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理析解2011版课标300个基本字系列17.与人有关的形声字(2-2)(15个)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27
【导言】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门学科。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人们会接触到很多非常基础的字。
其中,最常见的一个字就是“人”字。
这个字可以说是我们所有字的基础,因为很多其他的字都与它有关。
在认知“人”字的时候,我们还需要认识一些它的变形字,如“入、八、亻”等等。
这些变形字其实也是“人”字的一种形态。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会详细介绍一下如何认知各种形态的“人”字。
【正文】一、“人”字的基本结构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人”字的基本结构。
在汉字中,“人”字有两个笔画,其实就是一条竖杠和一条横折杠。
这两条杠的结合就构成了一个“人”字。
非常简单,但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与“人”字相关的字,它们的笔画结构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是以“人”字为基础来构成的。
二、“人”字的变体1. “入”字在“人”字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非常多的另类写法,其中一种就是“入”字。
这个字的结构非常简单,只有一个竖杠,但是它的结构与“人”字有着某种意义上的联系。
在西汉时期,人们写字的时候懒得写完整的“人”字,就直接写成了“入”字,就像我们现在在写英语单词的时候用缩写一样。
“入”字可以说是“人”字的一种简化形态。
2. “八”字另一种与“人”字有关的字就是“八”字。
这个字的结构也非常简单,只有两个横杠。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八”字的两个横杠其实是两个人的结构。
也就是说,“八”字是以两个“人”字为基础来构成的,这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
我们可以把“八”字倒过来,就可以看到两个人互相抱在一起的形状。
3. “亻”字一个与“人”字有关的字就是“亻”字。
这个字的结构与“人”字非常相似,只不过把竖杠弯成了弧线。
不同于“入”字和“八”字,虽然“亻”字的笔画结构与“人”字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保留了“人”字的基本形态。
在日常生活中,“亻”字不仅代表了一个单独的字,更代表了一群人、一个团体或者一个社会。
语文中什么是形声字_简单的概述汉字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现代汉字中,形声字是其主体,占的比重最大。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中什么是形声字,欢迎阅读。
语文中什么是形声字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
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
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
形声字概述形声字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其中的一个文或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而另一个表示事物的读音。
形声字的概念可能存在错误,请看一遍下面的文字:茱:[茱萸],落叶乔木,果实红色,小球状。
“艹”(cǎo)表示植物;“朱”(zhū)表示是红色,兼表示字音。
大家都知道,不是所有的果实都是红色的。
此时的“朱”主要的作用是表示红色,而表音不是主要原因,适想“朱”的同音字还有许多,造字时为什么没有被使用呢?蛛:[蜘蛛],一种节肢动物的名字,八足向外伸展,躯干在中心。
“虫” (chónɡ)表示虫类,即动物的类别;“朱” (zhū)表示形状,即蜘蛛外形,兼表示字音。
