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域网工程测试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40
城域传送网工程测试方案2003年6月目录城域传送网工程测试方案 (1)第一章概述及测试规则 (4)第二章单机指标测试 (6)第一节光接口测试 (6)第一项平均发送光功率 (6)第二项接收灵敏度和接收过载功率 (7)第三项光输入口允许频偏 (8)第二节电接口测试 (9)第一项输入口允许频偏 (9)第三节抖动测试 (11)第一项 STM-N输出口抖动 (11)第二项 STM-N输入口抖动 (12)第三项 PDH输出口抖动 (14)第四项 PDH 输入口抖动和漂移 (15)第五项 SDH设备映射抖动 (16)第六项 SDH设备结合抖动 (17)第三章系统性能测试 (18)第一项系统误码性能测试 (18)第二项选择和切换定时源的性能 (18)第三项时钟板倒换测试 (19)第四章系统功能测试 (20)第一节 SDH保护倒换功能测试 (20)第一项保护倒换功能测试 (20)第二项保护倒换时间测试 (22)第二节网管功能测试 (23)第三节公务测试 (24)第五章 MSTP测试 (25)第一节以太网板SFE4/8测试 (25)第一项以太网业务保护测试(采用SDH保护方式) (25)第二项带宽共享 (27)第三项端口业务汇聚 (28)第四项用户安全隔离 (29)第五项以太网配置管理 (29)第六项以太网故障管理 (30)第七项以太网吞吐量测试 (31)第八项丢包率测试 (32)第九项时延测试 (33)第十项背靠背缓存能力(单向、双向)测试 (34)第二节 TGE2B板测试 (35)第一项 GE(1000Base)平均发送光功率 (36)第二项 GE(1000Base)接收灵敏度 (36)第三项GE(1000Base)丢包率 (36)第四项GE(1000Base)单板吞吐量 (37)第五项GE(1000Base)系统双端口吞吐量 (37)第六项GE(1000Base)时延 (37)第七项GE(1000Base)背靠背缓存能力 (38)补充内容 (38)2.5G平滑升级到10G (38)第一章概述及测试规则任何网络的安装、开通、验收、维护乃至故障查询等,都离不开测试。
IP城域网汇聚层及接入层SRRP+EthOAM热备组网测试方案广州移动2013年3月版本变更记录日期版本说明作者2013.3 1.0 创建修改文档林建明目录1. 前言 (3)2. 测试网络的物理拓扑 (3)3. 测试准备 (5)3.1 设备的选型 (5)3.2 测试人员 (6)4. 测试方法 (6)4.1 “小V”专线业务热备测试 (6)4.1.1 设备配置 (6)4.1.2 测试结果 (11)4.2 “大V”专线业务热备测试 (18)4.2.1 设备配置 (18)4.2.2 测试结果 (26)5. 测试总结 (55)1. 前言2. 测试网络的物理拓扑测试采用网络拓扑与现网的设备是密切相关的。
既考虑到网络的现状,也要 考虑未来的网络结构的演进和变化,本次测试设计到两个类型的拓扑图。
“小v ”型结构如下图, OLT 到SW 的上联链路进行捆绑(快速LACP ),7750和SW 直接使用EFM 功能防止单通,SR 之间的采用SRRP 实现专线业务的热备,。
信信“小v ”型网络拓扑结构“大v ”型结构如下图,OLT 直接上联到两台SW 。
SW 和SR 互连,开启EFM 功能,SR 之间的采用SRRP 实现专线业务的热备VRRP 测试方案信信BRAS信信信SWOLT信信BRASONUSR/BRASRadius 12Eth-OAM信信信信信信信信信信信信SRRP信信信SWEth-OAMEth-OAMEth-OAM“大v ”型网络拓扑结构非共享网关结构如下图,结构采用小V 型,但是每个用户拥有独立的网段,使用不同的网关IP :VRRP 测试方案ETH-TRUNK信信BRAS信信信SWOLT信信SRONUSR/BRASRadius Eth-OAMLACPEth-OAMUpEth-OAMDownLACPLACP非共享网关网络拓扑结构3. 测试准备3.1 设备的选型本次测试SR/BRAS 选择上海贝尔的 7750,使用9.0 R7的软件版本。
某通信公司IP城域网设备测试规范1.引言这份文档旨在为某通信公司的IP城域网设备测试提供规范和指导。
IP城域网设备是公司网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网络通信的稳定性和性能。
通过建立统一的测试规范,可以确保设备在交付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规范适用于整个设备测试过程,包括测试环境准备、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测试报告编写等阶段。
2.测试环境准备在进行IP城域网设备测试之前,需要准备适当的测试环境。
以下是测试环境准备的步骤和要求: - 搭建符合设备发布要求的测试环境,包括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配置和连接。
- 提供合适的测试数据,包括真实的网络流量和各种测试用例需要的数据。
- 确保测试环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外部干扰和不必要的数据泄露。
3.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测试用例的设计和执行是整个测试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以下是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的规范要求: - 根据设备的功能和性能特点,制定相应的测试用例。
- 确定测试用例的覆盖范围,包括各种常见和特殊的网络场景。
- 设计测试用例的输入数据和预期结果,保证测试的全面性和一致性。
- 使用专业的测试工具和软件,执行测试用例并记录测试结果。
- 对于出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4.测试报告编写测试报告是测试工作的总结和记录,需要清晰、详细地呈现测试的过程和结果。
以下是测试报告编写的要求: - 将测试环境的准备情况和测试用例的设计过程记录下来。
- 对每个测试用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输入数据、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
-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测试的过程和结果,不使用过多的技术术语。
- 结合测试结果,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 确保测试报告的格式和结构整齐一致,便于阅读和理解。
5.测试项目管理测试项目管理是测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可以提高测试效率和质量。
