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第十一期文章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8
07第7期主题词|| 卷首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
”这一幕发生在1917年,那时候朱自清在北京大学读书,父亲到南京浦口火车站去送他,而后数年的时间里,父子俩摩擦不断,最终失和。
直到有一天,已经在清华大学任教的朱自清收到了父亲从扬州写来的一封信,信中说:“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在收到这封信之后,朱自清才写下了《背影》。
后来听家人说,老父亲逐字逐句读完了《背影》之后,流下了眼泪。
记得,或记不得;说得,或说不得,父亲都在那里。
那是一个我们一生下来就能看到的人,可是要真正读懂他,可能需要我们用掉一生的时间。
| 开场白|古往今来,有太多的文章,在描写着父亲,而对于我们的中国读者来说,最熟悉的那几篇里,一定会有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什么偏偏是那样一个,蹒跚的、略显笨拙的背影击中了我们的心呢?我想那是因为,他代表了千千万万个不善言辞的朴素而深厚的父亲的形象,如果说母亲是我们随时可以避风的港湾,那么父亲则更像在我们出海的船以把我们推向远方的方式,拥我们入怀。
| 结束语|魏老年轻的时候,是核弹研究的专家,是我们国家国防事业的功臣,但是他这辈子,还完成了一项了不起的事业,就是做一个最坚强、最乐观、最豁达,最值得敬重的父亲,不问难与不难,不问值与不值,终身,永远。
像天下所有的父亲致敬,爱你们。
08第8期主题词| 城市| 卷首语|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它容纳一切生活的轨迹。
在城市里,每一条街,每一栋楼的背后,都藏匿着一片天地。
城市的城,是用墙围起来的地域,市则是指交易。
这是城市最原始的形态。
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早以各自有了各自的模样,各自的性格和命运。
对海明威来说,城市就是他眼里如同一场流动的盛宴般的巴黎;而对于老舍来说,城市是永远无法割舍的北平的天空;上海则赋予了张爱玲最华丽的伤感。
央视《朗读者》第11期书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孩子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
北大资深教授钱理群先生:“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
很多家长朋友说:喜欢看朗读者,也想看他们朗读的书。
1-10期书单点:
《朗读者》第11期书单来了,和孩子一起读书吧!
【第十一期:那一天】
朗读者:刘慈欣(,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人。
)朗读篇目:《时间简史》节选
选自图书:《时间简史》
作者:斯蒂芬·霍金
朗读者:王起洪(93岁)、吴文霞(88岁)
朗读篇目:《从前慢》
选自图书:《云雀叫了一整天》
作者:木心
朗读者:安文彬
朗读篇目:《可爱的中国》节选
选自图书:《可爱的中国》,是方志敏的著名散文,也是他的遗著。
1935年,在狱中,以血和泪用敌人给他劝降的笔写成的动人心魄的篇章。
作者:方志敏
朗读者:金士杰
朗读篇目:《相约星期二》节选选自图书:《相约星期二》
作者:米奇·阿尔博姆
朗读者:江疏影
朗读篇目:《飘》节选
选自图书:《飘》
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
朗读者:新一代南极科考队员朗读篇目:《献给我的同代人》作者:舒婷。
专题2017第⼀季《朗读者》第⼀期⾄⼗⼆期朗读⽂章节选汇总 2017年《朗读者》第⼀季收官,⼗⼆期节⽬中朗读了很多优秀的⽂章,我们在嘉宾朗读过程中能感受到他们对于⽣活的理解。
三好⽹⼩编将第⼀季《朗读者》第⼀期⾄第⼗⼆期朗读⽂章节选汇总如下,理解⽣活,提⾼写作。
(点击下列标题,查看⽂章内容) 开场⽩:《朗读者》⾥董卿每期开场⽩必须收藏,堪称写作范本 书单:《朗读者》⼗⼆期书单汇总,好⽂章藏在好书中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遇见,《宗⽉⼤师》⽼舍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遇见,《答案在风中飘扬》鲍勃·迪伦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遇见,柳传志给⼉⼦的结婚致辞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遇见,朱⽣豪情诗节选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遇见,《愿你慢慢长⼤》刘瑜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遇见,《别丢掉》林徽因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陪伴,《门前》顾城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陪伴,《⽗与⼦》郑渊洁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陪伴,《不为什么》冰⼼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陪伴,《百合花开》林清⽞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陪伴,《⽡尔登湖》梭罗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陪伴,《我愿是激流》裴多菲 2017央视《朗读者》第三期主题选择,《⽼⼈与海》海明威 2017央视《朗读者》第三期主题选择,《泥泞》迟⼦建 2017央视《朗读者》第三期主题选择,《奶奶的星星》史铁⽣ 2017央视《朗读者》第三期主题选择,《陋室铭》刘禹锡 2017央视《朗读者》第三期主题选择,《如果》拉迪亚德·吉⼘林 2017央视《朗读者》第四期主题礼物,《背影》朱⾃清 2017央视《朗读者》第四期主题礼物,苏童《⾃⾏车之歌》 2017央视《朗读者》第四期主题礼物,《姥姥语录》倪萍 2017央视《朗读者》第四期主题礼物,《⾄⼤⽆外》单霁翔 2017央视《朗读者》第四期主题礼物,《握紧你的右⼿》毕淑敏 2017央视《朗读者》第四期主题礼物,《让我怎样感谢你》汪国真 2017央视《朗读者》第五期主题第⼀次,《平凡的世界》路遥 2017央视《朗读者》第五期主题第⼀次,《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J·K·罗琳 2017央视《朗读者》第五期主题第⼀次,《灯》巴⾦ 2017央视《朗读者》第五期主题第⼀次,《⼀句顶⼀万句》刘震云 2017央视《朗读者》第五期主题第⼀次,《念奴娇·⾚壁怀古》苏轼 2017央视《朗读者》第五期主题第⼀次,《天地九重》杨利伟 2017央视《朗读者》第六期主题眼泪,《写给母亲》贾平凹 2017央视《朗读者》第六期主题眼泪,《藏羚⽺的跪拜》王宗仁 2017央视《朗读者》第六期主题眼泪,《你是我不及的梦》三⽑ 2017央视《朗读者》第六期主题眼泪,《⽣如夏花》泰⼽尔 