篆书中的“朱”字与现在的“朱”字是不相同的,仔细观察,当你把篆书中的“朱”字的中心交叉点放大后会发现,其形态与蜘蛛确实很相近。
当然,不能否认,字毕竟是字,不可能与实物完全一致。
殊:[杀死]。
“歹”(dǎi)表示骨头暴露在外、残骨,即死亡;“朱”(zhū)表示红色,即流血,兼表示字音。
株:隆起并暴露在地面上的树根。
“木”(mù)表示树木;“朱”(zhū)表示形态,即根向四外展开的样子,兼表示字音。
注意看,这里的“朱”又开始表示形态了。
有名叫做“守株待兔”,其中的“株”就表示树根。
兔子在奔跑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判断失误而没有能够从根的下面钻过去撞死,大而粗的树干兔子是不可能看不见的。
洙:河流名。
泗水的一个支流,现在的山东境内。
“氵”(shuǐ)表示水,即河流;“朱”(zhū)表示河道或其支流的形状,兼表示字音。
说说和人体构形相关的几个字【摘要】本文利用出土甲骨文、金文、简册、碑石等文字材料,简明解释了一组和人体构形相关的“人”、“大”、“命”、“令”、“自”、“息”等常用汉字的形义来源。
同时还结合传世文献材料,分析说明了它们在汉字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基本义项和辞例用法。
通过对这些字词的解说,有助于我们对汉字文化内涵的深一步理解和研究。
【关键词】汉字;构形;词义;演变【中图分类号】h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8-0079-021 说“人”人字在商周时期本象侧身站立的人形。
大约在春秋战国以后,人们习惯将“人”形原本竖立的人体躯干向后写作斜笔,并将其手臂部分从肩膀部位上移至头顶,呈现出左右两斜笔相倚之势,于是就成为后世人们所熟悉的字样。
人字的演变大致如下图所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卷八对人字解释云:“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
”《尚书·秦誓》:“惟人万物之灵。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
”《汉语大字典》:“由古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人”也是汉字系统中组字频率很高的一个部首。
人字的基本意义古今相当稳固,它的常见引申义大致有四:一,指别人、他人。
如《尚书·秦誓》:“人之有技,若己有之。
”又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二,指每人、人人。
如《史记·平准书》:“非遇水旱之灾,人给家足。
”又如:人手一册。
三,指自身。
如《古诗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四,指人的品格。
如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2 说“大”大字本象两臂张开的正面人形。
大约在春秋战国以后,人们习惯将大字中表示人形两臂的两个斜笔拉直作一横笔,于是为后世所本。
大字的演变大致如下图所示:大字可作为形容词,表示面积、体积、重量、数量等方面超出所比对象。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张画!我们以观画的心态来认识汉字了解汉字。
我们现在一眼能够辨识出来的古老的文字是“人”,正面的人、侧面的人、跪姿的人、躺着的人。
有一年,孔子带领弟子登临泰山,见到一位古稀老人坐在一块大石头上,身披鹿皮,腰扎草绳,抱琴吟歌,雪白的头发胡子随歌飘拂。
孔子一见,心想这位莫非是大名鼎鼎的隐士荣启期。
孔子上前,施礼问询,果真是荣启期。
孔子恭敬地问“老先生,什么事使您这般高兴呢?”荣启期说:“我高兴的事实在太多了。
世间万物,唯人为最,我能生而为人,这是第一件乐事……人是万物之灵,我们的古人在创造汉字的时候也是采用了“近取诸身”的原则,把人自身的构件做为了汉字的字根。
(一)人我们的汉字“人”是一个侧身站立的人行拱手礼的样子。
在甲骨文、金文、小篆中都能清晰地看到面向左站立着一个人,上面是头,向左下方伸展的一笔是手臂,中间部分是身体,下面是腿。
只不过小篆里手臂伸展的较长些。
到了隶书和楷书,似乎就看不到“人”的样子了。
更像是人行走时两条腿的样子。
(二)正面的人1、大“大”字像一个正面直立的人,似乎可能看到古代男子健硕的身姿。
古代人很早就把人类看做是“万物之灵”,是伟大的,所以就这个字来表示“大”的含义。
