中,设定试验时间,在不同的时间点记录渗透水量,以及计算渗透速率。
非饱和土入渗系数非饱和土是指土壤中含有空隙水和吸附水的土壤,其入渗系数是描述土壤对水分入渗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入渗系数可以衡量土壤的渗透能力,对于水文循环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非饱和土入渗系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土壤颗粒结构、土壤水分势等。
不同土壤类型的非饱和土入渗系数差异较大,比如粉砂土的入渗系数要大于黏土。
土壤含水量的增加会降低非饱和土的入渗系数,因为水分饱和后会填满土壤孔隙,减少水分向下渗透的空间。
土壤颗粒结构的紧密程度也会影响非饱和土的入渗系数,颗粒结构越紧密,入渗系数越小。
土壤水分势是描述土壤中水分吸引力的指标,水分势越大,非饱和土的入渗系数越小。
非饱和土入渗系数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压滤法、耐压沉降法、静态法和动态法等。
压滤法是利用土样在一定压力下脱水,通过测量排水速度来计算入渗系数。
耐压沉降法是将土样置于水槽中,在一定压力下进行浸泡,通过测量土样的沉降量来计算入渗系数。
静态法是将土样置于水槽中,通过测量土样上方和下方的水位变化来计算入渗系数。
动态法是将水以一定速率注入土样,通过测量注水量和土样上方水位变化来计算入渗系数。
非饱和土入渗系数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土壤保育和水资源管理方面,入渗系数的准确测定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为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提供依据。
在农业生产中,入渗系数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灌溉和排水,提高土壤的水分利用效率。
在土壤污染治理中,入渗系数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输送规律,为制定有效的污染治理策略提供依据。
非饱和土入渗系数还可以用于地质工程和环境工程中。
在地质工程中,入渗系数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土壤的稳定性和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文效应。
在环境工程中,入渗系数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土壤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为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提供依据。
非饱和土入渗系数是描述土壤对水分入渗能力的重要参数,其测定和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博士□基地班硕士□硕博连读研究生□兽医硕士专业学位□学术型硕士☑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同等学力在职申请学位□中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结课论文封面(课程名称:土壤水分溶质动力学)学位课☑选修课☐研究生年级、姓名 2 vccccccccccccc研究生学号 XXXXXXXXXXX所在学院(系、部) XXXXXXXXXXXXXXX学院专业学科农业工程任课教师姓名 XXXXXXXX考试日期考试成绩评卷教师签字处土壤入渗实验报告一、垂直入渗实验1、实验目的测定土壤的垂直入渗特征曲线,掌握测定方法。
了解土壤一维入渗特性,确定入渗条件下土壤累积入渗量曲线以及入渗速率数学表达式,用不同的入渗经验公式描述入渗速率并绘制相应的图表。
2、实验要求g/cm。
垂直入(1)土柱圆筒高约29cm,内径10cm。
控制装土容重为1.43渗过程中,进水端的水位由马氏瓶控制。
入渗过程中,观测不同时间的累积入渗量。
(2)根据实验数据在方格纸上点绘入渗过程线(速度~入渗时间),确定饱和入渗速度k值。
(3)根据实验数据在双对数纸上点绘入渗曲线,确定α及k 值,写出该种土壤的入渗公式。
(4)略述土壤入渗过程,入渗性强弱,分析原因。
3、实验原理(1)实验利用马氏瓶供水并维持稳定水压;(2)对于均质土的入渗强度,已有若干计算公式,菲利普根据严格的数学推导,求得解析解为:式中,i ——t 时刻的入渗速率;S ——与土壤初始含水率有关的特性常数,成为吸水率; f i ——稳定入渗率,即饱和土壤渗透系数。
