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论语》默写题
- 格式:docx
- 大小:21.58 KB
- 文档页数:2
《论语十二章》背诵默写题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的句子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论语十二章》中表现文采和质朴兼备才有人格魅力的两句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克己复礼为仁”。
6、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自我反思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在《论语·颜渊》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有仁德的句子是:“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8、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自勉。
9、《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
10、在《论语十二章》中,“朝闻道;夕死可矣”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1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语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3、《论语十二章》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两句,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体现了更强的自我责任感和道德约束力。
1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吾止也”,而能够持之以恒则是因为“吾往也”。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60篇默写每日一练第18练《论语》十二章一、易错字填空《〈论语〉十二章》(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于言,就有道而正(),可谓好学()()。
”(《论语·学而》)(2)子曰:“人而不仁,如()何?人而不仁,如()何?”(《论语·八佾》)(3)子曰:“朝闻道,()死()()。
”(《论语·里仁》)(4)子曰:“君子()于义,小人喻于()。
”(《论语·里仁》)(5)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论语·里仁》)(6)子曰:“质胜文则(),文胜质则史。
()()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乎?死而后(),不亦()乎?”(·泰伯》)(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也。
”(《论语·子罕》)(9)子曰:“()者不惑,仁者不(),勇者不()。
”(《论语·子罕》)(10)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为仁()(),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
”子曰:“非礼勿(),非礼勿(),非礼勿(),非礼勿()。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斯语()。
”(《论语·颜渊》)(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子曰:“其‘()’乎!己所不欲,勿()于人。
”(《论语·卫灵公》)(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可以(),可以(),可以()。
()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答案】慎、焉、也已、礼、乐、夕、可矣、喻、利、焉、也、野、史、文质、弘、重、已、远、篑、往、知、忧、惧、惧、由己、其目、视、听、言、动、事、矣、者乎、恕、施、兴、观、群、怨、迩、于二、理解性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和答案)题目: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答案: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是很有风度的君子吗?”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答案:有子说:“一个人如果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违背上级,这样的人很少见;不喜欢违背上级,却喜欢制造混乱的人,从来没有过。
君子注重根本,只有根本稳固才能有道义的生发。
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仁的根本!”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答案:孔子说:“花言巧语、假装和善,很少是真正的仁义。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答案: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三件事:在为人处事时,是否忠实无欺?与朋友交往时,是否真诚可信?学习的东西是否能够传承并且应用?”5.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答案:孔子说:“君子吃饭不是追求吃饱,居住不是追求舒适安逸,在处理事务时要敏捷而谨慎,追求道德的完美,这样才能算是真正的好学者。
”6.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答案:孔子说:“君子如果不严肃认真,就不会有威严;学习如果不扎实,就不会有稳固的基础。
重视忠诚和诚信,没有比自己更优秀的朋友,犯错误时不怕改正。
”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案:孔子说:“看到有才德的人,要以他为目标努力追赶;看到不才德的人,要反省自己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
”8.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答案: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心胸狭隘。
”9.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答案:孔子说:“君子全面而不偏袒,小人偏袒而不全面。
论语情景默写及答案1.“《<论语>十则》中,含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3.《论语》中说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有要切合实际地多想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中,孔子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中,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学生和自己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中曾子认为“士”要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并解释其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要以端正的态度去求学,不可不懂装懂。
7.《论语》中,孔子认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从中有新的理解与体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孔子认为,面对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述而》中意思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2. 《论语》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论语》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9.《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1.《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2.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4.《论语》中写求知实事求是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5.《论语》中写与别人相处要扬长避短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6.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8.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哪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9.《论语》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而后已;任重道远20.当我们见到“贤”与“不贤”时,应该怎样去做?(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1.写出《论语》中关于从师的“从”和“改”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2.《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3.《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6. 《论语》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27. 《论语》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8.《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与今人“举一反三”意思类似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7.孔子注重将“思考”和“学习”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8.《<论语>十二章》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①不亦乐乎:不是很愉快吗?②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③从心所欲:和随心所欲的意思差不多。
随自己的心意和爱好,想怎样便怎样.④温故知新: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从而能获得新的知识。
也指吸取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⑤三省吾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⑥不改其乐:不改变自有的快乐。
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⑦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⑧不舍昼夜:日夜不停。
⑨逝者如斯:流失的时光就像这个流水。
⑩不堪其忧: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
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名句默写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不好犯上,,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2、子曰:,鲜仁矣。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4、子曰:“,出则弟,,,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子夏曰:“贤贤易色;;事君,能致其身;,。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6、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
主忠信。
;。
”7、曾子曰:“,民德归厚矣。
”8、子曰:“父在,观其志;,;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9、有子曰:“,。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亦不可行也。
