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世纪的公共空间
- 格式:ppt
- 大小:866.00 KB
- 文档页数:20
外国博物馆发展史一、古代时期(公元前 - 公元5世纪)1. 古希腊- 希腊人最早有了收藏意识。
在古希腊,神庙常常是收藏珍品的地方。
例如,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它收藏了来自各地的祭品,包括精美的雕塑、金银制品等。
这些收藏一方面是宗教崇拜的体现,人们将珍贵物品献给神灵;另一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展示作用,向前来朝拜的人展示城邦的财富和工艺水平。
- 希腊的学园也有一定的收藏。
像柏拉图学园,可能收藏了书籍、科学仪器等,用于学者们的研究和教学。
2. 古罗马- 罗马人继承了希腊的收藏传统并加以发展。
罗马的贵族热衷于收藏希腊的艺术品,他们将大量的希腊雕塑、绘画等搬运到罗马。
罗马的私人宅邸中常常有专门的房间用来展示这些收藏品,这可以看作是早期私人博物馆的雏形。
- 罗马也有公共收藏场所,如浴场。
一些大型浴场除了提供洗浴功能外,还在周边区域展示雕塑等艺术品,供人们在休闲时观赏。
二、中世纪(5世纪 - 15世纪)1. 宗教收藏主导- 大教堂也有丰富的收藏,例如巴黎圣母院,它收藏了许多宗教珍宝,这些珍宝在特殊的宗教节日会向信徒展示,以增强宗教的神圣感和吸引力。
三、文艺复兴时期(15世纪 - 17世纪)1. 收藏观念的转变- 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们对古典文化的兴趣重新被激发。
学者和贵族开始大量收集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文物和艺术品。
例如,美第奇家族在佛罗伦萨收集了众多的古代雕塑、绘画等,他们的收藏不仅是为了显示家族的财富和地位,更是对古典文化的一种推崇。
- 这一时期的收藏开始从单纯的宗教目的向文化、艺术和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目的转变。
私人收藏家们建立了自己的“珍奇室”(Cabinet of Curiosities),里面收藏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东西,包括动植物标本、矿物、古代文物、艺术品等。
这些珍奇室是现代博物馆的前身,它们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
2. 公共博物馆的萌芽- 一些城市开始出现向公众开放部分收藏的趋势。
例如,乌菲兹美术馆的前身,它最初是美第奇家族的办公场所,同时也展示家族的艺术收藏,后来逐渐向更多的艺术家和学者开放,为公众博物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Fashion Color探索孔祥天娇Kong Xiangtianjiao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ts &Design, Jinan Shandong 250014From Point View to Bridge: The role and value of Pavilion in Contemporary Public Space从点景到桥接:展亭在当代公共空间中的作用与价值摘 要:随着近年来城市公共文化活动的增多,展亭的设计与建造频繁出现,也逐渐进入社区空间,并引起设计学界的广泛重视。
基于这种现象,本文以展亭为研究对象,从展览活动类、庆典活动类及宣传活动类的案例中探讨展亭建筑从点景到桥接的功能演变,以及其如何与社区产生互动,并为所在区域和公共空间做出的贡献。
通过这些研究,进一步明确展亭在当代公共空间的作用与价值。
关键词:展亭;设计;公共空间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 of urban public cultural activities in recent years,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exhibition pavilions appear frequently, and gradually enter the community space, and arouse the wide attentionof the design community. Based on this phenomenon, this paper takes exhibition pavilion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discusses the function evolution of exhibition pavilions from point scene to bridge, and how they interact with the community and contribute to the local area and public space from the cases of exhibition activities, celebration activities and publicity activities. Through these studies, the function and value of exhibition pavilionin contemporary public space are further clarified.Keywords :exhibition pavilion;design;public space从古老的宫殿、寺庙、教堂到近代的文化建筑再到现代高耸入云的商业写字楼,建筑的永久性一直是建筑师、规划师及开发商努力的方向。