以下是测试项目管理的相关要求: - 设立专门的测试团队,负责测试项目的计划、执行和评估。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局域网与城域网学号学生姓名: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项目1:CSMA和CSMA/CD协议模拟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对CSMA、CSMA/CD协议的模拟测试,分析并比较这两个协议的性能。
加深对CSMA、CSMA/CD协议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a.各协议的“信道负载——信道效率”测试b.各协议的“信道负载——成功概率”测试c.各协议运行相同时间时,发送帧数与成功帧数测试三、实验器材PC机1台,协议模拟程序四、实验原理CSMA、CSMA/CD协议是以ALOHA为基础发展起来的MAC访问控制协议。
CSMA的基本思想:对ALOHA系统发送时“不侦听信道”进行改进。
要求站点发送前先监听信道,若信道闲,可以启动传输,若信道忙,则必须等待,以避免冲突。
等待时间由退避算法决定。
常用的退避算法有三种:非坚持(0坚持)、1-坚持、P-坚持。
0坚持CSMA:①若信道闲,立即发送②若信道忙,则不再监听信道,而是等待一个随机时间后再按①进行。
0坚持CSM优点是降低了冲突概率,重负载时,吞吐率较高;缺点是轻负载时,信道上有较多空闲时间,效率低。
1-坚持CSMA:①若信道闲,立即发送②若信道忙,则继续监听至信道闲,并立即发送。
1-坚持CSMA优点是轻负载时,能有效减少信道的空闲时间,提高传输效率;缺点是发生再次冲突的可能性大,重负载时冲突严重,极限时吞吐量趋于0。
P-坚持:①若信道闲,立即启动发送②若信道忙,则一直监听直到信道闲,以概率P立即发送,以概率(1-P)不发送,并等待一个随机时间后再按①进行。
P值的选取不能太大。
若P太大,使np>1,表示冲突后有多个站试图发送,会重复冲突,故一般选np < 1。
当然p也不能太小,若p太小,则站点延迟大。
对于负载未知的网络,p值应适当选取,对于固定的p值,网络的性能会随站点数量n而变化。
P-坚持的优点是可根据不同的负载选取不同的P值,最大程度的提高信道利用率和提高吞吐率;缺点是选取一个合适的P值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附件4:企业秘密中国电信IP城域网设备测试规范(汇聚交换机)(V2.0)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二零零六年一月目录1. 概述 (1)1.1范围 (1)1.2引用标准 (1)1.3缩略语 (2)2. 测试环境和仪表 (3)2.1测试环境 (3)2.2测试仪表 (3)3. 测试内容 (4)4. 二层交换功能测试 (4)4.1基本功能测试 (4)4.1.1 超长帧转发能力 (4)4.1.2 异常帧检测功能测试 (5)4.1.3 广播抑制功能测试 (6)4.2镜像功能 (6)4.2.1 端口镜像功能测试 (6)4.2.2 流镜像功能测试 (7)4.3生成树协议测试 (8)4.3.1 标准生成树测试 (8)4.3.2 快速生成树测试 (9)4.3.3 多生成树测试 (10)4.4VLAN堆叠功能测试 (11)4.4.1 基本功能 (11)4.4.2 扩展功能 (12)4.5端口聚合 (14)4.5.1 聚合链路数量测试 (14)4.5.2 聚合效率测试 (15)4.5.3 聚合链路收敛时间测试 (16)4.6二层组播功能测试 (17)4.6.1 UNTAGGED端口IGMP SNOOPING功能测试 (17)4.6.2 TAGGED端口IGMP SNOOPING功能测试 (18)4.6.3 组播组加入/离开时间测试 (19)4.7P RIV ATE V LAN功能测试 (20)4.8V LAN交换功能测试 (21)5. 访问控制和QOS功能 (22)5.1访问控制表方向性测试 (22)5.2二层访问控制表测试 (23)5.2.1 MAC地址访问控制表测试 (23)5.2.2 VLAN访问控制表测试 (23)5.2.4 SVLAN访问控制表测试 (25)5.3三层访问控制表功能测试 (26)5.3.1 IP地址访问控制表功能测试 (26)5.3.2 四层端口访问控制表功能测试 (26)5.4访问控制表数量及性能测试 (27)5.5业务分级 (28)5.5.1 基于VLAN ID的业务分级 (28)5.5.2 基于四层端口的业务分级 (29)5.5.3 SVLAN内外层标签802.1P优先级映射 (30)5.6优先级队列 (31)5.6.1 严格优先级队列 (31)5.6.2 轮询队列 (31)5.7速率限制 (32)5.7.1 入方向速率限制功能测试 (32)5.7.2 出方向速率限制功能测试 (33)5.7.3 速率限制颗粒度及精确性测试 (34)6. 转发性能测试 (35)6.1MAC地址学习速度 (35)6.2MAC地址表容量 (35)6.3最大VLAN数量测试 (36)6.4单端口吞吐量和时延测试 (37)6.5板内交换性能测试 (38)6.6板间交换性能测试 (39)6.7综合转发性能测试 (40)7. 可靠性和安全性 (41)7.1设备可靠性 (41)7.1.1 主控板和交换矩阵冗余 (41)7.1.2 电源冗余 (42)7.1.3 业务卡热插拔 (42)7.1.4 设备重启动时间 (43)7.2网络安全 (44)7.2.1 端口地址数量限制 (44)7.2.2 设备防ARP攻击测试 (45)7.2.3 设备防ICMP攻击测试 (45)7.2.4 设备防BPDU攻击测试 (46)8. 运行维护和网络管理 (47)8.1运行维护功能测试 (47)8.1.1 远程认证管理 (47)8.1.2 SSH登录测试 (48)8.1.3 日志记录 (48)8.1.4 DHCP Option82功能测试 (49)8.2.1 SNMPv1、SNMPv2支持测试 (50)8.2.2 SNMPv3支持测试 (50)8.2.3 SNMP访问地址限制 (51)8.2.4 MIB View安全访问控制功能测试 (52)8.2.5 SNMP Trap功能测试 (52)8.3管理信息库 (53)8.3.1 端口MIB的功能测试 (53)8.3.2 VLAN MIB的功能测试 (53)8.3.3 CPU利用率、内存占用率的功能测试 (54)8.3.4 资源管理信息功能测试 (54)8.3.5 ACL管理信息功能测试 (55)8.3.6 QOS的管理功能测试 (55)8.3.7 二层组播MIB (56)8.3.8 SVLAN MIB (56)中国电信IP城域网设备测试规范-汇聚交换机1. 概述1.1 范围本规范主要参考我国相关标准、RFC标准、国际电信联盟ITU-T相关建议以及《中国电信城域网优化改造指导意见》、《中国电信城域网设备技术规范》编制。
网络工程验收测评方案一、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工程已经成为各类企业、机构和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网络工程中,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性能表现直接关系到整个业务系统的稳定和效率。
因此,为了确保网络工程的质量和性能达到预期的水平,需要进行验收测评工作。