2017央视《朗读者》第六期主题眼泪,《青春》塞缪尔·乌尔曼 2017央视《朗读者》第七期主题告别,《阿长与⼭海经》鲁迅 2017央视《朗读者》第七期主题告别,《等着我吧》西蒙诺夫 2017央视《朗读者》第七期主题告别,《明年我将衰⽼》王蒙 2017央视《朗读者》第七期主题告别,《我,堂吉诃德》塞万提斯 2017央视《朗读者》第七期主题告别,《草房⼦》曹⽂轩 2017央视《朗读者》第七期主题告别,《我的理想家庭》李⽴群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勇⽓,《给我的孩⼦》海桑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勇⽓,《做⼀个战⼠》巴⾦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勇⽓,《海燕》⾼尔基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勇⽓,《莫⾼窟》余秋⾬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勇⽓,《晶莹的泪珠》陈忠实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勇⽓,《⽼夫⽼妻》冯骥才 2017央视《朗读者》第九期主题家,《少年Pi的奇幻漂流》扬·马特尔 2017央视《朗读者》第九期主题家,《猜猜我有多爱你》⼭姆·麦克布雷尼 2017央视《朗读者》第九期主题家,《⽼猫》季羡林 2017央视《朗读者》第九期主题家,《告全国民众书》清华⼤学救国会 2017央视《朗读者》第九期主题家,《推拿》毕飞宇 2017央视《朗读者》第九期主题家,《慈母情深》梁晓声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味道,《爱情的味道》张⼩娴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味道,《吃胆与⼝福》古龙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味道,《⾛出⾮洲》卡伦·布⾥克森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味道,《贝多芬传》罗曼·罗兰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味道,《红楼梦》节选《葬花吟》曹雪芹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味道,致敬叶嘉莹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味道,《红楼梦》曹雪芹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那⼀天,《时间简史》史蒂芬·霍⾦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那⼀天,《可爱的中国》⽅志敏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那⼀天,《飘》玛格丽特·⽶切尔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那⼀天,《相约星期⼆》⽶奇·阿尔博姆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那⼀天,《献给我的同代⼈》舒婷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那⼀天,《从前慢》⽊⼼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青春,《当我开始爱⾃⼰》卓别林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青春,《⼈⽣》勃兰兑斯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青春,《晃晃悠悠》⽯康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青春,《理想》流沙河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青春,《时代》艾青 2017央视《朗读者》第⼗⼆期主题青春,《给你》余秀华 来源 / 朗读者节⽬。
朗读者第十一期观后感朗读者第十一期观后感《朗读者》第11期“那一天”为主题,在朗读中分享生命中最难忘的那一天,和那些令人惊奇感动的细节。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朗读者第十一期观后感1:清晨,小鸟啁啾,把我们从沉睡中唤醒。
侧耳聆听,春花招蜂蝶,夏虫闹草野,秋风拂落叶,冬雪拍窗棂,大自然在从容不迫地朗读着四季之歌。
在人生的大舞台,无论是凡夫俗子,还是风云人物,又是怎样用真情,用阅历,来朗读他们曲折的人生,引领我们走进那丰富的内心世界呢?每周六晚8点,董卿会如约而至,在《朗读者》的节目里为大家开启一扇扇心灵之窗,让我们沐浴春风般的文字,触摸万千世界,倾听朗读者或沧桑或稚嫩的声音,一同去沉思,去游历,去流泪,去感动。
《朗读者》自今年2月18日开播以来,已有9期节目缤纷登台。
“遇见”“陪伴”“选择”“礼物”“第一次”“眼泪”“告别”“勇气”“家人”,每期的主题,从不同的视野,不同的阶层,展示人性的复杂,大爱的无私,真情的可贵。
每一次朗读,都捧出了一颗真心,都流露了真性情,如汩汩清流,浸润着屏幕前无数观众的心。
遇见,是生命的一种偶然,更是创造美好的必然。
陪伴,是平淡日子里的繁琐,更是倾其所有的付出。
选择,是人生越走越远的智慧,更是改变人生的难得机会。
勇气,是退无可退的破釜沉舟,更是摒弃世俗的果敢与担当。
让我们的学子与《朗读者》来个美丽的约会,拿起手中的笔,去记录沧桑人世中最美最强的音符,抒发观后心得,汲取成长的力量,走向属于自己的人生春天。
朗读者第十一期观后感2:朗读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会经历的学习方式,学生时代中,每一个人都在校园朗读中感悟文字表达的力量和魅力。
但是限于当时人生阅历尚浅,朗读显得较为功利,学生们更习惯用背诵一词,来替换“朗读”这一概念。
其实,朗读是一种和文字的互动,更是一种读书人和作者的内心交流,朗读若到情深处,时时刻刻会牵引情感,人们会情不自禁地在朗读过程中放缓速度,甚至干脆停下来,用心品味作者在写下这段文字时的心情。
朗读者第十一期:那一天,是你我心中的记忆人这一辈子,不是活过了多少了日子,而是记住了多少日子。
每一个被你记住的日子,都将成为生命里不可复制的那一天。
就像“面对行刑队时,想起了父亲带自己去看冰的那天”,这是《百年孤独》里奥雷利亚诺上校的回忆。
“再也没有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有那夜似的好戏”,那是《社戏》里迅哥独特的记忆。
而我们这期节目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安文彬,作为中英香港主权交接仪式的总指挥,说起那一天,他热泪纵横。
1997年7月1日零点零分零秒,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为了那一天,一个民族等待了一百五十年。
我们很容易记住那些波澜壮阔的、力挽狂澜的、全新蜕变的那一天,但其实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那一天都因为它的独特性,被标注在了时光的日历上,它注定了我们是谁。
