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答案(成语释义200题)
- 格式:doc
- 大小:4.14 MB
- 文档页数:2
第九届古诗文大赛成语释义200题第九届古诗文大赛成语释义200题1.跋山涉水:跋:翻。
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
翻山越岭,趟水过河。
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2.白璧微瑕:洁白的玉上有些小斑点。
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
3.白璧无瑕:洁白的美玉上面没有一点小斑。
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
4.白驹过隙: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隙:空隙,缝隙。
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5.百川归海:川:江河。
百川:指所有大小江河最后都流入大海。
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
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还比喻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6.百废俱兴:俱:全部。
各种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形容建设事业兴旺发达的景象。
7.百感交集:感:感想;交:同时发生。
集:聚拢。
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
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百感交集”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无数感触交融汇集在一起,形容心情复杂,感慨无比。
交:一齐,同时。
8.百孔千疮:比喻破坏得很严重或弊病很多。
9.百炼成钢:铁砂经过多次冶炼成为纯钢。
比喻人经过长期、艰苦的锻炼、考验,才能成为坚强、有用的人。
古为今用:弘扬古代的精粹,使之成为现今有用的东西10.百思不解:解:理解;反复思索,仍然不能理解。
也说百思不得其解。
11.百无聊赖:聊赖:凭借,寄托。
指生活或感情上的依托。
指精神空虚没有依托,感觉什么都无意思。
12.百折不挠:折:挫折;挠:弯曲。
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
也说百折不回。
13.班门弄斧: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木匠。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14.半路出家: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
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15.半身不遂:遂:通“随”,顺从。
原为医学病症名,指半边身体不能随意转动。
有时比喻诗文部分好,部分不好,不够匀称。
16.半途而废:半途,半途上;废,中止。
路走到一半停了下来。
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
2024年各地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二)(2024年苏州市中考语文)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虎丘以望后五日[明]王士性虎丘者,吴王阖闾葬以扁诸之剑,白虎之气腾上,而见怪于秦皇也。
墓今不知其处,或曰浮图①下,又云剑池下,剑池两崖如裂,侧立十仞,盖石溜天成,寒泉出其窦②而停滀焉。
墓不当在其下,意浮图者近之。
自阊门买舟,五里即达寺门。
初入,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再入,则清泉白石,龂腭③益奇。
钜坂④如砥,可罗胡床百座,号千人石。
石咬水处,为白莲池。
近池而灌葬塞焉者,为清远道士放鹤涧,循涧上,登大雄阁,右行过剑池石粱,望浮图而息焉。
既畅,复下可中亭,观生公点头石。
复右上而尝陆羽泉,石窦似慧山,而味劣之。
此地游踪成市,要以秋月为胜。
千人石古株轮囷,把酒问月,醉而枕之,仰视碧落⑥垂垂。
固恍如乘槎⑦泛斗牛⑧渚也。
若上浮图之巅,苍然平楚,远瞰湖天内捧一轮月色遍照苏州,又昔人所称绝景云。
(选自《王士性集》,有删减)【注释】①浮图:佛塔。
②窦:洞。
③龂腭(yín è):像露齿的样子。
④钜坂:坚硬的坡石。
⑤轮囷(q ūn):盘绕高大。
⑥碧落:天空。
⑦槎:木筏。
⑧斗牛:天上的星宿名。
虎丘寺[唐]张籍望月登楼海气昏①,剑池无底浸云根。
老僧只恐山移去,日暮先教锁寺门。
【注释】①海气昏:水汽迷蒙。
②云根:深山云起的地方。
86.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A.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B.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C.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D.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88.“剑池无底浸云根”中的“浸”字,有的版本作“镇”字。
你觉得哪个字更贴合诗意?请联系诗、文的相关内容,陈述理由。
89.山并不会移动,但作者却故意说老僧是因担心山移去而锁寺门。
九年级语文语文成语及习惯用语附答案附答案一、初中语文试卷成语及惯用语1.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B. “清明时节,烟雨迷茫,杏花掩映,我们可以和多情的花草在一起,无需青箬笠,无需绿蓑衣,就这样栉风沐雨,尽情享受这份闲适。
”这句话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是正确的。
C. 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耄耋——百岁。
