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1. 引言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对人类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本文旨在制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以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确保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目的与目标本方案的目的是评估当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并综合分析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破坏程度,以制定相应的灾害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
具体目标包括:定量评估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分析地质灾害对人群、建筑物、交通、水资源等方面的潜在威胁;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
3. 工作内容和步骤3.1 数据收集与整理收集相关地质灾害数据,包括历史灾害事件、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气象数据等;整理和验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3.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模型建立基于收集到的数据,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数学模型;结合地质灾害的特点,确定合适的评估指标和权重,并建立相应的评估方法。
3.3 危险性评估与分级根据建立的模型,对不同地区和区域进行危险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地区和区域分为不同的危险性等级。
3.4 威胁分析与风险评估分析不同地质灾害等级对人口、建筑物、交通、水资源等方面的潜在威胁;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范围。
3.5 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制定根据威胁分析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制定灾害应急预案,包括预防、监测、预警和处置等方面的内容。
4. 时间安排本工作方案的时间安排如下:数据收集与整理:1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模型建立:2周危险性评估与分级:1周威胁分析与风险评估:2周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制定:1周5. 预期成果本工作方案的预期成果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包括评估结果和分级等信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
6. 质量控制本工作方案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模型的可靠性和合理性;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是指针对具体地质灾害风险区域的预防措施和紧急应对措施的策划和实施。
以下是一般性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1. 灾害监测预警: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采用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对可能出现灾害的地区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预警系统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2.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规划:在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灾害风险评估,确定灾害的类型、范围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规划,划定危险区域和安全区域,合理规划土地利用。
3. 工程措施:根据灾害类型和区域特点,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进行防治。
比如在滑坡多发地区,可以采用护坡、植被覆盖、土地固化等工程措施;在地震多发地区,可以采取加固建筑物、加装抗震设备等措施。
4. 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学生、农民等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5. 救援与恢复: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机制,培训及配备专业救援队伍,确保在发生地质灾害时能够及时进行救援和紧急处理。
同时,加强灾后恢复工作,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
需要注意的是,地质灾害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水文、气象等多种因素,并且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
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地质灾害特点和风险,因此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制定和实施。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摘要:近几年来,由地质灾害引起的工程建设坍塌毁坏现象频频出现,为了预防工程建设遭受和诱发地质灾害,需要对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的综合评估。
通过进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综合评估,可以有效的减少因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或遭受地质灾害,加强从工程建设的源头上防止地质灾害,为建设项目规避防止地质灾害,减少经济损失,保护地质环境提供依据,本文以将浦发路(郁洲路—310国道)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为背景,探讨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
关键字: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防治措施本文以连云港新浦区为背景,通过对连云港新浦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勘察研究,对其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综合评估的流程和原则进行综合评估,针对该地区地质灾害特点,提出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工程概况浦发路南起郁洲路,北至310国道,沿线与浦发路(拟建)相交,占地面积11.76公顷,大部为农用地,局部地方为住宅用地,浦发路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022万元,全长2817 m,宽30 m,同步实施雨水、污水、绿化、路灯、给水、通信、电力、燃气、热力、消防等配套工程,建设资金自筹,评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
