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第八章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讲解
- 格式:pdf
- 大小:9.98 MB
- 文档页数:65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形成的内在联系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形成的内在联系1. 引言外力地质作用是地球表面的一种力量,可以改变地貌形态、改变岩石的组成和结构,从而影响沉积岩的形成和演化。
沉积岩是由在地壳表面进行持续沉积和压实作用下形成的岩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理解为什么外力地质作用对沉积岩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 外力地质作用的来源外力地质作用主要包括风力、水力和冰力等自然力量。
风力可以将沉积物搬运和沉积;水力可以通过河流、海浪以及洪水等作用将沉积物搬运到不同的地点并形成新的沉积层;冰力主要通过冰川的形成和流动来改变地表形态,同时也可以将岩屑和沉积物堆积起来。
3. 外力地质作用对沉积岩形成的影响外力地质作用对沉积岩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它能够改变沉积物的运移路径和聚积地点。
河流的水力作用可以将岩石破碎并将沉积物搬运到下游的洪积平原上,形成河道沉积岩。
外力地质作用可以改变沉积物的沉积环境和深度。
风力作用可以将沙粒搬运到遥远的地方,形成风成沉积岩;积雪在冰川的作用下压实形成冰缝,随后再行搬运沉积的物质,最终形成冰缝沉积岩。
外力地质作用还可以改变沉积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而改变沉积岩的成分和结构。
海浪的作用可以将碎屑物搬运到海滩上,并根据其大小和密度分选成不同层次的沉积物,最终形成沙岩。
4. 沉积岩形成的内在联系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形成存在内在的联系。
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在外力地质作用下进行沉积和压实形成的。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可以看作是不断叠加、压实和固结的过程,外力地质作用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外力地质作用可以将具有不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沉积物进行分选和分层,最终形成不同种类的沉积岩。
外力地质作用的变化可以导致沉积环境的改变,从而对沉积岩的成分和结构产生直接影响。
5. 我的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外力地质作用对沉积岩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沉积岩形成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其作用通过改变沉积物的运移路径和聚积地点,以及改变沉积环境和深度,最终影响沉积岩的形成。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第一节外力地质作用的一般特征一、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1.大气地球上一切物体的运动,包括水的运动,同样会受到自转的影响而发生偏转,其偏转方向在北半球者向右,在南半球者向左,这种作用称为科里奥利效应。
2.水水圈中的各部分水体是相互联系和转化的。
水是一种溶剂。
水是构成生命的物质。
3.生物二、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能源太阳能重力能日月引力能三、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1.风力作用2.剥蚀作用3.搬运作用4.沉积作用第二节沉积岩的特征由沉积物骨节变硬而成的岩石就是沉积岩。
是否经过固结是沉积岩与沉积物的根本区别。
一、沉积岩中的矿物石英、白云母、粘土矿物、钾长石、钠长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硬石膏、赤铁矿、褐铁矿、玉髓、蛋白石等。
二、沉积岩的结构1.碎屑结构砾状结构r>2mm砂状结构0.05mm<r<2mm分砂状结构0.005mm <r<0.05mm泥状结构r<0.005mm碎屑颗粒粗细的均匀程度称为分选性。
大小均匀者,分选性良好;大小混杂者,分选性差。
2.非碎屑结构岩石中的颗粒由化学沉积作用或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形成。
其中大多数为晶质的或隐晶质的。
三、沉积构造沉积构造是指沉积岩形成时所产生的岩石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形式。
1.层理沉积岩的成层性2.递变原理3.波痕4.泥裂5.缝合线6.结核7.印模第三节常见的沉积岩砾岩、角砾岩碎屑为圆形或此圆形者为砾岩,碎屑为棱角形或半棱角形者为角砾岩。
砂岩具有砂状结构的岩石。
碎屑成分常为石英、长石、白云母、岩屑及生物碎屑。
粉砂岩具有粉砂状结构的岩石。
粘土岩由粘土矿物组成并常具有泥状结构的岩石。
硅质岩化学成分为SiO2,组成矿物为微粒石英或玉髓,少数情况下为蛋白石。
石灰岩由方解石组成,遇稀盐酸剧烈起泡。
白云岩由白云石组成,遇冷的稀盐酸不起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