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运动员的心理干预及训练调节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对散打运动员赛前产生恐惧心理原因的对策及研究【摘要】:从散打运动员赛前产生恐惧心理的影响因素入手,阐述了赛前的恐惧心理对散打运动员的不良影响,针对散打运动员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散打;恐惧心理;对策;运动意念恐惧心理是指对动作比较复杂,具有一定难度或危险性的学习内容产生危难情绪,认为自己的体能水平或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与技术要求相差太大,担心自己达不到预期的比赛目的或惧怕会出意外伤害事故而产生强烈焦虑心态。
具体表现为不敢练习或完成动作较勉强,犹豫不决;或者不按照动作正确要领去完成,总按自己认为较安全、保险的方法去做。
如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不敢主动进攻或是在进攻的时候动作过于缓慢,全身过度紧张,不能很好的运用技能技术等等。
如果出现类似的现象,表明运动员己产生恐惧。
在激烈的散打比赛中,特别是在强大的对手面前,有恐惧心理的运动员常表现的焦虑不安,畏首畏尾;在面临竞争的关键时刻,有的运动员甚至惊慌失措、反应迟钝、动作混乱。
运动员的恐惧主要来源于自身,担心自己的弱项或动作的薄弱环节,对比赛的信心不足,恐怕对手,比赛中想赢怕输,患得患失,做动作迟疑,惟恐失误等,受这种心理状态的影响,生理机能必然产生变化,运动意念通过中枢系统调控心率、血压等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导致紧张刺激下的不良心理。
1. 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1.1 忧虑性紧张刺激忧虑性紧张刺激产生的原因有:(1)在激烈的散打比赛中担心出现严重的损伤;(2)担心不能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而不能获得预期的比赛结果;(3)害怕辜负队友、父母、教练、观众对自己的期望从而对比赛产生负面影响。
1.2 取悦性紧张刺激有的散打运动员渴望通过比赛取得良好的成绩来取悦部分人,如教练、父母、队友等,当他们这种愿望过分强烈时就会产生下述心理话动:(1)比赛不能使父母教练感到满意;(2)我不能使我的队友满意;(3)我的比赛可能不是最好的;(4)由于比赛失误,我会遭到其他人的排挤。
散打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的浅析散打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的浅析摘要:散打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能否独自承受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负荷,可通过在平时训练中刻意调动其积极性,并加强基本功练习,熟练各种基本技术动作训练;并改善积极、认真的训练态度,增强自信心,通过教育、心理辅导各种手段,使运动员能够正确的评估自身水平,并有了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不再盲目自大,用良好的心态面对比赛、训练,取得优异成绩。
关键词:散打运动员;心理活动;训练方法散打运动是一门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运动,它表现在技法、智能和胆勇上的对抗,是以直接追求攻防最佳效果为目的的对抗运动。
身体接触性强、危险性大,从而对练习散打的运动员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影响着技术水平的发挥,在平常的散打训练、比赛中常常看到或听到某些运动员技战术水平、身体素质都很高的情况下,由于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出现了动作变形等情况而惨败于比自己差的运动员,令人惋惜。
所以,在训练方面,应该以科学的方法为指导,借鉴一些好的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以使其提高应付实战的能力。
在日常散打训练和比赛中除注重运动员技能素质、身体素质的训练外,还应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一些科目和内容来训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并使之贯穿于整个散打训练的始终,使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散打运动水平。
而且通过对散打队员的观察、试验和调查,结果证明有心理训练的运动员无论在实战精神面貌方面、抗击打能力、训练比赛等方面都比无心理训练的队员要好,充分证明了心理训练的必要性。
1 散打的特点、心理基本素质及心理活动气质表情1.1身体对抗、变化迅速散打是一对一且直接追求攻防最佳效果的激烈对抗,是一个开放性运动项目。
对抗攻防技术要求运动注意力高度集中,以适应实战和比赛要求,所以运动员的精神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而比赛是双方在同一时间、一定空间内展开的。
