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葫芦兄弟》人物形象设计的民族化特征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民族化的动画角色造型与表演问题研究王家民;乔益民;孙浩章【摘要】动画角色塑造既是动画剧本创作的核心,又是动作与表演的本体。
造型生动、个性特征鲜明、能够恰如其分演绎故事内容并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动画角色,是优秀动画片的核心与灵魂。
中国现代动画将在深厚底蕴的传统艺术文化的背景中发扬光大,创造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动画影片。
%Modeling of animated characters is the core of play script writing and the essence of action and performance. Vivid modeling and distinctive personality can fully express the story itself and deeply impress the audience, which are the core and essence of the excellent animated cartoons. Modem anima ted films in China will carry on the fine tradition of profound culture and create more animated films with a Chinese cultural flavor.【期刊名称】《唐都学刊》【年(卷),期】2012(028)001【总页数】4页(P119-122)【关键词】民族化;动画角色造型;动画表演;造型艺术;文化传统【作者】王家民;乔益民;孙浩章【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陕西西安710054;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陕西西安710054;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陕西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218.7动画角色造型指动画中的以人物造型为主的形象角色。
中国传统动画人物形象的民族化特征分析作者:康修机张三聪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02期[摘要]动画的主题思想是通过主要人物来表现的,因此,动画人物的塑造相当的关键。
民族化动画中,人物形象的设计是画面中最吸引人的、富有情感的集中点,也是观众讨论的中心命题之一。
[关键词]传统动画人物形象民族化特征一、中国传统动画人物形象的民族审美特征(一)显见的民族生理特性人物形象的生理特性是直观的。
在动画的民族化特征表象上。
人物形象的生理特性是决定民族化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形象的民族化要求主体形象的生理特征符合人们心目中传统的对中华民族的界定方式。
在习惯思维上,中国人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是“龙的传人”,图腾是龙,是长江或黄河的子孙。
但是,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的生理特征有着一定的区别,在这个意义上统一民族生理特性,将存在很多的争论,因此,我们以普遍性为主,遵循中国文学、艺术的“炎黄”观念,以此来区分其它国家动画人物形象的生理特性。
(二)高度装饰化特征人物形象的高度装饰化主要体现为色彩块面的表现和简洁线条的应用。
平面化形象的塑造,省略了大量的细节,用生动的线条对形象进行极度的简练概括。
加以简单的平涂色彩处理,使形象具备装饰化性质。
使用装饰性线条描述形态,或挺拔而刚劲,或柔美而流畅,如敦煌的飞天形象、“吴带当风”、“曹衣带水”的线条等都具有强烈的装饰风格。
色彩的分割、拼贴、平涂,其本身就是一种装饰。
民族动画中脸谱化的头像用简单的色彩平涂、拼贴组合,并多是民间色彩体系的颜色,常使用原色,原始朴实。
带有强烈的装饰意味。
(三)正面形象理想的人格魅力人格是一个人品质、意志和作风的集中体现。
优秀的人格得到颂扬和称赞,于是就产生了人格魅力。
民族动画中的正面形象血肉丰满,极具个性化,遵循传统的伦理道德,追求完美、高尚的情操,不辞艰辛、不畏强权、具备超强的能力等等,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的化身。
正面形象的无缺点意识,是一种理想,是人们对于人格教育的一种期盼。
动画片角色的民族化设计之探析[摘要]情节是影视动画的灵魂,而角色设计是动画片的筋骨。
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必然有着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角色设计。
中国动画片要走出困境,迈向辉煌,必然要在动画片创作上走自己的道路,走民族化之路,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动画角色形象,才能在强手林立的世界动画之林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关键词]动画片角色设计民族特色中国动画与中国民族文化的关系源源流长,自动画片进入中国人的视线以来,它就始终和中国特有的民间文化水乳交融、一脉相承。