朗读者:刘慈欣“那一天”,代表作《三体》获得了世界科幻文学的最高奖——雨果奖,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人,他是“将中国科幻文学提升至世界级水平”的人;他的作品让人脑洞大开,他被许多科幻迷和文学评论家冠以“中国科幻第一人”的美誉;但是,但是,写这部作品时,他却是电厂里一位普通的工程师,是怎样的传奇,缔造了“那一天”的荣耀?朗读者:姚建中中国照相馆是闻名中外的“中华老字号”,是国务院指定专门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拍照的单位。
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朱德、胡耀邦等领导人的标准照均为中国照相馆拍摄制作。
“那一天”,周恩来总理像普通民众一样,走进照相馆,拍下来生平最喜欢一张单寸照。
朗读者:江疏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江疏影,一个名如其人的女孩。
艺术体操出身,表演科班毕业,任性留学,攻读经济,英文看不懂,就一个一个字查,导演说她错过了中国演员最短缺的黄金时间,但是他觉得,他只有变成更好的自己,机会永远属于她。
每一次青春的挑战中,她都如梅花般勇敢地成长与怒放。
她说,其实她更像梅花那般有着不畏严寒的倔强劲儿。
她又有怎样特别的那一天呢?朗读者:金士杰对台湾话剧演员金士杰来说,在过去的65年漫长岁月里,在这两万多个日子里,那一天,被他用“奇幻”来形容,那是60岁的他,迎来他的两个龙凤胎宝宝的那一天,他在产房门口准备好了摄像机,准备迎接宝宝的第一次上镜,护士推出了2个孩子,并给他一个一个的数指头。
看《朗读者》第十一期有感400字
看《朗读者》第十一期有感400字
周六晚上,准时与《朗读者》相约。
昨晚八时零五分,伴随着青年钢琴家吴牧野悦耳动听的钢琴声,央视一套主持人董卿身着一套干练的白色职业装向观众款款走来,拉开了《朗读者》第十一期的序幕。
这一期的主题词是“那一天”。
董卿的开场白是“那一天,一定是让你难忘的一天,也许是金榜题名时,也许是洞房花烛夜,也许是19世纪的某一天,左拉、雨果、巴尔扎克,在左岸咖啡馆构思着传世之作,也许是阿姆斯特朗自身的一小步,代表着人类的一大步,被载入史册。
如果说时光的藤蔓攀爬着光阴的故事,那一天,一定是千回百转的一枝,今天就让我们和一位又一位朗读者一起来回忆那一天。
”
在科学开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离不开想象力,所以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第一位朗读者,他的想象力一定是超乎寻常的,他也把我们中国的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水准,他的.六部长篇科幻小说和三十多篇短篇科幻小说共计四百多万字,都创作于一个偏僻的小城。
刘慈欣朗读的是史蒂夫·霍金的《时间简史》中的片段。
谨以此篇,献给把他带上科幻之路的阿瑟·克拉克。
朗读者第十一期那一天开场白朗读,也是一种陪伴。
不喧哗,自有声。
什么是陪伴陪伴是温暖的,它意味着有人愿意将最美好的时间给你。
同时陪伴也是力量,让我们有可能去创造奇迹。
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失去了陪伴,人们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环顾自己的周围,总有那么些平常却不平凡的陪伴被我们忽视。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俩站着不说话,在顾城的诗里,陪伴就是这么简单而好……”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
选择无处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是海明威的选择。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选择。
选择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让我们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完善。
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
林兆铭工作在野生动物救护中心,5年的时间只有他一人坚持在这里陪伴这些动物。
这些受伤的动物有一些能康复,回归大自然,有一些则因伤势过重很快离世,在陪伴中林兆铭每天都在感受着喜悦与失去的悲伤。
今天,他朗读梭罗的《瓦尔登湖选段,献给他的动物朋友们。
“你不觉得它们是禽兽,它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林兆铭用最淳朴的朗读,将这份陪伴铭记。
人不止靠吃饭活着,我们还需要别的东西来滋养我们,让自己成长、壮大,变得更加完美。
董卿从业二十一年,一直萦绕心头的梦——《朗读者。
在这个似乎需要改变的时刻应运而生,阅读是为了让我们遇到一个更好的自己,而朗读是我们在读我们自己,我们把这个世界读给大家听。
“声音啊,虽然是用来听的,但是一旦注入了情感,就变得有分量,压在我们的心底,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
就如同陪伴,虽然是最简单的一件事情,一旦拥有了责任,便让这一生都变得无怨无悔。
陪伴你一次次的舞台,陪伴你一点点的成长。
陪伴你在勇往直前的路上不孤单,陪伴你见证一路上的美丽风景,陪伴你擦干泪水转身笑对未来。
《朗读者》第一期主题词——遇见【卷首语】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
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很久了吧。
因为很多人都觉得朗读,那是学生时代的事情,或者说它只属于一小部分人。
朗读属于每一个人。
【开场白】大家好,我是董卿。
今天,是朗读者节目第一次和观众见面,所以,我们第一期节目的主题词,也特意选择了——遇见。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
”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
”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
所以说,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
也希望从今天开始,《朗读者》和大家的遇见,能够让我们彼此之间,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朗读者》第二期主题词——陪伴【卷首语】为什么是陪伴?其实我们每一期的主题词的选择,是非常慎重的。
有时候为了一个主题词会反反复复讨论很长时间,但是陪伴是最早确定下来的主题词,而且从来没有改变过。
我想因为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
当然陪伴也是一个很平常的词。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最后陪伴就成为了一种习惯。
,就像我们的朗读者,郑渊洁、乔榛都谈到了自己,夫妻之间的陪伴,父母对孩子的陪伴。