”10、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2、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
”子贡曰:《诗》云,‘,’,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3、子曰:“,患不知人也。
”14、子曰:“为政以德,,。
”15、子曰:“,,曰:“思无邪。
”16、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1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四十而不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8、子曰:“,;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19、孟武伯问孝,子曰:“。
”20、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皆能有养,,?”21、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有酒食,先生馔,?”22、子曰:“,,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23、子曰:“,可以为师矣。
”24、子曰:“,小人比而不周。
”2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26、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27、子张学干禄,子曰:“,慎言其余,则寡尤;,慎行其余,则寡悔。
,,禄在其中矣。
”28、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则民服;,则民不服。
”2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其何以行之哉?”30、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
”31、林放问礼之本。
《论语》选读默写《论语》默写试题集锦一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向一切人学习的句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新旧知识相结合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9.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珍惜时间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3.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志向,并矢志不渝的句子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4.孔子和学生谈话时说到了自己的志向,这三句话表现了孔子博大的仁爱思想: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5.颜渊对孔子之道及其为人深情赞美的两句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16.《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论中,用星辰比喻,形象地表述“为政以德”社会效果的句子是: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7、《论语》中孔子提出了治国必先正名的政治主张,前两句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8、中庸是至高无上的道德。
《论语》表述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19、孔子认为,“德治”和“礼治”能使百姓内心归服。
这三句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0、有志于仁德之士,把仁德看的比生命重要,孔子在《论语》中表述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默写含答案论语》选读默写训练参考答案1.《论语》中XXX论述研究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研究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论语》中强调复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XXX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论语》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论语》中的“逝者XXX”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7.《论语》中XXX认为向别人研究,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9.《论语》中XXX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10.《论语》中XXX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道德经》里提及的“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与《论语》中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12.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XXX所说的“士不可以不XXX,任重而道远。
”自勉。
13.现实社会中,不尊师不虚心讨教者常有之,对这样常妄自尊大、师心白用的人,我们可以援用《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两句来举行驳斥和劝诫。
14.在《论语·子罕》中形容时间的流逝的两句是:逝者如此夫,不舍昼夜。
15.《论语·为政》中为XXX所提倡的一种把进修和思考结合起来的读书进修办法的两句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6.XXX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XXX、佛陀、XXX并称四大圣人。
孔子思想核心是“礼”,其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
XXX还有一个重要思想是“义”,XXX张扬中庸之德,反对“过”与“不及”。
1、《论语》十二章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A.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吾日三省吾身。
2、在《论语》十二章中,哪一句话表达了要珍惜时间的紧迫性?A.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答案)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 贤哉,回也!D.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3、下列哪一项是《论语》十二章中讲述正确学习态度的?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答案)C.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D.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论语》十二章中,强调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A.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D.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下列哪一句是《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自述心志的句子?A.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B.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答案)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在《论语》十二章中,哪一句话表达了人要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A.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答案)B.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C.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论语》十二章中,强调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A.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8、下列哪一项是《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赞美颜回的句子?A.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答案)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1.《<论语>十二章》强调积土成山却停止的句子:,,;2.《<论语>十二章》强调用土平地坚持不放弃的句子:,,;3.《<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一定要意志坚定,因为他们任务艰巨且路途遥远的句子是:,。
4.《<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指出“克己复礼”的具体做法是:,,,。
5.《<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仁”对于礼乐重要的句子是:,, ?6.《<论语>十二章》中,与“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意相同的句子是:,。
7.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8.《<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不应满足饮食的温饱和居住的安逸,而应该是“,”,这才是真正的好学。
9.《<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指出智慧的人、仁德的人、勇敢的人应具有的品质是:,,。
10.《<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说读书人有远大志向且意志坚定的原因的句子是:,?,?11.《<论语>十二章》中,君子和小人对于“义”与“利”的不同态度的两句是:,。
12.在《<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13.《<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君子喜欢学习的样式应该是:,,,。
14.《<论语>十二章》中,强调人与人相处之时,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的两句是:,。
15.《<论语>十二章》中,强调懂得仁义之理可以舍弃生死的句子是:,。
16.《<论语>十二章》中,提出儒家待人接物之道句子是:,。
17.《<论语>十二章》中,“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
“重”表现在“”,“远”表现在“”。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教育用)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的教育用材料。
以下是一些默写训练的例子,旨在帮助学生对《论语》的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
1.论语选读
根据学生的年级和程度,选择《论语》中的适当篇章。
建议选择含有一些简短且容易理解的句子,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例子:
1.1 学而篇
___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篇》)
请默写上述句子。
1.2 为政篇
___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群而不党。
” (《论语·为政篇》)
请默写上述句子。
2.理解性问题
在完成默写训练后,可以提出一些与所选篇章相关的理解性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论语》的内涵和思想。
例子:
2.1 学而篇
___为什么认为学习很重要?
朋友之间应该怎样对待?