本文将提出网络工程验收测评方案,以保证网络工程能够顺利投入使用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二、目的网络工程验收测评的主要目的包括:1. 确保网络工程的基础设施和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且满足设计要求和用户需求;2. 确保网络工程的性能、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达到相关标准;3. 验收测评结果将作为网络工程最终验收的依据,以决定网络工程是否可以投入使用或者需要进行修正和优化。
三、验收测评范围网络工程验收测评的范围涵盖以下部分:1. 网络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包括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传输设备(如光纤、交换机等)、服务器等;2. 网络系统和应用软件:包括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网络安全系统、应用软件等;3. 网络性能和安全性:包括网络带宽、延迟、丢包率、安全策略、防火墙规则等;4. 网络管理和运维:包括网络监控、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等。
四、验收测评内容网络工程验收测评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网络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的检查和测试:包括网络设备和传输设备的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通信信道的质量测试等;2. 网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功能测试:包括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是否完整,网络应用软件的功能是否符合用户需求等;3. 网络性能和安全性的评估:包括网络带宽的测试、延迟和丢包率的测量、安全防护能力的评估等;4. 网络管理和运维的评估:包括网络监控系统的功能是否完善、配置管理系统的有效性、故障管理系统的可靠性等。
五、验收测评方法网络工程验收测评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现场实地检查和测试:通过现场实地检查和测试,直接查看网络工程的设备和设施是否齐全、运行状态是否正常等;2. 功能性测试:通过功能性测试,测试网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功能是否完整、是否符合用户需求等;3. 性能测试:通过性能测试,测试网络的带宽、延迟、丢包率等是否达到预期水平;4. 安全性评估:通过安全性评估,测试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隔离等;5. 运维评估:通过运维评估,测试网络的管理系统是否完善、运维流程是否有效等。
网络工程网络测试方案设计一、背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网络工程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是非常重要的,而网络测试就是确保网络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针对网络工程的测试方案进行设计,以确保网络工程的正常运行。
二、测试目标1. 验证网络工程的性能和稳定性2. 评估网络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3. 检测网络工程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三、测试环境1. 硬件环境- 服务器:至少2台- 路由器:至少2台- 交换机:至少1台- PC:至少4台- 其他必要设备:如防火墙、负载均衡器等2. 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Linux等- 网络管理软件:如Wireshark、Nmap等- 测试工具:如JMeter、LoadRunner等四、测试策略1. 性能测试- 压力测试:对网络工程进行不同负载的测试,评估其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 带宽测试:测试网络工程的带宽容量,确保其满足实际需求- 延迟测试:测试网络工程的响应时间,确保其在合理范围内2. 安全性测试- 漏洞扫描:使用漏洞扫描工具,对网络工程进行漏洞扫描,确保安全漏洞得到及时修复 - 入侵检测:使用入侵检测系统,对网络工程进行入侵检测,确保外部入侵得到及时发现3. 可靠性测试- 故障恢复:模拟网络工程出现故障时的恢复过程,测试其可靠性和恢复能力- 数据备份:测试网络工程的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确保数据不会丢失4. 可扩展性和兼容性测试- 扩展性测试:测试网络工程的扩展能力,确保在业务扩张时能够快速扩展- 兼容性测试:测试网络工程在不同环境下的兼容性,确保可以适应不同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五、测试计划1. 编制测试用例:根据测试策略,编写详细的测试用例,包括测试目的、测试步骤、预期结果等2. 搭建测试环境:配置好测试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环境,确保测试环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 进行测试执行:根据测试计划,执行测试用例,记录测试结果4. 分析测试结果: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5. 编写测试报告:根据测试结果,编写详细的测试报告,包括测试过程、测试结果和改进建议六、测试执行1. 性能测试- 使用JMeter进行压力测试,模拟不同负载下的网络工程性能表现- 使用Wireshark进行带宽测试和延迟测试,记录网络工程的带宽和延迟情况2. 安全性测试- 使用Nmap进行漏洞扫描,发现网络工程的安全漏洞- 使用入侵检测系统进行入侵检测,确保网络工程不受到外部入侵3. 可靠性测试- 模拟网络工程出现故障,测试其恢复能力- 测试网络工程的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4. 可扩展性和兼容性测试- 模拟网络工程的扩展情况,测试其扩展能力- 在不同硬件和软件环境下测试网络工程的兼容性七、测试报告测试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测试概要:测试目标、测试环境和测试策略2. 测试过程:测试执行的具体过程和实际结果3. 测试结果: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和总结4. 改进建议:针对测试结果提出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八、总结通过网络测试方案的设计和执行,可以确保网络工程的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有效验证,为网络工程的改进和优化提供有力的依据。
