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儋州民俗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儋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儋州市花鼓戏花鼓戏是儋州市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起源于儋州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花鼓戏是由鼓点和唱腔相结合,通过演员们的表演,来展示出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和情感。
花鼓戏的演出形式多样,既有独唱、对唱的形式,也有群体演出的形式。
在表演过程中,演员们通过唱、念、说、打、做等多种表现手法,来诠释剧情和人物性格,展现出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花鼓戏的表演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历史故事,也有现代题材。
演员们在表演中通过唱腔、动作和表情等,来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气质。
花鼓戏的演出形式活泼多样,有些节目富有幽默感,有些节目则充满了悲壮感,充分展现出儋州市的文化特色和民间风情。
花鼓戏已经成为了儋州市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在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演出,还在各种文艺演出活动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花鼓戏的传承和发展,儋州市人民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得花鼓戏这一独特的文化形式得以传承和发展下去。
二、儋州市渔歌渔歌是儋州市的一种独特的民间音乐形式,是儋州市人民在捕鱼和海上生活中创作的,具有着浓厚的海洋和渔村文化氛围。
渔歌的歌词多为古朴、朴实的语言,表达了渔民们对海洋和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
渔歌的演唱方式多样,既有独唱,也有对唱、群唱等形式。
在演唱过程中,演员们通过声音的起伏和抒情的表达,来表现出渔民们在大海上挣扎求生的艰辛和不屈的精神。
渔歌的曲调优美动人,歌词朴实真挚,充分展现了儋州市人民的生活情感和精神风貌。
渔歌已经成为了儋州市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节日和庆典活动中演唱,还在渔村和海岛等地方保持着浓厚的人气。
通过渔歌的传承和发展,儋州市人民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使得渔歌这一独特的音乐形式得以传承和发展下去。
三、儋州市龙舟赛龙舟赛是儋州市的一种传统赛事,起源于古代的龙舟文化,见证着儋州市人民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儋州风俗调声作文
儋州的风俗调声,有着别具一格的魅力!作为一个在这里长大的儋州孩子,我对家乡的这种特色民俗可是了熟透彻。
从小就听着父老乡亲们在田间地头、菜园子里声吆喝,那悠扬婉转、富有节奏感的调门儿可不仅仅是在劳作,更像是在吟诵一曲优美的田园诗。
每逢节假日,家家户户就会你唱罢我登场,大伙儿相互着祝福的吉语,把喜气洋溢的心情传递开来。
儋州的声文化,可不只是一种发声方式那么简单。
它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追求。
比如声的高低起伏,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和顺应自然的谦逊态度;而丰富的技巧变化,则彰显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我总觉得,这份源远流长的民间智慧和艺术瑰宝,是儋州人宝贵的文化瑰宝。
它就像一面古镜,映射出这片热土孕育的质朴善良、热情好客的人文精神。
所以啊,我常怀着自豪和虔诚的心情,去倾听家乡这动人心弦的声咏叹调。
儋州市旅游攻略儋州市位于海南岛东部,是中国四大名胜之一的南海观音圣地所在地,也是海南省的一个重要旅游城市。
儋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是一个值得一游的目的地。
下面将为您介绍儋州市的旅游攻略。
儋州市的自然景观儋州市地处热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
市内有众多美丽的海滩,如洋浦湾、光坡湾等,适合游客休闲度假。
此外,儋州市还有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可以进行徒步探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文化历史之旅儋州市是海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物古迹和民俗风情。