连云港地形平坦,地貌类型单一,地质构造较简单,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较不利,工程地质性质较差,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流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估原则根据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依照《江苏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苏国土资发[2010]353号),参照地质灾害危险等级表的划分来进行综合评估。
如表1表1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确定要素危险性分级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危险性大强发育危害大危险性中等中等发育危害中等危险性小弱发育危害小4. 结合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进行综合评估在连云港新浦区拟建项目区域中,根据区域的地质环境特点将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包括拟建道路、新浦磷矿塌陷区、厂房、农田等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的区域,成为一区,有地面坍塌及软土的现象,第二部分主要为拟建工程南侧部分,称其为二区,有软土存在故也称软土区,分别对这两部分区域进行综合评估,并且从建设场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工程的难易程度及所需投入的资金等方面综合权衡加以评估,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估。
142水文地质H ydrogeology矿山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技术徐占涛(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酒泉 735000)摘 要:矿产资源是非常宝贵的一项战略资源,在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近些年中国经济建设步伐日益加快,社会各界关于矿产资源方面的需求呈现出连年增加的态势,虽然为矿山开采与生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同样带来了相关挑战。
在矿山开采方面,极易受到水工环地质灾害的严重影响,对开采项目的安全稳定性形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针对矿山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性分析、评估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
基于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指出,当对矿山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的过程中,首先要对诱发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建构评估单元模型,然后引入加权评估方法,对危害性级别区域进行精细划分,由此实现对灾害危险性进行精准化评估的目的,最后再在此基础之上引入防治技术、制定治理策略,进而保障矿山开采项目有序开展。
关键词:矿山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治理策略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9-0142-3Preliminary Analysis on the Hazard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Mining Hydraulic,Environmental, and Geological HazardsXU Zhan-tao(Fourth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of Gansu Provincial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Jiuquan 735000,China)Abstract: Mineral resources are a very valuable strategic resource that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the pace of China's economic construction has been accelerating, and the demand for mineral resources from all sectors of society has shown a continuous increase. Although it has brought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for mining and production, it has also brought related challenges. Th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nature of mining will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terms of mining, it is highly susceptible to serious impacts from hydraulic, environmental, and geological disasters, which have a serious negative impact on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mining projects. Therefor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risk of hydraulic, environmental, and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mines is a work of great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that when evaluating the risk of mining hydraulic, environmental, and geological disasters, the first step is to analyze the triggering factors and construct an evaluation unit model based on this. Then, a weighted evaluation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finely divide the hazard level areas, achieving the goal of precise assessment of disaster risk. Finall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 are introduced on this basis Develop preventive strategies to ensure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mining projects.Keywords: mining hydraulic environment; Geological hazards; Hazard; Governance strategy收稿日期:2023-08作者简介:徐占涛,男,生于1991年,汉族,甘肃高台人,本科,水工环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工环地质勘查,生态修复。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地质灾害是指地壳运动导致的地球表面自然灾害,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我们需要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本文将介绍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以及相关的防范措施。
