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文综地理部分答案解析(正式版)
- 格式:doc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9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新课标卷,解析版)【试卷总评】该套试题考查知识较全面,难度较大的地球运动部分和2011年一样都没有命题,难度适宜,符合新课标地理高考特点和要求,是一套命题质量很高的试题。
客观选择题,命题紧紧抓住地理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以及能力要求,考查学生对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判断能力,通过图表考查学生正确获取地理信息和理解运用的能力,11道选择题中,1-3和8-9考查人文地理,剩余6道选择题考查自然地理;综合题以区域地理为背景材料来命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阅读理解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选做题部分,难度相对较低,重点考查获取材料中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知识迁移的能力。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答案】1.B 2.A 3.D【解析】该题组考查中国农业及其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
主要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1.根据题干的提示“耕地不断被挤占”,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和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对粮食增产影响不大。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大纲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第I卷(选择题)图1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
读图1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日本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A.单位GDP能耗 B.碳排放量 C.能源进出口量 D.煤炭自给率1.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计算能力。
结合图示中各国的煤炭消费量及本国的总人口数即可求出人均煤炭消费量。
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2008年的总人口数分别约为13.44亿、3.09亿、11.86亿、1.28亿。
2.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图示资料显示煤炭生产量和煤炭消费量,可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煤炭自给率。
单位GDP能耗、碳排放量不仅仅与煤炭的生产与消费量有关,因此据图示资料不能推算出来。
而能源种类较多,因此,仅根据煤炭的生产与消费状况并不能确定能源的进出口量。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2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
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下列个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A.1970年~1976年 B.1977年~1984年C.1980年~1989年 D.1989年~2000年3.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
结合图例,分析选项所给时间段,可知1970—1976年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
4.该支流流入A.黄河 B.长江 C.辽河 D.黑龙江4.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河流的特征。
黄河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580亿立方米,长江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近10 000亿立方米,辽河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较少,黑龙江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近3 000亿立方米。
2012 ·重庆卷 (文综地理 )[2012 重·庆卷 ] 图 1 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读图1 达成 1~ 4 题。
图 11.图 1 中影视城是我国有名的电影电视拍摄基地,该基地的外景景观特点是()A.林海雪原B.奇山秀水C.椰风海韵D.大漠孤烟1.D [分析 ] 本题主要考察地区的地理特点以及获得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读图可知,依据图中城市名称可判断图示地区主要位于宁夏。
林海雪原主要散布在森林覆盖率较高的东北地域,故 A 项错误;奇山秀水主要散布在南方降水许多、地势起伏大的地域,故 B 项错误;椰风海韵主要散布在我国热带沿海地域,如海南岛等地,故 C 项错误;大漠孤烟主要散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域,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域,故 D 项正确。
2.该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发展特点是()A.城市化水平高B.城市南多北少C.处于逆城市化阶段D.城市沿河散布显然2.D [分析 ] 本题主要考察城市发展特点以及描绘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宁夏地处我国西部地域,城市化水平低,故 A 项错误;读图可知,宁夏城市散布北多南少,北部地域凑近河流与铁路,地势平展更利于城市布局,故 B 项错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才处于逆城市化阶段,故C项错误;图中沿黄河散布地域,水源充分,利于农业发展,所以城市沿河散布显然,故 D 项正确。
3.该省级行政区拟建设一个快递货物集散中心,从交通要素考虑该中心最适合布局在()A.固原B.中卫C.银川D.石嘴山3.C[ 分析 ] 本题主要考察交通区位要素的剖析以及论证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快递货物集散中心需要考虑交通便利的地方以及地区经济中心与市场条件等。
图中银川为宁夏省会,交通区位条件优胜,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同时省会城市货物运输量大,适合布局快递货物集散中心。
4.图 2 是该省级行政区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周道路地质剖面图,此中易发生滑坡的是()图 2A.①B.②C.③D.④4.C [ 分析 ] 本题主要考察地质灾祸的散布以及获得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重庆卷)12.右图所示是建于河南安阳的一位中国古代妇女的塑像。
在她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A.铁器B.玉器C.瓷器D.漆器13.《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
”其表现有()①战乱频仍②民族矛盾尖锐③刑罚严酷④土地兼并严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史载:“今海宇承平已久,户口日繁……人丁虽增,地亩并未加广。
应令直省督、抚,将见(现)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
”最早实施这一政策的皇帝也曾()A.册封五世达赖B.平定三藩之乱C.首次征收地丁银D.接见过渥巴锡15.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 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
战其即败。
”这位将领是()A.秦日纲B.陈玉成C.李秀成D.石达开16.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
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
”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A.《黄埔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17.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军神速,威震全国。
1927 年初,全国革命中心也随之北移至下图中的()18.1936 年,沈钧儒等人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强调“中国共产党于去年……主张停止内战,联合各党各派,共同抗日救国”。
该“主张”最早见于()A.“八一宣言”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C.“国共合作宣言”D.《论联合政府》19.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A.抨击愚昧B.倡导平等C.讽刺贪淫D.推崇人性20.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 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新课标卷,解析版)【试卷总评】该套试题考查知识较全面,难度较大的地球运动部分和2011年一样都没有命题,难度适宜,符合新课标地理高考特点和要求,是一套命题质量很高的试题。