巴黎公共空间形成的重要时期分析——奥斯曼城市大改造作者:高增荣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5年第2期高增荣(大连六环景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辽宁大连 116001)摘要: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一切要从历史背景入手来回顾其成长脉络。
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欧洲工业革命导致巴黎人口膨胀,这让巴黎中世纪的狭窄街道拥挤不堪,卫生和安全状况的恶化笼罩着整个城市,城市公共空间改造势在必行。
奥斯曼大刀阔斧地推倒旧街区,还在原有基础上拓宽并新建道路网,建造新的供水系统及污水处理系统,同时兴建众多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广场、公园、住宅区、医院、火车站、图书馆、学校、喷水池和街心雕塑,使整座城市得以脱胎换骨。
关键词:巴黎;奥斯曼;城市大改造;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空间;林荫大道作者简介:高增荣(1978-),女,大连六环景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景观空间艺术总监,巴黎第八大学艺术设计系在读博士,城市规划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城市景观空间研究。
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拿破仑三世强力支持下,奥斯曼男爵在19世纪50~60年代花费了近20年的时间进行巴黎城市大改造。
奥斯曼改造巴黎的过程中,将市区内60%的建筑拆毁重建或改建,许多中世纪名胜古迹在他一声令下灰飞烟灭,这件事也令他为后世所诟病。
今天,人们只能从美术馆悬挂的早期绘画作品中,去寻找巴黎往昔中世纪的风采。
在这场改造中,1/3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建筑被毁,西岱岛首当其冲,奥斯曼几乎拆毁了所有的中世纪建筑,用以打通一条南北贯穿的大路,今天的游客应该庆幸还可以看到幸存下来的巴黎圣母院。
20世纪初,法国的文物保护法诞生后,巴黎人反思奥斯曼时代如果未曾来临是否会更好。
不管怎么说,奥斯曼的改造都创建了更好的公共卫生条件,顺畅的交通和城市绿化景观。
今天我们在巴黎看到笔直宽敞的林荫大道,众多新古典风格的广场、公园、街心雕塑、喷水池、火车站等等,加之辐射形的街道网络都出自于奥斯曼时代。
公共空间设计题库1、城市集散开放广场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答案:古希腊城市广场,如普南城的中心广场,是市民进行宗教、商业、政治活动的场所。
公元5世纪欧洲进入封建时期以后,城市生活以宗教活动为中心,广场成了教堂和市政厅的前庭。
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城市中公共活动的增加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的繁荣,相应地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城市广场,如罗马的圣彼得广场、卡比多广场等。
17~18世纪法国巴黎的协和广场、南锡广场等是当时的代表作。
19世纪后期,城市中工业的发展、人口和机动车辆的迅速增加,使城市广场的性质、功发生新的变化。
不少老的广场成了交通广场,如巴黎的星形广场和协和广场。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和现代建筑的出现,交通速度的提高,引起城市广场在空间组织和尺度概念上的改变,产生了一种新的空间布局形式。
2、你认为伦敦伍尔维奇广场的设计亮点是什么?答案:这个设计采用的概念是每个广场包含伍尔维奇的一个文化或是历史的本质特征,建造一个对伍尔维奇来说的独特空间,能够从白天到夜晚的使用。
这个设计采用了人流量的研究,来识别穿过城镇中心的主要路线,然后发展这些空间建造一个有显著特征的公共空间,不仅加强行人的步行体验,还要满足他们的要求。
步行空间的联合通过材料和街道装置的色彩调和得到了加强,并用特色景观例如水纱幕、植被以及特色的灯光装置,发展每个广场的特色。
设计师利用梯田来改善陡峭的广场地形,而且广场的水平路线保证所有使用者可到达该地区。
设计师还发展了材料和细节的设计方式,并用到了对座位、斜坡、灯光和植被的设计实践中。
自然的石头材料突出他们的强壮和外形,而颜色要结合城镇中心更加广泛的色彩进行选择。
3、商业建筑都有什么类型?答案:封闭式的商业综合体、传统的街区式商业街、街区化形态的商业建筑4、场所性的内涵和外延指的是什么?答案:场所性的内涵是指设计要充分考虑人的基本需求,尊重人性,理解人性,有意识的运用行为因素,根据人的需求、行为规律、活动特点等以人为中心进行空间构思。
第一章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公共空间(室内设计)的含义室内设计,又称室内环境设计,是人为环境设计的一个主要部分,是建筑内部空间理性创造的方法.室内设计的含义可以简要地理解为:运用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与经济能力,以科学为功能基础,以艺术为表现形式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的内部环境,满足人们的物质功能需要与精神功能的需要.现代室内设计是一门复杂的综合学科.它不仅仅是物象外形的美化,还涉及了建筑,社会学,民俗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结构工程学,建筑物理学以及材料学等学科领域.要求运用多学科的知识,综合的进行多层次的空间环境设计.