散打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五法纵观近年来的散打比赛,有些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过程中,自然会出现心情不安、情绪紧张、身体无力、脉搏跳动与往常不一样等心理反应,这些反应虽说都属正常,但如不及时认真地引导纠正,对正式比赛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一、强化运动员赛前的应战能力训练挑战的激烈,使运动员在赛前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状态,情绪很不稳定,赛前适应能力训练是克服心理障碍的最佳良药,可以全面提高心理技能。
适应训练也称模拟训练,是模拟设置未来将在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条件进行训练,是运动员比赛前克服心理障碍提高适应能力的主要训练方法。
模拟比赛条件下进行心理训练,可使训练与比赛的实际尽可能接近,锻炼和提高对未来比赛的适应和情绪控制能力等,使运动员大脑建立起合理的动力定型结构,以便使散打技战术在千变万化的情况下发挥正常。
这种模拟有语言和实景模拟等。
语言模拟,就是利用语言来形容未来的各种比赛场面,引起运动员的想象,以便在运动员心理造成对比赛气氛和情景的模拟。
实景模拟就是模拟与比赛实际相类似的条件进行训练,培养运动员的适应能力。
如模拟对手喜欢发出来的声音,模拟对手特种技能,模拟自己被挨打等情况下如何调整心态,或使运动员提前到达比赛场地进行训练等。
目的是使运动员适应比赛区的人际与环境。
二、加强运动员暗示能力的训练有些运动员在比赛前表现出心理胆怯、情绪消极和心理淡漠等现象,可通过暗示训练来提高运动员自我调整心理状态的能力,确保发挥正常水平。
暗示训练法是心理训练常用的一种克服心理障碍的训练方法。
自我暗示就是以自己的语言对心理施加影响,以便调整自己的心境、情绪、意志,使情绪趋于稳定。
一是自我默念。
这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暗示方法。
是指运动员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头脑中形成的运动表象或充分利用想象进行训练的方法。
如对刚刚练习完的技术进行“默念”,主要是默念简单易记的要领,使正确动作在头脑中更加巩固。
比赛时,主要默念一些预先编好的简单的激人奋进的话语。
浅谈武术散打情绪控制方法与心理分析作者:陈其玉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32期摘要:针对武术散打运动的特性及相应的心理适应要求,对武术散打运动中的情绪控制训练的方法进行探讨,总结出适合武术散打运动特性的情绪控制训练方法。
散打竞赛是高强度个人直接对抗项目,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影响着他们的竞技状态和竞技水平。
许多散打运动员在平常的训练中对技术的掌握很好,但在比赛中却发挥不出应有的技术水平,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心理素质欠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文章分析了散打运动员的主要心理特征,论述了心理训练的主要内容,以期能对提高散打运动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武术散打情绪控制心理分析随着散打运动的普及和竞赛活动的开展,对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研究正逐步引起重视。
散打比赛的活动实践证明,运动员想要争取优异的运动成绩,不仅需要有超群的身体素质,极大的生理潜力和武艺高强的格斗技能,而且需要运用动员和发挥这些优势的心理品质。
由于武术散打运动直接击打对抗的特点,对参与者容易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如何帮助参与者控制运动中的情绪,而在竞技体育中,虽然是实力“决定”一切,而非“心理”主宰一切,但心理素质却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竞技水平,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运动员只有在心理上做好了充分的能量储备和动员,才能有效的调动生理和心理系统去积极参与激烈的竞技活动,形成最佳的竞技状态。
因此,在对散打运动员进行体能和技能训练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有关心理素质的训练。
针对以上将做出具体分析。
一、武术散打运动情绪控制(一)武术散打运动情绪控制的要求体育运动对情绪控制的要求体现为三个方面:(1)自我支配情绪的强度。
(2)自我支配情绪的稳定性。
(3)自我支配情绪的把握性。
良好的情绪控制,昂扬的斗志,振奋的情绪,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知觉敏锐性,战术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效性,使身体发挥出巨大的潜力。
相反,过度焦虑、恐惧、过分激动或冷漠等消极情绪会使运动员注意力涣散,反应能力下降,距离感消失等。
搏击武术科学笫2500卷8年未2期【大众武术研究】武术散手道对抗运动员心理过度紧张原因及解决办法张庆珍(阜阳大学体育学院,杨维安徽阜阳236029)摘要:文章对阜阳大学体育学院武术系20名散手道运动员,在对抗比赛中产生心理过度紧张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不同级别的运动员在考虑比赛胜负、承受力、对待111难的心理准备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