D. “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纯朴本色美。
”这句话属于条件复句。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近年来,北京电视台的几个文艺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
B. 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
C. 奥楚蔑洛夫看到将军的哥哥就眉开眼笑,在普通百姓面前,耀武扬威。
D. 这座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的老城,将成为中国西部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
3.下列句子中横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她一直诚惶诚恐,唯恐再做出恩钝的事情。
B. 李林处心积虑地准备期中考试。
C. 除夕夜,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此起彼伏。
D. 王老师和颜悦色地对犯了错误的同学进行教育。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古诗文里________着古典的语言、古雅的文采、古朴的情怀、古奥的________……谁能穿透历史的冰层,古诗文的领域,寻览到汉语的________,哪怕只取一瓢饮,也足以让他拥有不同凡响的语文功力。
A. 隐藏理想侵入美味佳肴B. 封存心绪踏入琼浆玉液C. 蕴藏思想潜入奇珍异宝D. 蕴藏思想潜入源头活水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中国高超音速武器世界第一,美国如坐针毡,扬言要建太空军。
B. 最近,让人望眼欲穿的“掌中宝”震撼上市,小如卡片、薄如蝉翼。
部编版初中语文词语成语运用题汇编(含答案)+九上册字词汇总、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含参考答案)词语运用小练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看了旁边的解说,现场不少小朋友恍然大悟....,原来这“魔术”利用的是人类视错觉原理。
B.据英国《太阳报》报道,印度尼西亚一名男子将一头雌虎从小养到4岁。
在这4年中,他们形影不离....。
C.经过一小时的奋战,他终于苦心孤诣....地完成了作业。
D.党和国家把这一事关百姓根本利益的大事始终摆在突出位置,让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良性互动,让劳动者各得其所....。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庆节期间,广场上摆满了一串红,真是花团锦簇....。
B.展览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C.老师宣讲考试规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
D.在这里没有什么想法太离谱,人们都洗耳恭听....。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满天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信....。
B. 他在学习上能够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C. 他待人谦和,不论遇到谁,总是付之一笑....。
D. 我是集邮迷,每次得到邮票,我都会如获至宝....,惜爱有加。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丽华同学获得了演讲比赛的第一名,面对鲜花和掌声,她激动地心惊肉跳....。
B.北京公安网监人员明察秋毫....,破获了一起性质恶劣的要案,还网民以安宁。
C.在国歌的伴奏下,王琳和马晋小心翼翼....地将国旗升上顶端,然后深深舒了口气。
D.2013年3月全国“两会”上,“舌尖上的安全”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一丝不苟....守住食品安全防线应成为食品企业的首要任务。
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怪石滩天高、海蓝、石奇,是海誓山盟、海枯石烂....、沧海情深、深情似海等主题婚纱摄影的最佳场所。
[必刷题]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阅读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以下哪位诗人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A. 杜甫B. 白居易C. 王之涣D. 李商隐2.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里的“布衣”指的是什么?()A. 官员B. 平民C. 将军D. 皇帝3. 以下哪首诗是王维创作的?()A. 《登鹳雀楼》B. 《鸟鸣涧》C. 《夜泊牛渚怀古》D. 《凉州词》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的作者是谁?()A. 苏轼B. 辛弃疾C. 李清照D. 晏殊5. 《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绘了哪种自然现象?()A. 潮汐B. 草木荣枯C. 雨雪D. 风云变幻6. 以下哪个成语出自《史记》?()A. 破釜沉舟B. 画龙点睛C. 亡羊补牢D. 指鹿为马7.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字,是什么意思?()A. 说话B. 高兴C. 讲解D. 说服8. 《离骚》是哪位诗人的代表作?()A. 屈原B. 宋玉C. 嵇康D. 陶渊明9. 以下哪个诗句出自《诗经》?()A.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B.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C.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10.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大闹天宫发生在哪个章节?()A. 第一回B. 第七回C. 第十四回D. 第二十一回二、判断题:1. 《庐山谣》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2.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出家为僧。