___说人不知而不愠是君子的表现,请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2.2 为政篇
___认为君子对待天下人民应该怎样?
什么是"群而不党"的意思?
为什么君子不应该有私心?
总结
通过《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学生可以通过默写和理解性问题的答题,提高对《论语》的理解和记忆,并进一步领悟___的思想和道德观念。
这种教育用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经典文化。
论语名句默写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子曰:“学而时习之,______。
”答案:不亦乐乎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案:择其善者而从之3.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______,______。
”答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4. 子曰:“见贤思齐焉,______。
”答案: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______。
”答案:患不知人也二、简答题:1. 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就不要去对别人做。
它强调了一种推己及人的道德原则,即以自己的感受为标准来对待他人。
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答案:这句话反映了孔子的诚实与自知之明的思想。
孔子认为,真正的知识不仅包括知道自己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这种态度体现了对知识的谦虚和对学习的追求。
三、论述题:1. 论述孔子关于“仁”的思想。
答案:孔子认为“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包含了爱人、尊重人、帮助人等多重含义。
孔子强调,仁者爱人,要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同时,仁也要求个人修身养性,做到内心善良,行为端正。
2. 孔子如何论述“礼”的重要性?答案:孔子认为“礼”是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规范,它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行为准则。
通过遵守“礼”,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孔子强调,礼不仅仅是外在的仪式,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尊重和敬意。
四、翻译题: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答案:孔子说:“复习旧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这样的人可以成为老师。
”2. 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答案:孔子说:“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是美好的。
如果不选择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怎么能够懂得仁德呢?”五、判断题:1. 孔子认为“礼”是外在的仪式,与内心无关。
答案:错误。
孔子认为“礼”不仅仅是外在的仪式,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尊重和敬意。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和答案第一章: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答案: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学习与修养的重要性,子曰:学习之后要及时巩固,不仅能获得知识的乐趣,而且能得到进步的快乐。
当朋友从远方来时,不仅令人愉悦,更是一种快乐。
面对不了解自己的人对自己的无知或无礼,能够保持心态稳定、不生气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君子。
第二章: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答案:这一章是在讲述行政执政之道,子曰:一个贤良的政府要以德行为根本,就像北辰一样稳定、高尚而坚定地居于自己的位置上,其他众多星星也会围绕着它共同发光。
第三章:八佾篇子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答案:这一章主要描述了八佾的舞蹈形式,子曰:八佾舞在宫庭中,是非常令人欣赏的,任何人都能够忍受吗?意思是说八佾舞的气势与美丽是无人能够拒绝和不忍受的。
第四章:里仁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答案:这一章中子曰:在自己的居住环境中热心助人是美德,如果不选择与善良人为伍,又如何能够真正了解和体会仁之美?第五章:公冶长篇子曰:公冶长可以作难与之进也,虽败,不败其义。
上善也。
答案:这一章中子曰:公冶长是可以与之争辩、交流的人,即使最后自己的观点不成立,也不会败坏他的正义品质。
这是最高尚的品质。
第六章:雍也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答案:这一章主要讲述了人的成长过程,子曰: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立下自己的志向,四十岁时不再迷惑,五十岁时认识到自己的天命,六十岁时不再偏听偏信,七十岁时能够自由行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越过所谓的界限。
第七章: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答案:这一章中子曰:传述而不创作,喜好相传古人的学问和智慧,我就像老彭一样,对于前人的学问怀有敬仰之情。
第八章:泰伯篇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2.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9.《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1.《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论语》名句集锦
(一)仁
2.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解析】
6.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9.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
《论语·宪问》
1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解析】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己,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二)义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解析】
3.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
6.有君子之道四焉:,,,。
《论语·公冶长》
(三)和
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解析】
3.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论语·季氏》
【解析】
(四)君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解析】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解析】
5.君子成人之美,。
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
8. ,。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9.君子泰而不骄,。
《论语·子路》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解析】
17. ,,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19.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论语·卫灵公》
【解析】
23.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论语·阳货》
29.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尧曰》
31.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
《论语·季氏》
34.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论语·公冶长》
【解析】
(五)交往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解析】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8.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论语·季氏》
(六)其它
4.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论语·学而》
【解析】
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解析】
8.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颜渊》
10.见贤思齐焉,。
《论语·里仁》
11.,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12.,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
14.非礼勿视,,,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21.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论语·乡党》
【解析】
31.,慎而无礼则葸,,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泰伯》
45.不患无位,;不患莫已知,。
《论语·里仁》
50.贤者辟世,,,其次辟言。
《论语·宪问》
52.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论语·宪问》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