在设计手法上,则要利用平面,立体和空间构成,透视,错觉,光影,反射和色彩变化等原理以手段,一方面将空间重新划分和组合,另一方面通过对各种物质构建,组织,变化,增加层次.使人获得设计师所期待的生理及心理反应.创造一个理想的空间格调和环境氛围.现代室内设计是科学,艺术和生活所结合而成的一个完美的整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室内设计一方面其广泛的内容和自身的规律将随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而得到发展,另一方面,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结构等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不断被推广和应用,以及声,光,电和风的协调配合,也将使室内设计升华到新的境界.第二节室内设计的目标室内设计的目标----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即以人为本.这个目标体现在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两个基本方面,即一方面要合理提高室内环境的物质水准,满足使用功能,另一方面提高室内空间的生理和心理环境质量,使人从精神上得到以满足,以有限的物质条件创造尽可能多的精神价值.1.物质水准建设的目标物质水准建设包含设计的使用性和经济性的两个主要原则.室内设计的实用性是解决室内设计问题的基础,建立在物质条件的科学应用上,如室内空间计划,家具的陈设,储藏设置及采光,通风,管道等设备,必须合乎科学,合理的法则,以提供完善的生活效用,满足人们的多种生活需求.室内设计的经济性则是提高室内环境效率的途径,体现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有效利用上,室内一切物质设备,必须精密预算,才能保持长期的价值,发挥财力资源最大的效益.2.精神品质建设的目标精神品质建设包含设计的艺术性和个性特色两个要素.室内设计的艺术性是指形式原理,形式要素,即造型,色彩,光线,材质等,必须在美学原理的规范之下,以达到取悦感官,鼓舞精神的作用.室内设计的个性特色是指空间的性格形态塑造,反映出不同的个性特色或不同的格调,满足和表现个体和群体的特殊精神品质和性格内涵,使人们在有限的空间里获得无限的精神感受.总之,追求人性化的生活环境是室内设计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室内设计是生活科学与生活艺术的统一,必须大会有限的物质条件,以创造无限的精神价值.第三节室内设计与其他相关概念一. 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Interior Design)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密不可分,它实际就是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是建筑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建筑设计的延续,是建筑空间概念深化的体现.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点,共同之处:设计理论体系相通,均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都要求符合构图规律和美学法则,并要考虑空间的比例,尺度,节奏,韵律,对比,统一等因素,前者在后者的大前提下展开.不同之处是:建筑设计是创造总体,综合的时空关系,解决建筑的使用功能问题,处理内部与外部的形式以及建筑构造问题等,室内设计则是通过室内空间界面,创造出理想的,具体的时空关系,它更重视环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效果,更强调材料的质感和纹理及色彩的设置,灯光的运用,细部的处理和形态的塑造,所以室内设计又比建筑设计更加细腻,更加具体建筑设计是室内设计的基础,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深化与发展,所以室内设计师应懂得建筑的性质及设计原则,方法与步骤,以最大限度的理解和扩展建筑设计的构思和意图.二.室内装修室内装修,着重于工程技术,施工工艺和构造做法等方面,有最终完成的含义,顾名思义主要是指土建工程完成之后,对室内各个界面,门窗,隔断等最终的装修工程.三.室内装修(或室内装潢)室内装饰或室内装潢,着重外表的,视觉艺术的角度来探讨和研究问题,指建筑内部固定的表面装饰和可以移动的布置,所共同创造的整体效果.如偏重与室内地面,墙面,天花等界面的艺术处理,也涉及门窗,墙壁,天花板等固定装饰和家具,帘幔,地毯,灯具,陈设和室内绿化等可移动的布置和装饰.四.室内设计师根据现代设计的时代要求,室内设计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1.具有建筑单位设计和环境总体设计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对建筑单位功能分析,平面布局,空间组织,形态塑造的心要知识,以及对总体环境艺术和建筑艺术的理解和素养.2.具备建筑装饰材料,建筑装饰结构,施工技术方面的知识.3.具备室内声,光,热风,水,电等物理和设备的基本知识,并具备与相关工种的协调能力.4.了解或熟悉相关学科知识,如环境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系统工程学,人体工程学,生态学等,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5.具备交好的艺术素养和设计表达能力,对历史传统,人文风俗,乡土风情有所了解或熟悉.6.