()3. 《师说》是韩愈倡导古文运动的代表作。
()4. 《满江红》是岳飞表达抗金救国壮志的词作。
()三、填空题:1. 《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潋滟晴方好”的下一句是“______”。
2. 《泊船瓜洲》中“京口瓜洲一水间”的下一句是“______”。
3. 《己亥杂诗》中“我劝天公重抖擞”的下一句是“______”。
4. 《登飞来峰》中“飞来山上千寻塔”的下一句是“______”。
初中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二】(11-20)11.★稼穑艰难【原文】古人欲知稼穑①之艰难,斯②盖③贵④谷务本⑤之道也。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
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耕种之,茠锄⑥之,刈⑦获之,载积之,打拂⑧之,簸扬之,凡几涉⑨手而入仓禀,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注释】①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
②斯:指示代词,这。
③盖:表示推测,大概。
④贵:以.....为贵。
⑤本:根本,这里指生产。
⑥茠(hāo)锄:茠,通“薅”。
薅锄:锄草用的短把儿小锄。
这里用作动词,指锄草。
⑦刈:割。
多用于草类或谷类。
⑧拂:古人用连枷击打谷子以脱粒。
⑨涉:经历。
【参考译文】古人之所以教育人懂得务农艰辛的道理,是为了让人珍惜粮食,重视农业劳动。
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
三天不吃粮食,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互相问候。
粮食要经过耕种、锄草、收割、储存、春打、扬场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放进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业呢?【阅读训练】1.解释:①盖:表推测语气,大概;②贵:以.....为贵,看重;③本:根本,这里指生产。
④安:怎么。
2.翻译: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
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译文: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
三天不吃粮食,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互相问候。
3.上文作者的主要观点是:重视农业是立国的根本;只有了解农民的辛苦,才能重视农业,做好其他事务。
12.★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原文】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①伎②在身。
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③犹④求饱而懒营⑤馔⑥,欲暧而惰裁衣也。
(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注释】①薄:这里指小。
②伎:同“技”,指技能。
③是:这。
④犹:如同,好像。
⑤营:谋求,谋取。
⑥馔:食物。
【参考译文】谚语曾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上海市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中预组)答案(以下答案皆出自个人观点,如有错误,望请海涵)一.1.B(kuī)2.C (旁征博引)3.C(攸:所)4.D(雷震《村晚》)5.B(清周起渭《西湖》)6.A (宋徐俯《春湖游》)7.B(明邵亨贞《贞溪初夏》)8.A(潘阆《酒泉子十首之四》)9.A(词的分类)10.C(元曲体制)11.D12.B(B为七律,其他为七绝)13.D(D为词曲)14.C15.A(宋朱熹《熟读精思》)16.A17.B18.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19.D(谁说你知道得多呢)20.D(居室简陋,但德行高远)二.21.春秋左丘明22.道周23.屈原楚24.辅佐年幼国君制定和颁布礼法25.安置祭品切菜时作为垫板2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7.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8.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2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30.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31.明鸡32.杜甫江畔独步寻花33.春江水暖鸭先知34.种植(谷:庄稼木:树)35.店铺36.接近37同“轼”,(身子靠车上横木)表示尊敬38.“于”,在39.吹开,使……绽放、开放40.有志报国之人即时奋起、发愤图强三.(一)41.(1)破旧的(2)送42.封地使者使者曾子43.(1)是别人送给你东西,(您)为什么不接受呢?(2)接受别人馈赠的人会害怕得罪那个馈赠者;赠与别人东西的人会待那人以傲慢。