这个字的甲骨文、金文、隶属、楷书变化不大,如下图。
甲骨文隶书“大”还可以读tai(太),因为最早以前是没有“太”字的。
比如《古文观止》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里的“京城大叔”就不能读成“京城大(da)叔”。
“大夫”一词中的“大”字有两种读音:第一,奴隶制度下的诸侯国中设有卿、大夫、士三级。
这些与官职有关,所以读da。
宋代以后称医生为“大夫”,至我们现在还在使用这个词,这个“大”字,读dai。
2、天“天”是一个指示字,由一个“一”和“大”构成。
下面的“大”表示人,那么人头顶上的是什么呢?是天!天是至高无上的,是宽广无边的,似乎没有什么比天更大的了,所以我们在口语中经常会说“天大的事”。
而以前的最高统治者都称自己是“天子”。
常用字分类一、以人体为内容的汉字1.与“人”形有关的汉字(10)汉字字形演变字义源流坐511-6-4 512-1-4 512-4-5 512-4-2 512-2-5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草行楷清邓石如汉居延简唐怀素晋王羲之宋赵佶zuî。
会意字。
本意为对神互相辩讼。
引申为在法庭辩讼,又引申为跪,后泛指把臀部放在物体上以支持身体,又引申指搭乘,又引申指把壶等放在火上加热等。
做239-5-2 239-4-5 239-4-4 甲骨文金文隶草行楷宋文天祥明唐寅明倪元璐zuî。
会意字。
本义为人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
引申为制造,又表示写作、充当、结成关系、装出等。
作196-3-2 196-3-5 196-4-2 196-5-6 198-2-3 197-4-2 197-3-2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草行楷殷周周石鼓文汉乙瑛碑晋王羲之晋王羲之唐欧阳询zuî。
会意字。
本义为开始治卜龟。
引申为制造,又引申指振奋、发作、当成,又引申指从事某种活动等。
zuō。
引申为手工业的制作场所,又引申指手工艺人等。
比1463-1-1 1463-1-4 1463-1-5 1463-2-3 1464-1-5 1463-5-5 1463-4-3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草行楷殷周清杨沂孙汉华山碑汉张芝晋王献之晋王献之bǐ。
会意字。
本义为夫妇并肩匹合。
引申为并列,又引申指亲近、相连接等。
pí。
用作“皐比”,指虎皮。
pǐ。
同“庀”,指治理。
北344-2-2 344-2-4 344-3-1 344-4-1 345-3-2 345-2-2 344-5-3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草行楷殷周周石鼓文汉石门颂晋王羲之宋米芾晋王羲之bâi。
会意字。
本义为脊背。
引申为背离、违背。
běi。
追击逃敌必从背后,故又引申指败走,又指败逃者,物性皆向阳,人们生活中也多面南背北,故又引申称背向的一方为北方等。
女1241-5-2 1241-5-3 1242-1-1 1242-1-4 1242-5-1 1242-5-1 1242-3-6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草行楷殷周师虎簋秦泰山刻石汉居延简晋王羲之晋王羲之北魏道匠造像nǚ。
有关人与人体的象形字(一)以局部的人体器官示意的象形字:1'表示人体器官的名称首,像人头,有眼、口、发、面之属。
甶,略像鬼之头,实乃鬼脸面具之像;目,像人的眼睛。
耳,像人的耳朵。
自,像人的鼻子;‘自’后用作自己字,又为其本义造‘鼻’。
白,甲骨文同‘自’,二者本为一字。
注意:此字与黑白之‘白’不同篆,音义各别,隶变后讹为同形。
‘白’字不单用,存在于合体字‘習’等字中。
口,像人用来说话吃东西的口。
舌,略像人舌出口、口液外溅,指用来说话、辨别滋味的器官。
从‘干’从‘口’,‘干’意谓涉及,凡物入口,即与舌头相干,‘干’又是声符,为会意兼形声字。
牙,略像腮牙咬合相错的形状,‘牙’与‘齿’初义有别。
,yi2。
略像人下巴的侧视形,有须,指腮、颊、下巴。
而,略像两颊及口部下垂之毛,指胡须。
以‘而’借作连词字,后又造‘耏’、加‘彡(shan1)’为形符,造‘髵’、加‘髟(biao1)’为形符。
冉,略像两颊之长须。
以‘冉’字用作形容词字,后为本义造‘髯’。
手,略像手有五指之形;用作偏旁在左讹作‘扌’,俗称‘提手旁儿’。
又,像手之形,省作三指;以字形像右手,甲骨文用作左右字,今作‘右’。
‘右’从‘又’从‘口’,表示手口相助,为‘佑’之本字。