国产动画片在“民族化之路”上一度走在了世界动画艺术的前排,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许多富于中国文化特色的动画片由于其鲜明的文化特征在世界上频频获得大奖,获得了“中国学派”之美誉。
在这种良好的氛围和创作环境下,上一代动画艺术工作者们思路开阔,才思泉涌,大量的优秀国产动画片纷纷出炉。
其中很大部分情节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或传说,其角色造型和美术风格来自中国年画、剪纸、木偶、皮影、面具、壁画、雕刻、国画等诸多民间艺术形式。
其精神内涵则包涵了中华文化的诸多内容。
而目前中国的动画片生产却似乎陷入了某种困境,动画片企业大多在扮演着来料加工厂的角色,市场上难得见到深入人心的民族动画角色。
因此,如何建立中国民族风格动画造型的理论体系于实践体系,通过对民族民间美术造型、种类和材料的研究,找到文化体系支撑,创作出符合动画造型运动规律、又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的动画形象,是所有动画教育者、工作者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动画片角色的民族化设计是否成功对于动画片能否被市场认可具有重要的作用动画角色设计在整个动画产业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一部好的动画片必定要有好的角色设计,才能充分的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与故事的情节。
好的角色设计不仅具有艺术性,而且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如日本动画中的铁臂阿童木、多拉A梦,迪斯尼动画中的米老鼠与唐老鸭,中国动画中的孙悟空、阿凡提、黑猫警长、蓝猫等深入人心的动画形象。
浅析中国动画角色的民族文化元素作者:王元松来源:《成长》2019年第04期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各个领域的科学技术也随之发展进步。
人们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文化层面。
在这样的情况下,动画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本身的动画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不断进步。
同时动画作为文化表现方式和传播方式的一种,也给文化赋予新的生命力和色彩。
本文通过对中国动画的一些经典角色的自身特点、民族元素、以及中国民族文化的影响力进行论述研究。
关键词:民族文化;传统;继承;发展1 前言在当下动画的领域各个国家展现出来不同的特点和优势,与此同时我国的动画市场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这样的形式也给我国动画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中国民族文化对我国动画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未来发展应更多的把中国民族特色融入动画影视制作当中去,动画影视艺术更多地去吸收中国民俗文化,通过荧屏展现出来更好的推动影视动画的发展。
关于中国动画的民族元素有以下几点想法。
2 我国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与动画角色设定的关系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灿烂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这是我们民族自己的文化标签。
民族文化与我国悠久历史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民族文化包含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比如诸子百家、道、儒、法、墨等所提倡的文化精神。
比如传统文学的诗词曲赋像《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
比如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及其包含的风俗和礼仪。
比如中国的建筑:亭台楼阁、园林寺院、钟塔牌坊等。
除此之外还有中国戏曲:京剧、秦腔、昆曲等。
近些年来我国动画一直处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从近些年的中国动画可以看出来其中的动画角色借鉴了许多传统造型形象,渗透了许多中国民族文化。
2016年的《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前打的宣传就很吸引人反正是很吸引我了。
海报和宣传片段让人耳目一新。
动画中依据着《逍遥游》、《山海经典故》还有些神话故事创设的人物角色。
椿、湫、鲲、鹿神……每一个角色都带有民族元素但各有特色。
中国动画造型人物的特征与变化一、我国动画人物造型特点分析(一)注重人物造型的比例性在我国的动画人物造型中,因为受到整体文化环境影响,其人物的造型设计非常注重人物造型的比例。