具备有关建筑和室内设计的规章和法规知识,如:防火,安全,残障,标准,招投标法规,工程管理与合同标准等.7.具有将知识应用与设计实践的能力,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第四节室内设计的历史发展与风格流派室内设计的历史发展1.中国室内设计的历史发展从最原始最简单的建筑形式,半坡村遗址.到新石器时代的原始艺术,如:绘画,雕塑,手工艺等日趋繁盛,在建筑的内部中都得到了反映.再到我们传统木购架的特点是梁,柱承重,墙体仅起围框作用,内部空间大,可以任意划分组合,通过室内的格扇,门罩,博古架等构成多种空间.这些都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修养的特征.2.西方室内设计的发展在西方,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的古典四柱式(塔司干,陶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以及家具,古瓶柱冠,花饰等构成室内环境空间的情趣.公元15世纪初期,展开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运动,提倡人文主义,使建筑,雕刻,绘画等艺术缺德了辉煌的成绩.室内装饰在古希腊和古罗马风格的基础上加上东方和哥特式的装饰形式,采用新的表现手法,把建筑,雕刻,绘画紧密结合,创造出既有稳健气势又华丽高雅的室内装饰效果.17世纪中期,逐渐演变为巴洛克风格,它的形式以浪漫注意谨慎为基础,在构思上和古典注意的端庄,高雅,静态,理智针锋相对,倾向于热情,华丽,动态的美感.18世纪开始,室内装饰趋向亲切灵巧,多曲线造型,雕刻精致,色彩淡雅华丽,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的到来,人们追求单纯简洁,轻巧可爱的室内装饰,主张室内装饰和建筑本身分开.1919年,格罗皮乌斯在德国创建了包豪斯学派.20世纪30年代,柯布西耶提倡机械美学”(又称功能主义或国际文格)。
美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历史摘要:美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历史主要包括市民空间阶段,广场的衰落,游憩墓地阶段,公园运动,社区和邻里公园阶段,公共领域的衰落及公共空间的私有化等重要阶段和事件。
关键字: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历史;美国Abstract: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of public space in American cities has included the following important periods and events:the decline of the citi zen's space and squares;the decline of graveyards, sports parks,communiti es, neighborhood parks and public areas; privatization of public life and sp ace; the invention of streets;the influence by globalization and communicat ions and IT revolution,etc.Key words: Urban public space,History of development,America“城市公共空间”一般被定义为由公共权力创建并保持的、供所有市民使用和享受的场所和空间。
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和体育场地等。
在我国,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是在大量建设实践的背景下被动进行的,很多工作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实践总结的层面上。
1997年在上海举办的以“城市公共空间”为主题的中国建筑学会年会和1998年在深圳举办的以“城市设计”为主题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会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公共空间学术研究。
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牵涉的方面很多,有着极其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远远超出单纯空间美学的研究范畴。
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咖啡馆作为公共领域的历史意义16、17世纪英国社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
经济上,传统的农本经济开始衰落,农业、工业以及商业贸易领域新经济因素迅速成长,城市较快发展。
经济结构的变化带来了社会流动加剧和社会结构的变迁,最终导致了英国市民社会的形成。
乡绅和以工厂主、约曼、商人、专业人士等为代表的中等阶层逐渐兴趣,成为近代市民社会的重要政治力量,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更为积极的作用,提出了更多的政治诉求,从而引起了王权专制与法治秩序的相互争斗,相应的政治制度不断变革,英国最终走向宪政。
公共领域,指的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受国家的干涉。