今‘又’字单用为副词字,用作偏旁存在于‘右’、‘厷’等字中,形有讹变。
,zuo3。
像左手之形;甲骨文用作左右字,今字作‘左’,白,像大拇指之形,引申为‘大’义,后写作‘伯’。
‘白’一般借为颜色字。
九,像手臂弯曲之状,乃‘肘’字初文;多借用为数目字,大写字用‘玖’。
止,像人足,有趾,图形有所简化。
‘止’引申有基址义,后写作‘址’,加‘土’为形符。
足,‘足’、‘疋’同源。
疋,像人足形。
‘疋’又借用为《诗经》‘大雅,小雅’字,又借用为‘匹’。
‘疋’用作偏旁在左讹作'??’俗称‘疏字旁儿’。
心,像人心形,‘心’用作偏旁在左讹作‘忄’,俗称‘竖心旁儿’;在下或作‘’,俗称‘竖心底儿’。
认识常见的中文汉字汉字作为中国文字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汉字不仅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是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文汉字,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汉字的形态和意义。
1. 人人字是一个非常基础且常见的汉字,它代表了人类。
人字由“亻”和“大”两个部分组成。
其中,“亻”是表示人的部首,而“大”则代表了形象,因此人字的形状与人体相似。
这个字体现了中国人对人类的尊重和重视。
2. 山山字是一个描述地貌的汉字,它代表了山脉和山地。
山字由三个“山”字旁组成,每个“山”字旁都有山峰状的形态。
山字表达了中国人对大自然山水的景仰和喜爱。
3. 日日字代表了太阳和白天。
日字由方形的“口”和直线的“一”组成,形状像太阳升起的形态。
日字传达了光明、希望和新的开始的含义。
4. 木木字是一个代表植物的汉字,它象征着生命和自然。
木字由左右两边的直线组成,代表了树干和树枝。
中国人将木字与自然界的繁荣和生命力联系在一起。
5. 水水字是描绘液体和自然水体的汉字。
水字由三个波浪线组成,形状就像水流动的样子。
水字反映了中国人对水的重视和尊重,也表达了润泽、流动和清凉的意义。
6. 火火字代表了火焰和火灾。
火字由三个火焰状的形态组成,形象地展示了火的特征。
火字传达了热情、力量和能源的含义。
7. 心心字是一个描述内心和情感的汉字。
心字由上下两个心形组成,形状像一个真实的心脏。
心字体现了中国人关注情感、爱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8. 土土字代表了土地和土壤。
土字由方形的“土”部分和上方的一条直线组成。
土字反映了人们对土地农业的依赖和珍视。
通过认识这些常见的中文汉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同时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汉字。
这些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掌握它们的形态和意义将对我们的中文学习和沟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应该持续学习和了解更多的汉字,以便更好地欣赏中国文化的瑰宝。
说文解字—字里字外的人体世界目 录人肉心目CONTENTS0102030401人人:侧面站立的人解读汉字,就是解读我们自身。
而对我们自身的解读,要从“人”开始。
古文字中的“人”,从甲骨文 、金文 再到小篆 ,这个字一脉相承,画出了一个侧身站立的人形,他姿态优雅,手自然下垂。
这是个典型的象形字。
《说文解字》说:“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在古人看来,人是天地万物之中最重要的存在。
在中国人心目中,天地人之间是互补关系,只有天地人三者和谐,才能形成完整而美好的大自然。
人立足于天地之中,具有根本性的价值。
天地之间若没有了人,也就没有了天地万物的和谐关系。
智慧的老子提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讲的就是天地之间“人为贵”的道理。
从:一前一后去跟从在汉字中,“人”可以组成不同字。
一个人是“人”,那两个人是什么呢?两个人的方向不同,组成的字也不同。
当两个人都朝向左边时,组成的字是“从”,是个会意字。
“从”字,前面走着一个人,后面跟着一个人,两个“人”字合起来就有了新的含义——跟从。
许慎先生说:“从,相听也。
”“从”是互相听从的意思。
