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民主政治思想.ppt
- 格式:ppt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1
试论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人民主权思想被看作卢梭思想的核心理论。
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的主张如下:第一,在社会契约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他们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
第二,人民主权的实质是“公意”的体现和运用。
“公意”不同于“众意”,它代表的是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是所有人的共同利益与意志表达的结果。
第三,主权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转让、代表。
因为主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公意的运用,是集体的生命。
这种共同意志是不能分割、转移或代表的。
第四,政府是人民行使主权的工具。
它是政府、公民和主权者之间的中介。
主权是精神力量,而政府是行动力量。
把人民的权力交给政府,政府是君主的执行者,人民的公仆。
政府借助人民的力量,按照人民的意志行事,人民可以限制、变更或收回委托管理的权力。
第五,人民是立法者,立法权属于人民。
人民立法原则包括法律意志和法律对象的普遍性。
法律的普遍性意味着任何个人都无权制定法律,只有主权者才能制定法律;法律客体的普遍性意味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让-雅克·卢梭第六,人民主权不受任何限制。
卢梭认为,从社会契约中诞生的人类共同体是一种具有道德崇高性的普遍善,因此没有必要对共同体进行限制。
社会契约的结果不是人们把自己奉献给君主,而是人们互相给予。
第七,人民主权的实现是直接民主。
卢梭认为,实行直接民主可以让人民参与统治自己,从而更容易行使主权。
它以卢梭的人民主权和公意思想为基础,以自由平等为核心,旨在建立一个人民真正拥有主权的民主共和国。
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是人类政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人类的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他根据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所提出的,在本意上是真诚的,具有人民性,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不管在理论方面还是现实中,“人民主权”思想都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1.卢梭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主权在民的口号,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反映了封建统治下各国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和要求,不仅促进了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而且促进了各国的民主化进程,为民主革命做出了贡献。
孟德斯鸠、卢梭的政治思想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一)孟德斯鸠的法的精神1 .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全部政治理论的核心。
他运用历史的方法从经验和事实出发去探寻国家和法律制度的存在规律,以便为解决社会政治问题提供普遍适用的政治原则。
2 .“法的精神”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与影响、制约它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体现为一种规律性。
3 .提出“法的精神”的目的:(1) 立法者掌握了法的精神中体现的原则,就能够制定出符合人类理性的政治法律制度,建立起理想的社会。
(2) 人民掌握了“法的精神”,就能遵纪守法,使理想的社会制度长治久安。
4 .意义。
“法的精神”强调国家政治法律制度与各种相关因素之间的必然性关系,表明孟德斯鸠已从国家外部寻找国家运动的规律了,这种认识是非常深刻的。
孟德斯鸠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证国家政治法律制度受客观规律支配的思想家。
5 .局限性.孟德斯鸠还没能找到国家政治法律制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他不仅将一个国家的良法善政寄托在立法者的智慧上,而且宣扬了一种法律决定一切、法律万能的观点,认为只要有了一种好的法律制度,就可以实现理想的社会。
这表明“法的精神”仍是历史唯心主义的。
(二)政体的分类1 .国家政体可以分为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三种。
2 .共和政体又分为民主政体和贵族政体两种。
民主政体由全体人民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贵族政体是由一部分人民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政体。
3 .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人依据法律执政的政体,君主掌握最高权力。
君主、贵族阶级和政治团体是构成君主政体的三个要素。
4 .专制政体是由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的政体。
5 .孟德斯鸠反对专制政体,主张实行共和政体成君主政体。
(三)政体原则1 .涵义。
政体原则可以解释为使政体行动的东西,是使政体运动的人类的感情。
它贯穿在政体之中,指导一切、推动一切,并且恢复一切。
2 .民主政体的原则是品德。
主要是指爱祖国、爱平等、爱法律的政治品德,其中心是要求人们遵守法律。
透过《社会契约论》看卢梭的民主政治观对于卢梭,大家可谓耳熟能详,其成名作《社会契约论》更被后人们所精精乐道。
卢梭在写《社会契约论》之前,当时社会存在两大根本对立的派别,即为专制统治提供辩护的主权说以及鼓吹社会民主的人权论。
主权说的代表霍布斯认为,在社会和国家出现以前,曾经有过一种既无社会也无国家的自然状态,每个人在其间均享有充分的自由权利,尔后,为了免于相互之间使用暴力的威胁,人们联合起来组成了社会,人们在组成国家后已把全部自然权利转让给了主权者。
民主论者所全力反对的恰好是上述这种超越一切制约的权力。
洛克认为,那种关于把全部权利上交给主权者的主张荒唐得近乎滑稽。
