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期盆底疾病的预防与护理新进展
- 格式:pptx
- 大小:6.77 MB
- 文档页数:37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与临床康复护理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方法,提高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某妇幼医院在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治疗组/参照组);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盆腔肌肉训练治疗及其它的对症治疗;而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电刺激盆腔底疗法及心理护理干预。
结果:治疗组患者盆底肌张力恢复效果总有效率为95.00%、子宫脱垂率为10.00%;阴道前后壁膨出率为15.00%、压力性尿失禁率为7.50%;参照组患者盆底肌张力恢复效果总有效率为45.00%、子宫脱垂率为65.00%;阴道前后壁膨出率为67.50%、压力性尿失禁率为72.50%;两组患者数据显著差异(P<0.05)。
结论:对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取电刺激盆腔底疗法及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具有临床治疗可行性。
标签:盆底功能障碍;防治;临床康复女性盆底主要是由多层肌肉、筋膜组织的漏斗状肌板,承载着盆腔,支持盆腔内的器官,如子宫、直肠、膀胱的功能及位置稳定[1]。
对于经过妊娠期及分娩后的产妇,由于妊娠期子宫重力长时间对盆底组织造成拉伤、性激素分泌水平改变影响着盆底组织的新陈代谢、分娩过程盆底受到胎头挤压,肌肉牵张过度,造成不可逆的机械性损伤,引起一系列因盆底结构损伤而导致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如子宫脱垂(POP)、阴道前后壁膨出(A VP)、压力性尿失禁(SUI)等[2]。
根据临床需要,对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需要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提高此类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而本研究,将探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方法,提高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某妇幼医院在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治疗组/参照组);治疗组与参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孕产有方孕期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秦屹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北京 100068)孕期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D)是指因盆腔功能受损、退化而引发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便失禁等。
以往,临床对PFD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妇女。
但有关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妊娠和分娩是引发该疾病的主要因素。
随着“三孩”政策的开展,PFDD已成为高发病之一,对女性的生活质量产生巨大影响。
妊娠与分娩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结缔组织是支持盆底功能众多组织中最易受损的部分,其强度受盆底肌纤维胶原的影响。
妊娠时,母体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引发胶原代谢异常,进而对盆底功能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盆底韧带松弛、器官下移等。
这样的情况会持续整个妊娠期,甚至产后仍存在。
妊娠晚期,腹压增大、子宫重量增加等,均会影响腹部正常的解剖结构,使盆底肌肉逐渐变得松弛,进而影响正常的盆腔功能。
分娩时,胎儿娩出、阴道扩张等均会导致盆底肌肉损伤。
胎头对盆底肌肉的压力时间受产程影响,产程越长,压力越持久,容易引发盆底功能障碍。
孕期与分娩PFDD的防治措施PFDD的应对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
预防孕期的预防(1)生活方式干预: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有效预防PFDD的发生,包括合理膳食,多吃富含纤维食物(如玉米、麦麸、大豆等),多喝水;积极锻炼,避免肥胖;不要做过多的重体力劳动;养成正确的排便及排尿习惯;孕期积极治疗糖尿病、咳喘等可引起腹压增高的疾病。
(2)孕期健康教育:孕妇和家人需要多了解怀孕的注意事项和盆底知识,尽早进行盆底肌训练,对控制母婴体重、维持盆底肌肉正常功能、提高顺产率和缩短产程具有积极意义。
分娩时的预防(1)避免不必要的会阴侧切: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的产妇发生PFDD概率远高于未进行侧切和会阴自然裂伤的产妇。
因此,产妇需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会阴侧切。
(2)分娩镇痛: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可使孕60孕产有方妇在分娩时无明显的疼痛感,保护会阴弹性和伸展度,避免盆底肌过度使用,降低会阴侧切率,减少阴道裂伤的发生,进而保护盆底的正常功能。
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护理进展【摘要】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
因此,本文从影响因素、治疗以及护理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影响因素;治疗;护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主要指的是因为诸多致病因素导致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或损伤,从而诱发盆腔功能障碍和器官移位的一个疾病[1]。
妊娠和分娩是诱发产后PFD的一个重要原因,产妇产后可出现诸多盆底功能障碍症状如阴道壁膨出、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粪失禁(Fecal Incontinence,FI)、性功能障碍(Sexual Dysfunction,SD)、小腹下坠以及尿频等,尤其是尿失禁,不仅危害患者健康,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2]。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进展,PDF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正常妇女的PFD发生率为11%,有预测30年后的PFD发病率将增加1倍,具有较大的危害性[3]。
因此,本文对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的影响因素和治疗护理进展进行了综述,现报道如下。
1.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的影响因素1.1妇产科因素体质指数、绝经、分娩以及妊娠被临床上公认为是影响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分娩和妊娠是比较关键的一个因素。