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1.地质灾害潜在性评估地质灾害潜在性评估是评估地区是否存在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该评估方法包括对地质构造、地表状况以及气候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借助遥感技术和地质勘探手段获取相关数据。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判断出地区是否具有地质灾害发生的潜在性。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评估地区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程度。
该评估方法主要针对已经发生过地质灾害的区域,通过调查和研究灾害发生的原因和过程,借助地质灾害历史记录和现场勘察,综合分析地区的地质条件、气候因素、人类活动等,并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进行量化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提供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的预估,在制定防范措施时提供科学依据。
3.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综合考虑地质灾害潜在性和危险性,评估地区地质灾害对人类活动和财产的潜在损失,以及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后能够减轻风险的程度。
该评估方法在前两种评估的基础上,结合人口密度、经济活动、基础设施等因素,综合评估地区地质灾害风险。
评估结果可以为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指导制定防灾减灾政策。
二、地质灾害防范措施1.加强地质监测与预警地质监测与预警是地质灾害防范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地质监测网络,监测地质构造和地表变形,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化情况。
同时,结合遥感技术和地球物理勘探手段,提前发现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迹象,并进行预警和预测,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2.合理规划与土地利用管理地质灾害防范需要从规划和土地利用的角度入手,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利用,避免在潜在地质灾害高危区进行大规模建设。
地质灾害有哪些有效防治措施又有哪些地质灾害防治是指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现象,我们应该做好地质灾害防范措施。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欢迎阅读。
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诱因:(1)地震;(2)降雨和融雪;(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5)开挖坡脚;(6)蓄水排水;(7)堆填加载;(8)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滑坡发生的规律: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1)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
(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
(3)易滑(坡)岩、土分布区。
(4)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
滑坡防治措施: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1、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
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
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
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
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
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
2、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
地质灾害评估的危险性与应对方案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工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也由于对资源的快速消耗,使得我们的生态受到破坏,地质灾害现象常有发生。
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不仅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阻碍,也给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的损害,甚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以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为出发点,根据日常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分析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其应对方案。
关键词:地质灾害;评估;应对方案0 引言相对于欧美国家的现代化转型发展,我国现代化发展起步较晚,但是因为有前期发展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发展速度较快。
快速的现代化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另外也造成了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导致了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
虽然最近几年国家也意识到地质灾害的严峻性,对地质灾害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但是破坏已经造成,现有的治理方案还不能彻底的解决地质灾害带来的严重问题。
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科技的快速发展,近来,科技在地质灾害评估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GPS 、遥感技术、勘探技术等技术在地质灾害评估和治理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地质灾害评估现状通常认为,地质灾害属于“自然灾害学”的研究范畴,目前地质灾害的评估主要追求在不同的角度、多个层面、不同条件限定下综合评估其危险性。
目前,对于地质灾害的评估,也做了比较具体的评估分类,主要包括防灾工程的评估、减灾效益的评估、生态环境方面的评估、损失评估以及灾害风险评估等六个方面。