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方案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北京研究院中国电信城域汇聚交换机测试报告审核记录测试编号:批准:编制说明1.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受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委托,于XX年X 月~X月在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实验室,对城域网汇聚交换机进行了测试。
2.参与本次测试的包括XX等厂家。
3.本次测试结合中国电信城域网改造优化方案及我国通信行业相关标准进行。
4.一般情况,本测试仅对来样负责。
5.本报告无检验单位公章无效。
6.本报告无批准、审核、主检人签章无效。
7.复制报告未重新加盖检验单位公章无效。
8.部分复制报告无效。
9.报告涂改无效。
10.对检验报告若有异议,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验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11.本报告的解释权为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目录1. 测试概述 (5)1.1测试说明 (5)1.2测试设备描述及配置 (5)1.3测试仪表及软件 (5)2. 二层交换功能测试 (7)2.1基本功能测试 (7)2.1.1 超长帧转发能力 (7)2.1.2 异常帧检测功能测试 (7)2.1.3 广播抑制功能测试 (8)2.2镜像功能 (9)2.2.1 端口镜像功能测试 (9)2.2.2 流镜像功能测试 (10)2.2生成树协议测试 (11)2.2.1 标准生成树测试 (11)2.2.2 快速生成树测试 (12)2.2.3 多生成树测试 (13)2.3VLAN堆叠功能测试 (15)2.3.1 基本功能 (15)2.3.2 扩展功能 (16)2.4端口聚合 (17)2.4.1 聚合链路数量测试 (17)2.4.2 聚合效率测试 (18)2.4.3 聚合链路收敛时间测试 (18)2.5二层组播功能测试 (19)2.5.1 单VLAN IGMP SNOOPING功能测试 (19)2.5.2 多VLAN IGMP SNOOPING功能测试 (20)2.5.3 组播组加入/离开时间测试 (22)3.访问控制和QOS功能 (23)3.1二层访问控制表测试 (23)3.1.1MAC地址访问控制表测试 (23)3.1.2 VLAN访问控制表测试 (24)3.1.3 802.1P访问控制表测试 (24)3.1.4 SVLAN访问控制表测试 (25)3.2三层访问控制表功能测试 (26)3.2.1 IP地址访问控制表功能测试 (26)3.2.2四层端口访问控制表功能测试 (27)3.3出方向访问控制表方向测试 (28)3.4访问控制表数量及性能测试 (29)3.5业务分级 (30)3.5.1 基于VLAN ID的业务分级 (30)3.5.2 基于四层端口的业务分级 (31)3.6优先级队列 (32)3.6.1 严格优先级队列 (32)3.6.2 轮询队列 (33)3.7速率限制 (34)3.7.1入方向速率限制功能测试 (34)3.7.2出方向速率限制功能测试 (35)3.7.3速率限制颗粒度及精确性测试 (36)4.转发性能测试 (37)4.1 MAC地址学习速度 (37)4.2 MAC地址表容量 (38)4.3 最大VLAN数量测试 (38)4.4单端口吞吐量和时延测试 (39)4.5 板内交换性能测试 (40)4.6板间交换性能测试 (41)4.7 综合转发性能测试 (42)5.可靠性和安全性 (43)5.1设备可靠性 (43)5.1.1 主控板和交换矩阵冗余 (43)5.1.2 电源冗余 (44)5.1.3 业务卡热插拔 (45)5.1.4 设备重启动时间 (46)5.2网络安全 (47)5.2.1 端口地址数量限制 (47)5.2.2 设备防ARP攻击测试 (48)5.2.3 设备防ICMP攻击测试 (48)5.2.4 设备防BPDU攻击测试 (49)6.运行维护和网络管理 (50)6.1运行维护功能测试 (50)6.1.1 远程认证管理 (50)6.1.2 SSH登录测试 (51)6.1.3 日志记录 (52)6.2SNMP协议测试 (52)6.2.1 SNMPv1、SNMPv2支持测试 (52)6.2.2 SNMPv3支持测试 (53)6.2.3 SNMP访问地址限制 (54)6.2.4 MIB View安全访问控制功能测试 (54)6.2.5 SNMP Trap功能测试 (55)6.3管理信息库 (56)6.3.1 端口MIB的功能测试 (56)6.3.2 VLAN MIB的功能测试 (56)6.3.3 CPU利用率、内存占用率的功能测试 (57)6.3.4 资源管理信息功能测试 (58)6.3.5 ACL管理信息功能测试 (58)6.3.6 QOS的管理功能测试 (59)6.3.7 二层组播MIB (60)6.3.8 SVLAN MIB (60)1. 测试概述1.1 测试说明本次城域网交换机测试受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委托进行,目的是通过对IP城域网中各类设备的功能和性能进行评估测试,以配合中国电信IP城域网优化和结构调整工作,为下一步集团公司的IP城域网相关设备选型提供技术参考依据,同时了解网络设备对业务支持能力的最新进展。
***公司核心交换机项目测试方案书2009年11月目录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4)2引用标准 (4)3测试硬件环境 (4)3.1核心交换机 (4)3.2思博伦测试设备 (4)4测试项目及技术要求 (4)5测试方法与步骤 (5)5.110GE以太端口性能测试 (5)5.1.1测试拓扑 (5)5.1.2包长测试 (5)5.1.3混合包长测试 (6)5.2GE端口测试 (6)5.2.1测试拓扑 (6)5.2.2包长测试 (7)5.3QoS流分类能力的测试 (8)5.3.1测试拓扑 (8)5.3.2流分类测试 (8)5.4QoS拥塞管理测试 (10)5.4.1测试拓扑 (10)5.4.2测试方法 (10)5.5QoS包过滤能力测试 (12)5.5.1测试拓扑 (12)5.5.2测试方法 (12)5.6IGMP V2/V3协议测试 (14)5.6.1测试拓扑 (14)5.6.2测试方法 (14)5.7PIM协议测试 (15)5.7.1测试拓扑 (15)5.7.2测试方法 (15)5.8ACL 支持组播组过滤 (16)5.8.1测试拓扑 (16)5.8.2测试方法 (16)5.9组播组加入/离开时间测试 (17)5.9.1测试拓扑 (17)5.9.2测试方法 (17)5.10组播组转发时延 (18)5.10.1测试拓扑 (18)5.10.2测试方法 (19)5.11组播组转发抖动 (20)5.11.1测试拓扑 (20)5.11.2测试方法 (20)5.12组播分发能力测试 (21)5.12.1测试拓扑 (21)5.12.2测试方法 (21)5.1组播组容量 (22)5.1.1测试拓扑 (22)5.1.2测试方法 (22)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为配合***公司新一期IP网络的建设,针对***IP骨干网的特点,结合IP骨干网络建设中新的要求,对交换机进行测试验证,主要内容包括GE/10GE端口性能、QoS和组播测试等。
某通信公司IP城域网设备测试规范某通信公司IP城域网设备测试规范为了保证某通信公司IP城域网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设备的交付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测试,以检验设备的性能和功能是否符合规范。