孕产妇因为阴道比较宽松,筋膜和肌纤维弹性下降,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肌纤维撕裂,导致性生活不协调、阴道前后壁肌肉脱垂等,并且绝经后还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如子宫脱垂,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4]。
有学者[5]在研究中,选择产后妇女2355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盆底肌功能状况与影响因素,发现经产妇的I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是初产妇的5.4倍,并且与剖宫产妇女相比,顺产妇女的I类肌纤维肌力异常发生率较高。
女性产后盆底功能变化与干预的研究进展刘丹;夏志军【摘要】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是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或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所诱发的疾病,妊娠、分娩是导致FPFD 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目前产后女性盆底功能康复措施众多,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康复治疗的时机应不断提前,孕前、孕期及产后早期开始进行专业的盆底康复训练,能够预防妊娠和分娩造成的盆底支持结构的缺陷和损伤,改善和治疗各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并且降低远期该类疾病发生的风险.将从妊娠和分娩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及产后女性康复措施方面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年(卷),期】2018(035)008【总页数】4页(P760-763)【关键词】女性;产后期;盆底功能;康复治疗【作者】刘丹;夏志军【作者单位】110004辽宁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110004辽宁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14+2;R714.46随着现在女性对盆底功能认识逐渐加深,目前对产后盆底功能和健康全面恢复已经提到重要的地位,相关调查显示,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最高可达41%左右[1],妊娠和分娩是引起FPFD的独立高危因素[2]。
且临床上对于围产期女性生活质量的重视程度增大,产后女性的功能恢复成为近些年研究的热点之一。
有效的产后盆底康复能够改善盆底功能状况,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随着研究的深入,盆底功能的维护和康复的时机选择更应该进行前移,不仅是产后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甚至有必要在孕前、孕期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1 盆底功能及相关障碍性疾病的认知女性的盆底是托扶盆底器官的肌肉及结缔组织结构,是维持消化、泌尿、生殖末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的盆底功能依赖于完整的肌肉、结缔组织和神经分布的相互复杂作用,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
提高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是威胁妇女健康的5种最常见慢性疾病之一。
同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又是一种未被充分认识的疾病,因为社会关注度低、缺乏知识普及、经济、精力有限、患者羞于启齿、有思想顾虑、治疗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等原因,患者就诊率低,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更低,严重影响了我国广大妇女产后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家庭和谐。
努力提高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是产科临床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该文对提高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标签: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依从性;护理干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1],症状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和女性性功能障碍等[2]。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种常见而未被充分认识的疾病,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分娩造成盆底支持结构损伤[3],妊娠和分娩是导致其发生的最主要高危因素[4]。
产后及时进行规范的盆底康复治疗可减轻妊娠和分娩过程对盆底造成的损伤,促进盆底功能更快恢复[5]。
由于此病的社会关注度低、缺乏知识普及、患者羞于启齿等原因,患者就诊率低,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更低,严重影响了我国妇女产后的生活质量[6]。
近年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大力支持各级医院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妇女的产后保健意识,积极提高产后妇女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依从性。
现将提高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1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内因包括先天因素遗传、种族、发育、体型等,为发病的根本所在。
外因包括营养、肥胖、不良生活习惯、职业、妊娠分娩等损伤、衰老、绝经、其他内科疾病等。
妊娠会引起盆底承受力的改变,使得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指向盆腔肌肉,加上子宫重量日益增加,盆底肌肉因持续受压而逐渐松弛,因此剖宫产也不能避免妊娠过程对盆底肌肉造成的损伤。
阴道分娩则是通过产程中软产道及周围盆底组织的极度扩张、撕裂及会阴部神经的损伤等原因,影响盆底组织张力的恢复,导致子宫下移、阴道前后壁膨出等。
妊娠和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妊娠和分娩是每个女性都会经历的生理现象,但同时也会对盆底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盆底功能的问题可能导致尿失禁、便失禁、盆底脱垂等一系列困扰,因此盆底功能的保护和康复对于女性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妊娠和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并探讨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