这种比例造型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注重解剖学比例。
在我国传统的动画设计中,大部分的人物造型特别是主要人物设计中,十分注重解剖学比例,很少对人物进行夸张性的处理。
与之相对应的是西方动画人物造型设计中,经常对头部、四肢等身体部位进行夸张性的处理,形成幽默的动画形象。
二是注重人物装修的比例性。
在我国传统的人物造型设计中,如头发、衣物、装饰品等因素的设计中,很少采用夸张性的设计,十分注重人物整体比例。
与之相比较,西方与日本动画比较喜欢在动画人物设计中,对人物装饰进行夸张性处理,形成人物的特殊化处理。
(二)对传统戏剧进行了借鉴在我国的动画人物造型设计中,对传统戏剧人物造型的借鉴是我国动画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
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故事改变的动画设计中,这种造型特点十分明显。
其主要借鉴内容有:一是脸谱化的借鉴。
在人物造型设计中,面部造型的成功占据着重要位置。
在我国的传统动画造型设计中,借鉴戏剧脸谱化形象进行设计,是设计人员经常采用的设计方法。
如在传统动画长片《大闹天宫》中,其主要的人物形象都借鉴了京剧脸谱的内容。
又如在美术电影《宝莲灯》人物设计中,孙悟空的设计也借鉴了传统脸谱的形象,提高了艺术性特点。
二是借鉴了戏剧中的服装设计特点。
在我国动画造型设计中,经常采用戏剧服装因素,进行人物服装造型设计。
三是对戏剧动作造型的借鉴。
在我国的动画造型动作设计中,借鉴戏剧动作进行设计也是设计中的主要艺术元素。
如在动画片《葫芦兄弟》中的蛇妖这个人物,在动作造型设计中,很好地借鉴了京剧旦角的手部、腰部动作,提高了动画人物的典型性。
(三)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特点在我国的传统艺术发展中,产生了水墨画、年画、剪纸、折纸等多种传统艺术类型。
这些艺术的特点促进了我国动画片种类的繁荣发展。
浅析国产动画片中的角色造型设计风格作者:张希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11期摘要:动画是以各种造型艺术形式的角色在空间环境的表现为手段,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反映人们在生活中的愿望,是一种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电影形式。
而作为动画的演员们——角色造型,在叙事、情感表现、艺术美感及整体风格的形成等皆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尽管可以在曾经的辉煌中积极汲取经验,却只是把它当做唯一的经验来遵循,是万万不可取的。
关键词:民族风格;造型设计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046-01一、前言自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以来的十几年中,世界掀起了一场场“动画热”,国外动画大国市场趋于饱和,面对空虚匮乏的中国动画市场他们争先恐后趁虚而入。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讲,动画强国的冲击极大改善了我国的动画事业,同时也间接培养了一批新生代的中国动画工作者,对动画的认识从根本是转换了思维方式。
在探讨挖掘和继承凝聚先人智慧的遗产时,国产动画势必要在传统造型风格弃糟存精,让优秀的文化加以继承,由此进一步创作出更好的国产动画。
二、国产动画发展史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中国一些影片在国外参赛,那时外国觉得中国的影片有点像苏联的片子,没有民族特性。
这引起当时创作者的震惊。
1956年时候特伟提出:“走民族动画电影之路。
”特伟带领一批长春的动画家迁到上海,成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同年,特伟导演了一部影片,叫《骄傲的将军》,吸收了民族风格造型,将军的脸谱化借鉴了京戏人物造型,在动作的设计上也采取京戏的风格。
这部30分钟的动画片让人耳目一新,对当时的民族化探索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80年代又发明创造了水墨动画片,可以说最具中国风格的动画片,它将中国的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使中国特有的笔墨情趣再现于银幕,将中国民族风格推到极致,震惊了整个世界影坛。
三、中国传统民族风格对中国动画角色造型的影响(一)民族美术造型的影响一种特定的艺术表现方式产生于特有的文化底蕴地域。
2021.04近几年,我国的国产动画作品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从《大圣归来》到《小门神》《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都是带有明显民族化元素的动画电影,它们的成功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崛起。
本文以最近上映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分析其中的民族化元素。