在这期节目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杨乃斌,一个在八个月的时候失去了听力的孩子,为了能够让他像健全人一样的成长。
他的母亲,在他上小学的第一天开始就成了他的同班同学。
所以,我觉得陪伴也是一种力量。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所以希望这一期以陪伴以主题词的节目也能带给大家一段美好的陪伴。
朗读者第十一期文章内容朗诵者第十一期文章内容文章:斯蒂芬·霍金《工夫简史》朗诵佳宾:刘慈欣咱们保存正在一个巧妙无比的宇宙外,只要凭仗不凡的念象力能力鉴赏其春秋、尺度、狞恶甚至斑斓。
正在那个极为广袤的宇宙外,咱们人类所处的职位地方彷佛微乎其微,因而咱们试图了解那所有的含意,而且理解咱们正在宇宙外的脚色。
几十年前,一名驰名的迷信野做了一次地理教讲演。
他形容天球若何围绕太阴私转,而太阴又若何围绕着一个宏大的恒星散团的外口私转,咱们把那个散团称做星河系。
讲演完毕之际,立正在房子后排的一名小个子嫩夫人站起去说叙:“您讲的是一派胡言,真际上,世界是驮正在一只宏大的黑龟向上的仄板。
”那们迷信野含没傲慢的浅笑,而后问叙:“这么那只黑龟站正在甚么下面呢?”“您很聪慧,年青人,确实很聪慧,”嫩夫人说:“不外,那是一只驮着一只,不断驮高来的黑龟塔啊!”现今年夜大都人会感觉,把咱们的宇宙喻为一个有限黑龟塔的图像至关荒诞。
然而咱们凭甚么便自以为理解失更孬呢?临时记却您所知叙的—或者以为您所知叙的无关空间的常识,而后昂首凝睇夜空,您对一切这些光点作何诠释呢?它们是微弱的水焰吗?它们终究是甚么?前人曾勤奋测验考试了解宇宙,然而他们借出有开展没咱们所知叙的数教战迷信,昨天咱们领有弱无力的东西;诸如数教战迷信方式的智力东西,以及电脑战视近镜等手艺东西,迷信野还助那些东西把年夜质闭于空间的常识拼凑正在一同。
然而闭于宇宙,咱们终究知叙甚么,而且咱们何故失到那些常识呢?宇宙从那边去?它又背那边来?宇宙有一个开始吗?若是有的话,正在此之前领熟了甚么?工夫的实质是甚么?它会达到一个起点吗?咱们能正在工夫外返归到已往吗?物理教外最新的打破,使咱们有否能为此中一些悬而已决的答习题提求谜底,而新手艺是真现那些打破的局部起因。
对咱们而言,那此谜底有晨一日会变失战天球围绕太阴私转这么隐而难睹——或变失战黑龟塔同样荒诞,只要工夫能力判决。
文章:木口《畴前急》朗诵佳宾:姚修外、金婚佳耦忘失新近长年时各人诚老实恳说一句附件是一句朝晨上水车站少街暗中无止人售豆乳的小店冒着冷气畴前的日色变失急车,马,邮件皆急平生只够爱一小我私家畴前的锁也都雅钥匙精巧有样子您锁了附件人野便懂了文章:圆志敏《心爱的外国》朗诵佳宾:安文彬伴侣!外国事熟育咱们的母亲。
《xx读者》第一期“遇见”1、文章:《xx大师》老舍xx读者:xx2、文章:“Blowing in the Wind”《答案在风中飘扬》Bob Dylan 鲍勃.迪伦xx读者:xx、xx、xx、xx3、文章:xx给儿子的结婚致辞xx读者:xx4、文章:xx情诗节选xx读者:xxxx、xx5、文章:《愿你慢慢xx》xxxx读者:张梓琳6、文章:《别丢掉》林徽因“Don’t Cast Away”翻译:xxxx读者:xx第二期“陪伴”1、文章:《门前》xxxx读者:xx2、文章:《父与子》xxxx读者:xxxx3、文章:《不为什么》冰心xx读者:xx4、文章:《百合花开》xxxx读者:xx5、文章:“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瓦尔登湖》选段Henry David Thoreau 亨利.戴维.梭罗xx读者:xx6、文章:“I am willing that it is a torrent”《我愿是激流》Petofi Sandor 裴多菲.山陀尔朗读者:乔榛xx妹第三期“选择”1、文章:《老人与海》xxxx读者:xx2、文章:《泥泞》xxxx读者:秦玥飞、陈旖雪、陈昱璇、周璇、杨琪、谭腾蛟3、文章:《一封信》xxxx读者:xx4、文章:《奶奶的星星》xxxx读者:xx5、文章:《陋室铭》xxxx读者:“汉字叔叔”理查德6、文章:“If”《如果》Rudyard Kipling拉迪亚德·吉卜林xx读者:xx【第四期:礼物】1.xx读者:xx朗读篇目:《背影》朱自清2.xx读者:xx朗读篇目:《自行车之歌》xx3.xx读者:xx朗读篇目:《姥姥语录》xx4.xx读者:xx朗读篇目:《至大无外》选自纪录片:《故宫100》5.xx读者:xx朗读篇目:《握紧你的右手》毕淑敏6、xx读者:xx教授的学生、朋友朗读篇目:《让我怎样感谢你》xx【第5期:第一次】1、xx读者:xx朗读篇目:《平凡的世界》节选xx2、xx读者:xx朗读篇目:《xx·xx与死亡圣器》节选J·K·xx3、xx读者:xx朗读篇目:《灯》xx4、xx读者:xx朗读篇目:《一句顶一万句》节选xx5、xx读者:xx朗读篇目:《xx·赤壁xx》xx6、xx读者:xx朗读篇目:《天地九重》xx【第6期:眼泪】1、xx读者:xx朗读篇目:《藏羚羊的跪拜》xx2、xx读者:xx朗读篇目:《写给母亲》xx3、xx读者:xxxx朗读篇目:《你是我不及的梦》三毛4、xx读者:张家敏朗读篇目:《xx花》xx5、xx读者:xx和学生朗读篇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奥斯特洛夫斯基【第七期:告别】1、xx读者:xx朗读篇目:《阿长与<xx>》xx2、xx读者:xxxx朗读篇目:《堂吉诃德》节选塞万提斯3、xx读者:xx朗读篇目:《草房子》xx4、xx读者:xx朗读篇目:《我的理想家庭》老舍5、xx读者:维和xx和xx朗读篇目:《等着我吧》xx6、xx读者:xx朗读篇目:《明年我将衰老》xx【第八期:勇气】1、xx读者:xx朗读篇目:《晶莹的泪珠》xx2、xx读者:xx,xx朗读篇目:《xx》xx3、xx读者:秋爸爸、秋妈妈朗读篇目:《给我的孩子》xx4、xx读者:xx朗读篇目:《做一个战士》xx5、xx读者:xx朗读篇目:《xx》xx6、xx读者:xx和好友朗读篇目:《xx》、《在xx》余秋雨、xx【第九期:家】1、xx读者:xx朗读篇目:《少年pi的奇幻漂流》扬·马特尔2、xx读者:xx朗读篇目:《xx情深》xx3、xx读者:xxxx朗读篇目:《猜猜我有多爱你》山姆•xxxxxx4、xx读者:xx朗读篇目:《推拿》xx5、xx读者:xx朗读篇目:《老猫》xx6、xx读者:xx朗读篇目:《告全国民众书》【第十期:味道】1、xx读者:xx朗读篇目:《爱情的餐桌》2、xx读者:xx朗读篇目:《吃胆与口福》3、xx读者:xx朗读篇目:《走出xx》4、xx读者:xx朗读篇目:《xx传》xxxxxx·xxxxxx·xx5、xx读者:xx朗读篇目:粤语《葬花吟》xx6、xx读者:xx朗读篇目:《咏莲》xx【第十一期:那一天】1、xx读者:刘慈欣(他的作品让人脑洞大开,他被许多科幻迷和文学评论家冠以“中国科幻第一人”的美誉;他是“将中国科幻文学提升至世界级水平”的人,其代表作《三体》获得了世界科幻文学的最高奖——雨果奖,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人。
《朗读者》第十一期“那一天”语录,文章整理
简介:那一天时光的藤蔓攀爬着光阴的故事,记忆的笔尖书写着过往的美好。
那一天,是江疏影直面未来无悔做出选择的勇气;那一天,是安文彬喜极而泣见证香港回归的历史印记;那一天,是金士杰人生如戏变身奶爸的奇幻之旅;那一天,是刘慈欣获得“雨果奖”深获肯定继续前行的动力;那一天,是姚建中镜头定格的每一帧相聚别离;那一天,是郭琨克服艰险建设中国南极长城站的伟大壮举。
语录:时光悄然而逝,思绪攀缘而上;记忆里的回声百结千绕,那一天的清辉划过眉梢;倚窗伴阁相望,回味那天味道,难忘美好抑或荣耀,你来我往短暂停靠,感悟成长相伴奇妙,那一天的故事总有味道。
那一天,在一段故事里;那一天,在他们笔尖的文字中~你的“那一天”,又有什么故事呢?