在非饱和土壤入渗初期,S 起主要作用,所以菲利普公式可以改写为: 考斯加可夫根据野外实测资料的分析,发现入渗强度与时间之间成指数关系,其形式为:式中,1i ——第一个单位时间的入渗强度;a ——反应土壤性质与入渗初始时土壤含水率的经验常数;累积入渗量:)1(0110101)(αααα---=-===⎰⎰t i t i dt t i dt t i I tt4、实验仪器马氏瓶、玻璃土柱、天平、滤纸、秒表、烧杯5、实验方法和步骤(1)测量玻璃土柱的内径R =10cm ,控制土壤容重为1.43g/cm ,计算2cm 高土柱所需的土量g V m 8.2192)210(4.12=⨯⨯=⋅=πγ;(2)分层装土:在玻璃柱底部放入一片滤纸,然后装土。
土壤水分溶质动力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水平土柱以及垂直土柱入渗实验,了解水分的入渗过程、入渗特性,以及用水平土柱入渗法测定土壤水分扩散率的方法,利用垂直入渗实验测定土壤饱和导水率的方法。
实验方法和步骤1、土壤样品准备:样品风干、磨细、过筛等。
2、装土柱:分层次将一定容重的土壤装填在土柱中。
3、入渗实验:在土壤入渗过程中,观测不同时间土壤湿润峰的迁移,不同时间的入渗水量,入渗结束后测定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
实验结果分析(1)用EXCEL绘制土壤累积入渗量曲线,土壤入渗速率曲线、湿润锋的迁移与时间的平方根曲线、土壤水分在剖面分布曲线,分析土壤的入渗特性。
(2)计算土壤水分扩散率,绘制扩散率与含水量曲线。
计算土壤饱和导水率。
一、水平土柱入渗实验1、实验目的在熟练掌握水平土柱吸渗法测定非饱和土壤水扩散率原理的基础上了解土壤水平入渗特性,确定入渗条件下湿润锋x和时间t之间的关系,了解入渗条件下土壤累积入渗量曲线以及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计算土壤的入渗速率以及数学表达式,同时得到土壤水扩散率D(θ)的关系,并绘制相应的图表。
2、实验要求水平土柱(长30cm),是由直径5cm,厚度为2cm的单环组装形成的,土柱装土土壤为老师事先准备好的沙壤土,控制装土容重为1.4g/cm3。
水平入渗过程中,进水端的水位由马氏瓶控制。
入渗过程中,观测不同时间的累积入渗量以及湿润锋的距离。
实验结束后,用烘干法分层测定土壤重量含水率,计算体积含水率。
3、实验方法与步骤(1)土壤样品准备:样品风干,磨细、过筛(孔径2 mm);(2)装土柱:在内径为5cm的水平实验土槽底部垫上滤纸,然后将实验用土按设计容重 1.4g/cm3的标准分层装入水平土槽中,为保证土的均匀性,我们将土按2cm高度分层装入;(3)在马氏瓶中装入一定量的水,将下部进气阀和出水阀关闭;(4)用橡皮输水管将马氏瓶的出水口与水平土槽进水口相连,然后打开马氏瓶顶部的加水孔的橡皮塞和出水阀,同时将水平槽的排气孔打开,给水平土槽下部的水室进行排气和充水,保证水能够均匀的入渗;(5)水室充满水后,立即将马氏瓶加水孔和水平土柱的排气孔密封,打开马氏瓶下部的进气阀,将水平土柱放平,让水平土柱中心轴与马氏瓶的进气阀相平,这样才能保证水平入渗在无压条件下进行,同时,打开秒表开始计时,并记下马氏瓶上的刻度数;(6)按照先疏后密的原则进行连续观测,每记下时间和马氏瓶上的刻度数,达到稳定入渗时,停止实验,然后打开水平土槽,将其中的土按2cm长度分层装入事先准备好的的铝盒中,然后称重,并放入烘箱进行烘干、承重。
非饱和土壤导水率试验计算与模拟分析胡钜鑫;虎胆·吐马尔白;穆丽德尔·托伙加;杨未静【摘要】以非饱和土壤导水率作为研究对象,用瞬时剖面法计算两种土壤非饱和土壤导水率,并与RETC中不同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瞬时剖面法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两种土壤的K-h与lgK-h模拟曲线和实测值均吻合较好,实测值和不同模型的模拟值均属于高度性相关,且K-θ实测曲线与各模型的模拟曲线变化规律相似,处于各模拟曲线之间.综上所述,瞬时剖面法计算结果与模拟结果相似,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以直接使用在实际生产运用过程中.【期刊名称】《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37)001【总页数】7页(P105-111)【关键词】非饱和土壤导水率;瞬时剖面法;van Genuchten模型;Mualem模型【作者】胡钜鑫;虎胆·吐马尔白;穆丽德尔·托伙加;杨未静【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52;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52;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52;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2.7非饱和土壤土导水率K 是土壤水分参数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反⒊了土壤中的水分在非饱和状态下的运动规律。