根据目前国内和国外的研究现状来看,已经可以有效的对地质灾害的机制进行评估,并且根据已经发生的相关地质灾害的不同现象进行研究,归纳出不同的地质灾害发生所具有的必要因素,使得发生因素和灾害防治之间产生关联性。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评估的相关理论已经形成了系统性,形成了基本的“区域灾害系统论”,也能够运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制作出相关模型,为实际的地质灾害评估提供非常科学的理论基础和能够切实可行的使用方法。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识别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为灾害风险管理和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定义、目的、工作步骤和方法等方面介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定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通过对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价,确定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人类活动及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的一种科学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识别潜在的地质灾害危险性,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目的1.了解特定区域或地点的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为风险管理和防范提供依据;2.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确定预警线、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3.提出减轻地质灾害影响的建议,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步骤1.资料收集:收集相关地质、地形、气象、水文等资料,了解研究区域的地质灾害背景和历史发生情况。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根据研究区域的地质环境、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
3.危险性等级划分: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危险性等级,确定不同等级地区的防范措施和管理措施。
4.风险评估:综合考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可能损失,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确定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5.结果呈现: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以图表、报告等形式呈现,提供给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引起关注和警惕。
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1.定性评价:通过专家经验和知识,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条件、规模、影响等进行定性评价,确定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等级和防范措施。
2.定量分析:利用统计分析、数学模型、遥感技术等方法,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风险因素、概率等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地质灾害的概率和风险等级,提供科学依据和预警预测。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为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和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办法一、地质环境条件宽甸满族自治县丹集线所在的地处辽东山区,属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区域内水系发达,溪流众多,主要为山水,具有典型山区的河流特点,有较强的冲刷力。
评估区地貌类型为高山丘陵、水涝灾害严重,高山丘陵区地形容易爆发泥石流,地形地貌条件中等复杂;评估区内出露的主要为山体易滑坡地段、,岩性岩相对变化较大;第四系主要为冲洪积土(Q pl-al)和第四系残坡积土(Q el-dl),其工程地质性质相对较差;区内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道路修建,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现状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崩塌次之,地质灾害较发育,故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为中等复杂类型。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崩塌:评估区主要分布两处崩塌和两处崩塌隐患。
崩塌(BT1、BT2)主要分布于K124+000和K127+000,由于崩塌下方为溪沟地,且两者边坡都是稳定性边坡,故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崩塌隐患(QBT1、QBT2)主要分布于BK124+250和K124+650,均为人工开挖路堑边坡。
QBT1所在边坡高2~15m,整体坡度约为70°,边坡走向约135°;QBT2所在边坡高约15m,整体坡度约为82°,坡向80°。
据赤平投影图(图2),均为不稳定性边坡。
其对车辆及行人构成了一定程度的潜在危害,因此,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滑坡:评估区分布有19处滑坡,主要为浅层土质滑坡。
根据地质灾害产生的诱因及所处的地质环境等综合分析,评估区滑坡主要分布在公路旁边,按照规模划分,公路边缘的滑坡属于小型滑坡。
按照危险性划分,公路边缘的滑坡威胁对象为下方公路、过往车辆及行人,危险性小的有8处,危险性中等的有11处。
目前滑坡体周围稳定性较差,路线区内滑坡的形成从岩土的结构、构造来说,主要受岩(土)层层面、裂隙等影响,这些部位易于风化,抗剪强度低,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内在条件。
工程勘察报告地质灾害评估与防治措施一、引言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导致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在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评估和防治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报告旨在对某工程项目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障工程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二、地质灾害评估1. 区域地质概况通过对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调查和资料分析,发现该区域存在地震、滑坡和地质涌水等多种地质灾害隐患。
根据历史地震数据和地质构造状况,对地震灾害进行潜在风险评估,并结合工程用地情况,确定地震烈度为X度。
2. 滑坡风险评估工程区域地势复杂,存在多个滑坡体和滑坡迹象。
通过对滑坡体的稳定性分析、地质构造状况和水文地质条件的综合评估,确定滑坡的潜在活动性和危险性。
根据分析结果,将滑坡按照等级划分,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3. 地质涌水风险评估对工程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确定地下水位、地层渗透性和水源情况。
通过对地质构造和岩层特征的综合评估,确定地质涌水的风险程度。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如加大抗渗措施和灌浆加固等。
三、防治措施1. 地震防治措施根据地震评估结果和工程用途,提出相应的地震防治措施。
主要包括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加强地基处理和刚性连接等。
针对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还应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2. 滑坡防治措施根据滑坡等级划分和工程用地情况,提出相应的滑坡防治措施。
主要包括地质体整治、加固措施和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等。