游客可以前往儋州市博物馆、海南黎苗文化博物院等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渊源,感受海南独特的文化底蕴。
此外,儋州市还有许多古老的庙宇和民居可以参观,如南山寺、白鹿洞书院等。
美食体验儋州市是一个美食之城,拥有丰富的海鲜资源和特色小吃。
游客可以品尝到新鲜的海鲜美食,如海鲜大餐、海南鸡饭等,满足味蕾的享受。
此外,当地的特色小吃也不容错过,如椰子饭、椰汁糯米饭等,让您感受海南特有的美食文化。
休闲娱乐除了自然风光和文化历史,儋州市还有许多休闲娱乐项目供游客体验。
游客可以选择在海滩上沐浴阳光,尽情享受海岛度假的惬意;也可以参加水上活动,如冲浪、帆板等,感受海洋的浪漫。
此外,儋州市还有温泉养生会所,提供舒适的温泉浴和按摩理疗,让您放松身心,尽情享受旅行的乐趣。
总结儋州市作为海南省的重要旅游城市,拥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和活动,适合各类游客前来体验。
无论您是热爱自然风光、文化历史、美食还是休闲娱乐,儋州市都能满足您的需求。
希望以上的旅游攻略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儋州市,规划一次愉快的旅程。
儋州的饮食文化和文化特点总结悠久的历史给儋州市留下了众多古迹,且多为宋代以前的古迹,如汉代伏波井、中和古镇、东坡书院等。
尤其是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谪居儋州三年间,讲学明道,使儋州教化日兴,“书声琅琅,弦歌四起”。
海内外名士接踵而来,从师东坡。
儋州在此时成为了全岛文化的中心,也培养了民众尊师重教的传统。
苏东坡北归九年后,儋人符确成为海南第一个进士。
此后,儋州人才辈出,名声远播,在海南历史上曾发生过深远的影响。
儋州民风孰厚粗犷,古风犹存。
在苏东坡带来的良好的文化氛围影响下,这里的人民爱好吟诗作对,使儋州素有“诗乡歌海”之称,有许多民间诗社。
儋州人喜爱唱歌。
有一首民歌唱道:“儋州自古称歌海,山歌多似百花开。
人人都是山歌手,山山水水是歌台。
”儋州民歌种类繁多,其中儋州山歌和调声最为盛行。
革命战争年代,人们利用山歌和调声等体裁编写《抗日状》等,产生过宣传鼓动的巨大效果。
如今,每年正月十六、八月十五,儋州中北部地区的男女青年,穿着统一的服装,汇集山坡或沙滩,举行赛歌会。
他们对歌调声,表达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对生活的赞美。
儋州调声节奏鲜明,旋律流畅而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
解放后,一批批音乐工作者前来儋州采风,陶醉在婉转悠扬的乐曲声中。
儋州山青水秀,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
儋州市的森林资源居全省首位,拥有森林面积1万公顷。
珍稀树种资源更是首屈一指,仅华南热作两院植物园就保存有上千个珍贵树种。
儋州著名的旅游景点的东坡书院、热带植物园、蓝洋温泉、光村银滩,还有一批待开发的旅游资源。
儋州方言繁杂,有客家话、粤语、军话、村话、临高话、黎话等方言,反映了海南移民的特色,也展现了与东部迥异的民俗风情。
近年来,儋州市曾被评为“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示范市”。
儋州东坡文化旅游区讲解词1. 引言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儋州东坡文化旅游区!哎呀,今天的天气真不错,阳光明媚,微风徐徐,简直是个游玩的好时光。
说到东坡,大家一定会想到那个才华横溢的苏东坡吧!没错,咱们今天就要走进他的世界,感受一下这位文人雅士留下的文化魅力。
准备好了吗?那咱们就开始吧!2. 东坡文化的背景2.1 苏东坡的传奇人生首先,得给大家科普一下苏东坡。
他可是个传奇人物,诗人、书法家、画家,还有当过官的哦!从小就聪明过人,读书时就像吃了菠菜一样,脑袋瓜子长得飞快。
他的生活可谓是跌宕起伏,历经磨难却从不气馁。
你看,谁说“人生如梦”?东坡大人活得就像一场戏,时而悲情,时而欢乐。
2.2 东坡文化的影响说到东坡,当然不能忽视他的文化影响。
东坡文化可谓是儋州的一张名片,散发着浓浓的文人气息。
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书法绘画,东坡的作品总能给人一种“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感觉。
他那种洒脱和豁达,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在这里,你不仅能欣赏到他的诗词,还能领略到他那份独特的人生哲学,简直是一种享受啊!3. 旅游区的亮点3.1 东坡书院来到旅游区,咱们得先去东坡书院。
这里可是东坡文化的发源地,走进书院,就仿佛能听见东坡吟诵的声音。
墙上挂着他的书法作品,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站在这里,真有种“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感觉!更有意思的是,书院里还时常举办一些书法展览和文化活动,让游客们可以亲身体验。
3.2 东坡广场接下来,咱们要去东坡广场。
广场的设计可是别具一格,周围绿树成荫,风景如画,真是个放松心情的好地方。
在这里,大家可以悠闲地散步,或者找个长椅坐下来,感受一下东坡留下的文化气息。