(注!把握关键字,成句且通顺即可)44.自食其力、无功不受禄(二)45.唐刘禹锡46.水光一体,十分和谐47.略四.略初一初二1.D2.D3.D4.A5.C6.A7.C8.C9.C 10.B 11.B 12.D13.D 14.D 15.A 16.D 17.D 18.D 19.C 20.D 21.C 22.C 23.A 24.C 25.D 26.C 27.D 28.D 29.B 30.C 二/31.阴阳割昏晓 32.无案牍之劳形33.晴川历历汉阳树34.复照青苔上35.遥知兄弟登高处36.生光辉37.铁马冰河38.妖娆 39.为谁辛苦为谁甜40.主管 41.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 42.能够43.如果、白白地44.梅妻鹤子 45.刘义庆幽冥录三/(一)46.解得,懂得 47.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2016年第九届当代学生古诗文大赛成语释义200题【优质】2010年第九届当代学生古诗文大赛成语释义200题1、跋山涉水跋山:翻山越岭;涉水:徒步蹚水;爬山蹚水,形容走长路的辛苦。
2、白璧微瑕暇:玉上的疵斑;洁白的玉上面有些小斑点,比喻美中不足。
3、白璧无瑕比喻人或物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4、白驹过隙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隙:空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5、百川归海川:江河;所有的江河最后都流入大海,比喻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
6、百废俱兴俱:都,全;一切废置的事情都兴办起来,形容事业的蓬勃发展。
7、百感交集感:感想;交:一齐,一起;集:聚拢;各种感想交织在一起。
8、百孔千疮孔:洞;疮:创口;到处都是破洞和创口,比喻破坏得非常严重,或毛病很多。
、百炼成钢比喻经过多次锻炼,成为优秀人物。
910、百思不解解:理解;百般思索,还是不能理解。
11、百无聊赖聊赖:依赖,指生活或情感上的依托;思想感情没有依托,精神空虚无聊。
12、百折不挠折,挫折;挠:弯曲;不管经受多少挫折,决不屈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刚毅。
13、班门弄斧班:鲁班,春秋时鲁国有名的巧匠,传说姓公输名般;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14、半路出家出家:指脱离家庭去当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
15、半身不遂遂:转动;(这个不是成语,是一种病名)。
16、半途而废废:停止;半路上就停下来了,比喻事情做到一般就停止了。
17、包罗万象罗:网罗,搜集;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指形形色色的事物;形容内容丰富、复杂、无所不包。
18、报仇雪恨雪:洗除,洗刷掉;报复冤仇,发泄怨恨。
19、抱恨终天抱:存在心里;恨:遗憾;终天:终身,一辈子;悔恨一辈子,常指因父母去世而一辈子都感到悲痛。
20、暴风骤雨骤:急速;急骤的风雨,现多形容蓬勃兴起的革命群众运动,后也用以形容迅速发展的群众运动。
21、暴殄天物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鸟兽、草木等自然产生之物;原指残害灭绝各种自然产生之物,后泛指任意损害、糟蹋物品。
九年级语文竞赛参考答案第一关1、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心远地自偏悠然见南山4、海内存知己5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6浑欲不胜簪7大漠孤烟直8 烟波江上使人愁9 随风直到夜郎西10绝胜烟柳满皇都11 雪上空留马行处12 沉舟侧畔千帆过13谁家新燕啄春泥14力尽不知热1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16 一览众山小17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18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何日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2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6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2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8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29苛政猛于虎也3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第二关答案:1、c2、c3、B4、B5、A6、C7、B8、C9、D 10、 B 11、A 12、C13、 C1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自选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15 1.指困难、挫折、障碍等2.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16、1、人间秋色,无所不在,如何能“锁”住,这是词人“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印象,被“锁”者,非清秋也,是指人。
2、、暗用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难解。
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
17、(1)(2分)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2分)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分)。
18、1.(2分,每处1分)望高大雄伟2.(2分,意思对即可)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19.略第三关一、1、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谓:为,是。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2、答:苏轼《水调歌头》、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韩愈《马说》等。