一、主题设定1.故事题材的筛选《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小门神》,这几部较为成功的动画电影在题材上都选择了我国的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大圣归来》从《西游记》中选择灵感,以孙悟空为原型,以唐玄奘取经为背景创作了新的故事。
《白蛇缘起》则取自我国的民间传说《白蛇传》,以白蛇的前世为创作内容,创作了白素贞与许仙的前世故事。
《小门神》则选择了民间故事中的门神故事,在创造了新故事的同时,也推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由此可见这些故事的创作在选材上都选择了人们熟悉的人物,结合传统故事进行再创造。
对当代人来说,这样的题材不仅带有亲切感,也带有明显的新鲜感,这也是这几部动画电影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选题上也延续了这一特点。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哪吒非常出彩,他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对于中国人来说哪吒是个具有民族特色的人物,所以在进行人物角色设定时,哪吒的人物形象具有明显的民族风格。
在故事的创意和构思上,延续传统故事中耳熟能详的情节。
在民间故事中,哪吒是经历了三年孕育才出生,刚出生是个肉球,哪吒性格顽劣,与父亲的关系极差,父亲不重视他,也不管他。
哪吒杀了龙王三太子,最后自尽。
在新的故事中,哪吒是魔丸转世,带着魔丸的戾气,但是李靖的形象发生了变化,在影片中他被塑造成慈父的形象。
影片中,李靖被问:“哪吒是你什么人啊,你要用命救他?”李靖回答:“他是我儿。
”这个情节让许多观众感动不已,身为人父,他拼尽全力也要护孩子周全,表现出父母对孩子的维护和爱。
由此可见,这部动画影片在主题的设定上,从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出发,在创新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力量。
浅析传统国产动画角色设计中的民族元素作者:姚文凭来源:《大观》2015年第02期摘要:成功的动画形象设计是动画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观众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个动画形象而喜欢这部动画,好的动画形象像明星一样受人追捧喜爱。
传统国产动画曾经创造了“中国学派”的辉煌时代,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塑造了许许多多造型优美、个性鲜明、极富民族特色和东方神韵的动画人物形象,其中美猴王、哪吒等形象伴随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成长。
本文分析了经典国产动画角色设计中的民族特色,希望对当下的动画形象设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国产动画;角色设计;民族元素动画角色是指在动画作品中单独设计出来的角色形象。
这些动画形象就像电影中的演员,他们演绎着剧本,推动故事的发展、传递着影片的主题,角色的形象设计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部动画作品的成功与否。
角色设计具体包括有角色容貌和体型、发型和服装以及适当的道具设计。
在传统动画片库中,上海美术电影制品厂历时四年时间制作的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堪称经典。
《大闹天宫》获得了包括第二十二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在内的多个国际奖项。
片中那个长腿蜂腰,矫健威猛,神采奕奕的美猴王是当之无愧的动画明星,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喜爱。
该形象造型设计灵感源自民间版画、京剧脸谱中的元素。
在色彩上,主要以高纯度红黄两色为主,黄色的软帽和衣服,红色的裤子和虎皮战裙,装饰意味浓郁。
孙悟空的两颊着色为红色块面,参考的也是京剧脸谱谱色“忠奸看黑白,善恶分红蓝”的原则,暗示孙悟空的忠勇耿直的性格特征。
在真猴面部形象基础上,嘴巴和嘴角设计成三条充满张力的线,简练的笔法概括出猴子尖嘴的特征。
孙悟空眼周围为黄色,象征着火眼金睛,脖子上带一条绿围巾,腿上穿着一条紧身红裤子,脚穿黑色翘头长靴。
孙悟空的造型既有京剧脸谱的传统美感,又符合现代审美的简洁风格。
在动画形象设计中借鉴戏曲元素的还要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那就是1956年推出的《骄傲的将军》,为了角色设计的成功,以导演特伟为代表的一群艺术家们远赴北京、山东、河北等地搜集大量古代绘画,雕塑,建筑等资料,探民族形式之路,开创了中国“民族风格”动画片的先河。
《葫芦娃娃》教案:通过绘画了解怎样成为勇敢的人一、教学目标1.了解勇敢与怯懦的区别,并知道成为勇敢的人其核心是什么2.通过赏析葫芦娃故事的方法,学生们能理解葫芦娃是如何获得了勇气和拥有了成为勇敢人的素养3.通过绘画方法,学生们能感性理解如何成为勇敢的人,并体现自己对于勇气的理解二、教学内容1.勇敢与怯懦的概念通过图示和故事的讲解,向学生们解释勇敢与怯懦的定义,讲解两者之间的区别。
2.赏析葫芦娃故事通过讲解葫芦娃的故事,让学生们明白葫芦娃是如何从天赋异禀的小葫芦变成勇敢、有责任心、诚实守信等具备成为好人的素养。