偶尔有小朋友在这里嬉戏打闹,真是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啊!如果运气好,还能碰上文艺青年们在广场上吟诗作对,生动得很呢。
4. 结尾好啦,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咱们的行程就要结束了。
在这里,不仅领略到了东坡文化的深厚,还感受到了儋州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记忆中的国家级非遗——儋州调声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儋州人来说,不会说儋州话真的是一件很尴尬的事,不过也是情有可原,毕竟我出生的小镇虽然是处于儋州地域,但是因为靠近临高,绝大部分居民都是说临高话,还夹杂着说客家话,这也导致了我直到去那大镇(儋州市政府所在地)读书才开始真正接触儋州话,学会那么一点儋州话。
但我开始知道调声的时候,是我还在小学的时候,而调声又是用儋州话来唱的,跟我之前说的有点矛盾?其实不然,往后看便知。
说到儋州调声,不是海南人甚至不是儋州人都会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
作为2006年就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儋州调声来说,过了十多年知名度还这么低,感觉有点凉凉,但对于儋州人来说还是很自豪的。
先来官方点简要介绍一下儋州调声:儋州调声是从儋州民歌活动中演变过来的。
它最初产生在西汉时期,发源于儋州北部洋浦特区、三都、峨蔓、木棠、兰训、松林、光村一带。
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地并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传统民间歌曲,用儋州方言演唱,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感情热烈,可歌可舞,被誉为"南国艺苑奇葩"。
儋州调声主要特色是男女集体对唱,把唱歌与舞蹈融为一体,是中国民间文化优秀遗产。
通俗点说就是男女分两队手牵着手,用儋州话对唱情歌山歌。
男女调声儋州调声在我记忆中最早出现是在我小学的时候,据说是为了弘扬儋州调声艺术,当时整个儋州市每到中秋节都会在体育广场举办隆重的儋州调声艺术节,真的是非常隆重。
当时有几十只调声队伍聚集在体育广场,有从下面各镇来的群众队伍,还有儋州各个中学高中生队伍,好不热闹(当时还小不知道,还是看当时的录像才知道的)。
记忆最深刻的不知道是零几年了,就记得那年中秋节在国庆的假期中,我和表姑还有几个住在我家附近的朋友一块走路去体育广场(距离我家大概3、4公里)说是去看调声。
当时大家一块走过去,到了体育广场后一点也不觉得累,就是喜欢凑热闹。
走到体育广场后,那时体育广场门口已经挺慢了车,人山人海,天空各种有绳绑着的大气球,气球还挂着各种带字的竖幅。
儋州游玩攻略儋州位于中国海南岛东部,是海南省的一个县级市。
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本篇攻略将为您介绍儋州的旅游景点、美食和交通情况,帮助您更好地规划行程。
旅游景点1. 大慈岩大慈岩是儋州市的观光胜地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小九寨沟”。
岩石奇特、溪流纵横、瀑布飞挂,给人一种仙境般的感觉。
如果您喜欢自然风光和户外运动,大慈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 南山寺南山寺位于海口与儋州交界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寺庙。
这里有巍峨的佛像、舒适的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您可以在南山寺感受到佛教的精神与祥和。
3. 伊豆温泉伊豆温泉位于儋州市南部的一个山谷中,被山水环绕。
温泉水质清澈,温度适宜,具有益于健康的功效。
来到这里,您可以享受温泉浸泡,舒缓疲劳,放松身心。
4. 天涯海角天涯海角是海南岛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位于儋州市西南部。
这里有蓝天、碧海和秀美的风景线,被誉为“天下第一景”。
您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海南岛的浪漫和魅力。
美食儋州的美食以海鲜为主,新鲜的海产品和独特的烹饪技巧为当地菜肴增添了特色。
1. 海鲜大排档儋州有许多海鲜大排档,您可以品尝到新鲜的海鲜,如龙虾、带鱼、螃蟹等。
这里的海鲜是当地渔民直接捕捞的,保证了食材的新鲜度和口感。
2. 椰子糯米饭椰子糯米饭是儋州的传统美食之一,由糯米、椰子和其他配料制作而成。
这道菜色香味俱佳,口感糯软,具有独特的风味。
3. 罗伊酒罗伊酒是儋州的特色酒类产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它是一种由糯米和泉水制作的米酒,酒精浓度适中,清香可口。
在儋州旅游期间,您可以品尝一杯罗伊酒,感受当地酿酒文化的魅力。
交通1. 飞机儋州有一座小型的机场,可以乘坐飞机前往。
从国内的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广州,都有直航航班到达儋州。
2. 高铁儋州目前还没有开通高铁服务,如果您想乘坐高铁到达,可以先到海口,然后转乘其他交通工具前往儋州。