人们组成国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由、财产和安全,如果把一切权利都转让了出去,使君主有权任意处置自己的自由及生命,那么这与自然状态下有何区别?天赋人权绝不可转让或遭剥夺,保护这些权利正是政府存在的目的,抹煞人权的国家没有存在的意义,而侵犯人权的政府即是暴政、专制。
卢梭的政治思想具有独特性,与上述两派都有不少差异。
他对霍布斯的主权在君说大张挞伐,提出主权在民的主张;同时,他又否认洛克关于天赋人权不可转让的理论,认为主权者有权且必须执有公民转让的全部权利。
他的主权论的出发点与当时流行的做法一致,也是从一种假想存在过的自然状态开始。
在讨论了人们何以要缔结契约并组成社会之后,卢梭对霍布斯关于全部权利转让给君主的学说进行了一番猛烈的抨击,并把自己的主张归结如下:"这些条款,确切地加以理解后,尽可以归纳为一句话,那就是:每个结合者及其自己的一切权利全部转让给整个集体。
"后面这句话非常重要,因为,这正是他主权说立论的基础。
对于主权者,卢梭作出了如下的定义:"这一由全体个人的结合而形成的公共人格,以前称为城邦,现在则称为共和国或政治体;当它消极时,它的成员称它为国家,当它积极时,就称它为主权者。
"于此,我们便看到了卢梭的理论中十分重要的两个方面:一是他个人权利全部上交给集体的主张,二是他关于主权者即是人民全体的人民主权说。
浅析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摘要:人民主权是西方近代政治思想的一个核心内容,卢梭是人民主权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其《(社会契约论》一书中他从公意出发系统地论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虽然在理论上有不可忽视的缺陷,但在倡导民主政治的道路上是重要的里程碑,为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如今,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已成为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光辉的篇章,其政治理念仍然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各种政治制度。
关键词:卢梭;公意;人民主权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是社会契约论的根本观点,也是社会契约论的精神所在,人民主权的思想倡导自由和平等,激烈地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思想。
“要寻找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得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其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在订立社会契约时,把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都转让给整个集体,同时又从这个集体“获得自己本身所渡让给他的同样的权利,所以人们就得到了自己所丧失的一切东西的等价物以及更大的力量来保全自己的所有。
”。
社会公约即是“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
”正是基于这种社会公约,卢梭提出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虽然受阶级与时代的局限,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民主,但是这种思想对于人民民主意识的觉醒,反对封建专制集权统治来说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人民主权思想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追求自由和平等。
一、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18世纪的欧洲是资本主义蓬勃兴起的时期,同时也是封建专制统治逐渐土崩瓦解的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和激烈化,价值观念冲突严重,启蒙运动在法国的掀起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开启了辉煌的新时代。
让·雅克·卢梭作为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法国大革命思想先驱者。
卢梭出身寒微,生活困苦,境遇悲惨,属于当时法国的第三阶层,贫寒困苦、饱受压迫、居无定所的生活使他体验了社会的不公,辗转于社会最底层让他了解到穷人的悲哀,这些经历让他对于封建制度重压下的民众疾苦感同身受,他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痛恨封建专制集权,这些使他成为启蒙运动中的思想激进派,他代表当时的小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对封建专制集权进行了激烈、彻底地批判,所以说他的民主思想在当时具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卢梭的思想观点总结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期的重要思想家之一,其对政治、社会以及教育的思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卢梭的思想观点包括政治哲学、社会契约论和教育理论等方面。
下面将就这些方面对卢梭的思想进行总结。
首先,卢梭的政治哲学观点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社会契约论》中,他认为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来自社会契约,人们在原始状态下通过社会契约创造了政府和法律以保护他们的自由和权益。
他主张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共同意愿,政府的目的应该是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公共利益。
卢梭对于政治权力的观点是相当悲观的,他认为政府的权力很容易滥用、背离人民利益,因此他主张人民应当参与政治,对政府行使权力进行制约,同时他也主张实行直接民主制度。
其次,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观点凸显了他对社会不平等的关注。
他认为社会契约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秩序,消除个人的私利和不公平。
他对财产不平等的现象深表忧虑,认为私有财产是导致社会不平等的主要原因,他主张通过合理的财产分配和社会福利来达到公平与平等。