在《论语》中,孔子感慨世道纷乱,说道:“道不行,乘桴(fú)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我的主张没办法推行,我想乘上竹筏出海漂流,跟从我的人,大概是子路(字仲由)吧。
在这里,“从”用的就是“跟从”之义。
比:两个人仅仅挨着在汉字中,“人”可以组成不同字。
一个人是“人”,那两个人是什么呢?两个人的方向不同,组成的字也不同。
当两个人都朝向左边时,组成的字是“从”,是个会意字。
两人向左为“从”,如果把方向反转,两人都向右,则变成了“比”字。
“比”的字义和“从”不同——“从”是前后跟从,“比”则是两个人紧紧挨着。
《说文解字》中说:“比,密也。
”“比”指两个人之间亲密的关系。
“比”表示人与人之间紧密挨着,引申用法有“排比句”,就是把句式相同的句子,紧挨着排列在一起。
此外,人与人离得近了,难免就会比一比,因此,“比”也引申出了比较、攀比的意思。
字理析解(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标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1.17个部首变体本表是识字、写字教学的基本字表。
这些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
先学这些字,有利于打好识字、写字的基础,有利于发展识字、写字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这些字应作为第一学段教科书中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
字表中的17字附带部首变体:人(亻)刀(刂)心(忄)水(氵)手(扌)爪(爫)犬(犭)火(灬)玉()示(礻)衣(衤)竹()肉(月)足(⻊)言(讠)金(钅)食(饣)(字理小屋另外补充3个:阝(左阜旁)阝(右邑旁)彳)字理析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2011年版)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本表是识字、写字教学的基本字表。
这些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
先学这些字,有利于打好识字、写字的基础,有利于发展识字、写字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这些字应作为第一学段教科书中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象形字、指事字(100个)1.与人有关的象形字、指事字(2--1)(15个)人大儿子了老长交立六己文女方月(15个)2.与人有关的象形字、指事字(2--2)(22个)身页元面目见直耳口自音牙舌心四九力手又皮正尺(22个)3.与动物有关的象形字、指事字(12个)鸟飞羽西马牛羊毛也为虫鱼(12个)4.与植物有关的象形字、指事字( 9个)生才瓜果来木本片竹5.与日常生活起居、用具有关的象形字、指事字(2--1)(14个)厂广门向几衣巾朋贝两白米豆干6.与日常生活起居、用具有关的象形字、指事字(2--2)(14个)京高王刀车工我网用午册主冬去7.与自然有关的象形字、指事字(14个)云电风雨火日月山水回气厂田土8.其它象形字、指事字(14个)一二三五七八十千上下小行平太9.与人有关的会意字(3—1)(21个)次加可只台同穿声办军包奇以从北比坐好些道这10.与人有关的会意字(3—2)(17个)字学先光-出走作做你他她笑每美民真看11.与人有关的会意字(3—3)(15个)现玩要爷对反后兴有双共找公岁个12.与动物、植物有关的会意字(12个)不半然哭万习农再林秋叶在13.与日常生活起居、用具有关的会意字(17个)窗床因合会家全前班医分中业乐发画百14.与自然有关的会意字(19个)春是明时阳早东阴动金青石师地里多外边没15.其它会意字(10个)少今哥那别到票卫国成16.与人有关的形声字(18个)听吵吃叫问知和但什们住姐妹奶妈脸快胖17.与人有关的形声字(15个)孩让语话谁说课把打放跑跳站起爸18.与动物、植物有关的形声字(12个)狗猫和年草花着桌机校样树19.与日常生活起居、用具有关的形声字(11个)船饭饱被灯红给经开关更20.与自然有关的形声字(7个)雪晚星洗江海河21.其它形声字(12个)的都很就当点过还进亮书条适用范围及方法二、学习独体字(象形字、指事字)引导学生观察汉字演变过程有两个顺序:古文字---今文字或今文字---古文字。
形声字解读(上)形声字解读(上)【提要】从有无声标角度看,汉字的造字方法只有“两书”:形意法和形声法。
形声字的形意符不表具体字义,只表字的抽象意类所属;声韵符不标注字音,只标示该字的韵部所属。