一、妊娠和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1. 妊娠期间在怀孕期间,子宫的增大会对盆底肌肉和韧带施加压力,特别是在怀孕后期,子宫的重量会逐渐增加,增加了盆底组织的负担。
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可能导致盆底肌肉的松弛和弹性减弱。
这些因素都可能对盆底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2. 分娩过程分娩是对盆底功能影响最大的时期。
产程中,子宫的收缩和排出胎儿的过程会对盆底肌肉和组织造成很大的伸展和挤压。
尤其是在生产过程中,会对骨盆底部和韧带产生巨大的张力,易导致盆底肌肉和组织的损伤,形成盆底脱垂等问题。
二、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1. 盆底功能评估针对孕产妇,特别是产后女性,进行盆底功能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盆底功能评估可以了解盆底肌肉的紧张度、弹性、肌力等情况,以便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方案。
评估还可以发现潜在的盆底问题,及早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2. 康复治疗方法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盆底肌肉训练、物理治疗、电刺激、生物反馈等。
盆底肌肉训练是最为常见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盆底康复操练,可以加强盆底肌肉的收缩力和支撑力,改善尿失禁等问题。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盆底功能问题,减轻尿失禁、便失禁等症状的程度。
一些研究表明,产后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和物理治疗的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盆底脱垂的发生率。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于维护盆底功能和女性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总结妊娠和分娩对盆底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产程对盆底组织的挤压和张力会导致盆底问题的产生。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至关重要。
通过盆底功能的评估和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减轻盆底功能问题的发生,改善女性的生活质量。
妇产科护理新技术正在革命妇产科护理新技术正在革命2023年,妇产科护理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新技术的出现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护孕产妇和胎儿的健康,而且也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更好的工作条件,为妇产科医疗事业的改善注入了新的动力。
一、妊娠期护理妊娠期护理是妇产科护理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孕妇和胎儿健康的保障。
新技术的出现对这一环节也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1、智能化诊疗2023年,智能化诊疗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妊娠期护理中。
医护人员通过采用体温计、血糖仪等智能化设备,可以对孕妇进行实时监测和诊疗。
同时,医疗机构也推行“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通过远程医疗技术,可以对孕妇进行在线咨询,为孕妇提供更全面的健康咨询。
2、高科技分娩室分娩室是孕妇分娩的关键场所。
新技术的出现让分娩室变得更加安全和舒适。
2023年,分娩室已经推行了高科技化的服务,如全自动分娩床、智能化呼吸机、无痛分娩等。
这些设备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二、产后护理产后护理是产妇和新生儿健康的关键所在。
2023年,新技术的出现也为产后护理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1、母乳喂养联合管理技术母乳喂养是新生儿最好的天然营养来源。
联合管理技术的出现,通过科学地提供照顾方案,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优化母乳喂养的管理模式,从而促进产妇与新生儿的健康。
2、婴儿溺水风险评估技术婴儿溺水是婴儿护理中最危险的方面之一。
2023年,婴儿溺水风险评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儿童医院。
该技术通过监测水温、水位等参数,评估婴儿的溺水风险,有效降低了婴儿的溺水事故。
三、护理教育妇产科护理的新技术也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2023年,护理教育已经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实现了在线课程的模拟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妇产科护理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总之,新技术的出现给妇产科医疗事业带来了重大的改变。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妇产科护理新技术的革命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保障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注入新的动力,为妇产科医疗事业的进步贡献更多的力量。
盆底肌康复护理新进展摘要】产后盆底肌功能发生障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指女性孕产妇患者由于妊娠使得盆底支持结构发生了异常。
严重者会发生功能性障碍并且出现缺陷,在产科中该疾病的发生率较高。
盆底肌功能受损后的一般临床症状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等。
不仅伤害了患者的健康,并且给患者的心理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所以加强对盆底肌康复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盆底肌;康复护理;产妇【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011-02New progress i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pelvic floor muscles Yu Yonghong. Huangguan Central Health Center, Guanyang County, Guilin City, Guangxi, Guilin 541603, China【Abstract】Postpartum 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obstacles is common in clinic, is refers to the women's maternal patients due to abnormal pregnancy made thepelvic floor support structure. Serious functional disorder and defects, will occur in the obstetric high incidence of the disease. 