3.绘画:勇敢的自己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让学生们感性理解勇气是如何产生的,以及成为勇敢的人需要拥有的素养。
老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些关于勇敢人物的图片,如刘胡兰、小兵张嘎等,引导学生们想象出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 勇敢与怯懦通过图示的方式,来向学生们解释勇敢与怯懦的概念,并让学生们知道两者之间的区别。
老师可以以一些例子为学生们展示:像是看见路上有一只大蛇,勇敢的人会勇敢地去搞定,而怯懦的人则会呆在原地,害怕甚至逃走。
步骤二:赏析葫芦娃故事通过课堂上的讲解,向学生们讲述葫芦娃故事的情节,老师可以结合PPT或者其他形式进行配图描述,引导学生们思考,像是葫芦娃是如何获得勇气的?他是如何拥有成为好人的素养?步骤三:绘画活动通过一些图片的展示,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让学生们用绘画表现自己的想象。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画一个能够代表勇气的场景,例如:一个小女孩拯救了掉进池塘里的小狗,一个小男孩挺身而出制止了欺负同学的行为等。
每位学生都要在画上表达自己对成为勇敢的人的感受,老师可以逐一发言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评估通过学生们的绘画作品,让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理解情况和对于勇气的体验感。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成果画面来给学生评定关于勇气方面的等级议,然后将反馈给学生们来让他们了解如何在未来继续改进他们的厚勇气素养。
动画电影中的民族艺术分析一个优秀的民族要在其它民族之间生存下去,必须要有自己的民族形态包括民族艺术和民族语言等,一些民族艺术最初是以图形出现,例如图腾和符号等视觉艺术。
图腾是原始先民在没有发明文字前将有颜色的赤铁矿刻画在岩洞里作为记录生活场景或者是精神崇拜的标志,也有表达对生活物质的充裕的向往,有的图案在民族生存的长时间里面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以传统图案的形式逐渐保存了下来。
这些传统的图案是古人的智慧长时间积累的结晶,以其作为一种符号来看,我们可以把它的历史追溯到在岩石上涂鸦时代来理解,岩壁上的涂鸦作品是人类在视觉艺术当中的一次尝试,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艺术创作,其中的内容是从无意识的状态中逐渐过渡到有意识去表达具有一定的意义事情或者是对某种时间的期盼和希望。
从此以后人类就开始逐渐从涂鸦的视觉状态中体会到了这样的乐趣和作用,于是人类开始逐渐学会用具有特定意义的视觉符号来传达一些特别的信息,例如事件、情绪、场景、希望等。
从岩石上的涂鸦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原始先民学会运用图案的过程,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青铜时代或者更早一些,能通过坚硬的器具在岩石上凿刻岩画,这是人类的进步,也是文明前进与发展的见证。
涂鸦和图腾的出现与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有一定的联系,当时由于生产力的落后与经济的不发达,导致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主人反而被大自然所征服,面对大自然显得毫无办法可施。
落后的状态促使远古的先民希望借助一种神奇的力量来战胜大自然,于是被赋予希望和具有超能力的图腾图案被创造出来,在这些图案中体现了民族的智慧,这也是民族艺术的进步。
例如用瓶图案寓意平安,因为“瓶”的音同平安的“平”,用蝙蝠的形象表示祈求“福”,用仙鹤的形象代表“长寿”等,在这些鲜活的生活体验总结以及这些传统图案中处处体现了先人的智慧。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吉祥图形寄托着人们祈福的美好愿望,这些图形是几千年流传下来并成为富有生命力的元素符号。
动画角色造型对民族艺术形式的影响一、中国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中的民族艺术形式随着近年来美国梦工厂所制作的《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动画作品在中国上映,其浓郁的中国民族要素也让更多的动画设计师深刻反思,如何挖掘本土民族艺术形式的创作内涵,如何从角色造型设计中体现民族特色文化,彰显民族艺术魅力。
在我国传统艺术文化宝库中,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成为无数动画设计师取之不尽的灵感财富。
比如京剧脸谱艺术、中国水墨山水画、剪纸艺术,以及年画等形式,无不渗透着中华民族在表现生活、营造传统艺术氛围中的智慧。
(一)中国动画角色造型中的传统京剧元素。
京剧是国粹,京剧脸谱是京剧艺术表现形式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脸谱色彩、造型设计上,其形、意、神不仅能够区分人物性格和身份,还能表现忠奸与善恶。
比如红色寓忠勇;黑色寓刚正;白色寓奸邪;黄色寓猛烈;金、银二色以妖魔鬼怪为主。
同样,在传统动画设计中,对京剧中的脸谱艺术形式进行了借鉴和运用。