同时,在设备的维护和问题排除过程中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以快速确定问题所在并进行修复。
本文将详细介绍某通信公司IP城域网设备测试规范。
一、测试前准备1.了解测试目标:在进行测试前需要明确测试的目标,包括测试的设备类型、测试的功能、测试的场景等信息。
根据测试目标,确定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案。
2.准备测试环境:测试环境应该尽可能地模拟真实的网络环境,包括设备数量、设备布局、网络拓扑结构等。
3.测试工具准备:根据测试目标选择合适的测试工具,如网络模拟器、网络分析器、协议测试工具等。
4.测试数据准备:准备一些真实场景数据和异常数据,模拟实际网络出现的各种情况,以便测试人员能够在测试中发掘设备的潜在问题。
二、测试内容和要求1.功能测试:对设备的各项功能进行全面测试,确保设备的基本功能能够正常运行。
测试内容包括设备的启动、系统配置、端口配置、路由协议配置、链路聚合配置、VLAN配置等。
2.性能测试:通过测试确认设备性能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
测试内容包括带宽测试、吞吐量测试、转发性能测试、并发连接数测试等。
3.稳定性测试:在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中,测试设备运行状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测试内容包括长时间运行测试、并发连接测试、断电重启测试等。
4.安全性测试:测试设备的安全性能,包括访问控制、防火墙、VPN等。
测试内容包括网络攻击测试、数据被盗等。
5.兼容性测试:测试设备是否与其他厂家的设备兼容,对于协议的支持和兼容性进行测试。
三、测试流程和方法流程:测试前准备→ 功能测试→ 性能测试→ 稳定性测试→ 安全性测试→ 兼容性测试→ 数据分析→ 问题排查与解决→ 测试报告编写→ 测试结论和建议。
方法:1.单元测试:对设备的各个模块进行测试,发现潜在的问题。
城域网实施方案早上刚到办公室,泡了杯咖啡,打开电脑,就开始构思这个城域网实施方案。
这个方案我已经准备了十年,可以说对这个领域已经驾轻就熟。
下面我就用意识流的方式,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个方案。
一、网络架构1.核心层:采用高性能路由器构建核心层网络,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和路由选择。
核心层设备应具备较高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2.接入层:接入层网络主要负责用户接入,采用交换机连接各个局域网。
接入层设备需要具备一定的带宽和端口数量,以满足用户接入需求。
二、网络设备选型1.路由器:选择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的路由器,如华为、思科的旗舰产品。
2.交换机:根据接入层和分布层的带宽需求,选择相应的交换机。
如华为、思科的Pro系列交换机。
3.光模块:选择适合城域网传输距离和带宽需求的光模块,如10G、40G、100G等。
三、网络协议与安全1.网络协议:采用TCP/IP协议栈,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路由协议:采用OSPF、BGP等动态路由协议,实现路由的快速收敛和负载均衡。
3.安全策略:设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对网络进行实时监控和防护。
四、网络运维与管理1.监控系统:采用网络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网络设备的工作状态、流量等信息。
2.故障处理:建立故障处理流程,确保在发生故障时能够迅速定位并解决。
3.网络优化:定期对网络进行优化,提高网络性能和可靠性。
五、项目实施与验收1.项目实施:按照设计方案,逐步完成设备采购、安装、调试等工作。
2.项目验收:对网络进行测试,确保各项指标达到预期目标。
3.培训与交付:对运维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操作网络设备。
好了,这个城域网实施方案就到这里。
十年磨一剑,我相信这个方案能够为我国城域网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当然,方案的实施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谢谢!注意事项一:网络架构的灵活性与扩展性实施时可能会遇到网络规模增长迅速,原有架构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
广西电信
宽带IP城域网工程系统测试文档
广西金中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2002年3 月
修订记录
目录
说明
测试编号格式说明
规范的每个测试表格中都使用测试编号,测试编号的格式是:()_YS_()_()_……_n
第一部分()_YS是指不同工程的验收,如NAS指拨号接入服务器的测试,BRAS是宽带接入服务器的测试,MAN是城域网的测试,163是指163骨干网络的测试等等。
YS是指验收的意思。
第二部分编号()是本规范中规定的各部分的大类测试项目的简称,JJ是机架的简称,指机架和线缆验收和测试;SB是设备的缩写,指网络设备的测试;LTX是连通性的缩写,指网络连通性的测试;XN是性能的缩写,指网络性能的测试;GN是功能的缩写,指设备或网络功能的测试;WG是网管的缩写,指网络管理的测试。
第三部分编号()是指每大类中的不同测试类别测试。
YC是网络延迟的测试,WYGL是网元管理系统测试,WLGL是网络管理系统测试等等。
最后一部分n指本项是本部分的第n项测试。
一、设备模块的测试
1.1设备加电以及软硬件的配置
1.2设备的冗余和热切换测试
4.3三层交换机路由模块的HSRP冗余性测试
二、网络连通性测试
2.1路由表的检查
2.2路由表收敛的检查
2.3 路由连通性的检查
2.5交换机上VLAN划分及VLAN连通性测试
广西电信宽带IP城域网工程系统测试文档
三、网络性能的验收
3.1延迟和丢包率测试
3.1.1用户接入层到汇聚层延迟测试