克服紧张心理需要转化动机、做好赛前准备、收集信息、模拟比赛、兴奋转移和暗示自我调节等。
关键词:散手道运动员过度紧张转化动机兴奋转移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08)02州8珈21问题的提出武术散手道运动自1987年起至2007年止,已经开展了20年。
实践证明,经过20年的普及推广,无论是从武术散手道的武学理论还是技术体系,或从推广模式到竞技比赛,或从段位制度到市场营销等,都已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为中国武术走向世界提供了参考。
2007年9月笔者带队参加了“山西永济国际武术散手道拳王争霰赛”,武术散手道对抗比赛是独立于套路演练的另一种武术形式,它吸取了传统武术格斗的精髓,深涵武术技击的原则,是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特色和技巧的现代技击术。
武术散手道对抗比赛允许使用武术中拳法、腿法、摔法、地面擒拿法、推手八法、肘法、膝法等动作和方法攻击对手,是目前世界各种武技中比较全面的搏击技术。
通过这次比赛,可以看}l{武术散手道运动员的技术很精熟,比赛的观赏性很强,但有些运动员由于心理因素而导致比赛的失败。
为此,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进行探讨和研究,以促进武术散手道对抗项目更好的发展。
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阜阳大学体育学院武术系武术散手道运动员20名,其中武英级运动员10名,一级运动员10名。
2.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统计法,比较法。
3研究结果在2007山西永济国际武术散手道拳王争霸赛中,阜阳大学体育学院武术系武术散手道运动员20名,在比赛中心理可能受到来自情绪过于紧张、失眠、观众不断为对方运动员加油等多种因素影响,对运动员会产生相应效应。
散打队员的不良心态一、胆怯恐惧胆怯恐惧是散打比赛中最常见的不良心态之一,多发生在初次参加重大比赛的新手身上,或是遭受了对手的重创;也有的是因为对手名望太高,实力太强等,从而产生了胆怯恐惧心理。
其主要表现为动作紊乱,反应迟钝,在比赛中不能做出有效的进攻和防守动作, 从而使自己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调整方法:第一,通过教练员X才运动员的引导,告诉队员,胆怯恐惧其实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自然应激的保护反应,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只是程度轻重不同而巳。
第二,讲明散打比赛有严格的规则限定,有护具的保护及裁判的监督等各方面的保护措施,运动员参赛时尽可放心,无需多虑。
第三,散打是一种较为激烈的对抗项目,参赛者要有敢打敢拼的特质,为此才能发挥正常水平,战胜对手。
正如拳语所讲,“两军对垒勇者胜”。
二、愤怒不满比赛中,因对手使用违规动作进攻,如攻打禁区,或使用限制技法,或因场裁判罚不公出现错判、漏判,如有效的摔倒判定无效,手有意击打后脑不P判罚等等,于是就出现了愤怒不满的情绪和心态,从而无心继续比赛,甚至与裁判进行争辩,或是用同样的方法回敬对手,以至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
调整方法:第一,教练员要利用局间休息时间对队员进行指导,及时提醒队员不要意气用事,不要计较一时的得与失,耍控制好良好的比赛心态,拿出口身的实力去战胜对手。
第二,当遭遇上述违规情况出现,教练员和队员可通过申诉途径进行解决,同时要相信仲裁委员会和众多的观众,相信他们能够判定场上的是与非,对与错。
三、过度兴奋散打比赛需要适度的兴奋状态,否则必定会影响正常的技战术水平的发挥。
但有些队员在离比赛开始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就提前做准备活动,结果使身体和心理兴奋过早;还有些队员过度期望比赛临近,以至丁-寝食不安,过度兴奋,造成了身体不必要的“内耗”,上场比赛时感到软弱无力,具体表现为思维能力降低、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激动、动作变形等,使自己的正常竞技水平不能得以发挥。
调整方法:第一,教练员要耐心细致地讲授,让参赛队员僮得什么时候该兴奋,什么时候该镇定, 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试论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的控制方法摘要通过多年从事散打运动训练和比赛实践经验,以及与运动员的访问分析证明,散打运动员的心理水平与比赛成绩有很大的关系和影响。
根据运动心理学原理,对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和调节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控制方法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体育竞赛不仅仅是体能和技、战术的较量。
而且也是心理素质的对抗。
在运动员比赛前既要进行身体、技战术的准备,而且要进行各种心理准备。