“形声字”实际上应称为“意韵字”。
形声字的声韵族中,韵母存在“韵辙联通”现象。
声韵符到今天始终都在为标注字音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所蒙受的千百年的冤枉委屈应得以洗雪。
形声字的构成,自有其清晰严整的规律。
形声字是完全可以解读的。
【导语】形声字的解读问题是个老问题,老到起码有两千岁,因为从许慎所著汉语史上第一本字典《说文解字》开始,人们就不大明白为什么形声字的很多声旁不太管用。
到现代人手里,这个问题就更厉害了。
据统计,现在声旁能正常工作的,只有25%左右。
也就是说,有75%的形声字,其读音是模糊的。
考虑到形声字在汉字中所占比例之大,这个问题是令人震惊。
一般认为,形声字在汉字中占有95%的高比率。
即使把字数限定在3500常用字内,这个百分比至少也有90%。
那么,在常用字中,形声字就是3150字。
这些字中,有75%字音难以读准,那就是2360多字。
这么大的数字,还是很惊人的。
由于这个问题的长久存在,受影响最大的是识字教育。
后来人只是从许慎《说文解字》的《序》中知道,周朝的国子监里,“(依据)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后人始终弄不明白,周代人是怎样用“六书”为学童文字启蒙的,为什么现代人用起来就不好使了呢。
其实,不但现代人不明白,至少2200多年前的秦代,人们就已经弄不明白了。
李斯那作为“书同文”字形规范和国家标准的汉字启蒙教材《仓颉篇》,所使用的识字方法,就已经开了摒弃字理、多读多背、死背硬记的先河,可谓后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滥觞。
针对“三百千”识字方法的弊端,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终结了这种识字方法,改为分散的“随文识字法”。
满以为这种“随文识字”给每个字的出现找了一个温暖的家,自然应该比“三百千”识字法有更好的表现,然而人们逐渐认识到,其识字效果竟还大大不如被人废弃的“三百千”。
形声字的分类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
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
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韵母与“监”字一样(古音及部分方言);“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两字韵母相同。
六书之一。
也叫“象声”、“谐声”。
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成的字,其中形符表义,声符表音。
《说文解字·叙》:“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字是汉字中最能产的合成字。
因此,形声字在汉字中数量最多,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形声字的组合方式很灵活,如:形声字“责”·左形右声:江、河·左声右形:锦、刊·上形下声:草、房·上声下形:想、袈·外形内声:街、衷·外声内形:闻、衡有的声符或形符只占字的一个角落,如“胜”,形符是“力”,声符是“朕”。
“宝”,声符是“缶”,形符是“宀”、“玉”、“贝”组成的会意字(西周金文中才开始在这个会意字中加上声符“缶”)。
形声字可能是比较晚起的造字方式。
早期甲骨文中形声字还比较少;后期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二十。
由于这种方式灵活,适应性强,在汉字发展中,它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
形声字的义符形声字的义符只能表示某种意思的范围或只表示事物的属类,因而它在形声字中只是高度概括的类名,并不能表示这个形声字的具体含义。
例如:项、题、颜、颠等字。
义符既然只是表示某种意思的范畴,那么范畴可以有大小宽窄之别,因而同用一个义符的诸多形声字,其具体含义虽然彼此相关联,但是这种关联可能是相同、相近、相通,也可能是相逆、相反。
如从日的形声字,、晴、昭、晞、昕等含有明亮之意;晚、昧、暗、晦等则含有昏暗之意。
因为日头是自然最大的光源,有日则明,无日则暗,地球上的明暗皆系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