广西金中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第8 页。
市政道路及管网工程测量专项施工方案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测量专项施工方案目录一、编制依据二、工程概况三、线路设计标准四、施工控制测量等级五、人员配备设置六、导线加密布置方法七、高程加密布置方法八、施工测量九、质量保证一、编制依据《金融街·融景城项目市政道路及管网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及施工图设计文件,主要采用规范:《城市测量规范》 CJJ8 — 99《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 — 200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 — 2006《公路桥涵施工施工技术规范》 JTJ 041 — 2000二、工程概况项目处于江北区南部五里店,嘉陵江北岸,北靠主干道建新东路,南临北滨路、嘉陵江,位于春森彼岸和珠江太阳城之间,地块占地约600多亩。
片区内共涉及市政道路“二横、二纵、一联络” 5条道路,道路总长约3.93km。
二横:融盛路,黄观路二期,是联系春森彼岸、金融街和珠江太阳城三个片区的主要通道;二纵:融兴路,融景大道,是联系建新东路和融盛路、黄观路的重要通道;一联络:即长兴路下段,是联系黄观路和北滨路的主要通道。
因黄观路及融盛路部分路段近期无法实施,因此本项目对该两条路进行分期实施。
其中黄观路近期实施K0+310~K0+840段,远期实施K0+000~K0+310和K0+840~K1+035段;融盛路近期实施K0+300~K0+890段及K0+890~终点的右幅道路,远期实施K0+000~K0+300和K0+890~终点的右幅道路。
其他道路均近期实施,近期道路总长约3.12km。
本次设计近期道路实施总面积89066.6㎡,其中一期面积56949.3 m2,二期面积32117.3m2。
近期实施范围内包括的主要构造物有1座高架桥,11处挡墙,2处人行梯道。
远期道路实施总面积119165.2m2。
三、线路设计标准1.道路部分指标项目黄观路融兴路融景大道融盛路长兴路下段道路等级次干道I级支路I级次干道I级次干道I级支路I级设计时速(Km/h)40 30 40 40 20 道路长度(m) 536 645.88 615 703 632.45标准路幅宽度(m) 32,双向四车道22m,双两车道32,双向四车道26,双向四车道22m,双向两车道最小停车视距40 30 40 40 20 最小平曲线半径(m)200 34 300 150 25 最大纵坡(%) 8.7 7.9 8 9 9.8最小竖曲线半径(m) 凸曲线1000 600 600 500 400 凹曲线1000 600 500 450 4002.桥梁部分长兴路下段K0+082高架桥概况共一联桥:2x25m连续箱梁桥。
第1篇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工程已成为现代通信和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工程施工测试是确保网络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网络工程施工测试的概述、测试目的、测试内容、测试方法、测试步骤以及测试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网络工程施工测试概述1. 测试定义网络工程施工测试是指在网络工程建设和运维过程中,对网络设备、系统、应用等进行的一系列检测、评估和验证活动,以确保网络系统的质量、性能和安全性。
2. 测试目的(1)验证网络设备的性能和功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检查网络系统配置是否正确,排除潜在故障;(3)评估网络系统性能,优化网络资源配置;(4)确保网络安全,防止恶意攻击和非法侵入;(5)为网络系统运维提供数据支持和依据。
二、网络工程施工测试内容1. 设备测试(1)物理连接测试:检查网络设备接口、线缆连接是否牢固,信号传输是否正常;(2)功能测试:验证网络设备各项功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3)性能测试:评估网络设备的处理速度、吞吐量、延迟等性能指标;(4)安全测试:检查网络设备的安全策略是否有效,防止恶意攻击。
2. 系统测试(1)网络拓扑测试:检查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是否正确,拓扑结构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配置测试:验证网络系统配置是否正确,排除潜在故障;(3)性能测试:评估网络系统整体性能,包括吞吐量、延迟、丢包率等指标;(4)安全测试:检查网络安全策略是否有效,防止恶意攻击。
3. 应用测试(1)功能测试:验证应用系统功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性能测试:评估应用系统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性能指标;(3)兼容性测试:检查应用系统在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等环境下是否正常运行。
三、网络工程施工测试方法1. 人工测试(1)现场检查:通过人工检查网络设备、线缆连接、系统配置等;(2)功能验证:通过执行测试用例,验证网络设备、系统、应用的功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 自动化测试(1)脚本测试:编写测试脚本,自动化执行测试用例;(2)工具测试:利用测试工具,如网络性能测试工具、安全测试工具等,对网络系统进行测试。
IP城域网汇聚层及接入层SRRP+EthOAM热备组网测试方案广州移动2013年3月版本变更记录1. 前言 (3)2. 测试网络的物理拓扑 (3)3. 测试准备 (5)3.1 设备的选型 (5)3.2 测试人员 (6)4. 测试方法 (6)4.1 “小V”专线业务热备测试 (6)4.1.1 设备配置 (6)4.1.2 测试结果 (11)4.2 “大V”专线业务热备测试 (18)4.2.1 设备配置 (18)4.2.2 测试结果 (26)5. 测试总结 (55)1. 前言2. 测试网络的物理拓扑测试采用网络拓扑与现网的设备是密切相关的。
既考虑到网络的现状,也要 考虑未来的网络结构的演进和变化,本次测试设计到两个类型的拓扑图。
“小v ”型结构如下图, OLT 到SW 的上联链路进行捆绑(快速LACP ),7750和SW 直接使用EFM 功能防止单通,SR 之间的采用SRRP 实现专线业务的热备,。
信信BRAS信信SR“小v ”型网络拓扑结构“大v ”型结构如下图,OLT 直接上联到两台SW 。
SW 和SR 互连,开启EFM 功能,SR 之间的采用SRRP 实现专线业务的热备“大v”型网络拓扑结构非共享网关结构如下图,结构采用小V型,但是每个用户拥有独立的网段,使用不同的网关IP:非共享网关网络拓扑结构3. 测试准备3.1 设备的选型本次测试SR/BRAS 选择上海贝尔的 7750,使用9.0 R7的软件版本。