意指的是一种介于市民社会中日常生活的私人利益与国家权利领域之间的机构空间和时间,其中个体公民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他们所关注的公共事务,形成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一致意见,并组织对抗武断的、压迫性的国家与公共权力形式,从而维护总体利益和公共福祉。
通俗地说,就是指“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
公共领域最关键的含义,是独立于政治建构础。
然而, 公共领域中的词论不可能凭空进行, 而是需要一定的平台。
在当时没有现代通讯设备甚至互联网的前提下, 它需要实实在在的场所, 以便为人们创造一个碰头并自由交谈的机会。
在哈贝马斯看来, 当时确实存栏〔着这样的场所。
他将其称之为公共领域的“机制”,而咖啡馆就是三种机制之一。
咖啡原产于西亚北非地区。
英国首家咖啡馆出现于1650年的牛津,由犹太商人雅格布开设。
由于以其低廉的消费价格为光顾者提供了休闲解乏、了解新闻、沟通信息、切磋学问、议论世风、褒贬时政的公共空间,咖啡馆在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各地市镇得到迅速发展。
英国咖啡馆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阻力来源于民间和政府两个方面。
民间的阻力出自原有的酒店业主的经济考虑并以妇女名义发表的舆论非议,政府的阻力则出自政治统治上的担心和忧虑。
公共空间在媒介化社会中的变迁发表时间:2012-06-28T09:46:48.560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5月(上)供稿作者: 1王一婕 2孙亮全 3 杨伦[导读] 自从哈贝马斯提出“公共空间”的概念后,历代研究者对其所框定的社会现象与传播行为进行研究。
1王一婕 2孙亮全 3 杨伦1甘肃省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2甘肃省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3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牛场镇大坝小学贵州毕节 551700中图分类号:C912.81自从哈贝马斯提出“公共空间”的概念后,历代研究者对其所框定的社会现象与传播行为进行研究。
本文作者旨在探讨媒介化社会中公共空间呈现出些许变迁,并指出出现这种变迁的根源是媒介化社会的崛起,网络结构了原有的公共空间,使得真实的公共空间日趋变小,而网络公共空间逐渐变大。
一、媒介与媒介社会在2007年第18届北欧媒介与传播学研究会议上,泰尔希·兰塔宁说:以网络为连接的媒介与民族、国家这些集群呈现出不一样的构成方式。
它们正不断使个体能够穿越他们的国家边界而与外界进行交流。
这样,私人的和公众的不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还产生出一种新的我们从未见过的多样的虚拟私人和公共空间——媒介化社会。
而媒介化社会是文化仅指涉文化的新阶段,已经超越了自然。
由于历史演变与技术变迁的汇聚,我们已经进入到社会互动和社会组织的纯文化模式之中。
这便是为何信息是媒介化社会的主要成分,以及为何媒介之间的信息和意义流动构成了我们社会架构的基本线索。
而这并非历史已经在人类自身的快乐和解之中完结。
事实刚好相反:这段根本上是社会性的世界中,历史刚刚开始。
在分析和梳理完被肢解开来的“媒介化社会”,我们发现这是从时间和空上推进的,正如“全球化”一样,这种变迁是人来文明的发展过程,同时代表一记录了这种文明进程。
二、公共空间公共空间又称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是一个哲学与社会学概念,与私人领域(private sphere)相对,是指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一个公共空间,公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参与公共事务而不受干涉;此外,出版品、产品、以及发明方法在未受到专利或著作权保护的情况下,亦属于公共领域。
2015年第2期现代园艺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拿破仑三世强力支持下,奥斯曼男爵在19世纪50~60年代花费了近20年的时间进行巴黎城市大改造。
奥斯曼改造巴黎的过程中,将市区内60%的建筑拆毁重建或改建,许多中世纪名胜古迹在他一声令下灰飞烟灭,这件事也令他为后世所诟病。
今天,人们只能从美术馆悬挂的早期绘画作品中,去寻找巴黎往昔中世纪的风采。
在这场改造中,1/3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建筑被毁,西岱岛首当其冲,奥斯曼几乎拆毁了所有的中世纪建筑,用以打通一条南北贯穿的大路,今天的游客应该庆幸还可以看到幸存下来的巴黎圣母院。
20世纪初,法国的文物保护法诞生后,巴黎人反思奥斯曼时代如果未曾来临是否会更好。
不管怎么说,奥斯曼的改造都创建了更好的公共卫生条件,顺畅的交通和城市绿化景观。
今天我们在巴黎看到笔直宽敞的林荫大道,众多新古典风格的广场、公园、街心雕塑、喷水池、火车站等等,加之辐射形的街道网络都出自于奥斯曼时代。
1奥斯曼的巴黎道路大改造作为直线控的典型代表,奥斯曼重新书写的巴黎地图(图1)就是最好的证明,城市交通的重组避免了交通堵塞,3种不同的颜色阐述了前后的工程时序。
黄线标注大十字交叉街道位于城市的心脏,是巴黎大改造的第一步骤。
红线标注中最瞩目的无疑是今天香榭丽舍大街尽头的凯旋门所在地星形广场与其辐射型街道,这是在第2次改造中完成的。
我们来看看拿破仑三世执政前后的星形广场平面对比图(图2),在拿破仑三世强力支持下的奥斯曼迅速开拓星形广场周边,新加入的辐射性街道带来饱满的构图。