同时,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滑坡灾害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3. 地质涌水防治措施根据地质涌水风险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主要包括加强地质勘察、提高地下水位控制能力和采取合适的抗渗措施等。
同时,应加强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地质涌水事故。
四、结论通过对工程项目的地质灾害评估和防治措施的研究,我们认识到该区域存在地震、滑坡和地质涌水等多种地质灾害风险。
为了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并建议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措施
摘要:在本文当中,笔者针对地质灾害从地域性角度入手,分析了其灾害的基本概念,以及新时期时代下,人们将如何防治灾害,从而以评估的量化指标以及原则作为基础,对于地理区域性的主要地质灾害存在的文献性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估,最后提出相应的防止措施提高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
关键词:地质灾害;评估;防治
所谓的地质灾害,就是由自然的原因、人为的活动等引发的,危害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地面建筑安全等的诸如山林的崩塌、土体滑坡、山洪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裂缝等以及地面出现沉降等一类与地质环境作用配送的灾害。
在实际情况下,查清相关地质灾害在地质特征、分布情况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并恰当准确地评估这些的危险性,以便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与治理,对我国的国意义和现实意义。
1评估原则、方法及其量化指标
进行地质灾害的评估,首先对于评估需要确定好一定的原则。
对于地质灾害评估的原则,在一般情况下有以下几点:其一,在划分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大、中、小级别的严重程度时,主要依据的是国土资源有关部门颁发的对于地质灾害的技术相应要求;其二,在地质灾害原则上需要遵循“区域之间的相异、区域之内的相似”,考虑到在地质灾害对区域内有关的拟建工程以及对已经修改的建筑等的危害程度和级别,充分的对发展与形成地质条件方面考虑到环境差异,从而在进行分区时,以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程度作为依据;其三,在相同的地质区域内进行评估,有许多隐患与灾害并行存在的情况,因此对于危险程度进行分析,在原则上遵循“就急不就缓、就重不就轻”,从而将危险性的登记与分区划分出来。
对于地质灾害进行评估是将原则作为评估的基础,并且针对区域内部灾害的实际存在、分布以及严重程度等方面的情况,在量化指标上以分布的长度与密度、土方的体积、灾害影响到的人数或者是经济方面的损失、崩塌、滑坡等灾害的种类,从而通过预测、现状以及综合三个方面对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
2对于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具体评估
2.1预测评估
预测评估地质灾害存在的危险性在评估的范围区域上主要是项目施工的所在地,也包括了有可能会影响到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问题。
然后在充分的论证并且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周围泥石流、滑坡或者是崩塌等灾害不大于半径范围50米之内建立施工项目。
而针对事情的工程施工来看,需要有效的把握和控制好项目建设可能诱发出来的灾害或者潜在的危险,进而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
2.2现状评估
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的时候,需要掌握大量的地质专业性知识,然后再通过评估的专业方法,针对危险性的现状进行有效的评估。
其一,对于地质灾害地区现状进行评估的确需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例如该区域之内的地形、气象、水文、地震构造以及岩体工程的地质特征等方面。
此外,对于该区域之内正在进行的工程或者是以前有建筑工程、采矿等等项目的也需要进行评估。
只有当有了全面、详细的区域评估了解之后,才能够对于潜在的危害、建设当中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等等进行现状
评估。
2.3综合评估
对于地质灾害性进行综合性的评估需要将预测与现状评估的结果相互结合,然后再对区域之内潜在的隐患分布(地质灾害)或者是区域内的环境存在的差异性的分布评估,才能够进行综合性的评估。
此外,对于区域内的适应性要进行有效评估,而划分评估区域的级别时,可以分为适宜、相对适宜以及适应性较差等等,在划分上可以同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大、中、小等划分相同。
3进行地理区域性地质灾害防治的有效措施以及相关建议
3.1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针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实际结果,我们可以针对性的制定出方案来防治地质灾害。
这一个防治方案的制定不仅需要强调防治的重点要求,还需要进行全面的、详细的了解,并且根据该区域地段当中发生的灾难的种类、级别等等提出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较强的防治措施以及建议。
为了确保以后的防治工作能够正常的开展,则需要制定相应的指导方针与防治标准。
3.2地理区域性地质灾害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1)对于滑坡。
防止滑坡带来的摘要,首先需要考虑到避让,当无法绕过滑坡区域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滑坡的规模大小、类型以及其他的主要原因,在防治上采取滑坡体的更改、挡土墙设施的设置以及排水系统等有效措施,在深挖方作业的时候,尽量避免在滑坡体的前缘部分进行。
2)对于崩塌。
其一,要及时的处理崩塌部位或者是有可能出现崩塌现象的区域,防治为日后的工作开展带来隐患;其二,要治理不稳定的后壁陡边坡,防止继发崩塌带来的威胁。
假如项目建设工程施工当中包含了切坡高度较大的、并且量大的挖方工程,需要对潜在的危险进行密切的关注。
而针对实际的建设项目,则需要根据治理规范进行实际的防范。
3)对于斜坡不稳定。
针对一些区域当中的沟谷较深,会有可能有高陡边坡出现。
因此在工程施工建设进行是,需要采取将路基段更改为高架桥、适当的进
行侧移等方式尽量的避开高陡边坡。
如果遇到的高陡边坡无法进行变更避让,则需要在施工方法上主要到安全坡比与坡型的设置、严格控制开挖深度、进行加固等等方法确保其稳定性。
4结论
随着城市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展,而在规模的扩展中,社会各界往往没有足够重视地域的灾害防治以及环境的勘测,导致为工程施工建设时埋下了大量的安全隐患,从而威胁以及制约了人民财产与生命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
因此,对于地质区域内的灾害危险性的评估以及防止就成为目前各位业界人士需要考虑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袁洁彬,李群强.佛山市某旅游度假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措施[J].西部探矿工程,2011,01:133-134.
[2]刘衡秋,朱志刚,何维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发展现状及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8,19(4):128-130.
[3]陈道斌,罗俊.浅析当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06:68-69.
[4]梅岩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相关问题的探讨及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博览,2009,26(9):169-170.。