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damage after the general clinical symptoms of pelvic organ prolapse and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exual dysfunction, and so on. Not only hurt the patient's health, and give the patients psychological also caused serious influence. So strengthen the pelvic floor muscl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has an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Pelvic floor muscl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aternal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由于盆底支持组织过于薄弱而引发患者盆腔器官异常或者盆腔器官位置变化。
2019年9月B 第6卷/第26期Sept. B. 2019 V ol.6, No.2615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综 述·围产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新进展刘国美,杜心洁,张 峰,张丽君*(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0)【摘要】围产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是近年来女性疾病的研究热点。
会阴超声、盆腔MRI 都是新的观察盆底形态的诊断手段。
其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目前,主流观点认为产后轻度PFD 患者不主张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在轻中度PFD 患者治疗策略中愈发受到关注。
笔者就围产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近年来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围产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会阴超声;盆腔MRI ;干细胞注射疗法【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31.15.03国家二胎政策开放以来,二次以上孕产史女性及高龄二胎女性增多,由此产生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FD )日益增多,引起学者及临床医生关注。
妊娠与分娩是导致PFD 的独立高危因素[1]。
孕产期造成的盆底功能改变,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修复,则有可能由短暂性功能障碍发展成永久性障碍[2]。
妊娠期间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如雌孕激素的增加、血管松弛素的增加等)和逐渐增加的胎儿重量,持续压迫盆底肌肉,造成慢性损伤,及分娩期产道的机械性扩张、产程长等,损伤盆底肌纤维,神经、肌肉接头撕裂,盆腔血管再灌注障碍等均可导致产后PFD 发生,选择性剖宫产并不能减少PFD 的发生[3]。
现将近几年围产期PFD 的诊治进展做如下综述。
1 围产期PFD的诊断进展1.1 会阴超声在围产期PFD 诊断的应用1.1.1 围产期盆底结构的改变妊娠期女性受子宫重量及腹腔压力的影响,盆底肌群形态与未生育女性相比差异性较大。
近年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二胎政策的开放,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发生率持续升高,据统计有50%的女性在分娩后出现PFD,50%~60%的患者同时存在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
PFD 是分娩后盆底支持组织、结构薄弱导致盆腔脏器移位所致的盆腔脏器位置或功能异常。
PFD 以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慢性盆腔炎、性功能障碍、排便异常等为临床表现,为患者提供盆底康复护理干预服务,可减少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状态的影响[2]。
产后盆底康复通过利用物理康复技术促进、重建女性受损盆底功能,同时展开针对性护理方案,在改善患者身心状态的同时达到预防PFD 的目的[3]。
现就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PFD 的康复措施1.1 传统盆底肌训练既往治疗PFD 以传统康复治疗为主,是指患者以一定的收缩频率、强度、疗程进行盆底肌群收缩,该方法没有统一的操作流程,主要通过有节律地收缩增强盆底肌强度,继而改善尿道、肛门括约肌功能,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4]。
1.2 瑜伽近年瑜伽被广泛应用于机体多种慢性疾病的治疗,该方法通过身体操作、呼吸调整提高身心状态,通过选择合适的瑜伽姿势促进盆底肌肉弹性恢复,在增强子宫收缩频率的同时避免出现子宫脱垂情况;在产妇分娩后及早进行瑜伽训练可加速盆腔血液循环,继而改善患者机体功能[5]。
【摘要】 盆底具有支撑和承托子宫、阴道、膀胱等脏器组织的作用,且参与机体排尿、排便,同时可影响性快感及阴道紧缩度。
在分娩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产后盆底功能可发生损伤,诱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继而影响其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因此在产后为患者提供盆底康复护理具有重要作用。
现就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相关内容进行论述,旨在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产妇;盆底;康复护理;生物反馈电刺激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3)03-165-03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柴小红作者单位:734100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中医医院1.3 阴道哑铃训练阴道哑铃由高级医用无硅胶材质制作而成,在训练中将其缓慢置入阴道内,利用康复器自身的重量,循序渐进增加强度,在促进阴道肌肉收缩的同时,改善女性盆腔功能;其次在阴道哑铃训练过程中,通过感知阴道哑铃壳内的钢珠滚动情况促进盆底肌肉收缩,确保阴道哑铃不脱落,达到康复训练的目的[6-8]。
妊娠分娩对盆底的损伤及其预防研究进展
叶培香
【期刊名称】《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年(卷),期】2011(022)002
【摘要】@@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和粪失禁(fecal incontinence,FI)等,是妇女的常见病,也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五大疾病之一.虽然不会造成生命威胁,但会造成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的下降并影响生活质量,同时也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根据近几年有关文献报道,中国女性尿失禁的发病率在18%~28%.