比如在动画片《骄傲的将军》中,从将军的花脸造型上,运用红脸、黑胡、饱满的色彩,来突出其嚣张跋扈的性格;而师爷在造型设计上,却利用京剧丑角表现方式,将白色涂于鼻梁之上,一副贼眉鼠眼之像。
同样,在动画片《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造型设计可谓是最具京剧特色的。
由于京剧中孙悟空的脸谱纹样较为复杂,而在动画人物形象设计上,将其进行了简化处理,特别是运用大色块方式来呈现视觉美感,从而为观众塑造一个具有猴子与人类共同特征的形象。
倒置的桃形脸孔,预示着孙悟空的勇敢、活泼;金眼、绿眉凸显孙悟空的野性。
孙悟空的服装也充分融入京剧色彩理念,以红色来凸显其忠勇,以黄色来表达其不畏权贵的抗争精神;还有耍金箍棒的动作,也是对京剧花枪动作的创造设计,从而为我们呈现了色彩斑斓、形神兼备的动画杰作。
(二)中国动画角色造型中的水墨山水绘画形式。
水墨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瑰宝,也是中国民族艺术的独特形式。
从水墨山水绘画与动画设计的融合中,将“写意”表现手法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动画片美术风格浅析(上)——民族美术风格在国产动画片中的形成与发展贾寒阳【期刊名称】《《艺术家》》【年(卷),期】2018(000)011【总页数】1页(P127-127)【关键词】美术风格; 动画片; 中国动画【作者】贾寒阳【作者单位】[1]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954中国动画片中的民族美术风格之路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笔者认为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一、民族美术风格的艰难探索与实践(1926—1956)在这最初的大概三十年时间中,中国动画经历了1949年以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两个时期。
中国动画片的鼻祖万氏兄弟,在这困难的情况之下,于1926年制作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由此开创了中国动画的先河。
1940年,万氏兄弟制作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内容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
片中主要人物铁扇公主来源于神怪女侠的形象,眉目清秀,一身短打,身手矫健。
唐僧是一个文弱书生的形象,长衫软帽。
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早期的动画艺术家已经开始了对民族化美术风格的探索,但还没有形成一整套自己独特的美术风格。
《铁扇公主》虽然取材于中国名著,但在美术风格上有明显的美国迪斯尼的痕迹,孙悟空的造型很像活生生的一个中国版本的米老鼠。
中国1956年制作的《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则有着明显的苏联风格,虽然获奖,但却被国际评委误认为是苏联的影片。
这个事件触动了中国动画制作人并让大家达成共识,不能再单纯模仿别人的风格,要开辟自己独特的道路。
二、民族美术风格建设的形成和发展(1957—1966)1957年,时任美影厂厂长的特伟先生提出了探索中国特色民族风格的道路口号。
从那时开始,中国动画才开始有了自己的名片。
美影厂的艺术家们从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与中国传统绘画中获得灵感,以此为基础展现中国动画自己的特点,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比如动画片《骄傲的将军》,中国特色十足,美术风格上独树一帜,将军的面部设计学习京剧中人物的脸谱化造型,在运动规律的把握上也力求模仿京剧的动作与调度。
作者: 胡杨
作者机构: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广东广州510632
出版物刊名: 芒种
页码: 205-206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1期
主题词: 美学特色 动画片 葫芦 影片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播出 观众
摘要:动画影片《葫芦娃》也被称为《葫芦兄弟》,1986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首次播出这部动画片,自从播出以来,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尤其是在儿童阶段的观众,更是好评如潮。
这部影片中的美学特色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各个情节、场景、颜色、人物、动作、表情、配音、音乐等方面的美学特色都可见一斑。
“葫芦娃”争权案的基本意义动画电影中的角色造型(属于美术作品)与文字剧本著作权的归属——这一动漫乃至艺术创作领域的基本法律问题,最近因“葫芦娃”造型创作者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争夺“葫芦娃”角色形象著作权案被公布为2012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之一而再次引人注目,但这一标杆案在细究之下却颇让人举足无措,目前这一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已引起文学艺术界及相关法律界越来越大的关注和深思。