那一天,也许是金榜题名时,亦或是他乡遇故知。
那一天,我们生命里有了特别,有了我们一生难忘的回忆。
本期节目,让我们随#董卿# 一起聆听“那一天”的故事,感悟“那一天”的美好!
第一位朗读者:刘慈欣
《时间简史》——霍金
第二位朗读者:姚建中
第三位朗读者:安文彬
《可爱的中国》——方志敏
第四位朗读者:金士杰
《相约星期二》——米奇·阿尔博姆
第五位朗读者:江疏影
《飘》玛格丽特·米歇尔
第六位朗读者:郭琨
《献给我的同代人》——舒婷
第七位朗读者:王铮亮
《时间都去哪儿》——王铮亮。
《朗读者》第十一期主题词-【那一天】1.我们很容易记住那些波澜壮阔的力挽狂澜的全新蜕变的那一天,但其实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那一天都因为它的独特性,被标注在了时光的日历上,它注定了我们是谁。
——董卿2.《时间简史》超越了普通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它给我们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也就是宇宙观,霍金的超人之处在于,他打通了专家和普通人之间的壁垒,他在大学期间有两大爱好,一个是古典音乐,还有一个就是科幻小说。
这两者让他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北京大学世界传记研究中心主任、国际传记文学学会创始人赵白生3.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木心《从前慢》4.《从前慢》,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倒不是说要去过多慢的日子,而是希望有这样一份能慢下来的从容与自由。
——董卿5.“明天再去想吧,那时我就经受住一切了。
毕竟,明天又会是另外的一天呢。
”——选自《飘》6.那一天一定是让你难忘的一天,也许是金榜题名时,也许是洞房花烛夜;也许是19世纪的某一天,左拉、雨果、巴尔扎克在塞纳河畔的左岸咖啡馆构思着传世之作;也许是阿姆斯特朗自身的一小步、代表人类的一大步,被载入史册。
——开场白7.莫里说:“事实上,如果没有家庭,人们便失去了可以支撑的根基”爱,是至高无上的。
没有了爱,我们就成了折断翅膀的小鸟。
家人不会起身告别离去,家人对你的关心,是无时不刻,而且形影不离。
如果你想体验对另外一个人承担责任,想学会如何去给予最深的爱与关怀,那么你就应该有孩子。
爱!爱是唯一理智的行为——《相约星期二》米奇·阿尔博姆8.先行者是孤独的,他们往往没有留下姓名。
留下歪歪斜斜的脚印,为后来者签署通行证。
——舒婷9.人这辈子,不是活过了多少日子,而是记住了多少日子。
每一个被你记住的日子,都将成为生命里不可复制的那一天。
《朗读者》第一期“遇见”1、文章:《宗月大师》老舍朗读者:濮存昕2、文章:“Blowing in the Wind”《答案在风中飘扬》Bob Dylan 鲍勃.迪伦朗读者:蒋励、柴溪、李雪峰、魏保珠3、文章:柳传志给儿子的结婚致辞朗读者:柳传志4、文章:朱生豪情诗节选朗读者:周小林、殷洁5、文章:《愿你慢慢长大》刘瑜朗读者:张梓琳6、文章:《别丢掉》林徽因“Don’t Cast Away”翻译:许渊冲朗读者:许渊冲第二期“陪伴”1、文章:《门前》顾城朗读者:董卿2、文章:《父与子》郑渊洁朗读者:郑渊洁郑洪升3、文章:《不为什么》冰心朗读者:杨乃斌4、文章:《百合花开》林清玄朗读者:蒋雯丽5、文章:“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瓦尔登湖》选段Henry David Thoreau 亨利.戴维.梭罗朗读者:林兆铭6、文章:“I am willing that it is a torrent”《我愿是激流》Petofi Sandor 裴多菲.山陀尔朗读者:乔榛唐国妹第三期“选择”1、文章:《老人与海》海明威朗读者:王千源2、文章:《泥泞》迟子建朗读者:秦玥飞、陈旖雪、陈昱璇、周璇、杨琪、谭腾蛟3、文章:《一封信》麦家朗读者:麦家4、文章:《奶奶的星星》史铁生朗读者:徐静蕾5、文章:《陋室铭》刘禹锡朗读者:“汉字叔叔”理查德6、文章:“If”《如果》Rudyard Kipling拉迪亚德·吉卜林朗读者:郭小平【第四期:礼物】1.朗读者:李亚鹏朗读篇目:《背影》作者:朱自清2.朗读者:胡玮炜朗读篇目:《自行车之歌》作者:苏童3. 朗读者:倪萍朗读篇目:《姥姥语录》作者:倪萍4.朗读者:单霁翔朗读篇目:《至大无外》选自纪录片:《故宫100》5.朗读者:赵蕊蕊朗读篇目:《握紧你的右手》作者:毕淑敏6、朗读者:赵家和教授的学生、朋友朗读篇目:《让我怎样感谢你》作者:汪国真【第5期:第一次】1、朗读者:王学圻朗读篇目:《平凡的世界》节选作者:路遥2、朗读者:柯洁朗读篇目:《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节选作者:J·K·罗琳3、朗读者:许镜清朗读篇目:《灯》作者:巴金4、朗读者:刘震云朗读篇目:《一句顶一万句》节选作者:刘震云5、朗读者:王佩瑜朗读篇目:《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6、朗读者:杨利伟朗读篇目:《天地九重》作者:杨利伟【第6期:眼泪】1、朗读者:陆川朗读篇目:《藏羚羊的跪拜》作者:王宗仁2、朗读者:斯琴高娃朗读篇目:《写给母亲》作者:贾平凹3、朗读者:丁一舟赖敏朗读篇目:《你是我不及的梦》作者:三毛4、朗读者:张家敏朗读篇目:《生如夏花》作者:泰戈尔5、朗读者:张鲁新和学生朗读篇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