【总页数】3页(P123-125)
【作者】叶培香
【作者单位】350025,福州,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妇产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分析不同妊娠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组织结构影响 [J], 农小珍
2.妊娠分娩对盆底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J], 陶均佳
3.会阴切开术对预防盆底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J], 王秀兰
4.经盆底超声分析妊娠分娩和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肌力程度的影响评价 [J], 苏珊珊;李丽雅
5.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损伤及预防康复治疗方法 [J], 赵云;肖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孕期联合产后盆底锻炼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王晓阳;杨丽霞【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盆底锻炼对预防孕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2月符合入组标准,最终完成研究的产妇252例.随机分为4组,观察1组65例,观察2组64例,观察3组61例及对照组62例,观察1组于孕16周开始行Kegel盆底肌锻炼,产后42 d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至产后3个月,观察2组于孕28周开始行Kegel盆底肌锻炼,产后42 d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至产后3个月,观察3组仅于产后42 d开始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至产后3个月,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宣教和护理,无任何锻炼指导.分别于首诊(孕16周)、分娩时、产后42 d、产后3个月测量4组孕产妇的阴道压力,孕期、产后3个月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及产后3个月盆腔脏器脱垂测定.结果观察1组孕晚期、产后42 d、产后3个月的盆底肌力均高于其它3组,观察2组产后42 d、产后3个月盆底肌力均高于观察3组及对照组,观察3组产后3个月盆底肌力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观察组在孕期及产后3个月SUI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观察2组产后3个月盆腔脏器脱垂POP-Q分度得分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孕期Keg-el锻炼联合产后电刺激及生物反馈盆底肌持续锻炼可改善因妊娠及分娩引起的盆底肌力减弱,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预防因妊娠及分娩引起的盆底功能障碍,妊娠16周开始行Kegel锻炼较妊娠28周开始行Kegel锻炼效果更佳.%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ersistent pelvic floor exercise on prevention of maternal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Methods 252 pregnant women met the selecting criteria was chosen for the study from April 2013 to February 2015.Patients was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nps.65 patients for experimental group 1,64patients for experimental group 2,61 patient for experimental group 3 and 62 patients for control group.Kegel pelvic muscle ex-ercises was conducted in 16 weeks for group 1 and 28 weeks after pregnant for group 2,and given Tianxing electric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biological feedback therapy given postpartum 42 days up to postpartum 3 months.Pa-tients in group 3 did the same postpartum exercise intervention only and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 and nursing without any exercises training guide.The vaginal pressure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the incidence of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and pelvic organ prolapsed(POP)3 months after delivery was deteced and compared between groups.Results the pelvic floor muscle strength for group 1 during the third trimester of preg-nancy,postpartum 42 days and postpartum 3 month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hree groups.The pelvic floor muscle strength for group 2 postpartum 42 days and postpartum 3 month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3 and control group.The pelvic floor muscle strength for group 3 postpartum 3 mo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SUI incidence during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 period three months for the three 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SUI incidence for group 1 was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2 and group 3 (P<0.05).The 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Q score for group 1 and group 2 postpartum 3 mont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Pregnancy Kegel exercise combined with postpartum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nd biological feedback pelvic floormuscle sustained exercise can improve pelvic floor muscle weaknes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caused by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and pre-vent pelvic floor muscle dysfunctions.The better effect will be achieved for patients started exercise 16 weeks after pregnancythan 28 weeks of pregnancy.【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年(卷),期】2016(031)006【总页数】4页(P495-498)【关键词】盆底肌力;尿失禁(SUI);盆底脏器脱垂;Kegel训练;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作者】王晓阳;杨丽霞【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妇产科,广东广州 510282;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妇产科,广东广州 5102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1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压力性大便失禁(SFI),是一种女性的常见病,也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五大疾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