“葫芦娃”争权案的由来与进展2008年,胡进庆、吴云初以“葫芦娃”造型著作权人身份,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起诉珠海出版社和北京世纪卓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出版销售的《魔法大迷宫——金刚葫芦娃》侵犯其“葫芦娃”造型著作权,案号(2008)朝民初字第29515号案。
诉讼中,从媒体获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下称美影厂)绕开15年前1993年作出的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1992)静法民字第23号民事判决书及(1993)沪中民终字第1869号民事判决书对“葫芦娃”角色造型的美术作品著作权归属申请人胡进庆、吴云初的生效判决认定,瞒着胡进庆、吴云初,以打假为名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汕头市宏裕化妆品有限公司,主张该公司商标图案侵犯1986年至1987年形成的葫芦兄弟角色造型美术作品著作权,获得该院(2008)沪二中民中五(知)初字第224号判决支持。
胡进庆、吴云初从媒体获知该判决后,一方面被迫从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撤诉,另一方面以著作权人身份要求该案二审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准许参与诉讼或重审,上海高院通知胡进庆、吴云初应另案提起确权诉讼。
2010年1月,原告胡进庆、吴云初获准向指定管辖法院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诉被告美影厂,主张“葫芦娃”(即葫芦兄弟和金刚葫芦娃)角色形象造型的原创美术作品著作权归原告所有,一审法庭2011年8月4日作出(2011)黄民三(知)初字第28号民事判决书,错误认定“葫芦娃”角色造型稿形成于影片摄制组成立后的1985年底,不支持原告本案诉请主张,根据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二款(二)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规定,认为原告只能享有署名权,“葫芦娃”角色造型的美术作品著作权归属被告。
动画片《葫芦兄弟》人物形象设计的民族化特征分析
作者:曾凡俊
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06期
摘要:动画《葫芦兄弟》的人物形象设计并不是一蹴而就,和凭空想象的,其人物形象极具有中华民族的特征,与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其人物的设计师受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产生。
关键词:葫芦兄弟;人物形象;民族化特征;吉祥图案
四方脸、粗眉大眼、头顶葫芦冠、项戴葫芦叶项圈,勇敢正直的葫芦娃7兄弟曾陪伴一代人度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之后的不少人都能哼起动画片里的旋律。
葫芦七兄弟也成为中国美术电影的经典形象。
1988年诞生的葫芦兄弟自打在电视屏幕上出现,就牢牢吸引了广大少年儿童,成为百看不厌的动画节目,是中国动画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品之一,被奉为一代人的“童年经典动画”,连诡计多端的蛇妖都形象生动,令人难以忘怀。
那么经典葫芦兄弟的人物形象的设计受什么影响呢?与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民族化特征体现在何处呢?首先,对于中国传统的民族化特征的理解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中国传统的民族化特征是什么呢?我认为并不是生硬地照搬照抄传统的元素符号,而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的思想。
不是外在的简单形式,而是内在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
将动画人物设计与民族化特征巧妙的融到一起,才能设计出如此经典的葫芦兄弟。
1 葫芦兄弟民族生理特征和服饰特征
葫芦兄弟的造型具有明显的民族生理特征,人物形象的生理特征是很直观的。
在动画的民族化特征表象上,人物形象的生理特征是决定民族化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形象的民族化要求主体形象的生理特征符合人们心目中传统的对中华民族的界定方式。
在习惯思维上,中国人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是“龙的传人”,图腾是龙,是长江和黄河的子孙。
所以葫芦兄弟的人物形象不是蓝眼睛黄头发白皮肤的外国人。