此外,他也对阶级制度持有批判态度,并主张建立一个不分阶级的社会。
最后,卢梭的教育理论是其思想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培养人的本质和自由为目的。
他主张儿童应该按照他们的自然天性来成长和发展,而不是受到过多的外来约束和教育。
他主张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兴趣,注重观察和了解儿童的需求,并提出了“自由游戏”和“情感教育”的概念。
对于教育的内容,他强调通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应该培养人的道德、美感、创造力和社会意识。
总体来说,卢梭的思想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政治哲学观点强调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人民的共同意愿,主张政府应保护人民的自由和公共利益;社会契约论观点认为社会契约旨在建立一个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秩序,并主张消除财产不平等和阶级制度;教育理论观点认为教育应以培养人的性情和自由为目的,强调通识教育和个体差异的尊重。
卢梭的民主主义哲学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为杰出的哲学家之一,他被誉为是欧洲启蒙时期的先驱人物之一。
他的政治哲学,特别是他的民主主义理念,对整个西方思想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从卢梭的人本主义出发,探讨他的民主主义哲学的核心理念以及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应用。
卢梭的人本主义卢梭的哲学思想可以归纳为人本主义,他认为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社会制度和政治机构都需要以人的利益为核心进行建立和运作。
他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并认为其不能代表人民的真实意愿和需要。
相反,他主张一种名为“社会契约”的政治理念,即认为政府是由人民自愿决定的,政府的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
这种观点代表了卢梭强烈的民主倾向。
卢梭的民主主义思想卢梭的民主主义哲学亦是基于人本主义出发,他主张的是一种直接民主制度,即每个人都有权利参与到选举和决策中,而不是将权力交给一个代表。
他认为,这样的政治制度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民的意愿和需要,保证社会的公平和和谐。
卢梭的民主主义思想主张的是每个人都平等,每个人的意见和想法都应被尊重。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并在公共决策中发挥作用。
这不仅有助于保证决策的公正性,还能增强政府的负责任程度。
此外,卢梭还主张政治权力应该分散,不应该过于集中在一小部分人手中。
这样能够避免权力滥用的情况出现。
卢梭的民主主义思想在今天的现实应用对于当今世界而言,卢梭的民主主义思想仍有很大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政府需要更多地去关注和满足公众的需求和期望。
卢梭的民主主义思想正是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例如,支持直接民主制度、促进平等和自由的人权运动可以被视为是卢梭民主主义思想的现实应用。
这些运动都呼吁人民参与政治决策,并要求政府更加透明和负责任。
此外,在某些国家中,针对未能实施与民主原则相符的权力分配和权利保护,公民可能会采取实际行动,例如参与示威或是投票权的增强。
这种自发行为的根源亦是源于对民主原则的信仰。
试评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一)让.雅克.卢梭(J.J.Rousseau)生于1712年,卒于1778年,是十八世纪思想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自由主义的奠基人和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导师。
从17世纪末叶开始涵盖18世纪,这段时期涌现了大批杰出的思想家,而卢梭更是以其人民主权理论开创了政治权力合法性讨论的历史先河,给世界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
但可惜的是,现在许多人对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却缺乏深刻的认识,实际上,深入研究和科学评判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对于当代我国的政治改革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卢梭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简要生平(一)卢梭生活的时代背景黑格尔说:“每个人都是他那个时代的产儿。
”而一切伟大的思想都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正是适应法国大革命前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一切都面临变革的需要而诞生的。
因此我们要研究卢梭的思想,就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简要生平。
卢梭生活的时代正是欧洲封建专制主义发展到了最高峰并开始转向没落的时代。
而法国在18世纪正是以农业为主的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政治上存在着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按照法律的规定居民被分为三个等级:僧侣贵族为第一等级;世俗贵族(佩剑贵族、长袍贵族)为第二等级;农民、手工业者、手工工场主和资产阶级(约占总人口的96%)为第三等级。
特权阶级生活奢侈糜烂,第三等级则在政治上处于完全权的地位,广大的劳动人民更是受到封建专制政权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和剥削;法国专制君主在政治上公开宣扬“朕即国家”、“法律皆出于我”等君权至上思想,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于一人之手,终身任职;在经济上法国专制君主横征暴敛,经济濒于崩溃;在思想上利用天主教会和僧侣阶级,竭力加强宗教神学的精神统治,禁止一切进步思想的传播;在军事上穷兵黩武,嗜战成癖,进一步加重了财政危机。
与之同时,欧洲罗马天主教会日益成为封建制度的国际中心,天主教也是法国的国教,享有各种特权和优厚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