良好的赛前心理状态,使散打运动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技术和战术水平,形成最佳的比赛心理状态,全力以赴参加训练和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这是比赛前心理控制的重要性!一、长期心理训练是散打运动员获得比赛胜利的重要保证1、心理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使散打运动员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比赛条件和比赛环境以及各种各样的外部因素,在比赛中遇到各种情况都能保持平和的心理,准确、灵活地运用技、战术。
只有具备了这种心理素质,才能保证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正常的水平。
2、散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运动员对自身身体和技、战术的调节。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水平对其比赛的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实际中,许多有潜力的运动员不能创造优异成绩,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在平时忽略了心理训练,以至于在关键时刻功亏一篑。
二、赛前心理训练的目的1、正确认识对手和自己的实力,避免畏难或轻敌的思想。
因为对手实力的强弱而改变了对时机的客观的、正确的认识,表现出的畏难、轻敌情绪,都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障碍。
2、正确认识比赛,防止过度兴奋和临赛淡漠。
比赛是对自己训练水平的检验过程。
过度兴奋的情绪往往造成比赛前的紧张,想赢怕输,比赛中动作僵硬,技术动作变形,而又急于自我表现。
比赛后又表现为心绪焦虑,甚至在比赛前就已经将自己的最佳状态打破,造成赛前身心疲劳,赛中体力不足,等等。
而临赛淡漠表现为在心理上认为比赛对自己无关轻重,比赛中敷衍了事,技术水平不能完全发挥,比赛后对自己的失误又认识不够,不能及时总结。
浅谈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自我调控的培养【摘要】随着散打比赛的发展,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理素质的自我调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心理素质的训练是散打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水平的发挥和比赛成绩的好坏,起着重要作用。
笔者对散打比赛中运动员存在心理自我调控现状进行分析。
并且针对运动员在散打比赛中存在的骄傲自大、麻痹轻敌、信心不足、胆怯畏敌,以及四怕等心理状态,提出运动员在散打比赛中加强心理素质自我调控的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散打运动员;比赛;心理素质;自我调控1.绪纶随着散打运动的发展,各种规格的散打比赛越来越重视在散打比赛中运动员心理素质自我调控问题,并且备受专家和学者的关注。
心理学理论指出,自我调控是指个体控制和指导自己的行动的方式。
自我调控强调的是个体对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进行监察、评价、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到其散打成绩的好坏和水平的提高。
在比赛中,由于求胜心切,或力量悬殊等状况,都会影响运动员的情绪造成不好的心理状况,都会对成绩的好坏甚至导致比赛失利。
在比赛中运动员常采取一些有碍保持正常心理稳定性的手段向对方施加某种心理压力。
虽然一个运动员有很好的技术、战术与体能,但是由于心理素质的自我调控不好,在比赛中往往出现心理上的波动,而导致失败。
因此,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素质自我调控问题及其作用,已经越来越引起散打专业人士的注意。
2.散打比赛中运动员自我调控心理的重要性概述2.1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散打是对抗性较强的斗智斗勇的格斗的运动项目,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运动员水平的提高,影响到其技战术在比赛时的正常发挥及比赛结果的胜负。
还会影响到运动员以后运动生涯的发展。
散打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好坏,通过在比赛场上就能表现出来,如过分紧张、盲目自大、胆怯畏敌、麻痹轻敌、目的不明确、竞赛动机不端正、信心不足,甚至还有性格孤僻或情绪暴躁等心理问题。
浅析散打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作者:张娟娟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年第09期随着散打运动的普及和竞赛活动的广泛开展,对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研究正逐步引起重视。
散打比赛的活动实践证明,运动员要想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不仅需要有超群的心理素质、较强的生理潜力和高强的格斗技能,而且需要具有运用、动员和发挥这些优势的训练技能。
广大运动员在多年的比赛实践中已深深体会到心理因素对于取胜的重要性,但不少人感觉心理素质训练太抽象,缺乏具体的评价方法,不太容易掌握。