3. 公交车儋州的公交车是游玩儋州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
浅谈儋州调声的选材与文化内涵作者:金花来源:《学理论·下》2012年第03期摘要:儋州人民用他们独特的方式——儋州调声,记载着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儋州调声是一种歌伴舞的民间小调,形式优美,旋律动听,服装艳丽,歌词积极向上,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悠久。
儋州调声汇聚了诸多美的元素,形成一种和谐、积极的民族特色。
关键词:儋州;调声;选材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9-0042-02儋州调声是儋州民俗里的一种不同于别的民歌的载歌载舞的民歌形式。
它汇聚了儋州人民的智慧与文化精华。
是儋州发展、繁荣的见证。
一、儋州调声的流传地域及表现形式儋州,位于海南西北部,境内居民使用的语言主要有儋州话、军话、客家话与白话四种方言。
儋州方言区大部分地区村落密集,丰饶的土地和广袤的海岸,造就了儋州人奔放粗犷宽厚坚韧的品质,为调声文化提供了必要的生态条件[1]。
1.儋州调声的由来据记载,北宋以前,调声在儋州已相当流行。
因苏东坡谪居儋州时,常常听到“夷声彻夜不息”,“黎歌蛮舞视公旧”,“书声琅琅,弦歌四起”。
另有史书记载儋州民俗:“春则秋千会邻峒里女,装饰来游,携手并肩,欢歌互答”。
山歌为独唱,二人对唱,不需大动作配合。
调声多为群唱,晚上唱,节日游唱,有歌有舞,所以苏东坡及史书记的活动实为调声[2]。
儋州调声是一种以儋州方言演唱,体裁近似民间小调的汉族民间歌曲。
儋州,古称“儋耳”,文风昌盛,民心淳朴素有“诗乡歌海”之称。
有诗曰“儋州自古称歌海,山歌催的百花开。
人人都是山歌手,山山水水是歌台。
”所谓“歌海”主要是指旋律优美,流传广泛的儋州民歌。
在儋州民歌当中,调声是久唱不衰,独树一帜。
得到普遍认同的说法是:儋州调声发源于西汉年间的儋州的北部地区,是在海南儋州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歌舞艺术,被誉为“南国乐坛的奇葩”。
由此,儋州也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2.儋州调声的艺术特色儋州调声是一种以儋州方言演唱的,体裁近似民间小调的汉族民间歌曲,曲调有宫、商、羽等多种调式,旋律进行中经常出现调式交换和转调变化,同时还是一种集体赛歌的广场歌舞[3]。
2008年总第152期8海南省儋州市油麻村为海南岛西北部松涛水库库区旁边的一个普通村庄,是客家人建立的村子,也是汉黎两族人民共居的村庄。
历史上,这里没有民族歧视、没有民族隔阂,文化上相互包容,民族上和睦共处,这使油麻村具备了其他客家村落所没有具备的特质和文化。
本文是在调查了解油麻村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透过该村的历史和现状,深入探索二三百年来油麻村历史文化的发展与变迁,从而向人们展示了客家人大度豁达的人文气质。
客家人作为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其形成和发展,充满着历史感和使命感的神奇色彩,既有经历数次颠沛流离、艰辛苦难的迁徙,又有开辟百越蛮地、播种中原文明的壮举。
在漫长的不断迁徙、不断发展过程中,客家人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客家精神,并成为汉民族八大支系中重要的且较为活跃的一支。
客家人入琼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但大规模进入海南岛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及客家人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失败期间。
这期间正是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期,中华大地火光冲天,社会动荡。
客家人为了避“世乱”来到海南岛,他们在琼西偏中部的山区停下脚步,安家立业,特别集中分布在儋州市的那大镇、兰洋镇至南丰镇一带,另在临高、琼中等县有少量聚居,三亚、陵水等地也有个别村庄。
一、油麻村的基本情况2007年7月6日,笔者到达儋州市那大镇。
7月7日早上,在儋州市史志办杜建心主任的帮助下,笔者顺利来到了南丰镇。
在南丰镇,镇人大副主席刘贤将送笔者到了油麻村,并交待油麻村主任马健登配合笔者的工作,马健登主任安排笔者住到高造平家,为期3天的油麻村的客家历史文化调查由此开始。
儋州油麻村客家人黎族化的历史文化考察高泽强(昂·德威宏韬)据马健登主任介绍,油麻村委会共有9个自然村,即油麻、水尾、那京、和大、坡塘、白炮、南良、排沙、夏海,人口1720多人,90%以上都是黎族。
其中油麻村最大,是村委会驻地,有90多户人家,人口约430人,男女比例为97∶110。
儋州民歌化学化工学院工艺00445张盛强儋州位于海南西北部,濒临北部湾,方圆三千多平方公里,人口约七十万。
其中沿海一带较为平坦,共余地区多属丘陵地带,而东南边沿与琼中、白沙交界一带,则是边疆起伏的山区。
儋州市是海南最早开拓的市县之一。
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儋耳郡至今的两千多年中,儋州人民在琼西这块宝贵富饶的土地上艰苦奋斗、繁衍生息,创造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儋州民歌。