第七期:告别】1、朗读者:姚晨朗读篇目:《阿长与<山海经>》作者:鲁迅2、朗读者:程何刘阳朗读篇目:《堂吉诃德》节选作者:塞万提斯3、朗读者:曹文轩朗读篇目:《草房子》作者:曹文轩4、朗读者:李立群朗读篇目:《我的理想家庭》作者:老舍5、朗读者:维和英雄和张国强朗读篇目:《等着我吧》作者:西蒙诺夫6、朗读者:王蒙朗读篇目:《明年我将衰老》作者:王蒙【第八期:勇气】1、朗读者:江一燕朗读篇目:《晶莹的泪珠》作者:陈忠实2、朗读者:汪明荃,罗家英朗读篇目:《老夫老妻》作者:冯骥才3、朗读者:秋爸爸、秋妈妈朗读篇目:《给我的孩子》作者:王海桑4、朗读者:李宁朗读篇目:《做一个战士》作者:巴金5、朗读者:翟墨朗读篇目:《海燕》作者:高尔基6、朗读者:樊锦诗和好友朗读篇目:《莫高窟》、《在敦煌》作者:余秋雨、季羡林【第九期:家】1、朗读者:王耀庆朗读篇目:《少年pi的奇幻漂流》作者:扬·马特尔2、朗读者:梁晓声朗读篇目:《慈母情深》作者:梁晓声3、朗读者:邹市明冉莹颖朗读篇目:《猜猜我有多爱你》作者:山姆•麦克布雷尼4、朗读者:毕飞宇朗读篇目:《推拿》作者:毕飞宇5、朗读者:赵文瑄朗读篇目:《老猫》作者:季羡林6、朗读者:潘际銮朗读篇目:《告全国民众书》【第十期:味道】1、朗读者:张小娴朗读篇目:《爱情的餐桌》作者:张小娴2、朗读者:胡忠英朗读篇目:《吃胆与口福》作者:古龙3、朗读者:张艾嘉朗读篇目:《走出非洲》作者:卡伦·布里克森4、朗读者:吴纯朗读篇目:《贝多芬传》作者:罗曼·罗兰5、朗读者:叶锦添朗读篇目:粤语《葬花吟》作者:曹雪芹6、朗读者:叶嘉莹朗读篇目:《咏莲》作者:叶嘉莹【第十一期:那一天】1、朗读者:刘慈欣(他的作品让人脑洞大开,他被许多科幻迷和文学评论家冠以“中国科幻第一人”的美誉;他是“将中国科幻文学提升至世界级水平”的人,其代表作《三体》获得了世界科幻文学的最高奖——雨果奖,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人。
朗读者观后感第十一期朗读者观后感第十一期一他是香港回归的“功臣”却没有出现在影像资料上1997年7月1日零时零分零秒,在香港回归交接典礼上,中国国旗准时升起,香港的主权如期回归祖国。
有一个没有出现在影像资料上的身影,戴着耳机,背着两节很重的电池。
国旗升起来,仪式结束以后,他流着泪,已全然不知还有天有地有自己,因为太紧张太集中,他感到周围一切都不存在。
他的眼里,只有那面五星红旗。
看着五星红旗飘扬的空中,他终于如释重负。
这个人,就是我国资深外交官、前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安文彬。
为了能让中国国旗在零时零分零秒在香港上空升起,他与英方代表进行了16轮谈判。
为争取香港早回归两秒怒怼英国人1996年年底,安文彬率领交接仪式筹备小组进入香港开始前期工作。
然而,如此主权交接世界上尚无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举办过类似的交接仪式的先例。
于是,一切只能由自己设计策划。
在具体安排中,最关键的是要完成中央交给筹备小组的一个重之又重的任务:确保中国国旗必须要在7月1日的零时零分零秒准时升起,让香港的主权准时回归祖国。
在节目现场,安文彬回忆道,“我们每一次的谈判都只为2秒钟。
我跟英方说我们的国旗一定要在零时零分零秒升起来,主权回归,分秒必争,这件事情毋庸置疑。
所以你们的旗子一定要在23点59分58秒降落,当时英方非常不认同,他们不给我们这两秒,所以我们前前后后为这件事情进行了无数次的谈判。
”2秒钟,对当时的中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香港不能准时回归!升旗晚2秒,英国殖民香港就多2秒。
一般谈判他们都坐着,穿着西服笔挺,非常心平气和地谈话。
尽管安文彬心里已经千层浪万重山的,但他还是有外交官的风度,因为代表国家。
2秒钟,对当时的中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香港不能准时回归!升旗晚2秒,英国殖民香港。
朗读者第十一期主习题词、开场白、卷首语朗诵者第十一期主题辞、收场皂、卷尾语
《朗诵者》第十一期主题辞——这一地
卷尾语
人那辈子,没有是活过了几多日子,而是记着了几多日子。
每个被您记着的日子,皆将成为熟命面不成复造的这一地。
便像“面临止刑队时,念起了女亲带给本人来看炭的这地。
”那是《百年孤单》面,奥雷利亚诺上校的回顾。
“再也出有这夜似的孬豆也没有再有这夜似的孬戏。
”这是《社戏》面,讯哥共同的忘忆。
而咱们那期节纲傍边,最使尔打动的是安文彬做为外英香港主权交代典礼的总指挥,提及这一地,他冷泪擒竖,1997年7月1日整点整分整秒,五星红旗正在香港上空冉冉降起,为了这一地,一个平易近族期待了一百五十年。
咱们很容难记着这些波涛壮阔的,力挽狂澜的,齐新变质的这一地。
但其真无论伟年夜借是平庸,这一地皆果为他的共同性,被标注正在了光阴的日历上,它注定了咱们是谁。
您的这一地终究领熟了甚么样的故事。
收场皂
咱们昨天那期节目标主题辞是:这一地。
这一地必然是让您易记的一地,兴许是金榜落款时,兴许是洞房花烛夜,兴许是十九世纪的XXXX一地,右推、雨因、巴我扎克正在右岸咖啡馆构思者着传世之做;兴许,是阿姆斯特朗本身的一小步,代表人类的一年夜步,被载进史乘。
若是说,光阴的藤蔓攀登着时光的故事,这一地,必然是千归百转的一枝。
昨天便让咱们战一名又一名朗诵者一同,去回忆这一地。
附件附件附件。
朗读者第十一期文章内容朗诵者第十一期文章内容文章:斯蒂芬·霍金《时刻简史》朗诵嘉宾:刘慈欣咱们生存在一个美妙无比的国际中,只需凭仗特殊的幻想力才干鉴赏其年纪、标准、暴烈乃至美丽。