本文通过对散打专项心理素质训练进行的分析、讨论,提出具体的培养内容,以期能为散打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帮助。
针对学生在散打练习和竞技对抗中反映出的心理素质问题,我们可以从散打对抗中个人的使用技术方式、对散打对抗的适应能力、情绪稳定的程度、战术水平的发挥、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等角度来分析和判断一个散打练习者的心理素质水平。
为了清晰地讨论这些问题,以下将就散打对抗中一些特有的心理活动表现进行分析。
一散打训练中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1紧张情绪及产生原因紧张是人的压力环境下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情绪反应。
人的紧张情绪可能是适宜的、积极的,也可能是不适宜的、消极的,这主要取决于个体活动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环境的认知能力,即感知、记忆、思维等。
紧张的行为反应可能表现为抑制行为,也可能表现为激化行为,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有明显的能力消耗。
散打运动是一种激烈的对抗项目。
在这种运动中,个别运动员会产生紧张情绪,身体机能发生本能反射变化,其中包括中枢神经兴奋,物质代谢减弱,脉搏、呼吸、血压、体温、汗腺活动和血糖水平的变化等。
情绪过度紧张主要是由刺激物引起的大脑皮层对皮下中枢和植物神经系统调节作用减弱的结果。
具体来说,由于散打运动的对抗性和激烈性很强,练习者需要“短兵相接”,所以经常出现身体接触、碰撞,容易造成伤害。
于是有些学生在训练中会产生恐惧,出现“四怕心理”,即怕打、怕摔、怕倒、怕伤。
散打运动员的心理干预及训练调节方法摘要:散打是一项危险性大、对抗性强的一项竞技体育项目。
在赛前或比赛中运动员很容易出现焦虑、担心、恐惧心理。
然而心理素质直接影响他们的成绩发挥,良好的心理素质又是取胜的关键,因此本文通过对散打运动员的心理探究分析,来提出心理技能训练以及赛前或比赛中心理调节方法,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散打产生原因训练调节随着时间的推移,散打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与接受。
但散打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相比危险性较大,由此给一些运动员带来焦虑、担心、恐惧、缺乏自信心等的不良心理,在比赛中这些心理很容易影响运动员的成绩以及造成运动员的疏忽而承受对手造成的肢体伤害。
相反,如果一个散打运动员有好的心理素质,那么他在比赛中已经占据了一定优势,即使比赛失败也会从容对待,这对他的身心健康以及以后的比赛都是有好处的。
1 不良心理干预对比赛及运动员的影响竞技场上变化多端,很多因素都能对运动员的心理造成一定影响,运动员很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如果不及时调整,这将会影响比赛成绩的发挥,可能会输掉比赛,甚至对运动员以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
1.1 心理的干预对比赛造成的影响赛前多数运动员心里容易紧张,过分紧张又容易焦虑与恐惧。
一旦听到轮到自己上场,则心里会过分激动,此时运动员会有呼吸短促,心跳加快,口干舌燥,四肢无力的表现。
从而在竞技场上很难集中注意力,很容易失去控制,表现的很无助。
这样一来运动员的战术不仅不能很好的发挥,甚至会让对手有机可乘,比赛失败自然就成了定局。
1.2 心理的干预对运动员造成的影响运动员不良心理必然会对比赛造成影响,从而在比赛中失误多多,容易输掉比赛。
有些运动员一旦输掉比赛,会觉得自己让大家失望,表现的很难堪,并且这些心理也会成为他无法逾越的障碍。
比如赛后情绪会非常低落,自信心下滑,对以后的训练表现的心不在焉,甚至有些食欲不振,长久下来会有退出的冲动,这对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及自身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散打运动员的心理干预及训练调节方法
摘要:散打是一项危险性大、对抗性强的一项竞技体育项目。
在赛前或比赛中运动员很容易出现焦虑、担心、恐惧心理。
然而心理素质直接影响他们的成绩发挥,良好的心理素质又是取胜的关键,因此本文通过对散打运动员的心理探究分析,来提出心理技能训练以及赛前或比赛中心理调节方法,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散打产生原因训练调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散打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与接受。
但散打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相比危险性较大,由此给一些运动员带来焦虑、担心、恐惧、缺乏自信心等的不良心理,在比赛中这些心理很容易影响运动员的成绩以及造成运动员的疏忽而承受对手造成的肢体伤害。
相反,如果一个散打运动员有好的心理素质,那么他在比赛中已经占据了一定优势,即使比赛失败也会从容对待,这对他的身心健康以及以后的比赛都是有好处的。
1 不良心理干预对比赛及运动员的影响
竞技场上变化多端,很多因素都能对运动员的心理造成一定影响,运动员很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如果不及时调整,这将会影响比赛成绩的发挥,可能会输掉比赛,甚至对运动员以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