这里的民歌,不仅丰富独特,而且优美动人,是当地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来的一分宝贵的文化遗产。
儋州,“凡是长期在儋州歌海泛舟的采风之人,都承认儋州民歌不但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数量浩瀚,乡土味浓,生命力强,而且内涵丰富,音调奔放,旋律淳厚,优美动人,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其中儋州山歌和调声最为盛行,是儋州民歌的主体,歌种分布与方言区基本是一致的。
这些民歌若按音乐表现的风格特点、演唱形式和使用目的划分,则可分山歌、调声等类型。
(一)山歌由于各种语言、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和历史传统的不同等因素,山歌因而分成了儋州山歌、“四里”歌和客家山歌等几种不同体裁。
1、儋州山歌:它是山歌的主体,具有悠久历史,丰富的内涵,通俗形象的语言和优美、灵活、易于为人民群众所接受的表现手法,是占全市人口多数的儋州方言地区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门艺术。
因此,淬地区最广,传唱人口最多,大大丰富了儋州这个“歌海”。
(1)山歌探源。
古代儋州人的口头歌作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时期已孕育或形成雏形。
“肚有食,脚省力”这个现在仍流传的简短的古代儋州民谣,“说不定就是最初的儋州民歌”。
到了公元623年(唐代武德五年)设立儋州后,在格律诗和新乐府的影响下,儋州山歌吸收了新的营养,趋向成熟。
到宋代苏东坡贬儋时,已听到了“弦歌四起”、“夷声彻夜不息”。
可见儋州山歌在唐宋时期已经很盛行,苏东坡贬儋四年,他亲自设馆任教,授徒讲学,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还收集歌谣,编歌踏唱,促进了文化交流,推动了这一地区的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发展。
儋州民间民俗文化总论民间民俗文化指区域性的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带有浓厚乡土色彩的特色文化。
本讲义通过系统地介绍海南西部的儋州地区,几千年来形成的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特色文化,让学生了解养育自己的这片热土的历史概貌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建设家乡的热情;垫厚学生乡土文学艺术的根基;为学生接触人民群众,了解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讲义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两为"和"双百"方针,遵循"去其糟粕,存其精华"的原则,注意突出主旋律,不仅让学生基本了解儋州的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特色文化的历史、特点和利用价值,而且能够利用其为儋州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第一讲:分类溯源特色第一节:分类民间民俗文化的类别繁杂,从儋州地区实际出发,本讲义重点介绍四大类:其一、民俗风情,包括衣着、饮食、民居、婚丧喜庆和年俗、节日等。
其二、民间艺术,主要介绍儋州调声、儋州山歌。
其三、特色文化,主要介绍儋州话、儋州诗词、楹联和状文。
其四、东坡遗风,主要介绍苏东坡居儋遗迹及其对儋州人文的影响。
第二节:溯源海南岛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岛,历史悠久的岛。
从已经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200多处遗址来推算,六千年前,海南岛已有人类活动。
出土的器物有石斧、石锛、石铲、石凿、石戈,石矛、石犁等生产工具(儋州人称雷凿),石制和陶制的纺轮,生活用具及装饰物等。
这些遗址遗物,大多分布在海边和靠近河流的山岗和台地上,说明在3000年前的商周之际,黎族先民已经在沿海一带居住、生活。
那个时候,海南称大洲、海洲,甚至称蛮地。
1、黎族的形成及分布。
最早进入儋州的土著为骆越之人,骆越约分布于越南北部、粤桂与越南交界地区以及雷州半岛,骆越之人进入海南及儋州人,我们这里也总称为骆越之人。
东汉以至南北朝,骆越改称"俚",骆越人皆称为"俚人"或"俚子",后来演变为"黎"。
儋州山歌剧典故简介儋州山歌剧典故简介海南儋州山歌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已初具雏形。
到了唐代,受到当时格律和新乐府诗的影响,山歌趋于成熟。
至宋代苏轼被贬儋州时,当地已是“弦歌四起”,“夷声彻夜不息”,令这位大文豪感慨万分。
在海南流传一句话:文昌无黎,定安无海,儋州无剧。
说的是文昌没有黎族杂居,定安四周不濒海,儋州没有剧种。
今天,经于结束了“儋州无剧”的历史。
儋州山歌剧已经得到国家文化部的承认而载入史册。
有些儋州山歌,虽然是一、两首,但都反映了生活中很复杂的故事。