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中预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40分,每题2分)12345678910BCCABABADC11121314151617181920DBDCAACBDD二、填空题(40分,每题2分)21.春秋左丘明31.明鸡22.道家周32.杜甫江畔独步寻花23.屈原楚33.苏轼春江水暖鸭先知24.辅佐国君辅导太子 34.种植25.祭祀时盛祭品宴会时盛食品 35.店铺2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6.将近27.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7.扶着车前的横木敬礼28.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8.冒犯(侵入)2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39.使……开(吹开,催开)30.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40.有志者及时奋起为国效力三、阅读理解题(共20分)(一)(12分)41.(2分)(1)破旧(2)送给42.(4分)邑使者使者曾子43.(4分)(1)别人送给你,你为什么不接受?(2)接受别人东西的人害怕别人,送别人东西的人骄横地看待别人。
44.(2分)贫穷而不接受别人施舍(二)(8分)45.(2分)唐刘禹锡46.(2分)水色和月光融为一体,十分和谐47.(4分)皓月的银辉洒在湖面,湖水更加清澈,湖中的山格外青翠,远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四、阅读赏析题(10分)48.(从思想内容的角度)关注民生,难能可贵。
这首诗寄予了作者对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同情,作者身处衙署,想到民间疾苦,关心百姓的大事小事、一举一动。
作为封建时代的一个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是十分可贵的。
(从思路结构的角度)由竹发端,展开联想。
诗人由衙署里的“萧萧竹”声联想到了“民间疾苦”,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结尾又以“一枝一叶”来比喻“民间疾苦”,照应首句的“萧萧竹”,诗的结构十分严谨。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由竹入手,托物言志。
诗人从衙署里的“萧萧竹”声想到民间百姓的疾苦,用“一枝一叶”喻百姓的大事小事、一举一动,表示对此的深切关注,充分表达了一个官职卑微的地方官做好民众父母官的心声。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及答案(决赛)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1.李白《行路难》是一首诗歌,作者抒发了____、悲愤却仍然执着于理想的强烈自信。
2.杜甫《登高》诗8句字,联联对仗,意境高绝,被后人誉为____之冠。
3.柳永是宋代专业词人,其词风格____,其《雨霖铃》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小说中常用的____表现手法。
4.晚唐杜牧与李商隐被合称为____;前者写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是____指被烧得灰飞烟灭。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5.白居易《琵琶行》的诗眼(核心诗句)是。
A.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D.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6.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是指现在的。
A.北京B.南京C.扬州D.镇江7.姜夔是宋代著名词人,其号为。
A.白石道人B.青莲居士C.易安居士D.淮海居士8.韩愈散文《师说》中“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一句中的“道”,正确的解释是。
A.道理B.正道C.风尚D.世俗9.苏轼《石钟山记》句子“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中有__文言现象。
A.名词作状语B.宾语前置C.意动D.使动10.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句子“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中“浮图”一词意思。
A.僧人B.塔C.寺庙D.禅师封号三、解释题(每题2分,共6分)11.解释诗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选自陆游《书愤》)12.“钩心斗角”一词出自《阿房宫赋》,请指出其原始意义。
13.语句“《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中的“《书》”是指哪一部书?(选自《伶官传序》)四.综合题(共4分)14.阅读下边文言文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1)上文“庄宗”指的是王朝的帝王李存,他因重用伶人而荒废朝政以至身死国灭。
(1分)2)上文加点字“原”的正确解释是。
2021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三)2021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三】(21-30)21.★病痞【原文】余病痞①且悸,谒医视之,曰:“唯伏神②为宜③。
”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
召医而尤④其故,医求观其滓,曰:“吁!尽老芋也,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
子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不以过乎?”余戚然�L惭,忾然忧,推是类也以往,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人者众矣,又谁辨焉!(选自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卷十八・辨伏神文》)【注释】①痞:肚子里生的硬块。