葫芦兄弟的服装服饰也是人物形象细节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服装服饰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时代的不同、民族的不同,服装服饰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直到近现代,都以极其鲜明的特色为世界瞩目,这是服饰设计可以借鉴的一个巨大的宝库。
在动画《葫芦兄弟》不论是蛇精还葫芦娃的服饰都具有中国传统的特点,葫芦兄弟的穿衣特点和中国传统年画中的儿童的穿衣风格如出一辙,中国传统年画中儿童的形象普遍为裸体或半裸体,造型基本以传统年画“娃娃祥”为依据,断胳膊断腿大脑壳,小鼻子没脖子,鼻子眉毛凑一
块,全身上下都是圆圆的。
例如,金梅生的《吉庆有余》、陆泽之的《莲子鸳鸯》、施邦华的《水库好》等,这些年画中的儿童形象都具有相同的特点,与葫芦兄弟的造型很相似,都是半裸饱满的身体,圆润润的脸蛋,大大地眼睛。
中国传统的年画中往往都会选取生活中可见的动植物作为儿童的道具,从而指喻比较抽象的概念或观念。
例如,陆泽之的《莲子鸳鸯》,画面两个婴孩头梳小辫,身体浑圆敦实骑坐在鸳鸯之上,一人上身系着红色肚兜,手握莲花,情绪欢快,一人裸露上身双手执笛形象俊美,画面中“莲”与“连”谐音,寓意“子孙连绵不断”,同时莲多籽的特点,也可代表生育繁衍、子孙昌盛,鸳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忠贞爱情的象征。
中国传统年画的图案都代表象征的寓意,所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葫芦兄弟的造型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其中“葫芦”这个名字就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葫芦”的谐音为“福禄”,其中带有吉祥的寓意。
这也是为什么不叫冬瓜兄弟,南瓜兄弟等的原因。
2 葫芦兄弟画面的表现手法——剪纸
《葫芦兄弟》是采用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剪纸制作而成的,其表现手法上说就是传统的形式,它是中国民间大众为满足自身的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视觉形象艺术。
我国民间剪纸艺人能够创造出鲜活的艺术形象,依靠的就是真情实感和用心感悟。
民间剪纸其象征寓意的表现手法、独特的视觉思维模式和朴素的审美方式都给动画角色造型带来了全新的启发。
在动画《葫芦兄弟》的设计过程中借鉴了民间剪纸艺术中夸张变形的造型模式,使动画从产生开始就带有民族性,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
例如,蛇、蝎等动画形象都取自于民间剪纸艺术造型,抓住主要形态特征的同时,夸大对象特征,造成强烈的形态张力,动画形象细腻生动,极富有地方民族特色。
《葫芦兄弟》在色彩上以五行色彩为基础,色彩之间均匀过渡,颜色并不刺激,很像国画中淡雅的感觉,使其动画在整体上给人民族特色。
3 葫芦兄弟动画产业发展的缺陷
3.1 品牌意识
动画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文化品牌。
没有品牌,就不可能产生广泛的影响,也就没有市场份额和生命里,具有影响力的动画品牌,一定是居于丰厚的文化底蕴,能准确诠释现代文化精神的中国特色的优秀作品。
现在市场的上做得比较好的品牌就是青青树,他们是国内比较具有品牌意识公司,连续做了三部动画,使人物有了系列感,但似乎中国国内的大众不是很买账,他们还是属于小众的动漫。
而欧美的动画公司都是具有影响力的大公司,以迪斯尼公司、梦工场、福克斯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动漫企业成为全球制作动漫的巨头。
中国动漫缺乏品牌意识。
3.2 衍生产品
大力开发衍生产品,延伸产业链条。
衍生产品不仅可以为动画产业带来丰厚的利润,还可以带动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动画人物真正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美、日、韩等动画产业大国其衍生品的开发已经成为他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而中国动画的衍生品占经济收入的比重就小得多。
动画片《葫芦兄弟》中人物形象具有浓郁的中国味道,在该动画中,设计者结合了中国传统年画、剪纸艺术等艺术形式和民俗思想的熏陶,使动画片《葫芦兄弟》塑造成了一个独具中国传统美丽的经典。
但这个经典形象没有像欧美大国的动画那样不断繁荣发展,而慢慢被其他外来动画形象所取代,这是中国传统动画不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 熊芝.中外卡通形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 赵兰.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审美价值与现代设计[J].丝绸,2000.
[3] 王婷.中国传统人物的卡通形象设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4] 霍燃.浅析动画角色的形象塑造与个性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0(12).
[5] 许玉玲,胡杰风.品牌卡通化设计研究[J].装饰,2009(08).
[6] 黎黎.浅析动漫卡通形象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