如“情泪浸人心疼烂,情字杀人无血痕。
欠钱债慢还钱债,情债知将的去还。
”反映了海南一小镇,一对青年男女谈爱,要求结婚遭到家人极力反对。
双方约定坐小船下海自尽。
船到较深的海面,女的先跳下去,被海水吞没;男的看到滔滔的海水,怕了溜回来。
此后双方一直发生一系列的官司。
如果把这种故事编成山歌剧,不是能打动人心吗?七十年代,民间艺人唐宝山编演了很多山歌剧,如《做人难》、《还债》、《海底雷》、《中秋月不圆》、《父斩子》、《鱼塘奔富路》等,轰动全县,各乡镇、村争相请去演出,场场爆满。
如今他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后来,刘庆等人将很多历史剧改编为山歌剧,深受群众喜欢。
于是儋州地区产生了很多山歌剧团,最多的时候有十二个,如今保存6个。
永庆歌剧团编演的《张刚和小凤》、《张刚和彩女》、《昌化女传奇》、《冷暖世间情》、《情归德义岭》、《本是一家人》等,汉波歌剧团编演的《孟白红》、《丁兰》、《魂断夜明珠》等,都爱到群众欢迎。
每个谍都可以销到四、五千张,甚至七、八千张。
这些山歌剧,以山歌演唱和对白来叙述故事情节,中间插有调声曲、词。
把流行在儋州不同地区的山歌唱腔充分运用,有叙事,有激情,有悲哀,有的情节令人捧腹大笑,有的令人悲痛不已,真正起到“剧”的作用。
我想,儋州山歌的真正出路,就是编演山歌剧。
《刘三姐》打响广西民歌品牌,儋州需要这样的精品。
出现一部象样的山歌剧,从光谍,走向电视连续剧,逐渐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一、针对普通游客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来海南旅游,可别光盯着大海沙滩!这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才叫一个精彩。
比如说“琼剧”,那可是海南人的心头爱。
在街头巷尾,要是听到咿咿呀呀的唱腔,那准是琼剧开场了。
想象一下,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脸上画着精致的妆容,一颦一笑都带着故事。
就像《红叶题诗》这出戏,讲述了一段浪漫的爱情,让台下的观众们跟着又哭又笑。
还有“黎族织锦”,这可是黎族阿婆们的拿手绝活。
她们用简单的工具,织出了五彩斑斓的图案。
每一块织锦都像是在诉说着黎族的历史和文化。
听说,黎族姑娘出嫁的时候,都会带上自己亲手织的锦,那是她们对新生活的美好期许。
“公仔戏”也特别有意思,小小的木偶在艺人的手中活灵活现。
还记得有一次看《武松打虎》,那老虎张牙舞爪的,武松英勇无比,看得小朋友们都欢呼起来。
来海南,感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一定会让您的旅程更加难忘!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朋友们,到海南可别错过这些宝贝!“海南八音器乐”,那是一场听觉的盛宴。
各种乐器一起奏响,有二胡的悠扬,有锣鼓的热闹,仿佛能把您带进一个欢乐的海洋。
逢年过节,要是能听到八音器乐演奏,那喜庆的氛围直接拉满。
“儋州调声”也很有特色,大家手拉手,边唱边跳。
那欢快的节奏,让人忍不住跟着一起摇摆。
曾经在一个广场上,看到一群年轻人欢快地唱着调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场景至今难忘。
“军坡节”更是热闹非凡,这不仅是一场民俗活动,更是一种信仰的传承。
人们盛装打扮,举行各种仪式,祈求平安幸福。
在军坡节上,还能品尝到各种特色美食,那味道,绝了!海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等待着您来发现!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嘿,各位旅游达人们!海南可不只有阳光沙滩,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令人着迷。
先来说说“临高人偶戏”,人偶同台,妙趣横生。
那些人偶的表情丰富极了,仿佛真的有生命一样。
有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偶智斗坏人,把台下的观众逗得哈哈大笑。
儋州山歌儋州山歌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独立而独特的一支。
它源自海南岛儋州市的丰富民间音乐传统,通过独特的旋律和歌词,充分表达了海南岛农民对于生活、自然和情感的真实感受。
儋州山歌历史悠久,是海南岛乃至南中国地区的重要文化瑰宝之一。
儋州山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至3世纪的东汉时期。
根据历史记载,汉代临高人黄初在深入临高、儋县两地的考察中发现了这个美妙的民间歌曲流派,并将其引入了万宁、琼海和陵水等地,逐渐形成了儋州山歌的辐射传播。
随着时间的推移,儋州山歌逐渐成为海南岛农村地区民众最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
儋州山歌以其简洁、质朴和朗朗上口的旋律而闻名。
旋律多以自然界的声音和琅琅的竹笛为主旋律,通过竹笛的吹奏和人声的合唱,将歌曲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歌词则通常以爱情、婚姻、家庭和友情为主题,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反映农民生活的点点滴滴。