1.1 心理的干预对比赛造成的影响
赛前多数运动员心里容易紧张,过分紧张又容易焦虑与恐惧。
一旦听到轮到自己上场,则心里会过分激动,此时运动员会有呼吸短
促,心跳加快,口干舌燥,四肢无力的表现。
从而在竞技场上很难集中注意力,很容易失去控制,表现的很无助。
这样一来运动员的战术不仅不能很好的发挥,甚至会让对手有机可乘,比赛失败自然就成了定局。
1.2 心理的干预对运动员造成的影响
运动员不良心理必然会对比赛造成影响,从而在比赛中失误多多,容易输掉比赛。
有些运动员一旦输掉比赛,会觉得自己让大家失望,表现的很难堪,并且这些心理也会成为他无法逾越的障碍。
比如赛后情绪会非常低落,自信心下滑,对以后的训练表现的心不在焉,甚至有些食欲不振,长久下来会有退出的冲动,这对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及自身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 心理素质的训练及调节
在激烈的比赛中,要想赢得比赛的胜利,不仅取决于比赛时的生理机能和战术的运用,优良的心理品质同样是影响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
其次,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运动员赛后及以后的发展都有好处。
因此,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及调节也是必须的。
2.1 心理素质的平时训练
由于散打身体接触性强、危险性大,从而对练习散打的运动员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平时心理训练是有必要的。
以下是需要做到的:
2.1.1 确定合理的目标
目标总是要通过不懈努力才能达到的,运动员需要给自己定下合
理的目标,目标如果太高而长久无法实现,这无非会给运动员自身造成心理伤害;然而,如果运动员每次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这样会给自己增加信心,会使自己更加有动力。
2.1.2 表象训练法
表象训练法被当代一些运动心理学家视为心理技能训练的核心。
运动的表象的建立是在对运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脑海中对自身感知到的运动形象级情景的再现。
散打运动员可以在放松的状态下,在头脑中想出一个或者多个自己完成训练时最成功的动作的图像,并尽可能持久的保持这一图像,让它在脑海中清晰的反应出来。
长久的这样练习,运动员会对这些动作留下深刻的印象,当在进行比赛时,这些动作会在恰当的时机,自如的施展开来。
2.1.3 有针对性(或者适应性)的训练
竞技场上变化多端,多种因素会不同程度的影响运动员自己,比如劲爆的音乐、现场观众的呐喊,又或者是对手如然穷追猛打而自己无法承受等。
因此,运动员就要针对自己弱项进行必要的训练,假如现场的音乐及嘈杂声让自己受不了,那么在平时训练时就需要制造这样的环境,慢慢的来增强自己的抗压能力。
假如自己怕打,一上场就变得胆怯,那么就需要和队友之间多进行对战训练,或者可以适当的参加一些小的比赛项目,从中来增加勇气及提高抗击打能力。
2.2 比赛时的心理调节
2.2.1 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是指通过主观想象某种特殊的人与事物来进行自我刺激,达到改变行为和主
观经验的目的。
自我暗示可以默不作声的进行,也可以大声说出来,还可以写下来。
运动员在赛前可以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比如运动员可以默念自己可以成功,或者去想些美好的事物,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宽松,不再那么紧张。
2.2.2 表情调节法
即运动员有意识地改变自己面部和姿态的表情,当运动员在赛前因情绪紧张而感到焦虑是,可以有意识地放松面部肌肉,例如用手搓面部,有意识地做出笑脸,摸摸自己的耳朵,用手掐手部虎口穴位等,总之尽量让自己放松。
除以上方法外,运动员在赛前还可以做深呼吸,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和队友聊聊天(除比赛的内容)等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运动员自己的压力。
3 结束语
对于散打运动项目的特殊性,运动员在实战中存在心理压力是很正常的,但这些不良心理干预是可以减轻或者克服的。
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只要运动员勇于面对,并且采取适当的训练方法,那么自己一定能进步,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张涛,王伟.武术散打心理训练浅探.搏击·武术科学,2010,07(3)
[2]谢佳山.散打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j].福建体育科技,2006,25(3)
[3]康武军,陈定元.散打实战中恐惧心理的产生及消除对策[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2(1)
[4]张力为.运动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刘瑞强.武术散打比赛心理调节方法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