非饱和土壤导水率的测定方法包括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又分为田间测定和室内测定。
田间测定方法包括结壳法[1]、圆盘入渗法[2-4]、双环法[5]等,室内测定方法包括瞬时剖面法、垂直下渗通量法、零通量法[6]等。
其中直接测量法通常耗时耗力,不易测量,因此大部分学者常选⒚间接方法求取非饱和导水率,包括土壤水分再分布法[7-8],或者通过水分特征曲线C 和水平扩散度D 公式推求非饱和土壤导水率K[9],另外通过模拟软件[10],例如Hydrus 和RETC 通过土壤质地资料推求非饱和导水率[11-13]。
实验一土壤渗透性的测定目的要求径流对土壤的侵蚀能力主要取决于地表径流量,而透水性强的土壤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地表径流量。
土壤透水性强弱常用渗透率(或渗透系数)表示。
当渗透量达到一个恒定值时的入渗量即为稳渗系数。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测定土壤渗透性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基本原理由图可以看出,在降雨初期一段时间(几分钟)内,土壤渗透速率较高,降雨量全部渗入土壤,此时土壤的渗透速率和降水速率等值,没有地表径流产生。
随着降雨时间延长、土壤含水量增高,渗透速率逐渐降低,当渗透速率小于降水速率时,地表产生径流。
仪器设备环刀(200cm3,h5.2,Φ7.0cm),量筒(100及50ml),烧杯(100ml),漏斗、漏斗架、秒表等。
方法步骤一、在室外用环刀取原状土,带回实验室内,将环刀上、下盖取下,下端换上有网孔且垫有滤纸的底盖并将该端浸入水中,同时注意水面不要超过环刀上沿。
一般砂土浸4~6h,壤土浸8~12h,粘土浸24h。
二、到预定时间将环刀取出,在上端套上一个空环刀,接口处先用胶布封好,再用熔蜡粘合,严防从接口处漏水,然后将结合的环刀放在漏斗上,架上漏斗架,漏斗下面承接有烧杯。
三、往上面的空环刀中加水,水层5cm,加水后从漏斗滴下第一滴水时开始计时,以后每隔1,2,3,5,10,……t i……t n min更换漏斗下的烧杯(间隔时间的长短,视渗透快慢而定,注意要保持一定压力梯度)分别量出渗入量Q1,Q2,Q3,Q5……Q n。
每更换一次烧杯要将上面环刀中水面加至原来高度,同时记录水温(℃)。
四、试验一般时间约1h,渗水开始稳定,否则需继续观察到单位时间内渗出水量相等时为止。
结果计算⑴渗出水总量(Q) )1(10)(321)( SQ Q Q Q Q n mm ⨯+++=式中:n Q Q Q Q ,,,321----------每次渗出水量ml ,即cm 3S-----------渗透筒的横断面积cm 210----------由cm 换算成mm 所乖的倍数这样就可算出当地面保持5cm 水层厚度时,在任何时间内渗出水的总量。
实验一 土壤入渗速度的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特土壤的垂直入渗特性曲线。
2.掌握测定土壤吸渗和入渗速度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考斯加可夫公式:i t =i 1t -a ---------------------------- (1) i t ——入渗开始后时间t 的入渗速度;i 1——在第一个单位时间土壤的渗透系数,相当于t =l 时的土壤下渗速度; a —指数。
对公式(1)取对数得lgi t =lgi 1-a·lgt ----------------------- (2)实测的lgi t ,lgt 点应成直线关系,取t=1时的i 值,极为i 1,该直线的斜率为a 值。
计算时t a ,t b 时刻对应i a ,i b ,代入下式得ba ba t t i i a lg lg lg lg --=----------------------- (3)若已知i 1,a 值也可以按下述方法推求,有式(1)积分得ata tt ai dt t i idt I ---===⎰⎰110101----------------------- (4)I 为时间t 内总入渗量(累积入渗量),由实测数据得出,由于i 1已知,故a 可以求出。
该法的缺点时很难测定第一个单位时间的入渗强度。