儋州山歌的歌词多是律诗、词牌和词调的结合,通过对音律的巧妙运用,使山歌在听众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除了旋律和歌词的独特之处,儋州山歌还深深扎根于海南岛的土地与文化之中。
作为一个农业社会的产物,儋州山歌以其鲜活的乡土特色和民间艺术的情感投射,充分体现了海南岛农民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无论是歌曲中对大自然的歌颂,还是对家庭和友情的赞美,儋州山歌都流露着浓厚的乡村情怀和人民情怀。
在当代,儋州山歌不仅在海南岛乃至中国范围内享有盛誉,而且已经开始向世界传播。
每年,儋州山歌艺术节都会在海南岛的儋州市举行,吸引了无数国内外观众的参观和欣赏。
儋州山歌被列为海南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被列入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同时,儋州山歌也成为了海南岛旅游业的重要品牌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欣赏其独特的音乐魅力。
总之,儋州山歌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歌词,生动地展现了海南岛农民的生活、自然和情感。
无论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是在当代的舞台上,儋州山歌都在海南岛民众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儋州调声科普报告儋州调声是海南省儋州市独具特色的民间歌曲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不仅是儋州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海南民间文化的瑰宝。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儋州调声,以下将为您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儋州调声的起源与发展儋州调声起源于西汉时期,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考证,它最初是儋州地区的劳动人民在田间劳作时哼唱的歌谣,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歌曲。
在历史的长河中,儋州调声不断演变和发展。
从最初的简单旋律和歌词,到后来逐渐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儋州调声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化。
在明清时期,儋州调声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播,成为当地民众喜爱的娱乐方式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儋州调声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许多文艺工作者对儋州调声进行了收集、整理和改编,使其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和审美。
如今,儋州调声已经成为儋州市的文化名片,享誉国内外。
二、儋州调声的特点1、独特的旋律儋州调声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活泼。
它通常采用五声音阶,旋律起伏较大,富有变化。
在演唱时,常常会出现滑音、颤音等装饰音,使旋律更加丰富多彩。
2、丰富的歌词儋州调声的歌词内容广泛,涵盖了爱情、劳动、生活、历史等多个方面。
歌词多以儋州方言演唱,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有些歌词还采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歌词更具艺术魅力。
3、多样的演唱形式儋州调声的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有独唱、对唱、合唱等。
在演唱时,演唱者通常会手挽手,边唱边跳,动作整齐划一,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演唱形式——“歌圩”,即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众多歌手聚集在一起,相互对歌,场面十分热闹。
4、强烈的节奏感儋州调声的节奏感非常强烈,通常采用打击乐器如鼓、锣、钹等进行伴奏。
在演唱时,演唱者会随着节奏的变化,身体自然摆动,营造出欢快热烈的氛围。
三、儋州调声的文化内涵儋州调声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儋州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
它反映了儋州人民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