②伏神:中药名,外形似芋。
③宜:合适。
④尤:指责⑤病:危害。
⑥诸:之于。
【参考译文】我得了腹内郁结心悸反常的病,到医生那看病,说:“只有茯苓适合治疗。
”第二天,到市场上买,煎好服下了,病加重。
叫来医生责问他缘故,医生要求观看药渣,看后说:“唉!全是老芋头啊,那卖药的欺骗你而将他的老芋头卖出。
你自己糊涂,却反而怪于我,不是过分吗?”我忧愁惭愧,愤恨忧心,将这类事推而广之,那么世上像这样以芋头出售害人的人很多,又有谁来分辨呢!【阅读训练】 1.解释:(1)谒:请,拜访;(2)宜:合适;(3)诸:之于;(4)尤:指责;(5)鬻:卖;(6)病:危害 2.翻译: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译文:那卖药的欺骗你而将他的老芋头卖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烹而饵之”中的“饵”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斗折蛇行(《小石潭记》)B.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指南录后序》) C.其一犬坐于前。
(《狼》)D.予分当引决。
(《指南录后序》)答:B(饵:服;前:走上前;均为名词作动词。
)(斗:想北斗星;蛇:像蛇;犬:像狗一样;分(fèn):按名分;均为名词作状语。
)4.从全文看,“鬻药者”得逞的原因是:买药者的无知(或:“子之懵也”。
)・22.★司马光勤学【原文】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2009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成语释义200题1.开卷有益:卷:书本。
益:好处,收获。
打开书本,就会有益处。
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收获。
2.开门揖盗揖:拱手行礼,表示欢迎。
开了门请强盗进来。
3.开源节流源:水源,比喻增加收入。
比喻在财政经济上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4.开宗明义宗:主旨。
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清主要的意思。
5.侃侃而谈侃侃:说话从容不迫的样子。
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6.可乘之机乘:利用。
可以利用的机会。
7.克敌制胜克:战胜、打败敌人,取得胜利。
8.克勤克俭克:能够。
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9.刻骨铭心铭:在石头或金属器物上刻字。
比喻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
10.恪守不渝渝:改变。
严格遵守,决不改变。
11.孔武有力孔:很,甚。
武:勇猛。
非常勇猛有力。
12.口蜜腹剑腹:肚子。
嘴上说得好听,心里却满是害人的注意。
13.口诛笔伐诛:责罚。
伐:声讨。
用语言文字宣布罪状,进行声讨。
14.苦思冥想冥:深沉地。
深沉地思索。
15.苦心孤诣诣:达到。
费尽心思地钻研,达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境界。
16.脍炙人口脍:切得很细的肉。
炙:烤熟的肉。
美味的东西人人爱吃。
比喻优美的诗文或美好的事物,人人赞美和传诵。
17.宽猛相济济:补足。
宽大和严厉两种手段相结合,互相调节。
18.暴风骤雨骤:急促。
来势急剧而猛烈地风雨。
19.岿然不动岿:高峻独立。
像高山一样挺拔、稳固,形容高大牢固,不可动摇。
20.溃不成军溃:溃败。
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不成队伍。
形容惨败。
21.马革裹尸革:皮。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形容战死沙场。
22.买椟还珠椟:木匣。
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23.卖官鬻爵鬻:卖。
旧指有权势的人出卖官职,用以聚敛财物。
24.漫不经心漫:随便。
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25毛骨悚然悚:害怕。
毛发竖起,背脊骨发冷。
形容十分恐惧。
26.毛遂自荐荐:推荐。
比喻自己推荐自己。
27.美轮美奂轮:高大。
奂:众多的样子。
形容房屋多而高大华丽。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及答案(一)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作者张九龄是什么朝代的诗人?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登高》中的名句。
请问“登高”是我国哪一传统节庆中的习俗?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重阳节3.“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选自哪个作品:A.《采桑子》B.《天仙子》C.《生查子》D.《鬼谷子》4.“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诗句将什么比作花?A.荣誉B.盛装C.光阴D.女子5.“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中的“三山”是指:A.蓬莱、峨眉、方丈B.蓬莱、方丈、瀛洲C.瀛洲、峨眉、九华D.峨眉、方丈、九华6.《书愤》的作者是:A.王维B.杨万里C.陆游D.杜甫7.“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作者与另三位北宋文学家同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他们是:A.黄庭坚、秦观、张耒、张先B.秦观、张耒、杨万里、张先C.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D.黄庭坚、晁补之、杨万里、张先8.李商隐在《无题》中写道:“走马兰台类转蓬”,其中“兰台”是指:A.