交换机采用华为9312产品,OLT 分别采用华为和阿朗的设备。
(阿朗OLT 不具备测试条件,配置方法可以参考佛山公司的测试结果)SR/BRAS :XY-BRAS01,XH-BRAS01,XH-SR01 SW :先烈东、东风中 OLT :先烈东OLT (华为) 大V 型:小V型/非共享网关3.2测试人员4.测试方法4.1“小V”专线业务热备测试4.1.1设备配置热备配置方式:小V型组网采用SRRP+LACP的方式,SR和SW之间启用LACP检测传输链路状态,2台SR之前启用SRRP同步信息路由发布配置:由于SRRP协议的主备用端口都是UP,主备SR同时发布路由,因此对于用户下行流量,会同时下发到主备用SR,流量到达备用的SR后,通过redundant-interface送回到主用SR,如下图所示:这样会导致备用侧的上下行重复流量,无形中导致可用带宽变小,因此,必须抑制备用侧发布路由,由于7750 启用SRRP后,会产生srrp-master和srrp-non-master两种类型的路由,备用侧只要抑制srrp-non-master类型的路由就可以了。
城市管网检测实施方案范文一、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管网建设和管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城市管网的安全和稳定对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城市管网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城市管网检测实施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二、城市管网检测的重要性。
城市管网包括供水管网、污水管网、燃气管网等,它们承载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所需的各种资源。
一旦出现管网漏水、堵塞、老化等问题,将会对城市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城市管网进行定期的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修,对于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三、城市管网检测实施方案。
1. 检测范围。
城市管网检测应包括供水管网、污水管网、燃气管网等各类管网的检测,确保全面覆盖城市各个区域的管网情况。
2. 检测方法。
城市管网检测可以采用地下管线探测仪、无损检测仪等先进设备,通过对管道的材质、厚度、渗漏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测,以确保管网的安全和稳定。
3. 检测频率。
城市管网的检测应该定期进行,一般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并根据管网的使用情况和老化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测和维护。
4. 检测人员。
城市管网检测需要由专业的检测人员进行,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的技术知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检测报告。
城市管网检测完成后,应及时编制检测报告,对管网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维护建议。
四、结语。
城市管网的安全和稳定对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对城市管网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城市管网检测实施方案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推动城市管网的安全和稳定发展。
城域传送网工程测试方案2003年6月目录城域传送网工程测试方案 (1)第一章概述及测试规则 (4)第二章单机指标测试 (6)第一节光接口测试 (6)第一项平均发送光功率 (6)第二项接收灵敏度和接收过载功率 (7)第三项光输入口允许频偏 (8)第二节电接口测试 (9)第一项输入口允许频偏 (10)第三节抖动测试 (11)第一项 STM-N输出口抖动 (11)第二项 STM-N输入口抖动 (12)第三项 PDH输出口抖动 (14)第四项 PDH 输入口抖动和漂移 (15)第五项 SDH设备映射抖动 (16)第六项 SDH设备结合抖动 (17)第三章系统性能测试 (19)第一项系统误码性能测试 (19)第二项选择和切换定时源的性能 (19)第三项时钟板倒换测试 (19)第四章系统功能测试 (20)第一节 SDH保护倒换功能测试 (20)第一项保护倒换功能测试 (20)第二项保护倒换时间测试 (22)第二节网管功能测试 (23)第三节公务测试 (24)第五章 MSTP测试 (25)第一节以太网板SFE4/8测试 (26)第一项以太网业务保护测试(采用SDH保护方式) (26)第二项带宽共享 (27)第三项端口业务汇聚 (28)第四项用户安全隔离 (30)第五项以太网配置管理 (30)第六项以太网故障管理 (31)第七项以太网吞吐量测试 (32)第八项丢包率测试 (33)第九项时延测试 (34)第十项背靠背缓存能力(单向、双向)测试 (34)第二节 TGE2B板测试 (36)第一项 GE(1000Base)平均发送光功率 (36)第二项 GE(1000Base)接收灵敏度 (37)第三项GE(1000Base)丢包率 (37)第四项GE(1000Base)单板吞吐量 (37)第五项GE(1000Base)系统双端口吞吐量 (38)第六项GE(1000Base)时延 (38)第七项GE(1000Base)背靠背缓存能力 (38)补充内容 (39)2.5G平滑升级到10G (39)第一章概述及测试规则任何网络的安装、开通、验收、维护乃至故障查询等,都离不开测试。
SDH 网的出现对测试提出了新的课题。
传统的PDH系统是一个自封闭系统,光接口是厂家专用的,不同厂家光接口不能互连。
因而系统传输性能的测试只能在G.703支路电接口进行“端到端”的电端测试;而SDH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为大容量光缆通信系统提供了标准的网络节点接口,使得来自不同厂家的SDH网络设备能够直接在光路上互通,对于系统测试来说则必须对网络设备的大容量线路接口进行严格的测试,确认是否满足一系列必要的要求。
SDH系统测试是对SDH线路系统的单机指标,系统性能及系统功能三方面作全面的测试, 保证产品达到设计要求和有关国际、国内标准,从而确保开局后设备稳定可靠的运行。
单机指标测试包括光接口测试,电接口测试以及抖动和漂移测试三部分。
光接口测试主要包括平均发送光功率,接收机灵敏度,接收机过载功率和光输入口允许频偏四个项目。
电接口测试主要包括输入口允许频偏一项。
抖动测试主要包括STM-N输出口抖动,STM-N输入口抖动容限,PDH输出口抖动,PDH输入口抖动容限,SDH设备映射抖动,SDH设备结合抖动六个项目。
系统性能测试包括误码测试和定时、同步与时钟测试两部分。