客观选择题,命题紧紧抓住地理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以及能力要求,考查学生对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判断能力,通过图表考查学生正确获取地理信息和理解运用的能力,11道选择题中,1-3和8-9考查人文地理,剩余6道选择题考查自然地理;综合题以区域地理为背景材料来命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阅读理解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选做题部分,难度相对较低,重点考查获取材料中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知识迁移的能力。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答案】1.B 2.A 3.D【解析】该题组考查中国农业及其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
主要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1.根据题干的提示“耕地不断被挤占”,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和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对粮食增产影响不大。
) 新课标卷(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12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页,共16至9卷II页,第8至1卷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I卷(选择题)和第I本试卷分第分。
300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2B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I第2.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II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答案无效。
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3. 分)140共卷(选择题I第个小题,每小题35本卷共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40分,共4 的。
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
年以来,2004但耕地不断被挤占,城市化的飞速发展,随着工业化、题。
1-3据此完成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1.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B. 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A. 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D. 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C. 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2. 汉江平原C. 洞庭湖平原B. 太湖平原A. 成都平原D.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3. 人口较少D. 机械化水平高C. 生产规模大B. 耕地面积广A.1图)和该流域吧、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a示意流域水系分布(题4~5完成1,读图)b量变化曲线(中的1a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4. ②地B ①地A ④地D 地③C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5. 湖泊分流C. 河谷变宽B. 河道淤积A. 湖水补给量减小D. 题7-6,完成2读图页14 共页1 第可以推断,根据图是信息6. 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B.1 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A.1 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D.7 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C.7 7. 乙两城市分别位于图中甲,山东丘陵江汉平原B. ,浙闽丘陵关中平原A. ,黄淮平原汗水谷地C. ,松嫩平原汾河谷地D.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3图题8-9,完成3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可以推断,该区域3由图8. A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T—B.T 年工业基础雄厚T.100¯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D. T 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T—C. T221甲、乙两类企业相比9. .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A .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B 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D. 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C.题10-11米,据此完成72米,瀑布的落差为100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4图地的海拔可能为10.Q 米C.340 米B.230 米A.90 米D.420 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11.页14 共页2 第米D.410 米C.360 米B.310 米A.260货币最早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
2012高考文综地理试卷(重庆卷)评析
王成彬
【期刊名称】《大观周刊》
【年(卷),期】2012(000)052
【摘要】2012年高考文综重庆地理试卷.与去年相比在试题构成方面没有改变,依旧是第一部分的11道选择题,和第二部分的非选择题。
但试卷整体难度较去年而言有所降低.规避了难、繁、偏、怪的现象。
试卷以图表为线索,将试题连串起来,既考壹了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调动重组贮备知识的能力、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与现阶段社会热.点结合、联系生活紧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
【总页数】1页(P170-170)
【作者】王成彬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重庆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4.74
【相关文献】
1.2013年高考四川文综地理试卷评析与启示 [J], 庄永红;黄齐珍
2.2013年高考重庆文综地理试卷特色评析与思考 [J], 胡晓强;李晴
3.2008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重庆卷评析 [J], 唐昌彪
4.2006年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全国卷Ⅰ)命题评析 [J], 鲁爱华
5.2006年重庆市高考文综地理试卷评析 [J], 张文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地理解析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地理部分试卷总评】该套试题考查知识较全面,难度较大的地球运动部分和2011年一样都没有命题,难度适宜,符合新课标地理高考特点和要求,是一套命题质量较高的试题。
客观选择题,命题紧抓地理学科本身特点及能力要求,考查学生对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判断能力,通过图表数考查正确获取地理信息和理解运用能力。
11道选择题中,1——3和8——9考查人文地理,剩余6道选择题考查自然地理;综合题以以区域地理位载体,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阅读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考查学生描述和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选择题部分,难度相对较低,重点考查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能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知识迁移的能力。
评析精选:难度有所下降,却又不失新意云南地理教材单独采用鲁教版,且作为新课标高考第一年,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充满疑虑与期待,从考生走出考场面带的笑容中,可以感受到文科综合试题是平和、习惯的试题。
从地理科看,试题不偏、不怪、不难,注重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关注生产、生活中的地理。
试题集中考查了工业、农业、气候、河流、等高线、自然灾害、旅游文化遗产保护、城市水源等问题。
中等难度题较多,没有特别难的题,试题整体难度比2011年的新课标卷和全国大纲卷皆有所下降,但试题依然需要学生利用储备知识进行思维判断,虽然有的内容多年考,但依然有新意,也有较好的区分度。
【新课标】2012年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卷文综解析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解析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答案】1.B 2.A 3.D【解析】1.根据题干的提示“耕地不断被挤占”,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和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对粮食增产影响不大。
2. 改革开放以来,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太湖平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大量耕地被占用为建设用地,因而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