三、实验设备 1.土壤入渗仪:一套; 2.秒表:一只 3.量筒、滤纸、烧杯 4.排水管 5.接渗瓶 四、实验步骤1.装土:将玻璃管从入渗仪上取下,底部放入一片滤纸,然后装土,在装土期间,用木棒稍捣,要求土样均匀,装土至玻璃管即可,再在土样上部放入一张滤纸,把玻璃管与入渗仪连接好。
2.加水:关闭水阀,打开排气阀,用烧杯向加水槽加水,使量桶里的水位到达到一定刻度处,然后关闭排气阀。
3.建立水头开始实验:用烧杯迅速向玻璃管加水至玻璃管上标线,水头建立后,立即打开供水阀,同时打开秒表计时,三者要求同时进行,动作要迅速、准确、细心。
4.记数:实验开始后秒表不能中断,要求每隔1分钟1次,共读10次,再每隔2分钟读1次,共读10次,再每隔3分钟读1次,共读5次,以后每隔5分钟读1次,直到两相邻时段内,读数差值相等,说明土壤入渗已经达到稳定,即停止实验,记录项目为记录表中的第l项和第2项。
一维垂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实验系统操作说明西安理工大学水资源研究所西安碧水环境新技术有限公司1 试验原理做一个直径为10cm 的垂直土柱,长度为100cm 左右,使密度均一,且有均匀的初始含水率。
在土柱进水端维持一个接近饱和的稳定边界含水率,并使水分在土柱中作垂直吸渗运动,作为一维垂直流动其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为()()()()()()i 0K =D t z z zt 0 z 0000i t z t z θθθθθθθθθθ∂∂∂∂⎡⎤-⎢⎥∂∂∂∂⎣⎦==≥===→∞f f 1 2 3 4 基本方程(1)可改写为以(),z t θ为未知函数的方程()()()()(),,5z t dK z t D t d θθθθθθθ∂∂⎡⎤∂-=-⎢⎥∂∂∂⎣⎦ 式中,Z 坐标向下为正。
垂直入渗的解(),z t θ取为级数形式,即(),z t θ=()()()()12342222234t t t t ηθηθηθηθ++++L 1=()21ii i t ηθ∞=∑ (6)根据边界条件(3)可知,()00i ηθ= i=1,2,3, (7) 由初始条件(2)可以得到()1i ηθ=∞ (8)当式(5)中的各项系数()i ηθ确定后,则可求得任一时刻T 不同含水率θ在土壤剖面上的位置Z ,亦即得到垂直入渗的解。
()i ηθ可由待定系数法求得,为此,可以将方程(5)的右端按分式求导展开,整理得,22220z dK z z z dD zD d t d θθθθθθ∂∂∂∂∂⎛⎫⎛⎫+--= ⎪ ⎪∂∂∂∂∂⎝⎭⎝⎭ (9) 式中,D ,K 及z 分别为D (θ),K (θ)及(),z t θ的简写。
对式(6)取222z z z z t θθθ∂∂∂∂⎛⎫ ⎪∂∂∂∂⎝⎭ ,分别如下:()()12342222123411234222222123421111122223412322211213223222222i i i i i i i i z i t t t t t zt t t t t z i t t t t tt z t t ηηηηηθηηηηηθηηηηηηηηηηηθ∞=∞=∞--=∂'''''=++++=∂∂''''''''''=++++=∂∂⎛⎫⎛⎫=++++= ⎪ ⎪∂⎝⎭⎝⎭∂⎛⎫⎡''''''=+++ ⎪⎣∂⎝⎭∑∑∑L L L ()52214232t t ηηηη⎤''''+++⎦L式中ηηηη1234 分别为()()()()ηθηθηθηθ1234 的简写,将上式代入(9)中,并按t 的次方合并同类项,则式(9)可表示为1123422222123410i i Y tY t Y t Y t Y t ∞==++++=∑L (10)式中前四项的系数为()()()()()()()()211111222211112222331231212113123222441321412313222123122222232Y D D Y D K D Y D K D Y D K ηηηηηηηηηηηηηηηηηηηηηηηηηηηηηηηηηηηηηηη⎛⎫'''''=-- ⎪⎝⎭''''''''=+---⎛⎫⎛⎫'''''''''''''=+----- ⎪ ⎪⎝⎭⎝⎭'''⎡⎤'''''''''=++----⎣⎦ 1412314D ηηηηηηη''''''--- 式(10)右端恒为零,而t 可以取任意数,因此,各项系数必然均为0,即Y i =0(i=1,2,),由此条件可求得各项系数()i ηθ。
基于FLAC3D平台的边坡非饱和降雨入渗分析基于FLAC3D平台的边坡非饱和降雨入渗分析1. 引言边坡是山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形态之一,受降雨等自然力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常常导致边坡滑坡、崩塌等灾害事件的发生。
因此,非饱和降雨入渗分析成为了边坡稳定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基于FLAC3D平台,对边坡进行非饱和降雨入渗分析,探讨边坡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