在这个极端广袤的国际中,咱们人类所在的位置如同微乎其微,因而咱们企图了解这全部的意义,并且了解咱们在国际中的人物。
几十年前,一位出名的科学家作了一次天文学演说。
他描绘地球怎么环绕太阳公转,而太阳又怎么环绕着一个巨大的恒星集团的中心公转,咱们把这个集团称作银河系。
演说完毕之际,坐在屋子后排的一位小个子老妇人站起来说道:“你讲的是一派胡言,实际上,国际是驮在一只巨大的乌龟背上的平板。
”这们科学家显露傲慢的浅笑,然后答道:“那么这只乌龟站在什么上面呢?”“你很聪明,年青人,确实很聪明,”老妇人说:“不过,这是一只驮着一只,一向驮下去的乌龟塔啊!”当今大多数人会觉得,把咱们的国际喻为一个无限乌龟塔的图象适当荒唐。
可是咱们凭什么就自以为了解得更好呢?暂时忘却你所知道的—或许以为你所知道的有关空间的常识,然后昂首凝睇夜空,你对全部那些光点做何解说呢?它们是细小的火焰吗?它们终究是什么?古人曾尽力测验了解国际,可是他们还没有发展出咱们所知道的数学和科学,今日咱们具有强有力的东西;比如数学和科学方法的智力东西,以及电脑和望远镜等技能东西,科学家凭借这些东西把许多关于空间的常识凑集在一同。
可是关于国际,咱们终究知道什么,并且咱们何故得到这些常识呢?国际从何处来?它又向何处去?国际有一个初步吗?假如有的话,在此之前发生了什么?时刻的实质是什么?它会抵达一个结尾吗?咱们能在时刻中回来到曩昔吗?物理学中最新的打破,使咱们有或许为其间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供给答案,而新技能是完成这些打破的部分原因。
对咱们而言,这此答案有朝一日会变得和地球环绕太阳公转那么清楚明了——或变得和乌龟塔相同荒唐,只需时刻才干判决。
文章:木心《早年慢》朗诵嘉宾:姚建中、金婚配偶记住新近少年时咱们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朝晨上火车站长街漆黑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早年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终身只够爱一个人早年的锁也美观钥匙精巧有姿态你锁了人家就懂了文章:方志敏《心爱的我国》朗诵嘉宾:安文彬朋友!我国是生育咱们的母亲。
朗读者(第十一期):那一天一个人!一段文!朗读者(第十一期)主题词:那一天-那一天! ... ...当你听到这个词,你会想起哪一天呢?!我在想,可能每个人的回答都会有点不一样吧。
有的人可能一下子就想起了最刻骨铭心的那一天;有的人可能有不只一两个难忘的那一天;还有的人可能脑海里一瞬间会一片空白,想不起那一天究竟是哪一天?......-或许还有人会想起仓央嘉措在吟唱: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或许还有人会声情并茂地唱起杨坤的那首经典歌曲:记得那一天上帝安排我们见了面我知道我已经看到了春天-记得那一天带着想你的日夜期盼迫切地不知道何时再相见-记得那一天等待在心中点起火焰我仿佛看到了命运的终站......-董卿说:"每一个被你记住的日子,都将成为生命里不可复制的那一天。
就像面对行刑队时,想起了父亲带自己去看冰的那天... 这是《百年孤独》里奥雷利亚诺上校的回忆;再也没有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有那夜似的好戏... 那是《社戏》里迅哥独特的记忆。
......那一天的寒江孤舟里,柳宗元遗世而独立;那一天的杏花微雨中,戴望舒走进了那条巷子,遇见了那个打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那一天,徐志摩轻轻的挥手告别了康桥;那一天,阿基米德用一个支点撑起了地球"……是啊,大千世界,人生百态。
生命中一个又一个的“那一天”,组构成了我们人生路上,那些最值得标记的那风景。
--这一期的朗读嘉宾,看上去似乎没那么多熟面孔,没那么引人注目。
但当你听完他们的“那一天”,却深深感受到了一种感动,甚至震撼。
-安文彬的那一天是:1997年7月1日,那一天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
作为中方回归交接仪式筹备组的组长,安文彬与英方代表无数次斡旋,终于为国争取了宝贵的2秒,让五星红旗在1997年7月1日0时0分0秒准时升起。
说起那一天,他热泪纵横!--中国南极科考事业的开拓者,中国南极长城站首任站长郭琨的‘那一天’是1984年11月20日...那天,郭琨率领考察队员在冰封雪埋的极地世界里,创下了仅用40天建成长城站的壮举。
朗读者第十一期文章内容
文章:斯蒂芬·霍金《时间简史》
朗读嘉宾:刘慈欣
我们生存在一个奇妙无比的宇宙中,只有凭借非凡的想象力才能鉴赏其年龄、尺度、狂暴甚至美丽。
在这个极其广袤的宇宙中,我们人类所处的地位似乎微不足道,因此我们试图理解这一切的含义,并且了解我们在宇宙中的角色。
几十年前,一位着名的科学家作了一次天文学讲演。
他描述地球如何围绕太阳公转,而太阳又如何围绕着一个巨大的恒星集团的中心公转,我们把这个集团称作银河系。
讲演结束之际,坐在屋子后排的一位小个子老妇人站起来说道:”你讲的是一派胡言,实际上,世界是驮在一只巨大的乌龟背上的平板。
”这们科学家露出高傲的微笑,然后答道:“那么这只乌龟站在什么上面呢?”“你很聪明,年轻人,的确很聪明,”老妇人说:“不过,这是一只驮着一只,一直驮下去的乌龟塔啊!”
当今大多数人会觉得,把我们的宇宙喻为一个无限乌龟塔的图象相当荒谬。
但是我们凭什么就自认为了解得更好呢?暂时忘却你所知道的—或者认为你所知道的有关空间的知识,然后抬头凝望夜空,你对所有那些光点做何解释呢?它们是微小的火焰吗?它们究竟是什么?