香榭丽舍大街是12条射线道路中的重中之重,通畅的大街和实业家银行家掀起的豪宅店铺热潮将香榭丽舍大街塑造成为时尚优雅和成功的典范,巴黎今日的面孔已然浮现。
2以香榭丽舍林荫大道为首的巴黎线形景观空间今天巴黎第八区这条约1900m 长,100m 宽的香榭丽舍大街,从西北端的星形广场中点凯旋门,延伸到东南穿过协和广场,连接皇家地标杜樂丽花园和卢浮宫,如图3清晰可见巴黎今日的历史轴线。
西方城市居住形态的历史演变胡晓青;崔阳;姚俊峰【摘要】该文按照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封建社会、文艺复兴时期、工业革命以后四个阶段分析了西方城市居住形态的历史演变.通过对城市的功能组织、人口和用地规模、居住结构,住宅建筑等方面的特征分析,描绘了纵向时间轴上西方城市居住形态演变的总体图景.【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8(036)009【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居住形态;西方城市;人口规模【作者】胡晓青;崔阳;姚俊峰【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上海尤安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09大约一万年前,人类掌握了农业耕作技术,永久性聚居地村落开始出现。
随着村落规模扩大,某一区域的中心村落的经济、商业、文化、宗教、行政等功能逐渐加强,城市产生。
中世纪早期即大约公元5世纪西方城市普遍成为商业和人口的中心。
18世纪后,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加快了城市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工业城市和现代化大城市,城市最终代替乡村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
后工业社会的城市功能从大规模的生产中心转为服务业中心,世界城市和大都市连绵区出现。
城市中最大量的居住建筑反映了城市的文化特征,从居住形态的历史演变可以窥见城市演变的轨迹。
本文论述西方城市居住形态历史演变的过程。
1 古希腊古罗马古希腊以城邦制度闻名于世,许多独立小国并存的形态贯穿了希腊文明的始终。
城邦人口政策的出发点是保持一定的公民人数,防止过大或过小。
亚里士多德认为:“那些治理有方的著名城邦无一不对其人口进行控制,……过于稠密的人口不可能保持一定的秩序。
……一个城邦过小就不能自足,过大……就难于建立一个政体”,因此,“一个城邦的最佳人口界限,就是人们在其中能有自给自足的舒适生活并且易于监视的最大人口数量”。
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家有5040个土地所有者,数量保持不变,目的是使居民互相认识,因为“只有熟悉其人的德性才能给以适当的荣誉。
咖啡馆的作用历史高中题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52年咖啡传入伦敦,到1663年伦敦有80多家咖啡馆。
咖啡馆首先出现于城市中心,一开始就成为社会精英的聚会场所,是商业信息的来源,是文学素材和灵感的源泉,也使人们在共同话题的探讨中交上志趣相投的朋友。
到18世纪,咖啡馆也成为中下层民众的会所。
因为共同的兴趣和地位,英国咖啡馆分化为文学交流、学术和科学交流等各种咖啡馆。
17—18世纪的英国“报刊革命”中,报刊涌入咖啡馆,作为书报阅读之地,咖啡馆对顾客的恶行有严格限制。
材料二咖啡馆在近代上海城市生活中承担了复杂的社会功能。
咖啡馆最初为适应外侨休闲和聚会而设立,在建筑装饰和品饮方式上都体现了异域特色,成为中国人了解西方生活方式的窗口。
随着咖啡馆的发展,它逐渐成为上海市民多维活动的公共空间,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炫耀性消费、商贸洽谈和政治谋划的舞台。
上海咖啡馆在近代发展中形成了规范营业和协调矛盾的同业公会,政府也通过对咖啡馆价格、营业时间等方面的管理将政策推行到市民的日常生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18世纪英国咖啡馆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上海咖啡馆的作用并做出评价。
参考答案与解析【答案】(1)特点:出现时间较早;首先在城市出现;服务对象逐渐扩展;功能多样;朝着特色化方向发展;管理严格。
原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创造了宽松的社会氛围;启蒙运动推动社会思想解放;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刊等传播媒介的兴起和发展。
(2)功能:国人了解西方生活方式的窗口;市民休闲娱乐、炫耀性消费、商贸洽谈和政治谋划的舞台;沟通政府与民间交流的桥梁。
评价:近代上海咖啡馆的发展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管理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也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1)第一问,根据材料“1652年咖啡传入伦敦,到1663年伦敦有80多家咖啡馆”,可得出出现时间较早;根据材料“咖啡馆首先出现于城市中心”可得出首先在城市出现;根据材料“到18世纪,咖啡馆也成为中下层民众的会所”,可得出服务对象逐渐扩展;根据材料“因为共同的兴趣和地位,英国咖啡馆分化为文学交流、学术和科学交流等各种咖啡馆”,可得出功能多样、朝着特色化方向发展;根据材料“咖啡馆对顾客的恶行有严格限制”,可得出管理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