2. 非饱和降雨入渗模型2.1 非饱和土壤特性在非饱和状态下,土壤中同时存在空气和水两相。
土壤的非饱和土壤特性是指土壤在非饱和状态下的吸力和水分特性曲线。
通过实验测定,可以得到非饱和土壤的孔隙比、饱和度与含水量之间的关系。
2.2 边坡模型采用FLAC3D平台的三维数值模拟,建立边坡的数值模型。
在模型中,边坡的材料性质、几何形状、边界条件等需要进行设定。
通过设置合适的边界条件,模拟边坡在不同降雨条件下的变形和稳定性。
3. 模拟实验分析3.1 基础模型分析首先,在边坡的基础模型中进行稳定性分析。
设置边坡的几何形状、材料性质、初始应力状态等。
3.2 不同降雨条件下的稳定性分析根据实际降雨情况和历史灾害数据,选择几种不同的降雨条件,进行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通过调整降雨强度、降雨时间和模型的边界条件,模拟不同降雨条件下边坡的稳定性。
3.3 分析结果及讨论对模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边坡在不同降雨条件下的变形和稳定性。
通过对比不同模拟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边坡在不同降雨条件下的变形和稳定性特点。
4. 结论通过基于FLAC3D平台的边坡非饱和降雨入渗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非饱和状态下,土壤的稳定性受孔隙比、饱和度和含水量等因素的影响。
(2)边坡在不同降雨条件下会发生不同的变形和稳定性,降雨强度和时间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分析,可以为边坡的稳定性评估和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基于FLAC3D平台的边坡非饱和降雨入渗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揭示边坡在非饱和降雨条件下的稳定性特征,为边坡稳定性评估和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非饱和水力传导度野外试验方法宋长虹;王影桃【摘要】非饱和水力传导度是多孔介质中水流运动的重要参数之一,在进行较大区域尺度土壤水动力学模型模拟时,选择客观准确而实用的试验方法对其进行测量显得尤为重要.对国内外非饱和水力传导度的试验方法进行了充分的调研,比较了各种主流试验方法的原理和实用范围,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突出阐述了适用于野外试验的方法.为进行较大区域尺度土壤水动力学模型模拟奠定了基础.【期刊名称】《黑龙江水利科技》【年(卷),期】2017(045)007【总页数】5页(P8-12)【关键词】非饱和水力传导度;野外试验;饱和水力传导度;空间变异性【作者】宋长虹;王影桃【作者单位】黑龙江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 150080;黑龙江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 15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2.7传统的地面灌溉中肥料随着水流从地表到土壤再到地下水发生淋失现象,是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肥料在土壤中的运移离开土壤水流的作用,故在研究肥料在土壤中的迁移时,常以土壤中水流运动为基础。
土壤非饱和水力传导度野外测试方法作为区域施肥对地下水造成面源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其检测评定手段和客观依据的客观准确及实用性显得尤为重要。
测量非饱和水力传导度的方法分为间接法和直接法。
间接法计算在已知土壤水分运移的其他参数(如水分特征曲线、饱和水力传导度、水分扩散率等)后,通过它们相互之间固有的关系,来间接推求非饱和水力传导度。
间接法分为通过水分特征曲线和通过水分特征曲线及水分扩散率推求非饱和水力传导度两类。
直接法分为室内及野外测量两类。
室内测量主要有稳定入渗法、稳定蒸发法及非稳定流瞬时剖面法等,野外试验主要有零通量面法和瞬时剖面法两种。
由于室内试验法无法满足较大区域尺度的测量需要,故在研究区域较大,需要考虑区域空间变异性时,通常采用野外试验的方法。
文章主要介绍了几种间接测量非饱和水力传导度的野外试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