古人曾努力尝试理解宇宙,但是他们还没有发展出我们所知道的数学和科学,今天我们拥有强有力的工具;诸如数学和科学方法的智力工具,以及电脑和望远镜等技术工具,科学家借助这些工具把大量关于空间的知识拼凑在一起。
但是关于宇宙,我们究竟知道什么,并且我们何以得到这些知识呢?宇宙从何处来?它又向何处去?宇宙有一个开端吗?如果有的话,在此之前发生了什么?时间的本质是什么?它会到达一个终点吗?我们能在时间中返回到过去吗?
物理学中最新的突破,使我们有可能为其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答案,而新技术是实现这些突破的部分原因。
对我们而言,这此答案有朝一日会变得和地球围绕太阳公转那么显而易见——或变得和乌龟塔一样荒谬,只有时间才能裁决。
文章:木心《从前慢》
朗读嘉宾:姚建中、金婚夫妇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文章: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朗读嘉宾:安文彬
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
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
以言气候,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适宜于孩儿们的偎依。
以言国土,中国土地广大,纵横万数千里,好像我们的母亲是一个身体魁大、胸宽背阔的妇人,
中国土地的生产力是无限的;地底蕴藏着未开发的宝藏也是无限的;这又岂不象征着我们的母亲,保有着无穷的乳汁,无穷的力量,以养育她四万万的孩儿?我想世界上再没有比她养得更多的孩子的母亲吧。
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这好像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天姿玉质的美人,她的身体的每一部份,都有令人爱慕之美。
中国海岸线之长而且弯曲,照现代艺术家说来,这象征我们母亲富有曲线美吧。
中国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起了一座万里长城和开凿了几千里的运河,这就证明中国民族伟大无比的创造力?
中国在战斗之中一旦得到了自由与解放,这种创造力,将会无限的发挥出来。
到那时,中国的面貌将会被我们改造一新。
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健康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
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
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相信的,朋友!
文章:米奇·阿尔博姆《相约星期二》
朗读嘉宾:金士杰
“好吧,我的朋友,今天谈家庭怎么样?
”家庭,“他思考了一会儿。
”嗯,你已经看见了我的家庭,都在我的周围。
“
他点头示意我看书架上的那些照片,有莫里小时候同他祖母的合影,有莫里年轻时同他弟弟大卫的合影,还有他和妻子夏洛特以及两个儿子的合影。
莫里说:”事实上,如果没有家庭,人们便失去了可以支撑的根基。
我生病以来越来越感受到这一点。
如果你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支持。
爱抚。
照顾和关心,你拥有的东西便少得可怜,爱是至高无上的,正如我们的大诗人奥登说的那样,‘我们必须相爱,否则死亡。
’这句子真好不是吗?“
”没有了爱,我们便成了折断翅膀的小鸟。
“
”我现在生这种病,这个渐冻症,我想要是我离了婚,或是独居一个人,或是膝下没有子女的话。
这病——会是加倍地难以忍受。
我不敢肯定我是否应付得了它。
当然,会有朋友,朋友,同事来探望我。
但这和家人不一样。
家人不会起身告别离去,接人对你的关心,是无时不刻,而且形影不离。
“
”那是一种精神上的安全感——知道你的家人总是在一旁守护着你。
“
我对莫里谈了我们这一代人在生育孩子上的矛盾心理,我们视孩子为自己事业上的绊脚石,然而,莫里培养了两个富有爱心的儿子。
他们像父亲一样勇于表露感情。
每当他们父子三个坐在一起时,常常会有瀑布般的感情宣泄,亲吻,打趣,相拥在床边,
几只手握在一块。
莫里说了”有很多年轻的夫妻会问我‘莫里啊,我们不知道应不应该生个孩子’,我只会简单地说一句话,如果你想体验怎样对另一个人承担责任,想学会如何去给予最深的爱与关怀,那么你就应该有孩子。
“
你必须追寻生命而且拥抱生命!而且,当你这么做了的时候,生命也会回过来拥抱你,而这种经验是你永远没办法想象的!
爱!爱是唯一理智的行为。
文章: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朗读嘉宾:江疏影
”你再也不爱我了?“
”是这样。
“
”可是——可是我爱你呢,“她固执地说,好像是个孩子,她依然觉得只要说出自己的期望就能实现那个希望似的。
”那就是你的不幸了。
“她急忙抬起头来,看看这句话背后有没有玩笑的意味,但是没有。
她默默地望着他上楼,感到嗓子里痛得厉害,仿佛要窒息了。
随着楼上穿堂里他的脚步声渐渐消失,她觉得这世界上对她关系重大的最后一个人也不复存在了。
此刻她心里是一片恍恍惚惚的麻木,她依据曾经的经验懂
得,这种麻木会很快变为剧痛,就像肌肉被外科医生的手术刀突然切开时,最初一刹那是没有感觉的,接着才开始剧痛起来。
”我现在不去想它。
“她唯一需要的是有个歇息的空间来熬受痛苦。
她一想到塔拉就似乎有一只温柔而冷静的手在悄悄抚摩她的心似的。
她感觉得到乡下黄昏时的宁静气氛像祝祷时的幸福感一样笼罩在她周围,感觉得到落在广袤的绿白相映的棉花田里的露水,看得见跌宕起伏的丘陵上那些赤裸的红土地和郁郁葱葱的松树。
她从这幅图景中受到了鼓舞,内心隐隐地感到宽慰,因此心头的痛苦和悔恨也减轻了一些。
她具有她的家族那种不承认失败的精神,即使失败就摆在眼前。
如今就凭这种精神,她把下巴高高翘起。
”我明天回塔拉再去想吧。
那时我就经受得住一切了。
毕竟,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
“
文章:舒婷《献给我的同代人》
朗读嘉宾:郭琨、郭琨、陈波、王荣辉、陈剑桥、柴晓峰、于津洲、戴宇飞
他们在天上
愿为一颗星
他们在地上
愿为一盏灯
不怕显得多么渺小
只要尽其可能
唯因不被承认
才格外勇敢真诚
即使像眼泪一样跌碎
敏感的大地
处处仍有
持久而悠远的回声
为开拓心灵的处女地
走入禁区,也许——
就在那里牺牲
留下歪歪斜斜的脚印
给后来者()
签署通行证朗读者江疏影玛格丽特·米切尔《飘》朗读者金士杰米奇·阿尔博姆《相约星期二》朗读者第十一期主题词、开场白、卷首语朗读者第十期主题词、开场白、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