中书省的别称B.尚书省的别称C.枢密院的别称D.秘书省的别称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出自下列哪首诗词?A.《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B.《早寒有怀》C.《月夜忆舍弟》D.《离思五首》10.李清照《夏日绝句》中“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的是项羽乌江自刎,请问“乌江”在今天下面的哪个地点?A.河南境内B.湖南境内C.安徽境内D.山东境内11.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作者是:A.李商隐B.秦观C.周邦彦D.元稹12.“君看一叶舟,出没xx里”,其中“xx”两字为:A.风波B.风雪C.风雨D.风浪13.“怕有渔郎来问津”中的“津”解释为:A.大海B.渡口C.湖泊D.道路14.《狱中赠邹容》的作者是:A.康有为B.梁启超C.章炳麟D.顾炎武15.“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出自下列哪篇诗文?A.《浣溪沙》B.《雨晴》C.《谒金门》D.《定风波》16.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号”是:A.六一居士B.易安居士C.青莲居士D.东坡居士17.“昨夜星辰昨夜风”的下一句是:A. 心有灵犀一点通B.走马兰台类转蓬C.分曹射覆蜡灯红D.画楼西畔桂堂东18.“莫谴纷纷点翠苔”中的“翠苔”是指:A.草地B.苔藓C.浮萍D.爬山虎19.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最后一句是:A. 断肠人在天涯B.月是故乡明C.愁见河桥酒幔青D.独怆然而涕下20.“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写的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A.曹操B.周瑜C.诸葛亮D.刘备二、选择填空题(12分,每题2分)21.赠范晔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五】(41-50)41★★陆游书巢【原文】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痰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节选自宋·陆游《渭南文集》)【注释】①栖于椟:藏在木箱里,堆在木箱上;椟:木柜,木匣。
这里指书橱。
②陈:陈列。
③觌(dí):看。
④间:间或,偶尔,有时候。
⑤槁枝:枯树枝。
⑥就:走近,靠近。
⑦既:已,已经⑧信:确实。
【参考译文】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
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
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
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象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
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屋的,也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确实这象鸟窝。
”【阅读训练】1.解释:①或:有的②椟:木箱子③陈:置,放④间:间或,偶尔⑤或:有时⑥就:走近,靠近2.翻译(翻译句即原文划线句,翻译见“参考译文”,下同)3.略42★★魏文侯问李克【原文】魏文侯问李克曰:“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文侯曰:“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之声,而安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六】(51-60)51.★★★孟子见梁惠王【原文】孟子见梁襄王①。
出,语②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③然问曰:‘天下恶④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⑤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⑥作云,沛然⑦下雨,则苗浡然⑧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⑨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⑩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⑾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注释】(1)梁襄王:即魏襄王,名嗣(一说名赫),魏惠王的儿子,前318一前296年在位,襄是他死后的谥号。
此处所说的事,当在襄王继位后不久。
(2)语(yù预):告诉。
(3)卒:通“猝”,突然。
(4)恶(Wū乌)平:怎样,如何。
(5)与:此处为归顺,随从之意。
(6)油然:朱熹《集注》云:“云盛貌。
”(7)沛然:朱熹《集注》云:“雨盛貌。
”(8)浡(bó博)然:朱熹《集注》云:“兴起貌。
”(9)人牧:管理民众的人,即统治者。
(10)领:即脖子。
(11)由:通“犹”。
【参考译文】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
’“‘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谁会归附他呢?’“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
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
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
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
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