误码测试主要包括SDH系统误码停业务测试一项。
定时、同步与时钟测试主要包括定时基准源倒换测试和定时基准丢失告警两项。
系统功能测试包括保护倒换测试,公务联络测试以及网管功能测试三部分。
保护倒换测试主要包括SDH环形网保护倒换功能测试和SDH环形网保护倒换时间测试两个项目。
公务联络测试包括选址呼叫测试和群呼测试两个项目。
网管功能测试主要包括安全管理,告警功能,监视参数功能,性能管理功能和配置管理功能共五大测试项目。
除了以上三方面测试项目之外,增加一项工程验收MSTP测试方案。
MSTP测试方案包括SFE4/8以太网测试和TGE2B千兆以太网测试两大部分。
SFE4/8以太网测试主要测试以太网业务保护测试(采用SDH保护方式),带宽共享,吞吐量,时延,丢包率,背靠背,端口业务汇聚,用户安全隔离,以太网配置管理和以太网故障管理10项。
TGE2B千兆以太网测试主要包括GE(1000Base)平均发送光功率和GE(1000Base)接收灵敏度,吞吐量,时延,丢包率,背靠背6个测试项目。
一测试规则(一)单机指标测试:在进行单机指标测试时,选择测试端口的原则是,一块单板只选一个端口测试,即就是,若此板上有一个端口,则只需测试此端口即可,若有几个,则按4比1抽测进行测试。
若一个网员有多个相同的板,则也按4比1抽测进行测试。
(二)系统误码测试:在进行系统误码测试时,主要是对SDH网络中所承载的业务进行停业务测试方法,并且所有的测试过程按照国标《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测试方法》进行。
根据工程配置情况,主要是对STM-1的光口业务和PDH的2M业务进行测试。
对于STM-1的光口业务,测试时使用单通道挂表测试,不建议使用多个通道串接测试。
对于PDH的2M业务进行测试,在任一个站点测试时,若此站点和另一个站点有2M业务,则此站点串接进去,对这些站点进行串接测试。
所有的误码测试需挂表24小时。
(三)网管功能测试:在网管工程测试中,不以任何厂家的网管为模板和依据,完全按照ITU-T规定的网管功能进行测试。
(四)测试项目和测试过程:在进行测试之前,将所有的测试项目和测试方案由双方协定确定下来,在测试过程中,按照此方案进行。
若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对某些测试项目和测试方案进行改动,需要双方同意,并将此测试过程以及测试结果形成文档。
下面分别介绍以上各个测试项目以及测试方法。
第二章单机指标测试第一节光接口测试本节主要介绍光接口参数测试方法,共有四个测试项目,其中有光发送机参数2项,有关光接口参数的测试2项。
第一项平均发送光功率:特性描述:平均发送光功率是指发送机耦合到光纤的伪随机数据序列的平均功率在S参考点上(光板OUT口)的测试值。
发送机发送的光功率与传送的数据信号中“1”所占的比例有关,“1”越多发送光功率大。
当传送的数据信号是伪随机序列时,“1”和“0”大致各占一半,将这种情况下的光功率定义为平均发送光功率。
ZXSM-10G STM-N平均发送光功率参数见表1.1-1。
测试环境:测试仪表为SDH测试仪和光功率计。
测试配置如图1.1-2 所示:图1.1-2 平均发送光功率测试配置图测试步骤:1.按图1.1-2连接好电路;2.对SDH设备一般输入口不用送信号;如需要送信号,SDH测试仪根据支路口等级选择伪随机二元序列向输入口送伪随机序列信号;3.光功率计设置在被测光波长上,待输出光功率稳定,从光功率计读出平均发送光功率。
通过准则:见下表。
表1.1-1 STM-N平均发送光功率(dBm)注意事项:1.该项测试一定要清洁光接头,并保证连接良好;2.如有需要,光连接器和测试光纤的衰减可认为是已知值,对光功率计读出的平均发送光功率进行修正;3.精细的测试,可通过多次测试取平均值,然后再用光连接器和测试光纤的衰减对平均值进行修正。
第二项接收灵敏度和接收过载功率特性描述:接收机灵敏度定义为使R(接收)点处达到规定的比特误码率(BER)所需要的平均接收光功率可允许的最小值。
接收机过载光功率定义为使R点处达到规定的比特误码率(BER)所需要的平均接收光功率可允许的最大值。
测试环境:测试仪表为SDH测试仪、可变光衰减器和光功率计。
测试配置如图2所示。
光可变衰减器图2 接收机灵敏度、过载光功率测试连接图测试步骤:1.将SDH测试仪收发接入被测设备的某一支路口,选择适当的PRBS送测试信号,将衰减器置于10dB刻度,此时应无误码;逐渐增加可变光衰减器的7衰减量,直到测试仪出现误码,但不大于规定的BER值(通常规定BER=1×10-10);2.当BER达到规定值时,断开R点,将光衰减器与光功率计相连,测出此时的输出光功率即为接收灵敏度;恢复到步骤1;3.重复步骤2的过程,但此时为减少衰减器的衰减量;4.重复步骤3的过程,当BER达到规定值时的光功率即为过载光功率。
5.以上的测试方法,对于较低比特率的通道误码监视,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确定实际的BER。
表1 STM-N接收机灵敏度(dBm)注:测试误码率始终应在BER=1×10-13范围内。
表2 STM-N接收机过载光功率(dBm)注:测试始终在BER=1×10-10范围内。
第三项光输入口允许频偏特性描述:输入口允许频偏是指当输入口接收到频偏在规定范围内的信号时,输入口仍能正常工作(通常用设备不出现误码来判断)。
测试环境:测试仪表为SDH测试仪和15dB固定光衰减器。
测试配置图见图1.1-6所示。
固定光图3 输入允许频偏和输出口AIS信号比特率测试连接图测试步骤:1:测试仪按被测接口速率等级发送光信号,测试图案为223-1,被测设备将信号在内部环回,测试仪收端接收测试信号并检测误码。
当频偏为零时,应无误码;2:增加频偏(正方向)直到产生误码,再减少频偏,直到误码刚好消失,记录下此时的频偏;3:增加频偏(负方向)重复步骤2;通过准则:STM-N光输入口接收允许频偏要大于 20ppm。
第二节电接口测试本节将介绍SDH设备电接口的测试,SDH有三种类型的电接口,第一类为同步数字体系(SDH)的155520kbit/s电接口,即STM-1e接口;第二类位准同步数字体系(PDH)的三种接口,即2048,34368和139264kbit/s电接口;第三类为数字同步网接口,即2048kbit/s和204KHZ 基准定时源接口。
这三种类型的电接口虽然有不同的规范要求,但接口参数及测试方法大多相同,对于这次的测试,主要是PDH的2048kbit/s电接口测试,测试项目为输入口允许频偏。
第一项 输入口允许频偏特性描述:输入口允许频偏是指当输入口接收到频偏在规定范围内的信号时,输入口仍能正常工作(通常用设备不出现误码来判断)。
测试环境:测试仪表为SDH 测试仪和数字频率计。
测试配置如图1.2-1所示:被测设备SDH 测试仪图4 电输入口允许频偏测试配置图测试步骤:1:按图1.2-1所示连接电路,逐个测试各支路口(2M ,34M ,140M ,155M ); 2:按输入口速率级别接入符合G.703规范的衰减电缆,调节SDH 测试仪输出信 号频偏至相应规范值,接收侧应无误码;3:增加频偏(正方向),直到产生误码,再减少频偏,直到误码刚好消失,记录 下此时的频偏,测出实际允许正频偏;4:增加频偏(负方向),直到产生误码,再减少频偏,直到误码刚好消失,记录 下此时的频偏,测出实际允许负频偏; 通过准则:输入口允许频偏要求见表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